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前提资料与会计原则

会计前提资料与会计原则
会计前提资料与会计原则

一、会计前提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语言,就会有语法规则。会计制度是会计的语法规则,其中,会计前提和原则是最基本的语法规则。

前面说过,会计最终通过财务报告向我们展示一个经营中的企业的财务图像。然而,由于实践中经济活动的纷繁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会计必须首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加以限制,将自己的叙述建立在一个确定的前提基础上,以免因基础的摇摆而导致图像的模糊不清。

会计界将这些前提条件称作会计假设,如同牛顿力学和原子物理的前提基础不同一样,不同的假设将构成财务会计体系的不同。

从历史上看,会计前提假设并非天然就是会计语言体系的基础,而是一种在会计危机出现后的自我保护。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许多企业在没有任何预警性信息的情况下突然倒闭,引致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作用产生疑问,会计信息产生了信任危机。为此,会计界提出了会计信息的编制是有一定前提的,即是在特定经济环境条件下,按照通常的原则编制的。一旦这些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原有的会计信息就失去了意义,会计必须改变通常的会计确认或者计量方法。

因此,会计假设在会计语言规则中的明确是会计界针对会计信息受到公众置疑的信任危机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当然,这也反映了会计界本身对会计功能认识的深化。

《企业会计制度》认定的会计假设有四项: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人民币计量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又称为会计个体假设。它的基本含义是:整套财务报表是用来说明特定个体的营业活动的,对该特定个体的营业活动的记录应当与其所有者的活动、债权人的活动以及交易对方的活动相分离。《企业会计制度》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有了会计主体假设,就确定了特定会计报表反映的对象,而这是会计核算的立场问题。会计是对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的反映,而资金运动有一个来龙去脉的轨迹,从不同的对象角度对资金运动进行表述,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主体假设也明确了会计主体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一套财务报表应反映会计主体整体的财务状况。会计主体整体的经营成果是通

过一个会计主体与外界的交易而实现的,如企业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这也是为什么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要消除内部交易造成的资产、负债、收益或者损失的虚增部分,从而准确地反映该会计核算主体在与外界经济环境进行的交易中取得的成果。

2、持续经营假设

《企业会计制度》第六条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这就是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个体的经营活动将按照现在的形式和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不会进行清算,它所持有的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让,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

持续经营假设是整个权责发生制会计大厦所赖以建立的基础。例如,资产的计量尺度有历史成本(购买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变现价值等多种形式。在一份财务报表中究竟采用哪一种计量尺度,就与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经营下去这个前提有密切的关系。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拥有的资产是过去交易的结果,应按照历史成本而不是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同时,由于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用途加以使用,不会在近期出售,因此不能用变现价值来记录。又如,由于企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的投资就不必在固定资产购买的当期作为一笔费用计入企业的经营成本中,而是可以资本化,在以后的经营期内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分期地、逐步地计入成本中,这也导致了“折旧”的概念和相关的会计处理。

在负债方面,由于企业持续经营下去,对他人的负债会按期偿还,因此,将企业的负债区分为流动负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并在财务报表上按照流动性以及到期时间来排列,这些会计信息就是有意义的。

持续经营假设的反面就是清算。如果企业破产、被他人兼并或者与他人合并,企业必须进行清算。此时,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存在了,它导致原来的资产计价、债务清偿、收益确定、费用递延、折旧、摊销等一系列的会计方法都必须发生改变,财务报表也必须重新编制。例如,在破产的前提下,企业要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负债不必再按照长期与短期分类排列,因为所有的债务都必须马上偿还。资产也没有必要保持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分类,因为所有的资产都要立即变卖,用于偿还债务。而且,既然资产是用来偿还债务,它就必须按照清算时能够变卖的价值来进行估价、记录,原先账面记录的价值——即资产的历史成本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又如,在企业被他人收购或者兼并其他企业的前提下,为了合理确定购并价格,计算新企业股东的权益份额,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资产都要进行评估,按照当时的重置成本而不是账面成本(即历史成本)对资产进行计价,并编制新的资产负债表。因此,改变“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会计信息的内容,从而描绘出完全不同的企业图像。

案例:可持续经营假设与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列报》(征求意见稿)规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企

业应当对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估计。如果已决定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或者已确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则不应再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如果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产生重大怀疑时,则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不确定因素。如果会计报表不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则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此应当首先予以披露,并进一步披露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企业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的原因。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摩托车及其配件的生产销售。由于经营环境恶化以及关联包袱沉重等原因,持续出现亏损。2001年的年度报告因为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而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会计期间假设

会计期间假设的基本含义是: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划分为相等的时间单位,以便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及时的、连续的反映。这种为了会计核算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相等时间单位,就称为会计期间。会计人员通过计算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支出,确定财务成果,编制财务报表,便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以及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会计期间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修正。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时间上是持续不断的。分析一个企业的经营是否成功,最精确的方法只能是等到企业最终歇业时,将企业的净资产与投

资人原来投入的资本进行比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企业的股东需要评价投资效果,管理层要对经营决策进行评价和修正,国家要征税,银行以及其他债权人需要评估企业风险与偿债能力。因此,不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或者决策,都要求会计系统提供“现时有用”的信息,定期编制、披露财务报告。因此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必然的。同时,会计期间能够提供企业期初与期末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本期与以前各期的经营成果的对比性信息,向企业内部管理层提示了改善经营、持续发展的途径,也为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方揭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

由于财务报表按期编制,经营成果就必须按期核算,从而产生“当期”与“非当期”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期间假设直接导致了会计确认、特别是时间确认问题的产生。实践中,企业取得的收入或者支出的费用可能是与几个会计期间有关的。什么时间确认收入、什么时间确认费用,对于特定会计期间的利润水平影响很大。

《企业会计制度》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本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会计分期的密度由年向半年、季度的发展产生了特殊的中期报告编制,形成了现代会计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

4、人民币计量假设

人民币计量假设就是货币计量的具体化。货币之所以成为会计信息的基本工具,是因为其所具有的下列功能:(1)货币是价值尺度,无论实物、劳动还是其他财富形式,大多可以用货币来表示;(2)货币是交易媒介,是对经济交易从价值方面进行记录的最好的单位;(3)货币可以作为信用的衡量尺度和延期支付的标准,因此它是借贷合同或者其他长期性契约赖以产生和顺利履行的基础;(4)货币作为财富的一种标志,是企业组织投入与产出的最终形式。因此,以货币为工具来记录、计量、描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是一种必然选择。

当然,货币计量也有其局限性,它意味着财务报表的内容只限于那些能够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活动。对于那些只能用文字描述的信息,如管理层的水平、雇员的品质、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等等,不论是好是坏,货币计量都无能为力。上述非货币计量信息可能恰恰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对此也是极为关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会计数字对企业图像的描绘是不全面的,因此,现在的会计规则更加注重要求文字对任何可能影响理解企业真实财务图象的因素进行充分披露。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所以,《企业会计制度》第八条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原则

和会计假设不同的,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的规则,只是,原则作为规则的一种是普遍性的,是制订会计具体规则和选择特定会计处理程序的必要依据。我国会计规则中首次出现会计原则是在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它确立了12条基本原则。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基本原则作了修订,新修订的原则深刻、全面地贯彻了新会计思想。下文将就此重点阐述。

1、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规定可以认为是我国会计规则中首次确立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为什么要在原则中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其法律形式,这要从会计核算的流程进行分析。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将会有相应的法律形式对其进行表达,如销售发生后会有合同或发票,这个法律形式,就成为会计核算时的原始凭证,是核算的依据。如果法律形式能够较准确的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则按照法律形式进行核算而得出的财务图象就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态势,如果法律形式本身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则按照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得到的财务图象就会失真。因此,这条会计原则的要求可以理解为当法律形式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的时候,应穿越法律形式,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

从另一个角度,这条原则也可以理解为,税法等法律法规对相应的会计核算作出了规定,如坏帐准备的计提比率等,但这并不表示以真实再现企业财务图象为目标的会计报表也要遵从此类法规而违背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这种认识是对会计功能的观念性改变,为推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走向全面的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奠定了思想基础。

2、历史成本原则

根据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是确认一切取得的货币、资产和服务发生的费用、负债与权益的基础。或者说,财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都要以取得、发生或形成时的交易价格来计量。发生时的实际成本为依据进行。

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的优越性在于其以实际交易或其他经济计项作为记录依据,数据的取得比较容易,有现成的外购发票、付款单据或者内部的支出凭证作为依据,这些证据作为记录依据,也为日后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检查、核实奠定了基础。这种可验证性正是财务会计产生的直接动力。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报告会计,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形下,财产受托管理人对委托人(即所有人)准确报告其履行财产保管责任情况的需要,而检验管理人履行管理职责的客观依据就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与业务凭证。不论是所有人自己进行的审查验证,还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由独立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审计监督,历史成本计

量都是会计监督得以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受托责任人解除其法律义务或者责任的一个必要的技术手段。因此,不论是从会计客观如实反映的要求出发,还是从会计控制的角度来看,历史成本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此外,历史成本计量的选择与持续经营假设有直接关系。由于资产都按照所购入时的目的正常地、持续地使用下去,不考虑因清算而出售变现,或者因意外损失而重置资产等例外情形,因此,原始成本成为计量的价值尺度。同时,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尺度比较客观可靠。历史成本通常是会计主体实际交易的结果,有相关的交易凭证为佐证,其金额是惟一的,价值确定不依赖当多人的主观判断,当事人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而用重置成本或者清算价值对资产进行计量,都需要人们根据市场同类或者近似物品的价格加以估计,主观判断的色彩较浓。

但应该看到,正是因为持续经营这个假设在现代动荡的经济社会中随时面临着瓦解的境地,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相关还是可靠,成本抑或价值,这种选择的冲突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之前的会计规则的差异中可以明见端倪。

制度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总的来说,历史成本计量仍然是《企业会计制度》所确立的基本计量原则,但是其应用范围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以资产减值确认为代表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则日益扩展。

3、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原则”,即会计上对收入和费用应根据实际影响期间来计量,而不是根据其发生现金收付时间来计量。虽然,企业的资源及其变动都会引起现金流动,但由于存在会计分期,现金实际收付的期间可能不一致。这样,在确认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时,就可能出现两种时间选择,一是现金收付制,按照期间内实际收付的现金加以确认、计量和记录;二是应计制,按照资源及其变动的发生期间来确认、计量和记录。

权责发生制长期以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确认原则,也被认为是会计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但是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实际的现金流动几乎完全不相关,更多地体现为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这不仅给管理当局操纵企业经营成果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忽略了现金流动的重要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业绩良好的企业频频出现流动性危机,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这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关注,也认识到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现金及其等价物如同企业的血脉,它是一个会计主体维系正常、持续经营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企业销售很旺,但是销售款长期收不回来,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长期被人占用,就会给企业按期偿付债务、支付股利以及进入下一轮生产循环带来很大困难,更逞论进行投资或者扩

大经营范围。权责发生制不反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流出以及增减变化的情况,无法为管理当局以及投资人了解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提供这方面的重要信息。

而现金制则恰恰相反,它单纯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反映来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尽管现金制用来反映经营成果可能有失偏颇,但是它仍然是对权责发生制的一个有益的补充。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在现金制基础上编制现金流量表,它与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损益表一起构成了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完整揭示。目前,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损益表,被誉为“第一财务报表”。

4、谨慎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表述是“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会计理论史上,谨慎性原则曾被表述为:“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但是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一表述规则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过度谨慎。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作出了新的定义,对可能的过度谨慎,明确规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一般认为,谨慎性原则是财务会计为合理界定财产受托管理人的经营责任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会计人员对他所承担的责任所秉持的一种态度,这种谨慎、保守的态度被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管理当局通常持有的过于乐观的态度所可能导致的危险。

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会计报表的数据非常保守、稳健,一般不会存在夸大利润、虚增资产等舞弊问题。但是,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也可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即过度谨慎,通过会计方法压低资产价值,或者人为扩大对损失的估计,从而形成秘密准备。

秘密准备指在资产计价过程中形成的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企业实际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秘密准备金的“释放”将直接形成企业利润。

会计上,通过低估资产和高估负债两种手段都可以形成秘密准备。

(1)低估资产价值。可以利用高估折旧率(如加速折旧)、可以利用较低的制造成本(对自制设备、产成品、在制品等)、可以利用特定的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后进先出、高价先出法等)来低估资产价值;

(2)不反映某些特定资产的价值。利用商、税法中一些计价选择权,可以将某些资产直接作为费用处理而不反映为年终报表上的资产价值。

(3)成本与市价孰低。当价值上涨使资产的重置成本高于取得成本时,根据不确认未实现利润的原则,不能对资产价值作出相应的橱整,自然形成了秘密准备金。

(4)高估负债。如有意无意地过高估计养老准备金、过高估计可能招致的损失等。

从理论上讲,只要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只要存在价值估计,就有可能存在秘密准备金。然而,长期以来,鉴于我国的国情,我国企业往往是“虚盈实亏”,而不是“秘密准备”,因此,秘密准备金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并没有引起足够得重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

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也会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稳健”,秘密准备金问题终将“浮出水面”。事实上,我国企业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虚盈实亏”问题,而另一方面也同时存在秘密准备金。例如,帐面价值已经等于零的仍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市价已经远高于帐面成本的股票投资、采用一次摊销法的各种低值易耗品等等。而且,“过分稳健”从而形成“不适当”秘密准备金的事件也已经出现,我国上市公司在1999年度计提“四项准备”时,已经有企业“顺便”“计提”了秘密准备金。

秘密准备的存在对保护债权人利益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对股东权益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实践中,秘密准备往往也成为管理当局修匀利润的手段,特别是在公司效益不好的年份,将秘密准备转回与不计折旧一起成为管理当局改善财务报表图像的主要途径,这很容易误导投资人。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秘密准备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5、配比原则

该原则对于会计分析而言致关重要,其基本观点是费用必须联系收入在相同期间予以确认。这就是说,收入一旦确认,为取得该收入而发生的费用也必须予以确认。《企业会计制度》对此的表述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配比原则所要表现的是收入与费用之间的联系。一般来看,费用和收入存在着性质上的因果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

从因果性角度来看,应予配比的费用和已确认的收入在经济内容上要有因果关系。费用应当是为了获取收入而发生的。不过这种因果关系可能有直接或间接的程度之分。从时间的一致性来看,费用必须与同一期间的收入相配比,即本期已经确认收入应和本期费用配比。如果收入要待到未来期间实现,相应的费用或已耗成本就要递延于未来的实际受益期间,这就延伸出了另一项重要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企业会计制度》表述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此外,某些支出与未来的收入有关,但未来收入项目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无法让费用和收入保持绝对一致的时间对应关系,因此,对此类已耗成本将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6、一致性原则

不同的会计方法程序可能导致不同的计量和报告结果。由于会计期间的存在,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或者减少财务报表的误解,自然需要会计政策能够保持一致。因此,《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对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策略的会计表达。如果环境和策略发生了变化,刚性的会计政策将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会计政策应当保持一定的弹性,即如制度所要求的,“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判斷题(每题1分,共10分) 1.会计只能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2.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 ( √ ) 3.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特点不同·但其目标是一致的·(×) 4.资产是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实物资源.(×) 5.企业济利益的总流入.统称为收入·(×) 6.一般情况下,对会计要素的计量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7.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并导致企业资产总额的增加或减少。(×) 8.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为依据,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相互关联的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9.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 10.“材料采购”账户按经济内容分,既属于资产类账户,又属于成本类账户·(√)

二、项选择题(每题巧分,共15分) 1.现代会计产生的标志(D) A. 会计专职人员的出现 B. 会计机构的产生 C. 复式记账法的诞生 D. 管理会计的出现 2.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B) A. 持续经营 B. 会计主体 C. 货币计量 D. 会计分期 3.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确认,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 4.下列会计报表中,反映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是(C) A. 利润表 B.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C. 资产负债表 D. 现金流量表 5.比较收入和利润,表述正确的有(D) A 收入和利润都一定会使利润增加 B 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不一定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 C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利得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D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 6.企业资产总额为15000,负债总额为3000,则企业的权益总额为(A) A. 15000 B. 30000 C. 12000 D. 18000 7.下列各项,不属于负债的是(B)

会计基础8-13章讲义

第八章:会计档案P171-174 一、会计档案的具体内容: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会计凭证 = 原始凭证 + 记帐凭证 2.会计帐簿 = 日记帐 + 总分类帐 + 明细分类帐 3.财务报告 = 会计报告 + 报表附注 + 财务情况说明书 4.其他会计资料 =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银行对帐单 +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 会 计档案保管清册 +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 其他专业资料等 二、会计档案的归档:P172 1.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应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或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2.会计档案原则上应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P172-173 四、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需,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查阅或复制会计档案者,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五、会计档案的销毁: 1.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销毁的,由本单位档案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并由单位负责人在上面签署意见。 2.销毁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销毁前,应按照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单位负责人。 3.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为止。

第九章:货币资金 第一节:库存现金 一、现金管理制度:P175、176 1.现金使用范围→国务院颁发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1)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 (2)个人的劳务报酬;(兼职人员)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技、文体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对个人支出;(如:退休金、抚恤金、助学金、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金银、工艺品、废旧物资等)的价款; (6)差旅费; 注意:以上都是针对个人的开支。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8)央行规定的其他支出。 2.库存现金限额 由银行核定,其依据一般是3—5天、特殊的最高不超过15天的正常开支量。超额部分应按期及时送存银行。 3.现金收支的规定:P176、177. (1)现金收入应与当日(或开户行确定时间)送存银行; (2)一般不得座支现金; (3)按规定范围提现; (4)因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应报请银行审批; (5)购买国家规定的专控商品一律转帐不得付现。 4.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P177-178.(重点) 其基本内容是:(1)钱帐分管制度; (2)现金开支审批制度; (3)现金日清月结制度; (4)现金保管制度。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 1.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1)现金收入的核算─→借:库存现金 贷:××××(P178—例1、2、3、4) (2)现金支出的核算─→借:×××× 贷:库存现金(P179—例5、6、7、8) 2.现金清查的核算:(重点)P181—【例9、10】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 1、借贷记账法下发生额平衡的依据是()。 A借贷记账规则B会计等式C会计恒等式D平行登记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反映与分析B核算与监督C分析与控制D控制与监督3、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A权责发生制B收付实现制 C实收实付制D现收现付制 4、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这一做法体现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A真实性B谨慎性C可比性D重要性 5、某企业2014年8月末“本年利润”账户为贷方余额,其余额表示()。 A本年1—8月发生的亏损B本年8月份发生的亏损 C本年1—8月实现的利润D本年8月份实现的利润 6、限额领料单是一种()。 A记账凭证B汇总凭证C一次凭证D累计凭证 7、现金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按外表形式应采用()账簿。 A活页式B订本式C卡片式D方便式 8、“应付账款”明细账应采用()帐页。 A三栏式B多栏式C数量金额式D平行式 9、企业厂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记入()。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生产成本D销售费用 10、下列会计报表中属于静态报表的是()。 A 资产负债表 B 利润表 C 现金流量表 D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1、提取“坏账准备”这一做法体现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A真实性B谨慎性 C可比性D重要性 12、从银行提取现金应填制的记账凭证是()。 A现金收款凭证B现金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13、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应采用()。 A账户式B报告式 C多步式D单步式 14、“生产成本”明细账应采用的帐页是()。 A三栏式B多栏式 C数量金额式D平行式 15、下列会计报表中属于静态报表的是()。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

会计基础讲义1汇总

会计基础、法规笔试(每年6月、11月) 单选40分;多选20分;判断题40分 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每月考) 实务操作——金碟软件(50分钟) 理论考试(90分钟):单选40分(计算机基础)/ 单选20分(金碟财务知识)/ 判断30分(综合)/文字录入(10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生产力地不断发展 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石记数会计产生的萌芽 奴隶社会——殷商时期会计机构 封建社会——西周更一步完善 资本社会——贸易额复式簿记的出现 社会主义社会<<会计法>> 在会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复式簿记的出现 二、会计核算的对象:与货币有关的经济活动 进:投资、商品:出:发工资、买材料、电脑、交水电等 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0万+80万=20万+80万 收入-费用=利润 货币资金——材料资金——生产资金——产成品资金(循环) 三. 会计的核算过程 单据→原始凭证:外来的;自制的。 ? 过程记账凭证【下账的过程、用会计专门的技术方法(借贷记账法)】 会计? 核算登记账簿(总账&明细账) ? 资产负债表 结果编制报表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四.会计的目的: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报表的形式出现)

五: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凭证为依据,采用会计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会计主体(单位、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部门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报表——会计指标——分析——套订好的方案——新的方案实施——是否正常进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六:会计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于经济过程的计算与记录,通常有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三种. 2.会计严格地以凭证为依据,记录经济活动过程并明确经济活动的责任. 3.会计对经济活动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4.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经济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和指导作用. 七:现代会计的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参与预测.决策,并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和评价. 其中: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是会计的新职能. 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核算(反映) 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公司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八:会计的分类 工业 企业会计商业 服务行业 会计 行政单位 预算会计 事业单位 ①企业会计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以与货币有关的经济活动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②而预算会计为整个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核算的对象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少了利润。

会计基础各章完整讲义

第一章总论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会计的意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含义;会计基本职能,财务报告的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第三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6大要素;3大等式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意义(了解) 1、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起源: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 (2)西周王朝:出现“会计”一词;产生“官厅会计”并出现“司会” 1985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 二、会计含义――掌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其含义是: ①会计本质: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或经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的范畴 ②会计对象: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③会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④主要计量单位,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财务会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4个

环节,反映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1、会计核算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主要”两个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2)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 完整性:所有会计对象都要核算 连续性:核算连续进行,不能中断 系统性:提供的会计数据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会计监督 1、含义: 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特点: (1)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3)依据是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者联系与区别: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

基础会计实训资料全

1.按照用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固定资产”账户属于(盘存账户) 2.用以记录和证明凭证和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或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是(原始凭证) 3.“限额领料”按其填制方法属于(累计凭证) 4.当经济业务只涉及货币资金的相互间的手付时,一般填制(付款凭证) 5.销售商品一批,部分货款已收回存入银行,另有部分货款尚未收回,应填制(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6.下列单据属于自制原始凭证的是(工资计算单) 7.明细账从长不得外表形势上看一般采用(活页式)账簿 8.在结账以前,如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错,应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错帐更正 9.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有错误(所记金额小于应计的正确金额)而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没有错,应该采用(补充登记法)进行错帐更正 10.对现金清查所采用的基本法是(实地盘点法) 11.清查银行存款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对账单方法) 12.在实地盘存制度下,平时在账簿中对财产物资(只记增加数,不记减少数) 13.“未达账项”是指单位与银行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时间不同而造成的(一方已已经入账,而另一方未登记入账的账项) 14.结算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函证核对方法) 15.“待处理财产溢”是一个(双重性质的账户) 16.对财产清查中发现的财产物资盘亏,若属于定额的自然损耗,应按规定转作(管理费用) 17.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实地盘存,永续盘存制) 18.下列不属于对外会计报表的是(产品生产成本表) 19.下列属于静态报表的是(资产负债表) 20.汇总会计报表与单位会计报表是会计报表按照(编制单位)进行的分类 21.个别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是会计报表按照(会计主体)进行的分类 22.下列会计报表中属于月报表的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3.其全部指标均依据有关账户余额填列的会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 24.汇总会计报表是根据(单位会计报表)汇总编制的 25.会计按其使用单位分类,一般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 26.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反应,监督) 27.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的方法有(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 28.下列会计等式正确的有(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9.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30.会计分录的基本容(应记账户的方向,应记入账户的金额,应记账户的名称) 31.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下列账户属于调整账户的有(坏账准备,累计折旧,利润分配) 32.会计凭证包括(记账凭证,原始凭证) 33.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 34.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可分为(累计凭证,汇总凭证,一次凭证) 35.下列单据中属于原始凭证的有(领料单,收料单,借款单,发票) 36.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一次凭证的有(领料单,收料单,发货票)

会计基础培训资料全

1 . 属于“营业外支出”账户核算的是 A.材料销售成本 B.借款利息费用 C.产品销售费用 D.固定资产处置净损失 答案:D 2 . 不可以作为总分类账登记依据的是 A.记账凭证 B.科目汇总表 C.汇总记账凭证 D.明细账 答案:D 3 . 利益关系人比较明确,用途基本定向的是 A.固定资产 B.无形资产 C.资本 D.存货 答案:C 4 . 属于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是 A.科目汇总表 B.会计凭证 C.会计科目表 D.会计要素 答案:B 5 .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比例应为净利润(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 A.5% B.10% C.15%

D.25% 答案:B 6 . 关于会计科目分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B.会计科目按照会计要素的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和费用类 C.“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都属于资产类科目 D.为了适应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每一个总账科目下都应设置明细科目 答案:A 7 . 属于资产要素项目的是 A.应收账款 B.销售收入 C.实收资本 D.主营业务成本 答案:A 8 . 以“收入-费用=利润”为依据,编制的财务报表是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答案:B 9 .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围是 A.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B.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C.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D.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答案:B

《基础会计》培训资料.docx

《基础会计》是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在多年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时总认为会计核算中的“结转”(注:这里的“结转”专指账户间的结转,不包括期末余额间账簿交接的结转,以下同)很高深、很复杂,难以学明白,常常模拟两可,似懂非懂。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专门的核算方法,以会计的语言提供财务信息,而结转是会计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基础会计》中账户之间的结转虽然种类繁多,内容分散,但规律性强,只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掌握起来并不难。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账户间的结转做一个简要分析。 一、结转的含义和实质 简单地说,结转是指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这里涉及的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大家知道,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从筹集资金开始,经过供应、生产、销售环节,到利润的核算与分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会计对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运动的核算主要是采用会计分录的方法,而会计分录的核心是账户,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会有不同的会计核算重点和核算科目。一个账户在一个阶段完成了它的使命,就会把这一阶段的内容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再由另一个账户来继续核算,这就形成了会计核算中的结转。 例如,一个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在采购阶段,叫“在途物资”,入库后就叫“原材料”,投入生产后,形成了“生产成本”,完工入库后,变成了“库存商品”,进入销售阶段,叫做“主营业务成本”。可见,会计结转的实质,就是将一个阶段的账户内容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账户中,就像一个接力,按顺序一步一步完成不同生产经营阶段的会计核算内容,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结构密切严谨的会计核算链。 二、结转的方法 分析了结转的实质,接下来分析会计结转的方法,即在会计上是如何具体来完成这种账户间的结转的。前面笔者提到过,结转是指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前者称转出账户,后者称转入账户。这种账户之间的转入转出在会计上是通过会计分录借贷方的增减变动来完成的,即把转出的账户记在会计分录的减少方,把转入的账户记在会计分录的增加方。例如,前面提到的“在途物资”账户,要把它的发生额结转到“原材料”账户,在结转时做会计分录:借记原材料,贷记在途物资,表示原材料的增加,在途物资的减少,即把在途物资账户转出的金额,转入到了原材料账户,结转就这样完成了。 值得注意的是,账户的增减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要根据账户的性质来决定,有的账户是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而有的账户正好相反,这是会计基础中最基本的知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总之,转入账户是在会计分录的增加方,而转出账户是在会计分录的减少方。

会计基础知识讲义.doc

会计基础知识讲义 主要内容 ?一、会计学基本原理 ?二、银行常见会计科目 ?三、财务报告概述 银行业主要指标 一、会计学基本原理 1.1.1会计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对经济主体 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核和检查,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意向管理活动。 ?会计和财务区别: (1)会计:记账、算账、报账 (2)财务:计划、分析、预测 1.1.2会计的职能 1.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2)监督职能 2.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两者相辅相成。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 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保障。

(1) 正确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提供会计信息资料。 (3) 考核财务状况,加强经济核算,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4)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决策、控制和分析。 (5) 维护债权人权益和投资人的权益。 (1) 设置帐户。 (2) 复式记帐。 (4) 登记帐簿。 (5) 成本计算。 (6) 财产清査。 (7) 编制会计报表。 1.1. 3会计的任务 监督经济活动,贯彻执行国家法规,维护财经纪律。 1.1.4会计核算方法 填制和审核凭证。 1.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基础、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1.2.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 会计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的经营活动。会计主体前提明确了会计工 作的空间范围。 (2)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

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前提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较短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 币为记账本位币。 1.2.2 会计核算基础: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 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 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 1.2. 3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1)会计要素的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确认具备的条件:

基础会计资料相关知识

会计概念 会计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简史 司会:司会官阶中大夫,是西周时期的会计长官,主要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会计监督。 司书:官阶下大夫,是西周时期管理账簿登记的会计官员。 四柱结算法:是萌芽于东汉时代的会计账簿金额结算方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四个部分。分别相当于现代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见在龙门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明末清初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缴"、"存"、"该"四个部分,以“进-缴=存-该”作为会计平衡等式,“进”相当于各类收入,“缴”相当于各种费用,“存”相当于各种资产,“该”相当于负债和资本。龙门账法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三式簿记:在12世纪前后,形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三地的三种薄记,即佛罗伦萨式薄记、热那亚式簿记与威尼斯式簿记。是借贷记账法的前身,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借贷记账法。 天地合法账:又称“四脚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清朝中期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相合"。同“龙门账法”相比,它在会计科目体系、账簿体系、损益计算方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会计的涵义与对象 会计一般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一般对象。 盈利组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它拥有独立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非盈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一般指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的事业单位。 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具体内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

会计基础资料

会计基础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1. 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2. 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3?会计的基本特征: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②按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 ③具有监督和核算的基本职能 ④本质是管理活动 4. 会计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最主要)、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5. 会计核算方法:① 设置会计科目②复式记账③ 填制与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 依据)④登记账簿(全面、连续、系统)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会计报表分析与利用 6. 会计核算: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7. 会计对象: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工作的客体)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凡是拥有独立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及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的企业或单位都构成一 个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假设前提 ②制定和规范会计准则体系的前提 3. 会计分期:①是持续经营前提的必要补充 ②由于有了会计分期这个前提,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 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4. 货币计量:①包含币值稳定的假设 ②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也可选人民币以外的货币 ③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用人民币反映 第三节会计基础 1. 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和收付实现制 2. 我国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 1. 会计要素按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2.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作为企业资产核算 3. 资产的分类(按流动性):①流动资产。指可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 ②非流动资产。指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 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 4. 负债的特征:①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基本特征) 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本质特征) ③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自考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笔记)

'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纪录、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反应)和监督(控制)。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核算是基础,监督是发展)。 3.会计核算职能特点: 第一、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应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第二、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第三、核算方式从手工簿记系统逐步发展成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4.会计监督职能特点: ? 第一、会计监督主要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 第二、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5.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即:一、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6.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7.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 8.会计要素(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会计六要素: 1)、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资产通常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1年)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及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指除流动资产外的所有资产项目,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予以清偿的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息、其他付款等)。 非流动负责: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长期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具体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 4)、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会计基础讲义

《会计基础》模拟卷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010年12月31日,M公司“应付账款”账户为贷方余额160 000元,其所属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为540 000元,所属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为380 000元;“预付账款”账户为借方余额100 000元,其所属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为240 000元,所属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为140 000元。M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项目的期末数分别应为( )。 A.780 000元和520 000元 B.300 000元和480 000元 C.680 000元和620 000元 D.260 000元和150 000元 2.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实地盘点法 B.抽查检验法 C.查询核对法 D.技术推算法 3.企业期初存货计价如果过低,会使得当期收益( )。 A.增加 B.减少 C.可能增加,可能减少 D.无影响 4.下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属于加速折旧方法的是( )。 A.年限平均法 B.直线法 C.工作量法 D.年限总和法

5.企业在某固定资产构建期间,发放给该项目负责人的工资应该记人( )科目。 A.生产成本 B.管理费用 C.在建工程 D.制造费用 6.为了鼓励客户提前偿付货款而向客户提供的债务扣除属于( )。A.商业折扣 B.现金折扣 C.销售折让 D.数量折扣 7.下列项目中,不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 A.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用 B.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C.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D.存货的加工成本 8.某设备的账面价值为8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 000元,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该设备在第三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元。 A.15 000 B.30 000 C.10 000 D.5 000 9.某企业以自产产品—电冰箱作为福利发放给200名职工。已知每台电冰箱的生产成本 为2 000元,售价为2 500元,使用增值税税率为17%。那么该公司应该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为( )元。 A.468 000

(完整版)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会计的目标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产生的原因:由于生产的发展 ?会计发展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的发展——货币的出现 ②生产的更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 2、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 会计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会计的对象 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在基础会计课中讲述的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同的行业会计核算的内容有所不同。 1、行政单位 核算内容为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按预算以货币资金支付的各项费用(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 2、国有事业单位(分为主管单位、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 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 ?基层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核算内容为事业单位的收入和事业单位的支出和结余。 3、企业 核算内容为筹集的资金、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成本及所取得经营收入、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最终经营损益。 (三)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四) 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五)会计的方法

1、会计方法 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基础会计中讲述的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是一个连续、系统和完整的过程,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 2、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既是进行会计核算全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或步骤,也是组织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基本方法。会计确认和计量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依据一定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要素项目确认的基本标准:(1)可用货币进行计量(2)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时间确认的基本标准:应在交易或事项实际发生的时间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必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会计计量也是贯穿于整个会计核算过程的一项工作,它对于发挥会计职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产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会计记录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3)复式记账 (4)登记会计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书面报告。 会计报表是会计报告的主要构成内容。 (六)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既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也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是一个生成和提供财务信息并用于管理的系统。

会计基础第九章讲义

第九章会计档案 第一节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内容 一、会计档案的概念 会计档案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二、会计档案的内容 1.会计凭证类: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类: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和其他会计账簿。 3.财务会计报告类:包括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报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4.其他类: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两银三册) 第二节会计档案的归档 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的要求,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各单位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会计年度终了,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原则上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财务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会同会计机构有关人员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三节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重要程度不同,其保管期限也有所不同。 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永久档案即长期保管,不可以销毁的档案;定期档案根据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l0年、l5年、25年五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企业和其他组织、预算单位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该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具体可以分为: 1.需要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有: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以及年度财务报告、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决算、税收年报(决算)。 2.保管期限为25年的会计档案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税收记账(总账)和税收票证分类出纳账。 3.保管期限为l5年的会计档案有:会计凭证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辅助账簿(不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会计移交清册;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各种完税凭证和缴退库凭证;财政总预算拨款凭证及其他会计凭证;农牧业税结算凭证;会计移交清册。 4.保管期限为l0年的会计档案有: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凭证;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财政总预算保管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决算、税收年报、国家金库年报、基本建设拨贷款年报;税收会计报表(包括票证报表)。 5.保管期限为5年的会计档案有:固定资产卡片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财政总预算会计月、季度报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月、季度报表。 6.保管期限为3年的会计档案有:月、季度财务报告;财政总预算会计旬报。

(完整word版)大一基础会计复习资料

科目解释 实收资本:企业的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以及按照有关规定由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为资本的资金。该账户性质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用来核算和监督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的增减变化以及企业结存情况。贷方登记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金(实收资本的增加)借方登记投资人收回资本金(实收资本的减少)期末余额在贷方。 资本公积:投资人或他人投资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在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资产,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该账户性质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贷方登记资本公积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资本公积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 短期借款: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临时性借款,该账户性质属于负债类,贷方登记介入的各种借款,借方登记归还的各种借款,余额在贷方。 长期借款: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借款,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贷方登记介入的各种借款,借方登记归还的各种借款,期末余额在贷方。 在途物资:企业外购材料的买家和各种采购费用,但材料尚未验收入库。该账户性质属于资产类,借方登记购入材料物资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贷方登记月末按实际采购成本转入‘原材料’账户借方的数额,期末余额在借方。 原材料:企业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该账户性质属于资产类,借方登记已经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 应付账款:企业因采购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该账户性质属于负债类,贷方登记应付未付款项的数额,借方登记实际归还款项的数额,期末余额在贷方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购料款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结算债券的增减变动极其结余情况,该账户性质属于资产类,借方登记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以及补付的款项,贷方登记收到供应单位提供的材料物资而应冲销预付账款以及退回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若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实际已经预付的款项,若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应付票据: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购买材料物资等而开出、承兑商业汇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该账户性质属于负债类,贷方登记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增加,借方登记到期商业汇票的减少,期末余额在贷方 应交税费:企业应缴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贷方登记应缴纳的各种税金,借方登记已缴纳的税金,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缴纳的税金 固定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服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1、外购固定资产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该账户属于资产类,

会计基础资料考试资料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3、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指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款项时间收到或付出的日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 4、公司的股本应在核定的股本总额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与股本总额往往不一致,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溢价发行;小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折价发行;等于股本总额的,为面值发行。我国不允许公司折价发行股票。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公司应将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股本”科目,其余部分在扣除发行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5、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税附加等 6、按经济用途分类:1.生产成本(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7、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8、复式记账曾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三种 9、填制原始凭证规定的要求: 1、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必须合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的要求,不符合以上要求的,不得列入原始凭证。 2、填制在凭证上的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要符合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 3、各种凭证的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不得遗漏,必须符合手续完备的要求,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审查,签名盖章。 4、各种凭证的书写要用蓝黑墨水,文字要简要,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对阿拉伯数字要逐个写清楚,不得连写;在数字前应填写人民币符号“¥”;属于套写的凭证,一定要写透,不要上面清楚,下面模糊。 5、大小写金额数字要符合规格,正确填写。大写金额数字应一律用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不得乱造简化字;金额数字中间有“0”字时,如小写金额¥1001.50,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为“壹仟零壹元伍角”;大写金额中有角分的,元以下不写“整”字,银行结算制度规定的结算凭证、预算的缴款凭证、拨款凭证、企业的发票、收据、提货单、运单、合同、契约、以及其他规定需要填列大写金额的各种凭证,必须有大写的金额,不得只填小写金额,不填大写金额。 6、各种凭证不得随意涂改、刮擦、挖补,填写错误需要更正时,应用划线更正法,即将错误的文字和数字,用红色墨水划线注销,再将正确的数字和文字用蓝字写在划线部分的上面,并签字盖章。 7、各种凭证必须编号,以便查考。各种凭证如果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全部保存,不得撕毁。 8、各种凭证必须及时填制,一切原始凭证都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送交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加以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