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自2009年9月我省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线教师们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教学当中,学习新课程体系,领悟新课程理念,创设新课程环境,开发新课程资源,运用新课程教学方式,实施新课程评价,为推进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本人结合两年来的教学经验,反思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一些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物学科师资不足。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高中新课程方案,我校要求高一学生开设生物课程,但是由于以前学校高一学生不开设生物课,显然生物教师出现缺口,所以导致生物教师课时量加大,每个教师要教四、五个班级,周课时数达到十五节。
2、高一生物课任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到位的现象。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此认识不到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典型表现有,一是用新教材上传统课;二是将新课程神化,对教学产生较大的迷茫或恐惧,不知如何上课;三是将新课程虚化,盲目放弃原有的好的方式,追求热闹的形式。
3、课任教师对教学内容及要求难以把握。
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及要求描述比较概括抽象、粗化,可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及深度很难说明把课程标准到位,并且辅助资料与教材和教学不配套,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都难以把握。
4、学校实验条件有限,科学探究受教学条件不足的限制。
生物学是一们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教版教材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有实验14个,收集资料2个,参观讨论1个,实验不再明确区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科学探究大多以实验为载体。由此导致的实际困难,一则生物实验较原大纲生物实验多,实验室不够,实验经费不足,占用课时多,教师实验员工作量增加;二则生物实验装备没到位,配套实验器材缺少。
5、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生物科学进展了解不够。
新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生物学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以往教师没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新科技发展知识和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6、教学观念新旧交错,课程实施“走老路”
由于

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适应过程,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持观望态度,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了解,仍然在旧课程框架下,用旧的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来实施新的课程,出现通俗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7、对生物课程教学控制力和执行力不够。
不少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从课程高度着眼,宏观控制生物课程,正确处理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也有教师由于对考试的担心,对学生的不放心,习惯按原来的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教学,任意加深内容,普遍反映课时严重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们对实施高中课改思想认识和准备上的不足,学校原有的教学评价制度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老师们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新课程理念,对课程标准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偏差,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意识和整合能力还不强;学生们对课改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地认为课改会减轻负担,不愿意吃苦。此外,还有诸如课堂教学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学分认定及有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1、学习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加大学校的开放力度,扩大校际交流。双方互相学习交流管理经验,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互派学科组到对方学校听课评课。这种交流方式对我校的老师树立新课程理念,理解课程标准,改变教学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加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力度,提高生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高中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各高级中学就要创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和受家长敬重的老师。一是要求教师们提高和巩固生物学专业知识,关注生命科学发展前沿,掌握生物学的一些新知识、新理论;二是鼓励教师为了专业发展扩大阅读、开放课堂、扩大交流合作、进行教学个案研究,和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加大对实验教师的培训。为了解决实验教学的困难,学校采取了由老师们对实验员进行新教材实验培训,派老师们轮流协助实验员准备实验;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并培训实验小组协助老师工作;对学校原有的理化生实验音像资料按新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利用班级多媒体设备播放部分实验音像资料。
(二)教师层面: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优化课堂教学
1、教师首先应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虽然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

教师的主导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主体水平的发挥。因此,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生物教学的关键。
①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实现基础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们不能存在有“学生水平低、基础差、学习偏科、教学不配合”等难教的思想,应当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任何理论均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有意识地发挥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推动生物教学的发展。
②及时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教育的前进,不作及时更新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现代生物知识的学习,包括生物发展的动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的学习和应用;加强现代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2、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生物“喜爱”的火花,增强责任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①生物学习兴趣是影响生物学习的变量。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种变量,注意培养、保护、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生物的心理,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成功激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②要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生物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生物的思想和态度,唤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注意。
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
3、改进课堂教学,变单纯讲授知识为培养各项能力的前提下主动接受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是搞好生物教学的主要措施。根据科学素质的培养模式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过程,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4、加强生物实验与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①生物实验是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动机的途径。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因为

是学习差的学生,实验要求较低而削弱生物实验,而且还要适当地改革教材中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通过这种形式的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价值取向。
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适应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学生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5、评价学生的方式应涵盖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态度、方式、能力、效果等多方面考虑,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综合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不仅由教师评价,还要由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对评价结果也不仅局限于用分数表示,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予以肯定。在今后的选拔性考试中能抛弃以往的评价方式——只拿“分数”论英雄,相信未来的学生不再出现高分低能,我们的教育也就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
新课程起步阶段不可避免由于认识和经验的不足,在实施过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着对学生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和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一定能够不断走向预定的轨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