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文献综述概要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文献综述概要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文献综述概要

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自2001 年开始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以来,英语教学在小学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为小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整体的教学和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出现了师资问题、教师教学问题、学生学习问题、以及外部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且这些问题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 这影响了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稳步向前发展。【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对策

英语课程在小学开设以来,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和研究,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课程总体现状、小学英语教学对象特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小学英语学习现状和教学的外部资源现状这几方面进行综述,并力求从中寻找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研究的新切入点。

、课程总体现状

尽管国家教育部在2001 年《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2001年秋季,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开设英语课程; 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在许多地区, 区县城所在地的小学几乎是从三年级开设的, 而中心校及其以下的农村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较少。有的学校英语虽然排上了课程表, 但实际没人上课; 有的学校刚开学时有英语课, 不久就停了; 有的是班主任兼课; 有的即使是乡镇中心小学也至今未开英语课。 1

袁长清在宣城市区小学调查发现小学英语课时数不够,结构不合理。每周只有 2 课时, 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都是40分钟长课时,教学频率低,学生遗忘率高,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2. 此外, 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的文献资料的研究中发现,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课时开设严重不足, 问题更为突出, 农村英语课开设情况差于城市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正在城乡全面展开, 镇乡级小学3一6年级大部分开设了英语课, 但许多课时得不到保证, 有些周课时能保证在3节,每周2节、1节的占大多数,有的1节英语课也未开。 3. 朱必前在其调查的县城中80%的农村小学英语周课时为2节,周课时为3节的学校仅占20%,课时开设严重不足。课时少,课时的间隔时间过长,课时安排不合理。 4.

而且在农村还存在着班级规模过大现象。李凌云在河南省新密市对来自全市各小学的108 位小学英语教师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其硕士论文《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目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班级过大, 最大的班级竟然达87人之多,而且大班多集中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学校,而偏远的山区小学由于校舍破旧、教学条件较落后、学生生活环境较差导致学生流失率高,班级人数过少, 有的山区学校不得不2一3个学校合并为一个,甚至有的学校不得不采用复式班上课。 5.

二、小学英语教学对象的特点

教学包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体现在英语学习者身上。对小学生特点的了解有助于设计和创设出更加符合外语学习规律的英语教学活动和英语教学环境。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独特性,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体现在生

1.黄建华:《宜宾市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调查报告》, 《纂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7年第 4 期。

2.衰长清:《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___以宣城市市区小学为例》, 《安徽教育》, 2002年第 6 期

3.李莉,罗再香:《西部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 《内江师范学

院学报》, 2007 年第l 期。

4.朱必前:《区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沙洋师专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 6 期。

5.李凌云:《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 页

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生理方面,小学生大多是7到12岁的儿童,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容易疲劳, 对学习容易懈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克服学生年龄的不足, 使学生真正揉入课堂, 把英语学习当作一门趣味课,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乐趣。另外智力特征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 正常的智力是小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在智力正常的条件下,小学生才能开展正常的学习活动。

心理方面, 首先是小学生的记忆。小学生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 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其次, 小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有意想象增强, 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是小学生的想象力特点。另外,情绪容易冲动, 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 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小学生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小学生的特点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 1.

三、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在师资力量方面,目前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教师学历参差不齐, 专业多种多样, 有许多教师的最后学历是中师毕业, 英语专业毕业的小学英语教师就是少之又少, 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普

遍较低。在小学英语教师中有许多教师是转岗教师, 许多教师是兼职英语教师, 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较为复杂。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整体师资水平并不尽如人意。束定芳等人的调查显示上海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严重短缺, 优秀的英语教师更是稀缺。 2.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尚且

如此, 可想而知, 其他地方的小学英语师资情况就更为严峻了。刘润在甘肃省平川区各小学的调查中发现现有的英语教师中只有一名是英语

专业毕业的, 而大多数是

师范类或非师范类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 这些教师都没有接受过英语专业训练, 语音语调不标准、课堂组织能力差。 3. 浦龙岩市的一份调查报告也反应了相同的结论:龙岩市小学英语师资力量十分薄弱, 有关教师专业化水平很低。教师中学过语言学理论的只有13.8%;学过英语教学法的也只有50.5%。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英语教学很重视,有97%的教师参加过省、市、调查县级的英语教师岗前培训,但是,他们中76%的教师只是经过县一级的为期一至二天的岗前培训。 4.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也是非常低, 缺乏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更加缺乏英语专业的英语专任教师。英语教师缺乏正规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受的是形式化的培训, 许多教师缺乏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英语基本功差, 语音、语调不准确, 书写不规范等问题都很突出, 对学生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几乎所有的英语调查中都反应了相同的问题。陈跃娟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中92%的英语教师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获得了专科学位或本科学位,而这其中拥有英语专业学历的教师仅为2%,多数英语教师本来是教其他科目的, 是通过到进修校进行授课前的培训或寒假和暑假的短期进修获得英语知识进行教学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5.

1.刘影:《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9硕士学位论文,第17 页。

2.束定芳,励哲蔚和张逸岗:《上海市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外语界》, 2003年第 3 期。

3.刘润:《自银市平川区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甘肃科技》, 2004年第20 期。

4.许智坚::《龙岩市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龙岩师专学报》, 2005 年第1期。

5.陈跃娟:《绥化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年第2期。

(二在教学任务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为繁重。据庞昌凡的调查:62%的学校英语教师周课时在15课时以上, 有些甚至超过18课时, 而且教师多是跨年级教学, 课时量大, 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缺少备课、研课的时间和精力,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 张柏华、荆玉求和王儒红在吉林省开展的调查报告也反应了相同的问题:58%的英语教师周工作量为16一18节,还有26%的教师周工作量达到20节, 65%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工作量“过重”。学校按照语文、数学以外的学科标准核定英语教师的工作量。 2. 教师除了课时多以外, 绝大多数教师进行跨年级教学,有的跨两个年级,有的跨三个年级,还有跨四个年级教学的。 3. 这在无形中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三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国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情况良芳不一,总体课堂教学情况不太理想,不令人满意。由于我国外语环境的限制,外语学习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效。然而有许多的调查研究表明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方法,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小学英语课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呈现型模式, 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语言知识为主,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的发挥。英语教学的重心落在应付考试. 上,教学呈现出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转的局面。教师这传统教授知识的角色并未改变, 课堂活动单一, 课堂上的互动性不强, 尤其缺乏有意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交际活动, 交际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还有部分教师对于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竟然“不清楚”教, 师极其缺乏相应的教学法理论知识。 4.

四、小学英语学习现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 笔者发现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 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学习兴趣的关注,涉及到学习动机的较少,个别调查涉及了学习方法和习惯。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英语, 对英语有着天然的好奇心, 对英语学习十分感兴趣。在上海市开展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较高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条件普遍较好,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占到了所有受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二以上。 5. 然而, 在黄建华和许智坚的调查中,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逐渐下降,不喜欢英语的学生数在逐步增长。据对教师的调查发现6%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学生对英语“没有多大兴趣”。40%的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下降。6.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三年级学生不喜欢英语和讨厌英语的占 1.5%;四年级占 3.67%;五年级占7.27%;六年级学生占16.7%,也就是说,学生不喜欢英语课的人数每年都在成倍地增加。7.

1.庞吕凡:《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问题调查及其对策》, 《黑河学报》, 2007年第3期。

2.蔡晓颖:《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

3.束定芳,励哲蔚和张逸岗:《上海市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一与思考》, 《外语界》, 2003年第3期;张柏华,荆玉求和王孺红:《吉林省小学英语教学及师资情况调查报告》, 《吉林省教育学报学院》, 2006年第2期。

4.崔晓明:《安康市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 《安康师专学报》, 2003年第15期; 陆巧林:《广西小学英语教学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社会科学》, 2001 年第1期。

5.付习涛,杨小燕.:《一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 《基础教

育》, 2006年第4期

6.黄建华:《宜宾市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7年第4期。

7.许智坚:《龙岩市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龙岩师专学报》, 2005 年第l 期。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尚未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统计数据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内外只是进行机械性的识记, 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的参与度较低, 所以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课后作业多为抄写或背单词和课文(占74%,仿照课文造句或进行情景表演的仅占15%。仅有9%的学生无论课堂内外尽量创造机会,以各种方式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 远离用英语交谈的同学、把自己封闭于英语语言环境之外的学生占38%; 36%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英语课外活动。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会话和听力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61%感到焦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占16%。可以看出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语言环境也不够理想。 1.

而且在学习效果上总体差强人意。林艳丽在对漂河市的小学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发现53%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学得好, 47%认为一般, 没有人认为自己英语学得不好; 在听说方面有困难, 有的孩子因性格兴趣等原因不适应英语学习的课堂环境; 另外在语音和对话方面, 孩子明显有机械背诵的痕迹, 不能较好地把握所有的音标发音。 2. 大部分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单词、短语, 没有基本的交际能力。刘润在对白银市平川区小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很差的问题。他指出:许多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中学生普遍反映在小学英语几乎没学到什么英语, 与其他从初中开始学外语的同学相比不仅无任何优势可言, 而目还少了好奇和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由于英语得差, 对英语课居然产生了

畏惧心理。 3.

五、教学外部资源

教学辅助设施的配备普遍十分匾乏, 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设施, 只有极少数的学校有语音室, 而且即便是有语音设备, 在正常的教学中, 教师也很少使用。有的学校语音设备名不副实, 很多设备已经老化或落后, 无法使用。其他如放像机、幻灯机、VCD 、电视机等电教设备也严重缺乏,只有个别有条件的学校能拥有这些全套设备。即便是拥有上述设备, 但录像带、幻灯片、影碟等配套资源也不齐备。其他相应的教具、实物、配套挂图、卡片等,学校也极其缺乏。 4. 袁长清、蔡晓颖、黄建华在各自的调查报告中也反应了相同的问题。 5.

在农村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的配套设备也是普遍很差, 教学设施滞后, 学校中与教学活动相配套的各项设施都还很不完备, 急待更新。这是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部分落后地区的乡镇一级的小学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部分学校没有录音机及试听设备以及相应的硬件资料。有些学校有录音机和幻灯机, 但是质量差, 而且己老化, 基本没配备幻灯片。大多数农村小学电脑都是已经被淘汰了的型号, 甚至不能开机, 多数都不能使用, 有的教学设备不过成了一种摆设。语言实验室也没有。学校中与教学活动相配套的各项设施都还很不完备。大部分学校英语教学所用的辅助手段就是与教科书相配套的磁带和几张挂图。 6.

1.陆巧林:《广西小学英语教学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社会科学》, 2001 年第l 期。

2.林艳丽:《深河市小学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的调查》,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2年13 期。

3.刘润:《白银市平川区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甘

肃科技》, 2004年第20 期。.

4.付习涛、杨小燕.:《一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 《基础教育》, 2006 年第 4 期。

5.衰长清:《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宣城市市区小学为例》, 《安徽教育》, 2002年第6期;蔡晓颖:《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第2期。

6. 陈跃娟:《绥化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2期; 李莉, 罗再香《西部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在家庭资源方面,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学生家庭的英语学习环境、硬件基本还可以。林艳丽在调查报告中写到:77%的父母给孩子买课外英语读物, 90%的学生有自己收音机; 77%的学生参加英语兴趣小组或辅导班或是请家教。但是家长的家庭辅导能力较差, 学生缺乏家庭辅导。 1.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很大。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够重视, 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 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缺乏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所需要的录音机、磁带等学习用品投资很少。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材料匮乏。 2.

综上所述, 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开展的较少, 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更是少之又少。这些调查主要是围绕课程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某些要素, 主要是课程的基本开设情况、学生学习兴趣、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的, 其重点是调查在国家颁布《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分后小学英语教学在全国范围内的课程实施情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绝大部分的调查都是区域性调查, 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调查在某些地方具有一定的

典型性和代表性。调查所揭示的现状大部分是不令人满意的, 尤其是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更是令人担忧。

1. 林艳丽:《深河市小学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的调查》,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13期; 付习涛、杨小燕:《一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 《基础教育》, 2006年第 4 期。

2. 陈跃娟:《绥化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 2 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