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专题

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专题
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专题

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

1.(05江苏化学)4.氢气(H 2)、一氧化碳(CO )、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H 2(g) + 1/2O 2(g) = H 2O(l);△H = —285.8 kJ/mol

CO(g) + 1/2O 2(g) = CO 2(g);△H = —283.0 kJ/mol

C 8H 18(l) + 25/2O 2(g) = 8CO 2(g) + 9 H 2O(l);△H = —5518 kJ/mol

CH 4(g) + 2 O 2(g) = CO 2(g) + 2 H 2O(l);△H =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 .H 2(g)

B .CO(g)

C .C 8H 18(l)

D .CH 4(g)

2.(05全国化学)13.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

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C 2H 2(g )+5O 2(g ) 4CO 2(g )+2H 2O (l );△H=-4b kJ/mol

B .

C 2H 2(g )+2

5O 2(g ) 2CO 2(g )+H 2O (l );△H=2b kJ/mol C .2C 2H 2(g )+5O 2(g ) 4CO 2(g )+2H 2O (l );△H=-2b kJ/mol

D .2C 2H 2(g )+5O 2(g ) 4CO 2(g )+2H 2O (l );△H=b kJ/mol

3.(04上海理综)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普通汽车消耗能量的类型分别是①生物能 ②核能 ③电能 ④太阳能 ⑤化学能(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4.(04河南理综)已知25℃、

101

kp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5.(05广东化学)由金红石(TiO 2)制取单质Ti ,涉及到的步骤为:

己知:①C (s) +O 2 (g) = CO 2 (g); △H = -393.5 kJ ·mol -1

②2CO (g) + O 2 (g) =2CO 2 (g); △H = -566 kJ ·mol -1

③TiO 2

(s) + 2Cl 2 (g) =TiCl 4(s) + O 2(g); △H = +141 kJ ·mol -1

则TiO 2(g)+2Cl 2(g)+2C(s) =TiCl 4(s) + 2CO (g)的△H= _____ 。

反应TiCl 4 +2Mg =2MgCl 2 + Ti 在Ar 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

_____。 6、(07广东)将V 1mL1.0mol/L HCl 溶液和V 2mL 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

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 1+V 2=50mL )。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TiO 2 → TiCl 4 Ti Mg 800℃,Ar

20222426283001020304050V 1 / mL

温度 / ℃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 NaOH 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7、(07江苏)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H= + 49.0 kJ ·mol -1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H =-192.9 kJ ·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 ·mol -1

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CO 2(g)+2H 2(g)的△H >-192.9kJ ·mol -1

8、(07上海)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

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9、(06广东)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M g (O H )2(s)==MgO(s)+H 2O(g); △H 1=+81.5kJ·mol -1

A l (O H )3(s)=12Al 2O 3(s)+32

H 2O(g); △H 2=+87.7kJ·mol -1 ①M g (O H )2和A l (O H )3起阻燃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②等质量M g (O H )2和A l (O H )3相比,阻燃效果较好的是 ,原因是 。

③常用阻燃剂主要有三类:A.卤系,如四溴乙烷;B.磷系,如磷酸三苯酯;C.无机类,主要是M g (O H )2和A l (O H )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应用时较理想的阻燃剂是 (填代号),理由是 。

10.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11.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的5个反应(由氨气、HCl 和水制备NH 4C1水溶液)。请判断反应④的反应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NH 3(g)+HCl(g)=NH 4Cl(s) △H=-176kJ/mol

②NH 3(g)+H 2O(l)=NH 3(aq) △H=-35.1kJ /mol

③HCl(g)+H 2O(l)=HCl(aq) △H=-72.3kJ /mol

④NH 4C1(s)+H 2O(1)=NH 4C1(aq)⑤NH 3(aq)+HCl(aq)=NH 4C1(aq) △H=-52.3kJ /mol

1、B

2、A

3、B

4、A

5、-80 kJ·mol-1防止高温下与空气中的O2(或CO2、N2)

作用6、B7、D8、D

①M g(O H)2和A l(O H)3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下降;同时生成的耐高温、稳定性好的MgO、Al2O3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燃效果更佳。

②M g(O H)2M g(O H)2的吸热效率为:81.5kJ·mol-1/58g·mol-1=1.41 kJ·g-1

A l(O H)3的吸热效率为:87.7kJ·mol-1/78g·mol-1=1.12 kJ·g-1等质量的M g(O H)2比

A l(O H)3吸热多。

⑸C 四溴乙烷、磷酸三苯酯沸点低,高温时有烟生成,且高温时受热分解产生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无机类阻燃剂M g(O H)2和A l(O H)3无烟、无毒、腐蚀性小。

10.A

热化学方程式完整版

1、(2008四川高考)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 2SO 4 和Ca(OH) 2 反 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 2(g) = 2CO(g) + O 2 (g)反应的 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2、(2008泉州水平测试)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生石灰与水混合B.天然气燃烧 C.浓硫酸溶于水 D.干冰气化 3、(2008泉州水平测试)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kPa时)∶S(s) + O 2 (g) =SO 2 (g) ;ΔH =-297.23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1mol S与1mol O 2的总能量大于1mol SO 2 的能量 B.1mol硫蒸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C.1mol硫蒸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 D.形成1mol SO 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S(s) 和1mol O 2 (g)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4、(2011重庆高考)SF 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 键,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kJ,则S(s) + 3F 2(g) = SF 6 (g) 的反应热△H为 A.—1780kJ/mol B.—1220kJ/mol C.—450kJ/mol D.+430kJ/mol 5、(2009泉州水平测试)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2>△H 1 的是 A、2H 2(气)+O 2 (气)=2H 2 O(气) △H 1 2H 2 (气)+O 2 (气)=2H 2 O(液) △H 2 B、S(气)+O 2 (气)=SO 2 (气) △H 1 S(固)+O 2 (气)=SO 2 (气) △H 2 C、C(固)+1/2 O 2 (气)=CO(气) △H 1 C(固)+O 2 (气)=CO 2 (气) △H 2 D、H 2 (气)+Cl 2 (气)=2HCl(气) △H 1 1/2 H 2 (气)+ 1/2 Cl 2 (气)=HCl(气) △H 2 7、(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 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 kJ/mol D.+67.7kJ/mol 8、(2010广州调研)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H+(aq)+ OH-(aq)= H 2 O(l)△H=-57.3 kJ·mol-1可知, 若将含1 mol CH 3 COOH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 量将含1小于57.3 kJ C.由C(石墨)= C(金刚石)△H= +1.90 kJ·mol-1可知,金刚石 比石墨稳定 D.在101 kPa时,2 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 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 2 (g)+ O 2 (g)= 2H 2 O(l)△H= -285.8 kJ·mol-1 9、(2009重庆高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 2 H 5 OH(l)+3O 2 (g)==2CO 2 (g)+3H 2 O(g);△H=-1367.0 kJ/mol (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 2 O(l);△H=+57.3kJ/mol(中 和热) C.S(s)+O 2 (g)==SO 2 (g);△H=-296.8kJ/mol(反应热) D.2NO 2 ==O 2 +2NO;△H=+116.2kJ/mol(反应热) 10.(2009全国高考)已知: 2H 2 (g)+ O 2 (g)=2H 2 O(l) ΔH= -571.6KJ·mol-1 1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第1讲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Ⅰ.知识回顾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通常情况下的反应热即焓变,用ΔH表示,单位___。 旧键的断裂___能量;新键的形成___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 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__者>__者;放热反应:__者<__者。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放出热量吸收热量 前者为反应 3.放热反应ΔH为“或ΔH吸热反应ΔH为“”或ΔH?H=E(的总能量)-E(的总能量) ?H=E(的键能总和)-E(的键能总和) 4.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放热反应①②⑵常见吸热反应①② 5.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二.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是指。 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2.书写注意事项: ⑴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不用 ↑和↓(因已注明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 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⑵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 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⑶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

子个数,而是表示,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也同等倍数的改变。 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H2(g)+1/2O2(g)=H2O(l)ΔH=-285.8kJ/mol ⑷△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 代表。△H的单位是:或。 ⑸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反应逆向进行时,△H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是指kJ/mol。 几个注意点: 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101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H2O(l)、S→SO2(g) 2.中和热是。 中和热的表示:(一般为强酸与强碱)H+(aq)+OH-(aq)=H2O(l)△H=-57.3kJ/mol。 弱酸、弱碱电离时要吸热,△H>—57.3KJ/mol 3.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原理:△H=-4.18m(t2?t1) n(H2O)?10KJ/mol-3 实验用品:

27--化学理论(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高2017届化学第三轮复习检测(8) ----27题化学理论(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1.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作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氨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合成中所有的电能和热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该合成氨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 C.空气、水、太阳能均为可再生资源 D.断裂N2中的N≡N键会释放出能量 2.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反应A+B―→X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 B.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 C.反应A+B―→C的ΔH<0 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焓变 3.关于如右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2H(g)+2X(g)=2HX(g)ΔH3<0 B.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ΔH1=ΔH2+ΔH3 C.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 D.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ΔH=-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 B.已知H2O(l)=H2O(g)ΔH=+44 kJ·mol-1,则2 g H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多释放22 kJ的热量 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 5.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ΔH=-a kJ·mol-1。 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I2和HI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B.断开2 mol HI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C.相同条件下,1 mol H2(g)和1 mol I2(g)的总能量小于2 mol HI(g)的总能量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g)和2 mol I2(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2a kJ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竞赛

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竞赛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配平物质系数,有机物用其结构简式表示) (一).加成反应 1. 催化剂 加压 CH +CHCHCH 2CCH 2OCCOOH CHO O O H 2 2. + Br 2(发生1,4加成) 3. +H 2 (二).取代反应 1.甲苯侧链的溴代反应 + Br 2蒸气 2.甲苯苯环的溴代反应 + 液Br 2 3.甲苯的硝化反应 4.苯酚的溴代反应 5. 6. C CH 2OH OH O 7. COOH +CH 2OH CH 3 | +3HNO 3 浓硫酸 —OH + 3Br 2 光照 CH 3FeBr 3 CH 3 —CHO CHO

(三).消去反应 1.醇的消去反应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1). 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2). 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3).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四)氧化反应 1醛基的氧化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与银氨溶液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的方程式 ①.CH CHO CHO ②. ③. 2.醇的催化氧化 (五)加聚反应 1.n (六)缩聚反应 1. 浓H2SO4 n HOCH2CH2OH+n HOOC-COOH 2.n 3. —Cl 催化剂 H3C CH浓H2SO

二.写出下列物质与相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2. 3.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4. .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5.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6. 丁子香酚( )与溴水反应的方程式: 7. 8. 足量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9. 足量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CH ―CH ―COOH Br Br —O —C —H HOOC — O +NaHCO 3 → ——OH HO — C H 2 CH 2CH OCH 3 OH 催化剂 HO C O CH 2CH OH C O O CH 22Br |OH

热化学方程式应热知识归纳.doc

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知识归纳 一、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项目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是否要符合客 要相符、需要配平要相符、需要配平观事实、配平 注明的条件 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光照、测定反应热的条件。如 25℃、 高压、催化剂等101kPa 等。中学可不注明 化学计量数意 可表示微粒数,为整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 义和数值可以为整数或分数 书 沉淀、气体符号根据具体反应,在生成物中标明不需标明 写 物质的聚集状反应物、生成物都要注明,用 g、l、 不需标明 态s 标在化学式后面,并用小括号 是否注明反应 只写反应式反应式(状态)、“;”、反应热热 实例点燃H2( g)+Cl 2(g)==2HCl( g);△H= — 184.6 kJ /mol H 2+Cl 2===2HCl 物质的变化什么反应物生成什么产物多少摩尔的什么状态的反应物生成什么状态的产物 意量的变化多少(微粒个数、质量、体积、多少(物质的量)反应物变成多少物质的量)反应物生成多少产物(物质的量)产物 义 能表示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多能量的变化不能表明少。 H 为“—” 表示放热,为“ +” 表示吸热 二、燃烧热和中和热 1.反应热的分类:中和热、燃烧热等。 2.燃烧热 .定义:在 101kPa 时, 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 质的燃烧热。 例: C(s) +O 2(g) =CO 2( g);△ H = — 393.5 kJ /mol H2( g) +? O2( g) ==H 2O( l );△ H = — 285.8 kJ /mol 3.燃烧热 .与反应热比较异同 A.反应特点:专指可燃物燃烧 B.可燃物的量规定为 1 mol,配平方程式也以其为基准 C.产物为完全燃烧时的稳定生成物 D.反应热都属放热,△H 为“—” E.反应热产生的本质、热量的单位、表示符号相同 F.燃烧热是一种特殊的反应热 4.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ΔH1=-393.5kJ·mol-1,ΔH2=-395.4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B.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kJ·mol-1 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D.断裂1mol石墨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少 2、相同条件下,下列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其中ΔH最小的是() A.2A(l)+B(l)===2C(g) ΔH1 B.2A(g)+B(g)===2C(g) ΔH2 C.2A(g)+B(g)===2C(l) ΔH3 D.2A(l)+B(l)===2C(l) ΔH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H原子形成1mol H—H键要吸收热量 B.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C.N2性质非常稳定,是因为N2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要破坏氮氮三键需吸收更多的能量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4、中华商务网讯:2011年中国将超北美成为全球液晶显示器第二大市场。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 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 C.反应N2(g)+3F2(g)→2NF3(g)的ΔH>0 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条件下的热效应都是焓变 B.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若不标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是在0℃、101kPa条件下的反应热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导致的 D.吸热反应的ΔH<0,放热反应的ΔH>0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 ΔH=+131.3kJ/mol和H(g)+H(g)===H2(g) ΔH=-435.7kJ/mol表示() A.氢原子的能量比氢分子的能量低 B.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结合生成1个氢分子,且放出435.7kJ的能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固态碳和液态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kJ能量 7、假定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终态为L,它们之间变化如图所示:S L,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ΔH1<0,则ΔH2>0 B.若ΔH1<0,则ΔH2<0 C.ΔH1和ΔH2的绝对值相等 D.ΔH1+ΔH2=0 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1<0,则关于2H2O(l)===2H2(g)+O2(g) ΔH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的ΔH2应大于零 C.该反应的ΔH2=-ΔH1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题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 1、由N2和H2反应生成1mol NH3时放出的热量为46.2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常温常压下,1g H2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放出92.3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3克红热的炭和水蒸汽充分反应,生成CO2和H2。吸收32.8KJ热,热化学方程式为 4、标况下的11.2LN2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O,吸收90kJ的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250C 1.01×105Pa下,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6、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的热化学方程式 7、在标准状况下11.2升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444.8KJ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8、0.3 mol硼烷(B2H6)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B2O3固体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 9、1g 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120.9 kJ,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0、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水蒸气。已知室温下1 g 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44.6 kJ,写出甲硅烷自然的热化学方程式1 11、含1 mol 2 ) OH ( Ba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114.6kJ, 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2、含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1 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3、2.00 L 1.00 mol·L-1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表示 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4、H2S的燃烧热ΔH=-a kJ·mol-1,写出H2S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硫化氢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5、家用液化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当10 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 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105kJ,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6、卫星发射可用肼(N2H4)作燃料,2mol液态N2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2和H2O(g),放出1068kJ热量, 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高三化学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定义表示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例如:: ,表示在25℃、101kPa下,2molH2(g)和 1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l)时要释放571.6kJ 的能量。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在书写时除厂要遵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H的符号和单位△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一般为kJ/moJ。 2.注意反应条件反衄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是25℃、101kPa下测定的,此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4.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

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反应已完成时的热量变化,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热化学方程式是用以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一个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还表明了一定量物质在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反应热与温度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是标准状态下,即温度为25℃(298.15K)、气压为101kPa时,可以不注明。 (2)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H为“-”;若为吸热反应,则△H为“+”。 (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6)不标注气体上升符号和沉淀符号,即“↑”或“↓”。 (7)热化学方程式无需书写如△(加热)和催化剂的反应条件。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Ⅰ.知识回顾 一.反应热 焓变 1.反应热 通常情况下的反应热即焓变,用ΔH 表示,单位___ 。 旧键的断裂___能量;新键的形成___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__者>__者;放热反应:__者<__者。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前者为反应 后者为反应 3.放热反应ΔH 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 为“”或ΔH 0 ?H =E (的总能量)- E (的总能量) ?H =E (的键能总和)- E (的键能总和) 4.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放热反应①② ⑵常见吸热反应①② 5.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二.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是指。 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2.书写注意事项: ⑴ 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不用↑和↓(因已注明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 也不同。 ⑵ 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因为△H 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 和25°C 。 ⑶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 也同等倍数的改变。 如:2H 2(g) + O 2(g) = 2H 2O(l) ΔH = -571.6 kJ/mol H 2(g) + 1/2 O 2(g) = H 2O(l) ΔH = -285.8 kJ/mol ⑷△H 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 的“+”“-”一定要注明,“+”代表,“-” 代表。△H 的单位是:或。 ⑸ 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反应逆向进行时,△H 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是指,单位kJ/mol 。 几个注意点: ① 研究条件: 25℃ ,101 kPa ② 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 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2018年高考化学热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含解析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热点思维】 【热点释疑】 1.如何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结合计算进行,所以应分两步: (1)写: 首先根据题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①要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5 ℃和1.01×105 Pa条件下进行的,可不注明;②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③虽然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但在书写时一般选比较常规的,如最简整数比或与题中所给信息相同的,这样才能与标准答案相符。 (2)算: 根据题意计算反应热。注意:①计算时,一般先把所给已知量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进行计算;②热化学方程式中ΔH值一定要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③要注明ΔH的单位和“+”“-”符号;④对于可逆反应,ΔH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完全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如何书写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热点考题】 【典例】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若适量的N2与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拆开1 mol H—H 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在25 ℃、101 kPa下,已知SiH4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电子放热190.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是。 【答案】 (1) (2)N2(g)+2O2(g)=2NO2(g)ΔH=+67.8 kJ·mol-1 (3)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

知识讲解_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计算(提高)

高考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 编稿:房鑫责编:张灿丽 【考试目标】 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 要点一、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诠释:热化学方程式既体现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同时又体现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如: H2(g)+1/2O2(g)=H2O(g);ΔH1=-241.8kJ/mol 2H2(g)+ O2(g)=2H2O(g);ΔH2=-483.6kJ/mol H2(g)+1/2O2(g)=H2O(l);ΔH3=-285.8kJ/mol 2H2(g)+ O2(g)=2H2O(l);ΔH4=-571.6kJ/mol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不注明的指101kPa 和25℃时的数据。 (2)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状态,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 如:H2 (g)+1 2 O2 (g)==H2O (g);ΔH=-241.8 kJ/mol H2 (g)+1 2 O2 (g)==H2O (1) ;ΔH=-285.8 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成比例变化。 如:H2 (g)+Cl2 (g)==2HCl (g) ;ΔH=-184.6 kJ/mol 1 2H 2 (g)+ 1 2 Cl2 (g)==HCl (g);ΔH=-92.3 kJ/mol (4)△H的单位kJ/mol,表示每mol反应所吸放热量,△H和相应的计量数要对应。 (5)比较△H大小时要带着“﹢”、“﹣”进行比较。 (6)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可逆反应N2(g) +3H2(g) 2NH3 (g);△H=- 92.4kJ/mol,是指当1molN2(g)和3molH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的热量92.4kJ;2 mol NH3(g)分解生成1molN2(g)和3molH2(g)时吸收热量92.4kJ,即逆反应的△H=+92.4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H=Q1kJ/mol;2H2S(g)+O2(g)═2S (s)+2H2O(l)△H=Q2kJ/mol;2H2S(g)+O2(g)═2S (s)+2H2O(g)△H=Q3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 2.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则反应HCl(g)═H2(g)+Cl2(g)的△H为() A.+184.6kJ/mol B.﹣92.3kJ/mol C.+92.3kJ D.+92.3kJ/mol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O(g)+O2(g)=CO2(g)△H=﹣283.0kJ?mol﹣1;②H2(g)+O2(g)=H O(g);△H=﹣241.8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由反应①、②可知如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 +H2(g)△H=﹣41.2 kJ?mol﹣1 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H2(g)+O2(g)=H2O(l);△H>﹣241.8 kJ?mol﹣1 4.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热量 5.已知:(1)Zn(s)+O2(g)=ZnO(s)△△H=﹣348.3kJ/mol;(2)2Ag(s)+O2(g)=Ag2O(s)△H=﹣31.0kJ/mol,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6.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2C(s)+O2(g)═2CO(g)△H=﹣220kJ?mol ﹣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A.﹣332 B.﹣118 C.+350 D.+130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 B.500℃、30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 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

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1 反应热 焓变 核心总结:1、任何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可表示为: b5E2RGbC 物质变化(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原子的重新组合) 伴随 能量变化(热量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 遵循 能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中,当生成物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试验测得。p1EanqFD 3、焓(H )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焓变(△H )是指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它是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决定了某一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焓变的符号是△H ,单位:kJ ·mol -1或kJ/mol DXDiTa9E 注意:同一条件下的统一化学反应,若化学计量系数不同,△H 肯定不同,即使化学计量系数相同,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不同,△H 也不同。RTCrpUDG 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 反应热的单位kJ ·mol -1表示1mol 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D 只有化学反应才有焓变,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考点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是有反应物与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决定的,是由键的形成和断裂的能量变化所决定的,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没有关系。5PCzVD7H 放热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Q (吸)

化学反应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反应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006年2月21日【教学背景】 教材先从化学反应发生的根本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紧接着,通过“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活动,了解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的原理来说明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的本质原因。在学习了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表示方法,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书写,并进行适当练习。对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正确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问题。 【重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 【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讲讲—议议—练练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而化学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会用热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熟练掌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和要求是学好能量变化一章的关键。 〖板书并讲解〗一、反应热 1、概念:反应热: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通常用“△H”表示;单位:kJ/mol

说明:当△H >0时,表示吸热;当△H <0时,表示放热。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其实质是,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H <0。可理 解为,由于放出热量,整个体系能量降低。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其实质是,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H >0。可理 解为,由于吸收热量,整个体系能量升高。 〖补充讲解〗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来源于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所发生 的能量变化。 〖板书并讲解〗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板书〗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 1、概念:热化学方程式是指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例题〗C(s) + O 2(g) = CO 2(g); ⊿H=-393.5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H=-890 kJ/mol 〖指导练习〗 1、在101325Pa 和298K 条件下,2molH 2生成水蒸汽放出484kJ 热量,下列热 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2H 2+O 2=2H 2O ;△H=-484kJ/mol B . H 2O(g)= H 2(g)+2 1O 2(g);△H=+242kJ/mol C . 2H 2(g)+ O 2(g)=2H 2O(l);△H=-484kJ/mol D . H 2(g)+ 2 1 O 2(g)= H 2O(g); △H=+242kJ/mol 2、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 水,放出649.5kJ 热量,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 〖板书并讲解〗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变化。例如:

化学反应热效应热化学高考试题集

7.热化学 (2015·)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2015·)6.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 x kJ·mol-1 已知硫的燃烧热ΔH1= a kJ·mol-1 S(s)+2K(s)==K2S(s) ΔH2= 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 c kJ·mol-1 则x为 A.3a+b-c B.c +3a-b C.a+b-c D.c+a-b (2015·)8.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 H2O + O2 + Q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015·)15. 在体积均为1.0L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确的是() A.反应CO2(g)+c(s)2CO(g) △S>0、△H<0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2015·)4.己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 J·m o l-1,若一定量 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55 kJ B.220 kJ C. 550 kJ D.1108 kJ (2015·新课标I)28.(15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 写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846271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写出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写出CH4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3)已知在 25℃,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 kJ热量,写出辛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写出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 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 kPa时,10 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热量5×105 kJ丁 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3.已知在101kPa时,1molCO完全燃烧放热283kJ。相同条件下,若2 molCH 4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 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 4.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 H 2(g)+1/2O 2 (g)=H 2 O(l)的△H= KJ/mol。 5.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的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已知:H2O(l)===H2O(g) ΔH=+44 kJ·mol-1。则11.2 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kJ 6、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 2H 2 (g)+5O 2 (g)=4CO 2 (g)+2H 2 O(l);ΔH=-2bkJ/mol

高考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常温下,0.5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液态水时,放出445 kJ 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 1。】 2.已知H 2S 完全燃烧生成SO 2(g)和H 2O(l),H 2S 的燃烧热为a kJ·mol -1,写出H 2S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H 2S(g)+3O 2(g)===2SO 2(g)+2H 2O(l) ΔH =-2a kJ·mol -1。】 3.已知H —H 键能436 kJ·mol -1,H —N 键能391 kJ·mol -1,N ≡N 键能945.6 kJ·mol -1,试写出N 2和H 2反应生成NH 3的热化学方程式: 【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1。】 4.已知12N 2(g)+32 H 2(g)===N(g)+3H(g) ΔH 1=+a kJ·mol -1 N(g)+3H(g)===NH 3(g) ΔH 2=-b kJ·mol -1 NH 3(g)===NH 3(l) ΔH 3=-c kJ·mol -1 写出N 2(g)和H 2(g)反应生成液氨的热化学方程式: 【N 2(g)+3H 2(g)===2NH 3(l) ΔH =-2(b +c -a ) kJ·mol -1。】 5.已知:①HF(aq)+OH -(aq)===F -(aq)+H 2O(l) ΔH =-67.7 kJ·mol -1 ②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试写出HF 电离的热化学方程式:【HF(aq)F -(aq)+H +(aq) ΔH =-10.4 kJ·mol -1。】 6.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 —F 键,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 ,F —F 键能为160 kJ·mol -1,S —F 键能为330 kJ·mol -1,试写出S(s)和F 2(g)反应生成SF 6(g)的热化学方程式:【S(s)+3F 2(g)===SF 6(g) ΔH =-1 220 kJ·mol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