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_不晋则退_的用人之道

麦肯锡_不晋则退_的用人之道
麦肯锡_不晋则退_的用人之道

麦肯锡案例面试题:Great Burger 案例分析(英文,有答案)

麦肯锡案例面试题:Great Burger 案例分析(英文,有答案) Practice Cases Great Burger Introduction To step through this case example, we will give you some information, ask a question, and then, when you are ready, give you a sample answer. We hope that the exercise will give you a sense of the flow of a case interview. (Please note, you can stop this exercise and pick up where you left off later. Your cookies must be on to use this feature). In this exercise, you will answer a series of questions as the case unfolds. We provide our recommended answers after each question, with which you can compare your own answers. We want to emphasize that most questions in a case study do not have a single right answer. In a live case interview, we are more interested in your explanation of how you arrived at your answer, not just the answer itself. An interviewer can always assess different but equally valid ways of approaching an issue, and then bring you back to the particular line of inquiry that he or she wants to pursue. You should also keep in mind that in a live case, there will be far more interaction with the interviewer than this exercise allows. For example, you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sk clarifying questions. Finally, a live case interview would typically be completed in 30 - 45 minutes, depending on how the case evolves. In this on-line exercise, there is no time limit. There are six questions in this on-line case study. This case study is designed to roughly simulate one during your interview, so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skip ahead to the next question until you have answered the one you are on. You can refresh your memory of previous answers by clicking the highlighted Q&A links to the left. To print the answer, click on the print icon that appears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反思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咨询?麦肯锡兵败实达之反思 ■本刊记者欧阳觅剑发自北京 今年IT界最大的新闻,应该无过于实达被ST了。 而对于媒体来说,实达被ST背后还有一个更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是1998年为它做过企业咨询的麦肯锡。这个全球咨询界的大腕,居然兵败实达,一做完咨询,客户就由赢转亏,第二年还被ST。麦肯锡有点惨。 看来麦肯锡是急于想把话说清楚。5月26日,实达总裁欧高敦、北京分公司大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欧高敦、北京分公司经理潘望博和董事吴亦兵会见了记者,就麦肯锡3年前为实达咨询一事做了说明。不过这个会以后,人们的疑问并未终止:洋咨询到底能为中国的企业带来什么?中国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咨询? “一步到位”变成“从此滑坡” 麦肯锡与实达的合作始于1998年。 1996年上市后,筹到了资金的实达大上项目,四处扩张。对时的实达来说,怎样管理子公司和分公司是个头疼的问题。当时实达的各个子公司在各地都有分支机构,集团的管理十分困难。虽然集团在1998年年中提出过一个调整方案,但见效不大。于是1998年8月,实达决定不惜重金(300万)聘请麦肯锡,引进“外脑”为其设计管理方案。 对于麦肯锡来说,实达并不是一个理想客户。1998年实达已经有了亏损迹象。它的VCD项目销 售只完成了生产的1/4,已经停产,造成了几千万元损失。 麦肯锡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它选择客户,除了要看它的业绩,最重要的是其总裁要有远大的目 标和坚定的决心。麦肯锡显然认为叶龙是符合这些要求的。 8月,麦肯锡的实达项目开始运作。麦肯锡按其惯常步骤,先对实达管理人员、员工及竞争对手进行 访问,然后做出对实达的总体评价,总结了其各个环节的问题,实达表示认可,于是麦肯锡首先为之设计 了一套营销方案。实达实施后效果显著。 但实达显然认为麦肯锡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一次研讨会上,麦肯锡向实达高层介绍了国际一流I T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并为实达提供了两套改进其组织结构的方案,一套是一步到位的,一套是渐进式的,实达满怀信心地选择了前者。 1999年实达按方案启用了新的组织结构:改子公司制为事业部制,设立销售事业部、硬件制造事 业部和营销事业部;把市场营销和销售区分开来;并将原来分散和销售归并整合,统一规划和管理。实达 当时对这个方案是满意的,认为引进了很多先进思想,比如市场营销的概念、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概念。 不管方案如何,事实是无情的:1998年引进此方案时是实达最辉煌的时期。到1999年5月方 案终止,实达退回到原来的子公司制。而这一年实达年报亏损总额达5000多万;2000年亏损达2.5亿,实达正式戴上了ST的帽子。 实达的总结报告将亏损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多元化投资失误,尤其是VCD项目的失 败;二是监管失控,子公司西方公司违规动作走私进口,导致被罚没近7000万元;三是管理构架 和业务重组失败,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就包括1998年引进新管理体系失败。可见实达有意无意地把 麦肯锡的重组方案看成是亏损原因之一。而叶龙也受到了实达内部很多指责。 难以否认的组织方案失败 在5月26日的见面会上,叶龙坦承实达对改革的代价估计不足,执行方案时不够谨慎。同时指出: 麦肯锡实达项目小组的成员企业动作经验不够、后续服务跟不上,麦肯锡对方案失败也应承担责任。 但是麦肯锡好像并不服气兵败实达的说法。在这个会上,针对“不谙中国国情”的外界评价,麦肯锡 从两个方面做了反驳。他们强调,麦肯锡有60多个中国企业用户,做了200多个项目;80%的雇员 是中国人,每个项目小组都是麦肯锡不存在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问题。对实达的失败,出席会议的麦肯锡管

五种经典时间管理理论

6点优先工作制 该方法是效率大师艾维利向美国一家钢铁公司提供咨询时提出的,它使这家公司用了5年的时间,从濒临破产一跃成为当时全美最大的私营钢铁企业,艾维利因此获得了2.5万美元咨询费,故管理界将该方法喻为“价值2.5万美元的时间管理方法”。 这一方法要求把每天所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排序,分别从“1”到“6”标出6件最重要的事情。每天一开始,先全力以赴做好标号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准备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地做标号为“2”的事,依此类推…… 艾维利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每都能全力以赴地完6件最重要的事情,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高效率人士 帕累托原则 这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比如,总是那些20%的客户给你带来了80%的业绩,可能创造了80%的利润;世界上创造了80%的财富是被20%的人掌握着,世界上80%的人只分享了 20%的财富。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应当对要做的事情分轻重缓急,进行如下的排序: A.重要且紧急(比如救火、抢险等)——必须立刻做。 B.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学习、做计划、与人谈心、体检等)——只要没有前一类事的压力,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去做,而不是拖延。 C.紧急但不重要(比如有人因为打麻将“三缺一”而紧急约你、有人突然打电话请吃饭等)——只有在优先考虑了重要的事情后,再来考虑这类事。人们常犯的毛病是把“紧急”当成优先原则,而不是把“重要”当成优先原则。其实,许多看似很紧急的事,拖一拖,甚至不办,也无关大局。 D.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比如娱乐、消遣等事情)——有闲工夫再说。

麦肯锡笔试经验.doc

麦肯锡笔试经验 回家第一天,收到了麦肯锡笔试的电话,麦肯锡scholar 计划的面试通过了。心情很好,也很平静。从投简历开始,并没有对自己抱什么太大的信心,麦肯锡倒是一次次的给了我惊喜。这算是我第一次真正和企业打交道,第一次参加比较正式的笔试,第一次面试,自然也是第一次案例面试。当初hr电话通知我去笔试的时候就在想,作为第一次,对方又是麦肯锡,整个过程不管在哪里终止,都会有收获。 笔试是两个案例,每个案例又分两个部分,每部分5题,总共20道选择题。平心而论,不存在难度,也没有什么考点,zju的同学过去不会有说不会做的,大多是些数据的简单计算和判断。 实际上整张笔试卷子我并没有做完,只做了16题,所以能进面试圈真的比较以外。笔试时间也隔的比较久了,跟大家分享一点点麦肯锡笔试经验。 1. 保持平静的心态,尽量不要收到周围人的影响。在参加笔试的时候,我边上坐一个上外的大n。一拿到卷子读题超快,就看到他拿着纸,笔尖随着目光看一行移一行。我余光里就看到他笔不停的晃来晃去,完全没法静下来读题。等我好不容易开始读题,他就在计算了,笔尖刷刷的响,不影响的我的情绪是不可能的。去的时候心里就认定了来参加笔试的人都是很优秀的,在

加上身边大n的精彩演出,自身的心里压力会突然增大,这时对着满纸的英文和数字,一遍题目读完,脑袋里面一点反应都没有,自己读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建议大家笔试时尽量坐在远离走廊一侧,长桌的两端,这样当你边上大n给你压力的时候,你就给他一个后背,解决问题。 2. 准确度要有保证,数据要充分利用。麦肯锡这回的笔试不答不计分,答错倒扣分,所以准确比速度更加重要,我想这是唯一能解释为什么我只做了16题仍通过了笔试的一部分原因。另外,做完卷子后最直观的一点感受就是麦肯锡非常重视数据的作用。20题中有很多就是建立在数据运算的基础之上的,当然,不会只是要你算利润多少成本多少这么简单,而是要根据你的一些计算得到一些判断。就是不仅仅要有数据,还要让数据说话。 3.英语不需要特别牛,但是要能够保证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一定的阅读速度。在版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认为外企找工作英文很重要,我还没找,所以没有发言权。但是在这次笔试中感觉,英文不一定需要多好,但是要能够保证正确理解和阅读速度是很重要的。而这种阅读速度还有理解能力不是纯粹的英语的问题,本身和知识背景也有一定的联系。试想你对某个商业领域比较熟悉,那你读材料的速度就显然会比完全没有相关知识的人要快得多,理解也更能捉住问题的关键。 2020-06-03

《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

《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 《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 图书简介: 《麦肯锡方法》[美]艾森.拉塞尔著张薇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对于管理界,麦肯锡赫赫有名。作为世界上最牛的咨询公司之一,麦肯锡成就非凡,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战略思想库培养了许多世界上最出色的管理思想家和商界领袖,有很多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体会。 《麦肯锡方法》一书从五部分呈现了麦肯锡的一系列管理技巧,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像麦肯锡顾问一样思考,书的最后还列出了一些麦肯锡校友的忠告,让我们一起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迈进。 书中金句读书笔记摘抄及个人感悟: 书中金句1: 正如一位前麦肯锡项目经理所说:解决问题不是你在麦肯锡做的一件事,而是你在麦肯锡做的每一件事。就好像你是在为每一件事寻找改进的方法,不论它以前是什么样的。你会一直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最好的方式吗?”基本上你要始终保持怀疑一切的态度。 个人感悟:怀疑是一种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础。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能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很

多需要我们去辨别,去展开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盲听盲信。 怀疑让我们保持一种批判和质疑的精神,进而以事实为基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形成自己的观点。 书中金句2: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有时候,一个商业问题落在案头,要由你来解决它。问题相当清楚,但是当你急于从四面八方展开行动时,请先确定你接到的问题是对的——它或许不是你要解决的那个问题。 个人感悟: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先确定接手的问题是否是真正的问题,判断的方法就是深入探究。病人就医会告诉医生症状,医生不会立刻相信病人的结论,而是翻开病历,询问一些试探性问题后再做出诊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通常并不会花很多时间,方向不清的情况下走冤枉路却是白费工夫。 书中金句3: 利用前辈经验,不要做重复劳动(第一部分)大多数商业问题的相同点都比不同点多。这意味着运用少数几个问题解决方法,就可以回答广泛的问题。这些方法也许就在你的组织里,或者在书本上,或者在同事的脑子里,如果都没有,那就自己发明吧。 利用前辈经验,不要做重复劳动(第二部分)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可能都有人在某个地方已经对类似问题展开研究了。这个人或许就在你的公司,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

麦肯锡面试指南超值啊

Preparing for your McKinsey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s Perspective Common Interview Questions Case Studies Ask a Question THE INTERVIEWER'S PERSPECTIVE During every stage of your interview process we will be probing your ability to listen, process information, think creatively, and articulate your thoughts. We will assess your strengths against the four major attributes we believe are common to successful McKinsey consulta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Personal impact ?Leadership ?Drive/aspiration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We’ll use case studies and oth er probative techniques to gauge your intellectual horsepower,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y, curiosity, creativity, business judgment, tolerance for ambiguity, and intuitive feel for numbers. Personal impact Your presence, personality, level of assertiveness, empathy, and communications style are intrinsic to your success as a consultant. We will test your ability to listen as well as to articulate your own point of view—and your ability to stand by your views if challenged. We will try to see if you would be comfortable in a team situation, and if you have an interest in other people and a sense of self-confidence without arrogance - in other words, we are looking for people who are fun to work with. Leadership Your willingness to take on a leadership role is as important at McKinsey as your ability to work as part of a team. We will explore your ability to seize opportunity and take action and ask you to show us how you might build a team and encourage and facilitate a shared vision. We will be looking for signs of entrepreneurship, including a willingness to take a personal risk. We will seek evidence of your persistence in the pursuit of what you want, and your ability to keep a clear focus amidst escalating demands. Drive/aspirations We will be assessing your personal drive for excellence, as well as your energy level and perseverance. We will want to know if you set high aspirations for yourself and expect outstanding results. We will assess how you handle obstacles and if you are willing to go outside your comfort zone in order to achieve what you want.

麦肯锡与波士顿的较量

麦肯锡与波士顿的较量 作为世界两大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与波士顿用什么赢得市场?波士顿在中国的市场分额逐渐增大后,麦肯锡又是如何追赶的? 麦肯锡与波士顿在中国的力量分配 麦肯锡70年代末在香港地区设立分公司,80年代以香港为基地做内地的项目。1993年在上海、1995年在北京设立分公司。目前麦肯锡在大中华区有180名咨询顾问,如今麦肯锡业务网络遍及全球43个国家,拥有82家分公司,近9000名员工。 波士顿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并于1993年1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波士顿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包含香港在内在中国有70余名咨询顾问,在全球拥有2700名顾问。 麦肯锡与波士顿咨询理念的不同 麦肯锡:虔诚的咨询教士 麦肯锡的特色在于严格遵循自已所创立的许多清规戒律,有人甚至称麦肯锡人为虔诚的咨询教士。“做咨询时一定要保持独立性,一定不要过多干预客户的内部事务”,这是上个世纪麦肯锡创始人之一马文·鲍尔为公司制定的一条戒律,这条戒律长期在咨询业占据主导地位并被许多咨询公司奉为金科玉律,也成了咨询业得以成长的第一个行业规范。 麦肯锡将公司理念“恪守严格的道德准则,以最高的专业水准和最卓越的技术,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致力于解决企业重大管理问题”传递给每一个合伙人和员工。并把各地的分支机构组织成一个紧密合作的整体,打破公司内的地域分割,强调所有的雇员不论身在何地,都是在为整个公司而工作;而每一位顾客,不论是哪一个分支机构对其提供的服务,整个公司都必须对其负责;利润则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分配,而不是由各地的分支机构自负盈亏,以此来确保公司上下团结一致,增强公司的凝聚力。这些努力使得麦肯锡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了的快速发展,成为美国国内咨询业首屈一指的领先者,并为其随后于60年代在国

麦肯锡兵败实达始末

麦肯锡兵败实达始末 从1998年年底到1999年底上半年,实达在引进麦肯锡咨询的过程中,由于最后执行的结果不成功,以至于草草收兵,甚至由此造成数千万的间接损失。 时隔两年,在实达集团因为连续出现亏损,吸引了各方关注的目光时,“麦肯锡兵败实达”的话题也被重新挖掘出来,并带着“洋管理水土不服”与否的疑问倍受中国企业家的关注。而实达集团内部在反思造成亏损的方方面面原因的过程中,也对执行“麦肯锡方案”过程中的得失也进行了一些回顾和分析。 一、管理问题提出 叶龙总裁在回顾麦肯锡咨询时说道:实达引入麦肯锡管理咨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自救行为,也是实达真正认识自身管理的薄弱和驾驭多业务运作的力不从心,我们希望能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体制遏制亏损的漫延,并以此建立新的发展平台。 1996年实达电脑股票上市以后,实达集团跃上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投资项目骤然增多,据说当时每一次董事会议上都有几个投资议案需要审议。随着投资战线的拉长,各个子公司各自为政,管理几乎失控,资源和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弊端已经显露无遗。从企业内部来看,随着产业重组的顺利实施,实达已拥有涵盖从主流到非主流、从硬件到软件的产品群,不断增多的产品种类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管理方式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如企业的资源(尤其是市场资源)不能共享,以产品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直接削弱了实达产品对客户的影响力,忽视市场营销造成了企业运行(从产品战略到销售各环节)的低效率和随意性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实达向更高层面发展。 时任电脑科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现为该公司副董事长的陈文立先生曾经说过: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实达集团巨大的成绩背后也沉积了不少问题,失败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1998年4月份,陈文立代表监事会参加质量万里行活动,主要任务是调查不良资产和维修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只去了三个地方,为时一周,但却发现不少问题:不良资产规模宏大,且仍在不断增加;服务体系中各产品公司条块分割,造成资源浪费,服务成本无法控制,难以树立服务品牌。而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都在于架构不合理、管理不善,集团内有一种重经营,轻管理的倾向,许多精英都把力量放在抓单子、占市场、做形象上,很少人认真研究管理问题。殊不知企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难度在成倍增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也在成倍增加! 实达要快速发展为国内信息产业的主流供应商,就必须突破管理上的“瓶颈”。 从当时的外部环境看,中国IT业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尤其在IT业的主流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竞争的加剧导致IT业进入微利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管理水平的竞争以及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包括品牌、质量、附加值、成本、核心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竞争。 前一阵在中央台的“对话”节目中,有人说实达现在(指连续亏损之后)请麦肯锡的时机就对了。此言差矣,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大病之后方延医并非智举,实达在体质尚强壮的

五种经典时间管理理论

五种经典时间管理理论来源: 6点优先工作制 该方法是效率大师艾维利向美国一家钢铁公司提供咨询时提出的,它使这家公司用了5年的时间,从濒临破产一跃成为当时全美最大的私营钢铁企业,艾维利因此获得了2.5万美元咨询费,故管理界将该方法喻为“价值2.5万美元的时间管理方法”。 这一方法要求把每天所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排序,分别从“1”到“6”标出6件最重要的事情。每天一开始,先全力以赴做好标号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准备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地做标号为“2”的事,依此类推…… 艾维利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每都能全力以赴地完6件最重要的事情,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高效率人士 帕累托原则 这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比如,总是那些20%的客户给你带来了80%的业绩,可能创造了80%的利润;世界上创造了80%的财富是被20%的人掌握着,世界上80%的人只分享了 20%的财富。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应当对要做的事情分轻重缓急,进行如下的排序: A.重要且紧急(比如救火、抢险等)——必须立刻做。 B.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学习、做计划、与人谈心、体检等)——只要没有前一类事的压力,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去做,而不是拖延。 C.紧急但不重要(比如有人因为打麻将“三缺一”而紧急约你、有人突然打电话请吃饭等)——只有在优先考虑了重要的事情后,再来考虑这类事。人们常犯的毛病是把“紧急”当成优先原则,而不是把“重要”当成优先原则。其实,许多看似很紧急的事,拖一拖,甚至不办,也无关大局。 D.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比如娱乐、消遣等事情)——有闲工夫再说。 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 麦肯锡公司曾经得到过一次沉痛的教训:该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候,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该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无法在电梯从30层1层运行的30秒钟内把结果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的客户。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的“30秒电梯理论”或称“电梯演讲”。 办公室美学 秩序是一种美。均匀、对称、平衡和整齐的事物能给人一种美感。简洁就是速度,条理就是效率。简洁和条理也是一种美,是一种办公室的美学、工作的美学。 我们应当养成如下良好习惯: ★物以类聚,东西用毕物归原处; ★不乱放东西;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精读

№1 本书导语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尚未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每个人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你是否认真思考过问题的本质,为什么会存在问题不管是得心应手的问题解决者,还是焦头烂额的问题思考者,想要解决问题,都要明确“问题是什么”,掌握问题的本质和类型。 但是发现问题不是目的,重点在于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自己的套路,还是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苦不堪言或者明明有了好的对策,却由于环境影响、实施不力、无法保持平常心而导致问题恶化 该如何抓住问题的本质、如何分析问题、如何保证策略的顺利实行呢这些困扰你许久的问题,这些你想要习得的重要技能,正是本书的重点。本书是一本专为商务人士设计,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南。当然,这本书并不局限于为商业人士服务,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大小事务也具有借鉴意义。作者高杉尚孝,日本知名高校——庆应大学经济学部毕业,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MBA。曾在美孚石油、麦肯锡、摩根银行等公司任职。其后接掌资讯顾问公司“博雅公关顾问公司”总经理一职,负责品牌建构策略与危机管理公关策略等,目前拥有自己的顾问公司。着有《逻辑表现力》《问题解决理论》等书。 本书作者从自身实践出发,在逻辑思考的基础之上,建构出一套体系,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来说明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在背后支撑它的分析技术。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1.从发现问题到想出解决策略,解析了问题的解决流程。 2.情境分析,提高决策质量。即在考虑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对策略做出评价。 3.麦肯锡的强项:分析。重点介绍了符合MECE原则的架构。 就具体内容而言,本书主要从解决问题的技巧、提升分析力的要点和保持平常心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作者对问题的本质进行了定义,对问题进行了分类,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发现问题并分类——转化问题,设定具体课题——寻找替代方案——选取合适标准,评估替代方案——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这是比较新颖的地方。其次,提出要在考虑环境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情境分析,对分析的本质、提升逻辑力的要素进行了讲解。最后从个人的心态出发,阐述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保持平常心的重要性。

麦肯锡笔试面试全过程

转】麦肯锡咨询面试经验汇总贴 肖承浩 2012-07-16 14:48:35 同行热帖 ?[普华永道会...]非常详细的普华永道PwC本科和研究生薪... ?[普华永道会...]2014普华永道暑期实习 ?[中国专利信...]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薪酬待遇 ?[尼尔森公司]尼尔森应届生薪酬待遇揭秘 6.1 麦肯锡精彩面经分享马拉松归来~~ 刚刚进行完McK的面霸之旅,虽然是第一次面试经历,不过这样一番折腾,自觉都快成面霸了。在回来的火车上,信号拉拉差,反正没事干,决定积攒 rp,乘热打铁,写写面经,也算总结经验,回头再战…. (我承认第一段看完我就可以直接被淘汰了。)基于本文的初衷除了找回自己的中文,更重要是记录这个过程,以便后人及后几参考,决定采用流水账形式。 第一部分,面试前 首先当然是投简历啦,没什么好说,要注意投的时候资料完整,即使你觉得很简略的几行实习证明,也起码证明你简历的真实性,事实上,根本没人有兴趣你的实习鉴定是什么样的,重要的还是简历。 我投的时候因为还没收到美国的实习证明,就没附上,之后HR基本第二天就来信说要加上缺的材料。之后因为网申的账号已经进不去了,我就投了email,一次加上之前投过的材料,重投了一次。在这部分里面,我特别注意了将附件统一文件名,在email里申明之前缺材料的原因,写了一份附件的清单附上注明是英语、德语或者中文。 一个礼拜不到就收到消息,约时间面试。收到确认信,关于MDay (Marathontag就是面试的那天,马拉松我没跑过,无从比较,但是体力确实要跟上)的流程,酒店地址,前一天自愿的非正式晚宴的邀请,(说是自愿,大概没有人敢没有理由的拒掉,不过其实对于放松心情还是挺管用的) 还有就是笔试的练习题了。 消息插播,准备的3个礼拜过程中,经历了另外两个企业的电面,主要关于简历的,虽然最后也不是Ha ppyEnding,但是对于练习面试德语有一定效果,至少在后面MDay的简历部分比较自信。个人觉得,这个部分,练习很重要,当然也可以找朋友练,不过石狮子嘛,有多少效果很难说。 第二部分 抵达刑场 先说一下面试前一天的情况,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因为西装等诸多细节问题(比如黑西装上下黑的颜色要统一,比如女生高跟鞋的鞋跟要么新换,要么买新鞋,又或者穿裤装遮住),耽误很多时间,所以有点忘掉了练习case的感觉。虽然很多人说,完全没必要注重细节,但是我觉得态度很重要,咨询公司看不看中我不清楚,不过个人以为没有这点认真,那面试就不用去了。 火车下来,基本在酒店的门口坐上出租车。。。我承认个人的方向感差到一定境界了。此处就省略一万字。。。。 住的地方挺大,虽然我一进去就开始挑人家的毛病,没办法,沉浸case中,要找出问题在哪里嘛。关于酒店本身,必须得说,漂亮是漂亮,不过可以看出在德国不算高级的级别,对外价好像是500欧不到一晚吧,床不错,上网挺贵,这10块钱收的实在没意思,收入没多少,到显得小气,下次告诉 hilton,看能不能给我个最佳意见奖,好在我带了自己的网卡。 把衣服拿出,烫好,跑了个澡,基本就可以去吃饭了,路上跟出租司机聊这间餐厅,还有科隆等,只为增加谈资。

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及营销

武汉金融2003年第1期总第37期11 一、营销策略的演进过程 十九世纪初期,是大众营销(M ass M arketin g )手法大张旗鼓的时候;大众营销,是指销售者重视大量生产、大量配销及大量促销一项产品给所有的购买者,以亨利福特(H enr y F ord )提供T 型汽车给所有购买者为典范(K olter ,1998)。1991年,著名的行销大师 M ckenna 提出了关系营销(R elationsh i p M arketin g )的 理论,紧接着另一个革命性的营销理念“一对一营销”(One to One M arketin g )也随之而起(A llen ,K ania &Y aeckel ,1998)。 关系营销作为对以往各种营销观念的总结和发展,指的是与建立、发展和维持成功的关系交换所进行的一切活动(M or g an &H unt ,1994)。关系营销包括几个要素:以个别客户为分析单位,利用信息科技与资料库等工具建立个别客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建立与客户之间长期性的结合以获取其终身价值。关系营销与传统的交易营销在观念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交易营销是指厂商着眼于单次的交换或交易,分析的单位是单次的市场交易,厂商的利润来源就是该次的交易,是一种相当短期的时间观点。 二、证券公司市场营销和客户管理的内涵 1、以智能代理人的角色重新定位证券公司 不论是传统企业也好,或是新兴的网络公司也好,都应该从服务消费者的角度来面对网络。也因为如此,证券公司往往会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证券公司在推行一对一营销时,必须将自己定位成“可信赖的智能代理人”,以拥有强大的记忆功能为基本条件。也就是证券公司必须有能力成为消费者最信赖的咨询对象,因为通过网络科技及数据库的整合,企 业能够对每一位消费者的基本资料、偏好、消费习惯如数家珍,进而提供完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人化服务。而证券公司的重新定位,虽然会面临组织内部的强大挑战,但有助于发展“重视顾客而非重视产品”的组织文化。 2、以最终顾客的角度重新思考营销策略 二十一世纪的消费者需求更趋多样;大量制造、运用大众媒体进行大众营销的观念已不敷未来消费者的需求,掌握消费者的需求,才会是证券公司的成功关键。同时,经由网络,不论是语音、电子邮件、移动通讯上网等多元化接口,证券公司都将直接接触到每一位消费者,而对消费者而言,可借此管道与证券公司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因此,证券公司应从最终客户的角度对原有营销策略进行反思。 3、建立及管理数字化数据库系统 未来证券公司所管理的对象是顾客及顾客行为,而品牌经理会被满足顾客需求的客户经理所取代(N ew ell ,1997)。顾客资料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资产,内容丰富的数据库,可为证券公司提供一种强大的竞争优势。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其所推出的某项优惠,寻找出符合此项优惠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对他们可能产生响应的机率进行评比,进而发掘新客源。 4、规划一对一网络营销架构 证券公司规划一对一网络营销架构可以分为两个平台:一是维护客户关系的平台(custom er interac 2 tion p latform ),其功能是让证券公司和客户能持续接 触与沟通。此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透过各种接口使企业可以执行销售活动计划,一方面证券公司同时可通过这些管道,搜集到和客户有关的种种信息,包括静态的销售记录和动态的顾客响应等,以作为分 摘要:根据80/20法则,一个企业80%的业绩来自于20%的客户,如何能确切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发展出对客户 与企业有利的价值、策略与机制,已成为证券公司赢得竞争的热门课题。如何维系及培养现有客户已经成为证券公司营销人员的基本要务。尤其在电子经济(E -econ om y )的时代中,证券公司必须重新思考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营销方面实现变革,引入客户关系管理,证券公司应该依照每一位顾客的独特需求,量身订做(custom ization )其所需的产品及服务,实现定制化。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40(2003)01-0011-0003 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及营销 聂祖荣 1 李波 2 (1.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2.长江证券公司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00) Investment Stoc k &Ins uranc e

2021年麦肯锡英语面试经历介绍

麦肯锡英语面试经历介绍 三点半开始。长江中心。 我去过无数次的地方。等了很久。貌似behind schedule了。 大约四点我进去。等了大概5分钟。第一位面试官出现了。乍一看。不好。中国人。呵呵。大家肯定觉得奇怪,中国人还不好。呵呵。因为在香港的无非是香港人或是新加坡人。说实话。两者面试官的英文我都听不太懂……据六六同学不成文的面试经历总结。面试官外国人好过本土人。男人好过女人。sigh.. 进来给我一名片。我一看。恩。果然是新加坡分公司的。说一下。 Mckinsey还有很多大公司都采用跨地域面试。就是一般面试的'都不是本地的manager.比如我在pwc时就是伦敦office的人过来面。 坐下来先聊。当然都是英文。都是些很general的question.无非是对我的经历感兴趣的。因为我之前在清华,后来在香港,中途又去美国。我就一一作答。然后被问到迄今为止最proud的一件事情。我最讨厌被问到这个问题,因为老实说我就没啥proud的。。

然后嗯了一下。。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忽然说age.后来发现。哎。果然 ___。但说都说了,我只好解释说,因为我年龄小。16岁进大学。20岁毕业但是却已经走过了很多地方,一个人处理过很多问题。 blahblah...然后貌似那人挺吃惊的。说阿。你这么小阿。我心里恨恨地想。难道看不出来么。哼哼。然后就开始做case. 第一个case是一个新加坡的sugar refinary pany.简单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性质,然后说他们现在每年lose200万。他们的 petitor多半不是local pany.而是一些国外的pany import white sugar from say, thailand then sell them in singapore.现在有个公司approach你,说让你把公司move到印尼。因为cost小,可以赢利。问你。move或者不move. 第二个case是一个做电子行业的multinational pany.在中国有个零件制造商approach他们,说希望被他们收购。因为这家公司现在亏空。问你。要不要收购? 第三个case是说在剑桥旁边一个三明治店。没有座位的。lunchtime的时候卖三明治。请估算它的年收入。 当你算出年收入之后。继续问。现在来了一小摊贩。就是非法的。流动人口那种。什么都没有。就一雨伞。雨伞下面一摊,卖三

波士顿与麦肯锡-谁将王者

波士顿与麦肯锡谁将王者? 麦肯锡和波士顿是全球咨询业的领导者,它们都以企业战略咨询业务为核心,为企业如何在竞争之中更好地生存而出谋划策,为世界上很多企业管理者所依赖。但就在这两大企业“医师”积极游走于竞争乱世之间,为客户“问诊开方”之时,它们却也难免陷入了一场竞争之中。 进入20世纪以来,企业开始步入管理竞争的时代,战略的方向以及有效实施成为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解决企业重大管理问题的专业服务公司便有了诞生的土壤。 麦肯锡(Mckinsey)和波士顿(TheBostonConsulting Group,BCG)的诞生正顺应了这一管理革命的时代要求,它们为企业制定相配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战略开发、经营运作、组织结构,把业务重点都放在企业高级管理层最关心的议题上,从而成为众多著名企业所依仗的“设计师”和“医师”。 开启咨询业新纪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咨询业是杰姆斯.麦肯锡(JamesO.McKinsey)留给企业界的一笔宝贵遗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芝加哥大学教授的麦肯锡却热衷于在美国各地奔走,寻求解决美国军队后勤给养问题的方法。1926年,麦肯锡教授运用其所有的经验和学说,创立了致力于管理战略咨询的公司——麦肯锡公司,开创了管理咨询业的新纪元。 麦肯锡公司在创立初期以会计及工程方面的顾问服务为主。当时,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破产,需要大量的会计事务所去清账,进行资产登记,进行资产重组。因此,当时麦肯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跟着会计师事务所到企业里 去查账。此后,麦肯锡逐渐朝着企业咨询的方向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终于把自己的企业形象塑造成一个“精英荟萃”的“企业医生”。 麦肯锡公司创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管理咨询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麦肯锡生逢其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麦肯锡已经成为美国咨询业首屈一指的领先者。 20世纪60年代,正是麦肯锡公司最为春风得意之时。当时,麦肯锡公司已成为一家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享有盛誉的大 型咨询公司,其取得的伟大成就被很多人视为神话,许多小的咨询公司甚至根本不敢与麦肯锡正面交锋,但当时最古老的咨询公司ArthurD.Little的主管布鲁斯.亨德森(BruceHender son)却是例外。

【企业咨询】麦肯锡咨询公司案例分析经典和规律总结

一.Case Interview 1.类型介绍 (1) 什么是Case Interview? 一般来说,Case Interview主要针对咨询公司面试而言。也有一些公司如Dell二面会用一些小case来考察面试者的应变能力、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咨询公司的Case Interview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开始先是Warm-up。在这一部分,你可能需要自我介绍,然后大致回答一下面试官针对简历以及个人选择提出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才是真正的Case Interview。简而言之,Case Interview就是现场对一个商业问题进行分析的面试。但是和大多数其他面试不同,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的面试官会给你提出一个Business Issue,并且会让你给出分析和意见。而你的任务是向面试官有逻辑的提出一些问题以使得你能够对这个Business Issue有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并且通过系统的分析最后给出建议。一般而言,Case Interview是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的。面试官看重的不是答案,而是从面试过程当中你表现出来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对于大学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大多数情况下Case不会很难,也不会需要你对那个行业有系统的了解。 Case Interview一般是一对一的,一轮会有两个Case Interview,由两个不同的面试官来负责,每个Interview持续45分钟,包括10-15分钟的warm-up以及一些Behavior questions,剩下的30分钟就是讨论Case。10-15分钟的Warm-up一般用英文,Case可能是英文,也有可能是中文,不同的公司以及不同的面试官对语言是有不同的偏好的。 (2) 为什么使用Case Interview? 由于咨询师在工作上的不少时间都是在和客户以及同事进行相互的沟通,同时咨询工作本身的特点要求咨询师必须具备一系列的特质才能够成功。这些特质包括: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对问题能够很快的根据细节建立假设,并且运用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来解决问题等等。因此,一个互动性很强,和实际联系很紧以及要求分析能力较高的Case Interview可以很好的衡量面试者的这些素质。 (3) Case Interview考察哪些能力和素质 2领导能力 咨询师常常需要独立工作,并且带领团队和客户去达成共同的目标,因此领导力对于一个成功的咨询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在面试当中,你需要通过主动掌握整个面试,有信心的提问题来表现你的领导力。 2分析能力 咨询业的核心就是分析-根据事实提出假设,把数据break down,然后形成一套分析框架,并且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在面试过程当中,你需要通过有效,有目的性的提问等来反映你的分析能力。 2Presentation Skill 一旦咨询师对案例进行了完备的分析并且想好了相应的策略,他们就需要把他们的发现和建议展现给整个案例小组和他们的客户。因此,这个能力对咨询工作也是十分关键的。所以在面试当中,宁愿说慢一点,花点时间思考,也不要结结巴巴的做陈词。 2精力 咨询公司往往希望他们的咨询师能够在10小时的飞机之后依然精力充沛的出现在客户面前。所以有力的握手,真诚的笑容,自信的眼神以及整洁的外表都是他们所看重的。 2冷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