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语音

1、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语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掌握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是中学生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要能够正确地识记语音,就要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熟练地运用语音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符号、拼音规则等。

2、编题原则、出题指导思想及常见题型

中考语音题一般都关注常用汉字的读音,易读错的形声字和多音字。所以考查汉字的读音时,多在形声字、形似字和多音字上命题,这几年,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别也渐成考查的主角,常用题型近两年以综合题型为主,单项能力的考查则仍以选择题为主,其优点是包容量,便于考查学生的识别能力,也有少量的主观题,把字词放到一个特定的语境中灵活考查。

3、中考中语音考查的重点

(1)考查汉语拼音及认读两方面。

(2)考查声母韵母的正确使用。

(3)考查运用拼写规则来拼写读音的能力。

(4)掌握重点字音,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字。

(5)掌握易混淆的形似字、多音字的读音。

4、语音题中常见的语音错误及举例。

(1)完全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读音产生的错误。

在汉字中有些形声字已不能根据其音符来推断其读音,就是说“秀才不能只认半边字”,如果认了就容易造成语音错误,这是语音错误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种。例如:把“别墅”的“墅”读成“yě”,“玷污”的“玷”读成“zhān ”,“澄清”的“澄”读成“dēng”,“狭隘”的隘读成“yì”都属于这类错误。

(2)声母混淆或韵母混淆产生的错误。

在读音或注音时将声母中的“z”与“zh”,“c”与“ch”,“s”与“sh”,“n”

与“l”,韵母中的“en”与“eng”,“in”与“ing”混淆。

例如:下列加点字注音的错误就属于这种情况。

称职(chèng )谆谆教导(zūn )酝酿(liàng )霎眼( sà)

上面的注音错误,应分订正为:chèn zhūn niàng shà

(3)多音多义字误读造成的错误。

下面几个加点的多音多义字的注音都有错误:归省(shěng)情不自禁(jìn)应和(hé)着落(zháo)

这些多音字分别应读成:xǐng jīn hézhúo

(4)方言与普通话不分造成的错误。

下面几个加点字就是不同方言区的方言读音:

提防(tí)屹立(rì)人才济济(zhì)

普通话实际上应分别读成:dīyìjǐ

(5)有些字在特定的词语环境中有其独特的读音,如读其常用读音就会产生错误。

下面几个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就属这类错误:

女红(hóng)龟裂(guī)殷红(yīn )査氏(chá)

这些字的正确读音分别是:gōng jūn yān zhā

(6)违反汉语拼音规则造成的错误。

常见的有两种:⑴是标调错误。如:虬枝(qíu )疙瘩鬏( jīu )

正确注音分别是:qiújiū

标调的原则可以用几句话概括:“有a不放过,无a找o、e ,i、u同行标在后。”

还有一些其它原因的语音错误,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

5、中考中语音考查的几种形式

(1)客观型选择题要求选出注音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大部分词语都出自课文,有的试题中全部是课文中学过的词语。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这一类考题有些是出自课文中的词语,如果词语是在一段文字中,则往往出自课外)

(3)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都是不单纯考查一个方面,而是将注音,字形,甚至意思放在一起综合考查)

(4)注音改错题

一、字形

汉字的书写与识记可以说是中考的常考内容,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都突出了对汉字字形的考查,在分值上一般为2~4分,有的考查甚至达到6分之多。因此,对字形的掌握应该作为老师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重点,我们编辑编写教辅用书的出题重点。

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字形的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字左右会写”,同时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规定:“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2、汉字字形的命题特点和常见考点、题型

主要考查两大方面,一是汉字的书写。核心要求是规范、端正、整洁。规范就是不写异体字,不写已废除的简体字、繁体字;所谓端正,是指笔画书写清楚,疏密有致,整体协调;所谓整洁,是指在书写时不随意涂画、修改,保持卷面整洁、干净。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单纯的抄录题,也常与字形辨析、字音认读、诗文默写、摘录修改等相组合考查。二是汉字的识记。主要是考错别字,或与字音、字义结合出题。

3、中考命题的趋势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1)命题主要内容逐渐集中与错别字(特别是常用字的错别字)。考查形式一般是选择题或直接改错题(填空题形式)

(2)考查错别字的重点又集中在别字上,错字很少考,或几乎不考。

(3)各地考综合题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在具体语境中,对字音、字形、字义或句义综合考查,题型以填空题为主。

(4)书法抄录题出现得也比较多,有的是直接抄录词语,有的是根据注音写词语,有的是先辨别出错字,再规范书写。

4、中考试题的几种题型

(1)书法抄录题。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与语音结合考查)

(3)客观选择题。(要求选出字形全队或全错的一组)

(4)直接订正错别字。

(5)音、形、义综合考查

二、词语

词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也是中考的重点。各省市对词语的考查,内容丰富、范围广泛、题型灵活。我们可以预见,今后各地对词语的考查,内容、题型、范围将会更丰富、多变、宽泛。不仅会检测词语的积累,还要测试对词语的理解运用;不仅考查课内的,还会延伸到课外;不仅要求根据语境辩词,还要求会就题意进行阐述,竟会更综合地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

1、课标要求:

《课标》在“阅读”第四条强调: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现行教材要求初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词汇,要会熟悉运用一些常见的成语,要了解单义词和多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褒义词和贬义词等。

2、中考词语考查的常见知识点和考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4)能够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3、中考词语考查的主要题型:

(1)选择词语填空。

(2)填关联词语。

(3)词语解释、语境义解释。

(4)成语填空、成语运用、成语解释等

4、正确答题,正确使用词语的几个注意点:

(1)词语之间搭配要恰当。

(2)词语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思。

(3)词语的组合顺序要正确。

(4)要符合文体、语体及感情色彩。

(5)要符合语法规范和用语习惯。

5、中考词语考查的趋势:

从近几年中考考查的内容看,今后中考对词语,尤其是成语的考查仍是重要内容。考查的方式是要求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在你阅读和表达的实践中考查对词语运用的能力。

6、成语使用中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及成语举例:

(1)望文生义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差强人意:大概还能让人满意。……

(2)对象误用

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3)褒贬颠倒

A.褒词误用贬义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B.贬词误用褒义

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4)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否则会错误。这种毛病的词语有: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5)词语重复

比如:劳苦大众民不聊生、广大灾民哀鸿遍野、百姓生灵涂炭、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一天天地日臻完善、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众多的莘莘学子、寒舍真是蓬筚生辉、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目前当务之急、妄自菲薄自己等

容易造成重复的成语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

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隐,隐情。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像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自渐形秽:渐,惭愧,秽,丑陋,肮脏。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

(6)误用字面意义

对下面这些成语,要注意防止望文生义,误用字面意义:

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7)谦敬错位

谦辞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蓬荜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

敬辞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

(8)语法功能有误

有些成语有自己的习惯用法,切合了习惯用法,则使用正确,反之,则使用不当。这些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例如: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分析:“莘莘”是很多的意思,它不能受具体的数量词修饰。因此说“一位莘莘学子”

使用错误。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1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又称“中国芯”。

分析:“津津乐道”不具备带宾语的功能,因此这里使用不当。……

三、句子

有关句子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历年来都是中考语文试题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部分的重要角色。主要考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辨别句子的正误,修改常见的病句。二是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其中第二种又以考查句序的排列最常见,下面就从这两方面来分别解说中考有关句子部分的考点和题型。

(一)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1、中考对辨析病句的基本要求: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习惯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2、中考对病句修改的基本要求: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修改;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3、中考常用的考查形式为:病句的辨识,一般以客观选择题出现;病句的修改,一般以主观题出现。

4、常见病句的类型和例句。

(1)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

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缺主语,一个“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应删去“使”)

②缺谓语。

如: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③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③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3)语序不当

①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

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4)不合逻辑

①前后不统一。

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

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思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③不合事理

如“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应去掉“不”)(5)句式杂糅

如: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句是把“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的努力”与“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两句杂糅到一起造成的病句,应选用其中一句)

(6)重复累赘

如:“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大约已有三分之一”与“左右”重复)

(二)语序排列

“语言表达的连贯”是中考的考点之一,考查的常见形式是要求将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列组合成一段清晰、连贯、语意明确的话。“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排列句序呢?现略举几种方法,仅供参考:1、语序排列题的解题方法。

(1)看前后照应

要想使语句间连贯、顺畅,首先应做到前后照应,协调一致。

例: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发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树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通读这几句话,我们不难看出,这段文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故应将④句放在段首。那么,如何排列其它几句呢?就应从前后照应入手,与“草原带”相照应的是②句,与“森林带”相照应的是①③⑤句,所以这段话的正确排列顺序为:④②①③⑤。

(2)辨文体特征

不同文体的语段,排列句序的方法往往不同。如记叙文常按时间顺序、故事的先后来安排;说明文往往依照“说明对象----特征----结构”的关系顺序;议论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排列等等。

例: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意连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都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怎样产生的呢?

④90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而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这个文段,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性文段。④②句当是“提出问题”的内容,提出了“文化领域的不同景观。”①⑤句是对“不同景观”的解说,两个“一方面”应并列在一起,而⑤句中的“则”是承接①句基础上的转折,所以⑤应排在①后。③⑥句指出了出现“不同景观”的原因。这样一分析,语序的排列就清晰了,④②句提出问题,①⑤分析问题,③⑥句解决问题,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④②①⑤③⑥。

(3)找中心句。

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安排的,调整句序时,如果能找准中心句并确定其位置,整个语段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中心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的放在句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等)来抓语段的中心。例:重新排列下面几句话,使语意连贯。

①经常说话,尤其在生人面前说话,就要尽量说得准确、鲜明、生动,这就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

②与生人交谈可以使大脑得到锻炼。

③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应当经常有意识地与生交谈。

④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与生人交谈时,思维变得敏捷起来,某些没有想到的内容,会出现在脑海里。

⑤有些发明家就是在与生人交谈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因而发明创造的。

仔细阅读这一组句子,就可知道,②句是全段的中心,是总领句,应放在开头。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能对整个语段的结构层次一目了然:②句统率全段,①句进一步强调这一中心,④⑤句从一般人和特殊人的角度来证明这一中心,③句进行总结。所以,这段话的正确排列为:②①④⑤③。

(4)抓关键词。

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一类是关联词语,表明句子间的关系;一类是有先后之分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现在”“换句话说”“与此同时”“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理顺句序也就简单多了。

例: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素。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A.③⑤①②④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D、①⑤③②④

这个语段是一个叙述性语段,从“他”的经历入手,抓住有关表示经历的词语:“后来”---- “之后”---- “现在”---- “所以”等,就可以找出其合理的组合了,故答案为D。(5)觅逻辑顺序。

所谓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如时间上的先后,空间上的远近,由具体到概括,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等。

例:下列几句话在横线上应如何排列。

临江市_________________。

①街道整洁安静②到处都是绿树③在清江的环抱之中④建筑风格多样⑤与上海的繁华热闹不一样。

要突出临江市的特点,就应该将其有关特点的内容放在前头,与其它城市的不同比较放在后头,这样,⑤句应置于最后。②③句为整体风格,①④句为局部特色,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围后城里,这是人们认识了解一个城市的一般逻辑规律,所以,这几句话的最佳排列应为:③②①④⑤。

四、仿例造句

仿写题是近年来中考中的新题型,也是热门试题,既能考查考生理解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因而在中考试卷中大量涌现,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1、常见题型分析及举例

(1)套用式仿写: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做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意,辨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直接套用。例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秋天的三个特点;从句式上看,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此本题的仿写重在仿句内容的选定,其句式只需直接套用例句。内容的选择可以是景,可以是人或物,关键要把握其特点。

例: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2)续写式仿写: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例: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画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求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句子。首先分析例句,例句采用了“读……读出了……”的句式,内容上以拟人的手法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

参考示例: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能说出事物特点,句式相近即可)

(3)命题式仿写:给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

例:仿下面例句,以“校园”二字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抽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校园:

[解析]这类题目没有前后文,不需要考虑意义内容上的前后关联,只考虑句子本身的句式和意义关系。例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表达了家园对于流浪者的重要意义。

参考示例:校园是一畦充满希望的苗圃,让无数学子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参天的大树,校园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船,船里总装着老师对学生的情和爱。

(4)开放式仿写:一是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二是提供语言材料,但所写内容自定。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内容开放性大,要善于联想,自己选定陈述的对象。从例句看,无论选择什么事物,表述的内容必须符合事物的特点,还要包含一定的生活哲理。

参考示例:(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矿。(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3)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4)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符合题意即可)

2、解题方法指导

(1)句式要统一。(形似)

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首先,要弄清例句是哪种类型的单句(如主动句或被动句、主谓宾句或主谓补句等)。其次,要弄清例句有无供用的词语或格式。再次,要弄清例句局部上的结构特点,如主语是并列短语还是偏正短语,宾语是并列短语还是偏正短语等等。句式是否统一,是仿写能否成功的关键。

(2)修辞要相同。(形似)

指仿句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方式要完全一样。如例句是比喻句,仿句也要比喻句;例句是比喻套排比,仿句也要比喻套排比。

(3)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形似)

仿句的字数与例句的字数应尽量相等,实在无法相等也要大致相等,不能悬殊太大,这样仿句与例句的结构才能是和谐匀称的。

(4)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神似)

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与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例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譬如,如果例句的内容是歌颂赞扬性的,那么,仿句的内容也必须是歌颂赞扬性的,否则,内容上就不协调,不一致。前后呼应,是指如果例句前边的句子与后边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在语意上也要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

五、标点符号

1、课标要求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标点符号的考查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⑴判断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

⑵给一段话加标点。⑶了解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2、考试题型:标点符号试题主要有选择题、填充题、选择填充题、修正题、综合考查题五种形式。

3、标点符号使用的常见错误。

(1)顿号误用。

①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的姐姐、表哥、表妹、同学等。(这里“十七、八”是约数,不应有顿号)

②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且为确数。不能缺顿号)

③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④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2)逗号误用。

①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此句中“教

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②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表示”后应该用冒号,而非逗号,或“表示”后仍用逗号,将最后的句号放到引号外)

③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3)分号误用

①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前面分号改冒号)

②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

(4)冒号误用

①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去掉冒号)

②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③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二字”后用逗号,“张老师说”后的冒号也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5)问号误用

①非疑问句用问号。

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本句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用句号)

②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

③倒装句之间误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对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倒装句等中间有停顿的句子,只在末尾用问号,不要在句子中间用问号,中间只能用逗号。改法: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用问号。感叹句、祈使句的谓语前置时,叹号也要放在末尾,如,别跑,小明!)

(6)省略号误用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7)破折号误用

①与“即”“就是”等词并用。

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只能保留其一)

②少用破折号。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秦山第二核电厂”是解释前面的,且属于句子的有机构成部分(否则用),前面应加“——”,或把“秦山第二核电厂”放在括号内,去掉引号)

(8)书名号误用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

(9)括号误用

①非注释语误用括号。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

②括号位置错误。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本例句的句号应提到括号前,“成了路”后面)

(10)引号误用

①加引范围不清。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犯了少引的毛病,“海尔—波普彗星”是一个完整的专名,如果加引号,应将其整体引起来,而不应只引“海尔一波普”)②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此处是间接引用,应改冒号为逗号并去掉引号)

③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

A.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B.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AB恰好用反,A句的句号应在引号里面,B句的句号应在引号外面)

六、修辞手法

1、课标要求

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因而对修辞语言的理解、品味、运用是考查的重点。《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2、初中学生要掌握的八种修辞方法。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3、中考修辞类考查方式

(1)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

(2)运用修辞方法写句子。

(3)对对子或选出上下联或选出对偶句。

七、文学常识

1、课标要求

文学常识内容涉及面较广泛:包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2、考点梳理

从内容上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

(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

(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性格

(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

从题型看,主要有如下几种:

(1)选择题:选出所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选出作品、年代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

选出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年代及作品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文体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选出作家作品及作品人物表述正确的一项;选出对文化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

(2)填空题:作家作品、作家流派及作品人物填空;文学、文化常识填空。③简答题:结合某一诗人有关诗句对其诗歌创作进行简要评价。此外,还有不少地方出了多种形式的主观题以及开放题。

3、解题方略

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八、默写填空

1、考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大纲要求“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不写错别字”等等。而名家名篇名句的记诵默写能较好的实现大纲诸如此类的要求,而且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它能够检测出学生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同时,这一考点还能检测出考生的归纳、联想、迁移等能力,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从知识点来说,这类题型的出题范围一般不超过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而且一般默写的是名句名篇。

2、考试内容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⑴现代文中的名句、名段。⑵古诗词和优美的文言文。⑶课内与课外相衔接的句子。⑷课外名句、诗词名句积累(有的地区还考查《语文读本中选的名句,如泰州市》

3、考试题型

(1)直接默写型(又叫续句型)

(2)理解型默写

(3)运用型默写(又叫迁移型)

(4)开放型默写(又叫拓展型默写)

4、命题方向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教育部中考《指导意见》关于“不能用难题、怪题、偏题和烦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的规定,背诵默写的题型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一般来说,除根据诗词或课文语句的上句或下句填空默写的形式外,近年来,背诵默写的形式会继续沿着“有理解、能运用、善归纳、融内外、多积累”的方向发展。如把内容、思想相近或相反的名句加以归纳并准确默写的,与语言的迁移运用以及阅读理解相结合而记忆默写的,有的甚至深入到对结构、修辞和表达方式等等的理解检测。

第二部分:阅读

一、新课标对7~9年级阅读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五个层面:感知——理解——欣赏——评价——迁移)

1、能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特点进行阅读,了解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具体体会其作用。

2、能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3、能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4、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文章内容和表达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道贺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知识框架

叙事 描写 小说

表达方式 抒情 文体 散文

议论 议论文

说明 说明文

烘托 渲染 托物言志 象征 讽刺 借物喻人 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 先抑后扬 铺垫 留白 伏笔 设置悬念 承上启下 照应 画龙点睛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以实写虚 情景交融

人物: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

描写手法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细节描写

第一章.说明文阅读

一、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中说明文阅读和考查有明确的要求,综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理清说明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等。

二、说明文知识要点

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4、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

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5、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6、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中考中说明文阅读的考查重点、热点、难点及答题对策:

(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并确认说明文的类型。(重点)

1、阅读一篇说明文首先可以从内容上弄清是哪类说明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判断该文是平实说明文还是文艺性(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常用的平实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诠释、配图表等。文艺性(生动)说明文常用的生动说明的方法有打比方、引用、拟人化、摹状貌、设问、反问等。

2、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找准说明对象的具体方法:

⑴看题目,不少说明文的题目就表明了说明的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3、说明事物一定要抓住特征,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这是阅读说明文时最重要的,因为无论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阅读时如果能弄清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方面。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的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一般说来,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中常见的各类事物的特征如下:

人物类: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能力、特长。

生物类:形态、类属、习性、产地、生活环境、益处与害处、培育方法与防治方法。

自然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与害处。

科技类:形态、构造、原理、研究的历史、应用、前景。

书籍类: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时间、内容提要、写作特点、社会意义。

生产试验类: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二)分析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重点、难点、热点)

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理,必须用一些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来决定的。对这些说明方法,要判断准确,要弄清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对它们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语境进行正确的分析。

(三)分析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重点、难点、热点)

学习说明顺序要注意相关的语言因素。时间顺序要注意表明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要注意表明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要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

(四)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分析段落层次。(重点、难点)

要根据说明的顺序理清结构:

说明顺序是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的目的来确定的,把握住了说明的顺序,也就把握住了说明文的结构。

写事物的说明文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写的,可依此来划分段落。

写事理的说明文,一般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几个部分为据来划分段落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五)准确概括段意、层意,归纳文章的中心。

在把握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后,可用下列结构归纳文章的中心:

本文通过对……的说明,揭示了(或介绍了)……的规律(或本质特征等等)。

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所写的内容,有时可以把文章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写作特点也概括进去。

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重点、难点、热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讲究语言平实,有的则讲究语言生动。但无论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现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都要准确无误。

2、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之一等词语,不能确定的就不要用确定的词语来表达,否则,就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3、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

(七)准确理解说明文中的重点词句。(重点、难点、热点)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

(八)区分辨析说明文中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

说明文阅读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说明文(段)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阅读分析说明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准确判断说明对象;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③了解说明顺序;④正确划分层次;⑤熟练地识辨说明方法;⑥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⑦理解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考查的重难点是语言的品析和结构的整合,其中,分析语言重在抓“准确”,在此前提下,再分析其生动或平实的特征。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两类:一类是辨析题,如辨析中心内容、选词填空、层次划分等是运用题,如“语言揣摩”“画出中心句”等。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各种文体学习方法,能在应用中得到提高。

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它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有法可循的,一步走步稳,即将步步不稳,我们要学会将学习、积累、训练三方面结合起来,达到理解、掌握与巩固的目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01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主要包括:语序不当 1.词序不当 造成词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有:没有遵循时空、逻辑顺序;介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昨天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主语的词序不当,应该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老师和领导",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都行,但是不能乱。 例: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能说"把这本书不读好",只能说"不把这本书认真读好"。细心一点的话可以凭借语感判断出来。 例: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收集、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显然是应该先"收集",再"选择",最后才谈得上"组织",这里"组织"和"选择"的位置反了。注意无论什么情况,辨

析时都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情理来操作。 2.多项定语顺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羽毛球教练。 正确的顺序应为: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词)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羽毛球(名词)教练。 3.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顺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或程度的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的顺序应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4.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这里定语与中心词的位置显然就颠倒了。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应该改成"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例: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将来"与"都希望"语序正好颠倒了,应该调换顺序。是"希望""将来"成为人才,而不是"将来"才"希望"。 5.句序不当 句序不当一般包括概念大小排序不当、语义轻重排序不当、时空顺序不当、逻辑顺序不当等几种情况。造成句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是:造句时没有遵循概念大小、表里、远近、深浅、高低、因果、现象到本质的排列规律,对句子排序的客观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 例:如果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也不答应。 "子孙后代不答应"在时间顺序上要靠后,语义上也更加严重一些,

语文初中知识点总结(7篇)

语文初中知识点总结(7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初中语文核心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核心知识大全 语文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基 础学科之一。初中语文核心知识是指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下面将从语言文字、文学常识、语文技能等方面介绍初中语文核心知识大全。 一、语言文字方面的核心知识 1. 汉字: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并能正确书写。 同时,要学习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象形、指示、会意等特点。 2. 字音字形: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字音和字形,了解字音字形的联系,掌握常 见汉字的读音规律和字形变化规律。 3. 词语:学生需要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学会使用词典查找词语的 意思和读音。 4. 词汇积累:初中阶段要求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包括常用词、生词和熟词, 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汇。 二、文学常识方面的核心知识 1. 文学常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 世界文学的基本概念、代表作品和主要作者等。 2. 文学作品:学生需要读取一定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了 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题材和主题,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 修辞手法: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能 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4. 作者和作品: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著名作家,如《红楼梦》、《西游记》、鲁迅等,能够正确辨认和理解这些作品和作者的重要性。

三、语文技能方面的核心知识 1.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培养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 写作能力:学生需要培养一定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阅读感想、小说续写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写出有逻辑、有观点、有条理的文章。 3. 口语表达:学生需要培养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朗读、演讲、辩论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提高口头表达的准确度和连贯性。 4. 课文分析: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掌握以上的核心知识,初中生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学生日常交流和思维发展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核心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努力掌握这些核心知识,成为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人才。

初中中考语文必记必背知识点

初中中考语文必记必背知识点 其实要想学好语文知识并没有数学英语那么难,只要基本知识掌握得好就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一)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二) 短语 定义: 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 ]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 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 基本结构: 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初中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三语文必考基础知识点 一、成语。 1.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2.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驹,少壮的马。 3.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风,风趣。生:生动。 4.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比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启发,忽然开通了。 5.出谋划策:谋,计谋;划,筹划。指为人出主意,制定计谋策略。 二、文学常识。 1.重点作家:鲁迅、沈从文、朱自清、老舍、安徒生;苏轼、泰戈尔、韩愈、孔子、蒲松龄。 2.重点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社戏》、《聊斋志异》、《论语》、《水经注》、《安徒生童话选集》。 三、古诗文默写篇目。 1.王湾《次北固山下》(唐)。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4.刘禹锡《秋词》(唐)。 5.杜牧《赤壁》(唐)。 四、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成语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 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初中语文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语音 1、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语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掌握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是中学生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要能够正确地识记语音,就要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熟练地运用语音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符号、拼音规则等。 2、编题原则、出题指导思想及常见题型 中考语音题一般都关注常用汉字的读音,易读错的形声字和多音字。所以考查汉字的读音时,多在形声字、形似字和多音字上命题,这几年,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别也渐成考查的主角,常用题型近两年以综合题型为主,单项能力的考查则仍以选择题为主,其优点是包容量,便于考查学生的识别能力,也有少量的主观题,把字词放到一个特定的语境中灵活考查。 3、中考中语音考查的重点 (1)考查汉语拼音及认读两方面。 (2)考查声母韵母的正确使用。 (3)考查运用拼写规则来拼写读音的能力。 (4)掌握重点字音,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字。 (5)掌握易混淆的形似字、多音字的读音。 4、语音题中常见的语音错误及举例。 (1)完全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读音产生的错误。 在汉字中有些形声字已不能根据其音符来推断其读音,就是说“秀才不能只认半边字”,如果认了就容易造成语音错误,这是语音错误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种。例如:把“别墅”的“墅”读成“yě”,“玷污”的“玷”读成“zhān ”,“澄清”的“澄”读成“dēng”,“狭隘”的隘读成“yì”都属于这类错误。 (2)声母混淆或韵母混淆产生的错误。 在读音或注音时将声母中的“z”与“zh”,“c”与“ch”,“s”与“sh”,“n” 与“l”,韵母中的“en”与“eng”,“in”与“ing”混淆。 例如:下列加点字注音的错误就属于这种情况。 称职(chèng )谆谆教导(zūn )酝酿(liàng )霎眼( sà) 上面的注音错误,应分订正为:chèn zhūn niàng shà (3)多音多义字误读造成的错误。 下面几个加点的多音多义字的注音都有错误:归省(shěng)情不自禁(jìn)应和(hé)着落(zháo) 这些多音字分别应读成:xǐng jīn hézhúo (4)方言与普通话不分造成的错误。 下面几个加点字就是不同方言区的方言读音: 提防(tí)屹立(rì)人才济济(zhì) 普通话实际上应分别读成:dīyìjǐ (5)有些字在特定的词语环境中有其独特的读音,如读其常用读音就会产生错误。 下面几个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就属这类错误: 女红(hóng)龟裂(guī)殷红(yīn )査氏(chá) 这些字的正确读音分别是:gōng jūn yān zhā (6)违反汉语拼音规则造成的错误。

最完整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最完整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记叙文 1.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怀的语句④作者的头脑豪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

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同,人物的头脑性情,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 1.XXX: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精品资料精品研究资料第1页,共页18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生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情特征或××肉体品质。偶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是学好高中语文的关键。它包括四个方面:(1)基础知识:包括语文基础理论知识和作文基本知识;(2)重点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母语等;(3)常用词语:包括标点符号、修辞、口语交际、现代文词汇、常见文言句型和文体等。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是从大量的基础字词入手,通过阅读经典名著而了解社会民情,反映人民心声,启迪智慧,从而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同时,对每个知识点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如每课一次阅读必须掌握五个常用词),并有相应的复习练习;阅读结束后进行综合总结和归纳评价。在课文阅读中还要注意积累常用语句,并适当增加理解性文章,这些都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条件。因此中学阶段必须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础知识;(2)基本技能;(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与交流信息 1、读懂课文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对所学课文一知半解。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学生积累语言资源,也不利于学生有效地阅读。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因此在平时阅读中一定要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所学诗文,关键在于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诗文的基本句型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积累一些语言材料。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课文,也可以适当地做些练习来进行巩固。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字词要仔细理解它本来的意思,还要理解课文的含义。否则也会影响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而且会影响到今后对课文的理解与运用行为,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文中生僻字或者语法知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从而影响到文章质量和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不必要的失分和错误,而得不偿失。所以读懂课文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最基本的要求。正确地读懂课文是掌握并运用教材的第一步。它是我们学习语文和掌握其他各学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基础知识。首先你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其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和态度等。其次再理解课文中规定的知识的意义和作用、重要意义。第三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表达的观点、方法和要求等内容。第四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相关内容。掌握基本能力要求是学习语文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要求,是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前提和基础。读懂课文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做到读懂了课文才能真正理解课文意思,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特征及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思想对社会所起地作用和意义。只有读懂课文才能理解课文含义,理解课文文意与语言含义,把握课文对我们思想认识以及对语文能力提升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了课文后应认真地阅读和理解课 2、熟读课文,用心感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熟读课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大多数语文课是在生活中进行的,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安排的具体课文的形式、内容、时间和难度等等,都要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这是教师的责任。所以在平时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反复的熟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刻内涵。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把握文章的整体形象,把握文章整体,把握中心思想。同时还可以从文章中了解作者有哪些情感倾向,文章中有些细节的描写又是如何写出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从文章的语言中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从而真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在读课文时一定要把课文吃透弄懂,真正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就容易理解了。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是关键之一。通过理解课

(完整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记叙文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详解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详解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是初中生学好语文的保证,下面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详解,欢迎参考阅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字音是我们从刚开始上学时就接触的语文课程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们老是用错了。 字音 注意汉语拼音规则,及容易读错的字。 掌握一些有规则的重点字,这些字的音节拼写对了,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些字分别是: (1)维、会、温、驼、优、流的拼写规则;wéi huì wēn tuó yōu liú (2)英、呀、烟、叶、晕的拼写规则;yīng ya yān yè yùn (3)公、荣、雄、翁、拥、窘的拼写规则;gōng róng xióng wēng yōng jiǒng (4)女、绿、掠、虐、与、机、区、需、鱼的区别。nǚ lǜ luě nuè yǔ jī qū xū yú 除此之外,再注意拼写的隔音符号。 2.字形注意形近字与同音字之间的'区别。大多是书下的注释和书后练习中容易写错的字;也有同学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 学法指导①养成的好习惯。②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一个本上,定时集中纠正。 ③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应掌握词的本义、语境义,及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辨析词的褒贬义。 ①词的本义与语境不同的词。②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点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上学的时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 一、考查内容: ①生字字音;②一字多音;③易读错音;④形近字;⑤拼音规则。——主要是②③项。 二、容易读错的字: 1.因习惯而错读 如,“符(fú)合”常被错读(fǔ),“档(dàng)案”常被错读(dǎng),“粗犷(guǎng)”常被错读(kuàng)。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①换词识别。像“符号”只有(fú)这个音,就能确定在“符合”也读(fú)。②谐音记忆。像“装载”这个词,读的时候在头脑中想象为“装在”(zài)。 ③根据声旁来确定。如“粗犷”的“犷”其声旁“广”的读音与“犷”的读音相同。 容易错读的字还有——号召(zhào)、挫(cuò)折、质(zhì)量、嫉(jí)妒、细菌(jūn)、剖(pōu)析、气氛(fēn)、比较(jiào)、脊(jǐ)梁、魁梧(wú)、颈(jǐng)联——等等。可以尝试按照上面的方法记牢正确读音。 2.因多音而错读 如“处(chǔ)理”而非“处(chù)理”,“强(qiǎng)迫”而非“强(qiáng)迫”。怎样避免错读呢?①依据词性辨别。如,“处”读(chǔ)时多作动词,读(chù)时多作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惊不变、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②根据字义判断。如“强”理解为“迫使、硬要”之意时都读(qiǎng)。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强”都读(qiǎng)。 另外,有的多音字常被错读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某个读音不太熟悉,

初中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点

初中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点 要考好语文没有数学英语那么难但是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要考好语文就要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点,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的语文知识点(一) 句 知识要点 (一)语法:应掌握短语、单句、复句这三方面知识短语:五种基本结构,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单句:六种基础成份,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复句:七种基础类型,并列、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条件。 学法指导 1.短语的学习不要脱离句子,要结合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理解句子的组成。 2.单句的成份的划分可以利用不同成分的基本位置,和结构助词的不同用法来掌握。 3.对复句的复习主要是记住常用关联词以辨析复句的类型,熟记口诀,便于记忆。 (二)标点 知识要点 《标点符号用法》中列了16种标点符号。下面顺口溜可帮助同学们记住这些标点号:句、逗、顿,分、冒、问,感叹号;(7种);引、括、省,破、连、名,还有间隔和着重。(9种)(其中“名”指书名号和专名号) 学法指导: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这类的题型,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同学们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同时在阅读中要会运用标点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 修辞 知识要点

1、八种修辞方法 2、了解常见的八种句式 3、语言表达力争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学法指导 文体知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体知识。 1.记叙文: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②人称:第一(我)、第二(你)、第三(他,他们) 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④中心:通过记人、叙事、状物、写景表达作者的思想。⑤详略:与中心有关内容详写,要具体、生动。与中心有关的次要内容略写。 2.说明文:①对象特征: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本质。②说明的条理:层次结构;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③说明的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3、议论文:①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②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③论证:论述层次,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 4、应用文:要重点了解几种常见应用文的格式。(1)书信――①标题②称呼③正文④结尾⑤署名和日期⑥填写标准信封:在信封左上角六个小方格内填写收信人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在收信地区邮政编码的下方,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或所在单位的详细名称。在收信人地址或单位名称的下方,居中位置写收信人的姓名。在收信人姓名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和姓名。在信封右下角的小方格内写寄信人的地区的邮政编码。 (2) 通知学法指导 对文体的知识既要掌握(不能死记硬背)又要运用,重点在运用这些文体知识,解决阅读、写作中心问题。具体指导结合现代文的阅读与写作。 三、文学常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的常识,了解基本篇目中涉及的主要的作家作品。 初中的语文知识点(二) 1.小说:①特点: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间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②分类:短篇小说(含小小说),中篇小说,

初中语文知识框架

初中语文知识框架(七、八年级) 年 级知识内容课时选课 初一 初二课文同步 知识点、 重难点点 拨 七年级上册1、识记理解课文生僻字词 2、感知体会文章句意及感情基调,逐步提高语言的语言的 运用能力 3、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理清思路学习其材料安排,布局 的精巧 4、课文重难点的梳理与详解 5、体会文章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培养其美感 6、在交际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其多 元化品质的形成。 10 七年级下册10 八年级上册10 八年级下册 10 字词音义的识 记理解 字形、字音的汇总分析 5 名言、名句的识记理解 4 成语的正确运用(防止望文生义、词性变化、对象不合理) 4 语言的表达与 运用 常出现的病句分析讲解(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5 仿写、仿句、概括的练习 5 修辞格的运用及常见错误 5 常见标点符号的运用及错误辨析(逗号、顿号、分号之间的 区别,引号、冒号运用等) 5 思维能力的培 养与运用 图文转化与信息提取 5 概括、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 5 现代文阅读 各类文体分析(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 2 现代文阅读技巧(快速整理结构、理清思路……) 5 文本中信息的快速提取 5 古诗词赏析文 言文阅读 古诗词体例、修辞格、文眼等诗词解析点的掌握 5 实词、虚词、常见句式等知识点的汇总 5 古文阅读的一般流程 3 快速把握作者情感流向 3 名著导读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生平及创作意图,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及 地位 5 综合能力 扩展 知识面扩展、语 言的应用能力 提升等 知识系统的全面拔高(语言综合运用、思维创新)10 合计(小时):

初中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经常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总结每次阅读的心得。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部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

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它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那么关于初中语文知识点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