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样题讲课教案

环境管理学样题讲课教案
环境管理学样题讲课教案

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2)a.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b.臭氧层的破坏; c.酸雨区的扩展; d.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e.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f.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

g.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等。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

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

答:(1)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5、从三种生产理论概念及联系,简述它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三种生产理论包括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

(2)三种生产理论:①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②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③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④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⑤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6、简述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

答: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时间上的,甚至可以是其他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首先,环境管理工作应当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界面上的活动,而不是去代替相关部门去具体地管理它们各自系统的内部行为。其次,界面活动控制论指明了在各种人类社会行为中,首先要加以综合协调的主要是各方在界面上发生的社会行为。

7、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可分为几类?各包括哪些手段?

答: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命令型和控制型、经济型和激励型、鼓励型和自愿型三类。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等。

8、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的基础和保证有哪些?

答:(1)环境标准、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

9、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有哪些?简述实地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

答:(1)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

(2)实地研究方法的步骤可分为5个主要阶段:选择实地、获准进入、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记录、总结分析。

10、简述环境信息的内容及特点。

答:环境信息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中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知识。它们可以是数字、图像、声音,也可以是文字、影像等以及其它表达形式。

特点:环境信息除了具备一般信息基本属性外,还具有时空性、综合性、连续性、随机性等特点。

11、什么是生态城市及城市环境管理?

答:(1)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城市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2)城市环境管理:a.各级人民政府是城市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b.制定城市环境规划:制定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环境现状调查和预测、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制订环境规划方案、制订方案实施的各项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c.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即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 d.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即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e.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确定综合整治目标、制定综合整治方案、改革环境管理体制;f.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12、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a.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b.随机性和不确定性;c.不易监测性。

13、什么是废弃物?废弃物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答:(1)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2)目的和任务:是运用各种环境管理的政策和技术方法,尽可能地限制废弃物的产生及排放,或使不得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废弃物能与自然环境的容纳能力相协调,达到保证环境质量的目的。

14、什么是政府产业环境管理和企业环境管理?

答:(1)政府产业环境管理是政府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政策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产业活动中的环境行为为管理对象,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宣传教育的手段,调整和控制产业活动中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以及相关生产技术和设备标准、产业发展方向等的各种管理行动的总称。

(2)企业环境管理是企业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工商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和活动为管理对象,以减少企业不利环境影响和创造企业优良环境业绩的各种管理行动的总称。

15、什么是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什么?

答:(1)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于产品,清洁生产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于服务,清洁生产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

(2)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16、ISO14001标准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答:五大要素是:a.环境方针——阐述组织的环境工作宗旨,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措施提供依据。b.环境规划——为实施环境方针而确定环境目标、指标、工作重点、行动步骤、资源、措施和时间安排。c.实施和运行——指执行环境计划,使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d.检查和纠正措施——指检查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e.管理评审——依据对环境管理系统审核的结果以及不断变化的形势,提出方针、目标和程序变动的要求,以求不断完善及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应性。

17、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如何分类?

答:(1)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自然资源按其产生的渊源及其可利用性,可分为以下三类:a.可更新资源,又称为再生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又称非再生资源;c.恒定资源,又称非耗竭性资源。

18、中国环境保护“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是什么?

答: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9、什么是“三同时”制度?

答: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3、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论述你对解决环境问题的理解。

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从而形成不正确的自然观。在这些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消费观等无不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最终导致了人类行为的失当。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人们依据各种信息,对全社会的环境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调节和评价,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特定的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之总和。2共赢原理是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3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4环境绩效管理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 5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6环境统计是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包括为了取得环境统计资料而进行的设计、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 7环境绩效管理就是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8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9生态需水是指为了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10三种生产理论人与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自称的复杂巨系统,在物质运动的基础层次上,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11环境管理的主体?(1)政府(2)企业(3)公众和非政府组织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13环境监测类型?(1)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测)(2)特殊目的的监测(包括研究性、事故和仲裁监测) 14环境信息的特点?(1)时空性(2)综合性(3)连续性(4)随机性 1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的内容?(1)排污申报(2)总量审核(3)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15环境绩效评估的方法?(1)基于ISO14031标准的环境绩效评价方法(2)企业环境绩效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16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1)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2)以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为目的,合理调配土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3)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为墓地,综合运用政策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严格控制各种形态污染物向地下转移 17环境管理的内容?(1)按管理领域划分,所谓管理领域,是指环境管理行动要落实到的地方,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的什么地方、人类活动中的什么方面(2)按环境物质流划分:①自然资源环境管理②产业环境管理③废弃物环境管理④区域环境管理 18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半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特点:(1)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2)它是综合性科学(3)它是正在发展的科学 19人与环境和谐的五种环境需求?(1)适应生存(2)环境安全(3)环境健康(4)环境舒适(5)环境欣赏 20环境管理实证方法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 2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环境管理学考试资料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耗竭、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有害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 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 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 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5错误的消费观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 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简述三种生产理论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换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三种生产理论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一)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二)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三)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五)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简述界面活动控制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概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 特征: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自然资源,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而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则是商品,而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则是废弃物。 简述冲突协同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冲突: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

环境法学案例题

案例及答案 1.养鸡场经营者甲发现:自她所在市某公司在她鸡场附近修建预制板厂以来,小鸡纷纷死亡,产蛋鸡也不再下蛋,经济损失达数万元。同时,其住宅出现裂缝,家人住院。主要原因是各种设备产生的震动和噪声。据环保局监测,其住宅及养鸡场噪声已达80分贝和95分贝。该厂自规划以来,未履行“三同时”手续,也未安装任何消声防震措施。环保局在调解同时,对该厂罚款3万元,并要求补办“三同时”审批手续,审批通过前不得生产。 问:(1)环保局的处罚有无法律依据? 环保局的处罚是有法律依据的。首先,该厂未执行“三同时”规定,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其次,该厂排放噪声及震动等已严重超标,违反了法律规定 (2)该厂若拒不履行调解协议时,甲有何救济? 该调解属于行政调解,不具强制执行力。当该厂拒不履行时,甲可以到法院起诉该预制板厂。当然甲必须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 9..四川省某县一企业建设在农村,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10分贝,但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因而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当地环境保护局以该企业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月1600元。该企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行政决定。其理由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按照该法第2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我企业只满足噪声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结果,法院采纳了原告企业的意见,判决撤销环保局的决定。 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 该法院对本案的判决是正确的。(2分)因为: (1)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备排放噪声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2分) (2)责令限期治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权限,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属于越权行政。(2分) (3)对不扰民的超标噪声,不应征收排污费。(2分) (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因此噪声对该厂工人造成的危害,不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2.2008年,辽宁省某乡岗村群众向市环保局投诉,称自2007年以来,该市矿务局设在该村的排矸场,由矸石自燃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使附近农田果园受到污染损害,要求赔偿损失。市环保局受理了此案。经调查化验发现,排矸场矸石自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持续时间长,是造成附近农作物、果木损害的主要原因。排矸场认为,国家对排矸污染问题没有具体规定,拒不承担责任。同时主张在煤矿生产中必然环节是排放煤矸石。限于我国煤矸石及煤炭技术水平,可燃物品不可避免地进入矸石,这才导致自燃。它认为属于不可抗力,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1)该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该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虽然国家对排矸污染没有具体规定,但是这不妨碍该场因其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化验结果已经证明该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该场的主张能否成立?这是否属于不可抗而构成免责理由。 该场主张矸石自燃属于不可抗力不能成立,因此不能成为免责事由。我国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矸石自燃虽然无法避免、无法克服,但是可以预见到的;而且自燃造成的损害也是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防止 4.甲厂新建投入生产,同时投入运营的还有该厂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厂运营三个月后,认为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营增加了企业成本,遂私自决定不再运营该设施。当地有一农民乙在甲厂投产后,就从甲厂的排污渠中抽水养鱼,以利用污水中的养分。但自从甲厂停止运行污染处理设施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大大增加,乙 鱼塘中的鱼因为养分过多开始大量死亡。乙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厂赔偿损失。

20XX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 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 1.转变环境观念 2?调整环境行为 3?控制“环境一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一、政府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1 / 34 二、企业 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 三、公众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 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 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 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 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_____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 们共同的未来》;_____ 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

环境管理学样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2)a.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b.臭氧层的破坏; c.酸雨区的扩展; d.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e.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f.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 g.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等。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 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 答:(1)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5、从三种生产理论概念及联系,简述它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三种生产理论包括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 (2)三种生产理论:①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②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③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④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⑤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6、简述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 答: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时间上的,甚至可以是其他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首先,环境管理工作应当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界面上的活动,而不是去代替相关部门去具体地管理它们各自系统的内部行为。其次,界面活动控制论指明了在各种人类社会行为中,首先要加以综合协调的主要是各方在界面上发生的社会行为。 7、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可分为几类各包括哪些手段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 一、选择 1、环境日:6月5日 2、BOD:生化需氧量 3、COD:化学需氧量 二、填空 1、环境管理的分类: (1)从范围划分:1)资源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 3)专业环境管理 (2) 从性质划分:1)环境规划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 2、环境管理三大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政策;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3、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4、“三同时”制度 5、三种生产理论: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6、环境监察分类: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 7、环境监察依据:法律依据;标准依据;事实依据 8、限期治理对象: (1)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 (2)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9、环境保护法概念 三、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学:以缓解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 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2、环境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 行为。通过全面规划和有效监督,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3、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 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对一切影响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所规定 的行为准则。 5、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由排 污单位的申报登记、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颁发、执行情况 的监督检查四部组成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环境的开发利用之前,对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划方案 或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用的防 范措施和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和估计。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

环境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管理的概念 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共赢原理概念 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物质生产概念:物质生产是指人类从环境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产资料的总过程。 环境规划的概念 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人口生产概念 人类生存和繁殖的总过程。 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采用“减量化,再使用,在循环”的3R原则,立足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按“物质代谢”关系安排生产过程和产业链条,形成一种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的循环模式。 老三项制度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制度: “新五项”制度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环境保护产业的概念: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的产业群,包括水处理业,垃圾处理业,大气污染防治业,环保设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等,广义的环保产业还包括从事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等工作的行业,如水资源保护,绿化造林等。废弃物的概念: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环境评价的概念 :环境评价是从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出发,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环境的优劣及其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进行评估,预测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的概念 从生产的全过程来控制污染物的一种综合措施 二次污染物 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 填空题 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哪三个方面 一是持续性原则;二是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制公平;三是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四大方面: 生态学方向、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和系统学方向 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三生共赢的目标定位: 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 环境监测的三个特点: 环境监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时序性 环境监测的两大类型: 环境监测通常分为常规监测和特殊目的监测两大类

案例分析题库(环境类6例)

案例1:绿化剪草伤人案例 案例描述6月15日,某项目二名绿化员在欢乐谷修剪草坪,当时赵某操作一台剪草机在作业区域的上方坡地修剪,另一台由富某在下方的平地修剪,两台剪草机 相距约7米远。当修剪到欢乐谷小溪上面的草坪时候,从赵某操作的剪草机里 飞出一个石粒打在了正在下面修剪的绿化员富某的右眼上。经医院诊断,富某 右眼内积血,眼角膜划伤,瞳孔断裂,经过几天的治疗,1米之内能够模糊的 看到物体,伤者眼前积血基本被吸收,眼角膜已经愈合,但瞳孔无法修复,且 玻璃体处于浑浊状态,需做进一步治疗。现场状况:(以下图片为模拟现场人 员操作实景) 案例分析据现场情况分析判断看,事件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剪草机沿坡脊横向修剪,机器在坡脊与斜坡的接触界面上运行时,剪草 机底座面与坡谷方向呈现约10度的放射形外露夹角。人员在坡谷作业时其上身 及脸部位置正处在夹角范围内。 2、现场坡脊草地表面不平整,剪草机叶片扬起草地表面砂石从外露夹角往 外抛,对坡谷作业人员形成直接威胁。 3、现场作业人员“平行”作业方式,且在作业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 经验或教训(含预防措施) 绿化作业人员对草木的修剪、打药及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以上案例再次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绿化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切实消除隐患。做到: 一、建立和落实对园林绿化器械定期的检查、保养工作程序,以保证器械的完好性。 二、加强对绿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器械操作技能的培训,新入职绿化人员必需经过实操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高差 坡 距离 机器底座外露夹角 约10。度

三、加强对绿化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 1、为一线绿化作业人员配置防护目镜、手套和口罩等职业安全防护用具。 2、将绿化作业人员作业时应配戴防护目镜、手套和口罩作业的工作要求纳 入到工作流程,并实施检查。 四、加强对绿化作业现场的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安全提示、警示标识配备 (如:服务提示、警戒带等)是否到位,及时提醒客户注意安全。 五、对各管理项目内坡地绿化修剪作业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评 估坡地绿化修剪作业的合理安全作业和警示范围。 案例2:泳池配套设施伤人案例 案例描述2005年7月,某项目业主孙女士在从更衣室进入泳池过程中,当走到淋浴间通往泳池的入口时不小心滑倒,情急之下,下意识的用手去扶旁边的镜子, 结果被镜子的不锈钢框边缘划伤了拇指。现场流血很多,会所主办立即为其进 行了简单的包扎,同时找到了她的家人将其送到医院。 经医院诊断,该业主拇指表面肌肉被划开3/4。为防止肌肉坏死,需住院治疗。 现场状况:(以下图片为模拟现场人员操作实景) 摔倒地 案例分析据现场情况分析判断,事件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现场标识安装位置不适当,未能满足醒目,清晰、完整的要求。 2、出事地点位于浸脚池旁,地面较湿滑,现场未设置防滑垫。 3、现场仪容镜不锈钢包边工艺粗糙,镜框两边存在较大范围的“利边”和“利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新换教材)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4118 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时/学分:36/2.0 先修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系或教研室:城建学部环境工程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时:理论学时36。 2.作业次数:5次 3.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基本内容 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2)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2.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以及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1.基本内容

1)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2)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4)环境标准体系 5)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2.基本要求 了解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和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的发展;掌握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掌握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理解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和分类,作用和意义。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 难点: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标准体系。 第三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1.基本内容 1)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 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 4)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2.基本要求 理解各个理论基础(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生态学原理、系统论原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各个理论基础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关系。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 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 1.基本内容 1)环境数据处理方法 2)最优化分析方法 3)常用决策分析方法 4)环境数学模型 2.基本要求 了解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最优化分析方法(线性规划)、常用决策分析方法(决策树)的应用,理解环境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3.重点和难点

人民大学自然资源管理专业考博历年真题备考经验考试内容笔记专业课笔记-育明考研考博

2016人大环境学院自然资源管理考博真题参考书 一、人大环境学院自然资源管理专业博士招生考试内容(育明课程中心)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初试考试科目复试考试科目1203Z1 自然资 源管理2-3人1、初试考试科目:①自然资源;②自然资源管理;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自然资源管理综合;⑤公共管理;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 目:④自然资源管理综合;⑤公共 管理;⑥政治理论1、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听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分)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 1、人大自然资源管理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历年缺考率在20%左右) 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总成绩=初试总分/3*50%+复试总分/2*50%(初复试各占50%)。录取中导师比较看重初试的成绩,历年初试的排名顺序与最终排名顺序相差较小。 4、满足相应外语等级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初试外语免试,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5、人大经济学各专业初试专业课一考试内容相同,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自然资源管理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人大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二、人大环境学院自然资源管理专业考博部分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1203Z1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经济学》伯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环境经济与政策:理论及应用》马中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马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环境管理学》 吕永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编号ENSE4135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课程类型本专业推荐选修课总学时36 其中: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学分 2 预修课程适用对象环境工程 课程简介(200字左右)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和技术依据的科学。系统地讲授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内 容及方法等基本理论,阐述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 基本理论;重点讲述国内外现行的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以及环境 管理手段的基本类型、政策目标、调控原理、适用领域、效果制约因素;培养 学生灵活运用环境管理手段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系统地介绍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环境管理的思想、原则及方法,要求学生能准确认知环境管理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现行的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度,深入领 会环境管理的三大基础理论和经济原理,牢固掌握环境管理手段的基本类型、政策目标、调控原理、适用领域、效果制约因素,使学生树立起环境管理的观念思想,从国家可持续发展 战略高度来认识环境保护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环境管理手段解决实际 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3、6、7、8和11。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6 6 第三章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6 6 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手段 5 5 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 6 6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行政环境 1、上面的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上面的案例说明由于新要素介入到收入分配中,导致我国近20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一个需要引起行政系统注意并深思的问题。 通过记者聚焦农民工工资和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问题上时,才发现有那么多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权利。中央政府一系列文件的发布,体现出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 2、行政管理为什么要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 因为行政系统具有开放性,行政环境制约和影响行政管理系统及其活动。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需要而产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发挥自己独特的功能。全面考察行政环境,研究外部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并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系统的运行方式、功能范围,掌握优化行政环境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通过案例简述行政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综合,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而且行政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具有互依性。 行政系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如: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都是外部环境的需要,行政系统就要根据这一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满足农民工的需要。 行政管理反作用于行政环境,它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改善,使之优化,并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控制,使之按照行政系统的希望和要求发展。如:针对农民工工资问题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发出一系列文件和修订一个条令,改善了外部环境,维护和保障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权利和利益。

第三章:顺德经验 1、从顺德市政府的职能转化,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行政职能具有动态性,它要随着行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今的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都与以前大不相同,适应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和转变行政职能,是搞好行政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所以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范围、内容、主次关系、作用都要发生变化。 政府在管理国有企业的时候,要理顺政企关系,明确自己应管什么。要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即让政府掌握所有权,国有企业掌握经营权。政府通过“承包制”、“股份制”等形式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使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有企业经营者“以公谋私,公款消费恶性膨胀,有的企业领导用公款购买小汽车,请家送礼,任意挥霍”的行为,同时也可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他们有没有做不该做的事? 我认为他们没有做自己不该做的事。 3、还有什么该做的事没做? 政府没有制定一定的监督政策,以了解顺德企业的运行状况。他们应该向顺德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营运和盈亏状况,负责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并且不直接敢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还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管理和制约顺德企业。4、论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经济运行不能无政府干预,也不能无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客观上要求把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指导性作用有机结合。 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或做不了的事。比如顺德企业“厂外有厂,账外有账,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就应该由政府调查具体情况,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2)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与社会有三方面的关系:一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二是社会对政府的支持和监督;三是政府与社会通过精诚合作作用于市场机制,共同治理宏观社会,增进社会福利。 在对待顺德的改革中,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全社会的人道发展,体现出政府职能的转变。 而且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必须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 一、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 (1)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 2、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 3、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的发展; 5、自然资源的耗竭; 6、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 7、固体有害废气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 (2)、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 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 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 5、错误的消费观 (3)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 一次污染是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 2 等(这个应该可以自己判断吧?) 二次污染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 物。包括:因为CO 2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因氟利昂而破坏臭氧层、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 2 同水 蒸气结合而形成酸雨等等。(这个应该也可以自己判断吧?)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1)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 (2)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1、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三、什么叫环境生产?什么叫物质生产?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环境生产 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2)物质生产 P39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料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在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PS:三种生产理论,还有一种叫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3)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P43 (一)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二)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三)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五)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环境管理学试题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试题出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科学(1章) 2.环境管理学(1章) 3.可持续发展(2章) 5.共赢原理(2章) 6.界面(2章)。 7.冲突协同理论(2章) 8.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3章) 9.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有两种手段,分别是?(3章) 10.经济手段(4章) 11.环境信息公开(4章) 12.环境绩效(4章) 13.环境会计的作用(4章) 14.环境审计的作(4章) 15.环境统计(4章) 17.案例研究方法(4章) 18生态城市(5章) 20区域开发行为5章) 二、填空题 1.环境管理的三大主体是什么? 1章) 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2章) 3.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章) 5.三种生产理论(2章) 6.共赢原理(2章) 7. 三生共赢(2章) 8.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 9. 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3章) 10.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3章) 11. 环境管理实验方法(4章) 三、简答题 1.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环境管理的内容 3.简述当前世界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4 个主要方向。(2章) 4.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章) 4.简述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主要内容(2章) 5.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应用(2章) 5.简述冲突协同原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2章) 6.简述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3章) 7.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有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统计(4章) 8.实地研究方法的优点(4章) ①适合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②研究的成果详细、真实、说服力强,研究者常常可以举出大量生动、具体、详细的事件说明研究结论; ③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相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操作程序不十分严格,在过程中可进行灵活的调整; ④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 9.实地研究方法的缺点(4章) 10.农村环境管理落后的原因(5章) 四、论述题 1.试述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及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5个层次,当某一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该需求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在任何时候,主管人员都必须随机制宜地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 1.在理论方面,行为科学中有许多成熟的概念理论可以应用于环境管理学。如,对消 费者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从消费需要、消费动机的 角度入手,研究鼓励绿色消费的激励机制、研究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冲突及其解 决办法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2.在研究方法方面,行为科学可以为环境管理学提供比较规范和系统的行为研究方 法,比如,用行为科学的行为观察、行为评估和现场实验方法,研究在超市提供布 袋代替塑料袋的各种方案的有效性,结合前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更加切实可行 的方案。(2章) 3.请按照你的理解论述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共赢策略的意义(2章) 4.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主要哪些优越性? (3章) 5应用你所学的有关环境管理方面的内容论述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怎么才能让三个和尚有水喝?(3章) 6.尝试根据“共赢原理”,对本课程实施的教材“买、租、借”方式,根据自己的 亲身参与体会,及对周围老师同学观察思考,及其它课程教材使用情况的观察思考,及对当前高校教材购买使用方式的思考等,分析本课程材料“买、租、借” 方式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整体方案设计。 7.超市使用塑料袋造成的浪费和污染是一个讨论了很长时间的“环境问题” 根据课堂和课本上所学的环境管理学实验的思路和方法,仿照化学或生物学实验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管理学实验方案,对以下问题中的一个进行实验求证:(1)使用塑料袋能够给超市带来什么样的方便、效率或利润,超市采用塑料袋的大致收益是什么,有多少?这一实验的核心是“超市为什么一定要使用塑料袋,有什么好处”。(2)超市使用塑料袋对于消费者有什么样的好处?和这个问题相关的 是“为什么大多数消费者不习惯或优先使用自带布袋购物” 7.中国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设计政策工具或政策如何调整来应对?

环境管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C、次生环境问题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审批阶段。 A、竣工验收 B、施工 3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B B、地方政府 4、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 于后者的审批权 归 国家环保总局 5、环境影响评价 是建设项目施工 审批的一项管理 制度,因此要在建 设项目可行性研 究阶段。B、完成 6、环境总是相对 于某个而言的,因 此说环境是一个 概念。 A、主体D、相 对 7、环保部门在海 洋建设项目管理 方面具有权。C监 督 8“以新带老”的 原则就是以新建 项目管理带动老 污染治理 9、具有中国特色 的环境政策是。C 强化管理 10、推动环境保 护事业的直接动 力是国家政府,而 根本动力是。A社 会公众 11、环境管理的 核心是对的管 理。B人 12中国的领海宽 度为。() C、12海里 13城市环境综合 整治定量考核制 度是考核() D、市政府 14在环境民事诉 讼中,举证责任原

则应为( ) B、举证责任倒置15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 ) C、归国家所有14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 C、水行政主管部门 14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8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 C、商品19、一般而言, 环境权是指() C、公民享有在优 美、舒适的环境中 生活的权利 20、提出“人类 有权在能够过尊 严和福利生活的 环境中,享有自 由、平等和良好生 活条件的基本权 利”的国际环境宣 言是() B、1972《斯德 可尔摩宣言》 21、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体现了生 态学基本规律中 的() A、“物物相关” 律 22、一般说来, 三种生产的共同 界面是() B、废弃物 23、“将收集到 的审核证据与审 核准则进行比较 所得到的评价结 果”是() B、审核发现 24、《水质值 的测定—玻璃电 极法》6920-86 是() C、国家环境监测 方法标准 25、环境管理对 象是() D、人类的社会行 为 26、环境法律关 系的客体一般包 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