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上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复习1

苏科版八上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复习1
苏科版八上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复习1

小结与思考(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通过旋转的具体实例,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

的角也彼此相等;

2、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能探索出图形之间的变换

关系,较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3、梳理出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回顾、思考本章所学的知识及思想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梳理,使所学知识

系统化;

2、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的认识,能有条理的、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通过“小结与思考”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本章复习教学的重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反思与交流的过程中回顾本章知识,梳理所学内容,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难点:本章的知识内容较多,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本章的知识,使所学内容系统化;

五、思路设计:本节教学应以中心对称为主线,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研究图形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研究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三角形中位线和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本章所学内容:

1、旋转———图形的旋转————绕着某点旋转180°———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设计说明:(1)复习由一般旋转到图形的旋转,进一步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由转动任意角度到转动180°的情形,培养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观;(3)通过旋转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2、已知:△ABC和一点O,画△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

(1)点O在△ABC外;(2)点O与△ABC的一个顶点重合

(3)点O是△ABC的一边BC的中点

【设计说明:(1)进一步巩固中心对称的概念;(2)通过本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画法——关键是找对称点;(3)从一般到特殊画对称三角形;(4)通过画对称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有所帮助】

3、中心对称图形有:线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圆等;

【设计说明:(1)通过在已学过的图形中寻找中心对称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2)认识平行四边形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条件越来越多,而范围却越来越小;(3)应以学生讨论为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二、回顾、思考本章所学内容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范围及关系

(2) 四边形的分类:

一般四边形 一般平行四边形

矩形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菱形

一般梯形

梯形 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

【设计说明:这部分内容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关系,在图形不断的特殊化的过程中,图形的性质越来越多,判定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掌握在这种特殊化的过程中图形的变化与相互之间的联系,就必须善于分析、转化。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逐步理解每一类图形的条件、性质及它们的共性与个性,这样才能将这类知识串起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2、 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设计说明:三角形、梯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过程,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三角形中位线的研究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梯形中为线的研究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研究;通过复习,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

3、中点四边形:

(1) 探讨: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平

行四边形;

(2) 探讨:顺次连接矩形、等腰梯形及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

是 ———— 菱形;

(3) 探讨:顺次连接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 矩形;

(4) 探讨: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正方形;

【设计说明:通过中点四边形的探讨与研究,(1)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 —— 猜想 —— 探索 ——— 说理”的能力;(2)进一步巩固了各类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1、 作业:

P137 2、 3、

教后感

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 矩形 菱形

四边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正 方 形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 称图形 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的应用 等腰梯形 设计轴对称图案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 =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 、b 是实数, ,0b a b a >?>- ,0b a b a =?=- b a b a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试(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温度为0℃时,则() A.水已经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经不存在,全部熔化成水 C.冰和水都可以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 C.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 D.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3、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4、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水银镁铜铝铁钨 熔点/℃-39649108366015253410 沸点/℃35710902360246727505900 如按表所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40℃里,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B.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丝制成,因为钨的熔点高 C.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镁铁合金 D.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铝铜合金 5、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6、小雨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期末复习提纲八年级生物[上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14章来完成。、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1 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血液血管----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2、动脉种静脉 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 类 毛细血管 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结构:○1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2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3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 3、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 血浆(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的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红细胞(下层,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包围、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两层交界处,白色物质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凝集血液) 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 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4、输血与血型 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O型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 5、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里进行的循环流动。 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左心房肺静脉 (动脉血)(静脉血) 实验: 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P16 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kPa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 6、排泄: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尿液、汗液、呼吸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内物质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一、血管 1、动脉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被称为脉搏(桡动脉),心脏每分钟的收缩和舒张的次数被称为心率,脉搏和心率一致。 2、青少年正常的脉搏为60-90次/分钟。切脉指示根据脉搏诊断疾病的方法。 2、在人体内复杂的运输网络是血管,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类。 血管类型管壁管腔弹性血液流速功能分布 动脉血管厚小大最快将血液从 心脏运送 至全身 深层 静脉血管薄大小较慢将血液从 全身送回 心脏 浅层 毛细血管只有一层 上皮细胞只允许红 细胞单行 通过 最慢物质交换全身各部 1、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他们分别和肺静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和肺动脉相连。 2、根据心脏各腔输送血液距离由远及近排序为:左心室>右心室>心房;这与心脏各腔壁由厚到薄的排序一致:左心室>右心室>心房 3、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内部血液流通过程 ①心脏左侧血液流动过程: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②心脏右侧血液流动过程: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③心脏内有两个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 有两个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的 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三、血液 1、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成年人的血液为体重的7%-8%。 血液的组成形态数量大小细胞核的有无功能 血浆淡黄色液体运输养分,废物和血细胞 血细红细胞 双面凹的圆饼状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 核 内含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 可以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球型最少最大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与脓包的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书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书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第 1 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 ≌△ DEF ,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4、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SSS” )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 HL)” 6、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 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 ,°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一般来讲,应根据题设并结合图形,先确定两个三角形已知相等的边或角,然后按照判定公理或定理,寻找并证明还缺少的条件.其基本思路是: 1).有两边对应相等,找夹角对应相等,或第三边对应相等.前者利用SAS判定,后者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汇总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汇总苏科 版 物质的三态: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物质的三种状态有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等,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没有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流动性。 温度计使用: 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汽化和液化: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

变干,酒精蒸发等 、液化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 熔化和凝固: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根据熔化时温度的特点可以分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

新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 SSS ” 斜边、直角边公理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公理”或“HL”) 第二章 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两个图形中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 那么成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式对称轴 垂直平分线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如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对应部分成轴对称 4、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平行或所在直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线段的对称性: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3、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垂直平分线上 F

角的对称性: 1、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对称轴 2、等边对等角 3、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判定: 1、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对等角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等边三角形判定及性质: 1、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60° (补充)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性质: 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对称轴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 1.、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在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三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2+b 2=c 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2.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A. 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过程的是()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了钢水 D.食盐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4.新冠期间,医院的医生长时间配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5.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A. 体温计示数降到0℃ B. 体温计示数仍为38℃ C. 体温计示数降到35摄氏度以下,无法读数 D. 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 6.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B.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温度高

C.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与皮肤的接触面大 7.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 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 9、小明和父母到山区游玩,发现当地果农在果树上挂了很多装液体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袋通过细管连到了地下,如图所示,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给果树施肥,防止肥分流失 B.给果树施药,防止污染环境 C.给果树浇水,防止水分蒸发 D.给果树喷水,防止树温过高 10.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11.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不考虑热损失),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 =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 =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 =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 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D 轴对称的应用 等腰梯形 设计轴对称图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声音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 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 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 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 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 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 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 教学目标: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观察 教学准备:三种血管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那呢?(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二、新课讲解 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排出。 2、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动。 (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注意: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 (2)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 (3)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动脉血管的这种跳动称脉搏。 (脉搏的形成)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再收缩。动脉血液随着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血管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 下面一起来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4)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 3、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 (a)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 (b)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1)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并思考: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苏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2.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 ) A.使空气液化 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 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3.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南京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5.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物质凝固过程的图像是 ( ) 6.夏天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干燥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桌面上有一摊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 ) A.液化现象 B.汽化现象 C.熔化现象D.升华现象 7.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于空气液化而形成的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期末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 A 、(3,-2) B 、(2,3) C 、(-2,-3) D 、(2,-3) 3.若数据2,x ,4,8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 A 、3和2 B 、2和3 C 、2和2 D 、2和4 4.在88885858858885.0,)2(,14.3,2 2,4,30π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5.下列说法: (1)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3)有一个角为直角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4)菱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边长的平方的4倍。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BC = 90o,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运动至点D 停 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 ABP 的面积为y ,如 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 的面 积是 ( ) A 、3 B 、4 C 、5 D 、6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7.函数y =x -3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8.直线y =kx +b 经过一、二、四象限,则k 、b 应满足k _____0, b ____0 (填“>”、“=”或“<”)。 9.点C 到x 轴的距离为1,到y 轴的距离为3,且在第三象限,则C 点坐标是 . 10.小明的体重约为51.549千克,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近似数1.69万精确到 位。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 0 ℃ B. 10 ℃ C. 40 ℃ D. 100 ℃ 2. 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 钢铁 B. 玻璃 C. 蜡块 D. 沥青 3. 炎炎夏日里,我们期盼凉爽的环境;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 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 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 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 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4. 如图是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 其中 雾的形成是() A. 汽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5. 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冰花”. 虽然气温没有回升, 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 “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 “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 D. “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6. 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 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 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8. 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 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A.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 C.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 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 9.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学设计

2.5 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工作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来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珍贵水资源”的了解,增强节约用水、爱护水淘汰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通过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体现自主学习的愉悦、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难点】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的活动指导。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合作与交流、讲练结合、比较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同学们,面向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都是由——(水)组成的,皑皑的冰山雪岭是由——(冰)组成的,飘荡的白云是由——(水和冰晶)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水、冰雪、冰晶、水蒸气,他们都属于水的三态,他们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循环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系统——水循环。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水的循环 【 【议一议】 (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

(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 (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小结归纳】(板书) (1)水循环的方式: ①陆地水循环;②海陆间水循环;③海洋间水循环。 (2)水循环的途径: ①蒸发;②降雨;③水气输送;④径流;⑤蒸腾;⑥下渗。 【思考讨论】: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1、联系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使物质发生转移。 2、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并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清洁。 3、使人类获得永不枯竭的水资源。 2、珍贵的水资源 【看一看】投影网上,下载关于水资源的图片的文字资 料,启发学生讨论。 【议一议】 (1)水为什么珍贵?(2)水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点拨】让学生举例,教师不必做出评价,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可做概括。启发学生从生产、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去考虑水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供表现资源缺水情景的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可缺性。 3、如何保护水资源 【看一看】 (1)资料: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2)图片: 被工业污染的河水被垃圾污染的河被污染水源毒死的鸟 【议一议】 (1)破坏水资源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A)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B) 【点拨】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水源污染以及严重缺水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知道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实践考察】关于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指导。 (1)考察前准备: 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水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3.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4.针对旱情,气象部门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良好。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喷洒的干冰可以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雨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凝华和熔化 B.凝华和液化 C.凝固和熔化 D.凝固和液化 5.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升华吸热 C. 干冰液化放热 D. 干冰凝华放热 6.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7.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8.在图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A. B. C. D.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通用)

初二物理 第一章---第五章基础知识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吉他弦被弹拨发声时,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发声物体(鼓)停止了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声。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水也能够传声。3.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音调。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4.乐音的三个特征是:(1) 音调;(2) 响度;(3) 音色。 5.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范围通常在 20 Hz到 20000 Hz之间。频率高于听力上限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听力下限的叫次声波。 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8.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水的三态。其它物质一般也有三态。例如,铁水是液态,干冰是固态,色拉油是液态。9.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用温度来表示的。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0.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它是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一百度。该温标的三十度记录为30℃。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它的最小分度值为 0.1℃,它的测量范围为 35-42℃。 11.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1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v固﹥v液﹥v气。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系。 6.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2)在传播过程中;(3)在人耳处。 8.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应和被测物体接触,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物质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透镜”一节教学 案例分析 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单进方 【前言】:新课程要求构建“双主型”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来启动学生的求知原动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本人在“透镜”一节教学之后,无论是从学生的课后作业,还是从与学生的课后交谈情况来看,这节课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后来,我就对这节课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确有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发扬之处。现把当时的教学过程分析如下: 【案例情境一】:新课的导入 (上课开始:教师拿起课本放到远处看看,并皱皱眉、摇摇头,表现出万般无奈状,然后戴上眼镜,把课本移近,脸上露出笑容;再注视同学)师: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不得戴上了眼镜,大家年纪轻轻为什么要戴眼镜? 生: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师:(与一位同学换一付眼镜戴),问结果如何?为什么? 生:不一样,因为我的是近视眼镜,老师的是远视眼镜。 师:为什么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的作用会不同呢?你们谁知道?想不想知道? (学生都露出企盼的目光,有的学生甚至来不及举手就喊想知道,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小结)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点明课题——透镜。 【分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课题,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由于本节课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又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眼镜”这一“道具”,再加上教师上课开始时的自然而又亲切的表演,一下子拉

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有亲近感,有效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原动力,使本节课的教学找准了“戏眼”。同时以“同学们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对学生渗透健康教育,打破学科本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情境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的特性 师:叫同学摸摸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有什么不同? 生:近视眼镜中央薄边缘厚;远视眼镜中央厚边缘薄。 师:我们把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并板画几种透镜让学生分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桌子上的二个透镜(注意透镜不能用手直接摸,要用干净的餐巾纸包着摸),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活动)有的用纸包着摸;有的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有的用透镜看远处的人;靠窗的同学让太阳光透过透镜照在课桌(或书本)上根据生活经验,凸透镜对光起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甲:一个透镜中央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另一个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叫是凸透镜。 生乙:把二个透镜分别近靠书本时,凸透镜把字放大了;凹透镜把字缩小了。师:(指导没有观察到的学生观察。) 生丙: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凸透镜会放大物体,但如果物体离凸透镜比较远时,凸透镜会使物体缩小并使物体颠倒。 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生丁:把二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时,凸透镜把太阳光会聚了;凹透镜把太阳光发散了。 师:(叫学生丁给全班同学示范他的做法,)然后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验,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1、你把太阳光会聚到最小时亮斑有多大?2、把太阳光会聚到手心中,形成小亮点时,手有什么感觉?3、同时用刻度尺量出最小的亮点到中心的距离。 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进教室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