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作业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答案与解析

第三节 第二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度直线运动

答案与解析

【课内作业】

1.答案: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答案:变速直线运动

3.答案:匀速 变速 解析:甲图可通过计算各时间段或各路程段的速度,得知是速度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频闪照片中记录下的是物体相隔同样的时间的不同位置,可判断出做的是变速(或加速)直线运动。

4.答案:4米/秒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定值,保持4米/秒不变,不随时间、路程的改变而改变。首先认清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为“速度始终不变”。

5.答案:D 解析: A 项出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快;B 项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C 项斜向上抛出的皮球运动路线是弯的。

6.答案:A 解析:有些同学误认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 =S/t 可知,V 与S 成正比。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不考虑公式的物理意义 7.答案: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都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是原来的几倍,路程也是原来的几倍,其比值是不变的。

8.答案:B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都无关。

9.答案:A 解析:平均速度的物理是表示物体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路程)内整个运动中的快慢程度,不能表示出每时每刻的快慢程度。

10.答案:C 解析:本题注意要运用公式进行求解,不能相加取平均值。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 是对平均速度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11.答案:

12.答案:分析:物体共运动6秒,分为两段路程,第一

段t 1=2秒,v 1=6米/秒;第二段t 2=4秒,v 2=3米/秒 由此可知:物体的运动时间t=t1+t2=6秒

通过的路程S=v1t1+v2t2=6米/秒×2秒+3米/秒×4秒=24米 1212s +s s 24v==

=4/ t

t +t 6米

=米秒秒

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某一段时间(或路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用物体通过的总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应该引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

平均值。 13.答案:

【课后作业】

1.答案: t=s/v=45Km/(90Km/h)= 解析: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解此题的关键看懂汽车的速度表的含义是表示汽车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 2.答案:80Km/h

解析:由指针的位置看清车速是80Km/h , 由里程表的变化可知所行驶的路程是 S=18601Km -18561Km =40Km t=s/v=40Km/(80Km/h)= 3.答案:

解析:t 1=s/v 1=300km/100 km/h=3h t 2=s/v 2=300km/500 km/h= t=t 1-t 2==

在路程、速度与时间三个量中,已知其中任一两个,都可运用公式求出第三个量。本题的关键是南京到上海的路程不变。

4.答案:2:3 解析:∵t s V =

∴v

s t = 32

1132=⨯=⨯==乙乙甲甲乙

乙甲甲

甲s v v s v s v s t t 5.答案:甲图线表示的速度小,所以是大货车。

解析:小轿车速度111s 9000m v =

==30m/s t 560s

⨯; 大货车速度222s 3600m v =

==20m/s t 0.53600s

6. 答案: D 解析: 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着的排球,其运动路线及快慢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圆形跑道上行驶的摩托车速度大小虽然不变,但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从树上正下落的苹果,它的速度将越来越大;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火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7.答案:B 解析:有些同学错误地选择了C ,认为速度是25米/秒。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对平均速度概念理解不正确。错把速度的平均值当作平均速度。

求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用全程的路程除以全部的时间。这也正说明平均速度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变速运动当作匀速运动处理的速度。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解: 设A 到B 的路程为s ,则前、后一半路程都为2

s ,即2

21s s s =

=. 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千米/s

v s v s v s t 3022211111⨯====

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千米/s

v s v s v s t 5022222222⨯====

A 到

B 全程所用时间: 时千米/s t t t 30221⨯=

+=+时

千米/s

302⨯

A 到

B 全程的平均速度:

时千米时

千米时千米/./s

/s s

t

s

v 537502302=⨯+

⨯==

解析: 从A 到B 全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A 到B 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一段时间(或路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用物体通过的总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应该引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12.答案:由上、下车的时间可知,此人的乘车时间为t=5min ;坐车行驶的路程来s= km ;由s

v t

=

可以求得。6.072/112

s km v km h t h =

==。

解析:本题联系日常生活,解此题的关键是弄懂表中意思, 【拓展创新】

1. 答案:加速 25 解析:本题是道综合性很强题目,首先要从图中分析出AB 段行驶了6米,BC 段行驶了10米,CD 段行驶了14米,AB 、BC 、CD 三段距离在逐渐变大,而所用的时间又相等,所以判断汽车是做加速运动;其次运用公式求平均速度时注意路程和时间的对应。路程是A 点到D 点之间的距离共15个格,共30米;时间是的三倍,也就是. 即: v=s/t=30m÷=25 m/s

(暑假一日一练)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5.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能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教具准备】电动玩具小车、卷尺、秒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进行新课】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师平时我们是怎样比较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学生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得远. 学生2: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师(播放视频1“100m赛跑”)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师(播放视频2“100m赛跑比赛现场的观众和裁判的结论”)请你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路程内,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速度 (1)速度的概念 师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师多媒体播放: a.百米赛跑,甲同学用了15秒,乙同学用了18秒,谁快? b.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一分钟跑了420米,谁快? c.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30秒跑了270米,谁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我们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或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板书: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速度的定义式 师请大家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s——路程(m);t——时间(s);v——速度(m/s).可变形为s=vt、t=sv. 板书:速度定义式: s v t .

物理作业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答案与解析

第三节 第二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度直线运动 答案与解析 【课内作业】 1.答案: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答案:变速直线运动 3.答案:匀速 变速 解析:甲图可通过计算各时间段或各路程段的速度,得知是速度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频闪照片中记录下的是物体相隔同样的时间的不同位置,可判断出做的是变速(或加速)直线运动。 4.答案:4米/秒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定值,保持4米/秒不变,不随时间、路程的改变而改变。首先认清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为“速度始终不变”。 5.答案:D 解析: A 项出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快;B 项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C 项斜向上抛出的皮球运动路线是弯的。 6.答案:A 解析:有些同学误认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 =S/t 可知,V 与S 成正比。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不考虑公式的物理意义 7.答案: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都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是原来的几倍,路程也是原来的几倍,其比值是不变的。 8.答案:B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都无关。 9.答案:A 解析:平均速度的物理是表示物体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路程)内整个运动中的快慢程度,不能表示出每时每刻的快慢程度。 10.答案:C 解析:本题注意要运用公式进行求解,不能相加取平均值。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 是对平均速度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11.答案: 12.答案:分析:物体共运动6秒,分为两段路程,第一 段t 1=2秒,v 1=6米/秒;第二段t 2=4秒,v 2=3米/秒 由此可知:物体的运动时间t=t1+t2=6秒 通过的路程S=v1t1+v2t2=6米/秒×2秒+3米/秒×4秒=24米 1212s +s s 24v== =4/ t t +t 6米 =米秒秒 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某一段时间(或路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用物体通过的总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应该引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 平均值。 13.答案: 【课后作业】 1.答案: t=s/v=45Km/(90Km/h)= 解析: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解此题的关键看懂汽车的速度表的含义是表示汽车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 2.答案:80Km/h 解析:由指针的位置看清车速是80Km/h , 由里程表的变化可知所行驶的路程是 S=18601Km -18561Km =40Km t=s/v=40Km/(80Km/h)= 3.答案: 解析:t 1=s/v 1=300km/100 km/h=3h t 2=s/v 2=300km/500 km/h= t=t 1-t 2== 在路程、速度与时间三个量中,已知其中任一两个,都可运用公式求出第三个量。本题的关键是南京到上海的路程不变。 4.答案:2:3 解析:∵t s V = ∴v s t = 32 1132=⨯=⨯==乙乙甲甲乙 乙甲甲 乙 甲s v v s v s v s t t 5.答案:甲图线表示的速度小,所以是大货车。 解析:小轿车速度111s 9000m v = ==30m/s t 560s ⨯; 大货车速度222s 3600m v = ==20m/s t 0.53600s ⨯ 6. 答案: D 解析: 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着的排球,其运动路线及快慢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圆形跑道上行驶的摩托车速度大小虽然不变,但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从树上正下落的苹果,它的速度将越来越大;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火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7.答案:B 解析:有些同学错误地选择了C ,认为速度是25米/秒。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对平均速度概念理解不正确。错把速度的平均值当作平均速度。 求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用全程的路程除以全部的时间。这也正说明平均速度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变速运动当作匀速运动处理的速度。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上海科技版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上海科技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二、考点点拨 本节内容主要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以及速度单位m/s 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三、跨越障碍 1、比较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例如在110m的跨栏比赛中,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我们观众就会说刘翔运动得最快,因为刘翔最先冲过终点。同学们细想一下此过程中,当刘翔冲到终点的那一刻,而其他运动员还在半程中,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不一样,刘翔跑了110m,而其他的运动员没有跑到110m,所以我们说刘翔跑得快的原因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跑得距离大。这就是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路程越大,运动得越快。 (2)相等的路程比较时间 计时员会对每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记录各自的成绩,如刘翔跑110m时,计时员记录的是12.91s,而计时员对其他运动员记录的成绩要大于12.91s。所以计时员说刘翔最快。那是因为跑相同的路程刘翔用的时间最少。 这就是另一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 例1: (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 其中图(a)表明__________. 图(b)表明__________. 点拨: 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而图(b)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中间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 (3)物理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2、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路程:S

八年级物理全册2.3快与慢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2.3 快与慢 一.选择题 1.下列是速度的基本单位的是() A.km/h B.m/s C.km/min D.cm/s 【答案】B 【解析】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组合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根据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得出速度的单位为m/s 2.汽车在平直高速路上行驶,1min通过1200m路程,汽车速度是() A.1200m/s B.72 m/s C.60 m/s D.20 m/s 【答案】 D 【解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20m/s,故答案为D; 3.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答案】D 【解析】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 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机以12m/s飞行 B.汽车以54km/h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某运动员用了10s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答案】B 【解析】将四个选项的速度单位统一,A项为12m/s,B项54km/h=15m/s,C项根据公式v=s/t=100m/10s=10m/s,D项由平均速度的公式v=s总/t总=30m/2.5s=12m/s,四个选项比较B项速度最大。故选B. 5. (2019.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 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答案】C 【解析】由图象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A、2~4s内,乙是静止状态。故A错误; B、4s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B错误; C、0~4s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 平均速度为v===2 m/s. 故C正确;D、3s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m,甲运动的路程是6m,乙在甲前方。故D错误。故选: C。 二.填空题 6. 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人步行速度约1.2m/s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动快慢人每秒步行的路程约为1.2m 【解析】速度的引入就是为了描述运动的快慢,所以它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人步行懂得速度约为1.2m/s的物理意义就是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08km/h=________m/s (2)60m/min=________km/h 【答案】30 3.6km/h 【解析】(1)根据计算1km/h=m/s,108km/h=108×m/s=30m/s。 =km=3.6km/h (2)60m/min= m 8.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5s内通过了15m,它在前2s的速度为________ 【答案】3m/s 【解析】由3m/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前5s内速度不变,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为3m/s.9.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108m/s.太阳与地球间距离1.5×1011m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时间大约______s 【答案】500s

2021年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第二章 第3节 快与慢同步练习

快与慢 一、单选题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2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在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越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爬到了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A 兔子始终比乌龟快 B 乌龟始终比兔子快 C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min,则这列队伍长()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经过6s,甲在乙前面处 C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北运动 D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北运动 5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大小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不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B 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C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D 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汽车的速度为18m/s则() A 汽车的速度大 B 火车的速度大 C 两车的速度同样大 D 无法确定 7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3s,跑完100m用了10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A 6m/s B s C s D 10m/s 8小东和小文同时从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9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10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沿着路线是直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只要是速度大小不变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C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总是保持不变 D 以上都不对 11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m.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则() A 猎豹最大 B 旗鱼最大 C 褐海燕最大 D 三者一样大 1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B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C 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 D 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 二、填空题 13某飞机做匀速直线飞行,在10min内飞了120m,则飞机的飞行速度为________m/h.飞机在第5min时的速度是________m/s. 。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__。 15

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2.3快与慢(含答案)

2.3快与慢 一、单选题 1.以60km/h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可能是 A.匆匆行走的人B.内环高架上行驶的汽车 C.正在飞行的客机D.绕地球飞行的“神七”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 米,它在第4 秒内的速度是() A.2.5 米/秒B.20 米/秒C.5 米/秒D.8 米/秒 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A.2:9B.9:2C.2:1D.1:2 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5.动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________ A.动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B.动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C.动车比汽车运动得慢 D.在相同的时间内,动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选择理由:________ 6.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A.猎豹速度最大B.旗鱼速度最大C.褐海燕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7.某人上山速度为0.5m/s,到达山顶按原路返回,下山的速度为1.5m/s,则他上山和下山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A.1m/s B.0.75m/s C.0.87m/s D.2m/s 8.如图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 C.D. 9.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10.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作直线运动的s﹣t图象,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三、快与慢同步练习及答案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三、快与慢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三节快与慢 1、理解速度的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一、选择题 ) A 、1 m/s 比1 km/h 的速度大 B 、1 m/s 比1 km/h 的速度小 C 、1 m/s 与1 km/h 的速度一样大 D 、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3、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 内行驶15km ;乙在3min 内行驶750m ;丙行驶100m 需24s ;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A 、甲最快,丙最慢 B 、甲最慢,丙最快 C 、乙最快,甲最慢 D 、三人一样快 4、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 的A 、B 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则在通常情况下,甲、乙两人相遇时所需时间约为() A 、 60min B 、200min C 、600min D 、2000min

5、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min ,则这列队伍长() A 、50m B 、100m C 、150m D 、250m 6、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2-4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7、某物体在第一、第二分钟内共前进了260m ,第三分钟静止不动,第四分钟前进了100m ,则它在4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 A 、1.67m/s B 、1.5m/s C 、2.17m/s D 、2m/s 二、填空题 8、单位换算: 3.6m/s=____________km/h 0.8cm/s=____________km/h 9、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 _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_________ 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10、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2-5中的两 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 ________min 。 11、一滑雪运动员沿240m 的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 要点点击 快乐自主研学 滑行250m 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 和25s ,则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 12、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其工作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2.3 快与慢 学案(含答案)

快与慢 班级:姓名:组号: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一)情景体验 体验观察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活动1:观察一辆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行驶的小汽车。 活动2:让橡皮从高处由静止落下。 (1)在活动1中小汽车速度变化。 (2)在活动2中橡皮下落经过的路线是线,速度越来越(选填“大”或“小”) (二)教材助读 1.旧知回顾: (1)公式:v= ,s= ,t= 。 (2)单位换算:108km/h= m/s 2.阅读课本25—27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匀速运动?什么是变速运动?(在课本中画出) (2)把图2-25和图2-26中的v 1 v 2 v 3 求出,并分析它们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平均速度? (4)阅读27页的信息窗,找出:人步行的速度 _____ ,自行车的速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度 ____,光的速度 (三)预习自测 滑雪运动员沿240m 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 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 和25s ,则①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③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在“体验”的活动1中,小明记下小汽车每隔10s 经过的路程,并与天鹅的运动情况比较,回答问题: 1.小汽车和天鹅都在做 运动。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10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天鹅在相同的时间(15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 2.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小汽车通过600m 的平均速度是 m/s ,与每个200m 内的速度都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三节 快和慢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一、选择题 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 .一日千里 B .大步流星 C .风驰电掣 D .迅雷不及掩耳 2.“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这句话表示( ) A .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 .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短 C .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短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复兴号”高铁的速度可达300 km/h ,这表示( ) A .“复兴号”高铁每小时的速度是300 km/h B .“复兴号”高铁通过的路程是300 km C .“复兴号”高铁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300 km/h D .“复兴号”高铁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300 km 4.在下列运动物体中,速度有可能是20 m/s 的是( ) A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 .地球公转 D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5.下列速度的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10 m/s =10× 11000 13600=36 km/h B .10 m/s =10 m/s × 3600 1000 =3.6 km/h C .54 km/h =54 km/h ×1000 m 3600 s =15 m/s D .54 km/h =54×1000 m 3600 s =15 m/s 6.下列物体运动得最快的是 ( ) A .甲在4 h 内通过160 km

B.乙在10 s内通过100 m C.丙在1 h内通过1.2×106 cm D.丁在1 min内通过1000 m 7.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动车以30 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 km的速度骑自行车前进,则()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8.2018·台州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 km/h。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 s,(不考虑车厢长度)则隧道长度约为() A.60 m B.600 m C.2160 m D.7776 m 9.2018·无锡我国选手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 m决赛中,以39.58 s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与下面的哪个速度最接近()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 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10.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2∶3 B.4∶9 C.1∶1 D.9∶4 二、填空题 11.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1)两运动员中,________的速度较大,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______较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课时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A.由v=s t B.s 的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t C.由v=s 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t 的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D.s t 2.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路程越大 B.由速度公式s=vt可知,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C.用1m/s的速度向东和向西走,结果相同 D.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定义方法称为比值定义法,物质的密度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定义的 3.下面能描述减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A. B. C. D. 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运动到A点时共运动了240m B.乙的速度0.5m/s C.乙比甲晚40s出发 D.甲、乙在A点速度相同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5s末的速度是5m/s,则()A.它在第1s内运动的路程是1m B.它在第1s内运动的速度是1m/s

C.它在前3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 D.它在第6s末的速度可能比5m/s大 6.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的手掌宽约为15cm B.人的脉搏正常跳动的时间间隔是5s C.全新2B铅笔长度约为10m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米/秒,后一半路程速度为6米/秒,那么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米/秒B.4.8米/秒C.5米/秒D.6米/秒 8.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 m/s和10 m/s,则两车都运动10 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 A.1∶1 B.3∶2 C.2∶3 D.1∶3 9.《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以下诗句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朝辞白帝彩云间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D.轻舟已过万重山 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B.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C.在0~4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二、填空与作图题 1.太阳发出的光,大约要经过500 s才能到达地球。真空中的光速c=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km。 2.某大桥双向8车道,桥面总宽52 (填单位符号),全长:1120m,一列280m长的高铁匀速通过大桥的时间为70s,则高铁的速度为m/s,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

2.3快与慢 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练习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快与慢 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01知识管理 1.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__保持不变__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速度__变化__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 定义:总路程与总时间的__比值__. 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计算公式:v=s t. 02练习题 1.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C)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下楼的顾客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2.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 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四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A)

3.下列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B) ①②③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 min内通过了360 m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3__m/s,这个物体在第5 s内的速度是__3__m/s,在第9 s末的速度是__3__m/s,前10 s通过的路程是__30__m. 5.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6.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这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整个赛跑过程中(D)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3 s内通过的路程是60 m,中途停下来10 s后又在2 s内通过30 m的路程,这个物体前3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20_m/s__,后2 s

2021年物理八年级全册2.3快与慢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科版

2.3 快与慢 一、填空题 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第2秒内的距离是4m ,第3秒内的距离是6m ,第4秒内的距离是8m ,这物体是_______运动。 【答案】做变速直线 【解析】注意区分概念,第几秒内,是在这一秒内,注意与前几秒内概念区分。 2、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72km/h =_______m/s (2)15m/s =_______km/h 【答案】(1)20;(2)54 【解析】该题考察单位换算,属于物理计算的基本功,1m/s=3.6km/h ,1km=1000m ,1h=3600s 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m 的路程时用了30s 的时间,那么它前15s 内的速度为 ________m/s 。 【答案】1.5m/s 【解析】 1.5m/s 30s 45t v === m s ,整个过程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4、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2s 经过的路程是24m ,后4s 经过的路程是42m ,这个物体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后4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在整个6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 【答案】12;10.5;11 【解析】前2s 内的平均速度12m/s 2s 24t v === m s ; 后4s 内的平均速度10.5m/s 4s 42t v ===m s ; 整个6s 内的平均速度11m/s 6s 42m 24t v =+== m s

5、某同学“百米跑”的时间是12.5s ,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 【答案】8 【解析】路程为100m ,时间为12.5s ,所以速度8m/s 12.5s 100t v ===m s ; 6、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所走的路程之比是5: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 【答案】5:1 【解析】根据t v s = ,当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即路程之比等于速度之比。 7、一列火车以72km/h 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00m 的大桥,用的时间是1.5min 。求火车的长度是。 【答案】200m 【解析】火车速度v=72km/h=20m/s ,时间t=1.5min=90s ,根据 1800m 90s 20m/s vt s =⨯==, 所以火车长度l=1800m-1600m=200m 。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运动员跑步比赛中的情景,三块表的示数分别表示了各运动员从起点跑到图中所示位置时所用的时间.从图可以判断出运动员跑的最快。(选填“甲”、“乙”或“丙”) 【答案】乙 【解析】由题目中三块表的示数可知,甲、乙、丙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乙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乙运动的最快。

(新)物理沪科版八上《2.3 快与慢》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三节快与慢 第1课时速度和速度计算 01 知识管理 1.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________的比称为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公式:________,变形公式s=vt或________。 单位:________或km/h。 换算关系:1 m/s=________km/h ,1 km/h=________m/s。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________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①任何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通过任何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也是相等的,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每时每刻每点的________均相同。②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在自然界中,严格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几乎不存在。 (2)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理学中,把________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不同时段或不同路程运动的速度一般不相同,速度变化不能确定。 速度的含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一般叫平均速度,也叫速度,它表示的是物体运动的________快慢程度。 说明: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说速度必须把速度与路程或时间严格对应,即哪段路程的速度或哪段时间的速度。 02 根底题 1.(淄博中考)以下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2.通常一个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 A.10 m/s B.1.2 m/sC.60 km/h D.340 m/s 3.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4.(泰州中考)以下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5.(广元中考)如以下图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与b B.a与cC.c与d D.b与c 6.(安徽中考)完成以下单位换算: (1)0.8 g/cm3=________kg/m3; (2)360 km/h=________m/s。 7.(临沂中考)2022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保日〞。今年“环保日〞的活动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为此,李明采取骑山地车的方式参与活动,则李明周末骑车去距家30 km远的动植物园游玩,途中的平均速度为15 km/h,他从家到达动植物园需要多长时间? 03 中档题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以下图,由图像可知〔〕

【教育资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第三节快与慢 同步练习 (含解析)学习专用

2.3 快与慢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同学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乙运动较快 B.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C.在10~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20s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为10m/s 【答案】D 【解析】A、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他们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A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看出两名同学在15s末相遇,且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B不符合题意; C、乙同学在10~20s内的图象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C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看出乙同学在0~2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像中的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并分析运动情况. 2.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4.5m.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 30 km/h B. 60 km/h C. 90 km/h D. 120 km/h 【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相机曝光了2次,轿车通过的总路程大概是4个车身长,1个车身长约为4.5m,所以,总路程s=4.5m×4=18m,总时间t=0.5s×2=1s, 轿车的平均速度:v= = =18m/s≈64.8km/h.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 可求出轿车的平均速度. 3.如果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共运动了6s,已知它在前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在第6s的速度是()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物体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速度为,由于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第6s的速度也是5m/s,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4.一座桥长200m,一列50m的队伍以2m/s的速度通过桥,这列队伍全部过桥所用的时间为() A.125s B.100s C.25s D.75s 【答案】A 【解析】队伍要通过大桥,队伍运动的距离是从队伍排头开始踏上大桥,到队伍尾部离开大桥.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队伍通过大桥的时间. 队伍运动的距离:s=50m+200m=250m, ∵v= , ∴队伍通过大桥的时间:t= = =125s,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 5.图中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 B.

2021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配套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二章 第3节 含答案

2021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配套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二章第 3节含答案 -2021学年高中物理必修一配套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二章第3节含答案 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表达式为x=____,在v-t图象中,图线和时间坐标轴包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的大小. 2.当物体以匀速变化的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表达式为x=___________;,如果公式中规定的初始速度方向为正,当物体处于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处于减法运动时,a 取负值。 3.如果物体的初始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简化为x=__________A 包围的图像的时间轴。物体的最终速度必须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的位移必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如果运动均匀加速,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增加;如果运动是均匀减速,则速度和位移随时间而减小。5.对于从静止处以匀速加速度沿直线移动的物体,第二秒钟通过的位移为0.9m,然后为()a。第一秒钟结束时的速度为0.8m/sb。第一秒钟通过的位移为 0.45mc。加速度为0.6m/s2 d.前3s内的位移是1.2m [概念和法律实践] 1 知识点位移公式x=v0t+at2的应用 21 1.对于公式v=V0+at和x=v0t+at2中涉及的五个物理量,除了t是标量外,其他四个物理量v,V0 2 a、 X是一个向量。在直线运动中,四个矢量的方向都是直线。当一个量的方向被视为正方向时,其他三个量的方向与此相同,相反的方向被视为负值。如果将速度v0的方向作为正方向,则以下陈述是正确的:(a)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取负值;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取正值;C.在均匀减速的直线运动中取正值 d.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a都取正值

(新)沪科版物理八上《2.3快与慢(2)》同步练习(附答案)

2.3快与慢 根底训练 知识点1比拟运动快慢的方法 1.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拟运动的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公式为t s v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①或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 和km/h ,其关系是1m/s=_____km/h 。 知识点2 速度 2.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前10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乙车到达600m 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40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3.2013年9月29日建成通车的卧龙大桥是襄阳首座斜拉桥,全长4343.5m ,桥面宽31.5m ,双向六车道。如果一辆大车通过该桥的速度是60km/h ,则所用的时间是〔保存整数位〕( ) A .4min B .6min C .8min D .10min 4.某同学骑自行车在平直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s 内通过20m 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 内的速度是〔 〕 A .40m/s B .20m/s C .10m/s D .5m/s 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 知识点3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6.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以以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7.如以下图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第二次木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距离是cm 。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木块的速度〔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8.如以下图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比拟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综合训练 9.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假设采用发光二极管〔LED 〕,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 ,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响,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 刹车。在限速为110km/h 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平安距离约可以减少〔〕 A.3m B.7m C.15m D.25m 10.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11.短跑运发动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 末的速度为9.0m/s ,10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在前5秒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9.1m/s 12.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