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

熊彼特是系统阐述创新概念的第一人。他说过一句名言:“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永动机”。

在熊彼特的著作中,创新(innovation)和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v e)是不完全一样的。一种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所以“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

熊彼特在他的著作中具体解释道,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所做的新的组合”,它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在熊彼特看来,市场经济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它不断从内部革新,不断地破坏旧的经济结构,不断地创造创造新的结构”。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这种过程称作“产业突变”。不断生成“新的组合”、促进“经济发展”,这些都是近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本质特征。所以“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永动机”。

在熊彼特看来,市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职能是把生产要素带到一起将之并组合起来。而所谓“资本”,就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把各项生产要素转向新用途、把生产引向新方向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因而资本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为企业家进行“创新”而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手段。

熊彼特(Schumpeter,1883-1950),生于奥地利,游历德国,后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并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在学界自成一派。生前声名远播,身后极备哀荣。萨缪尔森等人对其推崇备至。他的代表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顾准翻译,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今天,舆论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了解并参考熊彼特的这些创新理论也许格外有意义。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5种具体情况: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

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

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

当年熊彼特所论及的创新,其最终检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随广为市场接受而来的、具有独占或优先获取权的超额利润。

同时更关键在于

1、他明确指出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创新”不等于技术发明,只有当技术发明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才成为“创新”。

2、指出“创新者”专指那些首先把发明引入经济活动并对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人,这些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行者就是企业家

3、“企业家”既不同于发明家,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创新者,“创新”是企业家的天职

4、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创新者——有远见卓识、有组织才能、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经济增长的过程是创新引起竞争的过程:创新——模仿——适应

5、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为了证明自己出类拔萃的才能而竭力争取事业成功的这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支配着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这种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

总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

创新、创新方式、创新者、企业家、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企业家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

学术界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使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日益精致和专门化,仅创新模型就先后出现了许多种,其代表性的模型有:技术推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相互作用模型、整合模型、系统整合网络模型等,构建起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创新双螺旋等理论体系,形成关于创新理论的经济学理解

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

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 年提出的, 如今, “创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位博学的思想家, 熊彼特不仅从经济学意义上阐述了“创新理论”, 而且特别从社会哲学、经济社会学、经济史学等多重视角阐发了“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 1、创新的内在质变性 2、创新的社会历史性 3、创新的系统有机性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不仅在经济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且在社会哲学层面上揭示出的“创新”的丰富内涵。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 创新理论概述 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当然,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颇大。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5种具体情况: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创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学范畴中,创新主要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来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西方经济学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地描述创新理论的是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理论”。 1、创新概念 熊彼特认为“创新(Innovation)”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指出这种“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具有五种情况:“一是生产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即材料创新;五是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主要属于技术创新范畴,也涉及到了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但他强调的是把技术等要素引入经济,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因此他所说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经济上引入某种“新”的东西,不能等同于技术发明,他认为,只有当新的技术发明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能成为“创新”。 2、创新与家的关系 熊彼特指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家’”,家活动的动力源于对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的追逐,其目的或结果是实现“新组合”或创新,可以说创新的承担者(主体)只能是家,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同样,资本家和股东也不同于家,拥有资本的资本家或技术发明者,如果不把他们的资本和技术用于生产方式的新组合,没有创新行为,那他们就不能成为家。 3、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熊彼特认为:创新的过程是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在创新的持续过程中,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蓬勃发展,一批批老被淘汰,一批批新在崛起,促使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就像熊彼特所说的“你必须时刻准备着为穿上一件知识的外衣而撕破另一件。”由于创新的偶然性和“群聚性”(in groups or swarms)即“成组”或“成群”,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新理论概述 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当然,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颇大。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 根据创新浪潮的起伏,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长波:1)1787—1842年是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时期;2)1842—1897年为蒸汽和钢铁时代;3)1898年以后为电气、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来的,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 机械生产方式; 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 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 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 二、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三、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四、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 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

熊彼得创新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这部著作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他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而后他利用该书再版以及相继出版《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的机会对理论加以运用和发挥,从而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完善,使该理论成为了他经济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并构成了他的许多其他理论的基础。 而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熊彼得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用他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其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至高无上的作用。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当然,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恩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区别。 因此,他提出了——“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得进一步明确指出“创新”的五种情况: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即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某产品一个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论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后来人们将他这一段话归纳为五个创新,依次对应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而这里的“组织创新”也可以看成是部分的制度创新,当然仅仅是初期的狭义的制度创新。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 年提出的, 如今, “创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位博学的思想家, 熊彼特不仅从经济学意义上阐述了“创新理论”, 而且特别从社会哲学、经济社会学、经济史学等多重视角阐发了“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 1、创新的内在质变性 2、创新的社会历史性 3、创新的系统有机性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不仅在经济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且在社会哲学层面上揭示出的“创新”的丰富内涵。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 创新理论概述 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

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当然,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颇大。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5种具体情况: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 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 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

浅谈熊彼特 “创新理论”的经济思想

浅谈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经济思想 摘要 在西方经济学中,熊彼特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地阐释“创新理论”,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丰富的内容和理论意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自问世以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综合性理论思想。熊彼特为经济思想史及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思想遗产。 关键词熊彼特创新理论企业家评价

自19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趋尖锐,阶级对立与冲突更加激化。特别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和世界大战的爆发给资本主义生存与发展造成很大危机。许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认识、思考、批评或批判。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等理论和思潮于此过程中相互争论、相互斗争发展起来。熊彼特创新理论正是在此背景下,为了解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特征、运行,并推断资本主义前途而发展而来。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到了一套解释经济变迁和社会演进的演进经济学框架。他认为企业家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向前演进的直接原因。这里熊彼特给“创新”定义的概念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这里定义的“企业家”也不是指一种职业或工作,而是指创造性的运用资源组合的独创性能力。所以对“企业家创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把过去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和“新模式”引入经济系统。 熊彼特把他的创新理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联系起来。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化也是根植于过去的经验、传统和习惯模式,通过企业家对有效技术的选择(这种选择根植于日常生活),从而带动人类的新价值体系和理念的形成,进而推动社会的向前演化。这种技术的创新过程内生于人类的演化发展过程之中。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引起经济周期的一个内生因素,创新类似于生物学的“突变”,经济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的经济发展过程。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首先是用来解释经济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循环运动。他认为通过企业家创新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和在不同阶段对经济系统和社会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对资源的创新性组合体现出来),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系统的循环运动。他相信这种对经济系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个体行为、企业行为、社

熊彼特理论

熊彼特理论 1.现代经济学大师。 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的创立者是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他被誉为“经济学大师”、“现代社会科学巨人”,曾一度担任过奥地利政府财政部部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在哈佛大学任教近20年。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史》、《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之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以及《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等。1912年,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新的观点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从而一举成名。时年仅29岁。熊彼特对现代经济发展做过重大贡献,他在经济理论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 2.创新理论的含义与特点。 熊彼特是把创新理论引入经济领域的第一人。他用创新理论,即生产技术和生产的变革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这的确是经济理论上的重要发展。 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与传统的静态循环

相区别的现象。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他认为,经济在静态循环之下,发展缓慢,企业的收入等于总支出,管理人员不能算是企业家。 创新的含义是什么呢?他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要用创新的精神来改造生产因素和生产条件。具体来说,创新包括五个内容:①引进新产品;②采用新的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新的市场;④控制原材料的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完全证明了熊彼特理论的正确性,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创新理论有什么特点呢?归纳起来有三点:①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并把它看作是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特征,认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②极力强调“变动”和“发展”的观点,认为创新是一种内在因素(实际上是创造力),经济发展就是依靠创造性的变动,这与传统经济学认为主要依靠人口、资本、工资、地租等外因是不同的。③特别重视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的作用。他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灵魂”,他们是创新活动和生产要素组合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企业家与管理者不是一回事,只有当管理者拥有创新功能时,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于创业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既是经济学的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概述 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当然,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颇大。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 根据创新浪潮的起伏,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长波:1)1787—1842年是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时期;2)1842—1897年为蒸汽和钢铁时代;3)1898年以后为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也研究和发展了创新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门施、弗里曼、克拉克等用现代统计方法验证熊彼特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创新理论,被称为“新熊彼特主义”和“泛熊彼特主义”。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科学界进一步反思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创新被认为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创新生态下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关注价值实现、关注用户参与的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也成为新世纪对创新重新认识的探索和实践。 [编辑] 创新的五种情况 熊彼特进一步明确指出“创新”的五种情况: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2.4.1 熊彼特创新管理理论 创新研究最早源自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提出的创新理论,他在1912年出版了早期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在该书中他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开创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创新理论先河,后又在《经济周期》这本代表作中对该理论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1942年,在他的最后一本专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仍以创新理论为基础,表述了他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①。 (1)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观点 熊彼特认为“创新(Innovation)”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之中,“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②。这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即消费者不熟悉或具有新特性的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尚未通过有关制造部门的经验检定;三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即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不管这种来源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五是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比如形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是打破一种垄断地位③。值得注意的是,熊彼特重点强调了“创新”不同于“发明”、“试验”。他认为发明是一个新的人造装置或工序,可以取得专利;试验是一种科技实践行为,可以发现新的知识④。发明和试验都是科技行为,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而创新则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为目的,创造并运用一种新方案的经济行为。这种经济行为能够以“发明”和“试验”为基础,但是不一定必须取决于它们。 熊彼特关注的重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企业家和垄断占据了熊彼特思想的中心地位⑤。他认为经济创新“不断地从内部使这个经济结构革命化,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有价值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织形式的竞争,也就是占有成本上或质量上决定性优势的竞争,这种竞争打击的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边际和产量,而是它们的基础和它们的生命⑥。”然而,面对这个“创造性毁灭过程”(也称“创造性破坏的风暴”), ①朱红恒.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启示[J]. 社会科学家, 2005, 1:59-70 ②张磊,王淼. 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综述[J]. 科技与经济, 2008, 21(121):56-58 ③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1-5 ④朱红恒.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启示[J]. 社会科学家, 2005, 1:59-70 ⑤贾理群, 刘旭. 新熊彼特主义学派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坛, 1995 (5): 38-41 ⑥李如鹏. 关于熊彼特的经济创新理论[J]. 经济研究参考, 2002, 37:16-2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即创新理论)进行了分析,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企业家的意志和行为是创新活动的灵魂,经济周期是经济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信息技术正引领我们进入创新的伟大时代,创新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创新成功取决于“技术”与“体制”的配合。 关键词:熊彼特创新理论经济发展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约瑟夫·A·熊彼特(J.A.Schumpeter,1883-1950),原籍奥地利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是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博学多闻、兼收并蓄的经济学大师。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独立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之外,自成体系,他推崇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但摈弃了新古典主流经济学静态与比较静态分析的理论模式,创立了动态均衡论,建立了一套从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来说明经济动态现象的“动态的经济发展理论”,并将历史分析、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系统阐释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对传统理论的辨析中,熊彼特清晰勾画出静态运行和动态发展相互交织的经济生活图景,解释了利润、资本、信贷、利息等重要的发展现象,完成了对经济周期的考察。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 在1912年出版的早期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开创性地提出了“经济发展理论和创新思想”。在他看来,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个概念包括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而所谓“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讲,不是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所认为的基于人口、财富的累积性增加而造成的规模扩大或简单量变,而是经济生活内部孕含的质上的自发性突破。它是由技术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所引发的经济生活内部的一种创造性变动,需要通过引进“新组合”,进行创新来实现。因此,“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实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 企业家意志和行为是创新活动灵魂 在熊彼特创新理论中,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实质,而领导和发起创新的创新者——企业家,则是“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的,如今,“创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位博学的思想家, 熊彼特不仅从经济学意义上阐述了“创新理论” , 而且特别从社会哲学、经济社会学、经济史学等多重视角阐发了“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 1、创新的内在质变性 2、创新的社会历史性 3、创新的系统有机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不仅在经济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且在社会哲学层面上揭示出的“创新”的丰富内涵。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 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 书中提出。 创新理论概述 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 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 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 熊彼特是系统阐述创新概念的第一人。他说过一句名言:“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永动机”。 在熊彼特的著作中,创新(innovation)和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v e)是不完全一样的。一种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所以“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 熊彼特在他的著作中具体解释道,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所做的新的组合”,它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在熊彼特看来,市场经济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它不断从内部革新,不断地破坏旧的经济结构,不断地创造创造新的结构”。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这种过程称作“产业突变”。不断生成“新的组合”、促进“经济发展”,这些都是近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本质特征。所以“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永动机”。 在熊彼特看来,市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职能是把生产要素带到一起将之并组合起来。而所谓“资本”,就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把各项生产要素转向新用途、把生产引向新方向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因而资本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为企业家进行“创新”而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手段。 熊彼特(Schumpeter,1883-1950),生于奥地利,游历德国,后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并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在学界自成一派。生前声名远播,身后极备哀荣。萨缪尔森等人对其推崇备至。他的代表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顾准翻译,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今天,舆论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了解并参考熊彼特的这些创新理论也许格外有意义。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5种具体情况: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 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 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 当年熊彼特所论及的创新,其最终检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随广为市场接受而来的、具有独占或优先获取权的超额利润。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简介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简介 熊彼特(1883-1950)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后到英国游学。当熊彼特24岁时,吸引了比他大12岁的茜芭,两人很快堕入情网而结婚。1907年,他与夫人到埃及开了律师事务所,熊彼特把女王的地产租金减了一半,却使女王的收入翻了一番,显示出了一个经济学家的理财能力。同时他出版了第一部著作《理论经济学的本质与内容》,这使他成为欧洲经济学界的名人。1909年熊彼特回到奥地利,在格拉兹大学任教,并于1912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正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奠定他一生事业基础的创新理论。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包括:引进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例如,建立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熊彼特特别强调,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成功时才能算是创新。创新者不是实验室的科学家,而是有胆识,敢于承担风险又有组织实干才能的企业家。熊彼特把创新视为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破坏旧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它是来自内部的创造性的对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如同生物界的突变一样,可以称为“产业突变”。在静态体系内,资本、人口、技术和生产组织都不变,竞争的结果价格等于成本,没有利润。这样的社会是停滞的。在动态社会里,企业家创新者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效率,使成本低于价格而获利润。创新总是先由个别人进行的。但创新活动所得到的利润鼓励其

他人模仿,形成创新浪潮,这时整个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就进步了。 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熊彼特把茜芭送回英国,他们的婚姻事实上结束了。1918 年以后,熊彼特出任过私营皮达曼银行总裁,还到波恩大学任教,这是他学术事业的又一个高峰。1932年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当教授。1937年与经济学家伊丽莎白〃波蒂结婚。两年后,熊彼特出版了两大卷一千多页的《经济周期》一书,他在书中用创新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他认为,经济周期是由创新活动引起的原有均衡的破坏和向新的均衡的过渡,并不是什么社会灾难。创新普及之后赢利机会消失,在新的创新没有出现之前,就会由于对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需求的减少而引起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而再次繁荣。经济周期正是由创新所引起的繁荣和衰退这两个阶段的交替而形成的。熊彼特还阐述了创新的大小引起周期长短的原理,这对后人也很有启发。1950年熊彼特去世,他妻子替他整理出版了三卷本《经济分析史》,这是熊彼特用了九年时间写成的书。他妻子还把他以前写的一些文章编辑成《从马克思到凯恩斯》一书出版。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商业时代?理论》2004年30期18 彼特的“创新理论” 约瑟夫?A?熊彼特(J.A.Schumpeter,1883-1950),原籍奥地利的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是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博学多闻、兼收并蓄的经济学大师。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独立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之外,自成体系,他推崇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但摈弃了新古典主流经济学静态与比较静态分析的理论模式,创立了动态均衡论,建立了一套从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来说明经济动态现象的“动态的经济发展理论”,并将历史分析、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系统阐释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对传统理论的辨析中,熊彼特清晰勾画出静态运行和动态发展相互交织的经济生活图景,解释了利润、资本、信贷、利息等重要的发展现象,完成了对经济周期的考察。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在1912年出版的早期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开创性地提出了“经 济发展理论和创新思想”。在他看来,所谓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个概念包括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而所谓“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讲,不是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所认为的基于人口、财富的累积性增加而造成的规模扩大或简单量变,而是经济生活内部孕含的质上的自发性突破。它是由技术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所引发的经济生活内部的一种创造性变动,需要通过引进“新组合”,进行创新来实现。因此,“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实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 企业家意志和行为是创新活动灵魂在熊彼特创新理论中,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实质,而领导和发起创新的创新者——企业家,则是“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企业家的意志和行为是创新活动的灵魂。 熊彼特不接受大多数人认可的马歇尔的企业家定义,即将企业家的职能看作是最广义的“管理”,他也抛弃了把企业家看作是风险承担人或资本所有人的观点。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不同于普通的企业经营者和资本家。企业家必须富于创新意识,具有先见之明。企业家的职能在于用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方法把生产诸要素组合、集中起来,进行经营,继而使其增值。而且,也只有在他将这些新组合起来的要素按照新的方法付诸运行的特定阶段,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反之,一旦这种方法 在某一天落于陈旧,企业经营停步不前,他也就变得与静态经济里的普通管理者毫无两样。因此,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态。 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类型,他们的行为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是大量重要现象的动力。”企业家的行为以“创新”为特有目的,而创新需要改变循环流转的渠道,需要打破固有的生产环流,需要面临不确定的前景,需要克服习惯的阻力……这些都依仗企业家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心智努力。企业家的意志和行为是创新活动的关键、灵魂所在。 经济周期是经济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构建了以企业家、创新和信用创造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之后,熊彼特又将目光转向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历史进程,得出了以创新活动来解释的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运用创新理论分析经济周期的形成和特点。在他看来,“创新”改变了原本均衡静止的经济过程中固有的生产环流,新组合在生产和经营上更加富有效率,它可以使进行创新的企业和个人获取高额利润。利润又进一步诱导了追随和模仿。当社会一旦了解到“创新”活动有利可图,就会趋之若骛。新企业不断出现,行业改组随之到来,整个经济领域出现了应用这些创新的热潮。热潮又随之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待,投机开始出现,信用扩张,最终繁荣遍及整个经济体系。而当创新活动一旦被社会消化,新产品大量上市,价格下跌,利润消失,不再有利可图,新的创新活动又尚未出现时,整个经济就进入了清理状态:新企业需要经受考验以加入生产环流,老企业需要面对被创新改变的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许 曦1 刘 方2(1、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 2、重庆工商大学经贸学院 重庆 400067)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即创新理论)进行了分析,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企业家的意志和行为是创新活动的灵魂,经济周期是经济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信息技术正引领我们进入创新的伟大时代,创新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创新成功取决于“技术”与“体制”的配合。关键词:熊彼特 创新理论 经济发展 熊 Herald Forum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评价-2006-6-30

开启创新活动的理性之门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评价 摘自中国政府创新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3507160.html,/index.asp 不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成为国际竞争中影响成败的主导因素,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所在。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事实层面看,创新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必要对创新问题进行追根溯源式的基础理论研究。 (一)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可以适用于多种领域,限定经济学范畴,对创新这个词语的解释则比较稳定。西方经济学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地描述创新理论的是熊彼特,我们称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它从生产函数出发,研究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变化实现的新组合。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当我们把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即实现了生产手段的新组合,出现的“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简单说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行新的组合(a new combination),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the setting up of a new produ)。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强调了实现创新的“‘新组合’是通过小步骤的不断调整从旧组合中产生的”。熊彼特认为“这个概念包括下列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绝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 (二)tion熊彼特认为创新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存在着某种潜在利益,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这种潜在利益。当企业家意识到社会中存在某种潜在利益时,就会主动地投入资本或吸引他人投资,创造或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去获取这种利益。在利益的追求中,企业家又会不断改进所采用的生产函数,使获取的利益尽量最大。当企业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时就会暂时停止创新,直到有其他的利益吸引他们再次进行创新。 根据熊彼特的分析,创新是一个过程。在某些企业家创新的最初阶段不会有大量的创新竞争者,因为这些企业家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创新实现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组织形式的垄断,获得创新初期的垄断利润。当这种创新不断取得成功后,创新利润也不断增加,其他的企业家为了分取利益会相继进行模仿,垄断被打破,模仿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此后,市场中由于模仿者越来越多,竞争中的价格下跌使创新者的利润不断下降。模仿者的活动起初由于创新存在一定的保护限制或者为了寻求差别利益会增加一些创新的内容,因而这种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