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微电网监控系统图文【最新版】

智能微电网监控系统图文【最新版】
智能微电网监控系统图文【最新版】

智能微电网监控系统图文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配电网络格局开始显现出它的弊端,人们开始提出配电网的网格化布局。于此同时,新能源技术以及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的结合产物:微电网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微电网技术是一项十分契合配电网网格化布局的技术,它拥有独立的电能来源,能够供应用户在大电网出现故障时的孤岛运行需求,也能在发电盈余时向大电网送电,减轻大电网供电压力[1][2]。

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微网控制系统,可以对用户身边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进行收集,产出电能供用户使用,并可在发电盈余时对大电网进行送电。同时,对系统内各个关键节点电压、电流、有功、无功数据进行收集,反馈给用户电能质量信息,并在用户端提供了三相负载功率自平衡功能,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升电能质量。

1、微电网控制系统整体实现布局

本控制系统整体实现布局如图1所示,风力发电机与光伏太阳能板发出的电能输送至配电柜中,汇集至12V直流母线,一端连接蓄电池与直流负载,另一端经逆变器升压逆变后,可实现与大电网的并网

连接,向大电网输送电能;当大电网故障时,系统可依靠微电源(蓄电池、风机和光伏板)发电支持系统脱离主网孤岛运行;系统在用户端根据优先级不同设置有一、二、三级负载,根据对电池剩余电量的检测,智能切除次要负载,保证重要负载的供电;另外,系统在用户端各个相线均设置有电流电压监测点,可根据计算出的三相负载功率不平衡度进行智能调度,提升电能质量[3]。

图1微电网控制系统整体实现布局

2、系统控制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系统设计的需求,可以将系统整体分为电量测量部分、核心控制器,现场指示和上位机监控四部分。由电量测量部分检测系统各路电源输入的电压电流数据,然后将所获得的数据传送到核心控制器,控制器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后对相应的部分进行动作,

并通过现场的指示灯作为状态指示,上位机读取核心控制的数据作为监控所用,同时上位机配置输入设备能对系统的各部分进行实时的控制。其具体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下面对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进行说明。

图2系统模型结构图

2.1电压电流采样与处理模块

在本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的测量,选用了美国CirrusLogic公司最新推出的CS5460A芯片。该芯片包含两个累加式AD转换器用于测量电量数据;具有高速电能计算功能;还有一个串行接口用于数据读写。是一款高度集成的电能有效值转换芯片。

本次设计该芯片用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IRMS和VRMS),并用单片机通过串口功能读出数据,其测量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3CS5460A电压电流测量模块

2.2无线通讯功能的实现

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串行总线标准。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许多信号线。应用RS-485可以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其允许最多并联32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

基于485通讯的良好性能,系统芯片与上位机之间的通讯采用

485通讯,系统芯片将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485总线将电能数据传输到上位机上,在远方对线路断路器执行相应的开合控制并实现实时数据监控,将电能数据反馈给用户。另外,利用手机搭建Android系统手持移动终端,实现并网发电数据和负载用电数据的随时查看,实现框图如图4所示。

图4微电网信息体系与通信

2.3风力发电机和光伏板并网运行模块

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优先给蓄电池充电,当蓄电池充满后,断开发电机与电池的连接,发电机可以逆变并网。而当主网发生故障断开时,先由发电机继续逆变供电,当无风无阳光是断开发电机与微网的连接,由蓄电池逆变供电。在重负荷的时候还可以同时逆变供电。

如下图所示:

图5风机与太阳能电池并网结构图

另外,并网逆变器是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并网逆变器系统由功率主电路、控制器、驱动电路、检测电路等组成。其中,功率主电路采用DC/DC,DC/AC两级结构,其中DC/DC电路采用Boost升压变换器,DC/AC电路采用SPWM驱动的单相全桥电路。

控制环节一方面控制DC/DC环节,以实现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另一方面控制DC/AC环节,以使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并将电能转化为220V/50Hz正弦交流电。系统保证并网逆变器输出的正弦电流与电网的相电压同频同相。逆变器并网时.要求其输出电流与电网电

压同频同相。

控制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6并网逆变器控制电路框图

2.4三相负载功率自平衡模块

低压电网的三相平衡一直就是困扰供电单位的主要问题之一,低压电网大多是经10/0.4kV变压器降压后,以三相四线制向用户供电,是三相生产用电与单相负载混合用电的供电网络[4]。

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单相用户的不可控增容、大功率单相负载的接入以及单相负载用电的不同时性等都造成了三相负载的不平衡。低压电网若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较大情况下运行,将会极大影响电能质量,给低压电网与电气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用户端的三相功

率自平衡功能也是智能微电网最希望解决的关键问题。

系统根据对各相点电流电压的监控,得到从CS5460A电压电流检测模块送回来的的数据,计算三相负载的不平衡度,对功率调节进行计算,得出最优调度方案,再对部分负载进行相间转移,实现三相功率的自平衡

3、软件系统设计

本设备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及手持移动终端机2部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以减少软件设计的工作量,缩短系统开发周期。

3.1上位机的在线监控功能设计

本系统的上位机系统采用Qt软件进行监控界面的设计,如图7所示该软件由于可在windows内核与linux内核中运行,可支持我们将编写好的软件安装到PC端和手持嵌入式移动设备。同时,对控制面板元素进行了相关设计,支持系统远程对微电网各部分进行接入和切除。

另外,上位机终端将会实时接收下位机中发送过来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等数据进行曲线描绘,同步显示实时曲线,方便用户进行电

能质量的查询。

图7系统上位机PC端界面图

4、综合调试及运行效果

4.1软件测试情况

实际运行中,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测量主网输入的电压,在供电稳定的情况下微电网的电能由主网提供,因为充电后的蓄电池是一个有稳定输出的电源,这时候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输出的电能给蓄电池充电。

当主网电压发生偏差或供电出现异常时系统能马上将主网接入线路切断,在切断的同时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逆变供电接入

微电网中,而逆变电源均由蓄电池提供,微电网形成孤岛独立运行,由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电能。

实时曲线能够形象反映出测量数据在一定时间能的变化趋势,让监控人员在及时掌控系统的运行情况。而历史数据的翻阅查询功能则能够为后期的控制优化(如负荷的分配、设备的容量升级等)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

在本次的设计中,实时数据检测显示和历史数据查询方面,本系统都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对于主网输入的电压电流有效值能够实时地显示并通过上位机的运算绘制曲线,在实时的曲线中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电压的波动情况。其中系统的实时曲线如图8所示[5]:

图8系统数据实时曲线

4.2实际运行结果分析

如图1所示的整个系统架设完毕后,对系统运行进行了相关测试及数据记录,通过上位机软件生成了历史数据报表,从表中可以看出,系统输入电压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稳定浮动,电压质量良好。在日常用电负荷中,负荷种类繁多,如果所带负荷属于工业中电压敏感设备,那么当电压出现波动时将对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损害设备,造成大量不合格产品。

另外,本系统的实时曲线能够给该类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提供实时的参考,通过输入电压曲线和实际负荷经过稳压设备稳压后的电压曲线的实时对比,根据两根曲线的偏离程度就能掌握该类电压敏感负荷设备当前的安全运行情况,这对实际的使用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5、结论

本设计无论是从单个模块还是整体功能都能比较好地实现,针对目前微电网技术发展当中的几个问题如三相负载功率平衡、微电网并网及孤岛运行等问题都能得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利用基于STM32F103C8T6芯片的单片机,自主设计程序,成功取代成本高昂的PLC控制设备,更加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利用Qt设计的上位机界面嵌入到PC计算机或者手持移动设备极大地方便使用人员对微电网系统的查询和管理。

(该作品获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攀登计划”专项资金支持)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015年第10期《电气技术》杂志上撰文,文章设计了一套可应用在居民小区、小型工厂和偏远农村地区的微电网监控系统;基于STM32F103C8T6单片机组成下位机部份,主要负责控制微电网系统的运行、系统的并网接入、三相负载功率的平衡调节、上下位机的无线通信、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电流电压实时监测;由通讯模块和软件平台模块构成上位机部分,主要负责微电网系统的远方控制以及系统内综合信息化管理,可在手持移动设备和笔记本上运行;该系统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能够实现一定意义上的智能电网。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日程技术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对电力线上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各 种参数进行实时或频繁的测量和监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也正在不断向自动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因此,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具有越来越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一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发展历史及现状 电力系统监控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O年代,对电力系统的监控主要是模拟式监控,遥测装置与遥信,遥控分开.远动装置使用的元器件主要是电子管, 电磁继电器和继续式步进选线器等,工作速度低,容量小,维护工作量大,可靠性差.2O世纪6O 年代,我国研制了以半导体元器件为主的无触点式的远动装置,采用数字式技术将遥测,遥信, 遥控和遥调综合于一体,称为数字式综合远动装置,其工作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种装置按布线逻辑方式构成,电路一经确定难以更改, 在功能和容量方面受到限制.70年代后期,工程人员在数字式综合远动装置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可编程式的远动装置,具有适应性强,扩展方便等优点. 80年代末,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为远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采用微机使远 动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主要优点是适应性强,功能和容量扩展方便,便于通信等优点.1987年,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变电站综合自 动化系统,在山东威海望岛变电站投运.从2O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电力负荷控制

系统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曾为缓解我国90年代中期以前的电力供需矛盾起了关键性l 的作用. 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 能电力监控系统在电力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J 泛的应用.所谓智 能电力监控系统,是指利用计沈智鹏华中科技大学 算机,计量保护装置和总线技术,对配电系统的实时数据,开关状态及远程控制进行集中检测和集中管理的软,硬件设备.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具有硬件,软件模块化,通信网路化,通信信道 i专用化和界面图形化等特点.如南瑞集团的ISA ?一1及DISA,北京哈德威四方的CSC2000,山东 !大学的E$60,和东方电子的 DF3003系列在国内均具有较大影响. 这些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一般由管理层(站控层),通信层(中间层),间隔层(现场监控层) 三部分组成. 在数据采集处理方面,监控系统一般可实时和定时采集现场设备的各电参量及开关量 {状态(包括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能,温度,开关位置,设备 运行状态等), 将采集到的数据或直接显示,或通过统计计算生成新的直观的数据信息再显示(总系统功率, . 负荷最大值,功率因数上下限等),并对重要的信启,量进行数据库存储. 在用户管理和报表管理方面,监控系统一般可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赋予不同权限,从而保证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对某重要回路的合/分闸操作,需操作员级用户输入操作13令外,还需工程师级用户输入确认13令后方可完成该操作.监控系统一般具有标准的电能报表格式,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符合其需要的报表格式.系统可自动统计和自动生成各种类型的实时运行报表,历史报表,事件故障及告警记录报表,操作记录报表等,可以查询和打印系统记录的所有数据值,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所及配电房的电力监控系统。 1.2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GB/T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要求》 GB/T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 GB/T18657-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DL/T860(IEC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GB/T16435.1-1996 《运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征)》 GB/T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17626-2006 《电磁兼容》 1.3 技术要求 1.3.1 系统技术参数

●画面响应时间≤1s; ●站内事件分辨率≤5ms; ●变电所内网络通信速率≥100Mbps; ●装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BTF)≥30000小时; ●系统动作正确率不小于99.99%。 ●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99%; ●站间通信响应时间≤10ms; ●站间通信速率≥100Mbps; 1.3.2 系统构成概述 a)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系统厂家应具备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同时应该具备软件著作权或专利证书,保证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配置相适应,应用成熟、可靠,具备模块化可配置的技术架构,相关证书投标时需要提供。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软件,支持下传控制命令。将从现场网络采集的数据写入实时数据库。采用动态加载驱动方式,便于扩充特殊协议的设备。包括MODBUS485/TPC驱动、OPC驱动和仿真驱动simdrv。 ●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应符合Windows 64位X64版,负责数据实时和历史服务。采用基于TCP 协议的应用层协议,具备LZO实时压缩传输,极大的节约网络流量资源,提供rdb4api.dll 标准DLL封装协议便于客户端使用。实时数据库应具备数据响应快、容量大、具有冗余备份存储等特点,例如美国OSI Software推出的PI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应具备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实时库的帐号、标签、数据卷和数据查询。分为

智能配电网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配电作为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环节中最贴近用户的环节,和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重要保证。 背景与挑战 近几年针对配电设施的盗窃行为时有发生,同时老旧设备用电过负荷易过热引发火灾,防盗、防火就成为了配电生产管理的重心。而综合辅助系统的投运,能够全方位感知配网运行环境,为可靠供电保驾护航。 现阶段综合辅助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综合监控少——辅助子系统有限,只有少量部署视频、烟感、门禁等,无法实现对运行环境的全方位综合监控; 业务融合少——“遥视”大多只实现视频复核、历史追溯的功能,视频监控系统依然独立于生产系统,并未真正融入到配电网管理流程中; 人为干预多——视频监控点的异常情况需要人为主动发现,多系统间的联动机制已逐步建立,但大多局限于开关量联动而非协议联动; 运维难度大——系统联网后,面对数量庞大的视频监控设备,运维工作量巨大且检测难度大,往往造成故障处理不及时,使得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方案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电网公司各地市公司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的建设及改造。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大型联网监控系统,以能源行业平台软件为核心,实现多级联网及跨区域监控,在调控中心即可对终端系统集中监控、统一管理,为智能配网保驾护航。 系统拓扑图如下: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全面采用高清、智能、物联网、4G应用技术,在“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设计原则的指引下,采用标准化行业产品,实现了以下功能: 多元图像应用:现场实时录像及回放,定时抓图和报警抓图,图片上传中心,在兼顾带宽和资费的情况下,中心也可调阅现场视频,全面提升监控质量和安防水平; 辅助系统融合:实现视频监控、动环监控报警(环境监测、安防报警、智能控制)、门禁管理等系统的集成,各系统根据预案进行联动;

三维可视化机房智能监控系统

三维可视化机房智能监控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交换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通信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其中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作为载体更是整体生态链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年来,云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机房计算机系统的数量与日俱增,其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机房环境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 电源、空调、消防系统、保安系统等),由于各类设备各自独立,如果没有统一的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主要是依靠值班人员的定时巡检来进行系统监控,由于值班人员知识面和安全管理的问题,值班人员不可能详细地检查每套系统,所以存在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为满足工作需要,提高机房维护和管理的安全性,北京金视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一套“可视化、智能化、远程化”的监控系统,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维可视化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对机房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管理,实时动态呈现设备告警信息及设备参数,快速定位出故障设备,使维护和管理从人工被动看守的方式向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模式转变。突破性的三维仿真技术是智能可视化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房设备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缺少实时性管理、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全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形象化的虚拟场景和真实数据相结合,增强机房设备、设施数据的直观可视性、提高其利用率。 系统特点 三维虚拟可视化平台 在现有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以三维虚拟现实的形式展现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服务器设备物理位置的精确定位。三维虚拟现实方式对机房楼层、设备区、设备安装部署情况及动力环境等附属设施的直观展示,实时展现监控和报警数据。可实现360度视角调整。 IT资产可视化管理 在三维环境中通过鼠标点击实现楼层、机房、机房子区域、机柜、设备的分级直接浏览。实现机房可用性动态统计,包括空间可用性、用电量分布、温湿度分布情况和机房承重分布情况统计。当上架设备物理位置发生变化时,设备位置根据数据库变化自动变更。用户也可通过维护工具自行调整。

电力监控系统功能

1 、概述 电力监控系统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电能质量管理,使用用户的用电系统更安全、更节能、更洁净。 它基于先进的现场总线方式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交换与管理,系统集保护、测量、控制、信号采集、故障录波、用电管理、电能质量分析、负荷控制与运行管理为一体。通过通讯网络、计算机与专业的电力监控软件使用户的电力系统透明化,就是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管理水平的智能化系统。 电力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电力系统的运行监视 ●远程控制 ●电能质量管理:谐波分析、波形捕捉、扰动与波动监测等。 ●报警与事件管理 ●历史数据管理 ●电能管理 ●报表管理 ●用户管理 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的电力监控解决方案,同时具有良好的开发性,可以方便地与其她自动化系统与智能装置通信,如消防控制系统、DCS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实现不同功能系统间的相互通信与资料共享。

客户价值: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效率 ●减少电能消耗的成本 ●提高系统运行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停电损失,避免故障发生 ●减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费用 ●监视电能质量,发现潜在故障 2 、系统构成 现场测控层 所有现场设备相对独立,按一次设备对应分布式布置,完成保护、控制、监侧与通信,同时具有动态实时显示开关设备状态、运行参数、故障信息,经RS485通信接入现场总线。

网络通讯层 现场测控层与系统管理层的数据交换的通信设备与通讯线路。 系统管理层 监控主机采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结合监控软件实现对系统的全面监控与管理功能。通过以太网与DCS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通讯,数据上传共享。 3、系统功能 ●用户管理 为了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整个系统提高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用户进行不同操作特性权限授权,对重要的操作采取双口令密码,重要的操作进行记录。 ●网络通讯 采用分布式的网络组织机构,支持现场总线、以太网通讯、无线等通讯分式。 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网络诊断功能,能在线诊断网络通讯状态,在发生网络故障时,能自动在系统监视画面中显示故障节点及发出报警。 ●动态人机界面 按照实际的电力系统的系统图绘制,实时动态的显示各开关设的状态、运行参数、故障情况。根据需要或实际运行情况,对电力系统图实现的进行重新组态,实现变化与显示同步。主画面可直观显示各

#工厂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养殖场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养殖场监控方案 一、前言 养殖场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它可以通过高清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镜头等)直接观看养殖场的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它可以把被场区的图像全部或部分的记录下来,这样就为日后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方便条件及重要依据,能及时发现事故和事件的隐患,预防破坏和避免造成不好影响。 二、项目需求 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化发展,工厂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各工厂都加快了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工厂正逐步转向利用网络和计算机集中处理管理、生产、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重要环节的大量数据。 传统的工厂周界安全防范系统是建立高高的围墙,铁栅栏等,如果有非法入侵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那么就需要有一套先进,科学,实用,性能稳定可靠的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来实现, 为了更好的保护财产及工厂的安全, 根据客户实际的监控需要,一般都会在工厂周边、大门、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等重点部位安装摄像机。监控系统将本地视频图像监控,远程实时监控,云台镜头控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整套新一代网络视频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同时监控主机自动将报警画面纪录,做到及时处理,提高了工厂保卫人员的工作效率并能及时处理警情,能有效的保护工厂财产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最大程度的防范各种入侵,提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反映速度,给保卫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整个工厂的安全。 本套监控系统主要监看养殖区,场区,办公区,生活区。采用网络硬盘录像机进行本地监控,存储并通过局域网将视频信号传输到办公楼各个主要领导办公室显示。 三、设计原则和依据 1、设计原则 根据工厂的总体结构,并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前端采用高清红外系列摄像机,视频传输采用光端机和光缆进行传输,录像控制系统采用数字硬盘录像主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一(海康方案)

电力监控联网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结构拓扑图: 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由站端系统、传输网络、主站系统这三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大多各自独立运行,通过不同通道上传数据,甚至每套系统都配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

中降低了系统的高效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 本方案采用了海康威视DS-8516EH系列多功能混合DVR,兼容模拟摄像机和IP摄像机,充分利用现有模拟摄像机,保护已有投资;DS-8516EH还集成了各种报警、控制协议,可采集模拟量信号、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支持其他子系统的可靠接入,可以对环境监测、安全防范、门禁、消防等子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改变了各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满足了电力系统用户“减员增效”的需求。该技术不单是对各独立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各功能进行了整合优化,并进行了智能关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各功能进行关联,满足规则后可以触发相应功能。 站端系统 站端系统对站内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变电站视音频、环境量、开关报警量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传输网络 变电站联网监控系统的网络承载于传输网络电力数据通信网,用于站端与主站、主站之间的通信。 主站及MIS网用户可以对站端系统进行监控,实时了解前端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站端系统的视音频、报警信息可上传至主站并进入MIS网,供主站及MIS网用户查看调用。

功能设计 随着电力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除满足原有基本功能外,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的联网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实时视频监视 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实时了解变电站内设备的信息,确定主变运行状态,确定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的分/合闸状态,确定刀闸接触情况是否良好,以上信息通过电力SCADA遥测、遥信功能都有采集,但没有视频监控可靠清晰。视频监视的范围还包括变电站户外设备场地和主要设备间(包括主控室、高压室、安全工具室等),主站能了解监控场地内的一切情况。 环境数据监测 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高温、雷雨、冰雪、台风天气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别高,同时设备周边的环境状况也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人员为全面地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需实时对温度、湿度、风力、水浸、SF6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 控制设置 上级主站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变电站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同一时间只允

低压配电智能化监控系统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839 低压配电智能化监控系统分析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低压配电智能化监控系统分析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低压配电是电网系统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在低压配电的建设中,逐渐增加智能因素,提高低压配电运行效率。在配电结构中,引进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值守以及智能化配电。本文通过对低压配电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 电能在社会发展中属于不可缺少的能源,我国在电能供应方面,明显体现供应量不足的缺陷,所以加强对配电的控制,尤其是在低压配电上,利用监控系统,监控低压配电的实际运行,促进电能的持续发展,更显尤为必要。 分析现有低压配电监控系统 因为低压配电系统本身的运行环境和特点,促使其在监控方面,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所以对目前监控系统的运行进行实际分析,如下: 1.1 断路器的智能监控 借助断路器实现的智能监控,属于集成监控类型,可以大幅度提高监控周期,实现低压配电的科学保护。在断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一海康方案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一海 康方案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电力监控联网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结构拓扑图: 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由站端系统、传输网络、主站系统这三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大多各自独立运行,通过不同通道上传数据,甚至每套系

统都配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中降低了系统的高效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 本方案采用了海康威视DS-8516EH系列多功能混合DVR,兼容模拟摄像机和IP摄像机,充分利用现有模拟摄像机,保护已有投资;DS-8516EH还集成了各种报警、控制协议,可采集模拟量信号、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支持其他子系统的可靠接入,可以对环境监测、安全防范、门禁、消防等子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改变了各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满足了电力系统用户“减员增效”的需求。该技术不单是对各独立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各功能进行了整合优化,并进行了智能关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各功能进行关联,满足规则后可以触发相应功能。 站端系统 站端系统对站内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变电站视音频、环境量、开关报警量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传输网络 变电站联网监控系统的网络承载于传输网络电力数据通信网,用于站端与主站、主站之间的通信。

主站及MIS网用户可以对站端系统进行监控,实时了解前端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站端系统的视音频、报警信息可上传至主站并进入MIS网,供主站及MIS网用户查看调用。 功能设计 随着电力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除满足原有基本功能外,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的联网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实时视频监视 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实时了解变电站内设备的信息,确定主变运行状态,确定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的分/合闸状态,确定刀闸接触情况是否良好,以上信息通过电力SCADA遥测、遥信功能都有采集,但没有视频监控可靠清晰。视频监视的范围还包括变电站户外设备场地和主要设备间(包括主控室、高压室、安全工具室等),主站能了解监控场地内的一切情况。 环境数据监测 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高温、雷雨、冰雪、台风天气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别高,同时设备周边的环境状况也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人员为全面地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需实时对温度、湿度、风力、水浸、SF6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 控制设置

安全生产智能监控解决方案

安全生产智能监控解决方案 一、方案简介 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入,智能监控对于企业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量客户针对重点区域进行视频监控,7*24人工值守,无法实现对安全隐患的自动识别与联动报警。 智能监控不局限于被动采集和查看视频,而是针对监控终端进行功能性增强(如:人脸识别、夜视热成像),同时结合环境传感器技术(如:温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识别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预警信号,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二、应用场景 1.油品运输 油品在运输、装卸、贮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对车身、驾驶室、运输罐等多个位置安装视频监控终端及环境传感器,实现对驾驶员驾驶行为、车辆行驶路径、车辆异常事件(偷漏油、冒烟等)、装卸油操作行为、车辆颠簸状态的实时监控。

2.无人区值守 无人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员长期值守。通过双光谱热成像视频监控终端的夜视热成像功能,可实现对目标区域全天候监控,同时通过基站实时定位无人区内是否有手机终端接入,从而识别人员非法入侵。

3.环境指标监测 大量企业对生产环境指标状态的变化非常敏感。通过将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指标与视频监控图像进行叠加,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指标变化趋势和潜在安全风险,帮助客户构建多维度监控体系。当遇到火情、气体泄漏等突发事故时,本地安防装置(如:警灯)将被触发,并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定位标记。 三、技术方案 1.总体架构 本方案依托中国移动4G物联专网,将监控终端(包括视频监控终端、环境传感器)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单元(DTU)进行协议解析,统一汇聚并上传至智能监控平台,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

工厂监控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工厂监控智能化系统 设 计 方 案 中鼎电子 二010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设计方案总说明 (3) 第二章系统设计说明和标准 (4) 2.1、总体设计思想 (4) 2.2、设计概述 (5) 2.3、系统设计原则和标准 (5) 第三章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6) 5.1、系统概述............................................................................................................... 5.2、系统功能和特点 (7) 5.3、系统组成 (8) 5.4、摄像机现场分布情况 (10) 5.5、主要设备功能及参数 (12) 5.5、系统设备配置 (13) 第四章售后服务保证书 (15) 一、方针策略 (16) 二、培训计划 (16) 三、维修能力介绍 (17) 四、售后服务规约 (17) 第五章设备报价清单 (19)

第一章设计方案总说明 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容:负责工厂监控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安装、验收,以及售后服务。 3、项目地点:·** 4、项目总体说明: 本工程为“交钥匙工程”,承包方式为包工包料一次性包干,报价包含设备费用,运输费用、必要的保险费用及装卸车费用、设备安装费用、备品备件费用、施工现场保管及配合费用,设备使用培训费用等。 5、项目围(本项目智能化系统包括以下围): A、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B、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后期续接) 第二章系统设计说明和标准 2.1、总体设计思想 本系统设计中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国GA/T269-2001《对讲系统规》及市公安局、技防办关于保安系统的有关规定,结合住宅楼的具体保安要求和户型结构作为“楼寓对讲系统”的设计指导思想,以GB50198-94《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与CECS72-97《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作为“闭路监控系统”的设计指导思想。结合贵方的需求,以开发单位提供的技术要求与图纸资料为参考,结合**的实

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 技术方案 深圳某某技术有限公司 二00九年九月 XXX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1、概述 深圳某某是隶属于深圳某某的国有控股,员工持股的股份制公司,总公司是深发展的第二大股东,资金实力雄厚,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均是硕士,博士。核心技术人员均持有公司股份,保证了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和技术人员的稳定。大量的实际运行经验也证明了我公司在承接的系统中的工程经验和细节部分的严谨。 深圳某某出于对客户高度负责的态度,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先进、可靠的产品和最迅速的服务,深圳某某是国内唯一一家承诺装置十年质量保证的公司,深圳某某为深圳市XXX工程提供售后服务承诺:接到用户需求后1小时内作出服务响应,如需现场服务2小时赶到现场。 相对供电监控系统来说,其早些时候还属于新鲜事物,随着楼宇对自动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重视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近几年电力监控系统更是以前所未有速度在发展。供电监控系统给人们带来的节省人力成本、提供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安全可靠性等诸多优点得到了业内人事的一致认同。供电监控系统起点应该高,使所配置的供电监控系统应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2、系统结构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采用两路10KV高压电源供电(互为备用),以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共用4台变压器,总容量8000KVA;另外自备2套柴油发电机组。该工程对XXX的变

电所内的高、低压设备供配电系统进行监控。做为整个XXX的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需要考虑配置的共有四部分: 一、高压(10KV)进线、母联、馈线部分(采用PMC-6510微机型综合保护测控 监视装置) 二、低压(380V)变压器进线、联络回路部分(采用PMC-530C高端三相数字式 1 XXX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多功能测控电表) 三、低压(380V)的电容补偿、电源切换等回路部分(采用PMC-530A三相数字 式多功能测控装置) 四、低压(380V)馈线回路部分(开关额定电流250A及以上回路采用PMC-530C 高端三相数字式多功能测控电表;开关额定电流250A以下回路采用 PMC-530A三相数字式多功能测控装置) 针对于深圳市XXX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的监控装置具体配置,深圳某某公司的PMC 监控装置具有以下特点: (1)、测量高、低压各回路的U、I、P、Q、COSφ、f、KWH、KVARH等所有三相 电量。 (2)、变压器温度监测,备用发电机全电量的测量及转速、油温、油量等发电机状况 监测。 (3)、对低压各回路(包括机房设备、办公插座、照明等)的断路器进行遥控,对各 动力设备进行联动控制。

(安全生产)市场安全监控系统最全版

(安全生产)市场安全监控 系统

XX市场安全监控系统 目录 X公司简介3 第壹章共缆监控系统概述4 第二章共缆监控系统的功能特点5 壹、共缆监控系统功能5 二、共缆监控的特点5 第三章XXX市场的环境分析6 第四章XXX市场安全监控系统建立的具体需求8 第五章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依据和原则8 壹.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8 二.系统设计的原则9 三、系统设计的依据和相关规范10 第六章总体设计方案11 壹监控系统设计思路11 二系统具体的设计方法12 三系统前端设计方案15 四系统控制中心设计方案17

五实现网络副控设计方案19 六系统传输线路设计方案20 七操作系统及系统控制软件21 第八章XXX市场监控系统的设备配置报价清单22 第九章共缆监控系统示意图23 第十章系统主要设备说明24 视频仍原处理器24 转换隔离器25 共缆控制器26 共缆数据集散器26 多媒体远传器接收端27 多媒体远传器发端28 双向放大器30 信号插入器31 信号分配器31 壹体化摄像机:日本先锋时代32 云台:中美合资VMC(威尔克)32 线缆——杭州汉龙33 第十章项目组织和实施34

第十壹章系统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37 第十二章中天技源的业绩38

X公司简介 北京中天技源电子科技有限X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为300万元,是壹家专门致力于共缆编解码复合信息传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X公司自1992年开始研究且测试在壹根普通线缆上进行多种信号的双向远距离复合传输的技术,且在X公司正式成立以前通过多种合作模式进行产品的测试工作,X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平凡创造非凡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研发、精心制作、市场检验、持续改进,推出了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产品和单件产品,满足和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现客户遍布在国内众多省市的公安、教育、电力、市政、交通、冶金、采矿、石油、军事、广电、医疗、安防、自动化控制、铁路等行业,且成为了众多行业新应用技术解决方案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我们凭借技术和实力在行业内取得了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 X公司开发和生产的共缆监控系统、视频拓展器、红外编码数字和模拟转换技术、485控制终端信号衍生技术等相关产品的软硬件产品已经得到国家公安部、广播电视研究所等的认证,其中多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帮助众多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我们率先提出了新安防概念,将管理和技术进行融合,重视渠道和企业售后服务建设,使得X公司的产品和理念得到快速的推广和执行。 X公司重视人才,其中高技术人才占到企业75%之上。重视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抓住事物的关键,脚踏实地,眼光长远,以国际化市场为发展的目标。

智能化电力监控与能耗管理系统

1. 无法掌握企业(建筑)目前的分项耗电现状 2. 设备利用率不高 3. 无法量化节能指标 4. 缺少用电数据支持 5. 电能质量不好 6. 设备老化,哪些需要更新节电设备 7. 用电方式需要如何优化 8.没有基础数据,节能应该从哪里着手、、、、、、 管理节能正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的节能作用,瑞申能耗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助您实现精细化能耗管理!

降低工矿企业、基建和商业大楼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节电,经济运行已成为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的热门话题。采用节能产品,用信息化和透明化技术管理配电系统是技术发展的必 然的趋势。瑞申基于工业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提出了智能化电能管理(PEM )的理念,提供了完整 的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电力测控仪表、智能数据网关和电能管理系统平台。瑞申智能化化电能管理解决方案是通过实时采集相关的电力参数,用信息来管理配电系统每一个节点的用电负荷,有效地控制和优化电能的消耗。瑞申智能化电能管理系统可以广泛应用在工矿企业,商业建筑,市政及基础设施。使用智能化电能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用电精细化管理,节能、节电。

产品概述 PEM600系列智能电力测控仪表是针对电力系统、工矿企业、公共设施、智能大厦等电力监控、智能控制、电能管理的应用场合设计的高精度、高可靠、高性价比的智能配电仪表产品。该系列仪表采用高精度专用计量芯片和高可靠的ARM 设计,可以同时测量三相电网中所有常用电量参数:三相电压(相/线)、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网频率、谐波、SOE 事件记录、UIPQ 需量和双向电能计量、开关状态监测、继电器输出。具有标准电能脉冲输出和RS485通讯接口,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可选多种扩展功能模块。 PEM600E 系列为常规功能的产品,具有全参数测量和计量功能,配置电能脉冲输出和通讯接口;PEM600Z 系列在常规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谐波监测和事件记录。产品共有四种型号可选,面框尺寸为96×96 (mm)。 该系列产品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可以直接取代常规电力变送器、测量指示仪表、电能计量仪表以及相关的辅助单元。作为一种选进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用户端采集元件、PEM600系列智能电力测控仪表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SCADA 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小区电力监控、工业自动化、智能建筑、智能型配电盘、开关柜中、具有安装方便、接线简单、维护方便,工程量小、现场可编程设置输入参数、能够完成业界不同PLC 、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讯软件的组网。产品符合GB/T 22264.1-2008、GB/T13978-2008。 PEM600系列仪表可应用于智能配电系统或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

为什么要用专业的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

为什么要用专业的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 变电所设备监控和能量管理系统,在早些时候还属于新鲜事物,但随着高级建筑对自动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重视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近几年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更是以前所未有速度在发展。系统给人们带来的节省人力成本、提供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安全可靠性等诸多优点得到了业内人事的一致认同。选用成熟的有多年运行经验的的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厂家的产品, 保证投入运行后应稳定、可靠,避免因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影响了整个建筑物的电力运行情况的监视。使用变配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的目的就是实现整个变配电的无人值班或少人巡班,节省大量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对建筑物整个变配电系统的用电管理、电能质量管理、运行优化管理、设备检修维护管理、事故记录与分析。 目前在国内对于用户来说,设备运行消耗是商业运作的主要支出之一。因此合理控制这些费用并不断设法提高效率、削减支出,是每个用户的目标。为了有效控制这些费用,首先应该对其进行监测。这就是变电所设备监控和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它还可以帮助用户提高管理效率和系统供电可靠性,提供减少电能花费、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和设备运行潜在威胁所需的信息。 变电所设备监控和能量管理系统的电气节能体现在:通过对电力参数历史数据分析,建立系统和设备的电能消耗模型,在实时监视过程中及时发现电能消耗异常现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设备改造或补偿,以避免电能损耗。如设备故障和谐波引起的电能消耗。优化配电系统运行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电能花费,如对定时用电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公共照明。对配电系统内部的各用电单位进行电能分配、计量和监控,以避免电能浪费的现象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使用变电所设备监控和能量管理系统,让用户更有效的管理现有资源和用电负荷,减少设备运行和电能消耗的支出。(1)通过数据分析,使用户合理有效地利用设备,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添置,避免了资源浪费,可以节约大量资金。(2)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减少设备维护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减少运行维护人员工作量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缩短停电时间,减少火灾、人员伤亡等严重事故的发生,节约大量事故费用。 第一:安全性: 对于现代化的智能建筑物,不能失火,不能停电,否则电梯都没法用,甚至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映影响,智能化监控系统可反映任何一个回路的用电情况,通过各种报警信息,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终将事故最小化。

简述国家电网电力安全智能监控系统

简述国家电网电力安全智能监控系统 学校、小区中的配电室容易因为某些因素,出现故障,例:空气湿度大、设备被盗等,影响正常的用电,破坏电网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应当运用可长期运行的国家电网电力安全智能监控系统,来解决难以巡查、易忽视的电力隐患。 一、电网电力运维管理的旧模式 1、定期巡查站点,长期无人值守,安全及设备隐患大。 2、夜间、凌晨的盗窃事件频发,关键设备易被窃取,造成几十、上百万的损失。 3、手工抄录、工具检测等方式比较费时,而且统计、分析也不容易,投入成本过高。 4、无专业的监控系统,无法分析配电室整体运行趋势,无法掌控隐患问题。 二、电力监控维护的新模式 1、针对电力设备、环境等因素,打造全方位、集中化管理。 2、24小时不间监控,分析各方面的隐患问题,及时上报。 3、自动记录有各个时段的监控信息,便于统计与分析。 4、支持把多个站点集中监控,节省各方面的成本投入。 三、国家电网电力安全智能监控系统的深入介绍 1、应用场所: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工厂等配电场所。 2、应用对象:箱式变电站、地下配电室、电力配电房、城市变电所、开闭

所、开关站等等。 3、系统组成:环境传感器、电力传感器、一体化电力运维主机、报警主机等。 4、监控设备:对变压器、开关柜、高压柜、低压柜等设备进行监控,监测电压、电流、功率等相关参数,诊断线缆、接触接点的温度信息。 5、环境监控:监测环境温度、湿度、烟雾、水位、水泵、氧气、甲烷、六氟化硫等内容,提高环境异常的防控管理。 6、环控设备:智能空调、新风机、照明灯具等类型的环境设备,采集运行信息,遥控运行状态,达到远程环控的作用。 7、安全管理:视频监测、入侵检测、门禁管控,达到防入侵、现场实时抓拍、出入规范管控的目的,避免铜排、线缆的被盗窃。 8、报警方式:在短信、邮件、语音、声光、电话等诸多方式中,任意组合、选择。 9、协议特点:国家电网电力安全智能监控系统支持IEC61850协议,能与电力部门平台无缝对接,实现高度集成。 国家电网电力安全智能监控系统以降人力、减压力、缩成本、提效率、增质量为目的,对变配电房中所有的设备、环境因素进行一体化监视、联动、控制,把周期性、复杂、繁琐的变配电维护工作变得容易、实时、自动,,这样就能让电力长期正常运转。

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方案

安全生产监管系统 1.建设目标 项目面向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及下属单位,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应急和服务为业务主线,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智慧城管安监信息化平台,解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安全生产管理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落实城市公共安全“点--线--面”全覆盖精细化管理和监督,全力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 2.建设内容 建设依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遵循智慧城管顶层设计要求,统筹规划解决方案,建设平台统一、信息完整、功能齐全、标准一致、资源共享、运行稳定的“智慧城管建设信息化项目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现有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运用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实施“点--线--面”架构模式,扩展市环卫处、绿化处、灯光中心、市公园管理中心等重点行业监管安全生产业务应用,为安全生产监管、应急管理和风险事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化保障和支撑,进一步提高全局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水平,提升重特大事故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化安全监督管理、数据综合展示分析(风险研判系统)、试点填埋场真景三维建模。 一、智能化安全监督管理 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方法,面向“企业—街道—区—市级行业主管单位(处、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五级安全监管,建设成具有“智能预警、监督管理”一体化管理的智能化监督管理业务,包括危险感知及信息推送、作业安全风险报备管理、日常智能巡检、安全监督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监督管理APP等功能。 1.危险感知及信息推送 1)路面作业安全物联网预警发布应用 采用“智能采集设备+导航语音提示+数据支撑平台”的模式构建路面作业安全物联网预警发布解决方案。实现全局环卫、绿化、灯光路面作业以及作业人员、

能源 电力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能源管理系统(E M S)、电力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1、适用范围及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本EMS系统项目实施范围为多个区域的多个10kV和0.4kV变电所。 投标单位必须按照能源管理系统(EMS)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系统集成。 1.2主要元器件技术要求: 低压回路智能仪表要求采用智能测控多功能装置,要求为白色底光背投式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直观界面上具有带自导功能的菜单,可同时测量相电压、线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视在功率、有功/无功电度、THD I及THD U百分比等全部电气参数;至少具有4路开关量输入、2路继电器输出;能够实现保护,控制,电流、电压、功率、频率、能量等所有电力参数的测量。并且能够实现远程“四遥”功能。 对于低压回路的开关要求盘柜厂足够多的辅助接点(含开关状态和故障状态等),而对于其余的塑壳开关要求盘柜厂配备足够多的辅助接点(含开关状态和故障状态等),二次智能控制设备由监控自动化厂家提供,并由盘柜厂负责其二次接线(即完成所有硬件开孔、接线等,只是预留网络通讯接口接线到端子排),由自动化厂家负责通信等相关技术服务,盘柜厂负责二次接线等技术支持和服务;报价要求:设备价分两部分,即设备价+仪表价=设备总价,整个子系统集成单独报价(包括变压器监控部分的费用)。 1.2.2 按要求提供EMS系统硬件及软件,EMS系统的上位组态软件必须采用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成熟稳定的能源管理系统软件,目的是考虑①售后服务的通用性②软件必须有免于买方第三方侵权起诉的完整知识产权和版权。 有功电度、无功电度、及以下可选之扩展功能(事件记录、故障录波、事故报警),等。 每个柜主要包含有:①EMS系统光纤主干网必须的光纤通信交换机;②1台通讯管理主控单元,每个主控单元至少包含8个RS485接口和1个RJ45以太网接口。 2、适用标准 系统(设备)的技术标准除应符合本招标书技术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有关IEC 或GB或DL行业标准。系统(设备)的设计、制造应严格遵循的相关标准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办法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办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所及配电房的电力监控系统。 1.2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 GB/T13730-2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15153.1-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15153.2-2000《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要求》 GB/T17463-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 GB/T18657-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DL/T860(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GB/T16435.1-1996《运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征)》 GB/T15532-2008《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17626-2006《电磁兼容》 1.3 技术要求 1.3.1 系统技术参数 画面响应时间≤1s; 站内事件分辨率≤5ms;

变电所内网络通信速率≥100Mbps; 装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BTF)≥30000小时; 系统动作正确率不小于99.99%。 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99%; 站间通信响应时间≤10ms; 站间通信速率≥100Mbps; 1.3.2 系统构成概述 a)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系统厂家应具备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同时应该具备软件着作权或专利证书,保证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配置相适应,应用成熟、可靠,具备模块化可配置的技术架构,相关证书投标时需要提供。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软件,支持下传控制命令。将从现场网络采集的数据写入实时数据库。采用动态加载驱动方式,便于扩充特殊协议的设备。包括MODBUS485/TPC驱动、OPC驱动和仿真驱动simdrv。 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应符合Windows64位X64版,负责数据实时和历史服务。采用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具备LZO实时压缩传输,极大的节约网络流量资源,提供rdb4api.dll 标准DLL封装协议便于客户端使用。实时数据库应具备数据响应快、容量大、具有冗余备份存储等特点,例如美国OSISoftware推出的PI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应具备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实时库的帐号、标签、数据卷和数据查询。分为X86版和X64版,采用跨平台的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协议。 实时库应具备备份工具,提供实时库的在线实时备份功能。比通用备份工具比如Veritas或RoseMirrorHA等效率更高、占用资源更少、使用更简单、节约工程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