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梵高》说课稿

《画家梵高》说课稿
《画家梵高》说课稿

《画家梵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画家梵高》一课是人美版第八册17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本课主要介绍了梵高的生平及其人物画、风景画等作品的特点,学生能用口头或者书面语言对梵高的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为今后欣赏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都非常活跃,而且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并且好奇、好动、好表现。而且通过4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但之前的学习中很少接触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因此,需要从人物生平角度入手,引发学生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并且多创造条件和活动,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现个性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梵高的生平、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梵高作品的欣赏,讨论并用简单的语言对梵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提高审美素养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梵高的艺术精神,养成最重多元文化的意识,提升对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了解梵高及其作品,学习欣赏作品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难点】感悟梵高的艺术表现的情绪,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五、教学方法

教法: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012年,美国宇航局的航流星云图观测到地球表层,竟然和一位画家在100多年前创作的一幅名为《星月夜》的作品极为相似。这让人不禁感叹,究竟是大自然创作了艺术作品,还是这位画家早就拥有了一双创世者的眼睛?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画家是谁吗?这位画家就

是著名的艺术大师文森特·凡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为新课中欣赏《星月夜》作品做铺垫。

活动二:赏析作品,初步感知

1.提出问题:同学们对梵高了解多少?结合教材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梵高的生平。

2.展示梵高的两幅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真实、严肃、神秘等。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养成自学及提炼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大胆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了解梵高的生平经历入手来欣赏梵高的作品,可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为后面赏析作品积累素材。

活动三:形式分析,感受风格

1.继续多媒体展示梵高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小组讨论:这两幅自画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

构图:大方饱满;色彩:明亮热烈;笔触:奔放粗犷

2.展示《星月夜》,引导学生欣赏并尝试从构图、色彩、笔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构图俯视,色彩饱满、对比强烈,线条奔放有力,笔触厚重有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物画与风景画的欣赏,可以深入的了解梵高的作品,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提取画面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整合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四:总结概括,领悟探究

1.总结梵高的绘画特点:

色彩对比强烈、明快;线条扭曲、流畅、奔放;构图饱满

2.展示《自画像》《星月夜》,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几幅作品分别表现了梵高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压抑,激情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梵高的艺术特色有个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五:比较鉴赏,小结作业

1.展示《唐基老爹》《吃马铃薯的人》《向日葵》《阿尔附近的吊桥》等作品,学生欣赏,并结合梵高的艺术特色,从构图、色彩、线条、情绪四个方面分析作品。

2.总结回顾梵高的艺术特点。

3.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梵高的相关图片、文章或影像资料,加深对梵高的深入认识,下一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比,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加深对梵高的理解;而作业则将知识带入到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艺术的净化、陶冶、教育功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

五、板书设计

画家梵高

更多关于内蒙古地区教师考试详细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梵高教学设计

《梵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 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 难点: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范 板书设计: 梵高 1.自画像 4. 阿尔附近的吊桥 2.吃马铃薯的人 5. 向日葵 3.星月夜 梵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而这位天才型画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梵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对艺术的执着相互映衬,使梵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如今,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梵高,他的《向日葵》复制品已经成为经典的装饰画,被悬挂到世界各地。你们也许会对这位画家有点滴的了解,二我们正要通过本课是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正所谓从过去欣赏的表皮层面,逐渐深入到欣赏艺术的诠释层,乃至创作层。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笔触和色彩带给我们的快乐。(教师准备水粉纸,水粉颜料,笔) 2.按要求涂色:单色平涂第一颗星,以旋转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第二颗星。 3.谈谈有什么不同感受 4.有一位画家就善于运用粗狂有力、旋转变化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画家“梵高” 意图:利用动手尝试,使学生初步感受用笔用色的不同,引发学生对笔触和色彩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谈感受,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铺垫,并引入课题。 感知领悟 1.播放视频,了解梵高生平事迹 2.欣赏课件梵高作品代表作 梵高绘画中笔触的特点:梵高曾经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梵高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乐中。 学生讨论 第一组图片自画像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画家梵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课标中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这位天才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量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凡?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应会: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的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学习材料 凡?高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收集: 1.课前收集凡?高相关图片资料。 2.谈谈你对凡?高的了解。 教学意图: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知识。 二、阅读: 1.自学了解书中文字,了解凡?高的一生。 2.阅读后,了解了画家哪些信息?如国籍、家庭、艺术巅峰等。 3.你还有哪些问题? 教学意图:自学及培养提炼文字信息的能力。 三、欣赏: 1.欣赏凡?高作品: a.《自画像》笔触、色彩、割耳朵的故事、如果你在逆境中该怎样调整心态...... b.《吃马铃薯的人》色调、早期绘画风格、对劳动人民的感情、画速写...... c.《星月夜》笔触表达的情绪、幻想星空...... d.《阿尔附近的吊桥》文学语言描述...... e.《向日葵》为什么喜欢、有关向日葵的信息、厚涂法表现花瓣的好处...... f.《鸢尾花》画一画......2.为作品编排顺序:荷兰时期...巴黎时期...阿尔时期...圣雷米时期...奥维尔时期 3.总结: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画派主要画家之一 教学意图:分析画面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历史说课稿:《辛亥革命》说课稿范文

初中历史说课稿:《辛亥革命》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中的第3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就中国近代化艰难历程的又一段新的历史体验。本课与教材前两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下一课《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同盟会的建立以及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意义。 重点体现方案: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的内容,对比媒体展示的“兴中会成立简表”,自己设计“同盟会成立简表”。教师强调同盟会成立的意义,并通过讨论探究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革命是成功的。但革命果实又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又是失败的。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以完成目标的和未完成的目标,再结合辛亥革命的结局,从而认识到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 三、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学,采取提问讨论、分析综合、、创设情景、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幼儿园大班: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_1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Van Gogh's "Sunflower"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 美术欣赏《向日葵》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中的内容,并试者感知《星月夜》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 2、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学会色彩的初步运用。 3、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 2、凡高的作品 3、水粉颜料、油画棒、纸、笔等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 1、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凡高的《星月夜》——这节课《向日葵》 (2)出示图片,问:看后有什么感觉? 2、仔细欣赏 (1)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2)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3)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什么颜色? (4)向日葵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画面中的向日葵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啊? (6)教师小节 4、评价 (1)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2)你喜欢这幅画吗? (3)你觉得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5、听音乐细细欣赏 6、出示《星月夜》和《向日葵》,让幼儿进行比较 (1)同样是凡高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线条、色彩)(2)你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7、引导幼儿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 8、作品展示及评议 资料背景: 凡高在阿尔时期的系列作品《向》,是他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实际上他在移居阿尔之前,就在一二周的时间内在巴黎完成了4幅《向》。迷恋鲜艳色彩的凡高,从这时期起就开始意识到夏季之花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在巴黎画的4幅都不是插在花瓶中的,与阿尔时期的完全不同。从其笔法上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这时所交往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枯落的花

四年级第十七课《画家凡高》教学反思

四年级第十七课《画家凡·高》教学反思 四年级第十七课《画家凡·高》教学反思 《画家凡·高》一课是以启发学生情感创造为突破口,力争深层次地理解凡高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都是表现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是有现实的依据。走入凡高的艺术世界,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会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欣赏者。然而让四年级的小学生去深入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让学生在感悟凡高作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感受他对艺术热情、执着、勤奋创新的精神。 在欣赏凡高作品时,我分不同的时期向学生展示凡高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绘画风格及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这时在学生已初步了解凡高生平的基础上向他们介绍此画的创作背景。通过让他们理解凡高的悲剧人生和他对生命力的渴求,以及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来全面阅读凡高的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我试图让学生从欣赏——描述——分析——评价——四个层面,由感性到理性逐渐上升,并能由此形成一定的自主的鉴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资料,能动地获取知识,深入的思考问题,从内容、

色彩,笔触等美术形式上感悟分析,让学生逐渐理解凡高的艺术追求及艺术价值。 本节课的内容设置安排对“营造氛围”这一点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探究,根据前面学生对凡高生平的初步了解及对不同时期作品的欣赏,学生对凡高有了大体的认识,但在情感方面却并没有完全置身于凡高的世界,体会不够深刻。因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根据凡高的不同创作时期,利用此前没有欣赏的其他作品的展示,利用音效及教师语言创设情景,营造一种或悲凉,或激情或愤怒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体会凡高那种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那悲惨痛苦的一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

初中初一历史说课稿范文

初中初一历史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的时期,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讲述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同时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学好这一课对于培养学生在民族的问题上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的民族关系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名词概念模糊不清。由于这些特点,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

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的时期我 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 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 国古代历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 础。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 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的民族 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的问题上的正确观念,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民族关系的重 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三)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孝文帝改革。由于孝文帝的改革从社会生活、文化等领域比较全面的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深化和巩固了 民族大融合的成果,理所应当成为本课的核心。 (四)难点: 理解民族大融合的含义。通常我们容易把民族融合与民族 同化简单的等同起来,这是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 Van Gogh's "sunflower" art appreciation lesso n plan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中的内容,并试者感知《星月夜》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 2、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学会色彩的初步运用。 3、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 2、凡高的作品 3、水粉颜料、油画棒、纸、笔等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 1、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凡高的《星月夜》——这节课《向日葵》 (2)出示图片,问:看后有什么感觉? 2、仔细欣赏 (1)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2)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3)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什么颜色? (4)向日葵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画面中的向日葵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啊? (6)教师小节 4、评价 (1)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2)你喜欢这幅画吗? (3)你觉得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5、听音乐细细欣赏 6、出示《星月夜》和《向日葵》,让幼儿进行比较 (1)同样是凡高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线条、色彩)(2)你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7、引导幼儿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 8、作品展示及评议 资料背景: 凡高在阿尔时期的系列作品《向》,是他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实际上他在移居阿尔之前,就在一二周的时间内在巴黎完成了4幅《向》。迷恋鲜艳色彩的凡高,从这时期起就开始意识到夏季之花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在巴黎画的4幅都不是插在花瓶中的,与阿尔时期的完全不同。从其笔法上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这时所交往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枯落的花瓣、干瘪的枝叶、切

《画家梵高 》教案

《画家梵高》教案 教材分析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课标中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这位天才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量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凡?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应会: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的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自己,成为一个

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资料、范图,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前准备 设计《画家梵高》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学生收集凡.高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三、引入 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色彩和笔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教师准备深色画纸、共用的水粉、水彩等。) 2.按要求涂色: (1)单色平涂第一颗星。 (2)以旋转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第二颗星。 3.学生边尝试,边感受。 4.谈谈有什么不同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平涂整齐,呆板;旋转笔触,鲜艳,色彩有动感,活跃,醒目……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画家凡高》优质教案

17、画家凡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 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 难点: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范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问你们还记得这幅画的名字吗?那他的作者是谁还记得吗?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凡?高及他的作品。 三、讲授新课。 1、老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凡高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像》、《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十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欣赏凡?高的作品 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 3、学生谈感受 通过听凡高的故事,欣赏凡高的作品,现在就请你来谈一谈你对位杰出的画家及他的作

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

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 ---易公教育资料平台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 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人美版《美术》4年级下册16课——画家梵高

人美版《美术》4年级下册16课 画家凡·高 单位:中原区秦岭路小学姓名:王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由FLASH动画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段关于环保方面的动画,同学们知道短片里的人物是谁吗? 生;是凡·高。 师:是从哪看出来的,真聪明,那么关于凡高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想知道一起通过学习走进凡·高,走进凡·高的油画。 二、欣赏体验 1、整体感受凡高 师:通过课前的搜集,关于凡高你都知道了什么?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生:学生根据搜集汇报知道的凡·高。 师:引导学生简单的概括一下凡高早年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说出:凡高早年的生活非常的贫困,但是他很善良,经常和穷苦的人在一起,给他们一些帮助,虽然凡高也做过很多工作,但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做下去,于是凡高选择了绘画作为他一生的追求,那么凡高的绘画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吗?凡高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我们来看凡高绘画早期比较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吃马铃薯的人》。 2、引导学生欣赏《吃马铃薯的人》 (1、)看到这幅画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是从阴暗的色彩感受到了贫穷,从粗糙的手看出他们是普通的农民。 (2、)引导学生体会出凡高极具个性的绘画。 凡高在给弟弟的信中是这样评说这件作品的:“我想清楚的说明那些人如何在灯光下吃土豆,用放进盘子中的手耕种土地……老老实实的挣得他们的食物。”教师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出凡高是想通过这幅画真实的再现普普通通的农民形象,但这中真实是凡高加工后了的真实,

四年级下册美术-17《画家凡高》【教案】

17《画家凡?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与作品风格。了解如何对一名画家及其作品进行专题性研究。学习从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评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描述、分析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述、对比观察、小组合作基础上的自主探究学习方法,进行专题欣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画家凡?高对艺术的热情、执着、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画家凡?高的生平,认识画家的绘画风格,用语言或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 2.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作、油画棒、彩砂纸,课前搜集关于凡?高的信息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凡?高 1.导入新课 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凡?高作品欣赏) 师:刚才的视频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幅?(生答)大家都被这些色彩亮丽的作品吸引了,这些作品都是出自于一位画家之手。他被誉为画坛的传奇。 师生分享信息: 他就是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凡?高。

2.了解凡?高生平 凡?高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大家打开课本40页,默读教材中的《凡?高的一生》。 师:通过阅读,你对凡?高有了哪些了解? 师总结:凡?高的一生是坎坷的、悲惨的。 二、深入了解 1.早期绘画(学习任务:出示并赏析凡?高一生中的第一幅代表作——人物画《吃马铃薯的人》) 师:凡?高早期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他常常画什么题材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41页中关于这件作品的资料,并汇报得到的信息。 师:虽然凡?高很贫穷,但他经常帮助路德一家,并且画下了他生平第一件重要的代表作《吃马铃薯的人》。 欣赏人物画《吃马铃薯的人》。 师: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人物的神态如何?色调如何?(学生回答) 生:一家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吃晚餐;人物神态忧郁;色调暗淡。 师:凡?高就是这样一个既勤奋又富有爱心的人,但他的画不被承认,更没人去买他的画,这使他非常苦闷,于是凡?高来到了法国巴黎。 2.巴黎时期(学习任务:了解凡?高绘画风格的转变) 凡?高在巴黎第一次看到了印象派的绘画,并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凡?高向印象派学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们称之为后期印象派。 3.阿尔时期(学习任务:欣赏并评述静物画《向日葵》) 师:凡?高前往法国南部小镇阿尔,他的创作进入了巅峰时期。

初三历史说课稿【三篇】

初三历史说课稿【三篇】 1、本节课的出处和作用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历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的最后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历史部分的最后一课。本课从“杰出的科学家”、“文学与戏剧”和“建筑”等方面的几个代表人物和突出成就,集中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昌盛,也是对人类古代文明的总结。 科技和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丰富多彩的古代科学与思想文化成果是古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代东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还为近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习本课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①根据古代文明的发展这个主题,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阿基米德和他的主要贡献、《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之所以把它们作为本课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科技和文化成果,体验古代文明的辉煌,充分感知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创造性,突出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持续“发展”这个主题。这也符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理解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准确的国际意识”,“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开放态度”的要求。 ②本课教学难点是:古代世界东西方建筑出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和对建筑艺术的发展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社会生活、思想观点的变化的理解。

建筑艺术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和社会变化的见证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建筑是多姿多彩的,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学习“建筑”一目时,因为初中阶段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上的图片对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高大、雄伟、庄严的特点有比较直观的了解,难以挖掘教材隐含的信息,即东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就需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实行升华才能准确把握本课主题。 二、学生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历史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为年龄的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现阶段,他们对抽象的、理论化的历史知识难以认知,而对形象、生动、具体的、有趣味性的和贴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历史知识易于且乐于接受。在本课的学习中,初三学生对古代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和古代文学与戏剧的代表作品,易于掌握和提起学习兴趣。 但初中学生毕竟还没有完全具备历史思维的水平,他们的思维往往存有分散性和孤立性,不能有机地实行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中外历史的比较。在学习“建筑”一目时,探寻东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主要原因超出了初中学生有限的知识和思维水平范畴,需要教师化繁为简用更加直观的方法协助他们获得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内容,规划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水平 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建筑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基础知识。

《画家梵高》教学反思

《画家梵高》教学反思 《画家梵高》教学反思 曾经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课前你看的书有多厚,你的课就有多少深度。这次上《画家梵高》这一课,我真的感觉自己看的书不够多,课没有上出深度。不过回想自己从备课到上课所经历的种种,还是收获颇丰的。小记一二,权当自娱。 刚拿到这一课时,我就在想怎么上呢?公开课每年都上,上的意义在哪里?为了完成学校的教研任务吗?为了挣那绩效的几分吗?如果因为这些,那也太轻视自己的劳动了。像这种校内的公开课,不需要参加什么评比,也不需要向外人展示什么。听课的都是校内老师,更无须卖弄什么。那么上公开课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我想就应该是让大家坐在一起交流,那么这个交流能让大家开心吗?可不可以让大家有点收获呢?想了这么多之后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我要向大家传达一种理念,给大家提供一个谈资。 新课程改革改到现在,我们究竟有多少改变呢?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们培养了多少呢?自己上过那么多课,也听过无数的课,可感觉离那个目标都相差太远。因为一般的公开课谁敢放手啊?这次我就想好好地放一次手。正好在教参上看到了一句话:今天课堂上的教是为了孩子课外自主的学。就把这句话当做我的设计理念吧!正好把这个理念也传给大

家。所以我就决定采用络化的教学模式,到电脑室教学这一课。接下来我便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梵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利用络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有了理念和目标的指引,我便有了前进的方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欣赏向日葵,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初识梵高 1、查阅梵高生平 2、汇报交流:简介梵高 3、自主搜索欣赏梵高的作品。 三、深入探究,走进梵高 A、分组重点研究一幅画,并填写一张表格 B、学生代表汇报归纳结果。 C、师小结谈话。 四、整体感知,记住梵高 系统地把画家的生平和绘画特点熟悉一遍。 A、巩固认识梵高-生平事件 B、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总结特点:充满激情的线条和火热的色彩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人:XXX XXX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1 )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欣赏大师—梵高 教案

《梵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梵高的生平及相关作品的故事背景,感受画家通过画面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2、欣赏《星空》并解读他的作品创作风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梵高的作品风格和创作手法 【课前准备】 PPT、视频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放视频 师:大家听过这首歌吗? 师:这个音乐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歌星唐·麦克林(DonMclean)在欣赏了梵高的《星空夜》以及了解了梵高的生平故事后深受感动,于是创作了《Vincent》这首历经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纪念梵高,歌词还是以星空标题开头的。为了纪念梵高逝世127周年,2017年上映了《至爱梵高》的电影,就是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如果大家有空可以在家看看。 师:梵高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有谁能说出他的代表作品?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后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位“神经质”的艺术大师 二、深入认识 ?介绍艺术大师: 梵高的全名是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南部,他的父亲是个传教士。母亲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梵高和小朋友们不一样,他没有从小就表现出对画画特别的热爱,但是他的几个叔叔、伯伯是做艺术品销售生意的,他还有个表哥做画家,再加上妈妈经常会辅导小梵高画画,所以梵高对艺术也算是耳濡目染。

?他的一生 16岁左右被叔叔带到位于海牙的一所画廊从事卖画工作。梵高在海牙的画廊一做就是四年,四年间同事和顾客都很喜欢他,他对这份工作也充满了热爱,也热衷于与人交往。 鉴于梵高工作表现优异,又是老板的亲戚,所以公司把梵高派到了伦敦工作。工资自然也给梵高涨了不少。梵高在伦敦经历了他人生的初恋,但往往初恋都是让我们回忆的,是的梵高失恋了。失恋让梵高备受打击。加上梵高本来就有点抑郁及轻度精神问题,失恋后从此梵高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身体也日益消瘦,工作更是没有心思。不久后梵高不仅失恋还失业了。 离开叔叔的画廊后,梵高做过很多工作,他做过老师,做过图书销售,还做过传教士,但是都做得不长久。比如做传教士,梵高被派去贫困的矿区做传教士,梵高太过同情那些贫民,把自己的钱、衣服、食物、房子让给当地穷人,自己和穷人一样生活,结果被领导认为没有把本分工作做好,而且和贫民一样生活,穿得破破烂烂不修边幅影响他们组织形象而被辞退。 没有了收入,没有朋友,他只能回家啃老。他回到乡下跟他的父母同住。但是作为一个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而且性格脾气还不好的大龄单身狗,被爸妈嫌弃是必然的。那时候的梵高,日子过的很是压抑,他写给人家的信里还自嘲自己过的连条狗都不如呢。那个时候为化解郁闷,这个时候梵高开始画画,不过当时他的作品普遍色彩比较灰暗,颜色也比较单一。在他27岁的时候在弟弟的鼓励下决心要成为名专业画家。尽管年龄老大不小了,不过为了追求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对不对? 梵高要成为画家的这个决定受到了弟弟的全力支持,无论是精神上还是金钱上。可以这么说,没有弟弟的支持,就没有艺术史上如此伟大的梵高。 这个表弟不仅精神和经济上帮助梵高,他还凭着自己的艺术圈人脉介绍了很多大艺术家给梵高认识。这个时候梵高受法国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画风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去画那些P民、饥饿、妓女等下层社会的主题,画面上也开始用一些鲜艳的颜色了。 ?他的作品 《星空》《向日葵》《红色的葡萄园》 但对于我们刚刚欣赏的这些作品,主要是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的小镇后创作出了大量的绘画像《向日葵》,在梵高的疗养院生活期间也是梵高创作的黄金时期。刚刚老师提到梵高在这里创作了他艺术生涯中的巅峄之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幅作品吧。(PPT 展示作品《星月夜》)

人教版八年级初中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初中历史说课稿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说设计理念 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是现阶段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改变的一种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觉的探究性自主学习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九一八事变》学习网页,通过网页与教材互补来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位置、编排意图及作用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要求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比较关注。根据以上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重点难点的突破与解决 (1)本课的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处理办法:通过组织学生查看教学网站资料及相关纪录片,使学生掌握事变的经过,并能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画家梵高》 教学设计

《画家梵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课标中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这位天才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量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凡?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

教学准备:教学中用到的PPT课件及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课时:1课时 一、导入: 播放视频《献给凡高的音乐作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过视频,看到很多的绘画作品,再看一张图片,(PPT第一张图)美国宇航局2012年的流星云图观测到地球表层,竟然和视频中画家的一张作品极为相似吧。再出示图片《星月夜》(PPT第二张图)这让人不禁感叹,究竟是大自然创作了艺术作品,还是这位画家早就拥有了一双创世者的眼睛? 生:回答。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画家是谁吗? 生:是凡·高。 师:是从哪看出来的,真聪明,那么关于凡高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回答 师: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凡高的传奇世界。 二、欣赏体验: 1、整体感受凡高,学习了解凡高的一生: 播放视频《凡高的一生》 师:看完视频后,关于凡高你都知道了什么?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初中历史说课稿范文

初中历史说课稿范文 祖国五千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一个个政权的更迭,一个个王朝的兴衰。以下是初中历史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苏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及透过现象了解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了解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世界和平的可贵。 (三)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了解与评价。

二、说学情 本课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和“热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问题导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思中学,在学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 四、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提问的这个环节,使得新课与旧知识很好的衔接,便于学生形成整体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根据学案预习,并且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本内容。 三、合作交流,拓展升华 本课书共有三个子目,根据我的教学对象及新课标要求,我自主设置四个步骤来完成主体部分的教学。 步骤一:“冷战”兴起的原因。 在讲这一目时,我先用幻灯片展示出美苏两国战后的发展情况,由此得出,美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而苏联成为其称霸的主要障碍,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主要凸显双方在意识形态的分歧。 针对矛盾,美国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冷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