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放站干扰分析方法

直放站干扰分析方法
直放站干扰分析方法

直放站干扰分析方法

使用直放站具有一定的方便性,但如果直放站的质量不达标或安装使用不当也会给网络带来干扰。

直放站产生干扰的主要因素有:

1)直放站应用的场所选择及天线安装位置不合理,上下行信号放大增益设定不合理,以及

直放站内部问题产生自激导致干扰。

2)直放站的互调干扰

3)时延色散导致的干扰

4)无线宽带直放站容易引入干扰,因为对接收到的所有带内信号均进行放大。

5)使用一段时间后硬件故障或直放站性能变差引入干扰。

6)移频直放站产生干扰

而直放站干扰基本都是直放站自激干扰、互调干扰、时延色散等这三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我们将一一分析。

一、直放站自激干扰

温度变化引起放大器增益变化、隔离度改变,基站参数改变造成直放站输入信号增大等,均会引起直放站自激。调试直放站时,切不可过分追求直放站的放大作用而将增益调得过大,一定要留有余地。对于有故障记录的直放站,直放站上行信道出现自激是较难察觉的。因为直放站的下行信道一直有基站信号输入,假如直放站自激,下行放大器可能进入过载,某些型号直放站检测到放大器过载三次以后,立即关闭直放站并明确给出故障记录,很容易发现。而上行放大器输入信号变化极大,手机发射机并非总处于发射状态且距离时远时近,某种情况下会引发上行放大器自激,但由于输入突然消失放大器又恢复正常。上行放大器自激时间很短只有几秒,且无规律,有时好几个小时都不自激一次,极难排除故障。在安装直放站的地区,如果手机与固话进行通信,手机接听固话正常,而固话接听手机时断时通,音质极差,有可能就是直放站上行放大器自激造成的。上行自激较下行自激更容易发生,因为对直放站来讲,接收到上行信号的强度较下行信号波动要大很多。

无线直放站施主天线从施主基站接收的下行信号,经直放站放大后,由重发天线发射出去,一部分信号会经过转发天线的后瓣耦合到施主天线的后瓣,再由直放站放大。这样无线

同频直放站就形成一个潜在的正反馈环路,直放站自激后会将功放模块、低噪放模块推饱和,模块的指标会迅速恶化,影响直放站和基站覆盖区域内的通话。

以上就是直放站外部自激,还有一种就是在直放站内部产生自激,由于直放站内部模块之间的屏蔽不好导致的自激,原理同外部自激。

总之,直放站安装不当,收发天线隔离度不够,整机增益偏大时,输出信号经延时后反馈到入端,致使直放站输出信号发生严重失真产生自激。尤其是上行自激将使施主基站的底噪抬升,对上行造成严重的干扰,严重影响覆盖。另外,发生自激后会严重影响通话质量,产生掉话等现象。

克服自激现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大施主与重发天线的隔离度,二是降低直放站增益。当要求直放站覆盖范围较小时,可采用降低增益的办法,当要求直放站的范围较大时,应增大隔离度。

工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增大收发天线的水平及垂直距离

●增加遮挡物,如加装屏蔽网等

●增加施主天线的方向性,如使用抛物面天线

●选用方向更强的重发天线,如定向天线

●调整施主与重发天线的角度和方向,使两者尽量背向

二、直放站的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是指几个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会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的频率组合,而对通信系统构成的一种干扰。

根据规范和国家无委的检测标准,直放站产生的杂散和互调信号在9KHz-1GHz时小于-36dBm,在1GHz-12.75GHz时小于-30dBm。

1、直放站互调干扰的产生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直放站互调产生的原因有三方面:发信机互调、接收机互调和直放站模块本振信号泄漏引起的互调。直放站的杂散和互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直放站内部的功放模块。发射机互调是由于直放站工作时,因合路器系统的隔离度不够而导致干扰信号侵入发射机末级功率放大器,从而与有用信号之间合成互调产物,并随有用信号发射,造成干扰。接收机互调主要是由功放及混频电路的非线性所引起。本振信号泄漏引起的互调主要是由于

内部电路隔离度问题,引起上下链路直放站内部本振相互影响和串扰,再加上直放站施主天线接收到源基站的较强的信号,三者在直放站内部通过混频器等非线性器件的作用,产生新的干扰信号,然后再通过直放站的天线发射出来,从而形成刚好落在相应接收频点上的干扰信号。

总之,当有多个频率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便会相互调制产生互调失真,以二阶和三阶失真幅度为最大。但二阶互调fa+fb、fa-fb等,因其频率远离主导信号频率fa、fb,可不考虑。三阶互调的两种模型2fa-fb、fa+fb-fc,因其频率接近或等于主导信号频率,对通信的影响最大;五阶以上互调失真幅度较小,均可不考虑。移动通信设备主要考虑三阶互调的影响。

2、互调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1)、对其它运营商的影响:当一个运营商(移动或联通)开通了一台杂散和互调较高的直放站时,互调和杂散信号落在本运营商的频带外,会对附近另一个运营商的下行信号造成同频干扰。

2)、对相邻基站小区的影响:在使用大功率宽带直放站时,互调指标比较高,由于带宽选择直放站所有的信道都共用一个功放模块,而后级的滤波器是一个宽带滤波器,对通带内的互调信号没有抑制作用,因此很难满足规范对互调信号的要求。如果恰好能接收到附近本运营商基站的同频信号,输出时后级宽带滤波器对它们不产生任何抑制,那么会产生严重的同频干扰。

3)、对自身上行信号的影响::直放站下行功放产生的杂散和互调信号通过直放站内部的双工器进入上行信道,如果此信号过高就会严重干扰上行信号,造成直放站的覆盖范围降低。用户将会因为上行链路信噪比不够而无法通话。

3、克服干扰的方法

1)、选择适当的频点组合。拉开频距选用无三阶互调频点组工作,使三阶互调不会落在所使用的频点内。

2)、提高收信机前端的选择性,抑制干扰信号;改善收信机输入级的线性度,提高互调抗拒比;提高功放的选择性。

3)、采用自动增益(功率)控制(APC)技术,实时减小发射功率以减低互调电平,使其不至于落入有源器件的非线性区。

三、时延色散导致的干扰

无论光纤直放站还是无线直放站,当直放站放大覆盖的区域和原信号覆盖存在重叠区域时,当两路信号到达的时间差超过16μs时,将出现时间色散导致的干扰而影响通话(似两路信号的强度差)。

如上图当移动台在小区天线近端,而小区天线距离直放站重发天线距离为2.1km时,移动台收到的直放站信号和小区信号的时延差为(2.1km+2.1km)/c(光速)+3μs=14μs+3μ

s=17μs>16μs 。因此可能存在同频干扰问题,若两路信号的电平相差较小(不大于12dB),则通话将可能受到影响(建议结合TA话统、直放站信息、质量差统计、异常掉话统计进行判断,其中TA=3.68us,即统计中TA大于4以后才需要怀疑是否有时间色散导致的干扰)。

因此直放站时延色散导致的干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两路信号到达的时间差超过16μs。

2、两路信号的电平相差小于9dB,工程上为小于12dB。

综上所述,通过直放站干扰分析,使我们更加了解干扰的产生,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干扰,充分发挥直放站优越性。

各类干扰的分类及排查方法

各类干扰的分类及排查方法 GSM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相当成熟的阶段,在实际的网络优化工作中,发现GSM系统受到的上行干扰问题已经成为网络优化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上行干扰会使系统掉话率增加,减少基站的覆盖范围,降低通话质量,使网络指标和用户的通话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阿尔卡特GSM系统中采用干扰带Band指标来衡量系统受到上行干扰的程度。干扰带Band指标表示话音信道在空闲模式下收到的上行噪声信号强度,分为Band1—Band5,其中Band5代表上行干扰信号电平强度>-85dBm,Band4代表上行干扰信号电平强度-85dBm-- -90dBm之间,Band3代表上行干扰信号电平强度-90dBm-- -95dBm之间,Band2代表上行干扰信号电平强度-95dBm-- -100dBm之间,Band1代表上行干扰信号电平强度<-100dBm。该统计指标是基于时隙统计的。如果出现Band3以上,一般认为基站受到较强的上行干扰,由此会产生掉话和话音质量差的情况,需要进行解决。 根据在实际网络优化工作中长期对上行干扰问题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认为出现上行干扰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上行干扰排查思路及排查方法: 根据在实际网络优化工作中长期对上行干扰问题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认为出现上行干扰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无线系统自身问题造成Band较高排查方法及思路: 无线系统自身问题一般集中在天线器件、基站接收通路的问题上,由于基站子系统问题造成的上行干扰Band较高存在以下规律:Band值随话务量变化,话务量高时,Band也随之增高,到了深夜话务量降低后,Band统计恢复正常。一般如果出现这样的规律,首先要考虑无线子系统的问题(天馈系统问题产生的三阶互调干扰)。三阶互调干扰排查方法有: (1)、利用罗森伯格设备进行现场排查天馈系统具体问题。 (2)、利用频谱仪现场排查,利用八木天线指向基站天线的背板观察扫频仪上的频谱变化,如果频谱整体底噪抬升至-80dB到-50dB之间基本可以判断为天馈系统产生的三阶互调。 (3)、如果一个基站上面只一个小区有上行干扰的话,可以调换两个小区的天馈线来进行判断。例如:某个基站1小区存在上行干扰,2、3小区没有上行干扰。我们可以将1、2小区天馈线进行调换后观察1、2小区的上行干扰变化情况。如果调换后上行干扰转移到2小区上面,这样基本可以判断天馈线系统问题或是外部干扰;如果调换后上行干扰依然在1小区上面,这样基本可以判断为设备内部器件产生的干扰。如果是设备内部器件问题我们需要检查内部器件是否有损坏,如ANC、载频、腔体等,需要更换的及时进行更换。 2、直放站引起的上行干扰问题: 目前存在的最普遍的上行干扰问题是直放站引起的上行干扰,特别是一些用户自行安装的非法直放站,由于价格低廉,各种器件的性

模拟量信号干扰分析及11种解决秘诀

模拟量信号干扰分析及11种解决秘诀 关键词:PLC 模拟量信号干扰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种类型PLC,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安装在生产现场和各种电机设备上,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要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人员只有预先了解各种干扰才能有效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2、电磁干扰源及对系统的干扰 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于一般影响工业控制设备的干扰源一样,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这些电荷剧烈移动的部位就是噪声源,即干扰源。 干扰类型通常按干扰产生的原因、噪声的干扰模式和噪声的波形性质的不同划分。其中:按噪声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放电噪声、浪涌噪声、高频振荡噪声等;按噪声的波形、性质不同,分为持续噪声、偶发噪声等;按声音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面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同方向)电压送加所形成。共模电压有时较大,特别是采用隔离性能差的电器供电室,变送器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压普遍较高,有的可高达130V 以上。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就是一些系统I/O 模件损坏率较高的原因),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指用于信号两极间得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让直接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3、PLC 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呢? (1) 来自空间的辐射干扰: 空间的辐射电磁场(EMI)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其分布极为复杂。若PLC 系统置于所射频场内,就回收到辐射干扰,其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对PLC 内部的辐射,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而是对PLC 通信内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的感应引入干扰。辐射干扰与现场设备布置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大小,特别是频率有关,一般通过设置屏蔽电缆和PLC 局部屏蔽及高压泄放元件进行保护。 (2) 来自系统外引线的干扰: 主要通过电源和信号线引入,通常称为传导干扰。这种干扰在我国工业现场较严重。 (3)来自电源的干扰:

TD-LTE干扰分析、排查及解决措施(1001)--经典

TD-LTE干扰分析、排查及解决措施(1001)--经典

江西TD-LTE干扰分析进展及排除思路 目录 一、背景 (3)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3) 三、干扰分类 (5) 3.1阻塞干扰 (5) 3.2杂散干扰 (9) 3.3GSM900二次谐波/互调干扰 (12) 3.4系统自身器件干扰 (14) 3.5外部干扰 (16) 四、排查方法 (17) 4.1资源准备 (17) 4.2数据采集 (18) 4.3制作RB干扰曲线分布图 (18) 4.4现场排查方法 (19) 五、江西LTE现网情况 (20) 5.1各地市干扰统计情况 (20) 5.2各地市干扰分布情况 (20) 六、新余现场干扰排查整治 (22) 6.1干扰样本站点信息 (23) 6.2样本站点案例 (24) 七、九江FDD干扰专题 (37) 7.1九江现网情况 (37) 7.2干扰样本点信息 (38) 7.3受干扰站点与电信FDD站点分布情况 (39) 7.4九江彭泽县FDD干扰排查 (39) 7.5抽样排查处理 (40) 7.6电信FDD干扰解决建议 (46) 八、后续计划 (46)

一、背景 ●使用频率:工信部批准电信和联通混合组网试点开展,随着1875~1880MHz保护带推移至1880~1885MHz,不排除电信不加滤波器提前使用1880频段; ●设备能力:我司早期采购设备抗阻塞能力不满足559号文要求导致TDS升级TDD的部分双模站点现网使用存在阻塞干扰; ●工程施工:现场施工问题导致各制式/系统间隔离度不够带来的干扰。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TD-LTE频 段容易受到的干扰

最新tdlte干扰分析、排查及解决措施(1001)经典资料

江西TD-LTE干扰分析进展及排除思路 目录 一、背景 (2)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2) 三、干扰分类 (3) 3.1阻塞干扰 (3) 3.2杂散干扰 (5) 3.3GSM900二次谐波/互调干扰 (6) 3.4系统自身器件干扰 (8) 3.5外部干扰 (9) 四、排查方法 (9) 4.1资源准备 (9) 4.2数据采集 (10) 4.3制作RB干扰曲线分布图 (10) 4.4现场排查方法 (10) 五、江西LTE现网情况 (11) 5.1各地市干扰统计情况 (11) 5.2各地市干扰分布情况 (11) 六、新余现场干扰排查整治 (13) 6.1干扰样本站点信息 (14) 6.2样本站点案例 (14) 七、九江FDD干扰专题 (24) 7.1九江现网情况 (24) 7.2干扰样本点信息 (25) 7.3受干扰站点与电信FDD站点分布情况 (26) 7.4九江彭泽县FDD干扰排查 (26) 7.5抽样排查处理 (27) 7.6电信FDD干扰解决建议 (32) 八、后续计划 (33)

一、背景 ●使用频率:工信部批准电信和联通混合组网试点开展,随着1875~1880MHz保护带 推移至1880~1885MHz,不排除电信不加滤波器提前使用1880频段; ●设备能力:我司早期采购设备抗阻塞能力不满足559号文要求导致TDS升级TDD的 部分双模站点现网使用存在阻塞干扰; ●工程施工:现场施工问题导致各制式/系统间隔离度不够带来的干扰。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上行干扰影响 干扰对TD-LTE上行性能影响如下表: 三、干扰分类 根据射频特性和频谱关系分析出F 频段TD-LTE 基站会受到电信与联通FDD-LTE、DCS1800、GSM900 和PHS基站的干扰,按照干扰类型又分为阻塞干扰、杂散干扰、谐波/互调干扰等。 注:F 频段TD-LTE 终端也会对DCS1800 终端造成干扰。经分析由于DCS 终端抗阻塞能力较强且终端间相对位置随机性较大,因此干扰强度不高。 3.1 阻塞干扰(注:全频段干扰) 由于TD-LTE 基站接收滤波器的非理想性,在接收有用信号的同时,还将接收到来自邻频的1800-1880MHz 频段基站的发射信号,造成TD-LTE 基站接收机灵敏度损失,严重时甚至将无法工作,称为阻塞干扰。 DCS1800、友商FDD-LTE均工作在以上频段中,可能F 频段TD-LTE 基站的抗阻塞能力不足时,将产生严重的阻塞干扰。 (注: 阻塞干扰:问题出在我们接收机滤波器性能不好,没有滤除掉带外强干扰信号,导致接收机性能下降,出现阻塞干扰 杂散干扰:问题出在对方发射机滤波器性能上,干扰信号落到我们接收机频带内,造成杂散干扰) 阻塞干扰示意图

直放站最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直放站最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直放站轮询失败 拨打监控电话是否可以打通,通的话重新轮询确定是否已恢复正常,不正常则去现场处理。 首先检查设备供电是否正常,检查电源模块工作是否正常,检查监控板工作是否正常,取出监控卡清除卡内短信,确认卡是否停机或损坏,还是不行检查软件设置参数是否正确,如短信中心号码设置是否正确等,没有问题检查MODEM接收信号是否正常,最后都不行就更换MODEM和监控板。 2、下行驻波告警 首先用驻波仪检查直放站输出口主干馈线是否驻波过高,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进水或被破坏,查出故障点整改后可以恢复,天馈驻波正常则调整直放站设备驻波告警参考值设置是否正确,或者降低直放站的输出功率可以得到解决。 3、下行欠功率告警 首先检查直放站参数设置是否正确,调整增益是否可以恢复,如果数据正常,检查下行低噪放和功放,或是施主信号变小,还有可能施主基站频点更改直放站没有及时更新。 4、直放站覆盖区无信号 `查施主天线是否有故障,检查分布系统是否被破坏。 5、直放站信号变弱 电脑检查输出信号是否变小,参数设置是否改变,调整增益是否可以改善,检查分布系统是否驻波太高。 6、基站有上行干扰 上行底噪大,主要是直放站离基站较近,增益太大。通过减小上行增益可以使底噪下降。还有检查直放站的杂散是否超标。 7、光收发模块故障 首先检查光模块光输出是否正常,再检查光输入是否正常,如果出现LD ALARM则光模块发有故障,更换,如果出现PD ALARM有可能是另一端的光模块出现故障,也可能是光纤线路出现故障,需检查远端的输出是否正常判断故障出现在哪里。 8、覆盖区手机上线困难,呼不出 出现手机上线困难主要原因是上下行增益设置不平衡,手机发射功率大,接入网络困难,接入网络时间长,要求上下行增益差不超过3-5dB。如果设置正确那就可能是上行低噪放和攻放故障,还有个可能是施主基站话务量太大导致上线,电话打不出。 9、效果监控轮询失败 效果监控软件故障,重启设备就可以恢复,效果监控供电故障,或者效果监控卡出现停机等现象。也有可能效果监控硬件故障,比如卡槽坏等明显故障。 10、效果监控接收电平强度告警 首先检查直放站工作是否正常,再检查耦合器和连接线是否有故障,还有检查平台告警范围设置是否合适。 11、切换失败掉话 进出电梯发生切换失败掉话,原因是小区列表没有做好导致掉话,检查电梯厅信号和电梯内信号两个小区的领区列表。直放站选信源要选用原大楼内的主导频点作为信源覆盖,尽量减少切换。 12、微蜂窝信号泄露 室内分布低层天线安装太靠边或者是大楼外墙损耗较小导致室内微蜂窝信号泄露,处理方法;更改室内分布系统器件或主机输出降低天线输出电平,更改天线位置,更换成定向天线,修改微蜂窝和室外宏蜂窝信号切换电平差等。 13、大楼高层信号显示满格,但经常掉话,通话质量差

2012上行干扰处理流程及案例

2012遵义上行干扰处理流程及案例 根据省公司“工兵行动”专项干扰优化要求,各分公司将按照自查自纠展开工作。干扰问题一直是属于优化的重点,干扰会造成后台指标恶化,同时用户感到呼叫困难、通话质量差、异常掉话等。因此,处理干扰刻不容缓。 目前,遵义全网存在三种类型干扰:一是直放站干扰(设备稳定性较差)。二是网内干扰(谐振腔、馈线头、避雷器、天线等)。三是外部干扰(如电信CDMA、私装天线等)。处理起来比较繁琐、较为复杂,网优室结合现场处理经验。梳理了排查步骤和案例如下,各公司要进行认真学习,强化干扰处理能力,着实提升网络质量。 一、排查步骤 1、带直放站干扰小区 若接直放站,则将直放站全部甩开,将直放站合路器一同拆下,保持基站天馈原有状态。 (切忌不可只关直放站电源),联系机房人员查看上行干扰是否消失或减弱(让机房工作人员多刷新几次)。 若上行干扰消失,则需联系直放站厂家对直放站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维护人员 应打机房电话确认干扰是否消除,并且到直放站远端覆盖区域检查覆盖是否减弱。 若上行干扰没有任何变化,需要做如下步骤。 2、若无直放站小区存在上行干扰 排查该干扰小区100米内是否存在电信基站,若存在电信基站,建议首选协调电信关闭 电信基站后联系机房查看干扰小区的上行干扰情况。若无法协调电信关闭基站,建议将干扰小区天线方位角转向背向电信基站方向,联系机房查看上行干扰情况,判断是否减弱或消失。若干扰减弱或消失,则该小区的干扰源为电信基站,建议协调电信整改或者安装滤波器。若不是电信干扰,需要做如下步骤。 3、网内干扰处理 该小区无电信站在附近,无直放站,基本可以判断为基站网内干扰,涉及到的部件有: ANC、ANY、1/2跳线头、避雷器、7/8馈线头、天线。首先检查1/2跳线头是否老化、松

LTE干扰处理

LTE干扰处理_ 王楠 一、TD-L TE干扰概述 1.TD-LTE频段分析 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2.TD-LTE内外干扰分析 1)内部干扰 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时隙干扰 远距离同频干扰:站A和站B间距>GP传播距离 GPS失步:失步基站与周围基站上下行收发不一致,相互干扰 小区间同频干扰:同PCI同mod3 设备故障:RRU故障;天馈故障 2)外部干扰 同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谐波干扰 异频干扰:阻塞干扰

3)干扰表现 上行底噪≥=105db ping包延时大于正常小区,或无法ping成功KPI:切换、接通、掉线 4)外部干扰分频段分析

①F频点干扰状况 ?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 接 ?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 ?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 ?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 ?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

②E频段干扰状况 ?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 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 ③D频段干扰状况 ?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 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 ?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 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

常见基站故障指标异常处理

第一节:关于Path balance值的问题 作者:张雨 P-b值是反映RTF性能的一个参数,它的计算公式为pathbalance=uplink path loss-downlink path loss+110,故它的最佳值应为110。P-b值不正常是在基站维护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拥塞、掉话等一些敏感的指标,也会造成通话质量的下降。 第一部分:造成P-b值不正常的原因 造成P-b值不正常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软件方面的,也有硬件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站数据定义错误 2.话务量太低也会造成P-b值不正常 3.相邻小区或本小区同频或邻频干扰也会造成P-b值不正常 4.射频通路、接收通路硬件故障及连接错误 5.载频本身故障 6.带外干扰 第二部分:解决P-b问题的步骤 我们知道了造成P-b值不正常的原因,因此先不要急于下站,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下前期的分析。这有助于我们尽快的解决问题。这个分析主要是根据OMC终端的统计来做的。 一.先看一下基站是否有告警。 二.是否由于话务量太低,载频无占用造成P-b值不正常(P-b值为0)。

三.检查相关数据是否有定义错误。这包括: 1.接收天线的位置定义是否正确 2.定义的合路器类型是否正确 3.载频和RTF的相关定义是否正确 4.基站内及相邻基站是否存在同频或邻频干扰 四.倒换RTF位置以便初步判断障碍点。 一般如果只有较少载频的P-b值不正常,则可以在下站前将其RTF的位置与同小区的其它载频倒换一下,观察其后一时段的P-b值变化情况,若改换载频后RTF的P-b值正常,而改换到原RTF所在位置载频的新RTF P-b值不正常,则可初步认定是硬件故障。 一般如果P-b值不正常的RTF较多,甚至整个小区的RTF的P-b 值都不正常,那么载频故障的机率就比较小,应侧重检查其数据或合路器、天馈线等设备。 五.基站设备检查: 1.如果P-b值较低,可侧重检查射频通路;如果P-b值较高,可侧重检查接收通路。具体检测方法可按操作维护规程进行检查。 2.检查基站连线、天馈线连线及方向是否正确。 3.检查基站接头是否有松动现象,基站天馈线序是否与标签一制。 4.更换基站坏载频、器件性能不好的基站硬件。 5.基站硬件检测未发现问题后,可对基站天馈部分进行检查。如:驻波比、天线方向等。

对干扰措施硬件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对干扰措施硬件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对于新手来说,在对电磁干扰的设计我们主要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设计处理,下面就是从单片机的一、影响1.电压2.频率3.接地4.5.电源往耦二、对干扰措施的硬件处理方法1.印刷线路板(PCB)的电磁兼容性设计2.输入/输出的电磁兼容性设计3.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4.5.防雷击措施三、对干扰措施的软件处理方法电磁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在一些电磁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是无法完全消除的,终极将会进进CPU处理的的核心单元,这样在一些大规模集成电路经常会受到干扰,导致不能正常工作或在错误状态下工作。特别是像RAM这种利用双稳态进行存储的器件,往往会在强干扰下发生翻转,使原来存储的“0”变为“1”,或者“1”变为“0”;一些串行传输的时序及数据会因干扰而发生改变;更严重的会破坏一些重要的数据参数等;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软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的高低。 1.程序会由于电磁干扰大致会一下几种情况: ①程序跑飞。 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干扰结果,一般来说有一个好的复位系统或软件帧测系统即可,对整个运行系统的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死循环或不正常程序代码运行。 当然这种死循环和不正常程序代码并非设计职员有意写进的,我们知道程序的指令是由字节组成的,有的是单字节指令而有的是多字节指令,当干扰产生后使得PC指针发生变化,从而使原来的程序代码发生了重组产生了不可猜测的可执行的程序代码,那么,这种错误是致命的,它会有可能会往修改重要的数据参数,有可能产生不可猜测的控制输出等一系列错误状态。 2.对重要参数储存的措施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错误检测与纠正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据检

抗干扰的方法

一、抗干扰方法: 为了使高频电路板的设计更合理,抗干扰性能更好,在进行PCB 设计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合理选择层数:利用中间内层平面作为电源和地线层,可以起到屏蔽的作用,有效降低寄生电感、缩短信号线长度、降低信号间的交叉干扰,一般情况下,四层板比两层板的噪声低20dB。 2、走线方式:走线必须按照45°角拐弯,这样可以减小高频信号的发射和相互之间的耦合。 3、走线长度:走线长度越短越好,两根线并行距离越短越好。 4、过孔数量:过孔数量越少越好。 5、层间布线方向:层间布线方向应该取垂直方向,就是顶层为水平方向,底层为垂直方向,这样可以减小信号间的干扰。 6、敷铜:增加接地的敷铜可以减小信号间的干扰。 7、包地:对重要的信号线进行包地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该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当然还可以对干扰源进行包地处理,使其不能干扰其它信号。 8、信号线:信号走线不能环路,需要按照菊花链方式布线。 9、去耦电容:在集成电路的电源端跨接去耦电容。 10、高频扼流。数字地、模拟地等连接公共地线时要接高频扼流器件,一般是中心孔穿有导线的高频铁氧体磁珠。 二、包地法 抗干扰包地: 电路板设计中抗干扰的措施还可以采取包地的办法,即用接地的导线将某一网络包住,采用接地屏蔽的办法来抵抗外界干扰。 网络包地的使用步骤如下: 1.1、选择需要包地的网络或者导线。从主菜单中执行命令Edit/Select/Net (E+S+N),光标将变成十字形状,移动光标一要进行包 地的网络处单击,选中该网络。如果是组件没有定义网络,可以执行主菜单命令Select/Connected Copper 选中要包地的导 线。 1.2、放置包地导线。从主菜单中执行命令Tools/Outline Selected Objects(T+J)。系统自动对已经选中的网络或导线进行包地操 作。 1.3、对包地导线的删除。如果不再需要包地的导线,可以在主菜单中执行命令Edit/Select/Connected Copper 。此时光标将变成 十字形状,移动光标选中要删除的包地导线,按Delect键即可删除不需要的包地导线。

关于LTE干扰处理

关于LTE干扰处理 一、TD-L TE干扰概述 1.TD-LTE频段分析 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2.TD-LTE内外干扰分析 1)内部干扰 ?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时隙干扰 ?远距离同频干扰:站A和站B间距>GP传播距离 ?GPS失步:失步基站与周围基站上下行收发不一致,相互干扰?小区间同频干扰:同PCI同mod3 ?设备故障:RRU故障;天馈故障 2)外部干扰 ?同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谐波干扰 ?异频干扰:阻塞干扰

3)干扰表现 上行底噪≥=105db ping包延时大于正常小区,或无法ping成功KPI:切换、接通、掉线 4)外部干扰分频段分析

①F频点干扰状况 ?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 接 ?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 ?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 ?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 ?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

②E频段干扰状况 ?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 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 ③D频段干扰状况 ?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 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 ?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 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

处置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程序

编号:SM-ZD-67152 处置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 全行为程序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处置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程 序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章定义、类别 1.1 定义 非法干扰行为:指违反有关航空安全的规定,危害或足以危害民用机场、航空器运行安全或秩序,以及有关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行为。 1.2 类别 1.2.1 《东京公约》、《海才公约》、《蒙特利尔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罪行):实施或者企图实施劫持、爆炸航空器,袭击、爆炸机场等行为。 1.2.2 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当面威胁或电话威胁劫炸机;未经许可进入驾驶舱、企图打开驾驶舱门;违反

规定不听机组劝阻;在客舱洗手间内吸烟;殴打机组或威胁伤害他人;谎报险情、危及飞行安全;未经允许使用电于设备;偷盗或者故意损坏救生设备;违反规定开启机上应急救生设备,等。 1.2.3 扰乱秩序行为:寻衅滋手、殴打乘客;酗酒滋事;性骚扰;破坏公共秩序:偷盗机上物揣、设备;在禁烟区吸烟;冲击机场、强行登占航空器:等。 1.3 适用范围本程序重点处置以上第二、三类行为,第一类行为按己有预案进行处置。 第二章处置原则 2.1 处置原则 a)确保航空安全,争取飞行正常。ˉ! b)确定性质,区别处置。 c)及时控制事态,防止矛盾激化。 d)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c)机上控制,机下处理。 f)空地配合,互相协作。 第三章职责分工

干扰分类分析方法

1 干扰分类 干扰从它的来源可分为系统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而从对通话链路的干扰方向来分又可分为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 干扰分析 图表1 干扰分类 2 干扰定位分析方法 2.1 下行干扰小区的定义及定位思路 2.1.1 下行干扰定义 目前网络中还没有直接可反映小区下行干扰程度的指标,本次评估通过MRR 报告统计结果中的下行强信号高质差小区来定位下行干扰小区(排除设备硬件故障、天馈异常及低话务造成的高质差),定义如下: a、MRR报告中下行质差话务比例大于等于5%,且下行弱信号话务比例小于

5%的小区为强信号高质差小区; b、接收电平<-90dbm为弱信号话务样本,即小于-90dbm的采样点和 / 下行信号强度采样点总和 = 下行弱信号话务比例。 2.1.2 下行干扰原因定位思路 1. 频率干扰 频率干扰是常见的网内干扰的原因,通过被干扰系数定位下行频率干扰小区: 被干扰系数大于0.4即可认为该小区受到了网络内部的频率干扰,会造成上、下行的网络干扰。 被干扰系数的计算方法请参见:频率干扰分析评估规范(v1[1].0).doc 产生频率干扰的原因可能有: a. 频率资源应用瓶颈,在话务密集区域现有频率资源不足造成的分配冲突; 覆盖影响(关联)小区集的总载频数大于可用频点数的小区,其中900M网络取大于95,1800M取大于125。 覆盖关联的定义:跟服务小区的CoInfRatio大于3%的小区认为有覆盖关联,这些小区集合做为覆盖关联集合。 具体还可细分为容量是否冗余,如果小区存在可减容余量,即按最忙时话务量和数据业务量折算的配置载波数可减容2个以上或半速率占比配置为20%时可减容载波数大于1的小区。 b. 因小区过覆盖(高层站、覆盖参数设置不当、湖面反射等)等造成的同 邻频干扰冲突。 通过动态覆盖分析系统排查发现的过覆盖小区,及被过覆盖小区干扰的小区,都归结为过覆盖造成的频率干扰。 过覆盖小区: 以服务小区覆盖方位角120度范围内最近的3个小区的距离做为服务小区的

抗干扰处理方法(1)

PLC抗干扰处理办法 一、模拟量抗干扰处理办法 1.1、模拟量类型: 1.1.1模拟量输入类型(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1.1.2 模拟量输出类型 1.2模拟量输入抗干扰处理办法 1.2.1热电偶 特点: 1.测温范围广: 2.K型:抗氧化性能强,宜在氧化性、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长期使用温度1000℃,短期1200℃。 3.E型:在常用热电偶中,其热电动势最大,即灵敏度最高。宜在氧化性、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 4.J型:既可用于氧化性气氛(使用温度上限750℃),也可用于还原性气氛(使用温度上限950℃),并且耐H2及CO气体腐蚀,多用于炼油及化工; 5.S型:抗氧化性能强,宜在氧化性、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长期使用温度1400℃,短期

1600℃。在所有热电偶中,S分度号的精确度等级最高,通常用作标准热电偶; 注意: 1.热电偶不能和强电放在一个线槽内 2.使用隔离型热电偶(信号线与屏蔽线分开的热电偶) 处理方法: 1.检测冷端温度,冷端(查看冷端寄存器)与室温(环境温度)是否一致,如有偏差,现将冷端修正准确; 1.冷端温度温度正常时,将EK热电偶放在外部,不接其他负载,且不能与强电放在一个线槽时检测温度(AD模拟量对应寄存器) 2.将机壳接地,EK模拟量的线上加锡箔纸,并与其它干扰源隔开 3.加104瓷片电容、磁环做防干扰处理 4.开关量信号和模拟量信号分开走,模拟信号最好采用单独屏蔽线 5.集成电路或晶体管设备的输入输出信号线,必须使用屏蔽电缆,在输入输出侧悬空,而在控制器侧接地。 6.信号线缆要远离强干扰源,如电焊机、大功率硅整流装置和大型动力设备。 7.交流输入输出信号与直流输入输出信号应分别使用各自的电缆,并按传输信号种类分层敷设 8.采用隔离器,把信号源与PLC隔离开,通过隔离器在把信号输入到PLC。 9.采用隔离变送器,将温度信号通过隔离变送器转换成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在送入到PLC。 1.2.2 PT100 特点: 1.测温范围:-99.9~499.9℃,线距越长线损越大 注意: 1.三线制PT100需要并成两线制接线,AD端接信号线,其余两根接在GND端 2.线距1.5m左右,若测温距离长需使用特殊的延长线(线损小) 3.滤波,(1)电容滤波:如果串模干扰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高,则采用输入低同滤波器来抑制高频串模干扰,(这里我们可以采用一个47UF\16V的电解电容来处理)(2)数字滤波:PLC内部有特需寄存器,可以改变数值的大小来确定温度采集的频率。 4.采用双绞线作为信号线:串模干扰和被测信号的频率相当,这时很难用滤波的方法消除,此时可在信号源到PLC之间选用带屏蔽层的双绞线作为信号电缆,并确保接地正确可靠。采用双绞线作为信号线的目的是减少电磁干扰,双绞线能使各个小环路的感应电势相互抵消。 5.信号线缆要远离强干扰源,如电焊机、大功率硅整流装置和大型动力设备。 6.交流输入输出信号与直流输入输出信号应分别使用各自的电缆,并按传输信号种类分层敷设 7,采用隔离器,把信号源与PLC隔离开,通过隔离器在把信号输入到PLC。 8,采用隔离变送器,将温度信号通过隔离变送器转换成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在送入到PLC 1.2.3 NTC10K/50K/100K

LTE干扰

TD-LTE系统干扰分析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为了把握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2004年底3GPP启动了关于3G演进,即LTE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随着LTER8、R9标准的冻结,LTE正日益成为业界的热点。 LTE系统同时定义了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FDD) 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两种方式,但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LTE FDD 支持阵营更加强大,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LTE TDD。2007年11月,3GPP RAN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 的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成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 在工信部TD-LTE工作组的领导下,规范制定、MTNet测试和6城市试验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随着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成熟、系统能力不断提高,TD-LTE将很快进入商用时代。 众所周知,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TD-LTE网络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TD-LTE组网干扰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包括同频组网干扰和异频干扰,外部干扰又包括系统间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本文将重点分析系统内的同频和异频干扰,以及系统间与TD-SCDMA的干扰。 1. 系统内干扰 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频谱效率高。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对于异频组网,由于频率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隔离度,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确保网络干扰最小,同时由于受限于频带资源,所以存在着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1.1.同频组网 1.1.1. 小区内干扰 由于OFDM的各子信道之间是正交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小区内干扰可以通过正交性加以克服。如果由于载波频率和相位的偏移等因素造成子信道间的干扰,可以在物理层通过采用先进的无线信号处理算法使这种干扰降到最低。因此,一般认为OFDMA系统中的小区内干扰很小。 1.1. 2. 小区间干扰 对于小区间的同频干扰,可以采用干扰抑制技术,主要包括干扰随机化、干扰消除和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和干扰消除是一种被动的干扰抑制技术,对网络的载干比并无影响。 干扰随机化通过比如加扰、交织,跳频、扩频、动态调度等方式,使系统在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的干

通信直放站故障处理

通信直放站故障处理 随着近年来通信无线市场的需求和传输技术的革新,促使通信无线设备越来越集成化、人性化、功能化。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和不同的接入速率。铁路通信应用较广的模式有直放站传输模式,研究其使用和维护,总结日常出现的故障克服更有利于日后维护和设备的稳定使用。 标签:直放站;开通;故障;解决 前言 无线通信技术近十年的变更非常瞩目,我国无线频率资源也较为丰富,推進不同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作是现在政府和各个行业应该推进的工作之一。比如3G/4G可解决广域网的传输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传输;UWB超宽带可解决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传输。因此在组网上要考虑一体化,多技术并用的方式实现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是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各种无线技术都将在这个一体化的网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的结合,长距离与短距离或超短距离的高速传输的结合,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需求为出发点的革新。 在铁路无线通信网络中,无线直放站的组网方式以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设备稳定性强、覆盖面积满足铁路通信的要求等特点,被铁路通信专业广为使用,其安装较基站便利,建设周期较短,并且不受各方面的的限制等优点,在各个管辖线路中广泛使用。针对直放站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障碍和解决方式做个归纳和分析。 1 直放站简介 铁路无线直放站主要是由近端机、远端机、连接光纤、耦合器等设备构成。 车站信号通过耦合器耦合,进入近端机,经过光电转换,传输至光缆,远端机接收到光信号后,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通过天线向外覆盖,传输到隧道内的移动机车,使处于隧道内的机车台和手持台有较好的接收效果,同时将机车发出的反向信号通过天线接收并放大后,由光缆发回近端机,再由近端机转换后传回车站电台。实现车站与隧道内的机车之间的异频半双工通讯。 2 安装调试 设备在投入运营前做好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一般安装近端机、远端机较为简单,大多都是成品根据图纸组网,较为简单。调试工作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LTE-NI干扰分析方法

LTE NI干扰分析方法 一、互调干扰 由于发射机的非线性特点,当多个不同频率的干扰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将会产生和有用信号相同或者相近的频率组合,形成干扰。 在同一个地点,有两台发射机以上,就可能产生互调干扰。发射机A发出的射频信号f A从空中再通过发射机B的天线,进入发射机B的功放级,与该机发射频率f B相互调制,产生出第三个频率f C。反之,同时产生f D。所以,在该处两台发射机发出四个频点的射频功率信号。其中f C和f D是互调产物(见图一)。 简单来说,当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时,由于非线性的作用,这两个干扰的组合频率有时会恰好等于或接近有用信号频率而顺利通过接收机,其中三阶互调最严重。由此形成的干扰,称为互调干扰。 二阶互调是乘以二就是二倍,三阶互调是乘以三也就是三倍 1 干扰来源 从频谱上看(见附录),LTE互调干扰主要有以下几种: 1、GSM900(上行890~915下行935~960)下行信号(包含移动联通信号)二阶互调影响F 频段。 2、DCS1800下行信号(包含移动联通信号)三阶或五阶互调影响F频段。 3、CDMA下行信号(800MHz)三阶互调影响E频段。 4、多网合路室分系统,GSM900与DCS1800三阶或五阶互调影响E频段。

(GSM系统, 上行/ MHz, 下行/ MHz, 带宽/ MHz, 双工间隔/ MHz, 双工信道数 GSM900, 890 ~ 915, 935 ~ 960, 2 ×25, 45, 124 GSM900E, 880 ~ 890, 925 ~ 935, 2 ×35, 45, 174 GSM1800, 1710 ~ 1785, 1805 ~ 1880, 2 ×75, 95, 374 GSM1900, 1850~1910, 1930~1990, 2 ×60, 80) 2 波形特点 1)小区级平均干扰电平跟2G话务关联大,2G话务忙时TD-LLTE干扰越大。 2)PRB级干扰呈现的特点是有一个多个干扰凸起,突起范围2~3RB数。 3 定位干扰小区方法 定位干扰小区主要有以下几步: ①频段定位 由于互调干扰主要来自GSM频段(包括移动联通),且主要影响F频段(D、E频段互调干扰来源为非移动手机无线频段,该干扰源必须通过现场扫频去定位)。CDMA下行占用800MHz频段,可能对E频段造成三阶互调。 ②站点勘察,筛选干扰小区 通过上站勘察,或根据小区工参,筛选出附近GSM小区,由于同一扇区的GSM900小区频点产生的二阶互调所对应的频率和LTE受干扰的PRB所对应的频率相同,可通过计算,列举出疑似干扰小区集。 ③GSM后台调整参数,LTE后台观察干扰 GSM后台逐个对“疑似干扰小区”进行临时降功率或更换频点方式调整15至30分钟,LTE后台同步观察干扰情况,若调整后干扰明显减弱,则可定位该小区为干扰小区。

如何消除变频器对PLC模拟量的干扰

如何消除变频器对PLC模拟量的干扰 在控制系统中,使用PLC的模拟量控制多台变频器,由于变频器本身产生强干扰信号的特性和模拟量抗干扰能力不与数字量抗干扰能力强的特性;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变频器对模拟量的干扰,在布线和接地等方面就需要采取更加严密的措施。 一.关于布线 1.信号线与动力线必须分开走线 使用模拟量信号进行远程控制变频器时,为了减少模拟量受来自变频器和其它设备的干扰,请将控制变频器的信号线与强电回路(主回路及顺控回路)分开走线。距离应在30cm 以上。即使在控制柜内,同样要保持这样的接线规范。该信号与变频器之间的控制回路线最长不得超过50m。 2.信号线与动力线必须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金属管道或者金属软管内部 由于水系统的两台富士变频器离控制柜较远分别为30m和20m,因此连接PLC和变频器的信号线如果不放置在金属管道内,极易受到变频器和外部设备的干扰;同时由于变频器无内置的电抗器,所以变频器的输入和输出级动力线对外部会产生极强的干扰,因此放置信号线的金属管或金属软管一直要延伸到变频器的控制端子处,以保证信号线与动力线的彻底分开。 3.模拟量控制信号线应使用双股绞合屏蔽线,电线规格为0.5~2mm2。在接线时一定 要注意,电缆剥线要尽可能的短(5-7mm左右),同时对剥线以后的屏蔽层要用绝缘胶布包起来,以防止屏蔽线与其它设备接触引入干扰。 4.为了提高接线的简易性和可靠性,推荐信号线上使用压线棒端子。 5.如无使用压线端子,接线时请注意。 二.关于接地 1.变频器的接地应该与PLC控制回路单独接地,在不能够保证单独接地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变频器对控制器的干扰,控制回路接地可以浮空,但变频器一定要保证可靠接地。在控制系统中建议将模拟量信号线的屏蔽线两端都浮空,同时由于在机组上PLC与变频器共用一个大地,因此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将PLC单独接地或者将PLC与机组地绝缘开来。 2.变频器的接地 ·400V级:C种接地(接地电阻10Ω以下)。 ·接地线切勿与焊机及动力设备共用。 ·接地线请按照电气设备技术基准所规定的导线线径规格。 如35KW的变频器接地线线径推荐为22mm2,87KW的接地线线径推荐为50mm2。 ·接地线在可能范围内尽量短。由于变频器产生漏电流,与接地点距离太远则接地端子的电位不安定。 ·使用两台以上变频器的场合,请勿将接地线形成回路。

BSC常见故障处理

1、硬件故障(隐性故障) (1)、TX故障: 主要表现: TRU发射功率不足(个别TX无发射功率,或发射功率不平衡) 观察处理: STS指标上:开跳频时,QD掉话数量相对较多; 关跳频时,SD掉话与QD掉话相对较多; 切换:向外切换时,下行质差紧急切换多;切入城功率较低;接通率低; 路测:强信号质差较严重;200站开跳频后信号质差。 (2)、RX故障: 主要表现: 分集接收故障、接收灵敏度偏低。 观察处理: ICM统计上:出现有两极分化的上行干扰,即在测试报告中,1级干扰的测量点数有一部分,然后另一部分在3至5级,查告警有CF 2A/33分集接收故障,这类一般都有1到2个载波有故障,用RLCRP配合RXCDP指令可确认具体的故障载波。 个别载波的接收灵敏度低:SUD与SU掉话较多,指配成功率偏多,切入成功率,话音接通率较低;这一类故障较难发现,如MOTS启用,可辅助发现问题,即某些TS话务偏少,异常掉话偏多。 (3)、TRX故障: 主要表现: 忙时TRX自动闭塞、指配成功率低 观察处理: 个别TRU问题,非忙时未发现有重大问题,但在忙时,信道完好率经常不足100%,有载波自动闭掉的现象,实为某个TRU有问题,一占用就导致闭塞,指配成功率低,若用MOTS观察,某个TRU话务极少。 另外,有些载波故障在占用后不会出现闭塞,但在路测时,信号较强的情况下,统计事件中有指配不成功,STS统计中可能出现QU、QD与SUD掉话均增多。大容量D型小区,开跳频时总有部分时隙UNUSED,关跳频后无异常。 (4)、200站故障: ①、信道完好率正常,但指派成功率低,话务接通率低,换TRX后也无改善。大 部分为TX-BUS有问题。 ②、经常在路测中发现,小区开跳频后强信号质差,关跳频后测试结果正常。 ③、路测中经常发现,某瞬间信号强度几乎为零,大部分时间正常,整体质差严 重。 ④、200站普遍存在SUD及SU掉话较严重;其灵敏度较2000站低。加大功率尤 为严重。(通过降低功率或适当调整KOFFSETN、BSRXMIN可缓和掉话情况)(5)、数接定义出错 ①、MO定义出现漏洞:在定义MO时,TRX、TX与CELL连接定义错误,有复合机 架中易经常倒站,易出质差掉话。 ②、传输设备DEV与DCP对错位(RXAPI)。此类故障经常导致倒站,或信道完好率 偏低,严重拥塞等。 ③、200站与2000站传输串联。在开站或载调整时,半永久性连接定义出错,经常有 载波不能正常工作,拥塞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