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化成分分析方法

茶叶生化成分分析方法
茶叶生化成分分析方法

茶叶生化成分分析方法

1、茶汤制备

称取经粉碎过60目筛的样品1.0克,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90mL沸水,然后将其置于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10min振荡一次。浸提完毕后,趁热过滤后,待茶汤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100mL,备用。

2、茶多酚含量测定(酒石酸铁比色法)

2.1仪器

2.1.1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2.1.2分光光度仪。

2.2试剂

1)酒石酸亚铁溶液

称取1.0g硫酸亚铁(FeSO4.7H2O)和5.0g酒石酸钾钠(C14H4O6KNa.4H2O),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低温保存有效期10天)。

2)pH7.5磷酸盐缓冲液:

①1/15mol/L磷酸氢二钠:称取23.9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加水溶解定容至1L。

②1/15mol/L磷酸二氢钾:称取经110℃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钾(KH2PO4)9.08g,加水溶解定容至1L。

取上述1/1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85mL和1/1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混合均匀。

2.2测定步骤

准确吸取1.0mL茶汤,注入25mL容量瓶中,加入4.0mL蒸馏水、5.0mL酒石酸亚铁溶液,充分混合,再加pH7.5磷酸盐缓冲液至刻度。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540nm 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3、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茚三酮比色法)

3.1仪器

3.1.1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1.2分光光度仪。

3.2试剂

1)2%茚三酮溶液

称取水合茚三酮(纯度不低于99%)2g,加50mL水和80mg氯化亚锡(分析纯),

搅拌均匀。分次加少量水溶解,放在暗处,静置1昼夜,过滤后加水定容至100mL。

2)pH8.0磷酸盐缓冲液

①1/15mol/L磷酸氢二钠:称取23.9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加水溶解定容至1L。

②1/15mol/L磷酸二氢钾:称取经110℃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钾(KH2PO4)9.08g,加水溶解定容至1L。

取上述1/1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95mL和1/1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mL混合均匀。

3.2测定步骤

准确吸取1.0mL茶汤,注入25mL容量瓶中,加入0.5mL的2%茚三酮溶液和0.5mL 的pH8.0磷酸缓冲液,摇匀,然后置于沸浴中加热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放置10min后,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570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3.3氨基酸标准曲线制作:

3.3.1谷氨酸标准液配制

称取100mg谷氨酸(纯度不低于99%)溶于100mL水中,作为母液。准确吸取5mL 母液,加水定容至50mL作为工作液(1mL含谷氨酸0.1mg)。

3.3.2氨基酸标准曲线制作

分别吸取0、1.0、1.5、2.0、2.5、3.0mL氨基酸工作液于一组25mL容量瓶中,各加水4mL、茚三酮溶液0.5mL和缓冲液2mL,在沸水浴中加热15min,冷却后加水定容至刻度,然后在570nm波长下,用10mm玻璃比色皿测定吸光度。将测得的吸光度与对应的谷氨酸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4、咖啡碱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4.1仪器

4.1.1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1.2紫外分光光度仪。

4.1试剂(除另有规定外,均为分析纯)

1)碱式醋酸铅溶液

称取50g碱式醋酸铅(HG3-1396-81),加水100mL,静置过夜,倾出上清液过滤备用。

2)9N硫酸溶液:取硫酸250mL,用水稀释至1L,摇匀。

3)0.01N盐酸溶液:取0.9mL盐酸,用水稀释至1L,摇匀。

4.2测定步骤

准确吸取8.0mL茶汤,注入100mL容量瓶,加入4.0mL0.01N盐酸溶液和0.8mL碱式醋酸铅溶液,用水准确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匀,静置澄清过滤。吸取滤液50mL,注入100mL容量瓶,加入0.2mL9N硫酸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澄清过滤。用10mm 比色杯,在波长274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4.3咖啡碱标准曲线制作

4.3.1咖啡碱标准液配制

称取100mg咖啡碱(纯度不低于99%)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作为母液,准确吸取5mL母液加水至100mL稀释混匀,作为工作液(1mL含咖啡碱0.05mg)。

4.3.2咖啡碱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吸取0、5、10、15、20、25、30mL咖啡碱工作液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各加入4.0mL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用10mm石英比色皿,在波长274nm处,以试剂空白人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5、水浸出物含量测定

取100mL的蒸发皿,置于烘箱中在105℃下恒温烘1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待冷却至室温时称重。吸取50mL茶汤入蒸发皿,置于水浴锅上蒸干,然后将蒸发皿置于烘箱中120℃下烘2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6、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测定(系统分析法)

6.1试剂和主要仪器

1、正丁醇、乙酸乙酯、95%乙醇

2、2.5%碳酸氢钠溶液

称取碳酸氢钠2.5g,加水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3、饱和草酸溶液:20℃时,100mL 水中可溶解10.2g草酸,根据气温配制。

4、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筒形分液漏斗、容量瓶。

6.2测定步骤

6.2.1试液制备

准确称取磨碎茶样3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沸水125mL,于沸水浴中提取10min,提取过程中,振荡1-2次,提取完毕后立即用脱脂棉过滤,迅速冷却。

6.2.2分离

取30mL试液,注入60mL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振摇5min,静置分层,分别放出水层和倒出乙酸乙酯层。

吸取乙酸乙酯层2ml,加95%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溶液A)。

吸取水层2mL,加饱和草酸溶液2mL和水6mL,再加95%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溶液D)。

吸取乙酸乙酯层15mL,置于30mL分液漏斗中,加2.5%碳酸氢钠溶液15mL,振摇30s后,静置分层。弃去碳酸氢钠层,吸取乙酸乙酯层4mL,加95%乙醇定容至25mL,混匀(溶液C)。

取试液15mL,置于30mL分液漏斗中,加正丁醇15mL,振摇3min,静置分层。吸取水层2mL,加饱和草酸溶液2mL和水6mL,再加95%乙醇定容至25mL,混匀(溶液B)。

6.2.3比色:将溶液A、B、C、D分别用10mm比色杯,以95%乙醇作参比,于380nm 处测光密度E A、E B、E C、E D。

6.2.4结果计算

TF%=E C*2.25*100/M*m

TR%=7.06*(2E A+2E D-E C-2E B)*100/M*m

TB%=2E B*7.06*100/M*m

7、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蒽酮比色法)

7.1试剂及主要仪器

1)蒽酮试剂

称取100mg蒽酮溶于100mL硫酸溶液(在15mL水中缓缓加入50mL硫酸)。以现配现用为宜。

2)葡萄糖

3)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

7.2测定步骤:

吸取试液(茶汤)1mL,加入25mL容量瓶,空白以加入1mL水替代。然后再加入8mL蒽酮试剂,摇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7min,立即取出置于冷水中冷却,待恢复至室温,以10mm比色皿于波长620nm处测定吸光度。

7.3结果计算、

总糖%=C*L1/M*m*10

式中:C-由标准曲线所得的葡萄糖计算系数;L1-试液总量;M*m-干物重

8、儿茶素总量测定(香荚兰素比色法)

8.1试剂及主要仪器

1)95%乙醇(AR),盐酸(GR)

2)1%香荚兰素盐酸溶液:称取香荚兰素(CP)1g,溶于100mL盐酸中,溶液呈淡黄色,若变红或变蓝绿色均属劣质,不宜使用。宜现配现用。

3)微量注射器:10μL。

4)分光光度计。

8.2测定步骤:

1)试液制备:称取磨碎的茶样1g(精确至0.01g),加95%乙醇20mL,在水浴上提取30min,使乙醇保持微沸。过滤后冷却,用95%乙醇定容至25mL。

2)测定:吸取试液10μL,注入盛有95%乙醇1mL的刻度试管中,摇匀。加入1%1%香荚兰素盐酸溶液5mL,加塞摇匀显红色。放置40min后,以试剂空白作参比,用5mm比色皿,于波长500nm处比色,测定吸光度。

8.3结果计算

儿茶素总量(mg/g)=A*145.68*L1/L2*M*m*1000

式中:A-测得的吸光度

145.68-儿茶素含量计算经验系数。

M*m-干物重(g)。

附:计算公式

1、茶多酚%=39.13×OD/M×m(100ml提取液)

或=195.65×OD/M×m(500ml提取液)

2、氨基酸%=(0.4386×OD+0.0513)×10/M×m(100ml提取液)

或(0.4386×OD+0.0513)×50/M×m(500ml提取液)

注:Y=0.4386X+0.0513为氨基酸的标准曲线方程

3、咖啡碱(%)=0.0233×1250×OD/M×m(500ml提取液)或

咖啡碱(%)=0.0233×250×OD/M×m(100ml提取液)

4、水浸出物(%)=((蒸发皿+50ml茶汤)烘后重-蒸发皿重)/M×m(样品干重)×100注:

0.0233-由标准曲线所得的咖啡碱浓度系数,mg/ml;

OD-吸光度。M×m-样品干重

4、可溶性糖=C×50×OD/M×m(500ml提取液)或C×10×OD/M×m(100ml提取液),C=0.22955

5、儿茶素总量(mg/g)=OD×0.14568×L1/L2×M×m

6、黄酮类(mg/g)=OD×0.32×L1/L2×M×m

注:L1-试液总体积,L2-测定时所取试液体积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98394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

茶叶类别基础知识

茶叶类别基础知识 一、茶叶的分类:根据茶叶制作时发酵程度不同再分为: 1)不发酵茶:如绿茶、菊花茶等 2)轻微发酵茶:黄茶、白茶 3)半发酵茶:如青茶、乌龙茶,乌龙茶又有:广东乌龙、台湾乌龙、闽南乌龙、闽北 乌龙 4)全发酵茶: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滇红、桂红、闽红三大功夫等 5)后发酵茶:如黑茶,普洱茶、边茶 二、有按基本茶类,再加工茶类和非茶之茶类三大部分。 其本茶类中:按茶叶发酵程度的轻重结合成品茶的品质特点,将茶叶分为六大类:绿、白、黄、青、红、黑茶。 发酵: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列举。茶叶的发酵:多酚类物质在酶的参与下发生生物化学反应。 1、绿茶:不发酵茶,制法为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制作工艺中完全不发酵,保持 清汤青叶的特点,明朝起是历史最久且产量最大的茶类,性质寒凉。店内属绿茶类产品有: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六安瓜片、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云芽绿1号2号。 基本原理:杀青通过高温方式杀死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鲜叶的生理化学变化。 从历史角度又分为:名优绿茶和普通绿茶。 杀青的四种方式: 炒青绿:明代起,最基本的加工方法,因加工制作炒青的外形不同又分为:长青(眉茶、出口茶)、平炒青(平水珠茶属浙江出口茶)、扁炒青(西湖 友井),干茶色当多数呈黄绿色。 烘青绿:经过揉捻杀青后来烘干的方法,又分:条形(黄山毛峰)、尖形(太平猴魁)、片形(六安瓜片)、针形(信阳毛尖),其它烘青绿茶只制作花 茶的加工原料茶。 蒸青绿:唐宋时以蒸的方法干燥,具备三绿的特点:汤绿、色绿、叶底绿,条形紧、圆针形。 晒青绿;经过杀青揉捻后经日光晒干的茶,做成茶砖、茶饼、普洱的原料茶,呈油绿色。陕青(陕西)、川青(四川)、滇青(云南)

茶叶生化成分功效

茶叶生化成分与饮用功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除古籍茶书论及茶的保健功能有60余种和名人谈茶药理功效20多种外,当代茶人又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深入探明了茶叶中各种生化成分达600余种,其中有机化合物就有500多种,大体分为十二大类(详表1-1)。 由表1-1可知,一是茶多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在茶叶中干物质含量是比较多的,分别为20﹪~35﹪、20﹪~30﹪及20﹪~25﹪;二是脂质、生物碱、有机酸及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均较少,分别为4﹪~5﹪、3﹪~5﹪及l﹪~5﹪;三是维生素、色素、皂甙及甾醇等,在茶叶中含量分别为0.6﹪~l.0﹪、0.6~1.0﹪、0.07﹪~0.1﹪及0.04﹪~0.1﹪;四是香气成分在茶叶中含量极微,仅为0.005﹪~0.03﹪。 尽管这些生化成分复杂,含量差异悬殊,但对茶叶中的色、香、味形成,以及营养、保健及药理功效均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现分别简介如下: 1.多酚类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总称包括四大类物质,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类、花白素及花青素和酚酸及缩酸类等,占茶叶中干物质总量的10﹪~25﹪,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属水溶性物质。同时这些成分多数具有抗氧化能力,有利于防治人类的许多疾病,有利于抑制人体内人体内自由基的滋生,包括心肌梗塞、动脉硬化、高血压、中风、高胆固醇血症、自体免疫疾病。现将茶多酚的一些主要成分,分别简介如下:(1)几茶素类在茶多酚中,其含量为之最,多达60﹪~80﹪,且化学结构复杂,故又分儿茶素(D,L-C)、表儿茶素 (L-EC)、没食子儿茶素(D,L-GC)、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通称之为非酯型几茶素,也称之为简单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了酸酯(L×EGCG),一般称之为酯型儿茶素,也称之为复杂儿茶素。这些几茶素类的组成比例,与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季节、加工茶类的工艺等因子有密切关系,如绿茶是不发酵茶类,儿茶素含量高,茶汤滋味有收敛性:红茶是全发酵茶类,汤色红亮,滋味浓、强、鲜;乌龙茶、黄茶及黑茶,属半发酵茶类。这些茶类在加工过程中,儿茶素被氧化,分别聚合成茶红素、茶黄素及茶褐素,所以儿茶素含量也随之下降。这些也是影响红茶、乌龙茶、黄茶及黑茶的汤色和滋味重要物质。同时这些成分也对人体机能起调节功能,其主要成分如下:一是L—EGC和L—E0t2G具有抗癌及抗突变、降血压、降血脂及降血糖等作用:二是D,I,一C、L-EC、D,L-C,-C及L-EGC等均能起降血压作用,而D,L -C、L—EGC、D,L—GC与L—EGC,分别对肝脏有保护作用、病毒及龋齿细菌有抑制作用。 (2)黄酮及黄酮类尽管在茶中所占干物质比重仅占 1.2﹪~4.0﹪,但它们对绿茶汤形成黄色均起了重要作用,故又称之为花黄素。同时也是构成绿茶和红茶汤色中的黄绿色及滋味鲜爽的重要物质。这些成分的药理功效,对人体皮肤能起到保护而不受自由基的损害,如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身心紧张时,常常会产生致氧化物,以及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也常受到人们抽香烟的烟雾、有害的太阳辐射等影响,导致产生致氧化物,引起细胞受到损伤和早衰,如果用绿茶的冷茶汤擦洗,茶汤中黄酮类化合物,则能阻止氧化而起到保护作用。 (3)花白素及花青素和酚酸及缩酚类这两类成分,在茶叶中干物质含量分别为o.5﹪~

茶叶的主要成分

茶叶的主要成分 谈到饮茶的作用,要从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说起,各种茶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因为不管什么茶,从植物学角度来看,它们首先都是茶叶,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茶叶种类,例如楼主提到的“红茶、绿茶、茉莉花茶、铁观音、普洱”等等,一来是原料茶树所属的种略有差别,但主要还是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的不同,一般来说,它们只会改变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不会改变茶叶中的成分。 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1、有机酸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约为干物质的3%左右。 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等。 虽然茶叶中柠檬酸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大量摄入,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2、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并不是一种物质,因此常称为多酚类,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过去茶多酚又称作茶鞣质、茶单宁。 茶多酚的功效主要有:能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抑制癌细胞、抗菌杀菌、抑制艾滋病病毒。 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 3、氨基酸: 分析表明,茶叶中至少含有25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8种,茶叶中就含有6种。氨基酸是构建生物机体的众多生物活性大分子之一,是构建细胞、修复组织的基础材料。 4、蛋白质: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所以茶叶中蛋白质含量不是很高,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 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的生长、组成、更新和修补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通过氧化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蛋白质遇到茶多酚,会产生很难溶解的鞣酸蛋白,对人体不利。 5、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 咖啡碱,具有兴奋大脑神经和促进心脏机能亢进的作用。过量饮(食)用,能扰乱胃液的正

茶叶种类大全

茶叶种类大全 茶叶(干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绿茶 一、绿茶的含义及分类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按其干燥机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其中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六安瓜片最为有名。 二、茶之性 绿茶的特性,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绿茶属性凉而微寒,味道略苦,适合胃热者饮用。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各地,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 三、绿茶中上等茶品的介绍:主要从茶的产地、采摘及制作工艺进行讲解。 1.西湖龙井 产地:茶区集中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这里傍湖依山,气候温和,

常年云雾袅绕,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结构疏松、土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唐代陆羽《茶经》中所说的“硕者上”,正与优良品质的龙井茶剩余沙壤土相吻合。 采摘:茶树品种,芽叶柔嫩而细小,富含氨基酸与多种维生素。西湖龙井的采制非常考究,它的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高级龙井茶强调要早采,通常一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特级龙井茶采摘标准时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5厘米。采摘次数多是龙井茶特有的。) 制作工艺:西湖龙井炒制时,分“青锅”、“辉锅”两个工序,炒制手法很复杂,一般有抖、带、甩、挺、拓、扣、抓、压、磨、挤等十大手法。炒制时,依鲜叶质量高低和锅中茶坯的成形程度,不时地改换手法,因势利炒而成。 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整形过程。锅温达180℃左右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面更光滑,投入约100克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势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势进行初步整形,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时间40-60分钟。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辉锅。(熟悉了解且能讲解)辉锅:目的是整形和炒干。锅温60-70℃,需要炒制25分钟。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差不离锅。炒制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 超值好的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及时用纸包成0.5公斤一包,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收藏。贮藏得法,约经15-30天后,龙井茶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蠢爽口。保持干燥的龙井茶贮藏一年后仍能保持色绿、香高、味醇的品质。(熟悉了解且能讲解) 2.洞庭碧螺春 产地: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两山气候温和,水气升腾,空气湿润,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 采摘:其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浸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采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茶叶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最为名贵。 制作工艺: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

茶叶生化成分资料

a 茶多酚对茶叶的色、香、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高效的抗衰老、抗辐射、去脂减肥等功效[1-3]。茶多酚是茶叶内含成分和功能性成分,与茶叶平品质呈正相关[3],茶多酚含量越高,用于提取茶多酚制品,不仅取得率高,而且产品质量好。由表2可知,茶多酚含量最高的是25号丙弄古茶树(47.37%)。 b 氨基酸与茶叶的香气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是形成茶汤鲜爽味的主要成分[3-6]。由表2可知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63号施甸县摆榔尖山古茶(8.17%): c 咖啡碱在茶树新稍中的含量一般为2%-4%[7],咖啡碱可以兴奋神经中枢,刺激肠胃帮助消化,能够利尿醒酒,解热镇痛,消毒灭菌,抵御疾病,抵抗酒精、烟碱、吗啡等的毒害,松弛平滑肌,调节呼吸系统[8]。含量最大的是65号施甸县太平下西山头1号古茶(4.63%): d 水浸出物指茶叶中能被热水浸出的可溶性物质总称[9]。其值越大,内含成分越丰富,则加工成的茶具有较好的品质。对水浸出物(大于45%)的特异资源进行选育与繁殖,用以生产高品质高得率的速溶茶,茶饮料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由表2可知水浸出物最大的是26号龙塘古茶树(57.67%),50%以上的有25个,其中施甸县和保山隆阳区就有7个(11个),水浸出物含量最低的是13号CGWQ-LX-08649大理茶(42.60%)。 e 儿茶素是茶多酚类物质的首要组份,是茶叶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和组成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也是茶树进化的标志之一[10]。儿茶素又可分为非酯型儿茶素(即简单儿茶素、主要包括EC、

EGC、C、等)和酯型儿茶素(复杂儿茶素,主要包括EGCG、ECG等),儿茶素总量做多的是22号CGMS-MS-09987普洱茶( 23.45%):(+)C含量最大的是59号龙陵县古茶树17号(53.68mg/g):EC含量最多的是48号龙陵县古茶树6号(96.62mg/g):EGC含量最大的63号是施甸县摆榔尖山古茶(98.31mg/g):ECG含量最大的是22号 CGMS-MS-09987普洱茶(74.65mg/g):EGCG含量最多的是71号保山市隆阳区旧街(129.23mg/g): k 一般来说,酚氨比是用来衡量绿茶的醇度(鲜醇、不涩、爽口)的,酚氨比小着,茶汤醇度较好的滋味鲜醇[11-12]。酚氨比是一个体现茶树适制性的指标,韩沛霖[13]的研究表明,酚氨比小于8适合加工绿茶,大于15一般适合制红茶,在中间的红绿兼制[14-15]。酚氨比的变化范围是3.41~20.15,平均8.76,变异系数为38.84%。 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C、EC、EGC、ECG、EGCG、儿茶素总量、酚氨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29%~42.32、2.37%~6.49%、0.81%~3.93%、42.61%~52.44%、0.00mg/g~53.68mg/g、2.80mg/g~48.84mg/g、0.00mg/g~78.24mg/g、2.26mg/g~51.60mg/g、18.25mg/g~76.63mg/g、7.11%~18.74%、4.88~12.36,均值分别为:32.28%、4.85%、2.92%、46.08%、5.58mg/g、16.51mg/g、25.92mg/g、

茶叶的分类及成分

茶叶的分类及成分 ●茶叶的分类 按制造程序不同来分类,可分为:毛茶和精茶 按萎调程度不同来分类,可分为:○1不萎凋茶:绿茶、黑茶、黄茶○2萎凋茶:白茶、青茶、包种茶、乌龙茶、红茶。 茶按薰花种类来分类,可分为:○1素茶:未薰花的茶叶称之○2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树兰花茶、桂花茶……等。 按发酵程度不同来分类,可分为:○1不发酵茶:绿茶龙井、碧螺春等0% ○2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清茶15%,茉莉花茶20%,冻顶茶30%,铁观音40%,白毫乌龙70% ○3全发酵茶:红茶红茶100% 按焙火程度来分类,可分为:○1生茶:轻焙火仅焙乾水份于5%以下○2半熟:焙火稍高,时间稍长○3熟茶:高温长时间焙火 按茶色不同分类,可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按茶树品种不同来分类,可分为:青心乌龙、青心、金萱、翠玉、硬枝心、叶乌龙、铁观音、四季春、青心柑仔、黄柑、淡水青心、佛手、乌枝、梅占等。 ●茶叶的成分 茶叶中所含的化合物成分很复杂,经实验测定,茶叶主要的化学物质如下: 1、茶多酚:茶叶中的酚类物质的含量占干重的20-25%。是一类以儿茶素为主体的营生物氧化作用的酚性化合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黄烷醇、黄酮□、酚酸、花青素等四大类。 2、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复杂环状有机化合物。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是嘌呤碱,其中最多的是咖啡碱,其余的还有可可碱、茶叶碱等。 3、芳香物质:这是一大类含量少而种类多的挥发性混合体的泛称。据现代气体层析分析茶叶结果表明茶叶的芳香物质有300多种。 4、氨基酸:已发现的有茶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20多种。其中茶氨酸占总量40%,是一般植物不存在的较为特殊的氨基酸,只有在蕈类中有少量存在。 5、色素:成品茶中的外形色泽(干茶色泽)和茶汤、叶底的色泽均是由不同色素成份的综合反映。

茶叶的成分

茶叶的成分 茶叶的成分(一): 茶在中国人生活中已经从止渴、提神的日常饮料,到艺术层次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先人体验、求证出的医疗效果,甚至中外医学界的临床实验、医学研究报告中,在在证实茶叶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助益。现今西风东渐,各种外国进口饮料,如酒、咖啡、可乐、汽水、果汁充斥市场剂,人工香料、食用色素、防腐...等参杂其中,而这些饮料经专家们分析研究的结果,发现都会对脑或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副作用;例如引起轻度兴奋或产生麻木的感觉,也就是对精神有所影响。因此传统『茶饮料』的纯天然食品绝无其他添加物、能止渴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且能防癌抗菌、预防高血压、降低胆固醇....等功效,使近几年国内饮料市场,因茶叶饮料的出现而热络起来,相对地茶叶中的各种成份、功效也逐渐受人重视,以下援引茶叶改良场及国内、外医学研究单位的相关报告供作参考。 一.国内、外与茶叶有关之报导 1.*英国老文学作家──齐德尼.史密斯*说:『感谢上帝赐给我们的茶;假使没有茶,这个世界不知将变成什么样子?不知还能继续存在与否?』 英国人认定茶对人体有七大功能: (1)促进脂肪消化。 (2)防腐杀菌。 (3)解毒。 (4)利尿。 (5)消除污臭。 (6)治疗头痛腹痛。 (7)益思、提神与恢复身心疲劳。 2.*英国诗人──威廉考伯*说:『茶为使人鼓舞,却不酩酊之上品。』 3.*英国名将──威灵顿*说:『茶清醒我,除去我的错觉。』 4.*英国首相──格拉斯东*说:『当你冷的时候,茶会温暖你;当你热的时后,茶会沁凉你;当你沮丧的时候,茶会激励你;当你兴奋的时候,茶会镇静你。』 茶叶的成分(二): 二.医药界有关茶叶之报告 1.*法国医学博士──卡尔穆斯*说:『当夏天走在沙漠上,茶是必需的一种东西。因为那些地方的水,有着很多昆虫及其他害虫浮游水中,不堪饮用。』他指出:『茶有防腐杀菌作用,预防传染病如伤寒、霍乱、赤痢,饮浓茶是最好的方法。』 2.*美国渡南大学生理学教授──拉密勒*说:『在日常生活中,维他命的摄取,以茶最为便利。』又说:『因为绿茶中含有多量维他命,虽然当泡茶时要用沸水冲下,但这些维

茶叶中主要成分及其保健功能一览表

茶叶中主要成分及其保健功能一览表茶叶成分保健功能 维生 维生素A 1. 维持上皮组织正常机能状态,防止角化。 2. 防治干眼病症。 3. 增强视网膜感光性,防止夜盲症。 维生素D 1. 帮助骨骼发育和治疗骨骼创伤。 2. 抗佝偻病,软骨病。 3. 调节脂肪代谢。 4. 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维生素B1 1. 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正常机能。 2. 参与肌体内糖代谢过程。 3. 防治脚气病,治疗多发性神经炎、心脏活动失调、胃机能障碍。 维生素B2 1.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2. 维持视网膜正常机能,维持眼的正常视觉机能。 3. 治疗角膜炎、结膜炎、唇损伤、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 维生素PP 1. 实现组织呼吸中的脱氢作用。 2. 治疗赖皮病所导致的皮炎、腹泻、痴呆、舌炎、口炎。 维生素B6 1. 参与氨基酸代谢。 2. 参与脂肪代谢。 3. 治疗婴儿中枢兴奋、惊厥病。 4. 治疗放射性呕吐和孕妇呕吐。 泛酸 1. 参与代谢的多种生物合成和降解,加强脂肪代谢功能。 2. 防止缺乏泛酸所导致的皮肤炎、毛发脱色、肾上腺病变 肌醇 1. 参与磷酸的代谢贮积过程。 2. 加强脂肪代谢的功能。 叶酸 1. 参与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 防止叶酸缺乏所导致细胞分裂和成熟的障碍。白血球缺乏症、白 细胞贫血、幼儿发育障碍、腹泻、龈炎。 3. 加强脂肪代谢功能。 6、8——二硫辛酸 1. 参与糖代谢过程,并加强脂肪代谢功能。 2. 抗脂肪肝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 解除砷、汞中毒。 4. 利尿镇吐、治疗肝性和心脏性水肿和妊娠呕吐。 维生素C 1. 增加微血管的致密性,改善其渗透性恶化脆性。 2. 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3. 防治坏血病。 4. 治疗出血症。 5. 促进创口愈合。 6. 防治缺乏维生素C所导致的骨膜分裂、骨裂齵齿。 7. 增强机体对慢性传染病的抵抗力。 8. 提高机体对工业化学毒性物及放射性伤害的抵抗力

茶叶的营养成分

茶叶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和氨基酸 茶叶中蛋白质含量约有15%-30%。按蛋白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类:清蛋白(3.47%)、球蛋白(0.87%)、醇溶蛋白(13.60%)、和谷蛋白(82.05%)。溶于水的是清蛋白,因此,人们每天从茶叶中摄取的蛋白质不超过70mg.但是溶于水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丰富,这不仅直接补充了一些必须氨基酸的需要,而且还能间接提高食用蛋白的营养。如鸡蛋由于苏氨酸少使其营养价值减少9%,喝茶补充一苏氨酸,就等于提高了鸡蛋的营养价值。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丰富,高档茶约为5%,低档茶一般为2%左右。氨基酸种类有26种。很多氨基酸都是组成人体蛋白质所必须的如精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等。但由于原料和加工方法不同其含量差别很大。 2、维生素类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1、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H、维生素B5和肌醇。其中尤以维生素B和维生素C最为重要,而且均溶于茶汤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为脂溶性,难溶于茶汤中。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因茶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为红茶〈乌龙茶〈绿茶。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每日约为60—70mg,好的绿茶维生素C含量每100g干茶可高达200mg左右。维生素C几乎全部都能溶于茶汤中。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而破坏,应予以注意。 3、矿物质元素 这里所称的矿物质元素是指经高温燃烧后所留下的灰分中元素。 茶叶中含有4%-7%的无机物,其中50%-60%可溶解于热水,能够被人们所利用。茶叶中的无机物中以50%钾盐和15%磷酸盐为主要成分,其次是钙、镁、铁、锰、铝等,微量元素有铜、锌、钠、镍、硼、铍、钛、硫、氟等。 人体所需要的大量元素是:磷、钙、钾、钠、镁和硫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是:铁、氟、铜、锰、钼、锌、硒等。上述元素茶叶中基本上都含有,所以茶叶作为补给矿物质来说是很有益的。 茶叶中的氟含量很高;我国茶叶含量为21、0-550mg/kg,一般茶叶等级越低氟含量越高;鲜叶原料越嫩氟含量越低。茶叶中80%的氟可溶于茶汤中,每日喝茶10g可获得1mg氟。这在人类食品中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喝茶对牙齿保健是有益的。 有机硒是一种抗癌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缺硒就会得克山病。茶叶中硒含量较高,尤其是富硒地区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在0.7mg/kg左右,最高可达6mg/kg.因此是很好的补硒原料. 茶对人体具有营养作用和对健康具有生理调解作用。这种奇特的功效源于茶

茶叶栽培学资料

茶叶栽培学 茶鲜叶的质量包括嫩度、匀度、净度、鲜度4个因素。 1、机械采摘茶园与人工手采茶园比较,其分枝级数较少。(√) 2、定型修剪仅用于幼龄茶树的树冠培育。(×) 3、一般认为茶树栽培最适宜的年降水量为1000mm左右。(×) 4、茶树叶片的寿命可以长达两周年以上。(×) 5、适当地遮光处理有利于碳氮比的降低,对提高绿茶品质有利。(√) 6、与乔木型大叶品种比较,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品种耐低温能力强。(√) 7、VA菌根的最显著的作用是提高寄主植物吸收钾素的能力。(×) 8、茶树种子的成熟期多在霜降(10月中下旬)前后,茶籽从采后至翌年3月以前均可播种,但以随采随播为最好。(√) 9、有机茶的发展方式是政府行为(×) 10、夏茶季节,通过遮阳可以改变茶树嫩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其中茶多酚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降低。(×) 1、一般把大叶种茶树经济生长最低气温界限定为-8℃~-10℃。(×) 2、茶树生长期间的月降水量要求大于100mm。(√) 3、茶树叶片在强光下生长叶形小、叶片厚、节间短、叶质硬脆。(√) 4、茶树缺钾时,可以大量使用氯化钾等肥料。(×) 5、定型修剪是培养骨干枝,在骨干枝上培育有效生产枝的重要手段。(√) 6、扦插成活率与枝条老嫩程度有关,隔年生枝条成活率高于当年生成熟枝。(×) 7、茶树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低,对NO3-的同化能力较差。(√) 8、无公害茶的发展方式是政府行为。(√) 9、打顶采摘法是一种以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 10、通过遮阳栽培可以提早茶叶开采期。(×) (茶树原产于我国哪一带?茶树栽培已有多少年的历史?根据何在?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出自我国何时何作者何本专著?据古书记载,我国茶树栽培起源于什么时期?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神农时代是茶树发现、利用的起始时期线索:唐代茶圣陆羽所写的第一本茶叶专著《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2)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年)开始栽培茶树,距今3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最早记载茶树繁殖栽培的史料:东晋的《华阳国志》 指出我国现有茶区的地理分布范围。 中国茶区的分布:1.东:东经122。-台湾省东岸2.西:东经94 。-西藏自治区米林3.南:北纬18 。-海南省榆林4.北;北纬38 。-山东省蓬莱 我国四大茶区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指出各茶区的地理分布范围。 1.华南茶区是我国的最南茶区。气温最高的一个茶区。分布:福建和广东中南部,广西和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特点:a. 品种资源丰富,以大叶种为主;b. 主要土壤类是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 c. 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年平均温度大都在18~24℃之间),多雨(年降雨量在1200~2000mm)。d. 生长期与采摘期均较长。e. 生产茶类有红茶、乌龙茶、绿茶、花茶等。 2.西南茶区是我国地形地势最为复杂的茶区。本区为茶树原产地,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条件极为优越。①分布:包括云南中北部、贵州、四川、西藏四省区 ②特点:a. 茶树的原产地,种类多,以大叶种为主。b. 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丰富。c.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18℃,地形复杂,气候多变。d. 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分布不匀,夏季占40-50%,冬季小于10%。e. 生育期8~9个月。f. 生产红、绿茶及边销茶为主。3.江南茶区本区茶园分布广,面积大,产量高,茶类多,品质优,生产上增加投入,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①分布:包括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和湖北南部,湖南、江西、浙江等省。 ②特点:a. 茶区最大最集中,以中、小叶种为主。b. 土壤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1400~2000mm/年,且集中(4~6月份)。d. 年均温度15~18℃,生育期长,8~10个月。e. 红绿茶为主,砖红茶和乌龙茶为辅。 4.江北茶区是我国的最北茶区,该区地处亚热带北缘。老茶园比重大,栽培上应加强茶园水土保持,

茶叶成分

饮茶的知识 茶叶成分 《神农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李时珍《本草纲目》:“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廔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眠,有力悦志,下气消食。” 清·孙星衍《神农本草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睡,轻身,明。” 东汉·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思。”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人有力,悦志。” 归纳所有关于饮茶功效的记载为:益思少睡、清热降火、解毒止渴、消胀气、消除疲劳、增强耐力、去痰治痢、利尿明目等。

养壶 茶壶给人的感觉是沉厚古朴,实用性与观赏性也使人乐于把玩,它在你手中就有如 有生命之物,它的生命在乎主人如何看待。看着一把茶壶由暗哑变成油润,与它的感情 由浅入深,每个时间看它都会有些不同,泡茶效果越见味美。欢迎你进入养壶的境界。 要诀:一把新的茶壶,通常会带有泥味,这是正常表现。不必担心,只需把茶壶放 在无异味的滚水内,慢火煲煮约三十分钟,然后小心拿起茶壶,轻嗅是否还有泥味。若 有,请继续煲煮直至泥味消失为止。新茶壶会较为吸收茶的香气,所以若用新壶泡茶, 香气会比旧壶逊色,多冲泡数次便会改善。茶壶亦因吸收茶油而开始由暗哑转变成油润, 使用次数越多,壶身色泽越美,使人爱不释手,希望你也能养出一把润泽可人的茶壶。 注意:1. 紫砂壶或朱泥壶等不宜用清洁剂清洗。 2. 每次使用后将壶内茶叶清理后,用热水内外淋壶,用干布干壶身,打开壶盖让其风干。 六大茶类 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另外还有花茶和紧压茶。 绿茶:不酦酵茶类。中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类最多,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汤色清绿。其中以西湖龙井、碧螺春举世闻名。 红茶:属于全酦酵茶类。其特色是红茶红汤。例如:祈门红茶、滇红。 乌龙茶(青茶):半酦酵茶类,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外形色泽青褐,所以亦称为“青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有“绿叶红镶边”之称。我们常见的铁观音、水仙、岩茶、单欉和黄金桂等亦是属于乌龙茶类。 白茶:属于轻度酦酵茶类。其制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雅素,汤色清淡,味鲜醇。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属于白茶类。 黄茶:属轻酦酵茶类,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黄。较为闻名的有君山银针。 黑茶:属后酦酵茶类。我们日常喝到的普洱茶便是属于黑茶类之一。 花茶:用茶叶和香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了花香而制成的香茶。常见的有香片、桂花茶和龙珠茶。 紧压茶:是以已制成的红茶、绿茶、黑茶的毛茶为原料,经过加工、蒸压成型而制成。如云南七子茶饼、云南沱茶、千两茶等等。

中国茶叶分类

中国茶叶分类图

按茶色不同来分类——绿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炒青绿茶: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 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 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叶底尚嫩匀; 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现在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 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 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龙井:产于杭州市西湖区,又称西湖龙井。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 旗枪:产于杭州龙井茶区四周及毗邻的余杭、富阳、肖山等县。 大方:产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临安、淳安毗邻地区,以歙县老竹大方最为著名。 在炒青绿茶中,因其制茶方法不同,又有称为特种炒青绿茶,为了保持叶形完整,最后工序常进行烘干。其茶品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奖惠明、高桥银峰、韶山韶峰、安化松针。古丈毛尖、江华毛尖、大庸毛尖、信阳毛尖、桂平西山茶、庐山云雾等等。在此只简述二品,如洞庭碧螺春:产于江

茶叶的成分及功效

茶叶的成分及功效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多酚类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糖类、维生素、色素、生物碱、芳香物质、酶。 1糖类物质 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热能,同时也是构成神经和细胞的主要成分,具有护肝解毒作用,同时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降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抗凝血、抗血栓和耐缺氧等作用,近年来发现茶多糖还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2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修复损伤组织的原料,是构成组织、酶、激素的抗体成分。 3氨基酸 茶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而且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含量很高,因此营养作用非常明显。茶氨酸能影响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增强记忆力,有镇静及缓解疲劳的作用,可以预防神经失调症、失眠症、经期综合症等,能保护神经细胞,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度。 4维生素 人体内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各种病变,维生素是调节体内物质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据研究,茶叶中含有多种治疗眼科疾病的成份,最主要的是维生素,特别维生素C(抗坏血酸) ,它是营养眼内晶状体的重要物质。维生素缺乏就会产生各种眼病,而茶叶维生素含量丰富,通过长期的饮茶可以对眼起着重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并且可以通过饮茶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5生物碱 生物碱的主要作用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利尿和解毒。因此在精神疲倦时饮上一杯浓茶,具有解倦强精神的作用。 6茶多酚 茶多酚的功能是软化毛细管,具有抗病灭菌、抗辐射、抗脂质过氧化预防衰老的作用。作为收敛剂可用于治疗烧伤,缓解金属盐引起的中毒。茶多酚可以直接阻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作用,故有“紫外线过滤器”之美称,还能抑制络氨酸酶

实验室茶叶生化成分测定方法操作手册(打印版)

实验1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测定——三氯化铝比色法 材料磨碎茶样 试剂1%三氯化铝称取AlCl3·6H2O 1.7567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 步骤 (一)供试液制备称取茶叶磨碎干样1.00g与100mL三角瓶中,加沸蒸馏水40mL,置沸水浴中提取30min,过滤与50mL容量瓶中,滤液加水定容至50mL,摇匀即为供试液。(二)比色测定吸取供试液0.5mL,加1% AlCl3水溶液10mL,摇匀,10min后,用721型分光光度计,以1cm比色皿,420nm波长处比色,1% AlCl3水溶液为空白,测定吸光度(E),根据吸光度等于1.00时,相当于320μg黄酮甙计算含量。 (三)计算 黄酮甙(mg/g)=32E/样品干重 E----所测的吸光度 实验2 茶儿茶素总量的快速测定——香荚兰素比色法 材料磨碎茶样 试剂4%香荚兰素甲醇溶液4g香荚兰素溶于100mL甲醇中。试剂现配现用。 (一)供试液制备称取茶样3.00g于500的锥形瓶中,加入450mL沸蒸馏水。水浴45min。过滤于500ml容量瓶中,滤液加水定容至500mL,摇匀即为供试液。 (二)比色测定吸取茶汤0.1或0.5ml(未发酵的0.1,发酵过的用0.5)于试管中,用水补足至1mL,加入5mL 4%香荚兰素甲醇溶液,然后加入3mL浓盐酸,静置15min,用721型分光光度计,以1cm比色皿,500nm波长处比色,以试剂空白做参比,测定吸光度(E),(三)计算 儿茶素(mg/g)=[(E*145.68)/1000]*[总溶液量/(吸取溶液量*样品干重)] 实验3 茶叶氨基酸总量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 材料磨碎茶样 试剂1/15M磷酸盐缓冲液 (1)称取KH2PO4 9.073g 溶于1000mL水中。 (2)称取Na2HPO4·2H2O 11.878g,或者无水Na2HPO49.467g,或者Na2HPO4·12H2O 23.8675g 溶于1000mL水中。 将(1)溶液0.5mL+(2)溶液9.5mL配成pH8.04的缓冲液。 2%茚三酮溶液称取1g茚三酮+25mL水,加氯化亚锡(SnCl2·2H2O)40mg,溶解后摇匀过滤,滤液置暗处一夜,定容至50mL,置暗处可用数日。 (一)供试液制备 1.称取3.00g茶样,加沸水450mL,在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10min摇一次)趁热过滤,冷却后定容至500mL。 2.称取1.00g茶样,加沸水80mL,在沸水浴中浸提30min(每10min摇一次)趁热过滤,冷却后定容至100mL。 (二)比色测定吸取茶汤1mL,置于25mL容量瓶中,再加1mL磷酸盐缓冲液,加1mL 2%茚三酮溶液,在沸水中加热15分钟,冷却后,加水定容至25mL,放置5-10min,用570波长,1cm比色皿测吸光度(E),空白用1ml蒸馏水同样处理。 计算 氨基酸(mg%)=[(E*0.57)/1000*稀释倍数/样品干物重]*100 稀释倍数---为制备茶汤时所用容量瓶的体积

解读茶叶中主要成分(一):氨基酸

解读茶叶中主要成分(一):氨基酸 为什么有些茶喝起来鲜、甜、爽,而有些又没有?为什么有的人说茶叶有海苔味,而有的人说茶汤像浓鸡汤?为什么有些茶看起来浑身都雪白雪白,而有些茶冲泡开来茶汤上面却始终漂着一层东西…这些都是怎么回事呢?可以肯定的是,这都跟茶叶氨基酸有关系。 1.氨基酸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氨基酸”这个东西,自孩提开始,爸妈给买的补品上,很多都赫赫写着“氨基酸”。曾记得,读书常喝的罐装奶粉,背面的成分列表中,也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于是我们都大致有些记忆——氨基酸是个对人体有益的好东西。今天,我们追求纯天然的好东西,那么我们又从哪里找这种纯天然的氨基酸呢?吃的有紫菜、肉类、豆类、菇类等等,而喝的,其实茶叶就是个实实在在的不错的选择。 茶叶中含有约1%~4%的氨基酸,已发现的有26种,包含20种蛋白质氨基酸和6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其中,最主要的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尤其是茶氨酸,几乎为茶叶所特有,占茶叶干物质的1%~2%,约占所有氨基酸含量的50%。于是我们讨论茶叶的氨基酸,最主要研究的就是茶氨酸。 茶叶当中,氨基酸是氮素循环的一类非常重要的代谢产物,也就是氮素营养被根部吸收,然后转运到茶树的芽叶等各部位,从而使茶树慢慢长高长大,积累越来越多天然的氨基酸,被人发现从而加以利用。茶叶氨基酸不仅代表着茶树营养的供给与转化,也与茶叶的品质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其重要的程度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2.与茶叶品质有什么关系? 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茶叶氨基酸的味道大多都具有鲜、爽、甜的特点,部分氨基酸还略带微酸。如果茶叶当中氨基酸含量较高,那么口感就会表现出鲜、爽、甜,如果具有刺激味的茶多酚的含量也比较恰当,那么这个茶的口感就表现出醇爽的特点。 实质上氨基酸是组成茶叶滋味最重要的三大类物质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汤口感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三类物质的含量与比例关系。 部分氨基酸还表现出一定的良好香气,如腥甜、海苔味、鲜甜、紫菜气味等等,这些感觉在日式蒸青茶或者一些名优细嫩绿茶当中常被发现,这是由于这些茶当中,普遍氨基酸含量都较高。此外,有些氨基酸还能与其它物质相结合,在制茶过程中参与良好香气的形成。 因此,茶叶氨基酸这类物质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可以简单的总结为滋味的三国之一与香气的良莠。

果蔬成分生化分析

果蔬成分生化分析 摘要:果蔬中营养成分多种多样,本实验以黄豆芽和绿豆芽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C含量、总糖及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测定与其过氧化物酶分析都运用了比色法,并对测得数据列图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豆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相对于绿豆芽含量高,但其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绿豆芽,这说明其酚类物质代谢能力低于绿豆芽。总的来说,黄豆芽和绿豆芽营养价值都不高,但黄豆芽相对于绿豆芽营养成分较高。 关键词:黄豆芽;绿豆芽;维生素;总糖及还原糖;蛋白质;过氧化酶 Biochemical analysis of fruit and vegetable ingredients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lass of 11 biological science Zhang Fengping Abstract:Fruit and vegetable nutrition in variety, this experiment with bean sprouts and mung be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ain nutrients (vitamin C content, total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 protein content and peroxidase isoenzyme analysis) determination by colorimetry, and the measured data column chart,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researc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ybean main nutrition component relative to the high content of mung bean sprout, but its peroxidase activity below the mung bean sprouts, which explains its phenolic metabolism than mung bean sprouts.In general, yellow bean sprouts and mung bean sprouts nutritional value is not high, but the yellow bean sprouts and mung bean sprouts nutrients relative to higher. Keyword:Yellow bean sprouts; mung bean; vitamin; total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protein; peroxidase 1.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营养也更加关注,蔬菜成了大家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豆芽也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被称为“活体蔬菜”。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豆芽是黄豆芽和绿豆芽两大类。 黄豆蛋白质含量虽高,但由于它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使它的营养价值受到限制,所以人们提倡食用豆制品。近年发现豆芽中含有一种干扰素生剂,能诱生干扰素,增加体内抗生素,增加体内抗病毒、抗癌肿的能力。另外,中意认为绿豆芽性凉、味甘无毒,能清暑热、调五脏、解诸毒、利尿除湿,可用于过度饮酒、湿热郁滞、食少体倦等。日本科学家还发现,在绿豆芽的发芽过程中,部分蛋白质可分解为氨基酸,从而增加原有的氨基酸含量。其中还含有纤维素,若与韭菜同抄或凉拌,用于老年及幼儿便秘,健全又有良效。 因此,本次试验我们把豆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C、蛋白质、总糖、还原糖)进行分析,以此能够得出豆芽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并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并且更加深入的了解实验的原理及所需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实验内容及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