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油杯)毕业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油杯)毕业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油杯)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冲压模具设计(油杯)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

年月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月日

目录

一、绪论 (4)

1.1 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 (4)

1.2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 (5)

1.3解决的重点问题和创新 (6)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6)

2.1冲裁件的结构与尺寸 (6)

2.2冲裁件的精度 (6)

2.3冲裁件的材料 (7)

2.4冲压工艺的分析与确定 (7)

2.5 圆筒形拉深件工艺计算 (7)

2.5.1坯料尺寸计算 (8)

2.5.2排样 (9)

1)、搭边的确定 (9)

2)、条料宽度 (9)

3)、材料利用率 (10)

三、各次拉深工序尺寸的计算 (10)

3.1、确定拉深次数 (11)

3.2、确定各工序直径 (11)

3.3、确定各工序高度 (12)

四、压力计算与压力设备的选择 (13)

4.1各次拉深压力计算 (13)

4.2压力中心的确定 (15)

4.3压力机的确定 (15)

五、模具工作尺寸的计算 (18)

5.1、拉伸模凸、凹模的结构 (18)

5.2、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20)

5.3、凸、凹间隙 (21)

5.4、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22)

5.5、拉深凸凹模的通气孔 (25)

5.6、凸凹模轮廓计算 (28)

六、模架及模柄的选择 (29)

七、模具零件的制造与装配 (31)

7.1、凸模制造工艺 (32)

7.2、凹模制造工艺 (32)

7.3、模具装配工艺 (34)

设计总结 (35)

参考文献 (36)

一、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

1、模具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因而因而促进了冲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冲压成形理论的研究是提高冲压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冲压成形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视,在材料冲压性能研究、冲压成形过程应力应变分析、板料变形规律研究及坯料与模具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塑料变形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开始应用塑料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即利用有限源(FEM)等有值分析方法模拟金属的塑性成形过程,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人员可预测某一工艺方案成形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通过在计算机上选择修改相关参数,可实现工艺及模具的优化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昂贵的试模费用,也缩短了制模周期。研究推广能提高生产率及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和扩大冲压工艺应用范围的各种压新工艺,也是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冲模是实现冲压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冲模的设计制造上,目前正朝以下两方面发展:一方面,为了适应高速、自动精密、安全等大批量现代生产的需要,冲模正朝高效率、高精度、高寿命及多工位、多功能方向发展,与此相比适应的新型模具材料及其热处理技术,各种高效、精密、数控自动化的模具加工机床和检测设备以及模具CAD/CAM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试制或小批量生产的需要,锌基合金冲模、聚氨酯橡胶冲模、薄板冲模、钢带冲模、组合冲模等各种简易冲模及其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2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新型学科的出现及材料加工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必将促进板材成型技术的发展,对于板材,其总的发展趋势如下。(1)节能,节约能源意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板材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其重要途径一个是在传统能源利用,通过见底拘束系数、降低流动应力和减少成形力:另一个途径就是新能源的利用开发。(2)精密,“近净成形”技术可有效的减少后续加工,节省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材料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3)柔性,为了满足未来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柔性成形技术对产品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可有效、低耗的满足多种产品的需求。(4)绿色,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绿色环保将是材料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减少和消除成形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是绿色制造的主要原因之一。(5)信息化、智能化,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不但促进传统技术的发展,而且不断产生新的特种成形技术。计算机模拟成形技术(CAD/CAM/CAE/CAPP/POM)在成形技术中的大量应用已经是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更加科学化、自动化。变形预测、组织预测已经成为可能。成形技术已从“经验型”逐渐走向科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该课题中的零件外形为简单的U形件。有落料、拉深,切边,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可以较全面的综合运用和巩固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从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初步能力。

通过该设计可以培养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熟悉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一般步骤,更深入的认识冲压模具零件的设计和加工过程,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

通过该设计可以培养模具设计过程中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

在实际生产中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少而公差要求较少时若用工序分散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于难达到要求。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集中的方案,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工序集中在一副模具内完成称为组合的方法不同,又可将其分为级进和复合-级进三种组合方式。

复合冲压——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一工序的一种组合方式。

级进冲压——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按照一定的工作顺序在同一模具的不同工位上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一工序的一种组合方式。

复合级进——在一副冲模上包含复合和级进两种方式的组合工序。

冲模的结构类型也有很多,通常按工序的性质可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伸模和成形模等;按工序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等。但不论何种类型的冲模,都可以看成是有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上模被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或垫板上是冲模的固定部分。工作时,坯料在下模的面上通过定位零件定位,压力机滑块带动上模下压,在模具工具零件的作用下坯料便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与尺寸的冲件。上模回升时模具的卸料与出件装置将冲件或废料从凸、凹模上卸下或推、顶出来,以便进行冲压循环。而本课题的主要类容是根据零件的形状冲压工艺类型和选择工序顺序。冲压该零件的工序有落料、首次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切边。然后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进行工序组合,选择适合的工艺方案。

1.3解决重点问题和创新

通过对零件的分析,确定工作的重点注主要集中在模具工作部分零件的设计(凸模、凹模、凸凹模)各种固定板的设计和相关尺寸的计算和校核。

设计前后工序的关联,合理安排工序,模具的结构更紧密,同时在模具的设计过程中加工性,要尽量多的选用标准件,达到规范设计的要求成为毕业设计的难点。

针对此次模具设计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拟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UG等相关软件来完成模具设计,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收集相关文献、期刊论文来加以辅助设计;针对自身理论上的不足抽出时间向辅导老师请教学习;当然,在具体的设计中也要不断的去实践所设计模具的实用性与经济性,使设计更趋近于精确化、规范化、系统化。

设计中所提供的材料的厚度为0.8mm的08F钢,该零件落料拉深成形。一般冲制该零件需落料及多次拉深、切边完成。为了减少工序,对该零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并查阅有关资料,并可以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第二次拉深,末次拉深三副模具来完成零件的成形。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2.1、零件结构分析

该零件为一无凸缘圆筒形拉深零

件,要求内型尺寸,零件厚度为0.8mm,

厚度变化无特殊要求;零件形状简单、

对称,底部圆角半径为 2.5mm。满足拉

深件对形状和尺寸的要求,适合拉深成

形;

2.2、材料分析

零件材料为08F钢,该材料塑性较

好,易于拉深成形,强度低和硬度、韧

性好,易于深冲。拉延抗拉强度σb

(MPa):≥295(30)、屈服强度σs

(MPa):≥175(18)、伸长率δ5 (%):

≥35、断面收缩率ψ(%):≥60。

2.3、尺寸精度分析

零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

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经上述分析,产品的材料性能符合冷冲压加工要求。在零件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其工艺路线如下: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拉深(需计算确定拉深次数)、切边等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考虑工序的复合,经比较决定采用落料与第一次拉深复合,经多次拉深成形后,由机械加工方法切边保证零件高度的生产工艺。其未注公差按IT14级公差处理。

综上所述该零件的冲压工艺性良好,适合拉深成形。

2.4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与确定。

根据制件的工艺分析,其基本工序有落料,拉深,切边三种。

其工序方案可分为三种:

序号工艺方案结构特点

1单工序模生产:

落料、首次拉深、二次拉深、

三次拉深,切边。

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几套模具,几道工

序完成零件的生产。单生产成本高,工作

效率低,难以完成大批量的零件生产。

2复合模生产;

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二次

拉深、三次拉深、切边。

同一副模具完成两道不同的工序,大大减

小了模具

规模,降低了模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也难以提高压力机等设备的使用效率;操

作简单、方便,适合中

批量生产;。

3

级进模生产;

落料-拉深-拉深-拉深,切边。

同一副模具不同工位完成两道不同的工

序,生产效

率高,模具规模相对第二种方案要大一

些,模具成本

要高;两道工位之间的定位要求非常高。根据本零件的设计要求以及各方案的特点,决定采用第2种方案比较合理

2.5、圆筒形拉深件工艺计算

(1)、坯料尺寸计算

在不变薄拉深中,虽然在拉深过程中坯料的厚度发生一些变化,但在工艺设计时,可以不计坯料的厚度变化,概略地按拉深前后坯料的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坯料尺寸的计算。根据常见旋转体拉伸件坯料直径的计算公式

2

256

.0

72

.1

d4

d

D r

dr

H-

-

+

=

根据查表知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切边余量Δh=3.8mm。所以修正后的拉深件高度为88+3.8=91.8mm。

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切边余量Δh

工作高度

h

工件的相对高度h/d 附图

>0.5-0.

8

>0.8-1.

6

>1.6-2.5 >2.5-4

≤10

>10-20 >20-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250 >250 1.0

1.2

2

3

4

5

6

7

1.2

1.6

2.5

3.8

5

6.3

7.5

8.5

1.5

2

3.3

5

6.5

8

9

10

2

2.5

4

6

8

10

11

12

根据零件知:d=59.2mm,H=91.8-0.4=91.4mm,r=2.5+0.4=2.9mm 故

2256.072.1d 4d D r dr H --+=

=2

29.2*56.09.2*2.59*72.14.91*2.59*42.59--+

=71.429.29552.2164364.3504

--+ =16.24848

=157.63

(2)、排样 1)、搭边

零件的排样图如下所示

查表确定零件的搭边值a 、b 。 当t=0.8时,a=0.8,b=1。 2)、条料宽度

采用无侧压装置,查表得Z=0.5,Δ=0.5。

0max 0-)2B ?

-?++=Z a D (

05.0-5.01*263.157)(++= =

05.003.160- (3)、材料利用率0η

%100n 0?=

LB

F

η 式中n —板料(带料或条料)上实际冲裁的零件数量; 1F —零件的实际面积;

L —板料(带料或条料)长度; B —板料(带料或条料)宽度;

零件采用单直排排样方式,查得零件间的搭边值为1,零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的搭边值为0.8mm ,若模具采用无侧压装置的导料板结构,则条料上零件的步距为160.83mm

故 0η=L B S ?

π

4.640283

.16003.160?=

?100% =78.15%

三、各次工序尺寸的计算

工序件直径 从前面的介绍中已知,各次工序件直径可根据各次的拉深系数算出,即D m d 11=、122d m d =、233d d m =...1-=n n n d m d 。此时计算所得的最后一次拉深直径

n

d 必须等于零件直径d ,如果计算所得的

n

d 小于零件直径d ,应

调整各次拉深系数,使d

d n = ,所以上式中的1m 2

m 3

m ...n

m 是在查表所得

[1m ][2m ][

3

m ]...[

n

m ]的基础上调整后的实际拉深系数,调整时依照的原则

为:实际拉深系数大于查表所得的极限拉深系数并且后继拉深系数应逐次。

工序件的拉深高度 在设计和制造拉深模具及选用合适的压力机时,还必须知道各次工序的拉深高度,因此,在工艺计算中尚应包括高度计算一项。

在计算某工序拉深高度之前,应确定它的底部的圆角半径(即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通常根据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来确定。

首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1

d r ,可参照公式t d (8.011)-=D r d 计算确定,以后

各次拉深时凹模圆角半径

1

)8.06.0(--=dn dn r r 。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p r

,除最后一次

应取与零件底部圆角半径相等外,中间各次取值可依据公式

d

p r r )17.0(-=计算确

定。

根据拉深后工序件面积与坯料面积相等的原则,多次拉深后工序件的高度可按下面公式进行计算。

)32.0(43.0)(25.0111

11121r d d r

d d D H ++-=

)32.0(r

43.0d d D 25.0H 222

22222r d d ++-=)(

...

)32.0(43.0)(

25.02

n n n

n n n n r d d r d d D H ++-= 已经计算坯料尺寸为157.63mm 。

3.1、确定拉深次数

圆筒形零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带压料圈)

查得零件的各次极限拉深系数分别为[1m ]=0.55-0.58、[2m ]=0.78-0.79、[

3

m ]=0.80-0.81。总拉深系数为

d/D=63.1572

.59=0.37,取1m =0.55、2m =0.79、n m =21m m

m 总

=0.86>0.79。

由上计算可知共需3次拉深。

3.2、确定各工序件直径

调整各次拉深系数为1m =0.58、2m =0.79,则调整后每次拉深所得筒形件的直径为

拉深次数

坯料相对厚度(t/D )(100%)

2.2-2.5

1.5-1.0 1.0-0.6 0.6-0.3 0.3-0.15 0.15-0.08

][1m 0.48-0.50 0.50-0.53 0.53-0.55 0.55-0.58 0.58-0.60 0.60-0.63 ][2m

0.73-0.75 0.75-0.76 0.76-0.78 0.78-0.79 0.79-0.80 0.80-0.82 ]

[3m

0.76-0.78 0.78-0.79 0.79-0.80 0.80-0.81 0.81-0.82 0.82-0.84 ][4m 0.78-0.80 0.80-0.81 0.81-0.82 0.82-0.83 0.83-0.85 0.85-0.86 ][4m

0.80-0.82

0.82-0.84 0.84-0.85 0.85-0.86 0.86-0.87 0.87-0.88

42.9163.15758.0d 11=?==d m 22.7242.9179.0122=?==d m d 取4.911=d 、2.722=d ,实际

57.063.1574.911==

m 、78.04.912

.722==m ,则

81.02.722

.593===

D d m ,2.593=d 。

3.3、确定各工序件高度

根据拉深件圆角半径计算公式,取各次拉深筒形件圆角半径分别为51=r 、

5.32=r 、5.2r 3=所以每次拉深后筒形件的高度为

)

32.0(43.0)(25.0111

11121r d d r d d D H ++-=

()(532.042.9142.915

43.042.9142.9163.15725.02?+??+-?=

=47.28 取47

)32.0(r

43.0d d D 25.0H 222

22222r d d ++-=)(

()(5.332.022.7222.725

.343.022.7222.7263.15725.02?+??+-?=

=69.49 取69

)

32.0(r 43.0(25.0333

3332

3r d d d d D H ++-=)

=)

()(5.232.049.5849.585.243.049.5849.5863.15725.02?+?+-?

=92.67

第3次拉深后筒形件高度应等于零件要求尺寸,即

67

.923=h mm,92.67-88=4.6mm 即有4.6mm 的修边余量满足要求。

以上计算所得尺寸,换算成零件图标准的标注形式后所得的各工序草图,如下所示

坯料;

第一次拉深:

第二次拉深:

第三次拉深:

拉深次数与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

(mm )

拉深次数n

凸缘直径

t d

高度H 筒体直径d

(外形尺寸) 圆角半径 R (外形尺寸) R(内形尺寸) 1 Ф59.2 47.28 Ф91.42 5 5 2 Ф59.2 69.49 Ф72.22 3.5 3.5 3 Ф59.2

91.8

Ф58.49

2.5

2.5

四、压力计算与设备的选择

4.1、各次拉深压力计算

模具为落料拉深复合模,动作顺序是先落料后拉深,现分别计算落料力落

F 、

拉深力

F 和压边力

F :

首次拉深:

b

KLt F τ=落

式中L —冲裁轮廓的总长度;t —板料厚度;

b

τ--板料的抗拉强度 ;K--考

虑模具间隙的不均匀、刃口的磨损、材料力学性能与厚度的波动等因素引入的

修正系数,一般取K=1.3。

08F 钢的抗剪强度b

τ为192.5—266MPa 这里取229MPa 。

b

KLt F τ=落

=1.3×157.63×0.8×229 =37541N =37KN

卸卸P K ?=p (查表得

05

.004.0-=卸K ,这里取0.05。)

=0.05×37541 =1.8KN

卸料力、推件力及顶件力的系数

冲件材料

x K

t K

D K

纯铜、黄铜 铝、铝合金 0.02-0.06 0.025-0.08 0.03-0.09 0.03-0.07 0.03-0.09 0.03-0.07

钢(料厚t/mm )

-0.1

>0.1-0.5 >0.5-2.5 >2.5-6.5 >6.5 0.065-0.075 0.045-0.055 0.04-0.05 0.03-0.04 0.02-0.03 0.1 0.063 0.055 0.045 0.025 0.14 0.08 0.06 0.05 0.03

b

d K F τπ11=拉

式中1d —首次拉深的工序件直径;-1K 修正系数;b

τ—拉深件材料的抗拉

强度。

其中08F 抗拉强度为275-380MPa ,这里取275MPa 。1K 查表取0.93。

修正系数21K K 、的值

1m 0.55

0.57 0.60 0.62 0.65 0.67 0.70 0.72 0.75 0.77 0.80

-

-

-

1K

1.0 0.93 0.86 0.79 0.72 0.66 0.60 0.55 0.50 0.45 0.4 - - -

n m m m 、、、 (32)

- - - - - - 0.70 0.72 0.75 0.77 0.80 0.85 0.90 0.95

2k

- - - - - - 1.0 0.95 0.90 0.85 0.80 0.70 0.60 0.50

b

d K F τπ11=拉

轴承端盖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1.冲压工艺性分析及冲压模方案确定 工件名称:端盖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F 08 材料厚度:2mm 零件图

1.1 冲压工艺性分析 (1)冲压件为F 08钢板,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可冲压性能; (2)该工件没有厚度不变的要求,因此工件的形状满足拉深工艺要求。各圆角尺寸R=1mm ,满足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由φ24+00.23mm 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可知它的尺寸精度为IT13级,满足拉深工序对工件的公差等级的要求。 (3)该零件的外形是圆形,比较简单、规则。工件中间有孔,且孔在平面上,。这部分可以用冲裁工序完成. (4)零件图上未标注尺寸偏差的,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经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各尺寸为: 6.1-00. 36mm R10036.0-mm R7036.0-mm 3.005+φmm 48435.0±mm 。 1.2 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的确定 根据工件的根据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可知冷冲压要完成的基本工序有:拉深、落料、冲孔和整形。由此制定两套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然后冲孔,再拉伸,三个简单模,此方案模具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制造周期短,但是需要三道工序,三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率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而且工件尺寸的累积误差大,所需要的模具操作人员也比较多。 方案二:拉深、落料、冲孔复合模。此方案模具结构紧凑,工序集中,对压力机工作台面的面积要求较小,且内外形相对位置及零件尺寸的一致性非常好,制件面平直,并且制造精度高。缺点是结构复杂,安装、试和维修不方便,制造周期长。由零件图可知,圆筒件部分的拉深尺寸不大,亦可一次拉成,可以考虑采用复合模;又由于产品批量较大,工序分散的单一工序生产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应考虑集中的工艺方法。经综合分析论证,采用拉深、落料、冲孔复合模既能满足生产量的要求,又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模具的合理性,故采用方案二。 2 模具的设计 2.1 落料模设计计算 2.1.1毛坯尺寸及排样 根据公式 D=rd dH dp 44.34)2(2-++δ 计算出展平后φ38mm 所变化成的直径大小。 D=20144.31.4204)638(??-??++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第1章绪论 1.1冲压工艺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冲压工艺有如下特点 1.用简单的机械设备能生产出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加工的复杂形状的制件。 2.制件的精度高,互换性好,一般不再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就能获得强度高、刚性好、质量轻的零件。 3.同切削加工相比较能节约金属资源,并可以利用廉价的板材。 4.生产效率高,每分钟能够生产多件产品,制件成本低廉。 5.有利于实现机械自动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 冲压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是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 1.2 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俗称冲裁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 上述两类工序,按基本变形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四种基本工序,每种基本工序还包含有多种单一工序。 在实际生产中,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少而公差要求较小时,若用分散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难于达到要求。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集中的方案,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工序集中在一副模具内完成,称为组合的方法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复合、级进和复合—级进三种组合方式。 复合冲压是指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

压圈零件的冲压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说明书

第1章.冲压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该零件形状简单、对称,就是由圆弧与直线组成的。冲裁件内外形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IT13~IT14。凡产品图样上没有标注公差等级或者公差的尺寸,其极限偏差数值通常按IT14级处理。将以上精度与零件的精度要求相比较,可以为该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其她尺寸标注、生产批量等情况,也均符合冲裁的工艺要求,故决定采用冲压方式进行加工。经查公差表,各尺寸公差为: φ60 -00 、62 mm φ32+ 0、52mm 35+ 0、52mm 6+ 0、3mm 第2章、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 该工件所需的冲压工序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拟定出以下 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分两次加工。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加工。 方案三:落料-冲孔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加工。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顾客的要求,而且工件的累积误差大,操作不方便。由于该工件大批量生产,所以方案二与方案三更具优越性。· 该零件φ32mm×35mm的孔与φ60mm的最小距离为25mm,大于此零件要 求的最小壁厚(1、2mm),可以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或冲孔、落料级进 模,复合模模具的形位精度与尺寸精度容易保证,且生产率也高,尽管模 具结构比较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级进模虽生产率也高,但零件的冲裁精度稍差,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 度,需要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故模具制造、安装较复合模复杂。通 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零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的复合模 为佳。 第3章.模具设计计算 3、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设计复合模时,首先要设计条料的排样图,因该零件外形为圆形,可采 用有废料排样的直排比较合适。参考《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2、8

垫片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 III 前言 (1) 第一章工艺设计 (12) 1.1零件介绍 (12) 1.2零件工艺性分析 (13) 1.3工艺方案的确定 (13) 第二章排样设计 (15) 2.1毛坯排样设计 (15) 2.2材料的利用率 (18) 第三章工艺计算 (20) 3.1冲压工艺力的计算 (20) 3.1.1冲裁力计算 (20) 第四章模具总体概要设计 (23) 4.1模具概要设计 (23) 4.2模具零件结构形式确定 (23) 4.2.1 定位机构 (25) 4.2.2 卸料机构 (25) 4.2.3 导向机构。 (25) 第五章模具详细设计 (27) 5.1工作零件 (27) 5.1.1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27) 5.1.2凸模高度设计 (30) 5.1.3定位零件 (30) 5.1.4 挡料零件 (31) 5.2出件零件 (31)

5.2.1 卸料零件 (31) 5.3.2 顶件零件 (32) 5.3导向零件 (33) 5.4其他零件 (33) 第六章设备选择 (35) 6.1设备吨位确定 (35) 6.1.1设备类型的选择 (35) 6.1.2设备规格的选择 (35) 6.2设备校核 (36) 6.2.1.压力行程 (36) 6.2.2.压力机工作台面尺寸 (36) 结论 (37) 参考文献 (38) 致 (39)

前言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产品依赖模具加工, 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模具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模具的质量不仅表现在制造质量, 也表现在安装调整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后续工作质量。因此, 在模具在加工过程和质量控制中,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第一章工艺设计 图1.1垫片零件图 1.2 零件工艺性分析 零件尺寸:图中零件的标注公差的为IT12级精度,其余未注由图术要求可知为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

目录 一前言 (2) 二冲压件工艺分析 (3) 三工艺方案的确定 (4) 四模具结构形式设计 (8) 五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计算 (9) 六压力机校核 (10) 七凸模、凹模加工工艺方案 (11) 八设计小结 (13) 九参考文献 (13)

前言 模具是现在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仪器仪表、加点通讯等产业中,60% -80%的零部件均依靠模具成形,特别是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中应用极为广泛。 本设计是对板料的冲压,板料冲压是金属塑性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冷冲模则是推行冲压工艺比不可缺的装备。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行业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也随着有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深化,加工件精度的日趋提高,模具的制造更是有着长足的进步。至今,我国模具制造行业的产值已超过机床行业。有关冲压技术方面的为题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相应的冲压工艺理论研究和冲压加工机理的探讨也随之不断深化。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改善冲件的质量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也就显著更为重要。 本设计是基础零件的模具设计,以基础、工艺、计算、结构、材料入手,设计一套加工连接垫片的模具。并使之满足要求。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为图1所示的冲孔落料件,材料为Q235钢,料厚t=1.2mm ,大批量生产。 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 图1 1.材料分析 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简单对称,外形均由圆弧连接过渡,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零件中有两个孔,其中最小孔径为?10mm,符合冲裁最小d min≥1.0t=1.2mm的要求。另外,经计算孔距零件外形之间的最小孔边距为5mm,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l min≥1.5t=1.8mm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的要求。 3.精度分析 零件上所有尺寸都未标注公差要求,因此,该零件在精度方面要求不高,很容易达到,取12级精度,普通冲裁可以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1 绪论 1.1 概述 冲压成形作为现代工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加工方法 用以生产各种板料零件 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其成形件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强度高、互换性好、成本低、生产过程便于实现机械自动化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是一种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相比和不可替代的先进制造技术 在制造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机械、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日常生活的生产之中 在吸收了力学、数学、金属材料学、机械科学以及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后 已经形成了冲压学科的成形基本理论 以冲压产品为龙头 以模具为中心 结合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 在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刺激和推动下 冲压成形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冲压技术的进步 进几十年来 冲压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 它不仅表现在许多新工艺与新技术在生产的广泛应用上 如:旋压成形、软模具成形、高能率成形等 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冲压技术的认识与掌握的程度有了质的飞跃[1] 现代冲压生产是一种大规模继续作业的制造方式 由于高新技术的参与和介入 冲压生产方式由初期的手工操作逐步进化为集成制造(图1-1) 生产过程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并且正在向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实现自动化冲压作业 体现安全、高效、节材等优点 已经是冲压生产的发展方向

图1-1 冲压作业方式的进化 冲压自动化生产的实现使冲压制造的概念有了本质的飞跃 结合现代技术信息系统和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果 由这三方面组合又形成现代冲压新的生产模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把产品概念形成、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通过计算机等技术融为一体 将会给冲压制造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使现代冲压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1.3 模具的发展与现状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装备 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 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 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十一五期间"产品发展重点主要应表现在 [2]: (1)汽车覆盖件模; (2)精密冲模; (3)大型及精密塑料模; (4)主要模具标准件; (5)其它高技术含量的模具 目前我国模具年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 其中 冲压模占模具总量的40%以上[2] 但在整个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上 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以大型覆盖件冲模为代表 我国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 轿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和制造难度大 质量和精度要求高 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 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上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 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 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 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 以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 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 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 与国外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相比 存在一定差距[2-3]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冲压模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设计课题:工件如下图所示,材料Q235,板料厚度1mm,年产量8万件,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划痕。设计成型零件的模具。 技术要求:未注圆角为R1;未注公差为IT14级;材料厚度t=1mm 一、冲压工艺分析 1、该零件的材料是Q235,是普通的碳素工具钢,板厚为1mm,具有良好 的可冲压性能。 2、该零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处有R1的圆角,所冲的三个孔都是Φ5的 尺寸,工艺性比较好,整个工件的结构工艺性好。 3、尺寸精度,零件上的三个孔的尺寸精度为IT12~13级,三个孔的位置 精度是IT11~12级,其余尺寸的公差为IT12~14,精度比较低。 结论:适合冲压生产。 二、工艺方案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有以下3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具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幅模具,成本高而生产率低,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需求。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 方案三也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但位置精度不如复合模具冲裁精度高。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成型该零件应该采用方案二复合模具成型。 三、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 1、该零件质量要求不高,板的厚度有1mm, 孔边距有6mm,所以可以选用 倒装复合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两个导料销,控制条料的 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采用弹性卸料。下出件,上模刚性顶件。 4、导向方式的选择:为了方便操作,该模具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 冲压件的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生产批量为中批量,为了使得模具寿命较高,采用有导向、弹性卸料、下出件的模具结构形式。 四、工艺计算 1、确定最佳排样方式,并计算材料利用率,选择板料规格。 该零件为近似矩形零件,设计排样1、排样2三种排样方式,如图:排样1: 排样2:

压圈零件的冲压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说明书

第1章。冲压零件得工艺性分析 该零件形状简单、对称, 就是由圆弧与直线组成得。冲裁件内外形所能达到得经济精度为IT 13~l T 14。凡产品图样上没有标注公差等级或者公差得尺寸,其极限偏差数值通常按I T14级处理、将以上精度与零件得精度要求相比较, 可以为该零件得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 其她尺寸标注、生产批量等情况, 也均符合冲裁得工艺要求, 故决定采用冲压方式进行加工。经查公差表, 各尺寸公差为: + 0。52 c—+°、52 +0。3 ?6 0-o。62mm ? 32 o m m 35 o mm 6 o mm 第 2 章、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该工件所需得冲压工序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 可以拟定出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 先落料, 后冲孔, 采用单工序模分两次加工。 方案二: 落料—冲孔复合冲压, 采用复合模加工。方案三:落料-冲孔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加工、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 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 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 难以满足顾客得要求, 而且工件得累积误差大, 操作不方便。由于该工件大批量生产,所以方案二与方案三更具优越性。? 该零件? 32m m X 35 m m得孔与? 60m m得最小距离为2 5 mm大于此零件要求得最小壁厚(1 、2m m ), 可以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或冲孔、落料级进模, 复合模模具得形位精度与尺寸精度容易保证, 且生产率也高, 尽管模具结构比较复杂, 但由于零件得几何形状简单对称, 模具制造并不困难。级进模虽生产率也高, 但零件得冲裁精度稍差, 欲保证冲压件得形位精度, 需要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 故模具制造、安装较复合模复杂、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得分析比较, 该零件得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得复合模为佳、 第 3 章。模具设计计算 3。1排样方式得确定及其计算 设计复合模时, 首先要设计条料得排样图, 因该零件外形为圆形, 可采用有 废料排样得直排比较合适。参考《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2。8 确定其排样方式为直排画出排样图 排样图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

《塑性成型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 班级:材控 : 学号:

《塑性成型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冲压工艺分析 设计冲压工艺过程要从分析产品的零件图入手,分析零件图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 名称:垫板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A3 厚度:0.5mm 零件图如下: 冲裁模: 设计冲压工艺过程要从分析产品的零件图入手,分析零件图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

(1) 冲压加工方法的经济性分析 冲压加工方法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因其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 操作简单等一系列优点而广泛使用,由于模具费用高,生产批量的大小对冲压加工的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批量越大,冲压加工的单件成本就越低,批量小时,冲压加工的优越性就不明显,这时采用其他方法制作该零件可能会更有效果。 (2)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该零件在冲压加工中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良好的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目少,模具结构简单,而且寿命长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方便等。 零件的工艺分析 A3即Q235.4 代表这种钢的屈服强度为235MPa,是一种普通碳素钢,能够保证力学性能。 1.该冲裁件结构对称、简单,由圆弧组成的,无悬臂。 2.圆形孔直径d>0.35t,符合要求。 3.孔间距与孔边距c>2t,在模具强度和冲裁件质量的限制围之。 冲裁: 冲裁件的精度一般可分为精密级与经济级两类。精密级是指冲压工艺在技术上所允许的最高精度; 而经济级是指模具达到最大许可磨损时,其所完成的冲压加工在技术上可以实现而在经济上有最合理的精度。为降低

塑料水杯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1.聚丙烯(PP)水杯的工艺分析 (3) 1.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3) 1.2收缩率 (4) 1.3塑件壁厚 (4) 1.4塑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5) 1.5脱模斜度 (5) 2. 注塑机的选用 (6) 2.1喷嘴尺寸 (7) 2.2定位环尺寸 (7) 2.3模具厚度 (8) 2.4模具的长度与宽度 (8) 3注射模设计步骤 (8) 3.1塑件成型方案的确定 (8) 3.2型腔数目的确定 (9) 3.3成型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9) 3.4浇注系统设计 (12) 3.4.1主流道的设计 (12) 3.4.2浇口的设计 (15) 3.5合模导向和定位机构 (16) 3.6紧固系统设计 (17) 3.7侧向抽芯系统设计 (17) 3.7.1侧向分型抽芯距的确定 (18) 3.7.2侧向分型抽芯力的计算 (18) 3.7.3斜导柱的设计 (19) 3.7.4斜导柱侧向分型抽芯的应用形式 (19) 3.8顶出机构 (19) 3.9推出脱模机构 (20) 3.10标准模架的选取 (21) 3.11排气系统设计 (21) 3.12注塑机参数的校核 (21) 3.12.1开模行程的校核 (22) 4模具图 (23) 5模具总装图 (24)

聚丙烯(PP)水杯注塑模设计 摘要:本文对水杯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工艺方案及模具形式。而且对水杯进行了相关数据的分析与计算, 根据分析结果选注塑机和注塑工艺,从而确定聚丙烯水杯设计思路及方案,最后在设计过程中运用Pro/E、Auto CAD软件进行注塑模结构设计与计算并绘制出模具总装图以及部分非标准图形。从而得出完整的理论设计结果,为今后工程设计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聚丙烯水杯,塑模,设计, 型芯, 型腔 Design of Injection Mold of Polypropylene Cup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s and the technical structures of polypropylene cup to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solution and the mold style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and calculates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cup, and whereupon selects the injection machine and injection technique, determines the design idea, makes the general drawing of mold, and some non-standard drawings with Pro/E and AutoCAD, to obtain the final theoretical design. The design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sign.

V型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设计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V型(1)冲压模具设计 系别:材料工程系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内容摘要 介绍V型零件的弯曲工艺及其模具的设计,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可靠,首先根据工件图算工件的展开尺寸,在根据展开尺寸算该零件的压力中心,材料利用率,画排样图。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要求和尺寸的分析,釆用模冲压,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模具设计和制造也相对于简单。当所有的参数计算完后,对磨具的装配方案,对主要零件的设计和裝配要求技术要求都进行了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设计说明书外,还包括模具的装配图,非标准零件的零件图,工件的加工工艺卡片,工艺规程卡片,非标准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关键词:弯曲工艺,冲压设计,参数计算

Abstract This text introductive V type parts bending process and the mold design, the usage convenience is dependable, first according to the work piece the diagram calculate the work piece to launch size, at according to launch the pressure center that the size calculates that spare parts, the material utilization,painting row kind diagram. According to spare parts of several the shape request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size, adoption compound the mold hurtle to press, so be advantageous to an exaltation production an efficiency, molding too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lso opposite in simple.When all parameter calculations are over after, requested the technique requests to the design and assemble of the main spare parts to all carry on analysis to the assemble project that whets to have.During the period of design in addition to designing manual, also include the assemble diagram of the molding tool, the spare parts diagram of the not- standard spare parts, the work piece processes the craft card, the craft rules distance card, the not- standard spare parts processes craft process card. Keyword: Bending process、hurtle to press、design

压圈冲压模具设计

压圈冲压模具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压圈复合模具设计目录 (一).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4) (二).确定工艺方案模具机构形式 (4) (三).模具设计计算 (5)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 2) 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3)外形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4)冲压力的计算 (5)压力中心的计算 (四).模具总体设计 (8) (五).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9) (1)落料凸、凹模的结构设计 (2)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3)模架的设计 (六).冲压设备的选择 (12) (七).绘制模具总装图 (13) (八).拆画零件图 (13) (九).参考文献 (14) 序言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从真正意义上溶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的市场将不再只属于中国企业。产品,不仅仅是性能与价格的较量,从外观、实用性到环保,哪一点输给别人那只能堆放在仓库或贱卖,不会创造效益的企业只好关门。手抄书式的靠机床和操作工来实现工程师设计产品化的老机械制造已成为历史,现代制造业驾驭着微电子和新材料,敲击着键盘,在加工中心与模具组成的流水线上精密的复制着工程师在计算机辅助下设计的从市场捕捉来的最新产品。进入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将全面担负起快速、精确的生产更多门类的产品,以保障和提高人类现代化生活的质量。 模具已不仅仅是人类用来浇铸钱币和内燃机壳的砂箱。今天,它凝聚了各类高技术,能快速精密的直接把材料成型、焊接、装配成零部件、组件或产品,其效率、精度、流线、超微型化、节能、环保,以及产品的性能、外观等,都是传统工艺所无与伦比的。展望21世纪,无论电子、生物、材料、汽车、家电等哪个行业,不装备由计算机、模具和加工中心砌成的生产线,都不可能在制造业中担纲支柱产业。模具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装备,其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制造水平和生产能力。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五大支柱产业的产品质量、批量化成本和包括产业更新在内的技术进步的关键是模具。现在全球模具总产值早已超过传统机械工业机床与工具类产值的总和。 该零件在汽车,机械,家电,飞机,火车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该零件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它具有使两个零件连在一起从而减少之间的磨损。到处都可以买到,价格便宜,制造简单,方便等。 金属压圈复合模具设计 【摘要】:本设计进行了落料、冲孔连续模的设计。文中简要概述了冲压模具目前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对产品进行了详细工艺分析和工艺方案的确定。按照冲压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计算并设计了本套模具上的主要零部件,如: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凹模固定板、卸料板、导尺、挡料销、导正销等。模架采用标准模架,选用了合适

冲压模设计 说明书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五菱汽车A柱下加强板拉伸模具设计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班级:模具L071班 姓名:张计军 学号:20071084 指导教师:黄庆高 职称:工程师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摘要 本次设计了一套拉伸成形的模具。经过查阅资料,首先要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经过工艺分析和对比,采用拉伸工序,通过冲裁力、顶件力、卸料力等计算,确定压力机的型号。再分析对冲压件加工的模具适用类型选择所需设计的模具。得出将设计的模具类型后将模具的各工作零部件设计过程表达出来。 在文档中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冲压模具的发展状况,说明了冲压模具的重要性与本次设计的意义,接着第二部分是对冲压件的工艺分析,完成了工艺方案的确定。再进行冲裁工艺力的计算和冲裁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对选择冲压设备提供依据。最后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标准件的选择,为本次设计模具的绘制和模具的成形提供依据,以及为装配图各尺寸提供依据。通过前面的设计方案画出模具各零件图和装配图。 本次设计阐述了冲压连续模结构设计及工作过程。本模具性能可靠,运行平稳,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关键字:冲压;模具结构;拉伸模具

ABSTRACT This design carries on drawing die.The article has briefly outlined the press die at present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the tendency.It has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craft analysis and the craft plan determination to the product.According to general step which the press die designs, calculated and has designed on this set of mold main drawing part, for example: The punch, the matrix, the punch plate, the backing strip, the matrix plate, stripper plate, stop pin, pilot pin and so on.The die sets uses the standard mould bases, has selected the appropriate press equipment.In the design has carries on the essential examination computation to the working elements and the press specification.In addition, this die employs the finger stop pin and the hook shape stop pin.The mold drawing punch are fixed with the different plates separately 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gap cenveniently; The piercing matrix and blanking matrix are fixed by the overall plate.Fell in the blanking punch is loaded by pilot pin, guarante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hole and the contour , increase the processing precision.This structure may guarantee the die move reliably and the request of mass production. Key words: pressing; drawing die; Mold Construction

水杯模具设计说明书

水杯模具设计说明书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号:Z0137 姓名:周礼平 指导老师:叶东 2014 年1 月3 号

I

摘要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课题是PP水杯注塑模设计,本文详细介绍了注射模具模架、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和脱模系统等模具主要的设计过程,并对模具强度要求做了说明。设计中对注射机的相关参数进行了验证,包括模具闭合厚度、模具安装尺寸、模具开模行程、注射机的锁模力等。校核合格后进行了成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既保证了塑件的质量,又兼顾了经济性。最后在设计过程中运用Auto CAD软件进行注塑模结构设计与计算,并绘制出了模具总装图以及部分零件图,从而得出完整的理论设计结果,为今后工程设计打下了基础。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塑料模具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确定成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塑件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外形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精度等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PP性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PP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I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试卷B卷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的冲裁工艺叫【】 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剖切 2.如图所示冲压变形区划分示意图,A为变形区,B为已变形区,a)图为 【】 题2图 A.胀形工艺 B.缩口工艺 C.翻边工艺 D.拉深工艺 3. 在冲压过程中,需要最小变形力区是个相对的弱区,材料变形时,首先变形区为 【】 A.已变形区 B.强区 C.传力区 D.弱区4.设计落料模时,设计基准应选择【】 A.凸模 B.凹模固定板 C.凹模 D.凸凹模 5.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外区(靠凹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 A. 缩短 B.不变 C.分离 D.伸长 6.由于覆盖件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 A. 多次拉深 B. 一次拉深 C. 拉深弯曲复合 D. 落料拉深复合 7.在拉深变形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在凸缘变形区中间有一位置,其3 1σ σ= 。在该位置,用R=作圆,可将凸缘变形区分为两部分,由此圆到凹模洞口处【】 A.∣б1∣>|б3|,|ε1|<|ε3| B.∣б1∣>|б3|,|ε1|>|ε3| C.∣б1∣<|б3|,|ε1|<|ε3| D.∣б1∣<|б3|,|ε1|>|ε3| 8.在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具冲压时,条料的精确定位主要依靠【】 A. 送料装置 B. 导正销 C. 导料钉 D.导料板 9.如图所示的阶梯形零件,当材料相对厚度t/D×100>1,且阶梯之间的直径之差和零件的高度较小时,可一次拉深成形的条件是【】

A.(h 1+h 2+h 3/d n )≥h /d n B. (h 1+h 2+h 3/d n )≤h /d n C. (h 1+h 2+h 3/d n )>h /d n D. (h 1+h 2+h 3/d n )≠h /d n 10 .冲压工艺过程卡是用于指导 工艺过程的依据。【 】 A. 冲压工艺制定 B. 冲模电加工 C. 冲压生产 D.冲压模具制造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采用弹压卸料板的普通冲裁模具,弹压卸料板具有 作用。【 】 A.压料 B.导料 C.顶料 D.卸料 2. 当弯曲变形程度较大(r /t <5)时,变形区的应力和应变状态为立体塑性弯曲应力应变状态。在宽板(B/t >3)弯曲时,弯曲变形区内侧的应力应变状态为 【 】 A. B. C . D . 3.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 】 A.厚度增厚 B. 厚度减簿 C .硬度增加 D .硬度减少 4.以下工序不属于伸长类变形的是 【 】 A. 内孔翻边 B. 缩口 C. 胀形 D. 弯曲内侧变形 5. 拉深时,要求拉深件的材料应具有 【 】 、 A. 小的的板厚方向性系数 B. 低的屈强比 C. 良好塑性 D. 高的屈强比 6.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在送料时,控制送料进距和初定位常选用【 】 A. 侧刃 B. 自动送料机构 C. 始用挡销 D. 导正销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0分) 1.胀形变形主要是由材料 方向的减薄量支持板面方向的 而完成的。 2.冲压加工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 ,对放置在模里的板料施加 ,使板料在模 具里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 3.导正销通常与挡料销或侧刃配合使用在级进模中,以减小 误差,保证孔与 的相 对位置尺寸要求。 4.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指在保证毛坯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条件下,弯曲件内表面能够弯 成的 与 的比值,用r min /t 来表示。 5.V 形件弯曲模,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是由调节 高度来控制。对于U 形件弯曲模,则 必须选择适当的 。 6.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径向产生 ,切向产 生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并不断被拉入凹模内形成 筒形拉深件。 7.金属塑性变形时物体主要是发生形状的改变,体积变化 ,其表达式可成 。

扬声器模具设计说明书

1 绪论 1.1 模具行业的发展现况及市场前景 现代模具工业有“不衰亡工业”之称。世界模具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维持在600亿至650亿美元,同时,我国的模具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我国模具产业总产值保持13%的年增长率(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国内模具进口总值达到600多亿,同时,有近200个亿的出口),到2005年模具产值预计为600亿元,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出口将从现在的每年9000多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亿美元左右。单就汽车产业而言,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几千副,价值上亿元,而当汽车更换车型时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200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400万辆,预计2004年产销量各突破500万辆,轿车产量将达到260万辆。另外,电子和通讯产品对模具的需求也非常大,在发达国家往往占到模具市场总量的20%之多。目前,中国17000多个模具生产厂点,从业人数约50多万。1999年中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已达245亿元人民币。工业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一。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 1.2 冲压工艺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 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是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 冲压件与铸件、锻件相比,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冲压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由于采用精密模具,工件精度可达微米级,且重复精度高、规格一致,可以冲压出孔、凸台等。 冷冲压件一般不再经切削加工,或仅需要少量的切削加工。热冲压件精度和表面状态低于冷冲压件,但仍优于铸件、锻件,切削加工量少。 冲压是高效的生产方法,采用复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级进模,可在一台压力机上

模具设计油杯说明书 毕业设计

系别: 机械工程系 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 姓名: 设计题: 油杯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

设计说明书 1.1 原始资料 一、设计题目 油杯落料、拉深、成型、修边复合模设计及典型工作零件的工艺分析 二、原始数据 1、冲压件零件图(包括零件尺寸、精度、材料等)。 2、生产批量为大批大量。 三、设计要求 1、保证规定的生产率和高质量的冲压件的同时,力求成本低、模具寿命长。 2、设计的冷冲模必须保证操作安全、方便。 3、冲模零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即制造装配容易、便于管理。 4、便于搬运、安装、紧固到冲床上并且方便、可靠。 5、保证模具强度前提下,注意外形美观,各部分比例协调。 四、设计图纸 模具总装图一张 全部模具零件图纸(其中至少有一张电脑绘图) 所有图纸折合成0号图不得少于3张。 五、设计说明书 1、资料数据充分,并标明数据出处。 2、计算过程详细、完全。 3、公式的字母含义应标明,有时还应标注公式的出处。 4、内容条理清楚,按步骤书写。 5、说明书要求有计算机打印出来。

六、自选一个重要模具零件编制加工工艺路线,进行相关的计算,并编制加工工艺卡和工序卡。 1.零件的工艺性 1.2 零件材料及其冲压工艺性分析 1.2.1 零件材料的分析 冷冲压模具包括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各种单工序模和由这些基本工序组成的复合模、级进模等各种模具。设计这些模具时,首先要了解被加工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是进行模具设计时各种计算的主要依据。故在分析零件冲压成形工艺,设计冲压模具前,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材料的一些力学性能,以便设计。现将油杯零件材料为10号钢的力学性能主要参数及其概念叙述如下: (1)应力:材料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单位是N/mm2,用Pa表示。106 Pa=1MPa;1MPa = 1N/mm2 ;109Pa = 1GPa。 (2)屈服点σs:材料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单位是N/mm2。弯曲、拉深、成形等工序中,材料都是在达到屈服强度时进行塑性变形而完成该工序的成形的。经查表取σs = 206 MPa。 (3)抗拉强度σb。材料受到拉深作用,开始产生断裂时的应力值,单位是MPa。σb = 294~432MPa。 (4)抗剪强度τb。材料受到剪切作用,开始产生断裂时的应力值,单位是MPa。取τb = 255~333MPa。 (5)弹性模量E。材料在弹性范围内,表示受力与变形的指标,弹性模量大,表示材料受力后变形较小,或者说,产生一定的变形需要较大的力。E = 194 x 103MPa。(6)屈服比σs/σb。是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其值越小,表示材料允许的塑性变形区越大,在拉深工序中,材料的屈服比较小时,所需的压边力和所需克服的摩擦力相应的减小,有利于提高成形极限。 (7)伸长率δ。在材料性能实验时,试件由拉伸试验机拉断后,对接起来测量长度,其伸长量与原长度之比称为伸长率,其数值用“%”表示,其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经查表可得,材料为10号钢的伸长率δ=29%。 综上所述,对油杯零件材料10号钢的力学性能分析,主要是为了便于模具设计中各参数的计算,故在后序的模具设计中各参数的计算均以上面所取的数值进行计算。 1.2.2零件工艺性的分析 冲压件工艺性是指冲压零件在冲压加工过程中加工的难易程度。虽然冲压加工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