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评分标准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评分标准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评分标准

湖北工程学院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核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考试班级:0143013241/2 试卷类型:A/B执笔人:袁明

一、实验目的(10分)

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微粉。(3分)

2.掌握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原理。(3分)

3.了解纳米粒子常用的表征手段。(4分)

二、实验原理(20分)

溶胶-凝胶法(Sol-Gel法)是指无机物或金属醇盐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的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溶胶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并且不停的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根据粒子与溶剂间相互作用的强弱,通常将溶胶分为亲液型和憎液型两类。由于界面原子的Gibbs自由能比内部原子高,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凝胶是指胶体颗粒或高聚物分子互相交联,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孔隙中充满了液体(在干凝胶中的分散介质也可以是气体)的分散体系。并非所有的溶胶都能转变为凝胶,凝胶能否形成的关键在于胶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足够强,以致克服胶粒-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热力学不稳定的溶胶,增加体系中粒子间结合所须克服的能垒可使之在动力学上稳定。因此,胶粒间相互靠近或吸附聚合时,可降低体系的能量,并趋于稳定,进而形成凝胶。(5分)该方法的优点是:(1)反应温度低,反应过程易于控制;(2)制品的均匀度和纯度高、均匀性可达分子或原子水平;(3)化学计量准确,易于改性,掺杂的范围宽(包括掺杂的量和种类);(4)从同一种原料出发,改变工艺过程即可获得不同的产品如粉料、薄膜、纤维等;(5)工艺简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但目前该项技术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如采用的金属醇盐成本较高以及如何选择催化剂、溶液的pH值、水解、聚合温度以及防止凝胶在干燥过程中的开裂等。随着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对溶胶-凝胶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其方法在制备新材料领域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10分)

钛酸四丁酯的水解反应为分步水解,方程式为:

Ti(OR)n+H2O Ti(OH)(OR)n-1+ROH

Ti(OH)(OR)n-1+H2O Ti(OH)2(OR)n-2+ROH

反应持续进行,直到生成Ti(OH)n.

缩聚反应:

—Ti—OH+HO—Ti——Ti—O—Ti+H2O

—Ti—OR+HO—Ti——Ti—O—Ti+ROH

最后获得氧化物的结构和形态依赖于水解与缩聚反应的相对反应程度,当金属-氧桥-聚合物达到一定宏观尺寸时,形成网状结构从而溶胶失去流动性,即凝胶形成。(5分)

三、仪器与试剂(10分)

仪器:电磁搅拌器,离心机,恒温干燥厢,高温炉,TG/DTA320 热重/差热分析仪;Magna-550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试剂:钛酸丁酯,无水乙醇,冰醋酸(各试剂均用A.R或C.P级产品)。

四、实验操作步骤(20分)

1.室温下将10mL钛酸四丁酯缓慢倒入50mL无水乙醇,放置几分钟,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1);(4分)

2.将10mL冰醋酸加入到10mL蒸馏水与40mL无水乙醇中,剧烈搅拌,得到溶液(2);(4分)

3.再于剧烈搅拌下将已移入分液漏斗中的溶液(1)缓慢滴加到溶液(2)中,约25min 滴完,得到均匀透明的溶胶,继续搅拌15min后,在室温下静置,待形成透明凝胶后,65℃下真空干燥,玛瑙碾磨,得到干凝胶粉末;(4分)

4.再在500℃下于高温炉中煅烧2h便得到锐钛矿型TiO2纳米粉体;(4分)

5.改变溶液(2)的用量,探索凝胶形成条件。(4分)

五、数据处理及分析讨论(40分)

1.将干燥后产物用TG/DTA320热重/差热分析仪进行热分析,条件:氮气气氛,升温速率为5℃/min,温度范围为室温至600℃。(10分)

2.将煅烧后XRD分析。(10分)

通过本次实验,更近一步学习、了解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胶体的方法。本次实

验制备的实验产品是纳米TiO2微粉。通过孤立法,先固定滴定速度,探究反应物的最佳浓度;得到形成均匀胶体的反应物最佳浓度后,固定最好的浓度来变换不同的滴定速度滴定来探究胶体的形成情况。

完成实验后知道了在制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胶体的最好的浓度,知道了两种溶液混合时速度越慢越好,当然,这个慢也是有个限度的吧!在这个实验中,70min 滴定完就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溶胶了。(20分)

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实验考核评分标准 1. 用自然过滤法分离Fe(OH)3胶状沉淀。 (1)胶体或胶状沉淀不能直接过滤(应先加热破坏胶体,否则会透滤。稍加热示范即可。若学生不加热便过滤,则提示。) (2)自然过滤(滤纸折叠法、撕去一角、放入漏斗、调节水柱、玻棒引流、“三靠两低”等,先转移溶液、后转移沉淀,每次转移量不能超过滤纸高度的2/3。) 2. 现有由CuSO4与NaHCO3在水中反应制备的Cu2(OH)2CO3沉淀,利用倾析法将其与溶液分离并检查SO42-洗净否。 (1)倾析分离(静置、玻棒引流、蒸馏水洗涤两三遍。) (2)SO 42-检查(用小漏斗过滤法,过滤几滴溶液在试管中,因有CO 3 2-、需加几滴HNO 3 、 再加几滴BaCl2溶液检查。) 3. 在不增加溶液体积前提下除去硫酸亚铁铵过饱和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 热过滤操作(加热使硫酸亚铁铵晶体溶解完全、选无颈漏斗并注意预热、过滤时每次转移少量溶液、烧杯中剩余溶液保持加热。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必要时提醒学生80°C以上硫酸亚铁铵晶体会溶解完全。) 4. 将CuSO4·5H2O晶体与母液分离并用乙醇洗涤晶体。 (1)抽滤操作(滤纸大小、润湿滤纸、稍抽气使滤纸紧贴、玻棒引流、注意加入的溶液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开大水龙头抽滤、滤饼要较均匀地铺满漏斗底、用药勺压实滤饼、抽滤至干、先拔橡皮管再关水龙头、玻棒轻轻揭起滤纸边、取出滤纸与沉淀、滤液从抽滤瓶的上口倒出。) (2)洗涤操作(2种方法:沉淀较多时,拔掉橡皮管暂停抽滤、加入洗涤剂洗涤;沉淀较少时,关小水龙头、加入洗涤剂洗涤。我们要求用前一种方法,所以要求学生过滤较多晶体。) 5. 将预先已称好的10.0 g CuSO4·5H2O晶体重结晶。 重结晶操作(按1:1量好10mL蒸馏水,先加部分水、几滴H2SO4,加热至沸,若晶体未完全溶解,则用滴管逐滴加水至晶体刚好完全溶解,停止加热,然后用水冷却或自然冷却。注:不允许浓缩、不用过滤。) 6. 水浴蒸发浓缩制备CuSO4·5H2O晶体。 (1)水浴加热(500 mL大烧杯、水量为其容量的1/2~2/3。) (2)蒸发浓缩(蒸发皿。先加硫酸酸化再加热、前期搅拌、发现有晶体析出时停止搅拌,浓缩至表面出现一层完整的晶膜即停止加热浓缩。) 7. 称取5.0 g NaCl固体并将其溶解。 (1)电子秤的使用(注意:不能用滤纸称量、不能将试剂撒在电子秤上。) (2)固体试剂的取用(试剂瓶盖子反过来放在实验台上、用干净药勺取试剂、取出试剂后立即盖紧瓶盖、取多的药品不能倒回原瓶) (3)固体溶解(加热、搅拌) 8. 将15.0 mL 0.1 mol/L Fe2(SO4)3溶液沉淀完全。 (1)沉淀操作(煮沸后边搅拌边滴加NaOH溶液、双手并用。沉淀完全后要煮沸一段时间,要学生口头说明即可。)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试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日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2学时)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2学时)实验三 Sn-Pb二元平衡相图测试(2学时)实验四金相定量分析方法(2学时)实验五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实验六材料弹性及塑性变形测定(2学时)实验七碳钢试样的制备及测试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八金属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设计性实验(6学时)实验九金属凝固组织及缺陷的观察(2学时)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熟悉其零件的作用。 2)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金相显微镜。 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x-1型台式光学显微镜,磨样机、抛光机、砂轮机 实验材料:碳钢标准样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并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会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3.演示并初步认识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包括: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零部件的作用 2.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样品的收获 3. 概述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个人体会与建议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初步掌握各种硬度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样品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 2.铁碳合金试样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通过老师讲解,熟悉布氏和洛氏硬度计的原理、构造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演示测定维氏硬度值,演示测定布氏和洛氏硬度值, 注:每个样品测量压痕数,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保证每位学生可以操作硬度计1-2次。因为实验条件限制,所以不需要严格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进行实验。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简述实验目的和步骤。 2.简要叙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写出测量步骤,附上实验结果。 4.总结各种硬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体会。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材料科学基础学习知识-实验-06

实验六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etals)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显微镜下变形孪晶与退火孪晶的特征; 2.了解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变化; 3.讨论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概述 1.显微镜下的滑移线与变形孪晶 金属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在金属中将产生塑性变形。金属单晶体变形机理指出,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晶两种。 所谓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借助于金属薄层沿滑移面相对移动(实质为位错沿滑移面运动)的结果。滑移后在滑移面两侧的晶体位向保持不变。 把抛光的纯铝试样拉伸,试样表面会有变形台阶出现,一组细小的台阶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一条黑线,即称为滑移带。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滑移带(平行的黑线)所组成。

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多晶体变形的特点:① 各晶粒内滑移带的方向不同(因晶粒方位各不相同);② 各晶粒之间形变程度不均匀,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多(即变形量大),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少(即变形量小);③ 在同一晶粒内,晶粒中心与晶粒边界变形量也不相同,晶粒中心滑移带密,而边界滑移带稀,并可发现在一些变形量大的晶粒内,滑移沿几个系统进行,经常看见双滑移现象(在面心立方晶格情况下很易发现),即两组平行的黑线在晶粒内部交错起来,将晶粒分成许多小块。(注:此类样品制备困难,需要先将样品进行抛光,再进行拉伸,拉伸后立即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此时再进行样品的磨光、抛光,滑移带将消失,观察不到。原因是:滑移带是位错滑移现象在金属表面造成的不平整台阶,不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会造成滑移带的消失。) 另一种变形的方式为孪晶。不易产生滑移的金属,如六方晶系的镉、镁、铍、锌等,或某些金属当其滑移发生困难的时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将发生的另一形式的变形,即晶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双晶面)为对称面,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对称移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晶或双晶。 孪晶的结果是:孪晶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所以孪晶变形后,由于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较宽的变形痕迹——孪晶带或双晶带。在密排六方结构的锌中,由于其滑移系少,则易以孪晶方式变形,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形孪晶呈发亮的竹叶状特征。(注:孪晶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上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不会造成孪晶的消失。) 对体心立方结构的Fe -α,在常温时变形以滑移方式进行;而在0℃以下受冲击载荷时,则以孪晶方式变形;而面心立方结构大多是以滑移方式变形的。 2.变形程度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试题评分标准及评分表

通知 各中学教导处: 今发给您高中实验考评分标准,请在考试前印发给评分老师。(附各科评分标准) 长教院教研室 2008.4.30 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结业)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试题评分标准及评分表 说明:请监考教师将评分表打分后贴在学生试卷上。 物理A组物理B组 物理C组物理D组

物理DI组物理DII组 1.实验共分A、B、C、D四组。根据当前学校的实际,本次试题为D组增设D I、D II 两组,选用D或D I、D II中的哪一组,由区(县)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正确是指它们的连接方式、正负接线柱和量程都正确。 3.A—D各组第3题,应让学生在指出装置中的错误或识别指定的传感器的要求中,任选其中一项。对于指出装置中的错误,只要求从2个存在错误的装置中,任意指出其中一个装置中存在的错误,并说明正确的装置要求(写在试卷上),不必动手操作; 对于传感器的识别,只要求学生能从所给出的4类传感器中,指认监考教师所指定的某一类传感器。 4.未整理器材扣1分。 A—D各组第3题的装置说明 A—D各组第3题由监考教师按下述要求在考前准备。 A组第3题 (1)在“用多用表测电压”实验装置中:实验时红表笔插于“-”插孔、黑表笔插于“+” 插孔。 (2)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装置中:橡皮筋的活动端明显偏离指定的标记点O。 (3)识别:在位移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光电门传感器、力传感器、压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磁传感器和电压(电流)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中,任选四类,每类1个,并分别用纸条标示为A、B、C、D。在上述所选定的A、B、C、D四类传感器中,要求指认监考教师所指定的某类传感器。 B组第3题

2016化学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附件2: 赣州市化学实验操作题库及评分标准 一、实验名称:粗盐提纯 实验要求:1、正确取用液体药品 2、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 3、正确地进行过滤操作 4、正确进行蒸发操作 5、整理器材 实验时间:10分钟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酒精灯、坩埚、坩埚钳、胶头滴管、小烧杯、玻璃棒、石棉网、试管刷、抹布 实验药品:粗盐水(实验时尽量少取些盐水,能满足实验演示即可。)

二、实验名称: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条件 实验要求:1、正确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条件,观察相关反应的现象 2、正确取用固体药品以及液体药品 3、正确使用酒精灯 4、在评分表中写出相关结论 5、整理器材 实验时间:10分钟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药匙、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火柴 实验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三、实验名称: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实验要求:1、正确地倾倒和滴加液体药品 2、正确地使用pH试纸 3、能正确地鉴别物质 4、在实验记录表中正确地注明鉴别结果并写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所测碳酸钠溶液的pH 5、实验后整理器材 实验时间:10分钟 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pH试纸、滤纸、标签纸、水槽、试管刷、试管架、废液缸、抹布 实验药品: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待鉴别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试剂瓶上分别贴上标签并注明“样品1”和“样品2”,要求考生取样品时用对应的贴有“样品1”和“样品2”标签的试管)

四、实验名称:酸(稀硫酸)的性质 实验要求:1、正确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 2、掌握试管振荡方法 3、通过3个实验证明酸通性中的三个不同的性质 4、实验完毕,用文字简述实验中体现出的酸的性质 5、规范操作,确保安全,实验后整理器材 实验时间:10分钟 实验器材:试管5支、滴瓶2只(内盛试剂)、药匙(或镊子)1把、水槽、试管刷 实验药品:稀硫酸、石蕊试液、碳酸钠溶液、锌粒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年月日

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金属注定的正常组织。 2. 讨论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3. 初步掌握宏观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 金属铸锭(件)的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区域: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由于厚度太薄,对铸锭(件)的性能影响不大;铸锭中间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在生产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因此认为地控制和改变这两个区域的相对厚度,使之有利于实际产品,有很大意义。 铸锭的组织(晶区的数目、相对厚度、晶粒形状的大小等)除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受浇注和凝固条件的影响。因此当给定某种金属材料时,可借变更铸锭的浇注凝固条件来改变三晶区的大小和晶粒的粗细,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 本实验是通过对不同的锭模材料、模壁厚度、模壁温度、浇注温度及用变质处理和振动等方法浇注成的铝锭的宏观组织的观察,对铸锭的组织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金属研究中经常要采用的宏观分析方法进行一次初步的实践。 本实验用以观察的铸锭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如后表: 三、实验步骤 1. 教师介绍金属宏观分析方法,讲解各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 2. 学员轮流观察各种样品,结合已知的浇注和凝固条件分析各样品宏观组织的形成过程。 3. 描述所观察到的各样品的宏观组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叙述浇注正常组织的形成过程。 2. 逐一描绘各试样的宏观组织图,分析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件)组织的影响。 五、思考题 1. 简述宏观组织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工《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湖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3

实验1 淬冷法研究相平衡 目的意义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材料的烧成温度范围、升降温制度,材料的热处理等工艺参数的确定经常要用到专业相图。相图的制作是一项十分严谨且非常耗时的工作。淬冷法是静态条件下研究系统状态图(相图)最常用且最准确的方法之一。掌握该方法对材料工艺过程的管理及新材料的开发非常有用。 本实验的目的: 1.从热力学角度建立系统状态(物系中相的数目,相的组成及相的含量)和热力学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以及动力学条件(冷却速率等)之间的关系。 2.掌握静态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之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 3.掌握浸油试片的制作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验证Na2O —SiO2系统相图。 基本原理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任何物系都有其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系的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能否达到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结构状态,取决于物系的结构调整速率和加热或冷却速率以及保温时间的长短。 淬冷法的主要原理是将选定的不同组成的试样长时间地在一系列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保温,使它们达到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然后迅速冷却试样,由于相变来不及进行,冷却后的试样保持了高温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用显微镜或X-射线物相分析,就可以确定物系相的数目、组成及含量随淬冷温度而改变的关系。将测试结果记入相图中相应点的位置,就可绘制出相图。 由于绝大多数硅酸盐熔融物粘度高,结晶慢,系统很难达到平衡。采用动态方法误差较大,因此,常采用淬冷法来研究高粘度系统的相平衡。 淬冷法是用同一组成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样品的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将试样装入铂金装料斗中,在淬火炉内保持恒定的温度,当达到平衡后把试样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投入低温液体中(水浴,油浴或汞浴),以保持高温时的平衡结构状态,再在室温下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若淬冷样品中全为各向同性的玻璃相,则可以断定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1)在液相线以上。若在温度(T2)时,淬冷样品中既有玻璃相又有晶相,则液相线温度就处于T1和T2之间。若淬冷样品全为晶相,则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3)在固相线以下。改变温度与组成,就可以准确地作出相图。 淬冷法测定相变温度的准确度相当高,但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先由温度间隔范围较宽作起,然后逐渐缩小温度间隔,从而得到精确的结果。除了同一组成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外,还要以不同组成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反复进行试验,因此,测试工作量相当大。实验器材 1.相平衡测试仪 实验设备包括高温炉、温度控制器、铂装料斗及其熔断装置等,如图1-1所示。 熔断装置为把铂装料斗挂在一细铜丝上,铜丝接在连着电插头的个两铁钩之间,欲淬冷时,将电插头接触电源,使发生短路的铜丝熔断,样品掉入水浴中淬冷。 2.偏光显微镜一套,如图1-2所示。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英文名称: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200303 面向专业:材料类各专业(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 学时学分:3周3学分 本大纲主撰人:王仕勤、庞超明(Tel:52090661,E—mail: wsqwyd@https://www.360docs.net/doc/b416149921.html,) 一、课程作用和具体目标 本实验课程面向全院材料类各专业(包括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学生开设,着重加强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它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材料晶体学基础理论;掌握相图的基本构成和应用;了解晶体缺陷对形变行为的作用;初步掌握材料实验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初步掌握材料研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包括宏观分析方法与微观分析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以培养从事科研活动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必做实验”。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强弱和 时间多少,进行“选做实验”。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内容。教师在实验前作必要的讲解和辅 导。 3、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规范,确保安全。 四、设备及器材配置 1、制样设备:砂轮机、切割机、镶嵌机、水磨机、抛光机、电解抛光仪等。 2、加热、温控及加工设备:热处理炉、坩埚电炉、烘箱、温度控制仪、离心机、小型轧 机、大型轧机等。 3、分析测试设备:拉伸机、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硬度计、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 镜、荧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混凝土气孔分析显微镜。放大机、数码相机、计算机、打印机、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U型管界面移动电泳仪、离心分离机、李氏瓶、稠度仪、试模、勃氏比表面仪、套筛、沥青延度仪、沥青软化点仪、不透水仪、沥青针入度计、直流稳压电源、水泥水化热测定仪等。 4、各种耗材若干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采用实验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及笔试考试情况综合考核。 2、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档评定。(相应于百分制为:大于 等于90、80~89、70~79、60~69、小于60)。出勤情况占10%,实验报告占40%,笔试成绩占5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王仕勤、庞超明等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6.6 2、秦鸿根编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3.10 3、伍洪标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4、硅酸盐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南京:东南大学讲义

074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北工大lab8

实验八晶体结晶过程观察及凝固条件对 铸锭组织的影响 (Observation of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crystalloid and the impact of solidification conditions on ingot structure)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操作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⒈观察盐类的结晶过程: ⒉分析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二、概述 盐和金属均为晶体。由液态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不论盐的结晶,金属的结晶以及金属在固态下的重结晶都遵循生核和长大的规律。结晶的长大过程可以观察到,可是晶核的大小不能用肉眼看到,因为临界晶核的尺寸很小,而在试验中只能见到正在长大的晶粒,此刻已经不再是临界尺寸的晶核。金属和盐类晶体最常见到的是树枝状晶体。通过直接观察透明盐类(如氯化铵等)的结晶过程可以了解树枝状晶体(枝晶)的形成过程。 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观察它的结晶过程。随着液体的蒸发,溶液逐渐变浓,达到饱和,由于液滴边缘最薄,因此蒸发最快,结晶过程将从边缘开始向内扩展。 结晶的第一阶段是在最外层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体,结晶的第二阶段是形成较为粗大的柱状晶体,其成长的方向是伸向液滴的中心,这是由于此时液滴的蒸发已比较慢,而且液滴的饱和顺序也是由外向里,最外层的细小等轴晶只有少数的位向有利于向中心生长,因此形成了比较粗大的、带有方向性的柱状晶。结晶的第三阶段是在液滴的中心部分形成不同位向的等轴枝晶。这是由于液滴的中心此时也变的较薄,蒸发也较快,同时溶液的补给也不足,因此可以看到明显的枝晶组织。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评分细则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评分 细则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化学试题1 氢氧化钙完全变质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原理:探究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并证明固体的组成成分。 二、实验用品:稀盐酸(1:4,盛于滴瓶中)、完全变质氢氧化钙固体样 品(盛于广口瓶中)、酚酞试液(盛于滴瓶中)、药匙、试管(Ф20×200mm)2支、试管架、U形纸槽、洁净的白纸、小烧杯 (100ml;盛蒸馏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化学试题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原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 二、实验用品:硫酸铜溶液(盛于125ml细口瓶中)、铁钉、托盘天 平、白纸2张(10cm×10cm)、镊子、烧杯(100mL)、量筒(10 mL)、胶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四川省二0一三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三) 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一、实验目的:观察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二、实验用品:酸性硫酸铜溶液(硫酸铜饱和溶液与1:4的硫酸溶液按 5:1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架、试管(Ф15mm×150mm)一支、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抹布、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抽签号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四) 液体药品的量取 (考试时间:10 分钟) 一、实验目的:准确量取10mL 蒸馏水 二、实验用品:量筒(10 mL)、胶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蒸馏水(盛于细口瓶中) 监考教师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清华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五

实验五形变和再结晶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冷变形后组织的变化; 2. 了解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发生的变化; 3. 了解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度与变形度关系。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纯铁不同程度冷轧变形(10%、50%、70%)的组织。 2. 观察不同变形度纯铁(10%、50%、70%)在720℃退火1h后的晶粒大小。 3. 观察70%冷变形纯铁,在450℃、530℃、600℃、720℃、1000℃退火1h组织的变化。 4. 定量测定不同变形度下退火和70%变形后600℃、720℃、1000℃退火的晶粒尺寸(mm),并作图。 三、说明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发生变化,原始等轴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变形程度愈大,伸长愈明显,在大变形下,成为纤维状分布,变形组织必须沿变形方向观察。 冷变形金属具有畸变能,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加热时要发生变化,当加热温度较低时,因空位的运动和消失,正负刃型位错对消和多边形化而发生回复过程,此时组织未发生变化,仍保持伸长晶粒。加热达到再结晶温度,通过形核长大,形成新的等轴晶粒,发生再结晶过程,再结晶不充分,新的等轴晶粒与伸长晶粒并存。再结晶完成,全部形成新的等轴晶粒,温度继续升高,晶粒长大。若金属有同素异构变化,如纯铁在912℃发生α γ转变,加热超过此温度,则不仅有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而且有相变重结晶引起的晶粒细化,结果较为复杂,需作具体分析。 再结晶后形成的晶粒度与预先变形程度有关,在一临界变形度下,开始形成少数再结晶核心,再结晶后形成粗大晶粒。临界变形度后。临界变形度后,随变形度增加,再结晶核心增多,再结晶后形成细小晶粒,低于临界变形度则不发生再结晶,纯铁的临界变形度大约在5%~6%。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不同变形度下纯铁的组织,说明组织特征。 2. 画出不同变形度纯铁720℃退火的晶粒,画出定量测出的晶粒尺寸与变形度关系曲线,分析晶粒大小与预先变形程度的关系。 3. 画出70%变形纯铁在不同温度退火加热后的组织图并加以分析,画出结晶后晶粒尺寸和退火温度关系曲线,并分析。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

实验一差热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仪器装置; 2.学习使用差热分析方法鉴定未知矿物及分析被测试样的结构变化等相关信息。二.基本原理 差热分析(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的基本原理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将试样与参比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或冷却,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与温度的关系,从而给出材料结构变化的相关信息。 自然界的大多数矿物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均有热效应产生。产生热效应的原因是由于物系中某种晶体发生晶型转变、或者分解、脱水、熔化、析晶等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会产生吸热或放热效应。差热分析就是通过精确测定物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伴随物理化学变化的同时产生热效应的大小以及产生热效应时所对应的温度,来达到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目的。 差热分析是把试样与参比物质(参比物质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内不应该有任何热效应,其导热系数,比热等物理参数尽可能与试样相同,亦称惰性物质或标准物质或中性物质)置于差热电偶的热端所对应的两个样品座内,在同一温度场中加热。当试样加热过程中产生吸热或放热效应时,试样的温度就会低于或高于参比物质的温度,差热电偶的冷端就会输出相应的差热电势。如果试样加热过程这中无热效应产生,则差热电势为零。通过检测差热电势的正负,就可推知是吸热或放热效应。在与参比物质对应的热电偶的冷端连接上温度指示装置,就可检测出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时所对应的温度. 不同的物质,产生热效应的温度范围不同,差热曲线的形状亦不相同(如图1-1所示)。把试样的差热曲线与相同实验条件下的已知物质的差热曲线作比较,就可以定性地确定试洋的矿物组成。差热曲线的峰(谷)面积的大小与热效应的大小相对应,根据热效应的大小,可对试样作定量估计。 图1-1 差热分析曲线 三.差热分析仪与药品 (一)差热分析仪 1.仪器组成: 差热分析仪主要由加热炉,试样支撑-测量系统(它主要包括差热电偶、试样容器、均热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 评分标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与物距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3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3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若干条导线。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金属冷变形加工后及经过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性能和特征变化; 2、研究变形程度对再结晶退火前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讨论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概述 1.显微镜下的滑移线与变形孪晶 金属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在金属中将产生塑性变形。金属单晶体变形机理指出,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晶两种。 所谓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借助于金属薄层沿滑移面相对移动(实质为位错沿滑移面运动)的结果。滑移后在滑移面两侧的晶体位向保持不变。 把抛光的纯铝试样拉伸,试样表面会有变形台阶出现,一组细小的台阶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一条黑线,即称为滑移带。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滑移带(平行的黑线)所组成。 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多晶体变形的特点:①各晶粒内滑移带的方向不同(因晶粒方位各不相同);②各晶粒之间形变程度不均匀,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多(即变形量大),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少(即变形量小);③在同一晶粒内,晶粒中心与晶粒边界变形量也不相同,晶粒中心滑移带密,而边界滑移带稀,并可发现在一些变形量大的晶粒内,滑移沿几个系统进行,经常看见双滑移现象(在面心立方晶格情况下很易发现),即两组平行的黑线在晶粒内部交错起来,将晶粒分成许多小块。(注:此类样品制备困难,需要先将样品进行抛光,再进行拉伸,拉伸后立即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此时再进行样品的磨光、抛光,滑移带将消失,观察不到。原因是:滑移带是位错滑移现象在金属表面造成的不平整台阶,不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会造成滑移带的消失。) 另一种变形的方式为孪晶。不易产生滑移的金属,如六方晶系的镉、镁、铍、锌等,或某些金属当其滑移发生困难的时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将发生的另一形式的变形,即晶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双晶面)为对称面,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对称移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晶或双晶。 孪晶的结果是:孪晶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所以孪晶变形后,由于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较宽的变形痕迹——孪晶带或双晶带。在密排六方结构的锌中,由于其滑移系少,则易以孪晶方式变形,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形孪晶呈发亮的竹叶状特征。(注:孪晶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上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不会造成孪晶的消失。)

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 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g取10N/Kg)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物理试题2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物理试题 3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5个、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4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电压表(量程3V、15V),电流表(量程:0.6A、3A),定值电阻三个(阻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10Ω)。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图4 实验电路图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5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一.实验目的: 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二.实验原理:

根据电功率公式P=UI,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出电功率。 三.实验器材: 按图5连好的电路(小灯泡额定电压2.5V),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3V、15V),电流表(0.6A、3A),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四.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图5 实验电路图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介绍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介绍 一、课程简介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科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无机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从事无机材料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固体物理及量子化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达到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晶体的几何外形规律与晶体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晶体的基本特性、生长规律和对称特点;晶体的理想形态与典型的晶体结构,硅酸盐晶体结构及实际晶体中的结构缺陷等内容。需要建立丰富的空间想象力。 2、硅酸盐聚集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玻璃体结构、性质及玻璃的形成;了解固体表面、界面行为。 3、热力学应用及相平衡掌握热力学有关计算;学会看相图,重点掌握三元相图的分析与应用。 4、过程动力学了解各种扩散机制、扩散规律及影响扩散的因素;固相反应的特点及动力学方程的应用;了解固-液相变机理、核化、晶化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烧结的各种传质机理、烧结速率方程表达式及影响烧结的因素。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共有2个验证性实验、4个综合性实验和一个设计性实验,具体内容见实验教学。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掌握晶体结构的特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实际晶体的缺陷;玻璃体结构、玻璃体与晶体性质差异、玻璃的形成;固体表面、界面行为;热力学有关计算,学会分析与使用相图;各种扩散机制、扩散规律及影响因素;固相反应特点,化学反应与扩散控制的动力学关系与应用;相变的规律,固-液相变的核化、晶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固相烧结的各种传质机理、烧结速率方程的表达式与应用。对材料的组成—工艺—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对无机材料生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用) 南昌大学教务处印 二零零六年十月

目录 目录 (2) 实验要求 (3) 实验一金相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说明 (4) 三、实验步骤 (4) 四、实验报告要求 (4) 五、思考题 (4) 实验二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7) 一、实验目的 (7) 二、实验内容说明 (7) 三、实验步骤 (7) 四、实验报告要求 (7) 五、思考题 (7) 实验三二元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9) 一、实验目的 (9) 二、实验内容说明 (9) 三、实验步骤 (9) 四、实验报告要求 (9) 五、思考题 (9)

实验要求 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指定的有关资料,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做实验前指导教师进行个别的口头查问,准备不充分者不准进行本次实验。(准备的重点:详见每次实验之指导书内容要求) 3.实验时应严格地遵守仪器操作规程(只能使用指定仪器,其它仪器不得擅自动手)并听从教师的指导。 4.实验时应爱护一切仪器设备,节约材料,实验过程中如发现仪器不正常或破损事故,应马上停止使用,并即时报告老师,损坏者酌情赔偿。 5.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肃静、不准高声谈论。 6.实验完毕后应随即切断仪器设备的电源。 7.实验数据应当场记录,不允许事后凭记忆追记。每一实验小组在实验完毕后需将实验数据交指导教师审阅,教师签字后把仪器设备擦洗干净、桌面、地面进行打扫,然后才可离开实验室。对教师未签字者需重做。 8.实验报告应认真书写,一般应于实验后三天内学习委员收齐交给教师,实验报告应有过程、有情况、有数据、也有分析,不合格者退回重做。

临床实习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临床实习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医院

目录 (一)内科部分(总分200分). 必考项目: 1.内科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评分标准(50分)……………( ) 2.内科病历质量评分标准(50分) ……………………… ( ) 以下任选一项(100分) 1.胸腔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2.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3.腰椎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4.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5.心肺复苏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6.肌肉注射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7.静脉抽血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8.静脉输液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9.氧气吸入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10.穿、脱隔离衣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内科病历质量评分标准 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内科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注:1.时间安排:病史询问1O分钟,体检40分钟,病历书写60分钟2.分数计算:病史询问、体检50分,病历书写50分,总分100分。 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胸腔穿刺术评分标准 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胸腔穿刺术提问答案供参考 l.胸腔穿刺的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确定胸腔内有无气体、液体,其量及性质,送化验及病理, 以明确病因。 2)治疗性穿刺:通过抽液或抽气,减轻胸腔压力,解除肺部的压力,局部给 药。 2.胸腔穿刺的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操作及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 3.胸腔穿刺的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时 给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O.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巾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 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嘱病人卧床休息,监测生命征,适当进食或热饮,若血压下降可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它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lOO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 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lOO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九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 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 4.胸腔穿刺有哪些并发症,应如何处理? 主要为血胸,气胸,胸膜反应,穿刺点出血,脓胸,空气栓塞等。 1)血胸:多由刺破肪间动、静脉所致,发现抽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液,观察 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用止血剂。 2)气胸:可因胶管未夹紧漏气所致,少量气可以自行吸收,不必处理,气胸 呼吸困难者,予以气胸闭式引流。 3)穿刺点出血:局部按压。 4)空气栓塞较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应密切观察。 5.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拔管指征是什么?应如何拔管? 指征:胸膜腔引流后,如24小时内水柱停止流动,且不再有气体或(和)液体排出,经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者,即可拔除引流管。 拔管时:应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迅速拔除引流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紧盖引流伤口,并用胶布固定,或收紧结扎已放置在引流管切口的缝线。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五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五 某 某 某 某 大 学 实验报告 (五) 学院: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五 铸铁及其显微组织分析课程名称: 实验题目: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课题:观察月相 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 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 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 3.制作月相规律图 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实验结果: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实验课题:“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 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 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 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