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学案

第10讲明清时期的经济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4)人口的大量增加:由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大量荒地的开垦,耕作技术的进步,高产作物的推广以及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

2.手工业

(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2)成就

①制瓷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②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棉织业:明代棉花成为纺织业主要原料。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等。

3.商业

(1)商业繁荣

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③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

②地点:江南。

③行业:丝织业。

④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⑤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

(4)缓慢原因: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二、农耕经济的迟滞

1.“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

①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②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2.“海禁”与“闭关锁国”

考点一古代的商业都市和商品经济

1.古代中国商业都市发展的五大特点

(1)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市场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唐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4)对外贸易发达。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2.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初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来自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长。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①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②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1.论从史出

明清奢侈之风——“扬气”

史料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结论史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奢侈之风,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获取材料信息

要求: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材料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主要信息:

答案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

1.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2.古代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1.论从史出

明代的经济立法

史料(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结论明代的市场立法规范了商业行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但“海禁”政策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

2.史由证来

要求: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说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史料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论证:

答案(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贸易。

(2)“闭关锁国”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遮断了西方商人与“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引起西方人的不满。

(3)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1.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

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命题角度明清时期商人营商致富动机的成因及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利因素。2.“海禁”政策下的“百货不通”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书》

发现问题“海禁”政策导致了沿海居民的贫困化。

命题角度如何评价“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社会影响。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1.命题点:社会史观——明朝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17·课标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 B

解析材料反映出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从上层社会专属到普通人家的变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直接对应关系,故A项错误;C、

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2.命题点:明代江南农村的变化

(2016·课标全国Ⅲ,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 A

解析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明末农村雇工待遇提高,是城镇经济发达,雇工出卖劳动力的机会增多所致,故选择A项。“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是个别雇主为了留住雇工而非政府行为,故B项错误。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而非强化,故D项错误。

3.命题点:政治重心的转移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015·课标全国Ⅱ,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答案 B

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

4.命题点:清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2014·课标全国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答案 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题干材料反映了清初实施海禁以前,中外贸易在民间表现突出,但外国货物在中国很少,外国银钱已在民间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货物出口增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外来货币是否干扰了中国市场,排除B项。也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或清朝统治出现问题,排除C、D 两项。

5.命题点:明代的长途贸易发达

(2013·课标全国Ⅱ,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答案 D

解析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

1.命题点: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

(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28)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

答案 A

解析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虽然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故C 项错误;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是自古代城市产生以来就存在的经济现象,“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并不代表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项错误。

2.命题点:从居民身份构成分析明代社会结构的变化

(2017·合肥三模,26)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 A

解析按照图片所示,当地工场工人占到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

3.命题点:清代对外贸易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冲击

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答案 B

解析根据“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可知其目的是防内,故A项错误;根据“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可知国家根据对外贸易的情况在不断地调整政策,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明确数据说明收入的多少,故C项错误;根据“照粤关之便”可知能够对外贸易的地方并不普遍,故不能否定既定的政策,故D项错误。

4.命题点: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2018·河南高考诊断A卷,27)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 B

解析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且材料中只提及江苏部分地区农业产品种植情况,不

能说明整个江南地区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江苏部分地区种植棉花现象普遍,说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民生产状况而不是反映粮食加工状况,故D项错误。

5.命题点:明代手工业生产关系的变化

(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四,26)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废除匠籍”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匠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唐山三模,25)宋代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这一现象说明() A.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于消失

B.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

C.“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

答案 B

解析等级观念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存在,趋于消失太过绝对,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工商业阶层在宋代、明代也可参加科举考试,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B项正确;题目中提到的是对商人地位贬低的松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一直是由士大夫把持,开始是禁止商人考试的,故D项错误。2.(2017·孝义三模,27)明朝时,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

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

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江西赣州”,可知以嘉定、吴会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地域分工,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突出地区生产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东南地区的生产变化,不能体现其在全国的地位,故D项错误。3.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明代中叶以来()

A.手工业领域发生新变化

B.白银普遍流通,货币制度趋于规范

C.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D.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答案 A

解析明代中叶以来,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大量产品进入市场,特别是江南丝织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故A项正确;货币制度趋于规范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从宋代就开始了,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手工业的变化,农产品商品化加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4.(2017·深圳二模,27)明朝初年政府“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价”。此举意在()

A.垄断城市商业贸易

B.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C.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D.征税补充军费开支

答案 C

解析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政府对商业的管理,不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明初政府设官校勘度量衡和核定物价,加强对商业秩序的管理,维护市场公平交易,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5.(2017·濮阳三模,27)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

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

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

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

解析“松江、苏州二府”“嘉兴、湖州二府”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不能说明江南地区重视区域分工,故A项错误;“棉作”“蚕桑”都属于农业生产范畴,不能说明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可知明代江南地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故C项正确;蚕桑并不是新引进的物种,故D项错误。6.(2018·全国Ⅱ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26)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入亩政府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

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清前期耕地面积仅增加1亿亩,而人口却增加5倍多,显然开垦的耕地无法承担如此多增加的人口,故A项错误;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使得百姓不再隐瞒人口,故B项正确;一条鞭法是明代实行的税收政策,故C 项错误;明清时期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无法解释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故D项错误。7.(2017·郴州二模,7)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弃商从政

B.徽商追求虚荣

C.徽商寻求政治庇护

D.政府抑商

答案 D

解析徽商弃商从政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故A项错误;徽商追求虚荣反映的是一种表面现象,与题干“本质”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徽州朝奉”是一种自我“加封”,不是官府封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徽州朝奉”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质上反映了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商人希图通过自我加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8.(2018·珠海一模,26)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的最终目的

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 D

解析清朝废除贸易禁令的规定能体现出海禁松弛仍有限制,但明代徽商谋求功名的行为与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受重视和保护,是重农抑商观念的体现,故D项正确。9.(2017·日照三模,27)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而成为主要货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清时期()

A.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

B.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

C.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

D.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答案 A

解析出现较早的纸币始终未能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究其根本原因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故A项正确;大量国际金银涌入中国市场只会促使纸币更快的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故B项错误;民众的认可度并不是决定纸币流通程度的根本因素,故C项错误;纸币易贬值的特点同样也不是其未能成为主要货币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10.(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27)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可以看出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故D项正确。

11.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重利之念,甚于重名”表明重农抑商观念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抛弃学而优则仕与材料中“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山右(今山西)积习”表明是地方性的观念变化,而非政策,故C项错误;清雍正帝强调“工贾皆其末也”,商人的地位没有“大大提高”,故D项错误。

12.(2018·乐山一模,27)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答案 C

解析民族工业是中国近代的产物,故A项错误;清朝国民自大心理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故C项正确;列强侵华的导火索是中西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13.(2018·荆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下是史籍关于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记载。“便服裘帽,惟取华丽,或娼优而僭拟帝后,或隶仆而上同职官,贵贱混淆,上下无别。”“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赴观焉。……南都(指南京)服饰,在庆、历前犹为朴谨。近年以来,殊形诡制,日新月异。”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亦不以储蓄为意。即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则归市酒,夫妇团醉而后已,明日又别为计。”“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兄弟当分,异居异财。”“婚娶颇多论财,嫁女竞侈,穷极靡丽,宝贵妆资从厚。”

——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历史影响。

答案(1)特点:在服饰上突破了传统的礼制和等级制度;衣食住行、嫁娶等方面出现奢靡风气和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商贾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传统贱商观念有所改变);出现家庭小型化现象(出现兄弟、父子分产别居现象或人们的私有财产观念得到强化)。

(2)影响:政治上: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与传统家庭结构。

经济上:促进人口流动,有利于城镇就业,推动工商业发展。思想上:冲破了理学禁欲主义的控制,有利于市民阶层的觉醒。社会生活上:奢侈之风造成浪费、贫困加剧等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4.(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初年南京地方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机),张纳税当五十金”,并由“织

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此后,出现了“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遂有开五六百张织机者”。乾嘉年间,全城织机数已达“三万余计”,至道光时,仅缎机使“以三万计,纱、绸、线、绫织机不在此敌”,这些织机大部分受手工工场主的直接或间接控制。

——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康乾时期,在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中,两极分化剧烈。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務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译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在竞争中,贫者破产而沦为雇工,富者积累资金而雇工经营。——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以农业而言,生产工具基本上沿用宋元以来的一整套农具,耕作技术基本上还是宋代水平,和欧洲相比,18世纪中叶,处于乾隆鼎盛时期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已从总体上落于经过“工业革命”的西欧列强之后。

长沙京刀业行规规定:“一议外来京刀,内行外行,毋得发售,如违将货充公”。

——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答案(1)表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作坊和手工工场的规模与数量有了较大增长;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商品经济的发达(商人集团和商业资本的迅速发展);废除匠籍制度,使手工业者脱离了世代承袭的劳役;国家赋役制度的改革,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了。

(2)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欧洲;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束缚。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滞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专制主义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八股取士;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重义轻利、重儒轻贾的价值观念和自我封闭、自我陶醉的文化自大主义的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具体表现,材料一中全城织机数已达“三万余计”,仅缎机使“以三万计,纱、绸、线、绫织机不在此敌”,反映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作坊和手工工场的规模与数量有了较大增长;材料二中“在竞争中,贫者破产而沦为雇工,富者积累资金而雇工经营”,反映出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发展的原因,从政局的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政策的促进等方面分析。(2)从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抵制、货币制度的落后、传统夷夏观念的束缚等方面分析。

2019届高考英语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选修6 Unit 1

选修六Unit 1 [基础回顾] Ⅰ.单句语法填空 1.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taken some effective measures,aimed/aiming(aim)at cutting down the cost during the tough economy. 2.The boys made an attempt to leave(leave) for camping but were stopped by their parents. 3.Above all,man's dearest possession(possess) is life,and it is given to him to live but once. 4.It was quite a long time before I figured out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manager. 5.A certain man planted a rose and watered it faithfully(faith) and before it blossomed,he examined it. 6.The animal welfare organizations provide care and adoption(adopt) for homeless or abused animals. 7.Not having predicted(predict) the risks in the stock market,they are now suffering a great financial loss. 8.The parents have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their youngest child. 9.As far as I am concerned,the short message is typical(typ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but it needs to be used with care. 10.An exhibition(exhibit) of peasant paintings from Longmen will be put on in Huizhou Museum at 2:00 p.m. on July 4th. Ⅱ.单句改错(每句一错 1.Then a discussion will be held, aim to improve mutual understanding.aim→aiming 2.All attempt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have failed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in that area.attempt→attempts 3.Many world-famous paintings are in possession of the wealthy old man.in后加the 4.We appreciate your apologies and goodwill,but we hope that you can figure a good way of settling the matter.figure后加out 5.Distance learning is being adopted as in several countries to help children in remote rural schools.去掉as Ⅲ.佳句写作 1.我的话并非针对你说的。(aim) 答案:My remarks were not aimed/didn't aim at you. 2.这幅画在他早期作品中是相当典型的代表作。(typical)

2019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金考卷:电磁感应(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九) (教师用书独具) 本卷测试内容:电磁感应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1、2、4、5、7、8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3、6、9、10、1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018·济南高三模拟]如图所示,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发生的现象是( ) A. 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 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 C.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 D.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安培力的简单应用.磁铁插向左环,横杆不发生移动,因为左环不闭合,不能产生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的作用;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移动,因为右环闭合,能产生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选项B正确.本题难度易. 答案:B 2. 如图所示,在某中学实验室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正方形闭合导体线圈abcd,线圈的ab边沿南北方向,ad边沿东西方向,已知该处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使线圈向东平动,则b点的电势比a点的电势低 B. 若使线圈向北平动,则a点的电势比d点的电势低 C. 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D. 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 解析:由右手定则知,若使线圈向东平动,线圈的ab边和cd边切割磁感线,c(b)点电势高于d(a)点电势,故A错误;同理知B错误;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将变小,由楞次定律可判定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C正确. 答案:C 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铜质小闭合线圈静置于粗糙水平桌面上.当一个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贴近线圈,沿线圈中线由左至右从线圈正上方等高、快速经过时,线圈始终保持不动.则关于线圈在此过程中受到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的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靠近线圈时,F N大于mg,F f向左 B. 靠近线圈时,F N小于mg,F f向右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纲要导引】 此专题作为力学实验的重要基础,高考中有时可以单独出题,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新课标1卷均考察打点计时器算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有时算出速度和加速度验证牛二或动能定理等。此专题是力学实验的核心基础,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点拨练习】 考点一打点计时器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时常考两种方法: (1)逐差法 纸带上存在污点导致点间距不全已知:(10年重庆) 点的间距全部已知直接用公式:,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奇数段时舍去距离最小偶然误差最大的间隔) (2)平均速度法 ,两边同时除以t,,做图,斜率二倍是加速度,纵轴截距是 开始计时点0的初速。

1. 【10年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 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22图1所示,A B、、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16.6=126.5=624.5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 S ②打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 /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用、、和f表示) 【答案】①0.1s②2.5③ 【解析】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v==2.5/s . ③利用逐差法:,两式相加得,由于,,所以就有了,化简即得答案。 2. 【15年江苏】(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

【市级联考】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3月第一轮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则饱和光电流 A. 与照射时间成正比 B. 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C. 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 与两极间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某种频率的光入射到金属上能发生光电效应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且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与光照时间以及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无关,故选C. 2.如图,在光滑的斜面上,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挡板上,上端放有物块Q,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在Q上,使其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Q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开始时:mgsinθ=kx0;当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在Q上时,当Q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为x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得F=kx+ma,故选A. 3.如图,在水平光滑细杆上有一小环,轻绳的一端系在小环上,另一端系着夹子夹紧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两个侧面,小物块到小环悬点的距离为L,夹子每一侧面与小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小环和物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则小环和物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最大为(不计小环和夹子的质量,重力加速度为g)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小环碰到钉子瞬间,物块将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对物块:2F-Mg=M,解得,故选D. 4.某一行星表面附近有颗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周期为T,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则这颗行星的半径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物体:N=mg;且;对绕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联立解得:,故选A. 5.雨滴在空气中下落时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假设阻力大小只与雨滴的速率成正比,所有雨滴均从相同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达地面前均达到最大速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019届高考英语第一轮限时自测试题8

课后限时自测(八)(对应学生用书第349页) (建议用时:40分钟) Ⅰ.语法填空 Many people say that e-mail is just a faster way to deliver letters.The fact is that letter-writing and e-mail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__1__(process).Letters travel__2__envelopes through actual space and take time gett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If I am writing on paper to my brother in Kenya,I will be less likely to complain about the breakfast I__3__(have)this morning.I will probably write about my relationships and some things that I've been thinking about.I will also take more care with my style,trying to write in__4__way which is interesting and worth__5__(read).My brother might save my letter;he might read it back to me years from now. E-mail is different.It is instant,traveling from point to point.__6__you don't print it out,the message doesn't physically exist.With e-mail,geography is no obstacle and time is not important.I can send a message to Kenya whenever I want to,and__7__gets there almost in a second.The ease of this kind of writing and sending probably makes__8__a different kind of communication.That is__9__I am not so focused on style.I might be less likely to say something__10__(deep).My brother might glance at my mail,have a laugh,and then delete it. 【语篇解读】本文介绍了e-mail与传统写信的区别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好处。 1.processes 根据前面的are可知用复数。 2.in 根据前面的letters及后面的envelopes可知。 3.had 由句意可知用过去时态。 4.a 不定冠词的基本用法。 5.reading 根据前面的worth用法可知。 6.If 根据前后句的条件关系可知,if引导条件从句。 7.it 指代前面的a message。 8.for 固定搭配,“make for”相当于“lead to”。

2019届高三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7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7历史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一个条约,该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______________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 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半外交关系”也是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项举措有助于( ) A.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 3.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4. 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

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为做好2019届高考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就目前高考物理的命题,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我校学生实际,经2019届高三物理教师讨论,制定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指导思想:立足学科、抓纲靠本、夯实基础、联系实际、关注综合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及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解题方法。 2、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3、通过一轮复习,基本实现章节知识网络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是要求教师提高自己对高考的认知,课前备好课。 教师要熟悉两纲,即熟悉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熟悉近年的必考点和常考点,并在双向细目表的指引下复习。这样在一轮复习中才能分清主次和轻重,只有老师知道考什么和什么考,才能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而且每一节课必须备好课,你才知道本节课要做什么,完成什么教学任务,达到什么目的,然后根据教学的环节设计好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巩固、反馈。

8、坚持天天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主动找目标生辅导,指导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辅导、谈心,摸清学生在各方面的情况,坚持在思想、方法、知识等各方面的全面推进。 以上是我们备课组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定认真执行,并且根据教学实际在做进一步的调整。总之,通过第一轮复习使学生夯实基础,提高各方面能力,为第二轮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1:高三物理科任教师及周月考出题安排 序号姓名任教班级周考命题 (周)月考命题(月) 1 龙淑琴高三(1)高三 (4) 全品小练习 周末滚动练 习和金考卷 单元滚动A 卷结合进度 安排周测 6、11 2 龙登 朗高三(2)、 (5)9、12 3 龙正钦高三(3)高三 (6) 5、10 1、周(月)考题必须与教学进度同步。2、月考题要 经组员论。试卷要求打印。 附2:教学进度安排表 完成教章节教学内容课时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0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学案

第10讲明清时期的经济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4)人口的大量增加:由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大量荒地的开垦,耕作技术的进步,高产作物的推广以及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 2.手工业 (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2)成就 ①制瓷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②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棉织业:明代棉花成为纺织业主要原料。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等。 3.商业 (1)商业繁荣 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③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

②地点:江南。 ③行业:丝织业。 ④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⑤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 (4)缓慢原因: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二、农耕经济的迟滞 1.“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 ①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②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2.“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表现影响 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 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危及统治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 与外国互市,对外 贸易只能在官方主 持下进行 (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 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 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延缓了 封建经济的解体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 后于世界潮流 (3)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 了科学的发展 清朝“闭关锁国”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 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 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厉行海禁,禁止官 民私自出海;将沿 海居民内迁,不许 人民擅自下海 易错提醒“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 (1)“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主要是防内。 (2)“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主要是防外。

2019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模拟测试6

选修3-1 第八章 第3讲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5题为单选,6~8题为多选) 1.(2018·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学家 霍尔于1879年在实验中发现。当电流垂直于磁场通过 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左右两个端面时,在材料的上下两个 端面之间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被称为霍尔效应,产生这种效应的元件叫霍尔元件,在现代技术中被广泛应用。如图为霍尔元件的原理示意图,其霍尔电压U 与电流I 和磁感应强度B 的关系可用公式U H =k H IB d 表示,其中k H 叫该元件的霍尔系数。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 51342952( D ) A .霍尔元件上表面电势一定高于下表面电势 B .公式中的d 指元件上下表面间的距离 C .霍尔系数k H 是一个没有单位的常数 D .霍尔系数k H 的单位是m 3·s -1·A -1 [解析] 若霍尔元件为电子导体,应用左手定则可知电子向上偏,上表面电势低,A 错误;电荷匀速通过材料,有q U H L =q v B ,其 中L 为上下两表面间距,又I =neS v =ne (Ld )v ,其中d 为前后表面间 距,联立可得U H =BI ned =1ne BI d ,其中d 为前后表面之间的距离,n 为 材料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e 为电荷的电荷量,则B 错误;由以上分 析可知k H =1ne ,可知k H 单位为m 3·s -1·A -1,C 错误 ,D 正确。 2.(2018·山西晋城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方向的匀强

电场和匀强磁场互相垂直,竖直的绝缘杆上套一带负电荷小环,小环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导学号 51342953( D ) A .始终不变 B .不断增大后来不变 C .不断减小最后为零 D .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不变 [解析] 水平方向有Eq =q v B +N ,竖直方向有mg -f =ma ,f =μN ,随着速度v 的增大,弹力N 逐渐减小,摩擦力减小,加速度增 大;当Eq =q v B ,v =E B 时,弹力N =0,摩擦力减为零,此时加速度 最大,a m =g ;然后弹力反向,水平方向有Eq +N =q v B ,竖直方向有mg -f =ma ,f =μN ,随着速度的增大,弹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加速度减小,最终加速度减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所以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不变,D 正确。 3.(2018·河南洛阳期末统考)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不计重力),经电压U 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粒子在磁场中转半个圆周后打在P 点,设OP =x ,能够正确反映x 与U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导学号 51342954( B ) [解析] 在电场中Uq =12m v 2,解得v = 2Uq m ,x =2m v qB =2m qB 2Uq m =8mU qB 2,所以能够正确反映x 与U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B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业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态时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晶体 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C.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固态不导电而熔融态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答案 D 2.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 →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B.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C.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D.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A 3.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双键中,σ键比π键稳定 B.N2与CO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对应相等 C.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至少有1个σ键 D.HCHO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2∶1 答案 D 4.下列性质适合于离子晶体的是() A.熔点1 070 ℃,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能溶于CS2,熔点112.8 ℃,沸点444.6 ℃ D.熔点97.81 ℃,质软,导电,密度0.97 g·cm-3

5.下列过程得到的固体物质不是晶体的是() A.降低KCl饱和溶液的温度所得到的固体 B.气态碘直接冷却成固态碘 C.熔融的KNO3冷却后所得到的固体 D.将液态的塑料冷却后所得到的固体 答案 D 6.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电离能:Y小于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n 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的强于Y的 D.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答案 A 7.下列关于晶格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晶格能仅与形成晶体中的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B.晶格能仅与形成晶体的离子半径有关 C.晶格能是指相邻的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D.晶格能越大的离子晶体,其熔点越高 答案 D 8.下列各组微粒的空间构型相同的是() ①NH3和H2O②NH+4和H3O+③NH3和H3O+④O3和SO2⑤CO2和BeCl2⑥SiO4-4和SO2-4⑦BF3和Al2Cl6 A.全部 B.除④⑥⑦以外 C.③④⑤⑥ D.②⑤⑥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第1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案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从民国成立至国民革命失败(1912~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深入发展时期。 政治上:新制度的创建,新道路的开辟。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世界被扫荡,新的制度创建起来。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经济上:三者并存,多元发展。中华民国时期,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土地政策。 思想上: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反映了中国人民力求使中国由贫弱变为富强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融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逐步中国化,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第16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 (1)初期: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2)后期: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成果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 (2)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意义 (1)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五四运动的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民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背景 ①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最新版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超详细)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为做好2019 届高考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就目前高考物理的命题,结合物理 学科特点和我校学生实际,经2019 届高三物理教师讨论,制定2019 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指导思想:立足学科、抓纲靠本、夯实基础、联系实际、关注综合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及理解和应 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解题方法。 2、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 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3、通过一轮复习,基本实现章节知识网络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 理现实问题。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是要求教师提高自己对高考的认知,课前备好课。 教师要熟悉两纲,即熟悉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熟悉近年的必考点和常考点,并在双向细目表的指引下复习。这样在一轮复习中才能分清主次和轻重,只有老 师知道考什么和什么考,才能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而且每一节课必 须备好课,你才知道本节课要做什么,完成什么教学任务,达到什么目的,然后 根据教学的环节设计好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巩固、反馈。

2、第一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带齐高中课本,以课本为主线,加强基本概念、 原理的复习,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知识结构。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原来上过的内容基本已经忘记,现在的复习就好 比是上新课一样,但是如何真的“上新课”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的做 法是每一节课设计好教学的目标,然后列提纲,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 重现、梳理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基本的概念、定律、定理、 公示等等,而且每节课都必须要进行知识点的网络化小结。 3、提高课堂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 每一题要体现它的功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 在基本知识重现的基础上,针对本节课的知识选好课堂练习(以全品小练习 的习题为主),然后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并展示思路和方法,教 师点评,如有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4、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分析具体 情景,建立物理图景,寻找具体适用规律的能力。 教师在对课堂的习题、或课后作业、测试卷等讲解时要重视对学生解题思维 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有很多都只是对物理概念或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不会应用, 这主要原因是没有解题的思维,而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这种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 建立物理图形或情景,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找好最适用的 解题办法,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5、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每周至少集体备课 1 次, 平时多交流, 多听课, 多研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天体运动 教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天体运动复习课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9月 课题天体运动复习课课时 1 课型复习课 教重点1.卫星变轨问题相关讨论 2.双星及多星问题讨论 依据:对天体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课 程标准) 教 难点 用万有引力分析解决问题。依据:高考考点。 习目标一、知识目标 1、生能利用万有引力分析卫星变轨的过程。 2、生会用牛顿定律及圆周运动相关公式分析双星及多星的圆周运 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天体运动的分析,让生深刻理解万有引力的综合应用过程和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辅 教 环节 教内容教师行为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 1.课前3分钟公式小考:万有引 力、圆周运动相关 公式 1巡视答题情况 2评价小考结果 1互批、订正答 案 检测万有 引力知识 点掌握情 况。 K 3分钟 2.承接结果 生讲解专题三:卫 星变轨问题。 1聆听生讲解过 程,并及时评价。 2、答疑解决生 讲解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 1、生讲解专 题三 2、生点评 3、生修改整理 卫星变轨问题。 1、验收 生自主 习的结 果。 10分 钟

3. 做议讲评1.双星及多星问题 的圆周运动 1.讲解双星的圆 周运动过程 2.讲解三星的圆 周运动(直线型、 三角形) 3.讲解四星问题 (三角形、正方 形) 1、生听讲双星 圆周运动,并回 答问题 2. 生尝试分析 三星圆周运动。 3. 生分析四星 圆周运动。 训练生 分析、解 决习题的 能力。 20分 钟 4.总结提升1.卫星变轨问题。 2.双星及多星问题 1、教师补充提 升,加深理 解。 1、回忆。 2、小组或同桌 提问、背诵。 3、抽签回答条 件。 巩固所, 完成本课 习目标。 5分钟 5.目标检测绿本68页考向1 白本260页9题 1、巡视生做 答。 2、公布答案。 3、评价生作答 结果。 1、练习册上作 答。 2、同桌互批。 3、订正答案。 检查生 对本课所 的掌握情 况 5分钟 6布置下节课自主习任务1.完成白册260-261页习题。 2.练习使用“高轨低速长周期”,会分析处理卫星变轨问题 3.限时30分钟。 3分钟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学案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上: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经济上: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思想文化上: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艺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水平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 一、夏、商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夏启时期,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政治形式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1)对象: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2)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3)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影响 (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4.分封制的瓦解 (1)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上: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2)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 (3)演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 (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2)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其地位。 (3)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 (1)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1.目的: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2.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3.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章节测试卷(打包14份,含答案)

章末自测卷(第一章) (限时: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伽利略在斜面实验中分别在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小球,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答案 A 2.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非常小时,Δx 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 采用了极限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C.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 Δt ,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 B 3.(2018·福建龙岩质检)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 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当车速小于等于10 m/s ,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在上述条件下,若该车在不同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取4~6 m/s 2之间的某一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最长时间为( ) A.5 3 s B.253 s C.2.5 s D.12.5 s 答案 C 解析 当车速最大为10 m/s 且加速度取最小值时,“全力自动刹车”时间最长,由速度与时

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曲线运动》经典例题

《曲线运动》经典例题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D. 变加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解析】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一定是变化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能是速度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变化,则可能是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的合力是大小、方向不变的恒力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但力的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可能大小不变,但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质点在三个恒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F1,而保持F2、F3不变,则质点(A)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B.一定做直线运动 ~ C.一定做非匀变速运动D.一定做曲线运动 【解析】质点在恒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由题意可知,当突然撤去F1而保持F2、F3不变时,质点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1,方向与F1相反,故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在撤去F1之前,质点保持平衡,有两种可能:一是质点处于静止状态,则撤去F1后,它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二是质点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撤去F1后,质点可能做直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也可能做曲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3、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分运动的速度大 B.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 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 合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不一定相等 > 【解析】根据速度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速度的大小是在两分速度的和与两分速度的差之间,故合速度不一定比分速度大。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决定于两初速度的合速度方向是否与合加速度方向在一直线上。如果在一直线上,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反之,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同时性,合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的。 4、质量m=0.2kg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其分速度v x和v y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求: (1)物体所受的合力。 (2)物体的初速度。 (3)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 (4)4s末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解析】根据分速度v x和v y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可知,物体在x 轴上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在y轴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 运动。从两图线中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分量,然后再合成。 ` (1) 由图象可知,物体在x轴上分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x=1m/s2,在y轴上分运动的加速度为0,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专题16 ATP 教案

考点16 ATP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填写ATP 的结构概念图 2.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 ATP A B ADP +Pi +能量 (1)下列需要A 过程提供能量的是①②③④⑤。 ①主动运输 ②生物发光、发电 ③肌肉收缩 ④淀粉合成 ⑤大脑思考 ⑥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 (2)进行B 过程的生命活动和场所 ①生命活动????? 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动物:细胞呼吸 ②场所: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 (3)进行B 过程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①来源:光能和细胞呼吸时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 ②去向:用于形成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 考向一 ATP 的结构与功能 1.下列有关A TP 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TP 分子脱去两个磷酸基团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成为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中的一种 B .ATP 与ADP 的转化过程是可逆反应

C .A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是因为第二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 上脱离释放能量 D .放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合成有关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ATP 分子脱去两个磷酸基团以后的剩余部分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为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中的一种,A 项错误;A TP 与ADP 的转化过程,物质是可逆的,但能量不可逆,所需的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B 项错误;A 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是因为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从ATP 上脱离释放能量,C 项错误;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 TP 的合成反应相关联,D 项正确。 2.下列关于A TP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TP 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常伴随A TP 的水解,放能反应常伴随A TP 的合成 C .ATP 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归纳整合 1.关于ATP 的2个易错提醒 (1)ATP 转化为ADP 又称“A TP 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同时也需 要消耗水。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糖原、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2)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 TP 只用于暗反应);而合成ATP 所需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 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学科/网 2.A TP 的结构(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