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池充电时间计算公式

关于电池充电时间计算公式
关于电池充电时间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锂电充电时间计算公式为:(电池容量/充电器的输出电流)×1.2

镍氢电池充电时间计算公式:

充电所需时间=电池容量×充电系数÷充电电流

充电系数随充电电流不同而不同,具体取值如下:

<150mA-----------------------------1.6

150mA~250mA-----------------------1.5

250mA~400mA-----------------------1.4

400mA~600mA-----------------------1.3

600mA~900mA-----------------------1.2

>1000mA----------------------------1.1

说明: 1、1C或1C以上电流充电,可以直接取1。

2、如果是智能快充,充电时间是不需要我们去留意的。

3、建议充电器的指示灯指示充满电后再补充2个小时,因为现在的快充一般是当电池充到98%时就认为充满了!

电池容量看电池外面的标注;充电电流看充电器上标注的输入电流

1、充电电流小于等于电池容量的5%时: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mAH)×1.6÷充电电流(mA)

2、充电电流大于电池容量的5%,小于等于10%时: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mAH)×1.5÷充电电流(mA)

3、充电电流大于电池容量的10%,小于等于15%时: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mAH)×1.3÷充电电流(mA)

4、充电电流大于电池容量的15%,小于等于20%时: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mAH)×1.2÷充电电流(mA)

5、充电电流大于电池容量的20%时: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mAH)×1.1÷充电电流(mA)

日出、日落时间大体换算方法

各主要季节间日出、日落时间大体换算方法 根据农历二、八月昼夜平(这仅是粗略的说法。实际上不同纬度,昼夜时间不完全均等)这一基本时间,可将我们这一带主要季节之间日出、日落的大体时间用各时期的换算公式予以粗略测定。现以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计算的济南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为基础予以说明。济南地区在“春分”时日出6:15,日落18:24,在此粗略各取6点钟。 1、“春分”──“夏至”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测定 y=6±n·1'20"(式中6为六点钟,n为这一期间的某一“日序”,y为某一日序时当日的日落、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为“+”,日出时间为“-”。0≤n≤92)。 例:①当n=0,即代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式中y=6±0,表示这一天为太阳六点钟出,下午六点钟落下。 ②当n=(最大值)92时,即到“夏至”这一天时,y=6±92×1'20"为6±122'即 6±2:02'≈(8:02',3:58'),即“夏至”日时,日出为早上4点钟,日落为晚上8点钟。 ③试问4月14日几点钟日出、日落?根据上述公式n=24(24为“春分”后3月份内有10天加上4月份1~14日的14天两数之和),代入公式后,y=6±24×1'20"= 6±32',即4月14日这一天日出为5点28',日落为下午6点32'。同理,可求得这一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的时间。 2、“夏至”──“秋分”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实际情况是“夏至”时,济南4:53日出,19:34'日落)测定 y1=3:58'+n·1'20",y2=8:02'-n·1'20"(0≤n≤94)当n=0时,即夏至日时, y1=3:58'(日出),y2=8:02'(日落),n=(最大值)94时,y1=3:58'+2:05'≈6,y2=8:02'- 2:05≈6,即至秋分时,日出、日落均在早、晚6点钟。同理,可求得这一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3、“秋分”──“冬至”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实际情况是秋分时,济南5:59'日出,18:11'日落)测定 y=6±n·1'20"(0≤n≤90)当n=0时y=6±0,即9月23日这天日出、日落均为早、晚六点钟。当n=90时(即至“冬至”这天),y=6±90×1'20",亦即y=6±120'=8~4,也就是说“冬至”这天早上8点出太阳,下午4点日落。同理,可求得这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4、“冬至”──(翌年)“春分”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实际上冬至时,济南7:21日出,17:00日落)测定 y1=8-n·1'20",y2=4+n·1'20"(0≤n≤89)式中n=0时,y1=8,y2=4,分别为“冬至”日时的日出、日落时间。当n=89即“春分”这一天,y1=8- 1:58'≈6,y2=4+1.58'≈6,即至“春分”时日出、日落又再次各为早、晚六点钟。同理,可求得这一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1)各年度间天数不太一样,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所以各季节间n值会不完全相同。(2)由于是大体测算,运算中会有误差,有时误差还较大,因

套管安全系数计算

套管安全系数计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套管安全系数计算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套管,安全系数,计算,套管,安全系数,计算,下表,抗拉,,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医药卫生中查看更多范文。 套管安全系数计算如下表: 抗拉安全系数=68.6710008.95011.8185.02286=? ??Kn

Kn pp= 拉 额 8 .72 .1110008.9- =:其中浮力系数下深每米重量=浮力系数钢拉ppmρ??? 36.20383

.0791.7== 抗挤系数=抗拉 额 mpa pp p抗挤力=〔()〕50= p抗挤力=〔ρ固井时的泥浆密度-(1-掏空系数)ρ下次泥浆密度〕 32588.0823.18==抗内压系数=抗内压额内 mpa

mpa pp 井底最大内压力=50= p内压力=(ρ下次最大泥浆-ρ地层水)套管下深23.31000 8.9202053.5985.09.3233=抗拉系数=? ??Kn ()[]38.12020 2.165.012.100981.0305.21=抗挤系数=

??--?mpa 67.12020 2.100981.0645 .139=抗内压系数=?? 油套φn80 38.41000 8.9175076.2985.08.1903=抗拉系数=???Kn

()[]21.23600 2.165.012.100981.0881.60=抗挤系数= ??--?mpa50.13600 2.100981.036 3.63=抗内压系数=?? 〔s抗挤〕=~ 〔s抗内压〕=~ 〔s抗拉〕=~ 说明: ①本井在计算最大内压力时忽略了地层水产生液柱压力;②泥浆密度均采用1.2g/cm;

Android5.1 电池充电剩余时间计算

Android5.1 电池充电剩余时间计算android5.1手机在充电的时候,并且在锁屏界面的时候会显示还剩多少时间电池充满电。我们就这个机制进行下深入分析: 首先对电池的变化都会监听BatteryService发出的Intent.ACTION_BATTERY_CHANGED广播,因此在framework目录下全局搜索,结果发现在./base/packages/Keyguard/src/com/Android/keyguard/KeyguardUpdateMonitor.Java这个目录下,也就是keyguard中有对这个广播的监控 在KeyguardUpdateMonitor.java这个文件中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vate final BroadcastReceiver mBroadcastReceiver = new BroadcastReceiver() { 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context, Intent intent) { final String action = intent.getAction(); if (DEBUG) Log.d(TAG, "received broadcast " + action); if (Intent.ACTION_TIME_TICK.equals(action) || Intent.ACTION_TIME_CHANGED.equals(action) || Intent.ACTION_TIMEZONE_CHANGED.equals(action)) { mHandler.sendEmptyMessage(MSG_TIME_UPDA TE); } else if (Intent.ACTION_BA TTERY_CHANGED.equals(action)) {//监听电池变化的广播 final int status = intent.getIntExtra(EXTRA_STA TUS, BA TTERY_STATUS_UNKNOWN); final int plugged = intent.getIntExtra(EXTRA_PLUGGED, 0); final int level = intent.getIntExtra(EXTRA_LEVEL, 0); final int health = intent.getIntExtra(EXTRA_HEALTH, BA TTERY_HEALTH_UNKNOWN); final Message msg = mHandler.obtainMessage( MSG_BA TTERY_UPDATE, new BatteryStatus(status, level, plugged, health)); mHandler.sendMessage(msg);//发消息 } 接下来我们搜索下MSG_BATTERY_UPDATE这个消息,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vate void handleBatteryUpdate(BatteryStatus status) { if (DEBUG) Log.d(TAG, "handleBatteryUpdate"); final boolean batteryUpdateInteresting = isBatteryUpdateInteresting(mBatteryStatus, status); mBatteryStatus = status; if (batteryUpdateInteresting) { for (int i = 0; i < mCallbacks.size(); i++) { KeyguardUpdateMonitorCallback cb = mCallbacks.get(i).get(); if (cb != null) {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一、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 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1. 时区的计算: 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 1)。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 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

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 区时。 3. 区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 ”,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 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碰到跨年、月时,要注 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三、日界线 日界线简单地说就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如果向东到180°经线,那么180°经线比本初子午线要早12小时;如果向西到180°经线,那么180°经线比本初子午线要晚12小时。这样,同是180°经线,时间却相差24小时。因此,国际上规定,把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它既是一天的开始,又是一天的结束,即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并非与180°经线完全重合,受各国领土的影响,有些地方日界线不得不改变它的位置而发生弯曲。另一条日界线为0时日界线(或子夜日界

套管安全系数计算

套管安全系数计算如下表: 抗拉安全系数=68.6710008.95011.8185.02286=? ??KN KN P P = 拉 额 8 .72 .1110008.9- =: 其中浮力系数下深每米重量=浮力系数钢 拉P P m ρ??? 36.20383 .0791.7== 抗挤系数=抗拉 额 MPa P P P 抗挤力=0.00981×〔1.2-(1-0.65)×1.2〕×50=0.383 P 抗挤力=0.00981×〔×ρ固井时的泥浆密度-(1-掏空系数0.65)×ρ下次泥浆密度〕 32588.0823.18==抗内压系数=抗内压额内 MPa MPa P P 井底最大内压力=0.00981×1.20×50=0.588MPa P 内压力=0.00981×(ρ下次最大泥浆-ρ地层水)×套管下深 23.31000 8.9202053.5985.09.3233=抗拉系数=? ??KN ()[]38.12020 2.165.012.100981.0305.21=抗挤系数= ??--?MPa 67.12020 2.100981.0645 .139=抗内压系数=?? 油套φ139.7 N80×9.17

38.41000 8.9175076.2985.08.1903=抗拉系数=? ??KN ()[]21.23600 2.165.012.100981.0881.60=抗挤系数= ??--?MPa 50.13600 2.100981.0363 .63=抗内压系数=?? 〔S 抗挤〕=1.0~1.125 〔S 抗内压〕=1.05~1.15 〔S 抗拉〕=1.60~2.00 说明: ①本井在计算最大内压力时忽略了地层水产生液柱压力; ②泥浆密度均采用1.2g/cm ; ③各额定压力查钻井手册表3-8(第160~180页)。

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程序(C语言)

//日出日落时间计算C语言程序 #define PI 3.1415926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days_of_month_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int days_of_month_2[]={31,29,31,30,31,30,31,31,30,31,30,31}; long double h=-0.833; //定义全局变量 void input_date(int c[]){ int i; cout<<"Enter the date (form: 2009 03 10):"<>c[i]; } } //输入日期 void input_glat(int c[]){ int i; cout<<"Enter the degree of latitude(range: 0°- 60°,form: 40 40 40 (means 40°40′40″)):"<

cin>>c[i]; } } //输入纬度 void input_glong(int c[]){ int i; cout<<"Enter the degree of longitude(west is negativ,form: 40 40 40 (means 40°40′40″)):"<>c[i]; } } //输入经度 int leap_year(int year){ if(((year%400==0) || (year%100!=0) && (year%4==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判断是否为闰年:若为闰年,返回1;若非闰年,返回0 int days(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te){ int i,a=0; for(i=2000;i

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充电时间计算

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充电时间计算 一、充电常识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充电是使用充电电池的重要步骤。适当合理的充电对延长电池寿命很有好处,而野蛮胡乱充电将会对电池寿命有很大影响。本篇对电池充电的介绍主要是指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 对镍隔电池和镍氢电池充电有两种方式,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快充”和“慢充”。快充和慢充是充电的一个重要概念,只有了解了快充和慢充才能正确掌握充电。 首先,快充和慢充是个相对的概念。有人曾问,我的充电器充电电流有200mA,是不是快充?这个答案并不绝对,应该回答对于某些电池来说,它是快充,而对于某些电池来说,它只是慢充。那我们究竟怎样来判别快充还是慢充呢? 例如一节5号镍氢电池的电容量为1200mAH,而另一节则为1600mAH。我们把一节电池的电容量称为1C,可见1C只是一个逻辑概念,同样的1C,并不相等。 在充电时,充电电流小于0.1C时,我们称为涓流充电。顾名思义,是指电流很小。一般而言,涓流充电能够把电池充的很足,而不伤害电池寿命,但用涓流充电所花的时间实在太长,因此很少单独使用,而是和其它充电方式结合使用。 充电电流在0.1C-0.2C之间时,我们称为慢速充电。充电电流大于0.2C,小于0.8C则是快速充电。而当充电电流大于0.8C时,我们称之为超高速充电。 正因为1C是个逻辑概念而非绝对值,因此根据1C折算的快充慢充也是一个相对值。前面例子中提到的200mA充电电流对于1200mAH的电池来说是慢充,而对于700mAH的电池来说就是快充。 知道了快慢充的概念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充电器的情况才能对电池正确充电。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器主要分为恒流充电器和自动充电器两种 二、恒流充电器 恒流充电器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充电器,从镍镉电池时代,我们就开始使用恒流充电器。恒流充电器通常使用慢速充电电流,它的使用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将电池放在电池仓中即可充电。需要注意的是,对充电时间的计算要准确。 对充电时间的计算有个简单的公式:Hour=1.5C/充电电流。例如:对1200mAH的电池充电,充电器的充电电流为150mA,则时间为1800mAH/150mA等于12小时。当然在很多时候并不能计算出正好的时间,我们可以挑离得最近的半小时以方便记时。例如:充电器的电流为160mA,对1400mAH的电池充电,则时间为2100mAH/160mA约为13小时,而不用计算到分。 恒流充电器的构造简单,工作稳定,是一种不错的充电方式,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小。但它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必须计算时间,另外随着镍氢电池的容量越来越大,恒流充电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对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近年来快速自动充电器也逐渐流行起来

日出日落方向图解

日出日落方向图解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学生理解:北回归线以北昼长大于昼长,且正午太阳在南,因此东北_南_西北,太阳视运动轨迹大于180度。 钟表定向推导:夏季日出时在6时以前,因此太阳自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不过以上两种方法缺乏必要的科学性,虽然都能解释、并使学生进一步记忆,但却不利于进一步探究。对于初中及高一学生来说足以。 简易图解释: 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上图中能表示),站在晨线上看太阳(图中选择了几个点,也就是蓝点位置),应该就是顺着太阳光线的方向看到的。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都从东北升起,赤道上是东偏北23度26分,向南北两侧角度变大。夏半年的其它日期同理可得。 视运动图分析: 左图是南半球中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日出日落方向。 下面是从原初中课本上的图简化来的。 这是网友制作的,大家都可以依据地概的相关知识制作,也都可以说明日出日落的方向。

如果再进一步细化的分析: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 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下面是一些特殊地区,特殊时间的日出日落方位。 结论:? 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太阳均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 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太阳均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 春分、秋分,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以及中国常见的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以及中国常见的日出日落时间 以地球中心为原点O,赤道所在平面为XY平面,东经120度指向西经60度为Y轴正方向.球心指向北极为Z 轴正方向.有了Y轴与Z轴就可定X轴的方向(从东经30度指向西经150度) 球面方程:X^2 + Y^2 + Z^2 = 1 (设地球直径为1) 日出日落时刻圈方程:Y^2 + Z'^2 = 1 (Z'以Z轴作坐标变换,见下面) Z'=Z*sin(β+90) (β为太直射点纬度) 求纬度α度时日出时刻.先解出纬度为α度时的X,Y坐标. X=si nα*sin(β+90)*cos(β+90)/(cosβ*cosβ) Y=-SQRT(1-X^2-sinα*sinα) (SQRT为平方根) 有了XY坐标,求反正切,得出一个角度值(由于在XY平面,0度在X轴正向,实际的东经120度在Y轴负方向上,即270度角.所以要换算一下,才能得出经度差) 实算一下:代入的纬度为30.15度,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3.4333度. 算出X=-0.21835,Y=-0.83578,反正切得出-104.64度.计算时假设在Y轴负方向上(即270度或-90度).两者之间相差14.64度,换成时间就是58.56分钟. (计算出的14.64度的含义是指,夏至日那天,当赤道上(北纬0度)东经120度的地方看到日出时,北纬30.15度,东经(120-14.64)度的地方也正好看到日出.) (换句话说:当赤道上东经120度的地方看到日出时,北纬30.15度东经120度的地方日出已经过去58.56分钟了.由于赤道上是昼夜等分的(假设太阳是个点光源),即日出时刻一定在6:00.那么同一经度的北纬30.15度地方,日出时间是5:01:26左右.东经120度10分.比120度还早了40秒钟.所以日出时间为5:00:46) 查寿星万年历,在夏至日的日出时间为4:58:07,日落时间19:04:07. 实测数据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所有时间为时间 (任意地点日月升落时刻查询) 省会城市

充电电池电量计原理及计算方法

充电电池电量计原理及计算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5553995.html,文章出处:发布时间: 2010/08/09 | 1422 次阅读 | 0次推荐 | 0条留言目前大量应用的充电电池 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与储存的装置,它通过反映将化学能或者物理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即一种化学电源,它由两种不同成分的电化学活性电极分别组成正负两极浸泡再能提供媒体传导作用的电解质中,当连接在某一外部载体上时,通过转换其内部的化学能来提供电能。[全文] 包括铅酸蓄电池、镍镉/镍氢电池、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这几种电池的特性如表1所示。 铅酸蓄电池容量大,内阻低(一般400Ah的2V蓄电池内阻大约为0.5mΩ),可进行大电流放电,但是笨重且体积庞大、不便于携带,常用在汽车和工业场合。其电极材料含铅,可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铅酸蓄电池对充电控制的要求不高,可以进行浮充。 镍镉电池容量较大,内阻低、放电电压平稳,适合作为直流电源 直流电源是维持电路中输送稳定直流的装置,分正负极,工作时至少包括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环节,如干电池、蓄电池、直流发电机等。[全文] 。与其他种类的电池相比,镍镉电池耐过充电和过放电,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具有记忆效应,应尽量在完全放电之后进行充电。电极材料含有剧毒重金属镉,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其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镍氢电池是在镍镉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采用金属化氢替代有毒的镉,在大部分场合可以替代镍镉电池。其容量约为镍镉电池的1.5~2倍,且没有记忆效应。相对于镍氢电池,它对充电控制的要求较高,目前大量使用在一些便携电子产品中。 锂离子电池 现已广泛被大家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是由锂电池发展而来的。所以在认识锂离子电池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锂电池。举例来讲,以前照相机里用的扣式电池就属于锂电池。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锂金属,正极材料是碳材。按照大家习惯上的命名规律,我们称这种电池为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钴锂,负极材料是碳材。电池通过正极产生的锂离子在负极碳材中的嵌入与迁出来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锂电池,所以人们称之为锂离子电池。[全文] 是目前最常见的二次锂电池,拥有高能量密度,与高容量镍镉/镍氢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为前者的1.5~2倍。其平均使用电压为3.6V,是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的3倍。它的内阻较大,不能进行大电流充放电,并且需要精确的充放电控制,以防止电池损坏并达到最佳使用性能。锂离子电池广泛使用在各种便携电子产品中,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mp3等。

电容充放电计算公式

标 签:电容充放电公式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 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 t="RC"*Ln[(1-1/3)/(1-2/3)]=RC*Ln2 =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 解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山东司友毓 一、电感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而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故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会起阻碍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及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且X L=2πfL。感抗的大小由线圈的自感系数L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共同决定。 2.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 (1)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电流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对恒定电流没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

全国各大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全国各大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全国各大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1日期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上海

南京 月日 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

时分时分 1 1 1 11 1 21 7 37 17 00 7 36 17 09 7 32 17 20 7 31 16 59 7 30 17 08 7 27 17 19 7 39 17 13 7 39 17 22 7 35 17 33 7 46 17 21 7 46 17 30

7 58 17 16 7 57 17 26 7 53 17 37 7 14 16 26 7 13 16 36 7 08 16 47 7 13 16 12 7 12 16 22 7 07 16 34 7 15 16 00 7 13 16 10 7 07 16 23 6 53 1 7 03 6 54 17 11 6 52 17 19

7 07 17 19 7 05 17 28 2 1 2 11 2 21 7 24 17 34 7 13 17 46 7 00 17 57 7 19 17 32 7 08 17 44 6 56 17 55 7 27 17 45 7 18 17 56 7 06 18 07 7 35 17 53

7 13 18 15 7 44 17 50 7 33 18 03 7 20 18 46 6 59 1 7 01 6 4 8 17 14 6 34 17 26 6 56 15 49 6 44 1 7 03 6 29 17 16 6 56 16 39 6 43 16 54 6 2 7 17 08 6 4 7 17 29 6 40 17 3 8 6 30 17 46

电池容量(C)的计算方法 蓄电池充电机的电流

农夫空间 农夫三拳有点痒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电池容量(C)的计算方法蓄电池充电机的电流(转) 2010-06-29 15:49 充电池是一样的道理,理论上如果你按36A充,那么一个小时就充满了,如果3.6A电流充,那要充十个小时。但是,充电不是装水,如果你按36A充,那蓄电池将会很快发热并使电池内的酸液沸腾,损坏你的电池,重则发生爆裂。因此一般按照AH量的十分之一至十分之4左右的电流充,也就是说你的电池是 36AH,那就就得用3.6A到15A电流进行充电。不过还得看电池的发热情况,如果太热就降低点充电电流。我这么说希望你能听懂些了? 电池容量(C)的计算方法: 容量C=放电电池(恒流)I×放电时间(小时)T 反过来: 放电时间T=容量C/放电电流(恒流)I 比如一个电池用500MA(毫安)的恒定电流放了2 个小时,那么这个电池的容量就等于500MA*2H=1000MAH=1AH 再如一个电池用5安的电流放了2个小时,那么该电池的容量就是10AH 另外跟电压的关系就是:放电电流I*电池电压U=功率W 镍氢镍镉电池用峰值检测法才能准确知道是否充足。电压法不准因为随电池使用状况和役龄,充满电的电压不是一个常数。-△v/dt 检测法。电池充满电的准确标准是按压降来衡量的。电池厂家的质量不一。充满电的电压都不太一样。一般充满电后。那是虚电。稍微搁置。电压又会降下来。对于广大模友来说,衡量充足电的土办法就是用手摸。能感觉到电池微微发热就算是充满了。当然。这不是很准确。 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和国际IEC标准。电池的充电电流一般为0.1C或0.2C为宜。但这只是个理想状态。这个电流充电对电池是最有利的。也最能充满电。但这样时间不允许。所以很多厂家用大电流0.5C或1C充电。对于航模专用的高功率电池。甚至可以2C充电。但这样充电的效率就不是很高。 但这个C如何换算成电流A的?给你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AA2000MAH的电池。1C充电就是2000MA充电。0.1C充电就是200MA充电。0.5C就是1000MA充电。

R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算

R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算 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求充电到90%VCC的时间。(V0=0,V1=VCC,Vt=0.9VCC) 代入上式: 0.9VCC=0+VCC*[[1-exp(-t/RC)] 既 [[1-exp(-t/RC)]=0.9; exp(-t/RC)=0.1 - t/RC=ln(0.1) t/RC=ln(10) ln10约等于2.3 也就是t=2.3RC。 带入R=10k C=10uf得。 t=2.3*10k*10uf=230ms RC回路充放电时间的推导过程需要用高等数学,简单的方法只要记住RC回路的时间常数τ=R×C,在充电时,每过一个τ的时间,电容器上电压就上升(1-1/e)约等于0.632倍的电源电压与电容器电压之差;放电时相反。 如C=10μF,R=10k,则τ=10e-6×10e3=0.1s 在初始状态Uc=0时,接通电源,则过0.1s(1τ)时,电容器上电压Uc为0+(1-0)×0.632=0.632倍电源电压U,到0.2s(2τ)时,Uc为0.632+(1-0.632)×0.632=0.865倍U……以此类推,直到t=∞时,Uc=U。放电时同样运用,只是初始状态不同,初始状态Uc=U。

单片机复位(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复位脉宽10ms,R常取值10k~47k,c 取值10~100uf,电容大些为好): 原理:如果复位是高电平复位,加电后电容充电电流逐渐减少,此时经电阻接地的单片机IO是没电压的,因为电容是隔直流的,直到充电完毕开始放电,放电的过程同样是电流逐渐减少的,开始放电时电流很大,加到电阻上后提供给IO高电平,一段时间(电容器的充放电参数:建立时间等)后,电流变弱到0,但是复位引脚已经有了超过3us的高电平,所以复位就完成了; 手动复位,如加按键,则是直接将电容短路,给复位引脚送高电平,此部分就只有电容在起作用;当然电源较大(一般3.3v-5v)的话,加电阻是为了分压,防止烧坏引脚。

日出日落方位及其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学科,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各种地理现象。当前学生的地理学习仅仅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实际,一味地为了应付升学而被动学习,无法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习了地球运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知道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会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计算方法。 二、教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不停的做周期性的运动,从而使得不同纬度的地区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日落时间,这是地理必修一的一个难点,学生一方面要掌握规律,最主要的是要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由于高一年级15级文科班学生我没有带他们的课程,所以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通过高二教学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基础非常差劲,同时由于自然地理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接近生活,让同学们从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养成一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

2.比较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时间,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记录当地一年四季日出日落时间,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总结计算昼夜长短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到联系生活实际,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生活经验,并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思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时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提问式、小组讨论式、讲授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每天的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来? 学生回答:东方。 老师:一个地方每个季节太阳升起来的时间一样吗?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不一样。太阳光照强度不一样、白天夜晚长短不一样等等。

电容充放电计算公式

签:电容充放电公式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 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 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 t="RC"*Ln[(1-1/3)/(1-2/3)]=RC*Ln2 =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

解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山东司友毓 一、电感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而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故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会起阻碍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及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且X L=2πfL。感抗的大小由线圈的自感系数L 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共同决定。 2.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 (1)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电流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对恒定电流没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电动势产生以阻碍电流的变化,所以对交流有阻碍作用。 (2)通低频、阻高频,这是对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而言的,因为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感抗也就越大,对电流的阻碍越大。 (3)扼流圈:利用电感阻碍交变电流的作用制成的电感线圈。 低频扼流圈:线圈绕在铁芯上,匝数多,自感系数大,电阻较小,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 高频扼流圈:匝数少,自感系数小;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 二、电容 1.电容器为何能“通交流” 把交流电源接到电容器两个极板上后,当电源电压升高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电荷向电容器极板上聚集,在电路中形成充电电流;当电源电压降低时,电容器放电,原来极板上聚集的电荷又放出,在电路中形成放电电流,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好像是交流“通过”了电容器,但实际上自由电荷并没有通过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 2.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知道,恒定电流不能通过电容器,原因是电容器的两个极板被绝缘介质隔开了。当

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程序(C语言)

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程序(C语言)

//日出日落时间计算C语言程序 #define PI 3.1415926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days_of_month_1[]={31,28,31,30,31,30,31,3 1,30,31,30,31}; int days_of_month_2[]={31,29,31,30,31,30,31,3 1,30,31,30,31}; long double h=-0.833; //定义全局变量

void input_date(int c[]){ int i; cout<<"Enter the date (form: 2009 03 10):"<>c[i]; } } //输入日期 void input_glat(int c[]){ int i;

cout<<"Enter the degree of latitude(range: 0°- 60°,form: 40 40 40 (means 40°40′40″)):"<>c[i]; } } //输入纬度 void input_glong(int c[]){ int i; cout<<"Enter the degree of longitude(west is negativ,form: 40 40 40

(means 40°40′40″)):"<>c[i]; } } //输入经度 int leap_year(int year){ if(((year%400==0) || (year%100!=0) && (year%4==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材料的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计算三角

第四节 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强度条件. 强度计算。三角函数 由脆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在拉力作用下,当变形很小时就会突然断裂,脆性材料断裂时的应力即强度极限σb ;塑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在拉断之前已出现塑性变形,在不考虑塑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的情况下,考虑到构件不能保持原有的形状和尺寸,故认为它已不能正常工作,塑性材料到达屈服时的应力即屈服极限σs 。脆性材料的强度极限σb 、塑性材料屈服极限σs 称为构件失效的极限应力。为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最大工作应力必须小于材料的极限应力。在强度计算中,把材料的极限应力除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n (称为安全系数),作为构件工作时所允许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许用应力,以[σ]表示。对于脆性材料,许用应力 (5-8) 对于塑性材料,许用应力 (5-9) 其中、分别为脆性材料、塑性材料对应的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的确定除了要考虑载荷变化,构件加工精度不同,计算差异,工作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外,还要考虑材料的性能差异(塑性材料或脆性材料)及材质的均匀性,以及构件在设备中的重要性,损坏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安全系数的选取,必须体现既安全又经济的设计思想,通常由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公布在有关的规范中供设计时参考,一般在静载下,对塑性材料可取;脆性材料均匀性差,且断裂突然发生,有更大的危险性,所以取,甚至取到5~9。 为了保证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安全可靠地工作,必须使构件的最大工作应力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即 (5-10) 上式就是杆件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强度条件。根据这一强度条件,可以进行杆件如下三方 面的计算。 1.强度校核 已知杆件的尺寸、所受载荷和材料的许用应力,直接应用(5-10)式,验算杆件是否满足强度条件。 2.截面设计 已知杆件所受载荷和材料的许用应力,将公式(5-10)改成 , 由强度条件确定杆件所需的横截面面积。 3.许用载荷的确定 已知杆件的横截面尺寸和材料的许用应力,由强度条件 确定杆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最后通过静力学平衡方程算出杆件所能承担的 最大许可载荷。 例5-4 一结构包括钢杆1和铜杆2,如图5-21a 所示,A 、B 、C 处为铰链连接。在 b b n σσ= ][s s n σσ= ][b n s n 0.2~5.1=s n 0.5~0.2=b n ][max max σσ≤= A N ][σN A ≥ ][max σA N ≤

充电电池充电时间计算

充电电池充电时间计算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

一、充电常识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充电是使用充电电池的重要步骤。适当合理的充电对延长电池寿命很有好处,而野蛮胡乱充电将会对电池寿命有很大影响。上一篇曾说过,目前的锂电池基本都是根据各个产品单独封装,互不通用的,因此各个产品也提供各自的充电设备,互不通用,在使用时只要遵循各自的说明书使用即可。所以本篇对电池充电的介绍主要是指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 对镍隔电池和镍氢电池充电有两种方式,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快充”和“慢充”。快充和慢充是充电的一个重要概念,只有了解了快充和慢充才能正确掌握充电。 首先,快充和慢充是个相对的概念。有人曾问,我的充电器充电电流有200mA,是不是快充?这个答案并不绝对,应该回答对于某些电池来说,它是快充,而对于某些电池来说,它只是慢充。那我们究竟怎样来判别快充还是慢充呢? 例如一节5号镍氢电池的电容量为1200mAH,而另一节则为1600mAH。我们把一节电池的电容量称为1C,可见1C只是一个逻辑概念,同样的1C,并不相等。 在充电时,充电电流小于0.1C时,我们称为涓流充电。顾名思义,是指电流很小。一般而言,涓流充电能够把电池充的很足,而不伤害电池寿命,但用涓流充电所花的时间实在太长,因此很少单独使用,而是和其它充电方式结合使用。 充电电流在0.1C-0.2C之间时,我们称为慢速充电。充电电流大于0.2C,小于0.8C则是快速充电。而当充电电流大于0.8C时,我们称之为超高速充电。 正因为1C是个逻辑概念而非绝对值,因此根据1C折算的快充慢充也是一个相对值。前面例子中提到的200mA充电电流对于1200mAH的电池来说是慢充,而对于700mAH的电池来说就是快充。 知道了快慢充的概念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充电器的情况才能对电池正确充电。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器主要分为恒流充电器和自动充电器两种 二、恒流充电器 恒流充电器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充电器,从镍镉电池时代,我们就开始使用恒流充电器。恒流充电器通常使用慢速充电电流,它的使用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将电池放在电池仓中即可充电。需要注意的是,对充电时间的计算要准确。 对充电时间的计算有个简单的公式:Hour=1.5C/充电电流。例如:对1200mAH的电池充电,充电器的充电电流为150mA,则时间为1800mAH/150mA等于12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