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 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 刘仁增

《语用 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 刘仁增
《语用 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 刘仁增

从2014年第6期的《课程·教材·教法》中打印出来,P.55-60

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

刘仁增

(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福建连江 350500)

摘要:语义理解、知识传授向来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它以“知不知”“懂

不懂”而不是“会不会”“能不能”为价值取向,造成学生乃至社会公民言语能力的每况愈下,在语言表达技能和积极语用能力成为国际母语教育普适价值的背景下,以

“语用”为核心和主体的教学价值重塑与课堂范式重构,已成为语文教学摆脱“得意

忘言”困境,凸显学科课程本体特质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语用;价值重塑;范式重构;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4)06-0055-06

一、以语义学和语法学为核心的百年语文教学观之反思

语文教学走到今天已逾百年,教学范式历经变革。根据范式的主要特点,有学者把整个语文教学历程划分为五种前后相继的范式:传统语文教学范式(1902年前)、文白转型语文教学范式(1903-1949)、新中国成立初期语文教学范式(1950-1976)、知识型语文教学范式(1977-2000年)、语文课程改革教学范式(2001年至今)。虽然每个时期的教学主体、核心、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但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理解”和“识记”自然就成了百年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

且不说以记诵和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范式,也不说仍以记诵和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只是增加了些白话文的阅读和写作的文白转型语文教学范式,即便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语言文学的学习、白话文的讲解和写作替代了文言文、四书五经等的记诵、讲解和写作、语义理解、语法传授、语形识记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主体。知识型语文教学范式更把“语文工具说”“知识中心说”等“接受为本”传统观念奉为圭臬,把篇章拆成知识、把知识合成篇章。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法学

知识成了教学的重点。修辞格本属于语用学范围,可是,学它的目的不是领会其表达效果,而是如何判定修辞格,如何记住修辞名称。这种注重讲授系统化和静态化的语文知识,配以训练语言技能的语文教学,依然限于理解为主、感悟至上的做法。

进入21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风起云涌,语文素养、师生对话等新理念、新概念的提出,强调培养学生在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以语法学和语义学为核心的教学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可在教学上,虽不缺乏对公共“母语范本”的认知、理解、鉴赏乃至积累,却依然以知识理解、机械记忆为主,充其量只是静态的、消极的语用,一种接受为本的“窄语用”,指向的是单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而不是因满足心灵自由和情感需要的表现性语用,语文课在客观上淡化了学生作为语用主体本应有的积极主动的表达功能,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语文知识”的反思与批判。而对“语文知识”的淡化又让“理解”窄化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把握中心主旨,至于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言语特色,大部分教师熟视无睹。这种片面的认识影响广泛而深远。表现在:在教材编写上,大都采用以文本内容或人文教育为指向的主题编写形式,阅读理解是构成教材基本框架,而“听、说、写”往往成为课文的附属;在指导思想上,提出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儿童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还要教给儿童基本的读书方法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学方式上,主要以内容理解或情感体验为核心,目标设定基于“知识”“认知”的层面,满足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把握中心主旨,而识字、听、说、只是只是穿插期间,其轻重取舍必须服从阅读理解的需要。如此“得意忘言”的教学造成的后果让人触目惊心:社会不规范用字花样百出,错别字大行其道,篡改成语成了时尚,乱用生造词、语言拖沓晦涩之风有蔓延之势。“即使在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高校和科学院里,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少数教员、研究员和个别领导,在写作、说话中,用词不当、文气不顺、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把握不住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词汇贫乏。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甚至在严肃的法律条文中也都存在不少语言问题。”

二、当代国际母语教育的语用取向

观察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不难发现,高度重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语言表达技能和积极语用能力,已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日本的国语课程从1977年开始就确立了“从言语教育的立场出发的国语教育”的目标,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不但把原来的“培养正确地理解国语和适当地表达国语的能力”目标中“理解”与“表达”的位置作了调

整,把国语教育的首要任务明确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在此基础上特意加上了“提高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一条,表明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特殊强调和重视。美国纽约奥尔巴尔市小学(1-5年级)《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确定的课程任务是:“以发展学生的实际交往能力为目的,强调通过每日连贯的教学,培养学生在读、写、说、听技能方面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并重视将这些技能训练贯穿学生日常的学习之中。”法国教学大纲把小学法语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语言口头实践”“书面语言实践”“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诗歌语言的学习”四大部分,并且对语言实践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创立让学生讲述、描写、阐释、提问的情境,学生在其中学习辨论或表达感情。这一项表达的工作旨在完善学生话语的组织、和谐和清晰性。”透露出重视学生语言实践活动、致力于学生言语能力提高的强烈信息。

不仅如此,就连当前教育界高度关注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大型研究项目,其中阅读素养的测评也是着眼于阅读素养的核心即基于书面和电子媒体的理解、运用和判断能力,鲜明指向语用主体的独立表达,既不要求从俗于主流观点,也不苛求面面俱到。PISA显示:阅读能力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参与社会活动而拥有的理解、使用、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此定义凸现了“个人语用能力本位”,强调母语教育的本质是练就每个学习主体全面、完整、积极的“语用能力”而非承纳固化的“语知语识”。与传统阅读能力比较,PISA“阅读能力”测评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在特定情境、语境中能够解决什么,如何解决,而不是学生已经理解并接受了什么。如此注重现代公民的思维力和表达力,尤其是对基于“深度阅读”、超越纯技术性认知、理解和复述的思辩性表达力的价值引导,无疑对我国母语教育走向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新具有深远的启示。

这一启示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得到了回应和体现。短短几百字的“前言”有十多次提到了“语言文字运用”,并且将其作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要素:“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此旗帜鲜明地表述学科性质,如此突出和强调语用思想,是以往任何一部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没有的。它从语文本体论角度,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现代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既不是包罗万象的“百科知识”传授,也不是凌空蹈虚的“人文意义”理解,还不是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训练,而是动态生成的“语言功能教学”,其教学内容指向“言语主体”“语境”“言语实践”“生活世界”“生活化”,为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寻找到“落地基础”。语言功能

教学,说到底就是“使用语言学习语言使用”的教学,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领悟、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特点和规律,从中获取必要的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从而建构言语能力。

三、语用课堂的重构

当下的语文教学,亟须课堂教学的范式重构,从型塑“被表达”的“语用工具”到培育基于阅读后开悟、想象和创思而善于独立判断、自主表达的“语用主体”,促使母语教育目标开始一次历史性的重要升华,即由重在养成认知、记忆、复述和平面化再现的语用能力提升到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审美表达直至创意表达为目标指向的表现性语用能力。

(一)转换与生成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和枢纽

人在进行理解、表达活动时,大脑是如何参与语言理解和使用的?内部机制是什么?俄国着名语言学家和诗学家雅各布森提出话语发生“六因素说”,见图1。

语境

信息发送者—信息-信息接受者

接触方式

代码

图1 六因素说

图1提示了话语意义的传递过程:信息发送者(文本、话语、电子媒介)把有关某一言语外的或言语环境(或参照对象)的信息,用一种共同的符号,通过某种接触(即通过身体的或心理连接的渠道),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听者或读者)。

但是,语用教学重在言语能力的重构,仅靠话义传递显然不够,还得发生言语的“质变”。而“质变”的关键点在哪?就在于从理解到运用的转化,在于言语主体与言语对象之间的信息转换、生成和建构。由此形成这样的运行机理,见图2。

从图2可知,这四个程序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运行机制,其过程大体分为“语言的感悟与发现”“语感的触动与体验”“言语的生成与转换”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言语的生成与转化”是教学的核心和枢纽,决定着言语能力发展的优劣与高低。语言运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但是,这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规律就一定可以顺利地实现转换。这是因为,一方面,语言运用的规则固然很多,可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往往存在着不在语

言规则范围内的表达特例;另一方面,语言表达更多的是依赖只能意会无法言说的缄默性知识,仅靠“共性”的语言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个性”的表达。所以,从意到言,从言到意,从能指到所指,能否顺利转换与生成就成了语言学习的核心环节。语言文字的运用就发生在“转换”与“生成”这个核心与中枢环节上。把握转换的交切点,寻求转换的适合方式,展开转换的过程,创造转换的环境,这是语用教学的秘密,也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语用教学有一套体现自身特点的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型,那就是“发现-领悟-

1.发现:生发语意,聚焦形式

与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从整体入手感知作品内容,常常忽略语言形式不同的是,语用教学还特别重视在初读环节让学生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达成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在语言形式发现基础之上的初读感受,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语言作品的内容与意义。由于语言现象的丰富多样,而且在语文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有隐有显,所以,不妨通过听(听老师或录音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说(复述)等途径,让学生从整体上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并从中窥视语言秘密,粗知语言形式,从而在文章内容、情感、语言、体裁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笼统的阅读初感。

2.领悟:揣摩语言,敏化语感

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在熟读的基础上或品味、欣赏、或背诵、摘录,深入体悟语言表达的分寸感、情趣感、意蕴感、韵味感、节奏感、和谐感等,以丰富语言积累,积淀语感。这是学生从课文语境中的语言学习向生活语境中的迁移练习顺序过渡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桥梁。只有重视言语材料的深刻领悟和大量积累,才能在语用层面上借助直觉思维以形成语感。

3.模仿:情境迁移,习得方法

模仿,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不仅像字词的发音、课文的背诵、汉字的书写等技能可以通过模仿来获得,就连有些常见的、基本的语言表达技能,由于母语环境的耳濡目染,

也完全可以在不知道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凭着天生固有的“语言习得装置”,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教师提供反馈和纠正的方式有效习得。何况,即便学生知道规则,如果缺乏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动作模仿,技能学习也不可能顺利实现。而从学生自身情况看,小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模仿借鉴强于独立创造,只有在语言模仿运用过程中,才能促进语言的内化,促进语感的敏化。所以,借助文本的语言范例,精心策划和设计“举一反三”的语言形式模仿活动,是实现语言迁移和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4.类推:复现类比,把握规律

语言规律的习得毕竟属于智力技能,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缄默性知识,很难通过模仿,特别是一两次“立竿见影”式的模仿取得的。从信息加工理论看,语言规律的把握、语用技能的形成往往需要在众多同一类语言现象的不断复现、刺激、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相应的“心理图式”或“相似块”。而一次即学即用的课堂模仿,很难在学生的心理图式中留下关于某种语言形式的痕迹,所以,仅仅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光有“举一反一”是难以形成能力的,只有采取诸如把相同写法的课文归类学习,引进与课文语言特点相同或相似的片断,课文与课外同质文章的互文阅读等方法,才能让学生在“举三反一”中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语用能力。

5.创造:内化语言,自主读写

学生在“类推”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语言,包括单纯的词语积累,也包括文道统一、内容与形式一体的成块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而且在语言积累、内化和使用中,慢慢地悟出其中的语言秘密和言语规律,悟到其中的表达“窍门”,一部分聪明的学生还可能不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也不需要范文的引路,就把悟到的“窍门”迁移到新的阅读和写作中去,这就出现了“创造性”。至此,学生自能阅读、自能作文的目的才真正达到。

本架构的核心本质在于,它不是“语言知识体系”,而是“语言功能教学体系”。显然,这个被重构的能力体系,不仅拓宽了学习者语用的广度,而且拓展了其语用的深度;不仅关注到学习者的输入型语用能力,而且重在强化其输出型语用能力;不仅重视诉之于眼、耳、口等感官的外部语用能力,而且高度强调心灵思维、想象、体验等内部语用能力。

(三)语用课堂的教学范式

以语言教学带动内容理解、知识教学和文学教学,是语用教学的总体形态,也是区别于以内容分析为主、以知识掌握为主、以情感体验为主等教学的最为独特、显着之处。

其出发点是语言,落脚点也是语言。基于此的语文教学,因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状况的不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教学范式。

1.指向语言习得的理解式运用

“理解”为什么就是“运用”本身呢?这得从阅读的内涵说起。众所周知,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没有语言文字这个中介,阅读无法进行。运用语言文字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条件。同时要知道,语言表达是有规律的,从语言材料看,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用那个词语,需要理解这些语言材料的感情色彩,透过语言的表面去探究其内涵的深意,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从语言结构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组织语言,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谋篇布局,对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至关重要;从表达方法看,为什么运用叙述而不是说明,为什么展开议论而不是抒情,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当然不能不理解和体会。一句话,语言的积累与内化,言语经验的体验与获取,缺少了“理解”都是无法实现的。可见,“理解”的作用在于,不仅能获取语言负载的情感、意义、主旨等信息,还能领会文本、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以及这样运用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独特作用与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运用是最好的理解,运用暗含着理解。当然,这种指向语言习得的“理解”,绝不是教师的架空分析所能完成的,而应该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文字、亲历阅读过程的言语体验中去实现。

2.指向语言形式的迁移式运用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中,“怎么做”“怎么决定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通常是内隐性知识、经验性的默会知识。比如,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不能靠解释、说明、说教,而应该靠迁移、运用来感悟和领会。所以,语文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获得经典、规范的语言,更要把学到的语言纳入到自己的话语系统,并加以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语言的增值,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才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这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的语言增值点,进而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说、写训练。可以是句式迁移。如《山中访友》第五自然段,设计模仿句式:“你好!__的__,你__,____?”进行想象说话的练习。可以是片断练笔。如教学《穷人》,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或害怕的生活情景,学习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也可以是篇章练写。如教《北京的春节》,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或一次活动过程。还可以是文体改换。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出现了剧本《半截蜡烛》,学完课文后,

可让学生从《半截蜡烛》的前一篇课文《晏子使楚》中任选一个故事,改写成剧本,从中感受到不同文体的不同表现力。

3.指向言语转换的创生式运用

任何一篇课文之所以都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凭借,就在于语言学习内容的可创生性,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可惜心动者众,行动者寡,以至今日,语文教学依然在课文内容的深挖细耕上沉醉不醒。其实,“例子”的价值并不只在获得多少“例子”中的知识,积累多少“例子”中的语言,而是以这个“例子”为平台和支点,训练学生自主阅读、写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在从静态的教材向动态的“学材”的转化中,寻找到适合的言语生长点和能力发展点。课文内容的创生,是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满足内心表现欲望的一种富有创造性意义的说写训练形式。其形式丰富多样,各显其妙。“如果你是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着巴西人民发表演说,你会怎么说?请用上书上的语言。”(《特殊的葬礼》),这是语言材料的重组、化用;“请展开想象:小女孩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啊。睡觉前,她___;睡梦中,她___;醒来时,她____。”(《给予树》中“一直盼望”一词的教学),这是语意内容的丰富、拓展;“请你替那位经受感情煎熬的母亲给儿子写一封简短的信,再以儿子的身份给母亲回一封信。”(《学会看病》)这是表达方法的改变、转换。

4.指向读写策略的学用型运用

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的策略和技巧,提升阅读力,是阅读教学的时代要求。但是,教给学生的阅读策略必须精要、好学、管用。“精要”是说阅读方法简明扼要,少而精,又带有规律性;“好学”指通晓明白,易学好懂,便于掌握和运用;“管用”当然最重要,不仅有利于读法迁移,更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切实可行、适合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教学《石榴》一课,为了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段意的能力,教师先来个示范引路,把春天的“石榴抽出了新的枝条”这句话概括成两个字“抽枝”,再引导学生学着把“还长出了新的嫩绿的叶子”一句概括成“长叶”,又用“开花”“成熟”来概括石榴在夏、秋两个季节的生长情况,最后连词概括,把“枝条”“长叶”“开花”和“成熟”四个词语连起来,完整、准确地说出石榴的生长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已初步学到了提取信息、概括大意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积累了有益经验。如此教学,就是把语言内涵的感受与阅读策略的迁移融为一体,在范例的使用中教给学生便于具体操作的学习方法,日积月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5.指向读写知识的积累型运用

知识对能力的促进作用已成共识。知识是能力的根基和支撑,离开了知识就谈不上学习。知识积累越丰富,学习方法的掌握也就越容易。因此,“语言文字运用”不能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它虽不是运用本身,却是为运用做准备,对于运用必不可少。语文教学切勿谈“知识”色变,应该利用教学,让学生学习、积累一些必要的、有效的语文知识,以提升阅读能力。其程序一般为:运用知识导读-感受知识意义-强化知识认识。比如,《临死前的严监生》,可围绕“学习抓住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一语文知识点展开教学。先是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课文,严监生的哪些行为表现让你印象深刻?请找出相应语句体会他的内心。学生读中画出课文中三番五次地描写严监生伸手指头和摇头的语句,并透过人物手、头的动作“看”到严监生此时此刻的内心想法,为认识人物性格和形象作好铺垫;再明确作用: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课文一而再、再而三地细致刻画严监生手和头的动作?如果只写一两次行吗?”“为什么几个动作描写,就能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从中体会到运用动作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和性格特点的表达效果和重要作用;最后强化认识,提供一个动作细节描写或神态细节描写的阅读材料,在同质或异质的拓展阅读中,再次加深和强化对细节描写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丁香花》(含答案解析)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芳菲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个四点五点六点什么的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您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十八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 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

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查考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荣,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烂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

【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节选)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这一部分写的是________要老屋再等等,它想________。 (2)当你读到“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时,你会猜到什么? 【答案】(1)老母鸡;在老屋里孵小鸡 (2)一定还会有谁出来劝说老屋不要倒下。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这一部分写的是老母鸡要老屋再等等,它想在老屋里孵小鸡。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当你读到“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时,你会猜到一定还会有谁出来劝说老屋不要倒下。 故答案为:(1)老母鸡在老屋里孵小鸡(2)一定还会有谁出来劝说老屋不要倒下。【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我会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孔雀找朋友 美丽的小孔雀对妈妈说:“我很不快活,连个合适的朋友也找不到。” “小乌鸦浑身墨(mò)黑,难看极了,小啄(zhuó)木鸟整天很少说话,呆头呆脑。小百灵鸟是个调皮鬼,吵吵闹闹。所以,我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妈妈说:“小乌鸦外表虽然黑,可是每天会捕捉很多害虫,他是十分勤劳的好孩子。小啄木鸟虽然不声不响,可是他给树木治病很认真。小百灵鸟很懂礼貌,给人们唱优美动听的歌。还有小喜鹊、小杜鹃,他们也有很多优点。” 小孔雀听着听着,高兴地说:“我懂了,我懂了。” (1)这篇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照样子,写词语。 吵吵闹闹(AABB )________ ________ (3)在小孔雀的眼里,小动物们是怎么样的呢?请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填空。(只填序 号)

《言语交际学》作业1234参考答案

《言语交际学》作业1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二章教学内容 一、概念题: 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文化信息传承工具。 言语:言语是语言工具在交际环境中的具体应用,是运用语言表达的话语。 言语交际:是人们彼此建立联系的最主要行为方式,是为满足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并维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本能行为。 语言能力:是指说话人与听话人所具有的关于他的语言的知识。 交际能力:是一个人得体地运用语言,以个行为语言恰当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交际角色:是指交际者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与交际对象相对相比从而显示出来的一种临时的身份特征。 二、填空题: 1、说话跟语言不完全是一回事,(说话)是一个人对语言的运用,语言则是(说话)所运用的工具。 2、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3、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语言又是对(言语)的抽象。 4、区分语言与言语的目的是为了纯洁抽象(语言的结构体系)。 5、(言语交际)是人们彼此之间需求而产生的,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并维系存在和发展的需求。 6、当人们每说一句话的时候,有三种不同的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7、言语交际是一个行为,是由(编码、译码)过程中完成。 8、表达是由(意图+话语)两个环节构成,理解是(话语+语效)两个环节构成。 9、一个成功的交际者应当掌握的语言能力,也就是他(“所具有的关于他的语言的知识”),不应当只限于语法知识,还应该包含语音和语义方面的知识。 10、能否根据交际情境和交际对象适时调整交际角色、改变交际方式往往会影响到(交际效果)。 三、简答题: 1、简述交际环境中的亲疏关系。 亲疏关系是指感情上的亲近或疏远。可以表现为多种类型:从亲近的方面来说,可以是亲情、爱情或友情;从疏远的方面来说可以表现为陌生、厌恶或敌视。亲疏关系对交际对交际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口气上来说,双方关系越亲密,语气越亲切、和谐;关系越疏远,语气越正规、客气。 2、简要说明交际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区别。 交际者的社会角色和交际角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社会角色是相对的稳定的,交际角色是随机应变的;社会角色是一个人所固有的,交际角色则是随交际情境而定的。如作为一个人她的社会角色一个位公务员,但是她可能是一个母亲、教师、顾客等。(学生根据自己举例说明) 3、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交际能力是建立关语言能力基础上的,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必然在表达上有所讲究,但无论如何讲究,这种表达必须是正确的,是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所允许的。另一方面,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又不是完全吻合的,语言能力强交不意味着交际能力强。其原因在于一句话在语言规则上的特点,和它在言语交际上的作用不是一一对应的。 4、“言语”与“语言”的区别 言语是语言在交际环境中的具体应用,是交际双方使用的话语。说话跟语言不完全是一回事,说话是一个人对语言的运用,语言则是说话所运用的工具。一般来说,人们说的话就是言语。因此,言语跟语言,即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 5、简要说明“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 1)语言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因为语言在根本上就是量个通过人们的说话而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2)语言作为一套全民族通用的符号体系,是从使用该符号体系的全体成员的言语(话语)中抽象和概括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理解的答案

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理解的答案 : 篇一: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答案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情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 .文章第(2)(3)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 .文章第(4)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3 .文章第(6)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请结合第(7)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5.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答案: 1.慷慨大方,乐于助人 2.表现家人心灵的美丽 3.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和送花的过程中增进友谊 4.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

刘墉:谈考试

刘墉:谈考试 刘墉:谈测验 教师有工夫考,出工夫学;教熟有工夫“教”;出工夫“习”,仿佛只瞅吃,却出消化,固然不成能安康。 您是您,对峙做您本人! ◎对峙做您本人 您奶奶活着的时分常说尔的考运孬,又讲“那必然是果为祖上的阳罪、怙恃的德行、本人的勤奋。”她另有个可笑的科学,说尔考下外的时分,科场正在胜利下外,以是尔考上胜利;考年夜教的时分科场正在师年夜附外,以是尔入了师年夜;要是尔的科场正在台年夜,便必然入台湾年夜教了。 每一次您奶奶那么说,尔皆归她一句:“不成能,果为尔一共只挖了四个意愿,基本出挖台年夜!” 昔时各人皆挖几十个意愿时,尔的确只挖了四个,并且此中有三个是美术系。很多多少教师皆说尔谢打趣,但尔知叙本人正在作甚么,尔知叙尔要的是甚

么,他人很易影响尔。 尔想书模板也同样,您必然据说过,尔以后果为弄社团、加入演讲较量,总请私假、没有上课,外间又果病戚教一年,以是成就很烂,始外下外皆每每没有合格,要靠寒假剜考合格能力免于留级。 尔加入教校的模仿测验,也素来出上过榜,惟一一次榜上有名,借是备与。答习题是,下外尔考上胜利,年夜教上了师年夜,这些每一次模仿测验皆金榜落款的异教,反而多半没有如尔。您猜!这是果为何? 这也是因为尔知叙本人作甚么、本人要甚么,尔有本人的念书方案;便像联考挖意愿,尔不睬会他人,只有本人以为对,便对峙走高来。 譬如模仿考,从始三上教期便开端办,每一个月一次,每一次皆有必然的范畴。但果为教校的范畴太年夜,第一个月,考一年级全副;第两个月,考两年级全副;第三个月,考一两年级全副;第四个月,连三年级学过的一同考。然而尔罪讲义去便烂,一年级两年级出孬孬想,不成能筹办孬,以是尔念书的入度老是后进,当模仿测验曾经考五原学科书模板的时分,尔才筹办了二原,也因而每一次皆落榜。

最新河南电大《言语交际》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言语交际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言语交际》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C.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下列同义词在感情色彩上有差异的是() A.强壮强健 B.保护庇护 C.凶悍凶横 D.退还退赔 3.下列同义词在语体色彩上有差异的是() A.贴切确切 B.永久永远 C.幽寂幽静 D.讥诮挖苦 4.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D.叶笃正、吴孟超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你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不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犯大错误的。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3.00分) A.终究 B.终于 C.最终 D.究竟 6.商品化的大潮浮动的人心,由此而一大堆文字垃圾污染人文环境,现实的窘况人的良知,价值标准混乱大众的视线,人类文明史常常在特定的背景下变得不辨。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迷惑产生启迪遮挡美丑 B.迷惑滋生启迪遮蔽真假 C.左右滋生局限模糊良莠 D.迷惑滥造局限遮蔽真假 7.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如花,则。 A.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 B.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 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 D.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8.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B.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C.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D.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个人若是在生活中感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经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了。 ②毕加索也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在60岁学习版画,70岁学陶工,他那永不的追求艺术美的热情令人叹服。 A.征候麻木枯竭 B.迹象麻木枯竭 C.迹象迟钝衰竭

考试题

汉语 第Ⅰ卷(基础知识、阅读理解)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1——40题均为选择题,都要求答在答 题卡上。每小题都有四个书面答案,请选择唯一恰当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字母上画一横道,横道一定要画得粗一些,重一些。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温馨.xīn 脸颊.jiá酣.畅hǎn 自诩.yǔ B郑.重zhèng 豁.然huò局.促jǘ瞥.见piē C摇曳.yè倘.若shǎng 吞噬.shì履.历lǚ D修葺.qì祈祷.dǎo 惩.罚chéng 琐屑.xiè 2、下列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空话天空空闲空洞 B投降降落降服下降 C强迫坚强顽强勉强 D落日落榜落后着落 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开卷有益.(好处)触目伤怀.(心) B微不足.道(足够)目.不转睛(眼睛) C循循善诱.(诱导、教导)出谋.划策(计划) D万籁.俱寂(指声音)出手不凡.(不平常) 4、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所措成家立业齐心协立无动于衷 B茅塞顿开群星荟翠不屈不绕一鸣惊人 C无可奈何大明鼎鼎道听途说风华正茂 D露出马脚交头接耳咬文嚼字望风而逃5、下列量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轮满月一只小船一张床铺一面明镜 B一盏灯一幅画一颗树一把稗子 C一首小诗一门功课一场透雨一群人 D一阵酸涩一个指头一片空白一瓢水 6、选出下列词语中不全是同义词的一项() A好歹——好坏絮叨——唠叨竭力——尽力 B弥散——散漫诚然——诚实撺掇——拾掇 C慷慨——大方立刻——马上愚蠢——蠢笨 D乐意——愿意疲倦——疲惫聚

望春阅读及答案

望春 柯灵 ①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再有余闲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 ②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唯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③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然而一天早晨,和朋友在院前小立,朋友的话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着讥刺的话:“放心吧,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它并不要你赏识啊!”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默然无语。 ④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吧!”——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的隐忧越发深切了。 ⑤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实现,在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紫槿花红出墙头,而望春的残葩被我发现飘零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来时寂寞,去时冷落,我像亲自串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 ⑥我曾经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萧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风寒使她战栗,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的蜇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限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 ⑦人事倥偬①,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梦见她化为白衣的少女,婉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中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阴,远非往日的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吧?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了!——(选自《中国百年精品散文》,原文有删改) [注]①倥偬,(事情)急迫匆忙。

她也是我的老师阅读理解答案错也是对的阅读理解题答案刘墉

她也是我的老师阅读理解答案错也是对的阅读 理解题答案刘墉 刘墉的这篇《错也是对》,作者在父亲的教导下深深领悟了这个由错误中寻对的道理。对和错想性对而言的,我们不能靠自己的感觉简单的去判断一事物的对错。下面由WTT为你带来关于错也是对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错也是对的阅读材料 小时侯,父亲常教我写毛笔字,每当我写到一半,对其中一笔不满意而懊恼迟疑,父亲总会安慰我:“上一笔没写好,可以用下一笔去救。练字的人,不但要会写好,还要懂得救好。因为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譬如一个人写'太'字,第二笔写歪,别人认为没办法写好,却见他将最后两笔也改了个角度,结果不但漂亮,而且妙极了!” 父亲还说有一次康熙皇帝出巡,到了西湖,灵隐寺的主持求皇帝写幅字,康熙原想题“灵隐寺”,但落笔时不小心,将“灵”字上面的雨(繁体字的“灵”字上面是“雨”字头)写大了,下面纸幅有限,怎么也不能把“灵”字写完,旁人都捏把冷汗,却见皇帝气定神闲,大笔一挥,改写为“云林禅寺”(繁体字的“云”字上面也是“雨”字头)。那幅字至尽仍挂在西湖,大家

只觉得笔飞墨舞,是幅好字,有谁会去计较那是写错之后的权宜之计呢! 我当时太小,听不懂,直到有一天父亲带我去看漫画家表演--只见台上挂着一大张白纸,漫画家邀观众上去,随便画几笔,然后立刻根据那几笔,改成一幅画。有些观众存心找麻烦,故意东勾一圈,西画一条,大家这么想,都认为画家会被难倒,却见画家略一思索,就解决了问题。 我开始了解,这世上一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是错,有些人不但能将错变为对,而且对的比别人对的还要好。 所以在中学,我试着在作画没有灵感时,把纸折皱,摊在地上看那折痕,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居然能看出许多美丽的山峦和川流。 后来在大学教课,我也常将纸随便“团”一下,丢在桌上,让学生运用想象,去寻找美的造型。我发觉用这种方法创作的画,常能打破自己惯用的格式,开展出新的面貌,尤其喜爱临摹的学生,往往能因此脱离古人的窠臼。 我更发现,有时候在作画之前想要使用宣纸,不小心拿错了纸,却很可能因为纸性不同,产生许多意外的好效果,远非平日所能想见。 如此说来,那错,不也就是另一种对了吗?......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理解的答案

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理解的答案 篇一: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答案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 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情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 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 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 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文章第(2)(3)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 的性格特点? 2.文章第(4)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3.文章第(6)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请结合第(7)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5.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答案: 1.慷慨大方,乐于助人 2.表现家人心灵的美丽 3.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和送花的过程中增进友谊 4.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香山野桃悄然开(黄亚洲) ①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②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③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④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晾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⑤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敬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⑥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⑦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⑧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⑨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⑩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⑾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⑿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⒀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⒁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⒂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9分) 惊呆——()——()——()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10分) 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12分) 4.“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12分) 丁香花(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言语交际学作业答案

《言语交际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作业1 一、填空 1、索绪尔 2、历史内在模式 3、符号所指能指 4、概念音响形象 5、语言转换生成语言学 6、语言能力话语 7、语言言语 8、交际 9、传递信息10、语言能力11、语音语义语法文字12、正确和规范恰当和得体13、戏剧舞台14、活跃性潜隐性15、经常性16、角色期望17、角色伙伴社会18、越大19、角色共视20、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21、社会角色地位、身份22、活跃性23、工具产物 二、名词解释 1、言语交际(期末复习指导第3页) 2、交际主体(期末复习指导第4页) 3、交际能力(期末复习指导第22、26页) 4、角色(期末复习指导第22、26页) 5、角色丛(期末复习指导第22、25页) 6、交际角色(期末复习指导第6页) 三、简答 1、索绪尔是如何区分语言和言语的?言语的定义是什么?(期末复习指导第3页) 2、索绪尔是如何看待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的?(期末复习指导第2页) 3、不以交际为目的的言语行为有何特点?(期末复习指导第2~3页) 4、言语交际的具体功能是什么?(期末复习指导第3页) 5、编码代码解码的含义是什么?m1 m2 m3的含义是什么?(期末复习指导第23、28、29页) 作业2 一、填空 1、交际对象 2、上下文情景社会文化马林诺夫斯基 3、陈望道 4、时机 5、出发点谈论中心 6、直接对话发布目标 7、社会规范 8、社会环境 9、语言内部10、话题11、客观性主观性12、角色语境话语13、语言意义14、语境意义15、语言意义语境意义语用意义16、语言意义语境意义 17、语境18、奥斯汀19、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20、言外行为21、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22、交际意图语用意义23、语境意义 二、名词解释 1、语境(期末复习指导第2 2、25页) 2、情景语境(期末复习指导第22、26页) 3、潜在受话人(期末复习指导第22、26页) 4、社会文化语境(期末复习指导第8页) 5、间接言语行为(期末复习指导第12页) 三、简答 1、如何积极对待语境?(期末复习指导第10页) 2、交际对象在哪些方面制约交际活动? 3、预警意义的特性? (期末复习指导第11页) 4、语用意义的特性?(期末复习指导第12页)

二年级最新部编语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语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风是什么颜色的 春风姐姐迈着轻盈(yíng)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人间。田野里忽然传来一阵声音,原来是花儿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风是什么颜色的? 披上粉装的桃花先开口了:“春风一定是粉色的,你们瞧,我这件艳丽的粉装就是春风给我织的!” “是呀,我也觉得春风是粉色的。”杜鹃花附和(hè)道。 “我可不这样想,柔柔的春风一定是白色的。”玉兰花说。 洁白如雪的染花也赞同玉兰花的说法。 油菜花特别不服气,大声怒斥(chì)道:“你们说得全都不对,春风一定跟我一样,是金灿(càn)灿的。” 这时,青蛙妈妈从池塘里跳了上来,对正在争论的花儿们说: “别争了,其实春风是五颜六色的,她给我们带来了五彩斑(bān)斓(lán)的春天。”(1)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ABB式)________ ________ (3)按短文内容填空。 桃花和杜腾花认为春风是________色的,玉兰花和梨花认为春风是________色的,油菜花认为春风是 ________的。 (4)圈出两个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________ ________ (5)你认为春风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答案】(1)7 (2)白花花;亮晶晶 (3)粉;白;金灿灿 (4)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5)略 【解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啊!春天的景色的确美!小树绿了,桃花红了,杨柳长出了嫩绿的小叶子。小草也从地里钻出来了,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河里的冰雪早已融化,河水在欢快地流淌。小鸟在树上自由自在地歌唱,大雁也从南方飞回来了,美丽的蝴蝶在跳舞,蜜蜂也在花丛中忙着采蜜。花园里百花盛开,红如火,白如雪,粉如霞。好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 啊!春天终于来到了,广阔的天地到处生机勃勃。春天多么美丽呀! (1)给这篇短文加个题目。

望春阅读答案,

篇一:望春阅读答案, 篇二:望春阅读答案, 篇三:望春阅读答案, 10.为了更好地表现望春的特点和“我”对望春的特殊感情,文中采用了衬托的写法。试找出两处简要加以分析。(4分) 答:①用梧桐、黄杨和小草在气候变暖时依旧未抽芽返青,来反衬望春花开得早;②用“同居的的朋友”对望春花的嫌厌来反衬我对望春花的喜爱和担心。 11.“我”对望春花充满了深情厚意,请分析望春花在“我”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6分) 答:最大胆追求光明理想的勇敢者的象征。她追求理想,不畏严寒,饱尝艰辛,为的是把春天的消息及早地告诉人们,当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她却带着满意的微笑,悄悄离开了人间,不求任何回报。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住在龙山时,庭院里的一树望春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离开一年后,仍是难以忘怀,于是提笔写下了这篇感情基调高昂、热烈,语言流畅、明快的抒情散文。 b.文中用了“杞忧”“担忧”“隐忧”“怅惘”等词语,表明了作者对于望春花及与望春花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着美好追求的人们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c.作者善于选用细小的素材为表现自己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一树寻常的望春花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个鲜活灵动、有着深厚意蕴的形象,成了一种精神象征。 d.全文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其中穿插着丰富想象,思路清晰而明朗;首尾以“频来相扰”相应缝合紧密,结构严谨 e.本文语言运用了比喻、泥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所描绘和赞美的事物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答案:ad。(a中“高昂、热烈”不对,d中说“以空间转换为线索”不对,应该是“以时间转换线索”) [2] 篇四:望春阅读答案,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望春阅读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望春阅读答案 1.文章写出了作者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阅读②-⑤段,填写表格。(4 分)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情感变化的原因发生好感①②朋友几次表示出对望春的嫌厌③④怜惜望春的残1.文章写出了作者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阅读②-⑤段,填写表格。(4 分)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情感变化的原因发生好感①②朋友几次表示出对望春的嫌厌③④怜惜望春的残葩飘零在草地上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作者写“紫槿花红出墙头”的作用。(4 分)3.阅读第⑥段,说说“动人的故事”中,“动人”之处有哪些,再从中选择一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带给你的人生启示。(不超过 150 字)(7 分)答案: 1.答案示例:①第一个泄露春讯,最早开满枝头;②为它不平;③担忧(隐忧);④怕望春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评分说明:4 分。共每空 1 分。 2. 答案要点:①突出春意盎然的景象,②与下文“望春残葩飘零”(内容)③形成对比(手法),④突出了望春花飘零时冷落、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望春的怜惜之情(作用)评分说明:共 4 分。每个要点 1 分,④要点只答情感不给分。 3. 答案示例:动人之处:①追求光明、怀揣理想独自出发;②不畏艰辛苦苦寻觅;③当愿望实现的时候,微笑着悄然离开。启示:围绕着“追求光明、追求理想”“不畏艰辛”“甘于奉献”

《错也是对 刘墉》阅读答案

《错也是对刘墉》阅读答案 错也是对刘墉 小时侯,父亲常教我写毛笔字,每当我写到一半,对其中一笔不满意而懊恼迟疑,父亲总会安慰我: “上一笔没写好,可以用下一笔去救。练字的人,不但要会写好,还要懂得救好。因为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譬如一个人写‘太’字,第二笔写歪,别人认为没办法写好,却见他将最后两笔也改了个角度,结果不但漂亮,而且妙极了!” 父亲还说有一次康熙皇帝出巡,到了西湖,灵隐寺的主持求皇帝写幅字,康熙原想题“灵隐寺”,但落笔时不小心,将“灵”字上面的雨写大了,下面纸幅有限,怎么也不能把“灵”字写完,旁人都捏把冷汗,却见皇帝气定神闲,大笔一挥,改写为“云林禅寺”。那幅字至尽仍挂在西湖,大家只觉得笔飞墨舞,是幅好字,有谁会去计较那是写错之后的权宜之计呢! 我当时太小,听不懂,直到有一天父亲带我去看漫画家表演—— 只见台上挂着一大张白纸,漫画家邀观众上去,随便画几笔,然后立刻根据那几笔,改成一幅画。有些观众存心找麻烦,故意东勾一圈,西画一条,大家这么想,都认为画家会被难倒,却见画家略一思索,就解决了问题。 我开始了解,这世上一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是错,有些人不但能将错变为对,而且对的比别人对的还要好。 所以在中学,我试着在作画没有灵感时,把纸折皱,摊在地上看那折痕,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居然能看出许多美丽的山峦和川流。 后来在大学教课,我也常将纸随便“团”一下,丢在桌上,让学生运用想象,去寻找美的造型。我发觉用这种方法创作的画,常能打破自己惯用的格式,开展出新的面貌,尤其喜爱临摹的学生,往往能因此脱离古人的窠臼。 我更发现,有时候在作画之前想要使用宣纸,不小心拿错了纸,却很可能因为纸性不同,产生许多意外的好效果,远非平日所能想见。 如此说来,那错,不也就是另一种对了吗? ...... 从写毛笔字、画漫画、到学国画,我深深领悟了这个由错误中寻对的道理,且用在我的生活中,经过许多坎坷、风浪,一次又一你俩在证明父亲的那句话: “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 1.写出此文的线索。 2.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3.谈谈你对“这世上一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是错”的理解。 4.摘出全文的主旨句。 5.说说你读了此文之后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父亲的“错也是对”那句话。 2.以时间为序,按不了解父亲的话到开始了解父亲的话这个思路行文。 3.这句话蕴含着这样一个哲理:有时候对错是相对的,对一件事情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要换个角度来思考,它启发我们不要囿于常规,创造性思考问题。 4.主旨:“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 5.结合原文谈自己感受,言之在理即可。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言语交际》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更新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言语交际》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2016年秋期电大把《言语交际》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C.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下列同义词在感情色彩上有差异的是() A.强壮强健 B.保护庇护 C.凶悍凶横 D.退还退赔 3.下列同义词在语体色彩上有差异的是() A.贴切确切 B.永久永远 C.幽寂幽静 D.讥诮挖苦 4.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D.叶笃正、吴孟超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你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不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犯大错误的。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3.00分) A.终究 B.终于 C.最终 D.究竟 6.商品化的大潮浮动的人心,由此而一大堆文字垃圾污染人文环境,现实的窘况人的良知,价值标准混乱大众的视线,人类文明史常常在特定的背景下变得不辨。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迷惑产生启迪遮挡美丑 B.迷惑滋生启迪遮蔽真假 C.左右滋生局限模糊良莠 D.迷惑滥造局限遮蔽真假 7.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如花,则。 A.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 B.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 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 D.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8.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B.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C.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D.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个人若是在生活中感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经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了。 ②毕加索也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在60岁学习版画,70岁学陶工,他那永不的追求艺术美的热情令人叹服。 A.征候麻木枯竭 B.迹象麻木枯竭 C.迹象迟钝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