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_lesson02过滤和排序数据

test_lesson02过滤和排序数据
test_lesson02过滤和排序数据

测试

1.查询工资大于12000的员工姓名和工资

a)select last_name,salary

b)from employees

c)where salary>12000

2.查询员工号为176的员工的姓名和部门号

a)select last_name,department_id

b)from employees

c)where employee_id=176

3.选择工资不在5000到12000的员工的姓名和工资

a)select last_name,salary

b)from employees

c)--where salary < 5000 or salary > 12000

d)where salary not between5000and12000

4.选择雇用时间在1998-02-01到1998-05-01之间的员工姓名,job_id

和雇用时间

a)select last_name,job_id,hire_date

b)from employees

c)--where hire_date between '1-2月-1998' and '1-5月

-1998'

d)where to_char(hire_date,'yyyy-mm-dd')between

'1998-02-01'and'1998-05-01'

5.选择在20或50号部门工作的员工姓名和部门号

a)select last_name,department_id

b)from employees

c)where department_id=20or department_id=50

d)--where department_id in (20,50)

6.选择在1994年雇用的员工的姓名和雇用时间

a)select last_name,hire_date

b)from employees

c)--where hire_date like '%94'

d)where to_char(hire_date,'yyyy')='1994'

7.选择公司中没有管理者的员工姓名及job_id

a)select last_name,job_id

b)from employees

c)where manager_id is null

8.选择公司中有奖金的员工姓名,工资和奖金级别

a)select last_name,salary,commission_pct

b)from employees

c)where commission_pct is not null

9.选择员工姓名的第三个字母是a的员工姓名

a)select last_name

b)from employees

c)where last_name like'__a%'

10.选择姓名中有字母a和e的员工姓名

a)select last_name

b)from employees

c)where last_name like'%a%e%'or last_name like

'%e%a%'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排序与筛选的意义; 2.掌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初步了解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3.培养乐于尝试、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任务驱动,通过具体任务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学探讨,通过分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任务,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学习习惯,团结协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练并展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方法。 难点: 关键字的理解,以及如何利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1、发送相关的文件(数据的排序和筛选.xls)到学生机上。 2、检查教师机和学生机情况。 组织教学: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前面知识。(1分钟)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

数据输入、工作表的编辑、以及数据计算等基本知识。在这些基本知识当中,跟这节课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有:区域的概念和选择,就是要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的区域。 二、新课 1、导入:(7分钟)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用EXCEL管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也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数据的排序和筛选,那么,什么叫排序呢?所谓排序,就是对一串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比如,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字母从A到Z排序。什么叫筛选呢?就是把一组数据中符合条件的数据挑选出来,举个例子,在一组词语中把有关科目的词语筛选出来,比如:电脑,语文,课桌,英语,体育,学生,大家就一目了然,哪些是属于科目类的词语。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例子应用到排序和筛选呢?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所举例子(好,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形象生动……)。好,现在,请大家在上节课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任务: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教师活动:通过极域软件,把教师机屏幕广播给全体学生。(5分钟) 教师讲解:桌面上已经有一个老师发送过去的文件叫“数据的排序和筛选.xls”,稍候请同学们打开个文件。这是教师机的界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文件一共有七张工作表,第一张工作表叫“自学指导”,包含的内容有:学习说明和友情提醒。我们主要来看学习说明:本节课的主题是排序与筛选;学习目标有三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排序与筛选的操作;学习的形式分达标学习(完成第一关到第四关的内容,这是必须完成的内容)与拓展学习(是在完成前面四关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看大家对A所学知识是否做到学以致用,这一关是备选关)学习过程中还设置了本关要求、目标对照、点击帮助、录像帮助、友情提醒等信息,但是老师特别强调一点:希望大家尽量参考课本80到85页内容独立完成本节课任务,实在无法独立完成的情况下,才寻求点击帮助、录像帮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做出来的结果必须与目标对照一致。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说课稿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走进数据处理王国——Excel模块中第六课。这一课从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本课时要学习的基本知识,以及处理完成这些数据处理使用的软件Excel的操作使用方法,通过利用PPT课件的演示,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实际完成相关练习。 本节课是学习Excel处理数据的第四课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Excel处理数据的一些能力,如:数据保护、修改、利用公式、函数处理数据等等,本节课将以前的无规律数据变为有规律数据,而且这种变化要根据我们的需要来变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所以,本节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目标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着重选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Excel电子表格对数据的排序与筛选(自动筛选)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⑵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发展目标 ⑴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⑵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思想感情。 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两种排序的操作方法 ●自动筛选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 ●排序与筛选的混合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数据排序与筛选》说课稿4

“数据排序与筛选”说课稿 学科:信息技术 年级:高一 单元课程:第四章第四节第二小节(4.4.2)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姓名:肖飞莲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排序与筛选”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第四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是继“工作表基本操作”后的知识。“数据排序与筛选”属于“处理数据”模块的知识,是EXCEL软件中的精华,也是办公人员在处理表格时最为实用的功能,因此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EXCEL 这一基础而又重要的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依据 A、知识目标:要求掌握EXCEL表格中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操作,了解排序和筛选的意义。 B、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EXCEL的排序与筛选功能对日常生活中的表格进行处理。 C、情感目标:通过学习EXCEL的数据排序与筛选操作,提升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通过实例操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依据 重点:“数据排序”、“数据筛选”是表格中典型的“处理数据”功能,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通过实例操作引领学生学习这一重点内容。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高级筛选”。“高级筛选”是“筛选”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很少用及此功能,这是作为拓展学习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典型的实例化解此难点。 二、说教法 1、任务驱动法: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EXCEL操作基础,教师提供一定的任务,稍加指导,就可以自行解决。所以本节课内容宜使用“任

务驱动法”,通过布置操作任务和要求,让学生讨论,尝试操作并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探索能力。 2、讲演法: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边操作边讲解操作方法,并及时归纳总结。 三、说学法 练习法:学生学完本课新知后,有上机实践的欲望。但实践必须有合适的练习,否则上机就会漫无目的。所以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上机作业,供学生上机实践。 四、说程序 (一)导入新课 展示某班成绩表,提问引入新课。 ×××班考试成绩表 姓名性别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总分 陈乐天男92898589355 张杰男90566585296 赵薇女48868967290 王霞女70605685271 李小红女69453281227提问1:有一个成绩表,要求按总分的高低排名次,应怎样操作? 提问2:要求只显示语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数据,应怎样操作?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新课 1、展示如上成绩表,提出操作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操作,教师跟踪指导。 任务一:对成绩表按总分进行降序排序。 任务二:只显示成绩表中语文成绩在80分以上的数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师演示、归纳并讲解新知 (1)排序: 单关键字: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排序按钮; 多关键字:单击[数据/排序]命令。

(完整word版)《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ACCESS中进行筛选和排序的基本操作 2、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 2、深入领会排序和筛选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并利用数据的排序和筛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 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我学 习意识。 2、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ACCESS能规范、高效地管理数据,激发学生 学习用ACCESS管理数据的的兴趣,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 生乐于钻研的精神和勇于挑战自我的竞争意识。 二、教材分析: 该门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ACCESS平台来学习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技术,体验和感受数据库技术的功能和作用,进而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相关问题。本节课是这门选修课的核心部分“使用数据库”这章的第一节课,因此本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数据查询等重要内容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 教学重点:1、掌握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2、灵活运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教学难点:1、数据的高级筛选; 2、灵活运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已经熟悉了ACCESS环境,也初步掌握了建立ACCESS数据库的方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在学生较易掌握操作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以提高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采用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协作探究法等进行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层层深入,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要求,能将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公开课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一、学生分析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EXCEL的基本知识的运用。本课程特别强调“要教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其信息素养”,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技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教师除组织常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考虑到学生学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差距,个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习任务的梯度,有针对性地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组际交流。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作表排序、筛选的概念; (2)掌握工作表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设置的情境,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以任务为导向,明确处理的方法。 (2)能利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主题进行探究,采用合适的信息处理方式来处理信息。 (3)能归纳出排序和筛选处理信息的方法,并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信息活动习惯,增强信息素养。 (2)培养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加强成就感与自信心。 (3)激发主动关注我国的基本情况。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处理工作表中的数据,所以我将掌握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方法作为本课时的重点,而将满足多个条件的记录筛选视为本课时的难点。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逐步领会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 在探求“满足多个条件的记录筛选”时,通过四个任务,以小组协作形成完成,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再引导学生互相检查学习成果,进行思维碰撞,大大降低了难度。

基于节点结构相似和排序的协同过滤算法1

基于节点结构相似和排序的协同过滤算法1 刘淇,陈恩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合肥 (230027) E-mail: cheneh@https://www.360docs.net/doc/b416780909.html, 摘要:本文提出一类基于图中的节点结构相似与带重启动的随机游走相结合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另外,该推荐算法可以在所有的用户和项之间产生相似排序,从而避免低覆盖率造成的推荐不准确。文中提出了两类不同的实现方法,分别是基于项协同过滤的项排序算法和基于用户协同过滤的用户排序算法,通过在一个标准数据集MovieLens上的测试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推荐算法;协同过滤;结构相似;排序;随机游走 中图分类号: TP31 1.引言 推荐系统根据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历史以及用户的个人信息等构建用户的兴趣模型,预测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或项。推荐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基于协同过滤的方法(collaborative filtering)[2][4],基于内容的方法(content-based filitering)[5][8]和将二者结合的混合推荐算法(hybrid recommendation)[6][7]。其中,基于协同过滤(CF)的方法在保持较好推荐效果的同时,其实现和维护代价都比较低,因而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协同过滤算法又分为Memory-based和Model-based两类[1]。 Model-based算法首先利用已有的用户评价数据建立一个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进行评价预测,例如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方法[11],基于最大熵的方法[10]。但通常Model-based方法的模型建立和更新非常耗时,且模型经常不能像Memory-based方法一样覆盖所有的用户。Memory-based算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方法,它根据用户以往的所有评价去推荐。该方法一般是先为每个用户寻找相似的用户,再根据相似用户对给定项的评分以及用户相似度对项进行排序[1]。 近来,也提出了一些基于图中顶点相似计算的方法来进行协同推荐[15][17][19]。在其它领域中,[12] 总结和比较了大量的计算图中结点相似的方法用来进行连边预测。[13]也提出了一种新的度量网络中顶点结构相似的方法。 在图结构中,经常用随机游走(Random walk)对节点间的相似度进行衡量[15][16][19],该方法以两个节点间的平均首达时间(ACT,average commute time)为标准。但ACT的问题在于它对图中远离节点i,j的部分有很强的依赖,即使节点是紧密相连的时候也是一样,所以经常会造成计算得到的相似度与实际节点的相似度有较大偏差。作为抵消该依赖的一种方法,可以让节点i到节点j的游走周期性“重启动”,即每一步以一定的概率c返回i重新走步,这样几乎不会走到图中偏远的部分。随机重启也是进行网页排序的PageRank算法[14]的基本思想。[18]用带重启动的随机游走(RWR,random walk with restart)来发现已知多媒体对象中各个媒体属性间的关联,而[21]则用RWR来发现情感与音乐属性的关联从而进行音乐推荐。类似地,[17]也将PageRank算法的思想用到推荐系统中。 实际应用中,推荐算法不仅要求较高的预测准确度,还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但是目前 1本课题得到国家教育部基于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模式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平台的个性化服务研究(2007105)的资助。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案分析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案分析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或章节):第16节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xx教育厅教研室编著,xx教育出版社出版 4.学时数:1课时 上机操作时间30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以此为参照,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

②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③能利用这些操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问题 ④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操作主要围绕学绩表进行,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互助学习的方式,处理与自己有关的数据,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还采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到新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主要给学生提出任务和适时引导,以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EXcEL能规范、高效地管理数据,激发学生学习EXcEL的兴趣。 ②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③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操作任务,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16节《排序与筛选》

数据的排序 说课稿

《数据的排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排序》。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排序》是冀教版《信息技术1》七年级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以及工作表数据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节新授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贯穿于Excel 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的基础,也是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它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Excel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排序的意义。 2.建立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 (2)技能目标:1.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 2.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看书操作,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主探究能力。 2.在小组成员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间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数据排序的操作方法;难点是关键字的概念以及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较熟练地使用EXCEL创建工作薄,插入工作表,完成各种数据的输入,掌握了编辑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基本上能够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较简单的计算。但基于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能力较弱,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教学理念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案

授课教案 班级:17计1班课程:office2010 授课教师:黄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 3分钟) 讲授新课 ( 20分 钟) 通过一个与该节相同的例子观看, 导入本次新课。 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 7、2 数据处理与分析 7.2.1 数据的查找与替换 1、数据查找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查找-在“查找和替换”的对 话框输入查找内容-选择“查找全部” 2、数据替换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替换-在“查找和替换”的“替 换”对话框输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 选择“全部替换” 教师示范操作 学生认真听课并回 答教师提出的问 题。 当堂的师生互动 能让学生更能加 深对操作步骤的 印象,对其中运用 到的按钮印象更 深刻

序 选 7.2.2 数据排序 1、使用排序按钮快速排序 开始-【编辑】组-排序和筛选 表示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使最小值位于列的顶端 表示数据按递减顺序排列,使最大值位于列的顶端 2、使用“排序”对话框进行排序 选择需要排序的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排序-确定 列——选择要排序的列 排序依据——选择排序类型 次序——选择排序方式 数据包含标题——排序时保留字段名称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7.2.3 数据筛选 1、自动筛选 按值列表、按格式、按条件 选择所需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 “筛选”下拉按钮-选择所需值-确定 2、自定义筛选 选择所需的单元格区域或表-数据-【排序和筛选】组-筛选

foobar2000过滤器语法

文档约定 简单查询高级查询 文本表达式数字表达式元数据表达式时间表达式 组合查询查询结果排序 注意事项 运算符摘要 文档约定 查询表达式以斜体表示。 例:%rating%GREATER3 查询示例可能包含在半角尖括号中的占位符。它们需要在实际的查询中替换为有实际意义的名称。如果在示例中有多个同一类型占位符,在占位符后将会加上数字以示区别。 例:GREATER 本文档包含的占位符类型的说明: 一条对字段名(Tag Field)的引用。可以为纯字段名称或标题格式化表达式(titleformatting)。参见注意事项获取详细信息。 一个整数。 一条含在双引号中的文本。参见注意事项获取详细信息。

*HAS 与简单查询效果相同,但可以与逻辑运算符结合(参见后文)。 数字表达式 在数值之间执行整数比较,例:”%rating%GREATER3”。 GREATER 大于。 LESS 小于。 EQUAL 等于。 元数据表达式 MISSING 返回不存在指定元数据字段的项目。 例:genre MISSING PRESENT 返回存在元数据字段的项目。 例:genre PRESENT 时间表达式 BEFORE 返回时间之前的项目。 例:%last_modified%BEFORE2008 AFTER 返回时间之后的项目。 例:%last_modified%AFTER2008 SINCE 返回时间不在之前的项目。 例:%last_modified%SINCE2007 DURING 返回时间之内的项目。 例:%last_modified%DURING2007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案分析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案分析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案分析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或章节):第16节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xx教育厅教研室编著,xx教育出版社出版 4.学时数:1课时上机操作时间 30分钟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中小 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以此为参照,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②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③能利用这些操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问题④培养 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的操作主要围绕 学绩表进行,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互助学习的方式,处理与自己有 关的数据,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还采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到新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主要给学生提出任务和适时引导,以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EXCEL能规范、高效地 管理数据,激发学生学习EXCEL的兴趣。②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③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操作任务,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16节《排序与筛选》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以及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教材利用对“2010-2011年我国各类网络应用用户规模”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数据排序及筛选的操作;

Excel数据分析说课稿

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信息技术系贾遂民 各位专家和老师们: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十一五”规划教材。 (2)Excel是第5章办公软件的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清单的概念(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3)数据的分类汇总(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数据的高级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案例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观察—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学法:(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的排序与筛选(1)》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课《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并使用Excel 中排序、筛选功能。 2、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二、拓展目标: 利用排序、筛选功能完成Excel 数据表的的数据处理教学重点: 会使用单关键字、多关键字排序,会使用筛选命令 教学难点: 筛选命令条件的输入并使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任务驱动法 教具: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先看几组照片,照片展示了济南严重的雾霾以及济南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再看济南市民佩戴口罩出行,重度污染的空气已经严重影响了济南市民的正常生活。 再看一组视频,《pm2.5 的那些事》,通过这个视频,进一步了解和认识pm2.5,以及pm2.5 细颗粒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济南的污染已经触目惊心了 抛出全国空气污染最差十城的数据表,问?能否一眼看出济南排名第几? 学生:激发兴趣。引发共鸣 引出今天第一个知识点——数据的排序,通过数据排序来完成济南位次的排序。 (二)授课过程: 壱、数据的排序 1、按“单关键字”排序 问学生,什么是关键字?思考“关键字” 《2017 年某月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排名》表中,应该使用哪一个关键字来对数据进行排序?

由此引出导学案中-知识科普-什么是AQI?数据数值的单位是:微克/立方米。通过阅读“知识科普”完成知识拓展。 布置任务1:将《2017 年某月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排名》表中,以“AQI”为关键字使用降序进行“单关键字”排序。 学生排出济南排名第二。 布置任务2:将表中再以“pm2.5 浓度”为关键字使用降序排序。 学生排出济南排名第一。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单关键字”排序的两个任务。并上台讲演。 济南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和第二的结果成为济南市民的痛,济南市政府为治理空气,出重拳治霾,举措卓有成效。2018 年以来济南的空气质量如何? 引出空气治理后的第二张数据表《2018 年某月全国25 城空气质量数据》,再让学生排序。引出下一知识点 2、按“多关键字”排序 布置任务1:让学生用“空气质量”为单关键字进行排序。 学生发现单关键字排序无法解决问题。独立探究完成多关键字排序。

sql简单查询,过滤排序、单行函数

基本SQL select 语句 SQL:structural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 select * from employees;(查看所有,如果写错表明会出现什么情况?*是查询表中的所有列) select id , name , email from employees; 注意:SQL 语言大小写不敏感SQL可以写在一行或多行; 关键字不能被缩写也不能被分行(select /from); 运算符:+ 、- 、* 、/ select 8 * 4 from dual(伪表); 练习:查询emp表中员工的no、领导编号、姓名、级别和年薪+1000 数字和日期何以使用算数运算符(标识为number是数字,标识为date的为日期) Number类型的: select last_name , salary , 12 * salary + 1000 from employees; 区分优先级 Date 类型的: select sysdate(当天日期), sysdate + 1, sysdate + 2 from dual;(加减可以、乘除不可以) 练习:查询员工表中的first_name,last_name和领导编号*10的内容 练习:查询员工表中的first_name,last_name和领导编号+10的内容 空值: 空值不同于0, 凡是空值参与的运算,结果都为空(null) 别名: 1紧跟列明后面不加逗号(select employee_id id , last_name name , salary *12 annual from employees) 2 在列明后面加关键字as 3 别名默认显示都是大写的, 就想小写怎么办? 用”” (select employee_id “id” from employees) 连接符:把列与列连接, 列与字符连接在一起,用’||’表示, 可以用来合成列 在Java里有字符串参与的就像是‘+’ 练习: 最后显示的结果是:aaa邓超的生日是01-1月-1965 练习: 查询顾客表中所有信息,别名分别是m_id , 姓名(拼接后),生日和电话号码 注意: Orcale 里的字符串用‘’只有在起别名的时候用到”” 重复行:默认情况下,查询会返回全部行,包括重复行 select distinct (重复)department_id from empolyees; 二、过滤和排序数据 select employee_id, employee_name from employee where id > 20 查询生日为1965年1月1日出生的顾客信息 传统日期做法: select customer_id , first_name,last_name,phone from customers where dob='1-1月-1965' 运算符: = , > , >= , < , <= , <> != Is null

表格数据处理筛选排序(教案)

表格数据处理——排序、筛选 常州技师学院何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 (2)建立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的概念; 2、技能目标: (1)掌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 (2)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逐步学会主动学习:根据目标、主动探索、自我小结、自我评价。 3、情感目标: (1)敢于大胆尝试,主动学习,自主探索。 (2)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筛选条件的选择,排序关键字先后的运用 2、教学难点:自定义排序,高级筛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的一切从学生出发。 (1)课题的引入选择多哈亚运会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教师由问题一个个提出作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提供给学生“帮助在线”,以供学生分层学习。 (3)目标测试题以小组竞赛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集体主义精神。(4)学生评价结合本节课内容,采用网上表格汇总评价,让学生排序得出本节课得分最高的同学,并筛选出分数高于60分的同学。体现了本节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四、教学过程: 接单击)

附学生学习任务: 打开“数据.xls”文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在“任务一”中按“比赛时间”由低到高排序。 任务二、在“任务二”中按“国家/地区”及“奖牌”由低到高排序。 任务三、在“任务三”中按“奖牌”的“金牌”“银牌”“铜牌”自定义排序。 任务四、在“任务四”中筛选出“奖牌”为“金牌”的项目。 任务五、在“任务五”中筛选出“比赛时间”为“17:30”后的项目。 任务六、在“任务六”中筛选“国家/地区”为“日本”和“韩国”获奖牌的项目。)附:学生抢答题任务: 1、哪几个商店畅销圣诞帽? 2、圣诞服销量最高的是哪个商店? 3、圣诞树销量大于360但小于590的是哪个商店? 4、圣诞书和圣诞鞋都卖得最少数量的是哪一个商店? 提高题任务 ※1、在“任务七”中筛选出“中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获奖牌的项目如何操作? ※2、在“任务八”中筛选出“国家/地区”是“日本”、“韩国”、“新加坡” 获“铜牌”的项目如何操作? ※小练习:在任务九中筛选出“小项”是“男子200米蝶泳”“女子100米蝶泳”“女子200米自由泳”的金牌情况。 附二份数据表: 表1: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的排序与筛选1》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输入、工作表的调整和修饰、以及数据计算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节新授课。“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用EXCEL 管理数据的基础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本册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几个重点之一,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也是学习制作图表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对Office 办公软件中Excel 的基本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Excel 的学习方法,并能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对数据的输入与修改、工作表的调整和修饰,以及对数据的计算等知识,学习兴致比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操作。难点:对关键字、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理解以及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根据本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通过任务驱动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总结归纳知识规律和方法,加强知识的

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为了了解全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我国每年都收集各地各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并进行分析,今天我们一起来利用Excel 工具体验如何做一名健康分析员。 下面是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统计表”,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怎样快速找出身高排名前三学生信息? (2)怎样快速找出健康等级良好的学生信息? 通过之前对Excel 的学习,谁有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举手回答生:思考讨论,给出方法。 师:(讨论一下学生的答案是否可行)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如1.学生用查找的方法;2.排序的方法。针对这两种情况要有解决预案。针对第一种,如果表格信息量很大是否麻烦,我们有更简单的方法。第二种情况:这位同学演示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据的排序与筛选》中的“排序”操作(这种情况是最好的)。如果都没有再说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发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导入课题《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请同学们打开任务一,按要求完成里面的操作,有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生:学生完成任务,展示结果,演示具体操作。 如果导入环节学生已经完成排序操作,找到了答案,就在出示课题后强

esCalc交互数据分析之分组后排序过滤

esCalc交互数据分析之分组后排序过滤在数据统计中,将表单分组汇总是很常见的操作。Excel的数据操作就可以实现分组汇总,也可以将表单中的数据排序或过滤。但是,如果需要继续整理的是在已经分组汇总过的表单,用Excel 来处理就比较麻烦了,需要在每个分组的数据块中分别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试试用esCalc 处理数据,即使是在分组后的表单中,也可以很方便地处理数据,如排序、过滤等。 如下面表中的数据,员工数据已按所在州分组: 0 1 2 A B C D E F 1- 1 ID Name Dept City State Salary 1- 2 AL 1 3 5 James Jenkins TAC Birmingham AL 10000 1 4 11 Ruth Lee TAC Montgomery AL 8000 1 5 1 2 Stephanie Edwards TAC Birmingham AL 19000 1 6 14 Steven Rodriguez TAC Montgomery AL 18000 1 7 15 Steven Sanders MKT Montgomery AL 6000 1- 8 GA 1 9 3 Harry Kelly Sales Atlanta GA 8000 1 10 7 Jerry Robinson Sales Atlanta GA 13000 1 11 8 Louis Smith Sales Atlanta GA 3000 1 1 2 16 Wanda Kelly TAC Atlanta GA 17000 1- 13 KS 1 14 1 Andrea White Sales Hui T ower KS 14000 1 15 2 Diana Jones MKT Wichita KS 22000 1 16 4 Howard Rivera TAC Hui T ower KS 21000 1 17 6 Jennifer Lopez MKT Hui T ower KS 18000 1 18 9 Rose Robinson Sales Wichita KS 21000 1 19 10 Roy Morgan MKT Wichita KS 17000 1 20 13 Steve Thompson MKT Hui T ower KS 7000 在每个分组中,员工记录是按照ID升序排序的,现在要求按下面的需要整理数据: ①重新排列各个州的员工数据,使其按照Salary降序排序; ②每个州中只保留工资排在前2名的员工资料。 先来看问题①,在esCalc中,将分组后数据重新排序的操作非常简便:只需要选择数据中对应的单元格,执行排序就可以。在这里,可以选择任何一条员工数据的Salary数据,如F10格,按下鼠标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Operation->Sort,或者在菜单栏中点击Operation->Sort,并在弹出的排序选项窗口中设置降序排序:

Excel中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Excel中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1.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 2.关键字的概念 操作领域:学会排序、筛选的操作 情感领域:1.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意识,运用Excel规范、高效管理数据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排序、筛选的操作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设置排序、筛选条件(排序涉及到的是关键字的设置;筛选重要的是自定义的设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如有“陕西省单招考试成绩及录取专业”excel数据表,你能分析: 1)谁考得成绩高,考上了那所学校,选择了什么专业,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学有多少? 2)本市高三毕业班考了多少本科生,考取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有多少,成绩如何? 3)你能根据他们的分数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吗? 二、【讲授新课】 (一)排序 1、简单的排序 通常情况下,Excel是按列进行排序的。所谓按列排序就是根据一列或几列中的数据值对数据清单进行排序。排序时,Excel将按指定字段的值额指定的“升序”或“降序” 排序次序重新排列行的次序。 例1:对学生成绩表中的数据按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如果只需根据一列中的数据值对数据进行排序,则只要选中该列中的任意一个单元格,然后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升序按钮或降序按钮即可完成排序。 练习:对学生成绩表中的数据按语文成绩由低到高进行排序。 1.2 多重排序

例2:在工作表中对数据进行排序:第一关键字为总分由高到低排列,次要关键字为语文分由高到低排列,第三关键字为数学分由高到低排列。 操作步骤: 第一步:选定要排序的数据区域。如果对整个数据排序,可以单击数据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单元格。 第二步:选取【数据】菜单中的“排序”命令,出现“排序”对话框(如图); 第三步:在对话框中,单击“主要关键字”右 边的“下拉列表”按钮,在“字段”下拉列表 中选取主要关键字段; 第四步:指定升序还是降序; 第五步:一次选择次要关键字和第三关键字, 指定升序还是降序。如果只需要使用一个或两 个排序关键字,则其他关键字可不选,但主要 关键字必须设置; 第六步:为避免字段名也成为排序对象,应 选中“有标题行”单选按钮,再单击“确定” 按钮进行排序。 练习:对工资表的数据进行排序:第一关键字为实发工资值由大到小排列,次要关键字为奖金由大到小排列,第三关键字为房租由小到大排列。 (二)筛选 1、自动筛选 自动筛选是针对简单条件进行的筛选。 例3:在工资表工作表中利用自动筛选,筛选出基本工资超过1400元(含1400元)的员工记录。 操作步骤: 第一步:单击数据清单内的任何一个单元格; 第二步:选取【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命令下的子命令“自动筛选”,在各个字段名右下角出现一个自动筛选箭头; 第三步:单击“基本工资”字段名右下角的自动筛选箭头,出现包含这一列中所有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