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一、引言

注射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本实验旨在研究注射成型的原理和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和品质。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注射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注射成型的操作技巧;

3. 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三、实验装置和材料

1. 注射成型机:型号XXX,额定注射压力XXX;

2. 模具:采用XXX材质,模具尺寸为XXX;

3. 塑料颗粒:选择XXX材料,颗粒直径为XXX;

4. 测量仪器:卡钳、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a. 清洁注射成型机和模具,确保无杂质;

b. 将塑料颗粒加入注射成型机的料斗中;

c. 调整注射成型机的温度、压力和注射速度等参数。

2. 开始注射成型:

a. 启动注射成型机,等待预热完成;

b. 将模具安装到注射成型机上;

c. 控制注射成型机的注射速度和压力,开始注射;

d. 注射完成后,等待产品冷却。

3. 产品检测:

a. 取出冷却后的产品,进行尺寸测量;

b. 使用显微镜观察产品表面的缺陷和质量问题;

c. 记录测量结果和观察所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注射成型的温度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过高的温度会导致产品变形和烧焦,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产品表面粗糙。

2. 注射成型的压力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过高的压力会导致产品破裂,而过低的压力则会导致产品缺陷。

3. 注射速度对产品的充填性和表面质量有直接影响。过快的注射速度会导致产

品充填不均匀,而过慢则会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瑕疵。

4.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也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模具结构和尺寸可

以保证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注射成型的原理和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掌握了注射成型的操作技巧,并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了一

些经验和结论。注射成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制造工艺,在各个行业都有着广泛的

应用,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可以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和品质。

七、参考文献

[1] XXX. 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优化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XX(XX): XX-XX.

[2] XXX. 注射成型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J]. 塑料加工, 20XX(XX): XX-XX.

注塑成型实验

注塑成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柱塞式和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结构特点及操作程序; 2. 了解注射机加工动作过程; 3.了解注射成型工艺条件(温度、压力、时间)与注射制品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注射成型适用于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是高聚物的一种重要的成型工艺。 注射成型的设备是注射机和注塑模具。它是使固体塑料在注射机的料简内通过外部加热、机械剪切力和摩擦热等作用,熔化成流动状态,后经柱塞或移动螺杆以很高的压力和较快的速度,通过喷嘴注入到闭合的模具中,经过一定的时间保压固化后,脱模取出制品。 注射成型机主要的有杜塞式和螺杆式两种,以后者为常用。不同类型的注射机的动作程序不完全相同,但塑料的注射成型原理及过程是相同的。热塑性塑料注射时,模具温度比注 射料温低,制品是通过冷却而定型的;热固性塑料注射时,其模具温度要比注射料温高,制品是要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交联固化而定型的。 本实验是以PP/HDPE为例,采用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注射成型。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l)详细观察、了解注射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安全操作等。

(2)了解PP、HDPE的规格及成型工艺特点,拟定各项成型工艺条件,并对原料进行预热干燥备用。 (3)安装模具并进行试模。 2.闭模及低压闭模。由行程开关切换实现慢速一快速一低压慢速一充压的闭模过程。 3.注射机机座前进后退及高压闭紧。 4.注射。 5.保压。 6.加料预塑。可选择固定加料或前加料或后加料等不同方式。 7.开模。由行程开关切换实现慢速一快速一慢速一停止的启模过程。 8.螺杆退回。 观察注射取得样品的情况,根据产品的缺陷调整工作参数。(实验报告中请注明如何调整,温度、压力、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 注意事项: 根据实验的要求可选用手动、半自动两种操作方式,进行实验演示。 (1)手动:选择开关在“手动”位置。每按一钮,就相当完成一个动作,必须顺序一个动作做完才按另一个动作按钮。一般是在试车、试制、校模时选用手动操作。 (2)半自动:将选择开关转至“半自动”位置,则各种动作会按

塑料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云硕航材控1505 U201511225

1.预习部分 1)塑料注射成型的概念 (1)注射成型周期 注射成型周期是指模具连续生产时,完成一次注射成型工艺过程所需的时间,它由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和辅助时间组成。(2)注射成型的主要缺陷 短射(Short shot):短射又称欠注、充填不足、制件不满、走胶不齐等,是指型腔未完全充满,使得制件不饱满、塑件外形残缺不完整的现象。产生的机理是熔体在流向末端的过程中冷却。 飞边(Flash):飞边又称溢料、溢边、毛边、批锋等,是指在模具的不连续处(通常是分模面、排气孔、排气顶针、滑动机构等)过量充填造成塑料外溢的瑕疵。产生的机理是注射和保压过程中锁模力不够,或是无法沿分型面将模具锁紧,模板间隙超过了塑料的溢料值。 熔合纹(Weld/meld lines)熔合纹又称熔接痕、熔接不良、熔合缝、缝合线等,是指各塑料流体前端相遇时在制品表面形成的一条线状痕迹,不仅有碍制品的美观,而且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产生的机理是由若干熔体在型腔中汇合在一起时,在其交汇处彼此不能熔合为一体而形成线状痕迹。 翘曲(Warpage)翘曲是指制品产生弯曲或扭曲现象,导致平坦的地方有起伏,直边朝里或朝外弯曲或扭曲,产生的机理是高分子链在

成形中产生残余应力,脱模时制品的外部约束去除,残余应力的存在造成不同程度的变形。 还有喷射(Jetting)气穴(Air Traps)滞流(Hesitation)过保压(Overpacking)凹陷/空洞(Sink marks and voids)烧痕(Burn marks)Flow marks)银线痕(Silver streaks)裂纹(Crack)等等。 (3)成型的主要工艺对于缺陷,质量的影响 注射速度:主要影响熔体在型腔内的流动行为,通常伴随着注射速度的增大,熔体流速增加,剪切力作用增强,熔体内温度因剪切发热而升高,粘度降低,所以有利于充模。并且制品的融合纹强度也增加。但是,由于注射速度增大,可能使熔体从层流变为湍流,严重时会引起熔体在膜内喷射而造成空气无法排出,这部分空气在高压下被压缩迅速升温,会引起制品局部烧焦或分解。 还存在注射压力、注射温度、注射时间等参数对实验存在较大影响。 2) 塑料注射成型实验的目的与方案 目的:通过本环节的实验,了解塑料的加工性质及性能特点、注射机的操作原理及运动过程,具体来讲包括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塑料塑化过程中温度、压力、时间、位置各要素的作用及调整等。通过实验对塑料注射成型过程、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及塑料注射成型模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方案:A,针对两组模具,分别进行实际的注射加工操作,并进行分组实验和正交实验,观察并记录注射过程中参数及结果,

注塑成型机电液控制系统及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线上虚拟仿真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注塑成型工艺是塑料成型的重要方法,可一次成型外形复杂、尺寸精确、表面光洁且带有金属嵌件的塑料制件,注塑制品占到塑料制品的20-30%,被广泛地应用在家电、汽车、机械、电子、建筑、医疗卫生、宇航、军工等行业。 注塑成型设备是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设备,主要由注塑部件、合模部件、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机械手等组成。控制工艺参数较为复杂,主要有:机筒温度、喷嘴温度、模具温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塑化压力、注射速度、螺杆转速、保压时间、模内冷却时间等。 由于注塑成型工艺过程是往复循环过程,循环周期短,各装置的动作常常同时进行,在实验室条件下,很难做到同时全面观察并正确理解其工艺过程;再者,由于塑料种类的多样性及其流动性差异较大,塑料制品的形状各异,在实验室条件下,仅能针对一种塑料模具进行实验;事实上,产品结构或尺寸不同则模具不同,与之匹配的成型工艺参数也需要进行合理调整与控制。 本项目依托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注塑成型设备为机电液一体化控制系统对象,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单项实验或综合实验,可不受限制地重复试验,节能、降耗,弥补以往传统实物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让学生直观了解注塑成型设备的结构组成,结合注塑机的分步动作,全面把握注塑成型工艺过程的控制,安全、可靠、不受时空限制; (2) 通过本虚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模拟不同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设置,进而了解产生缺料、飞边、凹痕、银丝、熔接痕、翘曲、气泡、尺寸误差等缺陷的原因,进而掌握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的合理调控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通过虚拟实验平台,可以方便地模拟多种塑料的成型,掌握不同塑料流动性差异对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求。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方便掌握注塑成型设备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控制,进一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 注射成型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及成型原理的理解。 2. 掌握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3. 掌握注射成型工艺的基本结构、动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设备的调试及模具的结构及 安装。 二、实验原理 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的一种重要成型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模塑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易于自动化,可一次成型外形复杂、尺寸精确或带有精细嵌件的塑料制品。 注射成型是利用热塑性塑料受到一定的温度以后,能够变为熔 融体,并借助热力和压力的作用使其流动,冷却后又成为固体的特点二实现的。其一般过程为:将经过预处理的塑料原料通过料斗加入到注射机的料斗中,塑料受到加热料筒和分流梭的作用而熔融塑化为粘稠性流体,经注射柱塞的推动,即通过喷嘴、模具的主流道、分流道、浇口而最终充满型腔。由于模具的温度低于塑料的软化温度,因此模具迅速吸收融化塑料的热量而使它由表及里的凝固。当制件凝结至适当温度时,可开启模具,将制作从模腔中取出。注射成型过程自塑件从模具中取出即完成一个模塑

周期。注射制作的正常过程就是模塑周期的反复循环。这一循环完成的时间及工艺条件的选择与所用塑料的品种、性能、注射成型设备、工艺装置结构等有密切的关系。 三、使用仪器、材料 原料:ABS 设备:柱塞式注射机 四、实验步骤 ? 开车前准备 1. 料筒取热 2. 检查设备各动作的可靠性 3. 模具安装和锁模力的调节 4. 顶出杆的位置调整 5. 螺旋式注射机预塑螺杆的转速和背压调节 ? 实验内容 1. 准备工作完成后,首先检查料嘴和喷嘴温度是否合适。 2. 料温测定的方法中用测温计从喷嘴插入熔体中,并均匀来回移动数次,待测温度计读 数稳定之后再作记录。 注射速度是柱塞或螺杆在注射时的移动速度,可通过秒表测定推料杆在标尺上移动一定距离所用时间计算而得。 3. 注射压力可通过调节阀调整,其大小应能使塑件外形完整,密度合适并不产生溢边为 准。注射压力的数值可由压力表直接读出。

注射成型

烟台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名称:热塑性塑料的注射成型 学号: 2011695022098 班级:化112-2 姓名:郭焱德组别:二(A) 试验时间:周一指导老师:苏红军 同组人员:邱诗惠、孙真真、陈明亮、吕肖科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及成型原理的理解。 2.掌握注射成型工艺条件的拟定原则,并能对各工艺条件与制品质量的关系作出分析。 3.掌握注射成型工艺的基本结构、动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及注射模具的结构。 4.掌握制作标准测试样条的方法,为性能测试做准备。 二、实验原理 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的一种重要成型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模塑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易于自动化,可一次成型外形复杂、尺寸精确或带有精细嵌件的塑料制品。 注射成型是利用热塑性塑料受到一定的温度以后,能够变为熔融体,并借助热力和压力的作用使其流动,冷却后又成为固体的特点而实现的。其一般过程为:将经过预处理的塑料原料通过料斗加入到注射机的料斗中,塑料受到加热料筒和分流梭的作用而熔融塑化为粘稠性流体,经注射柱塞的推动,即通过喷嘴、模具的主流道、分流道、浇口而最终充满型腔。由于模具的温度低于塑料的软化温度,因此模具迅速吸收融化塑料的热量而使它由表及里的凝固。当制件凝结至适当温度时,可开启模具,将制作从模腔中取出。注射成型过程自塑件从模具中取出即完成一个模塑周期。注射制作的正常过程就是模塑周期的反复循环。这一循环完成的时间及工艺条件的选择与所用塑料的品种、性能、注射成型设备、工艺装置结构等有密切的关系。 三、使用仪器、材料 原料:改性PP 设备:JPH80型注射机;标准样条模具;卡尺 四、实验步骤 ●开车前准备 1.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电器设备的额定电压相等。 2.检查各按钮、电器线路等有无损坏,安全门滑动是否灵活。 3.检查料斗是否有异物,并对机筒预热。 4.检查喷嘴是否堵塞,将模具用螺栓固定好。 ●注射机开车 1.准备工作完成后,首先检查料嘴、喷嘴温度是否合适。 2.接通电源,电机启动。 3.油泵进行短时间空车运转,待正常后关闭安全门,采用手动闭模,调节注射压力和注射 时间等,使能脱出较合格的的制品。 4.采用半自动闭模,普通螺杆式注射机动作的程序如下: 合模锁紧注射 保压冷却开模顶出 预塑

实验13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实验

实验13 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注塑成型过程和成型工艺条件; 2.掌握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它们对制品结构形态的影响; 3.掌握注塑机模具的结构、正确操作注塑机,4.掌握聚乙烯盖注塑成型的方法。 原理 聚乙烯是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具有受热软化和在外力作用下流动的特点,当冷却后又能转变为固态,而塑料的原有性能不发生本质变化,注塑成型正是利用塑料的这一特性。注塑成型是热塑性塑料成型制品的一种重要方法,塑料在注塑机料筒中经外部加热及螺杆对物料和物料之间的摩擦升热使塑料熔化呈流动状后,在螺杆的高压、高速作用推动下,塑料熔体通过喷嘴注入温度较低的封闭模具型腔中,经冷却定型成为所需制品。 采用注塑成型,可以成型各种不同塑料,得到质量、尺寸、形状大小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本实验是通过注射机生产聚乙烯盖的过程,使学生对注塑成型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塑料注塑成型的工艺条件。 注塑成型聚乙烯盖的工艺过程 注塑成型过程按先后顺序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塑过程,制品的后处理等。 注塑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原料的检验、计量、着色、料筒的清洗等。注塑过程主要包括各种工艺条件的确定和调整,塑料熔体的充模和冷却过程。 注塑成型工艺条件包括注塑成型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与之有关的时间。要想得到满意的注塑制品,涉及的生产因素有注塑机的性能、制品的结构设计和模具设计、原材料已经确定,模具已经安装在注塑机上时,工艺条件选择和控制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塑料熔体的流动行为,塑料的塑化状态和分解行为,都影响塑料制品的外观和性能,如果塑料成型工艺条件选择不当,不但制品性能下降,甚至不能成型一个完整的制品。 工艺条件及其对成型的影响 (1)温度 注塑成型要控制的温度有料筒温度、喷嘴温度和模具温度。前两种温度主要影响塑料的塑化性能和流动性能,而后一种温度主要影响塑料熔体在模腔的流动和冷却。

塑料工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010年9月21日 实验报告 2010年9月21日 篇二:塑料制品成型工艺实习报告 装备制造学院 实习报告 ×年×月×日 一、实习目的 本实习旨在对学生塑料成型工艺方面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并实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培养学生拟定制品成型工艺的能力目标。通过本实验,同学应达到下述要求: (1)明确制品工艺分配关系和拟定合理的工艺条件; (2)熟悉注射、挤出、压制、吹塑生产线的组成; (3)掌握注射、挤出、压制、吹塑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4)熟悉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压制成型、吹塑成型工艺过程。 二、实习内容 1、参观注射产品、压缩产品、挤出产品、吹塑产品的现场生产过程 2、塑料制品成型工艺简介 塑料成型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塑料的类型(热塑性还是热固性)、起始形态以及制品的外形 和尺寸。加工热塑性塑料常用的方法有挤出、注射成型、压延、吹塑和热成型等,加工热固 性塑料一般采用模压、传递模塑,也用注射成型。塑料成型是将各种形态(粉料、粒料、溶液 和分散体)的塑料制成所需形状的制品或坯件的过程。成型的方法多达三十几种。层压、模 压和热成型是使塑料在平面上成型。上述塑料加工的方法,均可用于橡胶加工。此外,还有 以液态单体或聚合物为原料的浇铸等。在这些方法中,以挤出和注射成型用得最多,也是最 基本的成型方法。 塑料制品是以合成树脂和各种添加剂的混合料为原料,采用注射、挤压、压制、浇注等 方法制成的。塑料产品在成型的同时,还获得了最终性能,所以塑料的成型是生产的关键工 艺。 (1)注射 注射成形 注射成形也称注塑成形,是利用注射机将熔化的塑料快速注入模具中,并固化得到各种 塑料制品的方法。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氟塑料除外)均可采用此法,也可用于 1 某些热固性塑料的成形。注射成形占塑料件生产的 30%左右,它具有能一次成形形状复 杂件、尺寸精确、生产率高等优点;但设备和模具费用较高,主要用于大批量塑料件的生产。 注射成形机常用的有柱塞式和螺杆式两种,右图为螺杆式注射成形示意图。注射成形原 理如图所示,将粉粒状原料从料斗加入料筒,柱塞推进时,原料被推入加热区,继而经过分 流梭,通过喷嘴将熔融塑料注入模腔中,冷却后开模即得塑料制品。注塑料制件从模腔中取 出后通常需进行适当的后处理,以消除塑料制件在成形时产生的应力、稳定尺寸和性能。此 外,还有切除毛边和浇口、抛光、表面涂饰等。 (2)挤出成型 挤出成型 挤出成形是利用螺杆旋转加压方式,连续地将塑化好的塑料挤进模具,通过一定形状的 口模时,得到与口模形状相适应的塑料型材的工艺方法。挤出成形占塑料制品的 30%左右, 主要用于截面一定、长度大的各种塑料型材,如塑料管、板、棒、片、带、材和截面复杂的

注射实验报告

注射实验报告 注射实验报告 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它通过将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注入人体组织或血液中,以达到治疗、预防或诊断的目的。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注射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一、注射的原理与分类 注射的原理基于物质通过注射器或针头直接进入人体组织或血液中,绕过消化系统和皮肤屏障,快速达到目标部位。根据注射的部位和方式,注射可分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三种。 1. 皮下注射: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通常用于给予小剂量药物、疫苗或胰岛素等。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选择在上臂、大腿外侧或腹部。 2. 肌肉注射: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通常用于给予较大剂量药物。肌肉注射的部位通常选择在上臂三角肌、臀部大肌或大腿外侧。 3. 静脉注射: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使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静脉注射常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药物应用,如心脏骤停时的抢救。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为验证注射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小白鼠的实验。实验前,我们准备了注射器、药物和小白鼠。 1. 实验前准备:将药物按照规定剂量抽取进注射器,并确保注射器无气泡。将小白鼠放置在实验台上,保持其安静和放松。 2. 选择注射部位:根据实验需要和小白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小白鼠的背部皮下组织作为注射部位。

3. 注射操作:用无菌棉球和酒精清洁注射部位,以减少感染风险。将注射器的 针头插入皮下组织,注射药物,然后缓慢地将药液注射入体内。完成注射后, 轻轻拔出针头,并用棉球轻压注射部位。 4. 观察与记录:观察小白鼠注射部位的反应,如是否出现红肿、溃疡或疼痛等。记录注射后的变化,以便后续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经过实验操作,我们发现小白鼠在注射后的注射部位出现了轻微的红肿和局部 疼痛。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通常在注射后的几小时内会自行消退。 注射的有效性可以从小白鼠的生理反应中得到验证。注射药物直接进入皮下组织,它们能够更快地被吸收和分布到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相比于口服 给药,注射能够绕过肠道的消化过程,避免药物的损失和变性,提高药物的生 物利用度。 除了治疗作用,注射还广泛应用于疫苗接种、血液透析和临床实验等领域。通 过注射,疫苗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提高人体对病原体 的抵抗力。在血液透析中,注射器被用于将血液从患者体内抽出,经过透析器 处理后再注入患者体内,起到清除体内废物和调节电解质平衡的作用。在临床 实验中,注射器被用于给予试验药物,以研究其药效和副作用。 总结起来,注射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通过实验 验证,我们证明了注射的有效性,并了解了注射的原理、分类和应用。注射的 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塑成型实验报告

注塑成型实验报告 注塑成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注塑成型技术,制作出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并探究注塑成型的工艺流程、参数调节以及成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注塑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方法,它通过将塑料颗粒加热熔融后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后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该技术具有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制品精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三、实验装置和材料 1. 注塑机:用于塑料颗粒的加热和熔融,以及注入模具中。 2. 模具:用于塑料成型,包括模具芯和模具腔。 3. 塑料颗粒:本次实验采用聚丙烯颗粒作为原料。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清洁注塑机和模具,将聚丙烯颗粒装入注塑机的料斗中。 2. 设定注塑机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注塑机的温度、压力和注射速度等参数。 3. 开始注塑:启动注塑机,等待塑料颗粒熔化并达到所需温度后,开始注入模具中。 4. 冷却和固化:注塑后,等待塑料在模具中冷却并固化,时间根据塑料种类和厚度而定。 5. 取出成品:打开模具,取出成品,检查其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6. 清理工作:清理注塑机和模具,准备下一次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注塑成品。在实验中,我 们发现注塑机参数的调节对成品质量有重要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塑 料熔化不均匀或无法熔化,从而影响成品的外观和性能。压力和注射速度的调 节也会影响成品的密度和表面质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塑 料种类和成品要求,合理调节注塑机参数,以获得满足要求的成品。 此外,我们还发现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对成品的质量和形状有重要影响。模具的 结构和尺寸需要与成品设计相匹配,以确保成品的精度和一致性。同时,模具 的材料选择也需要考虑到塑料的熔点和流动性,以避免模具损坏或成品缺陷。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注塑成型技术的工艺流程和参数调节。注塑成 型作为一种常用的塑料加工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然而,注塑成 型的质量和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塑料种类、注塑机参数、模具设计等。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获得满足要求的成品。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注塑成型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以提高生产效 率和成品质量。同时,注塑成型技术也可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不 同领域的需求。注塑成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制造技术,将继续在工业领域中发挥 重要作用。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实验报告

《非金属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一注射机操作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部分及注射机注塑的工作过程 ●掌握注射机的基本操作 ●掌握注塑工艺参数选择与调整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SZ250/1200注塑机一台 ●注射模具一副 ●扳手、垫块等安装调整工具 ●塑料原料 三、实验步骤 1、了解注射机的工作原理 注射成型时注射模具安装在注塑机的动模板和定模板上,由锁紧装置合模并锁紧,塑料在料筒内加热呈熔融状态,由注射装置将塑料熔体注入型腔内,塑料制品固化冷却后,由锁模装置开模,并由推出装置将制品推出。 2、了解注射机的基本组成: (1)注射装置: 包括加料装置、料筒、螺杆、喷嘴、加压和驱动装置。 (2)锁模装置: 常见的锁模装置有机械式、液压式和液压-机械组合式三种型式,本实验用注射机采用的是液压-机械组合式,这种型式是由液压操纵连杆机构来达到启闭和锁合模具的,这种机构的优点是有增力作用,当伸直时又有自锁作用,而且锁模比较可靠;其缺点是机构容易磨损和调模比较麻烦。 (3)液压传动系统: 液压传动系统是注射机的动力系统。 (4)电器控制系统: 电器控制系统与液压传动系统配合,正确无误的实现注射机的工艺过程(压力、 温度、时间)和各种程序动作。

3、SZ250/1200注射机外形结构图(见图1): 图1 SZ250/1200注塑机外形结构图 1—锁模液压缸2—锁模机铰,3—顶出液压缸4—动模板5—定模板6—射 移油缸7—料筒及加热器8—料斗9-注射油缸10—机身11—油马达 四、注塑过程(见图3) 图3 注射机工作循环框图 五、注射机操作前准备 1、检查安全联动的电气安全行程开关盒机械安全闸块的动作是否灵敏; 2、各冷却系统不应有冷却现象; 3、各拧紧螺栓不应有松动现象; 4、料斗内不应有杂物,料筒上的杂物(如胶料)应清理干净才可开启加热器; 5、油泵运行5分钟后应打开冷却水阀门。 注射、保压 锁 模 开 模 冷 却 射台前移 顶出制品 塑化退回 固定塑化 退回塑化

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范文篇一:资料加工实验报告(注塑成型CAE剖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中各参数如塑件资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要素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大小。 2、认识塑件各样成型缺点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工艺参数对各样缺点形成的影响大小。 3、初步认识注塑成型剖析软件Moldflow的各项功能及基本操作。 4、初步认识UG软件三维建模功能。 5、初步认识UG软件三维模具设计功能。 二、实验原理 1、Moldflow注塑成型剖析软件的功能十分齐备,拥有完好的剖析模块,能够剖析出注塑成型工艺中各个参数如塑件资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要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还能够模拟出成型缺点的形成,以及如何改良等等,还能够展望每次成型后的结果。 2、注射成型充填过程属于非牛顿体、非等温、非稳态的流动与传热过程,知足黏性流体力学和基本方程,但方程过于复杂所以引入了层流假定和未压缩流体假定等。最后经过公式的剖析和计算,就能够得出结果。 三、实验器械 硬件:计算机、游标卡尺、注塑机、打印机 软件:UG软件、Moldflow软件 四、实验方法与步聚 1、UG软件模型成立和模具设计(已省去); 2、启动Moldflow软

件; 3、新建一个剖析项目; 4、输入剖析模型文件; 5、网格区分和网格改正; 6、流道设计; 7、冷却水道部署; 8、成型工艺参数设置; 9、运转剖析求解器; 10、制作剖析报告 11、用试验模具在注塑机长进行工艺试验(已省去); 、剖析模拟剖析报告(省去与实验结果对比较这一步骤); 13、得出结论 五、前置办理有关数据 1.网格办理状况 1)进行网格诊疗,能够看到网格重叠和最大纵横比等问题; 2)网格诊疗,并挨次改正存在的网格问题; 3)改正完后,再次检查网格状况。 2.资料选择及资料有关参数 在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四项资料,弹出如图资料选择窗 可直接选常用资料,也可依据制造商、商业名称或全称搜寻 3. 工艺参数设置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成型条件设置”,这里直接用默认值。 4. 剖析种类设置(1)最正确浇口地点剖析 剖析结果: 理论最正确浇口在深蓝色区,但实质选浇口地点还需依据模具构造设计等综合要素考虑。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三项,弹出选择剖析系列窗口,选择浇口剖析,最后选择如图地点。 (2)最正确浇口地点处的充填剖析及剖析结果说明 剖析目的:浇注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制件的填补行为,所以进行

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实验一:塑料模具拆装实验(P2) 实验二:注塑成型实验 (P7) 班级: ***************** 姓名: ********* 学号: ************** 指导教师:********

实验一:塑料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2、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 3、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塑料注射模具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 1.双分型面注射模1台; 2.内六角扳手、卷尺、木锤等工具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拆卸前准备仔细观察分析准备好的模具,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 开始拆卸掌握该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后,接下来开始拆卸模具 3.模具外部清理与观察 仔细清理模具外观的尘土及油渍,并仔细观察典型注射模外观。记住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及其名称,明确它们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位)。明确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及其工作特点。 4.典型注射模的拆卸工艺过程(图双分型面注射模) (1)首先从分型面B-B处把模具分为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 (2)定模部分拆卸顺序 拆卸浇口套15→拆卸限位销钉3→定模座板14→导柱4→定距拉板1→弹簧2→中间板13 (3)动模部分拆卸顺序 拆下推件板5→拆卸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支承板7和模脚8三块板间的紧固螺钉→取下模脚8→拆卸推出机构(拆推板9上紧固螺钉→推板9→推杆11→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动模板6→凸模→导柱12 5.用煤油、柴油或汽油,将拆卸下来的零件上的油污,轻微的铁锈或附着的

小鼠注射 实验报告

小鼠注射实验报告 小鼠注射实验报告 引言: 科学研究的进步离不开实验的推动,而小鼠注射实验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本文将对小鼠注射实验进行详细的描述和 分析,探讨其意义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 小鼠注射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和研究某种物质对小鼠生理、病理、行为等方面 的影响。通过对小鼠进行注射,可以获得关于药物毒性、药效、免疫反应等方 面的数据,为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二、实验过程 1. 实验前准备: 在进行小鼠注射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小鼠、药物或其他物质、注射器、实验场所等。小鼠的选取要符合实验要求,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实验操作: 将小鼠固定在实验台上,消毒注射器,准备好需要注射的物质。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和注射部位的选择,以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观察记录: 在注射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对小鼠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可以包括小鼠 的行为变化、体重变化、皮肤反应等。同时,也可以进行血液、组织等样本的 采集,以便后续的实验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小鼠进行注射实验,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可以通过统 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确定注射物对小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例如,可以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来评估药物的疗效或毒性。 四、实验意义与应用 小鼠注射实验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它可 以为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帮助科学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通过小鼠注射实验,可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此外,小鼠注射实验也可以用于研究免疫反应、遗传变异等方面的 问题,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实验手段。 五、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小鼠注射实验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 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并不完全能够代表人类的反应,因此实验结果在应用到人类 时需要谨慎。其次,注射实验中的操作技术和实验条件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结论: 小鼠注射实验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手段,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 义和应用。通过对小鼠进行注射,可以获得关于药物毒性、药效、免疫反应等 方面的数据,为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小鼠注射实验存在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手段和临床观察来综合评估药 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改进实验技术和条件,提高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塑实习报告5篇

注塑实习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注塑实习报告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注塑车间实习,让我首先感到的就是塑料件在我们三洋产品中的重要地位。它涉及了几乎所有的三洋产品,因此注塑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我们产品的质量。这也普遍的反映了注塑件在当今整个制造业中的地位。 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不仅在理论方面学习了关于注塑工艺和模具的知识,而且还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加深了对塑件成型过程的认识。本次实习以两条主线展开: 一、注塑成型工艺实习 通过实习让我了解到,要按照公司的效率和质量的要求,按时生产出合格的塑料产品是一个多因素叠加的过程。这涉及到塑料原料的质量和供应情况、注塑机的功能和自动化程度、模具的结构合理性;还有成型时模具和注射部分的温度、压力和注塑周期。其中前三方面称为注塑成型的三要素,后者称为注塑的三原则。而经权威调查报告显示“三原则”在注塑中的重要性占70%,而“三要素”占30%。由此 可见注射成型过程中工艺的重要地位。 塑料成型的方法很多,有注射成型、压缩成型、压注成型、挤压成型、气动和液压成型、泡沫塑料成型等。我们一厂注塑车间只有注射成型。故以下从几个方面,只对注射成型的工艺实习内容加以阐述:(一)注塑机规格和型号的选择 规格和型号的选择有两个原则:第一,按注射机的注射量选择。就是先计算出产品和浇注系统的总重量,然后乘以一个系数K。选择时保证注射机能满足这个注射量即可。第二,按锁模力选择。因为注塑时高压熔料进入型腔,要保证合上的模具不会被挤开就必须对模具施加一个力。这个力的大小大于等于塑件及浇注系统在模具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乘以一个系数K。选择时保证合模力大于这个力即可。目前我们厂主要有以下几种注塑机:UN1400、HTF1400、JSW1300、JW1300和ZT400。 (二)注射成型前的准备 (1)原料的检验:成型前要首先检查原料的种类规格和型号是否正确。其次检查原料颗粒和色母 的比例是否正确。然后就是对材料的预热和干燥,对于以吸水的材料成型前一定要做干燥处理否则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一厂注塑车间主要对PP系列原料干燥。对于ABS原料选择性干燥。干 燥除湿的方法很多我们厂采用的是除湿干燥机和料斗干燥。 (2)模具的安装调试:模具调试要注意一下个问题。1、定位圈和定模座板上的定位孔间隙配合 的调整。应保证注射喷嘴的中心线和进料衬套的中心线重合。2、把型芯和型腔配合安装好。3、调整 移动模板的行程,保证塑件脱模顺利。 (3)料筒的清洗:因为我们厂用的注塑机都是螺杆式的,一般采用直接加料的清洗方法。因此就 要求,浅颜色的、熔点低的、热稳定性差的产品先加工。 (4)脱模剂的使用:脱模剂的使用是使塑件顺利脱模,脱模剂常用的类型有硬脂酸新、液体石蜡 或硅油。 (三)注射工艺过程及条件控制 注射成型的过程为:合模锁紧——注射装置前移——注射保压——制品冷却及预塑化——注射装 置后退——开模顶出产品。注射成型的控制因素很多,但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和注塑周期。这些数据 应有工艺人员根据具体标准数据和经验预先设定好,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得让操作人员随意改动。 (四)塑料制品成型后的处理技术 对于大多数洗衣机塑料件成型后都需要去毛边、浇口和一些修边。我们厂常见的后处理工具是自制

高分子加工挤出注塑实验报告

聚合物加工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1--挤出注塑 Ⅰ、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共混改性及其挤出造粒 一、实验目的 1、聚烯烃改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认识EPDM对聚丙烯的增韧改性。 3. 理解双螺杆挤出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习挤出机的操作方法。 4. 了解聚烯烃挤出的基本程序和参数设置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聚丙烯 以丙烯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称为聚丙烯.聚丙烯颗粒外观为白色蜡状物透明性也较好。它易燃,燃烧时熔融滴落并发出石油气味。有时为了满足各种性能需要,在聚丙烯合成过程中,常引入少量乙烯单体(或丁烯-1、己烯—1等)进行共聚,得到共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中最重要的是乙烯与丙烯的共聚物。聚丙烯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刚性、硬度都较聚乙烯高。聚丙烯的电气性能与聚乙烯相似。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室温下任何液体对聚丙烯不发生溶解作用。成型收缩串较大,低温易脆裂,酌磨性不足,热变形温度不高,耐光性差,不易染色等,通过共混对聚丙烯改性获得显著成效,例如聚丙烯与乙—丙共聚物、聚异丁烯、聚丁二烯等共混均可改善其低温脆裂性,提高抗冲强度。

2、EPDM 乙烯(质量百分数45%~70%)、丙烯(质量百分数30%~40%)和双烯第三单体(质量百分数1%~3%)形成的无规共聚物,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其优越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由于三元乙丙橡胶属于聚烯烃家族,它具有极好的硫化特性。在所有橡胶当中,EPDM具有最低的比重。它能吸收大量的填料和油而影响特性不大。因此可以制作成本低廉的橡胶化合物。 3、聚丙烯与EPDM的共混增韧 聚丙烯作为世界上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它的应用时非常广泛的,然而,纯的聚丙烯抗冲击能力是很差的,也就是说它是非韧性材料,而在不同的工程应用中韧性是影响聚合物工作情况的关键因素。因此,聚丙烯无法作为工程塑料来使用。但是,如果聚丙烯经过增韧改性以后,其增韧会得到显著的增加,完全可以作为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工程塑料使用,针对聚丙烯冲击韧性差的缺点,主要是在聚丙烯中加入玻璃化温度低,分子链柔顺的弹性体。对于聚丙烯增韧,研究较多的是用橡胶增韧聚丙烯,尤其是用乙丙橡胶来改性聚丙烯,要控制的参数较多。有些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采用共混的方法,其冲击韧性提高显著,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行。 三、主要原料和设备 原料: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 / PP)改性配方如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