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第20研究所张爱平

1前言

1.1装配的概念

装配是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系,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整机装配是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且产品的最终质量由装配保证。

产品的质量是以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效果和寿命等综合指标来评定的。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产品提出了若干项装配要求,这些装配要求应当在装配过程中予以保证。所谓装配精度,就是产品装配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工作性能等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工作性能等参数的符合程度,即主要指各个相关零件配合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包括配合面之间为间隙或过盈的相对位置,以及由于装配中零件配合面形状的改变而需计及的形状精度和微观几何精度(如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点的分布)。

1.2问题的提出

在产品逐级装配这一复杂的制造过程中,装配工艺设计怎样才能发挥其指导生产的作用呢?

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按设计目录(物料名细表)来组织生产的。而且从现行的设计、工艺文件分析,所谓的物料名细表只能说明装配所需的物、料,没有表示物料需求的先后顺序。所以对指导生产计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能完全反映整个产品的装配结构、层次、顺序以及所需物料的数量。现今国际上的技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已经提出了制造业中优化生产计划的根本思想——按需求来组织生产,值得我们借鉴。这种需求不仅是用户的最终需求,还包括制造过程中加工、装配各工序间的需求。需求计划一般以周为单位,甚至可落实到以天为单位。它改变了传统的以库存控制法来组织生产的方式,九十年代美国把这一系列思想方法总结为精益生产方式。

要按“需求”的方式组织生产,就必须弄清楚整个装配过程中的“需求”是什么?即什么时间、需要什么物料,数量多少。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导出什么时间加工、什么时间制造毛坯等等。而装配过程中的物料需求正是装配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可见,一个复杂产品的装配不但要有严格的工艺要求,而且与企业的生产组织、装配工艺装备、工人的技术水平等有关,否则不能保证装配的质量和按期完成产品的装配。从装配周期分析,较复杂的产品装配需要一个月到几个月、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其装配过程中的零部件等(物料)的需求也是陆续的,应按照装配工艺的要求提供,否则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物料积压。所以改善当前拖拉的生产现状,应先从总装配开始安排生产计划,从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发出需求指令(看板管理的形式),形成“拉动”的生产方式。分析这一拉动过程,就是研究生

产过程中的物料需求,这一需求正是首先由装配工艺设计确定。可见改革现行的装配工艺文件与设计的内容,成了改革计划管理、使我所由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使先进的工艺设计发挥作用,获得应有效益的关键。

2 复杂系统的装配工艺设计(以某雷达稳定平台为例)

要想较好地完成一个产品的装配工艺设计,首先应从熟悉产品的工作性能、组成及要求入手。

2.1 稳定平台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稳定平台是为舰用搜索雷达提供了一个可消除船摇影响的安装基座。稳定平台伺服系统是由一个典型的位置随动系统,其输入纵横摇角速度信号以及横摇的速度信号是由舰上平台罗经供给的。利用该输入信号去控制稳定平台,使稳定平台输出一个与输入信号幅值相等且方向相反的角速度信号,从而克服船摇的影响,并在规定的摇摆条件及相对风速条件下保证所需要的复现精度。

稳定平台伺服系统由稳定平台、伺服系统、方位变速控制箱等组成。它接收来自平台罗径的船摇信号,将船摇信号变换为直流功率放大信号,控制稳定平台的伺服电机转动,使稳定平台的天线旋转轴与海平面相垂直。

2.2 稳定平台的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

2.2.1稳定平台的组成

稳定平台主要由底座部分、支架、纵横摇框架部分、同步装置、方位传动装置及驱动机构等上百个零部件组成。其中底座、支架、纵横摇框架等为采用高强度铸铝合金70ss的铸造件。整个雷达五个关键件中的三个:纵横摇框架、方位旋转关节及柔轮均位于其中,另两个关键件——支架、天线反射器装于稳定平台的方位传动装置上。可见它的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整部雷达的工作性能。其结构简要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主要技术参数

(1)稳定平台系统使用条件(摇摆条件):

横摇纵摇

3%保证度幅值≤±20% ≤±10%

角速度≤9.6°/s ≤8°/s

角加速度≤12°/s2 ≤16.7°/s2

角加加速度≤15.2°/s3 ≤34.9°/s3

稳定平台在横摇小于±25°,纵摇小于±20°时,平台不被破坏;

(2)相对风速

小于40m/s风速时,稳定平台保精度工作;

小于55m/s风速时,不损坏稳定平台;

(3)天线方位转速

工作于两种转速:20r/min、40r/min,转速误差≤5%;

(4)稳定平台重量小于400kg,其中天馈线系统重量为50kg;

(5)稳定平台伺服系统在上述技术参数条件下,其复现精度纵横摇分别测量,均小于0.5°(峰值);

(6)寿命为4000小时;

(7)连续工作时间为24小时;

(8)纵横摇主轴轴心在空间的正交精度为0.02;

(9)纵横摇的极限角度调整:纵摇±10°,横摇±20°。

其它如传动部分、齿轮齿隙的调整以及密封等另有要求。

要使稳定平台达到装配精度,不能只依赖于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于工艺技术的保证。

2.3 装配作业过程的分析

通常装配工艺由零件装入、以各种方式连接、各级部件装配、总装配等等一系列工序和操作组成。

经加工合格的零件,必要时在投入装配前需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在装配过程中和装配之后,要通过检测和调整以保证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关系。为保证这一切在装配过程中应分层次、分单元进行,尤其是稳定平台这样的复杂产品。另外,不但要有严格的工艺技术要求,还要有工艺顺序要求。工艺的技术要求和装配顺序由装配工艺过程卡提供。

2.3.1整机装配关系

整机最多可以由四层装配关系组成,最简单的可能只有两层组成。(1)每层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单元零件所组成;(2)上层装配单元由下层单元及零件组成;(3)产品的装配过程,从最基本的装配单元开始。装配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分析上图可知,最先投产的有:(1)生产周期较长的铸造件:如底座、支架、纵横摇框架等;

(2)外协件:如齿轮等;(3)最下层(组件层)的单元件:如图中所示的圆销、蜗轮、轴套等;

(4)外购件:目前国内市场不多见、购买周期长的元器件等。

我们应有理有序地组织生产和装配,避免由于缺乏某个零部件影响组装而导致生产周期被拖延的现象发生。

2.3.2装配工艺配合法的确定

装配的工艺配合法和工作组织形式是根据产品的结构、零件大小、制造精度、生产规模等因素来选择的。工艺配合法与尺寸链的解算密切相关。选择工艺配合法,需找出装配的全部尺寸链,结合设计要求和制造的经济性,经过合理的技术计算,把封闭环的公差值分配给各组成环,确定各环的公差和极限尺寸。装配的最终精度,从有关尺寸链的解算而获得。工艺配合法分为四种:(1)互换装配法;(2)选配法;(3)修配法;(4)调整法。

2.3.2.1互换装配法

互换装配法是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理、选择或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其实质就是用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

军工所目前多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因而装配中为保证质量大多数选用互换装配法。稳定平台中关键件纵横摇的空间正交精度0.02mm,同轴度为0.03mm和0.04mm,就是靠加工予以保证的。重要件方位旋转关节(转动部分波导管和固定部分波导管)中的主要精度尺寸,是经两部分波导装配后,通过精心换算工艺尺寸链,靠加工予以保证的。其中尺寸链的解算略。

2.3.2.2选配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方式)

选配法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规定的精度。它按形式不同可分为三类: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和复合选配法,

如屏蔽罩等。

2.3.2.3修配法

修配法是在装配时,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改变尺寸链中某预定的修配件(修配环)的尺寸,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的方法。如波导管与法兰盘、轴与轴承等的配合均采用此法。

2.3.2.4调整法

调整法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在按经济加工的加工精度确定公差时,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适当尺寸的调节件(调节环)进行调整,来保证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这种调整件可起到补偿装配累积误差的作用,故亦称补偿件。如偏心轴承套、轴承端盖、锁紧螺母等。

2.4 装配作业顺序分析

2.4.1作业的程序分析

为了有效地完成装配,必须做到:

(1)装配结构及装配要求将产品进行逐层分解,使产品逐层分解为能够独立进行装配的构件,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2)研究确定同一层各零部件的装配顺序;

(3)研究确定各个单元内部各构件的装配顺序。

2.4.2装配顺序的工艺性原则

(1)串联尺寸链:以简单、方便为原则安排装配顺序;

(2)并联尺寸链:先安装精度高的尺寸链,精度相同时,先装对多数尺寸链是公共的尺寸链组成环所在的那个尺寸链;

(3)每个尺寸链装配顺序:应先从基本尺寸链开始,先公共、后一般,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重后轻,先精后一般的原则。

2.4.3装配顺序的经济性原则:

(1)装配层次,先低层后高层进行装配;

(2)装配层多的先装;

(3)装配复杂、精度高、时间长的最先装。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装配顺序的两个原则,将稳定平台分解为底座、支架、同步装置、纵横摇框架、自动锁、水准仪、驱动机构以及接线装置等零部件,而其中部件部分,如自动锁又可分解为滑座、挡珠器、壳体、微动开关、蜗轮、法兰盘等几十个零部件;组件部分如蜗轮,又可以分解为圆销、轴套和蜗轮三个零件。因此装配时,应先从最低层装起,即先装配蜗轮,再按顺序装配自动锁,再装配稳定平台。稳定平台的装配又是从底座部分装起,按顺序装配支架部分、纵横摇框架部分、同步装置部分,然后组装其它部分:自动锁、接线装置等。

2.5 装配工艺的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的要求分析,装配工艺技术文件由装配系统图、装配名细表、装配工艺过程卡和

工序卡组成,见图3。

2.5.1装配系统图

装配系统图是用来表示系统内各独立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图表。用系统图的方式来描述装配作业对象的作业顺序、组成及装配方法,对组织生产、指导生产很有帮助,但装配作业构件的形状尺寸等非常复杂。为了能表示出它们的装配关系与装配顺序,以方框图的形式来表示,它既反映了装配单元的划分,又直观地表示了装配工艺过程。它为拟订装配工艺过程、指导装配工作、组织计划以及控制装配进度均提供了方便,并且还可以将复杂的装配设计简化,为日后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PP)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本形式如图4所示。

2.5.1.1基础框图形及内容(见图5)

装配关系按标准可分为螺纹连接、过盈连接、键连接等。

(1)螺纹连接:在机械结构中广泛采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质量除受加工精度的影响之外,还与装配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如拧紧螺母的次序不对,施力不均匀,将使部件变形而降低了装配精度。对于运动部件上的螺纹连接,若紧固力不足,会使连接件的寿命大大缩短,甚至造成事故。因此对于重要的螺纹连接,必须规定预紧力的大小,对于中小型螺栓常用定扭矩法(用定扭矩扳手)或扭角法控制预紧力。稳定平台主要技术参数中,有两项平台不损坏的要求,除了高强度铸铝合金件等本身的强度外,螺纹连接的预紧力显得非常突出。

(2)过盈连接:如轴、孔的配合等。方法有:压入法(轴向)、热胀或冷缩法(径向)。

(3)其他连接:如铆接、焊接、粘接等。铆接方法有扩铆、胀铆、用专用铆接工具铆等。焊接、粘接等各有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

2.5.1.2辅助框图形及内容(见图6)

2.5.1.3 用直线表示基础框之间、基础框与辅助框之间的联系

直线左端框为装配基准件右端框为装配目标件。从左到右排列的基础框、辅助框为参与装配的构件及装配作业中使用的标准件和装配顺序,如图7所示。

2.5.2装配工艺过程卡

在装配系统图的基础上,划分装配工序、规定工序计划(包括调整和检验工序),并按我所规定的格式编制工艺过程卡。稳定平台的装配内容主要如下(其它按顺序装配,具体内容略)。

2.5.2.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装配前进行零件的清洗,获得所需的清洁度。首先按图纸齐套零件后,领取汽油3kg/台~5kg/台,润滑脂“201”、密封胶“601”、万能胶“801”、硅橡胶“414”等。清洗各部件,将齿轮、轴承等零件清洗后,检查轴承是否有卡滞现象,清洗好上润滑油待用,用万能胶将密封垫粘贴到相应的零件上。

(2)为达到工艺上的装配精度要求,对有关零件进行刮削。因为刮削可以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接触刚度等。可用涂色法检验,也可用相配的零件检验。经测量的零件,大孔要修配,小孔要用丝锥过孔,不该涂漆的需修刮。另外,方位传动机构经装配调整后,各部件及零件作好拆装标记,以便在平台纵横装配时拆装装配用。

(3)对装配工作台面用框式水平仪、平尺对台面的平度、直线度等进行校正校平。

(4)某些部件(传动部分)应按图纸要求在装配前进行必要的运转试验,试验合格后,再投入装配。

2.5.2.2稳定平台装配中的一些具体要求

(1)大多数零部件的装配采用的是互换装配法。基准件为底座,底座底面和装支架的上平面需经刮研,确保平面度和平行度要求,检测可用水平仪、平尺进行。

(2)旋转零件,如齿轮和啮合间隙等,装配时采用调整或修配法,齿轮副侧隙能否符合规定,在剔除齿轮加工因素以外,与中心距偏差密切相关。由于侧隙还会同时影响齿轮的接触精度,因此要求与接触精度结合起来调整(中心距)。具体有三种方法:(a)修刮轴承套或轴瓦;

(b)利用本身的调整进行调整。如双片齿轮、偏心的轴承套等;(c)用表(百分表)打各个部位的径跳和端跳,以及轴向的窜动,并进行调整。

(3)过盈连接件:如轴承、键、销钉等采用压入法,能用压力机的均使用压力机,决不能用榔头直接敲击轴承边缘。轴承的轴向游隙,用垫圈或锁紧螺母进行调整。

(4)根据测量误差,对照装配精度要求以调整法和修配法消除其偏差,然后复校装配精度,直达产品所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最后固定、打销。

(5)所有盖板在全部机构调整合格后,最后进行紧固、密封,电装在机装调整合格后进行。

(6)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象稳定平台这样复杂的装配,需高级工以上的技术等级,以确保产品的装配质量。有些装配需多人配合,具体见工艺卡。

(7)环境条件的要求:工作场地(装配间)应有防尘、防振措施。对就位精度要求高的纵横摇框架部分,需具有超慢速装置的吊装设备。

(8)各部件在总装之间和总装之后,均应经过严格检验和必要的试验,各工序件间实行三检,严格工艺纪律。

2.5.3装配名细表(物料表)

表1由结构设计提供。为适应集约管理的要求,建议用分层次的零件名细表和汇总表来代替,既表示需要量,也表示需求的先后。

我所现在的产品生产名细表如表1所示。

应加入需完成的时间,实际完成时间以及分层情况,以便在组织生产中能与装配工艺结合,使之切实有效地指导生产。

另外为了估算装配周期,安排工作计划,对各个装配工作需要确定工时定额,工时定额一般都是根据实际经验和统计资料估计的。通常工时定额划归计划处管理,但这一项工作确是装配工艺设计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间需要什么物料,均以此为依据,管理工作也应切实抓紧。

3结论

纵观整个装配工艺过程,从熟悉产品的用途、性能、要求入手,到装配系统图的设计,然后根据装配系统图描述各装配单元的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装配方法、划分装配工序、规定工序计划、设计工艺过程文件、计算劳动量(工时定额),从而进行生产指导,使设计人员的目的要求最终以装配工艺技术来保证。整个过程不突出重点,而是从小处着手,消除积累误差,一切为了保证装配精度,一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突出整体装配工艺技术的重点及其重要性。在产品逐级装配这一复杂的过程中,要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彻始终。另外装配工艺设计其指导生产的作用主要体现于:

(1)组织计划生产方面应分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地从总装配向前发出需求指令,避免盲目投产,做到有理、有序地组织生产;

(2)指导操作者具体进行操作,即采用什么方法、什么设备、按什么顺序装配,尽量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方法;

(3)为检验人员标出应控制的内容及检测工量具等,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设计规程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 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 纯,记忆 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 柜级顺序进行,如图2所示。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 源电缆送 图2整机装配顺序 (箱、柜级)(插箱板级 )(插件级 ) (元件级 ) 第四级组装第三级组装第 二级组装第一级组装

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 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装配CAPP工艺设计与装配BOM的形成

装配CAPP工艺设计与装配BOM的形成 1、问题的由来 众所周知,制造业为市场提供用户需求价廉物美的产品为已任,在机械制造中零度的 性能、功能与价廉物美是由加工决定的,但产品性能、功与价廉物美还需由装配来解决,因此装配成了产品性能、功能的关键。由于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复杂性,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辅助企业生产管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也已有30 多年的历史, 信息技术辅助企业生产管理不论是初期的MRP还是MRPII或现代的ERP、SCM,都需要产品数据,包括组成产品各部分物料的定义数据、产品各部分结构数据与各种物料的制造工艺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与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产品设计提供的零件图的内容是产品零件(物料)的定义数据,产品及各部件装配图是产品各部分结构数据,为了生产管理方便,产品及各部件装配图结构数据用产品零部件明细表的方式提供给生产管理部门,这种表称为物料清单(BOM),由于在绘制装配图时其组成零部件(物料)的标号是按制图标准顺时针方向顺序标记如图2,所以产品零部件明细表(物料清单BOM)中的零部件先后顺序是按标号排列的见图2中的明细表,它提供了组成产品各部分物料的种类、数量,但其零部件先后顺序没有表明装配过程的顺序,这种物料清单(BOM)称为设计BOM,也有称为工程BOM(EBOM)。MRP、MRPII或ERP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软件,目的是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按时、按质、按量为顾客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为企业创造利润,为此MRP、MRPII或ERP是按顾客需要时间及产品及各部件装配过程来安排零部件的生产作业计划与原材料、外购件等的采购、外协计划,进行能力、资源的平衡,合理利用企业资源,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最终满足顾客需求并获得最大利润。一个复杂产品有多个大部件组成,每个大部件又有多个零部件组成,生产周期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在这一过程中如过不能按时的提供所需的物料,则将使正在进行的装配工序停工待料,最终不能按时交货,当然不可能获取最大利润。如果过早提供所需的物料,将为造成资金积压。因此提供准确的具有装配过程顺序的物料清单是正确运行MRP、MRPII 或ERP的必要条件。具有装配过程顺序的物料清单称为装配BOM(ABOM)。为了MRP、MRPII 或现代的ERP的正确运行,必须提供装配BOM,但怎样为ERP提供装配BOM?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9165.49165.4-1998及一般工厂装配工艺编制的规定,装配工艺文件包括: 装配程序(装配工艺过程卡与装配工序卡片), 在以上工艺文件编制过程中形成产品、部件、分部件及组件的装配顺序,对指导装配作业已能满足要求,所以没有具体规定装配零件明细表必须按照产品、部件、分部件及组件的装配顺序的要求,即使编制装配零件明细表但没有装配顺序也只作为装配领料的依据。按照MRP、MRPII或ERP的要求,为了MRP、MRPII或ERP的正确运行必须按照装配顺序的要求编制装配零件明细表,即为装配BOM。装配零件明细表可按产品、部件、分部件的装配分别编制,这时形成的BOM 这称为单层BOM,如按产品(部件)装配统一编制,则形成多层BOM。这些应为装配CAPP 重要内容。 2、装配零件明细表(ABOM)的形成

整机装配工艺

GHFD93-2000/Ⅲ风力发电机组 整机装配工艺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内蒙古久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风机概况.................................................................................... 3.1风机简介 .............................................................................. 3.2 风机主要参数.......................................................................... 3.3主要机械部分组成....................................................................... 4装配要求与说明 .............................................................................. 5机舱总装工艺............................................................................. 5.1机舱总装概述........................................................................... 5.2整机装配简图........................................................................... 5.3机舱总装所需控制的尺寸和装配工序的检查点............................................... 5.4机舱总装零部件配套卡................................................................... 5.5整机装配标准件配套卡................................................................... 6附录..................................................................................... 错附录1:紧固件紧固顺序简图.......................................................... 错误!未附录2:2MW风力发电机组紧固件力矩值表 .............................................. 错误!未附录3:2MW风力发电机组润滑油脂配套表 .............................................. 错误!未附录4 ............................................................................. 错误!未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第20 研究所张爱平 1 前言 1.1装配的概念装配是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系,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整机装配是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且产品的最终质量由装配保证。 产品的质量是以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效果和寿命等综合指标来评定的。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产品提出了若干项装配要求,这些装配要求应当在装配过程中予以保证。所谓装配精度,就是产品装配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工作性能等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工作性能等参数的符合程度,即主要指各个相关零件配合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包括配合面之间为间隙或过盈的相对位置,以及由于装配中零件配合面形状的改变而需计及的形状精度和微观几何精度(如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点的分布)。 1.2问题的提出在产品逐级装配这一复杂的制造过程中,装配工艺设计怎样才能发挥其指导生产的作用呢? 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按设计目录(物料名细表)来组织生产的。而且从现行的设计、工艺文件分析,所谓的物料名细表只能说明装配所需的物、料,没有表示物料需求的先后顺序。所以对指导生产计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能完全反映整个产品的装配结构、层次、顺序以及所需物料的数量。现今国际上的技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已经提出了制造业中优化生产计划的根本思想——按需求来组织生产,值得我们借鉴。这种需求不仅是用户的最终需求,还包括制造过程中加工、装配各工序间的需求。需求计划一般以周为单位,甚至可落实到以天为单位。它改变了传统的以库存控制法来组织生产的方式,九十年代美国把这一系列思想方法总结为精益生产方式。要按“需求”的方式组织生产,就必须弄清楚整个装配过程中的“需求”是什么?即什么时间、需要什么物料,数量多少。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导出什么时间加工、什么时间制造毛坯等等。而装配过程中的物料需求正是装配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可见,一个复杂产品的装配不但要有严格的工艺要求,而且与企业的生产组织、装配工艺装备、工人的技术水平等有关,否则不能保证装配的质量和按期完成产品的装配。从装配周期分析,较复杂的产品装配需要一个月到几个月、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其装配过程中的零部件等(物料)的需求也是陆续的,应按照装配工艺的要求提供,否则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物料积压。所以改善当前拖拉的生产现状,应先从总装配开始安排生产计划,从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发出需求指令(看 板管理的形式),形成“拉动”的生产方式。分析这一拉动过程,就是研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需求,这一需求正是首先由装配工艺设计确定。可见改革现行的装配工艺文件与设计的内容,成了改革计划管理、使我所由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使先进的工艺设计发挥作用,获得应有效益的关键。 2复杂系统的装配工艺设计(以某雷达稳定平台为例)

结构件工艺设计手册附录

附录《结构件工艺设计手册(软件版)》软件目录 1 钢铁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1.1 一般用钢 1.1.1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 1.1.2 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 1.1.3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1.4 低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1.5 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2 钢材 2.1 钢板 2.1.1 常用钢板、钢带的标准摘要 2.1.2 热轧钢板和钢带 2.1.3 冷轧钢板和钢带 2.1.4 钢板每平方米面积理论重量 2.1.5 锅炉用钢板 2.1.6 压力容器用钢板 2.1.7 镀锌板、镀锡板、镀铅板 2.1.8 不锈钢冷、热轧钢板 2.1.9 耐热钢板 2.1.10 花纹钢板 2.2 型钢 2.2.1 弹簧扁钢尺寸 2.2.2 热轧圆钢、方钢、六角钢 2.2.3 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交货状态的力学性能 2.2.4 热轧等边角钢 2.2.5 热轧不等边角钢 2.2.6 热轧槽钢 2.2.7 热轧工字钢 2.2.8 协议供货的窄翼缘H型钢 2.2.9 H型钢与工字钢型号对照及性能参数比较 2.2.10 热轧部分T型钢 2.2.11 冷弯等边角钢 2.2.12 冷弯不等边角钢

2.2.13 冷弯等边槽钢 2.2.14 冷弯不等边槽钢 2.2.15 冷弯内卷边槽钢 2.2.16 结构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 2.2.17 结构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 2.2.18 客运汽车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 2.2.19 客运汽车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 2.2.20 起重机钢轨 2.2.21 重轨 2.2.22 轻轨接头夹板 2.2.23 重轨用鱼尾板 2.2.24 轻轨用垫板 2.2.25 重轨用垫板 2.2.26 热轧扁钢(1) 2.2.27 热轧扁钢(2) 2.2.28 H型钢、H型钢截面图(1) 2.2.29 H型钢、H型钢截面图(2) 2.2.30 冷弯外卷边槽钢 2.2.31 冷弯卷边Z形钢 2.2.32 轻轨(1) 2.2.33 轻轨(2) 2.3 钢管 2.3.1 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 2.3.2 直缝电焊钢管力学性能 2.3.3 直缝电焊钢管(1) 2.3.4 直缝电焊钢管(2) 2.3.5 传动轴用电焊钢管 2.3.6 结构用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的尺寸偏差 2.3.7 结构用无缝钢管中优质钢、低合金钢管的纵向力学性能 2.3.8 结构用无缝钢管中合金钢管的力学性能 2.3.9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的纵向力学性能 2.3.10 无缝钢管尺寸、重量(1) 2.3.11 无缝钢管尺寸、重量(2) 2.3.12 无缝钢管尺寸、重量(3) 2.3.13 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2.3.14 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内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2.3.15 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系列 2.3.16 液压和气动缸简用精密内径无缝钢管(1) 2.3.17 液压和气动缸简用精密内径无缝钢管(2)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纯,记忆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 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柜级顺序进行,如图2所示。 图2 整机装配顺序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源电缆送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

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 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1)组装工作是由多种基本技术构成的。 (2)装配操作质量难以分析。在多种情况下,都难以进行质量分析,如焊接质量的好坏通常以目测判断,刻度盘、旋钮等的装配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 高泽斌 机械交通学院机械工程教研室 2005年10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进行了生产实子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它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能够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学生应当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 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的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二、设计要求 设计题目:设计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设计条件:连杆零件的生产纲领为中批(5000件/年),附连杆设计图纸一套(3张)。 设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制定“连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分组制定加工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小头孔”、“螺栓孔”表面各工序的工序卡;设计相应工序的机床夹具。 1、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1份 2、制定表面的机械加工工序卡1套 3、机床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 4、机床夹具设计零件图1~2张 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按教学计划规定,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总学时数为三周(包括国庆周),其进度及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熟悉零件,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加工机床和工艺尺寸,填写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5天; 工艺装备(夹具)设计,包括总装图及夹具体零件图等8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1天; 准备及答辩1天。

装配工艺规范(20210130024917)

本技术规范适合于公司从事机械装配作业之员工或技术人员一、作业前准备 1、作业资料:包括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物料BOM 表等,直至项目结束,必须保证图纸的完整性、整洁性、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2、作业场所:零件摆放、部件装配必须在规定作业场所内进行,整机摆放与装配的场地必须规划清晰,直至整个项目结束,所有作业场所必须保持整齐、规范、有序。 3、装配物料:作业前,按照装配流程规定的装配物料必须按时到位,如果有部分非决定性材料没有到位,可以改变作业顺序,然后填写材料催工单交采购部。 4、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 二、基本规范 1、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2、装配的零件必须是质检部验收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漏检的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 3、装配环境要求清洁,不得有粉尘或其它污染,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 4、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 5、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6、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 7、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机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 8、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械,如果需要踩踏作业,必须在机械上铺设防护垫或地毯,重要部件及非金属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三、联接方法 1、螺栓联接 A ?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 头螺钉拧紧后,钉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 B?—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 C?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 D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 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表》的规定。 2、销连接 A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B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90° 3、键联接 A. 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B.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C?钩头键、锲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4、铆接

化工工艺设计常用的标准规范和参考文献-2016-04

化工工艺设计常用的标准规范-2016 搞工艺设计需掌握的东西大致如下: 1、标准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 《工艺系统设计管理规定》(HG20557-93) 《工艺系统设计文件内容的规定》(HG20558-93) 《管道仪表流程图设计规定》(HG20559-93)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HG/T20549-1998)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HG20546-2009) 《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HG20505-2000)《化工管道设计规范》(HG20695-1987)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6-89)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量和单位》(GB3100~3102-9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HG20667-2005) 《化工建设项目噪声控制设计规定》(HG20503-92)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T8175-87)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HG/T20679-1990)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T20519-92) 《化工蒸汽凝水系统设计技术规定》(HG/T20591-97) 《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HG/T20645-1998)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规定》(HG/T20646-1999)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20592~20614-97)[欧洲体系]《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安装设计手册》(1~4册修订本) 《管架标准图》(HG21629-1999) 《变力弹簧支吊架》(HG/T 20644-199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7)《工业设备、管道绝热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92)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91)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 2、书籍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程手册,化学工程师技术全书等 3、软件类 办公软件,AUTOCAD,PROJECT,ASPEN,PDS或PDMS 4、工作经验 最好是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这样作设计就会比较容易些。 5、其它

整机结构设计工艺规范

整机工艺规范 简介 变频器作为一个电力电子产品,它集计算机软件控制,电力电子、结构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结构设计作为实现其预定功能的载体,其设计优良与否,不但决定其能否稳定可靠的工作,而且直接决定其在市场上是否有良好的竞争力。 对于变频器整机设计,通常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设计需求一一器件选型一一整机设计一一零件设计及图纸绘制一一加工生产。 一、设计需求 设计之先应先通过市场调研搜集相关设计需求。通过市场意见反馈,结合早期产品的缺陷,对整机设计提出设计目标。 1.设计规格 变频器整机通常以电压等级、功率范围来划分每款整机。明确设计电压等级,设计功率。 2.外观设计 a.外形尺寸要求 因成本降低,节省安装空间,超越竞争对手等市场需求,对整机外形尺寸要求越来越小 通过调研应明确设计的目标尺寸。 b.安装形式 通常安装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壁挂式安装,一种是柜式安装。 c.外观要求 外观设计应新颖、独特、美观,可通过专业的美工设计对外观进行造型设计。 3.材料选用

通用变频器的整机结构设计通常选用两种材料(见“附一常用材料列表”):塑胶和钣金。塑胶材料通常用在15kW(也有设计30kW)及以下功率,钣金常用在18kW及以上功率。 4.进出线方式 目前通用变频器常见的进出线方式有两种: a.下进下出 较为传统的进线方式,特点是输入输出线均在变频器下端,用户接线方便,对于大功率而 言,输入线在内部占据一定空间,且影响整机布局。 b.上进下出 目前设计应用较多,特点是输入线在变频器上端,输出线在下端。用户接线稍有不便,但整机布局较合理,能节省一定空间。 二、器件选型 在明确设计要求后,由硬件工程师对该款机型用到的所有电气元件进行选型,确定该器件的 品牌、厂家、价格、采用渠道等。结构工程师收集已确定的元器件的资料。 三、整机设计 在相关资料准备好后即可开始整机设计,整机设计分两条线:一是PCB板设计,二是结构设计。两条线同时开展工作。 1.建立模型 对于已确定的采购件,标准件等,先建立其3D或2□模型。建模遵循以下原则: a.对于公司标准库已有的模型,应直接调用; b.对于公司标准库没有的模型,建立其准确的3D或2D模型。建模完成后应经相关工程师确认, 且对该模型给予新的编码并存入标准库。 2.装配图设计 装配图设计应综合考虑各设计需求,经相关计算后分部件设计。 a.装配图设计考虑事项: 各部件设计应能满足其使用功能; ②整体布局应首先保证功率器件、电容等散热满足整机散热性能要求; ③整机各零部件间走线:强弱电尽可能分开走线,各零部件排布应尽可能使走线最短,考虑导线在机壳表面行走时固定。 ④结构件设计:装配、拆卸应方便(考虑公司目前使用工具),易损件(主要是电气元件)的便于更换性,考虑各零件的加工工艺性等。 b.底板设计 中小功率机型多是壁挂式安装,该功能主要靠底板完成。故底板设计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安装孔设计,二是强度设计。下表是传统设计安装孔大小及底板板厚。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第五章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本章要点: 装配方法 装配尺寸链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自动装配 第一节概述 一、机器装配: 机械装配是按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将构成机器的零件结合成组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装配是机器制造中的后期工作,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机器装配基本作业: 清洗 连接 校正、调整与配作 平衡 验收、试验 三、机器装配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 相互运动精度 相互配合精度

四、装配组织形式 第二节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一、装配方法:

二、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确定封闭环:通常装配尺寸链封闭环就是装配精度要求 ?装配尺寸链查找方法:取封闭环两端的零件为起点,沿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以装配基准面为联系线索,分别查明装配关系中影响装配精度要求的那些有关零件,直至找到同一基准零件或同一基准表面为止。所有零件上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 位置尺寸和位置关系,便是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 ?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最少环数)原则 ?组成装配尺寸链时,应使每个有关零件只有一个尺寸列人装配尺寸链。相应地,应将直接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那个位置尺寸或位置关系标注在零件图上?又称一件一环原则 装配尺寸链的完全互换法 ?采用极值算法计算装配尺寸链 ?封闭环公差的分配 1)当组成环是标准尺寸时(如轴承宽度,挡圈的厚度等),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为确定值 2)某一组成环是不同装配尺寸链公共环时,其公差大小和位置根据对其精度要求最严的那个尺寸链确定 3)在确定各待定组成环公差大小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公差分配方法,如等公差法,等精度法或按实际加工可能性分配法等 4)各组成环公差带位置按入体原则标注,但要保留一环作“协调环”,协调环公差带的位置由装配尺寸链确定。协调环通常选易于制造并可用通用量具测量的尺寸

工艺设计说明书-格式

设计说明书一般格式 一、设计题目(要求:简明扼要,紧扣主题) 高浓度冶炼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设计生产能力180t/d 例如:高压法聚乙烯生产工艺设计 ————设计生产能力100万T/a 二、工艺设计的一般项目及内容 1. 高浓度冶炼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工艺设计的总情况说明,必做部分,也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往往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起作为申报项目的资料。也为工业生产装置的初步设计提供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10个方面的问题) 1.1概述 1.1.1 项目的来源湘江流域位于湖南省的东部和南部,总面积8.54万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湖南省的核心区域,流域内涉重金属产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粗放以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近年来污染事故频发,成为影响流域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历史欠账较多、任务艰巨、情况复杂,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试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境内境外高度关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全国各地重金属污染事件呈愈演愈烈之势。重金属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已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保护部最近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专项检查,并把它列入到今年国务院九个部委开展的“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专项行动中。

永兴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为郴州市第二大县,系黄克诚大将的故乡。全县总人口63万,总面积1979平方公里,辖8镇17乡。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S212省道交叉穿越境内;便江上承东江,下接湘江,直入长江,一年四季通航,是郴州市唯一的水运航线。永兴同时是著名的“冶炼之乡”,2002年被世界白银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命名为“中国银都”。全县从事“三废”回收金银冶炼者达6000多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回收黄金400万克、白银2000余吨、产值2亿多元,是唯一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允许自行销售“三废”回收金银产品的县。随着冶炼业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初到90年代,永兴冶炼行业无序发展并迅速扩张,加上当时环保设施及环保意识不强,冶炼矿尘和各种工业废水处理简单,有些甚至未经处理,桶装存放于厂内,这些废水成了定时炸弹,无处可去。给当地环境及及周边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因此,为保护和改善区域内水资源环境,促进区域内企业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永兴县元泰应用材料有限公司提出了高浓度冶炼废水处理工程,从而达到减轻或控制重金属的污染。 1.1.2 ×××××项目的国内外生产(技术)工艺现状(就本项目或产品 或技术的国内外工艺现状,以正式发表的技术或公开的资料为依据,至少要有3个不同的国家或研究院所或企业的现状说明,并比较其优劣性); 1.1.3 本工艺技术的特点(较详细的说明本工艺、技术的优缺点,重点在 优点。包括理论原理、技术成熟程度、设备情况、工艺过程、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经济效益、与其他技术工艺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以及发展前景等); 1.1.4 项目承担单位概述(对于实际工程项目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该技 术工艺研究单位或技术转让单位的情况;二是承担设计单位的情况;三是项目建设单位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讲可简述学校的情况或选择一个实际单位或虚拟单位); 1.1.5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是指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或用到的有 关情况。如项目承担单位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公用工程优势以及供应和销售优势等。)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度假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原始资料 1、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 某度假村管理人员共有200人,另有大量外来人员和游客,由于旅游区污水水量季节性变化大,初步统计高峰期水量约为300m3/d,旅游淡季水量低于70m3/d,常年水量为100—150m3/d,自行确定设计水量。 (2)进水水质 处理的对象为餐饮废水和居民区生活污水。进水水质: 2、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后水质应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3 污水拟采用MBR工艺处理 4、气象资料 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需要回用于度假村内景观湖泊,最高水位为103米,常年水位为100米,枯水位为98米 6、厂址及场地现状 进入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端点的地面标高为109米

三、工艺流程图 图1 工艺流程图 四、参考资料 1.《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 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3.《给排水设计手册》 4、《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 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MBR设计手册》 7.《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顾国维、何义亮编著8.《简明管道工手册》第2版 五、细格栅的工艺设计 1.细格栅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h=0.1m; (2)过栅流速v=0.6m/s; (3)格栅间隙b 细=0.005m; (4)栅条宽度 s=0.01m; (5)格栅安装倾角α=60?。

2.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选用两细格栅,一用一备 1)栅条间隙数: bhv Q n α sin max = (取n=11) 式中:n ——细格栅间隙数; Qmax ——最大设计流量,0.0035m3/s b ——栅条间隙,0.005; h ——栅前水深,取0.1m v ——过栅流速,取0.6/s ; α——格栅倾角,取60?; 2)栅槽宽度: B=s(n -1)+bn 式中:B ——栅槽宽度,m ; S ——格条宽度,取0.01m 。 B=0.01×(11-1)+0.005×11=0.155m;(取B=0.2m ) 3)过栅水头损失: K 取3 β=1.67(选用迎水、背水面均为半圆形的矩形) 6)栅前槽总高度: 取栅前渠道超高 h 1=0.3m 栅前槽高H 1=h+h 1=0.1+0.3=0.4 , 9 .10. 6 . 1 . 0 005 . 0 60 sin 0035 . 0 0 细 ≈ n m g v b s k h 2 . 0 60 sin 62 . 19 6 . 0 005 . 0 01 . 0 67 . 1 3 sin 2 ) ( 0 2 3 4 2 3 4 ) ( 2

产品装配设计工艺技术规范

产品装配设计工艺规范 1前言 产品装配设计是产品制作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与否不仅关系到产品在装配、焊接、调试和检修过程中是否方便,而且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与电气性能,甚至影响到电路功能能否实现,因此,掌握产品装配设计工艺是十分重要的。 本标准就规范产品装配设计工艺,满足产品可制造性设计的要求,为设计人员提供产品装配设计工艺要求,为工艺人员审核产品装配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内容。 2名称解释 2.1装配 2.2对机器、仪器等的零部件进行必要的配合和联接,使成为成品的过程。装配可分为部件装配和总(产品)装配二个阶段。 2.2.1部件装配 根据一定的技术要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结合成一个装配单元,并完成局部功能组合体的过程。 2.2.2总(产品)装配 根据一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为一个总体(产品),

并完成一定功能组合体产品的过程。 2.2.3装配单元 在装配过程中,以一个装配基准件为基础,可以独立组装达到规定的尺寸链与技术要求,作为进一步装配的独立组件、部件、总成或最终整机的一组构件。 2.2.4装配基准件 在一组装配构件中,其装配尺寸链的共同基准面或线所在的构件。2.3工艺 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后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2.4装配层: 在装配过程中,为了便于作业划分,对类似作业的装配阶段的划分,如总装层、部装层。一个装配层,可以是一个装配单元,也可以是几个装配单元所组成。 3装配设计的一般原则 装配设计在科研和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产品设计时,装配图是设计者把装配设计思路落实在文件上的具体表现,它表达产品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传动路线、连接方式及零件的基本结构的图样。因此,在装配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江苏教育出版社)项目四习题及答案

自我测评 一、填空题 1.可焊性处理镀锡是为了_____和______。 2.电子产品技术文件主要有_____和_____两大类。 3.电子产品装配主要有_____和_____两大类。 4.产品检验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5.机电元件包括_____、_____和_____等。 6.电子产品常用材料包括_____和_____。 7.人工装配指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8.印刷电路板焊接的工艺要求包括_____、_____、_____等。 9.对静电反应敏感的器件称为_____。 10.导线焊前处理包括_____和_____。 二、选择题 11.修整过的烙铁头应该立即镀锡,方法是() A 接通烙铁的电源,待热后,在烙铁头上沾上锡;将烙铁头装好后,在松香水中浸一下;烙铁头 上均匀镀上一层锡 B 将烙铁头装好后,在松香水中浸一下;接通烙铁的电源,待热后,在烙铁头上沾上锡;烙铁头 上均匀镀上一层锡 C 将烙铁头装好后,在松香水中浸一下;烙铁头上均匀镀上一层锡;接通烙铁的电源,待热后, 在烙铁头上沾上锡 12.元器件的安装固定方式由,立式安装和()两种; A 卧式安装 B 并排式安装 C 跨式安装 13.焊盘的形状有()、圆形和方形焊盘; A 椭圆形 B 空心形 C 岛形 14.防静电措施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A 接地 B 静电屏蔽 C 离子中和 15.整机调试包括调整和测试两部分工作。即() A 对整机内固定部分进行调整,并对整机的电性能进行测试。 B 对整机内可调部分进行调整,并对整机的机械性能进行测试。 C 对整机内可调部分进行调整,并对整机的电性能进行测试。 16.()是详细说明产品各元器件、各单元之间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间连接关系的略图,是设计、 编制接线图和研究产品时的原始资料。 A 电路图 B 装配图 C 安装图 17.()剂可用于同类或不同类材料之间的胶接。 A 阻焊剂 B 黏合剂 C 助焊剂 18.无线电装配中的手工焊接,焊接时间一般以()为宜 A 3 s左右 B 3 min左右 C 越快越好 19.在印制电路板等部件或整机安装完毕进行调试前,必须在()情况下,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以便发现和纠正安装错误,避免盲目通电可能造成的电路损坏。 A 通电 B 不通电 C 任意 20.小型电子整机或单元电路板通电调试之前,应先进行外观直观检查,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电 路通电后,首先应测试()。 A 动态工作点 B 静态工作点 C 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三、看图分析 21.你认识以下标识吗?分表代表什么意思?

激光切割机工艺设计手册范本

第一章激光切割方法 1.1 激光熔化切割 在激光熔化切割中,工件被局部熔化后借助气流把熔化的材料喷射出去。因为材料的转移只发生在其液态情况下,所以该过程被称作激光熔化切割。 激光光束配上高纯惰性切割气体促使熔化的材料离开割缝,而气体本身不参于切割。 ——激光熔化切割可以得到比气化切割更高的切割速度。气化所需的能量通常高于把材料熔化所需的能量。在激光熔化切割中,激光光束只被部分吸收。 ——最大切割速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板材厚度的增加和材料熔化温度的增加而几乎反比例地减小。在激光功率一定的情况下,限制因数就是割缝处的气压和材料的热传导率。 ——激光熔化切割对于铁制材料和钛金属可以得到无氧化切口。 ——产生熔化但不到气化的激光功率密度,对于钢材料来说,在104W/cm2~105 W/cm2之间。 1.2 激光火焰切割 激光火焰切割与激光熔化切割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氧气作为切割气体。借助于氧气和加热后的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化学反应使材料进一步加热。由于

此效应,对于相同厚度的结构钢,采用该方法可得到的切割速率比熔化切割要高。 另一方面,该方法和熔化切割相比可能切口质量更差。实际上它会生成更宽的割缝、明显的粗糙度、增加的热影响区和更差的边缘质量。 ——激光火焰切割在加工精密模型和尖角时是不好的(有烧掉尖角的危险)。可以使用脉冲模式的激光来限制热影响。 ——所用的激光功率决定切割速度。在激光功率一定的情况下,限制因数就是氧气的供应和材料的热传导率。 1.3 激光气化切割 在激光气化切割过程中,材料在割缝处发生气化,此情况下需要非常高的激光功率。 为了防止材料蒸气冷凝到割缝壁上,材料的厚度一定不要大大超过激光光束的直径。该加工因而只适合于应用在必须避免有熔化材料排除的情况下。该加工实际上只用于铁基合金很小的使用领域。 该加工不能用于,象木材和某些陶瓷等,那些没有熔化状态因而不太可能让材料蒸气再凝结的材料。另外,这些材料通常要达到更厚的切口。 ——在激光气化切割中,最优光束聚焦取决于材料厚度和光束质量。 ——激光功率和气化热对最优焦点位置只有一定的影响。 ——在板材厚度一定的情况下,最大切割速度反比于材料的气化温度。 ——所需的激光功率密度要大于108W/cm2,并且取决于材料、切割深度和光束焦点位置。 ——在板材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假设有足够的激光功率,最大切割速度受到气体射流速度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