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_CDO_MBS三者的区别

ABS_CDO_MBS三者的区别
ABS_CDO_MBS三者的区别

什么是MBS,ABS和CDO

1、单词Mortgage和Collateral、guarantee区别

collateral:质押,多指流动资产类,最常见的是票据,如:存单、存折、国债等质押。

mortgage:抵押,指固定资产类,如:房产、机械设备等抵押。guarantee担保,指信用担保,可以是第三方的信用,也可以是第三方的资产。

2.都是资产证券化产品

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要增加未来的现金流,就把它做成证券。如果想经营风险,就把它做成证券”。从本质上来讲,MBS,ABS和CDO 都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给出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指产生这样一种证券,它们主要是由一个特定的应收款资产池或其他金融资产池来支持(backed),保证偿付。而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价值P可以用下面公式来表示:

其中,n为资产池中应收账款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偿还年限。不难看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价值P受未来现金流量及市场利率r的影响,当利率r升高时,P会下降,当现金流量减少时,P也会下降,反之亦然。

MBS,即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指发行人将房地产抵押贷款债权汇成一个资产池(AssetPool),然后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所发行的证券(主要是定期还本付息的债券)。贷款所产生的现金流(包括本息偿还款、提前偿还款等)每个月由负责收取现金流的服务机构在扣除相关费用后,按比例分配

给投资者。因此,购房者定期缴纳的月供是偿付MBS本息的基础。

ABS,即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是将房地产抵押贷款债权以外的资产汇成资产池发行的证券,它实际上是MBS技术在其他资产上的推广和应用。

CDO,即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是一种新型的ABS,指以抵押债务信用为基础,基于各种资产证券化技术,对债券、贷款等资产进行结构重组,重新分割投资回报和风险,以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创新性衍生证券产品。

CDO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分级,即在同一个抵押贷款资产池上开发出信用风险不同的各级产品:

★优先级(SeniorTranches)

★中间级(MezzanineTranches)

★股权级(EquityTranches)

各级产品偿还顺序由先到后为优先级、中间级和股权级,即一旦抵押贷款出现违约等造成损失,损失将首先由股权级吸收,然后是中间级,最后是优先级。其中,优先级CDO的购买方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机构投资者;中间级和股权级CDO的购买者主要是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机构投资者——这也是本次危机中最先倒下的一类机构投资者。

3.三者的区别

ABS,MBS和CDO的关系如图1-1所示,三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

三个方面。

如图1-1

首先,三者的标的资产(即资产池内的资产)不同:

(1)MBS的资产池是房产抵押贷款债权

(2)ABS(狭义)的资产池是房产抵押贷款以外的债权,如:★信用卡应收账款

★租赁租金

★汽车贷款债权等

(3)CDO的资产池主要是一些债务工具,如:

★高收益的债券(HighYieldBonds)

★新兴市场公司债券(EmergingMarketCorporateDebt)

★国家债券(SovereignDebt)

★银行贷款(BankLoans)

★狭义的ABS

★MBS等

其次,债务人数量不同:

(1)MBS或传统的ABS的债权人至少有上千个以上

(2)CDO的债权人约为100~200个左右,甚至少于100个的也常见最后,标的资产的相关性要求不同:

(1)传统MBS或ABS的资产讲究一致性(Homogeneous),其债权性质、到期日皆为相似,甚至希望源自同一个创始者,以对现金流量的形态适度地掌握

(2)CDO的各个债权要求相异性(Heterogeneous),来源不能相同,同时彼此间的相关性愈小愈好,以达到充分分散风险的要求说明:ABS指资产支持证券;狭义的ABS不包括CDO;CDO指担保债务凭证;MBS指房地产抵押货款支持证券;CMBS指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指住宅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

---------------------------------------------------

-------------

ABS :资产支持证券(也叫资产担保证券或资产支撑证券,英文:Asset-backed security)由银行、信用卡公司或者其他信用提供者的贷款协议或者应收帐款作为担保基础发行的债券或票据;它与抵押有所不同。

ABS是以非住房抵押贷款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它实际

上是MBS技术在其他资产上的推广和应运。由于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基础资产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的现金流,除了住房抵押贷款外,还有很多资产也具有这种特征,因此它们也可以证券化。随着证券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扩大,ABS的种类也日趋繁多,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品种:

(1)汽车消费贷款、学生贷款证券化;

(2)商用、农用、医用房产抵押贷款证券化;

(3)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

(4)贸易应收款证券化;

(4)设备租赁费证券化;

(5)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

(6)门票收入证券化;

(7)俱乐部会费收入证券化;

(8)保费收入证券化;

(9)中小企业贷款支撑证券化;

(10)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等。

而且随着资产证券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证券化资产的范围在不断扩展。

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简称CDO),资产证券化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标的资产通常是信贷资产或债券。这也就衍生出了它按资产分类的重要的两个分支:CLO(Collateralised Loan Obligation)和CBO(Collateralised Bond

Obligation)。前者指的是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后者指的是市场流通债券的再证券化。但是它们都统称为CDO。

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是一种固定收益证券,现金流量之可预测性较高,不仅提供投资人多元的投资管道以及增加投资收益,更强化了金融机构之资金运用效率,移转不确定风险。凡具有现金流量的资产,都可以作为证券化的标的。通常创始银行将拥有现金流量的资产汇集群组,然后作资产包装及分割,转给特殊目的公司(SPV),以私募或公开发行方式卖出固定收益证券或受益凭证。CDO背后的为一些债务工具,如高收益的债券、新兴市场公司债或国家债券、银行贷款或其它次顺位证券。传统的ABS 其资产池可能为信用卡应收帐款、现金卡应收帐款、租赁租金、汽车贷款债权等,而CDO背后的支撑则是一些债务工具,如高收益的债券( high - yield bonds)、新兴市场公司债或国家债券(Emerging Market Corporate Debt、Sovereign),亦可包含传统的ABS(Assets Backed Securities)、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RMBS)及商用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化( Com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CMBS)等资产证券化商品。

成本 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成本、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一、费用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 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为: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对比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但包含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资产的耗费,还包含了企业在偶发事件中发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也就是包含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损失;而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则较为狭窄,只是包含了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为了能更好地说明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笔者认为采用美国以及我

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 二、成本的概念我国对成本的定义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美国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美国会计师协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获取财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的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成本大多与支出相联系,只不过是支出一部分与当期相联系,一部分与以后期间相联系。与当期相联系的支出形成了本期的一项费用,与以后期间相联系的支出则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资产。 三、支出的定义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常性业务,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的减少。支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形成一项资产,而费用性支出形成一项费用。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支出的性质来看,其本质就是企业的一种目的性花费,是企业在用的一种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权益性债券、证券来交换另

费用、成本和支出的区别

费用、成本和支出是三个易被混淆的概念,这里将分别对它们加以区分。 首先,费用的范围大于成本。 什么是成本? 广义的成本指取得各种资产的代价。 狭义的成本仅指生产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即计入成本的费用。这里我们取“成本”的狭义。 所以,发生的费用不一定都是成本,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再看费用与支出的联系。 支出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中凡与取得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 综上所述,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费用与支出的区别是什么 支出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中凡与取得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成本、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一、费用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 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 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为: 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对比可以看出, 国际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但包含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资产的耗费,还包含了企业在偶发事件中发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也就是包含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损失;而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则较为狭窄,只是包含了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为了能更好地说明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笔者认为采用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 二、成本的概念我国对成本的定义为: 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的货币表现。 美国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 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美国会计师协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获取财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的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成本大多与支出相联系,只不过是支出一部分与当期相联系,一部分与以后期间相联系。

工程成本和工程费用科目的区别

工程成本和工程费用科目的区别 一、工程成本是通过“工程施工”科目核算的。 “工程施工”科目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建造承包商)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建造合同,分别“合同成本”、“间接费用”、“合同毛利”进行明细核算。 (三)工程施工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进行合同建造时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以及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临时设施折旧费等其他直接费用,借记本科目(合同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发生的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间接费用,借记本科目(间接费用),贷记“累计折旧”、“银行存款”等科目。 月末,将间接费用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时,借记本科目(合同成本),贷记本科目(间接费用)。2、根据建造合同准则确认合同收入、合同费用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合同毛利)。 3、合同完工时,将本科目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借记“工程结算”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的建造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二、工程费用是工程成本中除了各项直接费外,还包括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管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这些费用,虽为组织施工、管理所必需,但是不能确定其为某项工程成本所应负担,因而无法将它直接计入各项工程成本。都将它先记入“施工间接费用”科目,然后将它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成本。(一)施工间接费用的内容,一般包括: 1.管理人员工资指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津贴、补贴等。 2.职工福利费指按照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目前为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折旧费指施工单位施工管理使用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折旧费。 4.修理费指施工单位施工管理使用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经常修理费和大修理费。 5.工具用具使用费指施工单位施工管理部门使用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工具、器具和检验、试验、消防用具等的购置,摊销和修理费。 6.办公费指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办公用的文具、纸张、账表、印刷、邮电、书报、会议、水电、烧水和集体取暖用煤等的费用。 7.差旅交通费指施工单位职工因公出差、调动工作的差旅费、住勤补助费、市内交通和误餐补助费、上下班交通补贴、职工探亲路费、职工离退休退职一次性路费、工伤人员就医路费,以及施工单位管

费用、成本和支出的区别

费用、成本和支出是三个易被混淆的概念,这里将分别对它们 加以区分。 首先,费用的范围大于成本。 什么是成本? xx的成本指取得各种资产的代价。 狭义的成本仅指生产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即计入成本的费用。这里我们取“成本”的狭义。 所以,发生的费用不一定都是成本,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再看费用与支出的联系。 支出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xx与取得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 综上所述,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费用与支出的区别是什么 支出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xx与取得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成本、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一、费用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

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而xx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 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为: 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通过国际会计准则、xx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对比可以看出, 国际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但包含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资产的耗费,还包含了企业在偶发事件中发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也就是包含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损失;而xx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则较为狭窄,只是包含了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为了能更好地说明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笔者认为采用xx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 二、成本的概念我国对成本的定义为: 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xx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 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xx会计师协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获取财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的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从

成本 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成本费用和支出三者之 间的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成本、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一、费用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 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为: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对比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但包含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资产的耗费,还包含了企业在偶发事件中发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也就是包含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损失;而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则较为狭窄,只是包含了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为了能更好地说明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笔者认为采用美国以

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 二、成本的概念我国对成本的定义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美国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美国会计师协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获取财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的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成本大多与支出相联系,只不过是支出一部分与当期相联系,一部分与以后期间相联系。与当期相联系的支出形成了本期的一项费用,与以后期间相联系的支出则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资产。 三、支出的定义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常性业务,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的减少。支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形成一项资产,而费用性支出形成一项费用。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支出的性质来看,其本质就是企业的一种目的性花费,是企业在用的一种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权益性债券、证券来交

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的区别

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的区别 提要:成本中心与费用中心的区别在于:成本会计提供一定的物质产品,费用中心提供一定专业性劳务。成本中心业绩评价报告的不可控成本只具有参考意义,而是以可控制成本作为重点。 成本(费用)中心是只发生成本(费用)而不发生收入的责任中心,因此是只对成本(费用)负责,而不对收入、利润、投资等负责的责任中心。成本(费用)中心是责任会计中最基本、最广泛的责任单位,企业内部凡是有成本、费用发生并能够对成本费用的发生实施控制的任何一级责任单位都是成本(费用)中心,分厂、部门、车间、工段、班组,甚至个人,都可以划分为成本(费用)中心。若干较小的成本(费用)中心组成一个较大的成本(费用)中心,若干较大的成本(费用)中心组成一个更大的成本(费用)中心,由此而形成一个逐级控制并层层负责的成本(费用)中心体系。 一、成本(费用)中心的含义 一般情况下,成本(费用)中心的任务是为企业提供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服务性劳务或者其他服务性职能,不会在本责任环节直接形成用货币计量的收入。基于上述情况,考核各成本(费用)中心的工作绩效时,只需要考核成本和费用,不衡量收入和利润。 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在本质上基本相同,但是存在一定的区别。成本中心的活动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物质成果,如生产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但不会在本责任环节直接形成以货币计量的收入。费用中心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定的辅助性的专业性服务,如企业内部的财务部、人事部等行政管理部门,同时也不能直接产生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营成果,其特点是与产品的生产制造没有直接的联系,一般通过费用预算的形式予以控制,通过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与费用预算的比较确定差异,用以评价工作绩效。总之,成本中心是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负责的责任中心,费用中心是对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 二.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成本中心规模和业务范围的大小各有不同,但是均以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作为对其考评的指标。责任成本是责任中心应该承担经济责任的各种可控成本的总和。也就是说,成本中心主要考核可控成本,而该成本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构成了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 成本存在着多种分类。责任会计中,一个最重要的成本分类是将成本按可控性分类,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两大类。可控成本是某一成本中心所能够控制,并受其经济活动所影响的成本。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分类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而言的,具体说来,是相对于特定的责任中心和特定的期间而言的。离开一定的条件讨论某项成本是否可控就毫无意义。

费用、成本和支出的区别

费用、成本和支出是三个易被混淆的概念,这里将分 别对它们加以区分。 首先,费用的范围大于成本。 什么是成本? xx的成本指取得各种资产的代价。 狭义的成本仅指生产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即计入成本的费用。这里我们取“成本”的狭义。 所以,发生的费用不一定都是成本,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再看费用与支出的联系。 支出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xx与取得 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 综上所述,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费用与支出的区别是什么

支出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xx与取得 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成本、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一、费用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 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而xx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 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为: 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通过国际会计准则、xx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对比可 以看出,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支出、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一、一般及经济意义上的支出、费用和成本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支出即为“付出”之意;费用即为“花费的钱、开支”;而成本解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辞海》中成本则解释为“产品价值的一部分的货币表现”。显然,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远非仅此所指,严格说来,此解释属于一种经济上的界定。实际上,一般意义上的成本常常被理解成: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如我们经常提出的产品成本、各种各样的投资成本等等。在经济学上,对于支出、费用的理解,除非特指,与上面比较似乎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成本是例外。我国经济学上经常提到的“成本”,一般是指生产成本,即“生产产品所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在这里,成本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就是生产出一个产品新耗费的劳动。所以,生产成本在经济学上也可以叫生产费用。除此之外,在现代成本理论中,新制度经济学把泛指除生产成本以外的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称为交易成本,亦称制度成本;代理理论把制订、管理和实施契约的全部费用称为代理成本;信息经济学则把为搜集、整理、利用和交换信息,以便为有效决策提供方便所支付的费用概括为信息成本。因此,在含义外延和使用范围上,成本相对支出、费用较窄。在经济学上,并不严格区分费用和成本,生产成本可理解为生产费用。这是因为其一,虽然成本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一般界定为“生产成本”,但是,因西方经济学上成本的内涵还包括了一部分利润(称为正常利润),故其内涵较我国经济学上的成本内涵

要丰富,所包括范围显然也要广;其二,虽然支出与费用或成本存在着各种联系,成本或费用总是与一定的支出相关,但是,不管是我国经济学上,还是西方经济学上,更为关注成本,成本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应用和解释;其三,我国经济学研究提出的成本一般只与生产成本相关,而西方经济学中提出的成本已大大超出了生产成本这个范畴,脱离社会形态的影响,侧重于从技术方面加以解释。 二、会计学意义上的支出、费用和成本 (一)支出和费用 在我国会计界,支出一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为清偿债务所发生的耗费资产的流出。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能是非现金支出,就长期而言,所有支出最终由现金支出来实现。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称《准则》),“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在会计上,支出仍比费用所含范围要广泛。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而其他原因发生的支出,如偿还借款、支付应付账款、为分配利润而支付的款项、为购买固定资产而支付的款项等等都与营业收入无关,都不能构成企业的费用,但是支出或早或迟最终会转化为费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支出在一发生时,就是费用。 (二)费用和成本 按照《准则》规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

2013与2018费用定额主要差别

一般性规定及说明的区别 一、“桩基工程、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适用于各专业工程。”(2018增加) 二、人工单价(单位:元/工日) (单价上调) 三、工程排污费指承包人按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对施工现场超标准排放的噪音污染缴纳的费用,编制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时按费率计取(2018增加),结算时按实际缴纳金额计算。 四、费率实行动态管理。本定额费率是根据湖北省各专业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表编制期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水平进行测算的,省造价管理机构应根据人工、机械台班市场价格的变化,适时调整总价措施项目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等费率。 (2013)下列情势下,承包人可调整施工措施项目费: (一)工程变更引起施工方案改变并使措施项目发生变化时; (二)合同履行期间,由于招标工程量清单缺项,新增分部分项工程清单项目的;(三)合同履行期间,当应予计算的实际工程量与招标工程量清单出现增减超过15%时。(2018取消承包人可以适时调整总价措施项目费的以上3种情况。)五、十、甲供材。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简称“甲供材”)不计入综合单价和工程造价中。(2018增加) 2013工程量清单计价说明中第5条 “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简称甲供材)应计入相应项目的综合单价中,支付工程价款时,发包人应按合同的约定扣除甲供材料款,不予付款” 六、暂列金额和暂估价。一般计税法时,暂列金额和专业工程暂估价为不含进项税额的费用 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索赔与现场签证费,发承包双方办理竣工结算时:以实物量形式表示的索赔与现场签证,列入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价措施项目费中。 以费用形式表示的索赔与现场签证费,不含增值税,列入其他项目费中,另有说明的除外。 (2018增加)另增加有关营改增条款。

工程施工成本与生产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工程施工成本与生产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日趋蓬勃,建筑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基础上,狠抓成本管理工作。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严重关系着建筑企业发展的质量水平,对企业的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严重关系着建筑企业发展的质量水平,对企业的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形势,因此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模式来有效地控制成本。为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谈几点看法。 一、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1.1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包括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综合性,成本控制不是独立的去控制,它只有与安全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因为它既涉及到项目组织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需要企业全员集思广益,共同关注的环节,应该做到项目成本控制“人人有责”。此外,项目成本控制应该体现在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 1.2 动态控制原则 动态控制也叫做中间控制,由于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只

有在施工中对项目进行控制,才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这就要求在开工前要制定成本计划,修订各种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施工阶段应落实各项成本降低措施;所以,基础、结构、装饰等主要施工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心。 1.3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贯彻执行计划地方法,它要求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的和措施逐一分解,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落实到执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实施目标管理不仅可以把责任落实到各人,还能够通过随着检查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的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使成本控制保证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 1.4成本节约原则 节约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节约就是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和损失,成本节约通过主观努力实现的。 1.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相关人员对成本控制既有权力也有义务和责任,只有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原则,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定期考评,实现考评与个人利益挂钩。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各层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二、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2.1 做好费用控制管理工作 2.1.1 人工费的控制

费用 成本和支出的区别

费用成本和支出的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费用、成本和支出是三个易被混淆的概念,这里将分别对它们加以区分。 首先,费用的范围大于成本。 什么是成本 广义的成本指取得各种资产的代价。 狭义的成本仅指生产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即计入成本的费用。这里我们取“成本”的狭义。 所以,发生的费用不一定都是成本,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再看费用与支出的联系。 支出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中凡与取得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 综上所述,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费用与支出的区别是什么 支出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中凡与取得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成本、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一、费用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 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 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为: 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对比可以看出, 国际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但包含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资产的耗费,还包含了企业在偶发事件中发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也就是包含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损失;而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则较为狭窄,只是包含了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为了能更好地说明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笔者认为采用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

定额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区别

定额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区别

————————————————————————————————作者: ————————————————————————————————日期: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的产生背景标准成本是早期管理会计的主要支柱之一。美国工业在南北战争以后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工厂发展成为生产多种产品的大企业。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许多工厂的产量大大低于额定生产能力。为了改进管理,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进行了各种实验,他们努力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应用于生产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因此而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他们首先改革了工资制度和成本计算方法,以预先设定的科学标准为基础,发展奖励计件工资制度,采用标准人工成本的概念。在此之后,又把标准人工成本概念引申到标准材料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等。最初的标准成本是独立于会计系统之外的一种计算工作。1919年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成立,对推广标准成本曾起了很大的作用。1920年~1930年,美国会计学界经过长期争论,才把标准成本纳入了会计系统,从此出现了真正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 标准成本法的含义 标准成本一词准确地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它又被称为“成本标准”;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即: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目标成本的一种 目标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是指产品、劳务、工程工程等在生产经营活动前,根据预定的目标所预先制定的成本。这种预计成本与目标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就称为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一般指单位成本而言, 它一般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和估计成本等,而标准成本相对来讲是一种较科学的目标成本。 计划成本是根据计划消耗定额计算的,表示计划期预定成本;定额成本是根据目前使用的定额计算的。企业应通过各项措施,有步骤地降低现行定额,以求达到计划中所规定的成本水平。 目标成本管理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制定目标成本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推动全体职工人人关心成本,形成民主管理,从而能够更好地贯彻 经济责任制,进一步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的分类 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成本 西方企业采用的标准成本有多种,按照制定标准成本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分类,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由于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实际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理想标准成本是现有生产条件所能达到的最优水平的成本,这种成本难于实际运用;正常标准成本是根据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正常价格等条件制定的标准成本,它一般只用来估计未来的成本变动趋势;现实标准成本,是根据适用期合理的耗费量,合理的耗费价格和生产能力可能利用程度等条

支出、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

支出、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支出、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是《会计基础》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希望下面的搜集的文章能帮助考生理解这三个概念,但是考试的时候还是要以本地的最新教材为主。 (一)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 成本与费用是两个并行的概念,也是经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尽管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成本与企业特定资产或劳务相关,而费用则与特定期间相关;成本是企业为取得某种资产或劳务所付出代价的量度,而费用则是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资源耗费金额;成本不能抵减收入,只能以资产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而费用则必须冲减当期的收入反映在利润表中。但成本通过“资产化”,再通过耗费过程可以转化为费用(即:成本资产费用),如企业为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购置某项设备而发生支出,形成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并构成企业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资产)。如果设备是用于生产产品,则每期将固定资产的成本按一定的方法计提的折旧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资产成本);如果设备是用于管理目的,则将各期计提的折旧费计入各期的管理费用(资产费用)。又如,为了生产产品,企业必须采购材料而发生支出,从而形成材料的采购成本。材料验收入库后,采购成本转化为企业的存货成本(成本资产),如果企业领用材料用于办公,则存货成本转化为管理费用(资产费用);如果领用材料用于生产产品,则存货的成本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成本(资本成本),产品完工验收入库则生产成本又转化为存货的成本(成本资产),将产品出售,存货成本则转化为销售费用(资产费用)。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成本不可能直接转化为费用(即:成本费用),费用则更不可能转化为成本(即:费用成本),所谓“费用的对象化就是成本”是与费用概念相悖的。长期以来,某些人正是利用人们对成本与费用之间的关系的误解,来达到进行财务造假的目的的。如,该计入资产成本的支出而计入费用或该计入费用的支出而计入资产成本,故意混淆资产成本与费用之间的界限,达到他们随意调节利润的目的。这里还必须明确的是:成本是对象化的支出,而不是对象化的费用,没有对象的支出(除收益性支出,偿债性支出,权益性支出外)只能作为损失处理。同样,如果有对象的支出,但是不合理不必要的支出仍然不能对象化为成本,而应该作为损失处理。 (二)支出与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 (1)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时间标准如果以月为单位,可能更恰当,更容易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协调,避免相互矛盾的产生。如,制度规定:将资本性支出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计列于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2)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及资产的定义,由于资本性支出使几个会计期间受益,在发生的当期就不能作为费用计入损益,而应该作为资产在未来的受益期间内分期转作费用。因此,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而资产的取得成本,就是全部资本性支出。 如果企业不能正确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将本应作为收益性支出的而作为资本性支出就会虚增企业的资产和利润;相反,将本应作为资本性支出的而作为收益性支出,将会虚减企业的资产和利润,这两种现象都会影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都是现行制度或法规所不允许的。

支出、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一、支出的概念与特征 1、支出的概念: 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常性业务,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减少。包括偿债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权益性支出。如企业为购买材料、办公用品等支付或预付的款项;为偿还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及支付账款或支付股利所发生的资产的流出;为购置固定资产、支付长期工程费用所发生的支出和生活中的消费支出。在弄清楚支出概念的同时要将与损失的概念区分开来。损失虽然也导致企业的资源减少,但损失不能叫支出,因为损失是边缘性的、偶发性的、被动性的资源减少,它不是管理当局能够控制的事项。损失是与支出并列的企业资源减少的形一。因此,企业资源减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支出,另一种是损失。 2、支出的特征: (1)特定目的性。支出是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经济目的而发生的资源流出(具有对外性的特征),即为了偿债,为了减资,或为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等。不管是哪项支出,均是在管理当局审慎决策下的理性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整体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2)可计量性。支出的本质是资产流出企业,支出的多少是通过资产减少的金额来确定的,由于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之一就是可计量性,即资产的可计量性,则必然导致支出的可计量性,因而支出的多少是可以计量的。 (3)多样性。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支出,导致不同的结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资产内部转换行为都属于支出。 二、成本的概念与特征 1、成本的概念: 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对成本的广义定义为:“成本系指为获取财货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对成本狭义的定义为:是为了获得一项资产或某种服务而付出的代价。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一)成本 成本,它往往与一定的对象联系。实质上是某种资产转变为另一种资产。例如,材料的消耗变成了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成本往往是以存货、在建工程等资产的形式列示;在利润表中,它是以营业成本形式列示的。 我们需要对成本变化的因素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需要追究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成本的变化,对未来会产生何种影响。 (二)费用 费用,往往与一定的期间联系,我们习惯称之为期间费用,它主要包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它们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抵减利润,期间费用主要在利润表中列示。 一般而言,期间费用中固定成本居多。所以,各期的期间费用变动幅度一般不会很大。但若有较大幅度的变动,往往预示着有重大的事项发生。例如,营业费用的剧增,意味着公司销售政策的变化或是某种新产品推广的需要;财务费用的大幅变化,意味企业大额筹资行为的发生或偿还;管理费用的变化,可能是人员聘用工资政策调整所致。 对于期间费用的变化,我们需要考虑其与营业收入的配比程度。 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等。长期待摊费用可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待摊费用的计提与摊销 (一)长期待摊费用的计提 小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1.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从定义可以看出,改扩建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延长资产使用寿命的。对于“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而言,小企业准则规定是不能对折旧年限进行调整的,所以只能通过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并在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内分期摊销。 2.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承租方只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拥有对该资产的使用权,因而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只能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协议约定的租赁期内平均分摊。 对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核算原理和方法均一致。 3.符合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①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②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符合以上两项条件的大修理支出,在发生时,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科目;该支出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借记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

费用成本和支出的区别(精选课件)

费用成本和支出的区别 费用、成本和支出是三个易被混淆的概念,这里将分别对它们加以区分。 首先,费用的范围大于成本。 什么是成本? 广义的成本指取得各种资产的代价。 狭义的成本仅指生产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即计入成本的费用。这里我们取“成本”的狭义.. . 所以,发生的费用不一定都是成本,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再看费用与支出的联系。 支出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中凡与取得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

. 综上所述,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 费用与支出的区别是什么 支出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中凡与取得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即可表现或转化为费用,否则不能。. .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 成本、费用和支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一、费用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

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 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 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 . 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为: 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对比可以看出, 国际会计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但包含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资产的耗费,还包含了企业在偶发事件 中发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也就是包含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损失;而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则较为狭窄,只是包含了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为了能更好地说明管理者的受托责任,笔者认为采用美国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较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 . 二、成本的概念我国对成本的定义为: 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美国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 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支出、成本与费用得区别与联系 一、一般及经济意义上得支出、费用与成本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得解释,支出即为“付出”之意;费用即为“花费得钱、开支”;而成本解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需得全部费用”,《辞海》中成本则解释为“产品价值得一部分得货币表现”。显然,一般意义上得成本远非仅此所指,严格说来,此解释属于一种经济上得界定。实际上,一般意义上得成本常常被理解成:为特定目得而发生得各种耗费。如我们经常提出得产品成本、各种各样得投资成本等等。在经济学上,对于支出、费用得理解,除非特指,与上面比较似乎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成本就是例外。我国经济学上经常提到得“成本”,一般就是指生产成本,即“生产产品所需耗费得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得货币表现”。在这里,成本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就就是生产出一个产品新耗费得劳动。所以,生产成本在经济学上也可以叫生产费用。除此之外,在现代成本理论中,新制度经济学把泛指除生产成本以外得经济制度得运行成本,称为交易成本,亦称制度成本;代理理论把制订、管理与实施契约得全部费用称为代理成本;信息经济学则把为搜集、整理、利用与交换信息,以便为有效决策提供方便所支付得费用概括为信息成本。因此,在含义外延与使用范围上,成本相对支出、费用较窄。在经济学上,并不严格区分费用与成本,生产成本可理解为生产费用。这就是因为其一,虽然成本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一般界定为“生产成本”,但就是,因西方经济学上成本得内涵还包括了一部分利润(称为正常利润),故其内涵较我国经济学上得成本内涵要丰富,所包括范围显然也要广;其二,虽然支出与费用或成本存在着各种联系,成本或费用总就是与一定得支出相关,但就是,不管就是我国经济学上,还就是西方经济学上,更为关注成本,成本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很好得完善、应用与解释;其三,我国经济学研究提出得成本一般只与生产成本相关,而西方经济学中提出得成本已大大超出了生产成本这个范畴,脱离社会形态得影响,侧重于从技术方面加以解释。 二、会计学意义上得支出、费用与成本 (一)支出与费用 在我国会计界,支出一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为清偿债务所发生得耗费资产得流出。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就是现金支出、也可能就是非现金支出,就长期而言,所有支出最终由现金支出来实现。按照我国现行得《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称《准则》),“费用就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得经济利益得总流出”。在会计上,支出仍比费用所含范围要广泛。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得各种支出,才就是费用。而其她原因发生得支出,如偿还借款、支付应付账款、为分配利润而支付得款项、为购买固定资产而支付得款项等等都与营业收入无关,都不能构成企业得费用,但就是支出或早或迟最终会转化为费用,但并不就是所有得支出在一发生时,就就是费用。 (二)费用与成本 按照《准则》规定,“成本就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得各种耗费”,它就是对象化得费用,即生产成本就是相对于一定得产品而言所发生得费用,就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得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得。费用就是资产得耗费,它与一定得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与数量得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虽然,《准则》中把成本只界定为生产成本,这与我国经济学上界定得涵义极为相似,但就是,在会计实务中,成本应用不局限于此,即对象化不仅仅指产品,比如:为购买原材料而发生得费用,对象到所购材料上,即为该原材料采购成本;为购买某设备而发生得费用,对象到所购设备上,即为该设备得购置成本。因此,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上得成本涵义与一般意义上得成本一致即指一种为特定目得而发生得资产耗费。当然,成本也可理解为按一定对象所归集得支出。某项支出,如为收益性支出,则构成产品成本;如为资本性支出,则构成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