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 大题

辨析题:
1、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2、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 这种观点错误。我们对待新旧事物就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但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人、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可以根据本段再简单缩短地概括)

5、真理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答: 这种观点正确,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6、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答;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片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观点。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但科学技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足以克服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

7、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 这种观点错误,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8、资本就是货币。
答:这种观点错误, 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

9、工资就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答:这种观点错误,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10、利用价值规律就可以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这种观点错误,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长生一些消极效果,它调节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利失

调,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11、垄断出现后,竞争就消失了
答 这种观点错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1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能有反复。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历史规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的特点。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曲折和反复,但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从德国的古典哲学(更多的是从黑格尔那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那里汲取营养,然后从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出来的理论体系。
2、 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 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4、 简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即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5、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答:因

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6、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 简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答: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四,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 何谓垄断,产生的原因何在?、
答: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第一, 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 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9、 简述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论述题
一、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何在?
答:这种和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一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的统一性。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马克思方义正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2、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方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方义理想。
+-
二、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方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认识

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的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是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历史。只有尊重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能越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私心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性。人信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的社会的改造人的需求利益不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正是在其对象性动中开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和关系,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三、阐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越。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是第二次能动的飞越。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将已经获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错误的理论才能被发现、纠正或推翻,并在指导和实践的过程
中使自身得到发展。3、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四、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的发展带来消极后果。意义:1、科学技术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为着能够 更多的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的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2、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强有力的手段而产生的。

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表现。
1、在商品经济中价什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的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的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

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2、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制资源的过程中体现他的客观存在要求的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那些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各别劳动耗费较少,人按照较高的社会性价值出卖,因而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相反,那些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的各别劳动耗费较多,但还要按照社会价值出卖,所以不仅无利可图甚至可能破产。
六、阐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和后果。
表现: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其次,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最后,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原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是生产社会化进程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生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关念、和文化都有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化经济直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是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人物评价(材料题 大概评价关键点记住)
2010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

对鞍山钢铁集团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6]”
“在鞍钢工作的28年里,郭明义先后做过大型矿用汽车司机、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干事、统计员、英语翻译和公路管理员。无论做什么,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 郭明义单位领导,鞍钢集团党委副书记闻宝满说。
郭明义身上以及他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持之以恒地对爱心的坚持和追求,以及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如一地对“奉献”的践行和执著。这种坚持和执著,表现在郭明义近20年中,累计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他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等等事迹上。
艾君还进一步指出,郭明义的事迹还给我们启示,无论在什么岗位,也无论我们都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需要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具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应该承担的人生责任。那就是社会责任,道德责任,进步责任。要实现这些责任,就需要“爱心”和“奉献精神”。
雷锋身上有爱心,也有奉献的精神。社会学家艾君认为,爱心”就是郭明义思想情操的写照;“奉献”就是郭明义行为上折射出的一种精神。郭明义行为中有种“奉献精神”,他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这个发展的社会多做点事情,为我们这个追求文明的社会奉献着道德。郭明义正因为有了这种“爱心”和“奉献精神”,郭明义才显得如此的高大,显得如此的受人尊重,引人瞩目。艾君表述说,人类的文明之所以获得不断进步,社会财富之所以获得不断发展,就是在无数人显出“爱心”,默默无闻地“奉献”智慧和力量中收获而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爱心”和“奉献精神”,永远是一种文明社会发展中高尚的精神境界,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坚定民族前进的信念,才能够振奋其民族不惜追求的精神,才能够凝聚民族的力量,不断构筑起我们和谐社会的大业。心中有爱,天地才宽。让我们向郭明义学习,以“爱心”和“奉献精神”,呼唤着人类朴实情愫的回归,呼唤着民族道德观念的进步,呼唤着人类的新文明的发展,呼唤着我们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腾飞。
李林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团

全体成员并讲话。李林森同志是新时期基层组织部长的优秀代表,是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楷模,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范。李林森同志体现了一名基层组织部长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坚持原则、改革创新、清正廉洁;讲原则、讲纪律、讲奉献,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我们要学习李林森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学习李林森同志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像他那样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学习李林森同志勇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像他那样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学习李林森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像他那样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