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同步学习练习.docx

柳永词两首同步学习练习.docx
柳永词两首同步学习练习.docx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 , 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参差( cī)

B.繁华( f án)

C.豪奢( shē)

D.叠巘( yǎn)

.寒蝉 (ch án)

凝噎( yē)

堤沙(d ī)

凄切( qi ē)

骤雨 (zh òu)

钓叟 (di ào)

珠玑 (j ī)

风帘 (lián)

良辰美景 (ch én)

天堑无涯 (qi àn)

咏赏烟霞 (sh ǎng)

兰舟催发 (f à)

2.下列词语中 , 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霜雪矍铄染柳画桥

B. 今宵暮蔼金碧辉煌

C. 梳妆好像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户盈罗绮

破涕为笑

D. 坐落针砭山清水秀三秋桂子

3. 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东南形胜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

B. 嬉嬉钓叟莲娃钓叟:钓鱼的老翁

..

C. 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

D. 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

4. 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

“依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

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

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

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5. 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

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

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

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

呼应“今宵” ,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

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

B.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

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

....

的责任,以致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 以梅艳芳为原型的电视剧《梅艳芳菲》择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的一生。“梅艳芳菲”,不禁让人想到她生前的一颦一笑,可谓风华绝代。

....

D. 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任何人篡改的。日本在历史教科书上肆意歪曲事实,妄图蒙蔽其国人,掩盖其曾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是对历史的蔑视。

....

二、精段精练

(一)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完成6——9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1 )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

在诗词中的作用。

(2 )有评论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请简要分析。

(3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嬉嬉钓

叟莲娃”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二)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完成 9—— 11 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

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称道 , 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

词简要赏析。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禺

页]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这首词起笔不凡,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

(2)“渐霜风凄惨”中的“渐”字在这首词中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陈廷

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 《词则·大雅集》 ) ,王国维更

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请谈

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天

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②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失宠,居长门宫。曾派人以千金请当时大辞赋

家司马相如作赋,以求能重新得到汉武帝的宠幸。②玉环飞燕:分别是唐玄宗、汉武帝的宠

妃。

前人在首宋曾,此通篇写春而意不在春,通篇含而字不。你是否同意个法什么

(三)下面两首, 然后回答。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忘。千里孤,无凄凉。使相逢不,面,如霜。

夜来幽梦忽。小窗,正梳。相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明月夜,短松。

重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失伴。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复挑灯夜衣!

【注】① :州西,人旧居。②晞:晒干。

(1)两首同写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念。上有“无凄凉”一,上无“凄凉”二字,却

无一不凄凉,《天》上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两首悼亡都描述了妻子的美好形象,分是怎描述的合原要分析。〖趣味〗

关于柳永的

宋神宗本喜柳永,柳永不第,填自遣,内有“忍把浮名,了低酌浅唱”

句,神宗怫然不悦。柳永再考中第,神宗御笔勾,就把柳永好不容易到手的功名又勾没了,“且去低酌浅唱,何来求取浮名”于是柳永又落榜,从此自号“奉旨填柳三”。

又柳永一次去拜宰相晏殊,晏殊柳永写些什么曲,柳永回答和晏殊差不多。晏殊出言相:就凭你也填柳永鼓起勇气反嘲:相不是也填得不亦乎晏殊我填

是填的,不不象你,尽填些“ 拈伴伊坐” 的色。柳永,于是狼离开。

坡明里表示柳不上品,暗里却跟柳永,每填,就幕僚:“ 君以

我的比柳七如何”幕僚就“柳郎中的,只合十七八女孩儿,牙拍板,唱‘ 柳

岸残月’;学士的,关西大,板,唱‘大江去,浪淘尽??’”于是众皆笑倒。

【参考答案】

一、基础演练

【解析】“凄切”的“切”正确的读音为“qi è”;“兰舟催发”的“发”正确的读音为“f ā”。

【解析】“暮霭”的正确写法为“暮蔼”。

【解析】“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

【解析】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

【解析】“经年”呼应“今宵”不对。

【解析】“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这里用来形容大学生显然不合适。

二、精段精练

(一)

(1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

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

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

之笔。

(2 )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

整句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

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

(3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意思为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

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二)

( 1)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

弥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准确地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 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 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它反映了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 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

( 2)“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 暗寓仕途失意, 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 , 指理不出头绪, 有“剪不断, 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

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 船家又阵阵“催

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酒醒后的心境, 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 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 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 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 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 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 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 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

它历来为人称道, 成为名句。

三、拓展训练

(一)

(1)这首词起笔不凡,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

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

伦比。

( 2 )“ 渐”在这首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领起下文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

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

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

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3)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 , 章法结构细密,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

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将志士悲慨与

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

“对”“渐”“望”“叹”“误”等单字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

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二)

词的上片写暮春风雨、落红飞絮,象征南宋局势的危迫,也表达自己不受重用、壮志未酬的

悲切。下片通过典故,隐喻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委婉地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全词明

写春愁而用意不在怨春伤春,无一字写愤而处处皆是忧国之愤,所以说通篇写春而意不在春,通篇含愤而字不见愤。(意思相近即可)

(三)

(1)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伤心无奈之情;

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

(意思相近即可)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

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追忆来写人,描写妻子深夜补衣的细节,表现了夫妻患难与共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1

人教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一.宋词 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最绚丽的两朵奇葩,古典文学的代称。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曲唱歌的民间小调,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馀。早在盛唐以前词就产生了,唐代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都写过优秀的词篇。张志和的《渔歌子》不仅在国内影响极大还流传到了日本。五代时期的南唐词派以李后主成就最高。 宋代是词的全盛期。北宋初年以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等为代表。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词派”由此形成。而后苏轼开创“豪放派”,北宋词坛发展到鼎盛。当时著名的词人还有王安石、黄庭坚、秦观、李清照等,名家迭出,百花争妍。 到了半壁山河的南宋,民族面临生死存亡,词坛的繁花却并未凋零,在爱国主义的沃壤上,开的更鲜艳。代表词人是陆游和辛弃疾。 据《全宋词》所载,流传至今的宋词有一万九千九百余首,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一人,由此两宋词坛的繁华可见一斑。 二.风流才子,白衣卿相——柳永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亦被称作“柳屯田”。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柳词多收入《乐章集》。 古人中有因一言拜相的,又有以一篇赋遇主上垂青的,但唐有孟浩然只为错念了八句诗失了君王之意,宋有柳永因为几句词误了功名,终身坎坷,难道真的是“从来贵贱命中招”吗? 柳永年轻时到汴京应试,为人狂放不羁,又自恃才华高绝,不屑逢迎达官贵人,当然那些人也不待见柳永。他常出入歌楼舞馆,加之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柳永应科举却屡试不第。 我不求人富贵,人需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柳永才名传遍京师,吏部向仁宗举荐他,却有人拿出这首《西江月》弹劾他,仁宗果然不悦,于是,一句“且去填词”断了柳永的仕途之路,柳永倒也看得开,将名字改为柳三变,凡作新词,落款处皆提“奉旨填词”四个字。后来他又将名字改为柳永,五十一岁时考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为官清廉却屡遭排挤。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官场无望的柳永于是以伎为家,他的词大多是为歌女而作,歌女身份卑微,柳永却在词中把她们比作梅花,芙蓉,海棠,他对这些歌女的感情纯洁而真诚。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对歌女纯洁的爱也换回了歌女的真情与崇拜。柳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性情却戳中封建伪道学的痛处,为礼教所不容,因而皇帝不喜,朝臣压抑,仕人排挤。晚年的柳永落魄潦倒,身无分文,相传柳永死时,众歌女集资安葬了他,出殡之日,满城伎家无一人不到,一片缟素,一些来送葬的官僚自觉惭愧,掩面而回。此后每逢清明,都有歌女舞女载酒于柳永墓前,祭奠他,时人谓之“吊柳会”后来渐渐成了一种风俗。正是 乐游原上伎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传说,柳永临去世前做过一个梦,玉帝下旨,《霓裳羽衣曲》已旧,欲易新声,要借他的仙笔,柳七郎上天谱曲填词去了。 三.学习目标 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望海潮》 一、导入,介绍作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古吟咏杭州西湖的诗词特别多,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篇,看看柳永笔下杭州西湖又具有怎样的特色。 介绍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 写作背景,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二、整体感知: 读、背,感悟词的美。方法:范读、学生齐读、自由朗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囊,归去凤池夸。” 思考: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细读探究 1、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上片重在写杭州形势之胜,从湖山秀美,江海壮丽,钱塘江潮的壮观及街市繁华,士民殷富来描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起首三句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抓住“形胜”和“繁华”两个特点,对杭州做了高度概括。“形胜”“三吴都会”,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几句,具体写“形胜”。“云树”,“怒涛”,“天堑”三句,是写壮阔雄奇的钱塘江景色,高大茂密的树木,护绕着江堤,堤外,奔腾的江水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望海潮》。 [预习自测] 结合《绿色通道》中本课的《基础知识归纳》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作品等。 1、字音、字形 参差参天沙堤提防 天堑珠玑罗绮叠巘嬉笑 箫鼓坐骑骑兵骤雨凝噎 暮ǎi 和ǎi 夜xiāo 云xiāo 甘lín 〖参考答案:1.cēn cān dīdīqiàn jīqǐyǎn xīxiāo qíqízhòu yē霭蔼宵霖〗 2、词的知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句有(),字有()”(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又称(“”)、“乐府”、“诗余”、(“”)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和长调三种。 〖参考答案:唐诗定格定数定声曲子词长短句片阕小令中调〗 3、《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下片写,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词风。 〖参考答案:杭州西湖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豪放〗 4、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3)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柳永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凄切(qiè)罗绮(qí)处之泰然(chù)适逢其会(huì)B.相看(xiāng)凝噎(yē)间不容发(fā)参差不齐(cēn)C.应届(yīng)暮霭(ǎi)良辰好景(chén)重湖叠巘(yǎn)D.与会(yǔ)千骑(jì)字字珠玑(jī)荷枪实弹(hè)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怒涛卷霜雪②会其怒,不敢献 B.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C.①执手相看泪眼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①便纵有千种风情②纵一苇之所如 3.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纵横的样子)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B.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 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风采神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便)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4.下列加横线语词的解释全都错误 ....的一项() A.欲寄彩笺兼尺素:一尺长的素绢整顿衣裳起敛容:整理 B.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险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表示接在后面的是原因C.此去经年:年复一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治安问题恶化D.填然鼓之:表示事物的代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情形 5.下面对词句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这是柳永《望海潮》中的词句,它落笔开阔,写景壮美,声调激越,与“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格迥异,显现出豪放之风。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南初歇-一这是柳永《雨霖铃》中的词句,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是深秋时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作者

柳永词两首教案2篇

柳永词两首教案2篇Liu Yong's two teaching plans

柳永词两首教案2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柳永词两首教案 2、篇章2:柳永词两首教案 篇章1:柳永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 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三课 教学步骤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 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 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 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柳永的生平简介:(投影)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及答案

柳永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D) A.参差.(cī)寒蝉.(chán) 骤.雨(zhòu) 良辰.美景(chén) B.繁.华(fán) 凝噎.(yē) 钓.叟(diào) 天堑.无涯(qiàn) C.豪奢.(shē) 堤.沙(dī) 珠玑.(jī) 吟赏.烟霞(shǎnɡ) D.叠(yǎn)凄切 qiē 风帘.(lián) 兰舟催发.(fà) 【答案】---------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B) A.霜雪矍铄染柳画桥羌管弄晴 B.今宵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 C.梳妆帐篷十里荷花破涕为笑 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三秋桂子 -【答案】---------------------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东南形胜.胜:优越 有三秋 ..桂子三秋:三年 B.异日图.将好景图:图画 参差 ..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C.对.长亭晚对:面对着 兰舟催发.发:出发 D.暮霭沉沉 ..楚天阔沉沉:深沉,深远 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答案】--------------- 4.下列对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B.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答案】--------------- 5.名句默写。 (1)云树绕堤沙,_怒涛卷霜雪_____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________。 (2)重湖叠清嘉,__有三秋桂子____________,_____十里荷花_________。 (3)都门帐饮无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6~9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6.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在诗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词两首名句默写

柳永词两首名句默写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望海潮》1.《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 是:,,。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 是 , 。 3.《望海潮》中用,写了钱塘江壮阔的景象。 用,,写了杭州百姓的游玩之乐。 4.《望海潮》中“,,”三句,由城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5. 《望海潮》中“,,”三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6.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 是:,。 答案《望海潮》 1.《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3.《望海潮》中用"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了钱塘江壮阔的景象。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了杭州百姓的游玩之乐。4.《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城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5.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三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6.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1.《雨霖铃》中“,,”三句写离别前的景物,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 2.《雨霖铃》中“,,”这三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 3.《雨霖铃》中的,通过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4. 《雨霖铃》中“,,”三句写饯别时心情的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船家却不断催促。 5. 《雨霖铃》中“,”两句写留恋之情,描摹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的情状。

柳永词两首 知识积累

柳永词两首 编稿:商章红审稿:姜虹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常识; 2.了解柳永的知识; 3.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词的知识 词的起源 词产生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高清:柳永词两首】 铺陈 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词的分类 按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题材狭窄、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作者简介 【高清:柳永词两首】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47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较大。】 他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作品介绍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类: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 铜仁一中语文组潘静 教材分析: 《柳永词两首》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关于词知识、作家作品 能力目标1、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形象。 2、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1、体会柳永写本词的目的。 教学难点:鉴赏词中的形象。学习表现手法,领会 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感悟、探究 教学过程: 一、 1、作家作品:柳永是北宋真宗、仁宗时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超过了他以前和同事时的词人所已经达到的成就。 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写词。精通音律,熟悉暗调,并能创作新调。长期过着羁旅和冶游的生活,和歌妓、乐工们混在一起,他对有些歌妓还怀有真挚的情感。他为她们创作新词供她们歌唱,也可能从她们哪里学习一些来自民间的曲子,因而他创制的词一许多新调子在别处是不易看到的。 作品内容反映都市生活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

离怀别感的痛苦,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 他的词的表现艺术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景。 柳永是福建崇安人,字奢卿,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初名三变,字景庄,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他在宋仁宗景佑元年中进士,曾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官,最后做屯田员外郎,亦称柳屯田。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 二、背景导入:这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那么,下面我们来看本词。 三、整体感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价柳词说:“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看注释理解文意)完成课后第一题 1、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青山、桂花、荷花、烟霞。 2、文中景物给你怎样影响和联想?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它的风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吟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杭州有个魅力的西湖。三面环山,碧波盈盈,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环湖的山有许多奇峰,瞧,那一对山峰高耸入云,从山脚到山顶就像俯瞰刀劈,山顶云雾缭绕,仿佛到仙境,向下看,真叫人心惊胆颤,这正是西湖十景里著名的“双峰插云”。在西湖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灵隐寺、黄龙洞、烟霞洞、放鹤亭。历史著名的诗人苏轼和白居易在这里修建了苏堤和白堤。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虽然末句有献媚的味道,格调显得不高,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成为作者最好的明证。 引导:结合上面的想象,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教案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关于词知识、作家作品能力目标1、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形象。2、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目标1、体会柳永写本词的目的。教学难点:鉴赏词中的形象。学习表现手法,领会表达效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感悟、探究教学过程:一、1、作家作品:柳永是北宋真宗、仁宗时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超过了他以前和同事时的词人所已经达到的成就。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写词。精通音律,熟悉暗调,并能创作新调。长期过着羁旅和冶游的生活,和歌妓、乐工们混在一起,他对有些歌妓还怀有真挚的情感。他为她们创作新词供她们歌唱,也可能从她们哪里学习一些来自民间的曲子,因而他创制的词一许多新调子在别处是不易看到的。作品内容反映都市生活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离怀别感的痛苦,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他的词的表现艺术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景。柳永是福建崇安人,字奢卿,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初名三变,字景庄,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他在宋仁宗景佑元年中进士,曾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官,最后做屯田员外郎,亦称柳屯田。他的词集《乐章集》。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二、背景导入:这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那么,下面我们来看本词。 三、整体感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价柳词说:“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看注释理解文意)完成课后第一题1、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青山、桂花、荷花、烟霞。2、文中景物给你怎样影响和联想?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它的风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吟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杭州有个魅力的西湖。三面环山,碧波盈盈,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环湖的山有许多奇峰,瞧,那一对山峰高耸入云,从山脚到山顶就像俯瞰刀劈,山顶云雾缭绕,仿佛到仙境,向下看,真叫人心惊胆颤,这正是西湖十景里著名的“双峰插云”。在西湖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灵隐寺、黄龙洞、烟霞洞、放鹤亭。历史著名的诗人苏轼和白居易在这里修建了苏堤和白堤。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虽然末句有献媚的味道,格调显得不高,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成为作者最好的明证。引导:结合上面的想象,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3、《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四、问题探究:1、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比如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染,展开描写。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13课柳永词二首 教案教学设计

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发展和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于铺叙,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遗”。(李之仪《姑溪词跋》)《望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二、课文简析 (一)蝶恋花 1.基本解读:这是一首表现刻骨相思相恋的情歌,表达了主人公为爱情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主旨) 抒情主人公的性别,作品没有明示,应是男女均可。 上片写凭栏远眺时,触景生情,引起对所爱的无限思念。“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都是“伫倚危楼”时的所望、所感,由此而使“春愁”黯然而生。所谓“春愁”,就是相思。“无言谁会凭阑意?”极写其孤独和无奈。 下片写在登高望远的情景下的联想,进一步写“春愁”的无法排解,并表达了对爱情的矢志执著和坚贞不渝。想借醉酒狂歌来排解相思的痛苦,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么样勉强作乐,还是乐不起来。通过这样的一再铺垫,“春愁”的无限就给读者以极其鲜明的印象。这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后悔了吗?不!永不后悔。因为对他(她)的爱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我愿意为了这样的爱而消瘦,为这样的爱而颜容憔悴。 2.鉴赏要点:

《柳永词两首》教案

《望海潮》 (20分钟微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柳永词作的艺术风格,领悟作者工于铺叙的手法和“音律谐婉,语义妥帖”的特点; 2.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 3.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4.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知识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情景交融的意境。 讨论:启发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展示古代写西湖的名篇。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诵读全词(教师) 三、词的有关知识 课件展示: 词,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 “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柳屯田。因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柳永创作慢词独多,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导入新课: 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解读作者,明确目标(均用投影展示):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补充。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3.个人体悟 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 4.小组交流讨论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柳永词两首情景默写答案

《柳永词两首》情景默写参考答案 《望海潮》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几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3、《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4、《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5、《望海潮》中“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词人以高度凝炼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6、《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7、《望海潮》中“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几句,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 8、《望海潮》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 《雨霖铃》 1、《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的时间、地点、景物,渲染了一个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雨霖铃》中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 3、《雨霖铃》中写留恋之情的语句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即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4、《雨霖铃》中作者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便直抒胸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 5、《雨霖铃》下片中,作者叹息从古到今的离别之哀,“多情自古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离别之意推进一层,更何况正在清秋冷落的时节,伤感之情更难以忍受。作者这是化用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诗句,更赋予新的意义。 6、《诗经·采薇》中写离别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雨霖铃》中也有类似的句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推想别后的凄凉,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7、《雨霖铃》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四句,作者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了高潮。

柳永词两首

雨霖铃 导入新课: 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解读作者,明确目标(均用投影展示):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补充。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明确: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3.个人体悟 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

《柳永词两首》学案及答案

《柳永词两首》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2、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二、知识链接: 1、柳永(约987 年—约1053 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

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 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罗大经《鹤林玉 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 。 2 、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 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按字数的多 少可分为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90 字)、长调( 91 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 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 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 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 等) 词调, 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它规定词的字数、 句数、 平仄、韵脚。词调很多, 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 叫做“词 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 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 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 三、课文阅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参差( ) 堤沙( ) 天堑( 罗琦( )豪奢 ( ) 重湖( 羌管( ) 钓叟( ) 千骑( ) 乘醉( ) 骤雨( ) 凝噎( ) 暮霭( ) 今宵( ) 那堪( ) 2、填空 ) 珠玑( ) 叠巘 (

柳永词两首---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cēn) 豪奢.(s hē) 暮蔼.(ǎi) 钓叟.莲娃(sǒu) B.天堑.(qiàn) 吟.赏(yín) 都.会(dū) 重湖叠(xiàn) C.珠玑.(jī) 罗绮.(qǐ) 嬉.笑(xī) 因咽.废食(yē) D.千骑.(jì) 羌.管(qiānɡ) 骤.雨(zhòu) 良辰.好景(ché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下,人们一方面对春节联欢晚会说三道四,有时甚至义愤填膺 ....;另一方面,对各种评论,包括质疑、指责等等,却不比从前那么敏感了。 B.李克强总理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 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 ....的‘鲁滨逊’。” C.翻检历史,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轨迹:艰难创业时往往背负使命感和危机感,不怕筚路蓝 ...缕.;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会疏于律己,贪图奢华。 D.势不可挡的春节返乡大潮也带来了其他思索,那就是,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客观 存在的,致使数以亿计的打工者不得不背井离乡 ....。 3.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 霜雪:比喻,用白色的霜雪比喻卷起的浪涛,以静写动。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 凤池:借代,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C.留恋处,兰舟 ..催发 兰舟:借代。兰舟是木兰木做的船,对船的美称,这里代指舟子。 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清秋节:借代,用凄清的秋代指中秋节。 4.下面对词句的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