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 第六章 吸附分离法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 第六章 吸附分离法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 第六章 吸附分离法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习题)

一、填空

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

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如、、、等。

2、常用的吸附剂有、和等。

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故称“大孔”。

4、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按骨架的极性强弱,可分为、、和

吸附剂四类。

二、选择题

1、用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吸附的弱酸性物质,一般用下列哪种溶液洗脱()

A.水

B.高盐

C.低pH

D. 高pH

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水

D.溶剂

3、“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 一般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下列何种溶

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三氯甲烷

D.溶剂

4、下列属于无机吸附剂的是:()

A.白陶土

B.活性炭

C.淀粉

D.纤维素

5、活性炭在下列哪种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

A.水

B.甲醇

C.乙醇

D.三氯甲烷

6、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三、名词解释

1、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

2、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

四、问答题

1、简述吸附法的定义和特点。

2、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答案)

一、填空

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活性炭、淀粉、大孔吸附树脂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如白陶土、氧化铝、硅胶、硅藻土等。

2、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和白陶土等。

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惰性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孔隙,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100nm,故称“大孔”。

4、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按骨架的极性强弱,可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极性和强极性吸附剂四类。

二、选择题

1、用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吸附的弱酸性物质,一般用下列哪种溶液洗脱( D )

A.水

B.高盐

C.低pH

D. 高pH

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 B )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水

D.溶剂

3、“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 一般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下列何种溶

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A )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三氯甲烷

D.溶剂

4、下列属于无机吸附剂的是:(A)

A.白陶土

B.活性炭

C.淀粉

D.纤维素

5、活性炭在下列哪种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A)

A.水

B.甲醇

C.乙醇

D.三氯甲烷

6、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

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三、名词解释

1、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指利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

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

使目的物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

2、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在合成树脂时,加入一种惰

性组分,它不参与聚合反应,但能和单体互溶,称为致孔剂。待网络骨架固化

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水洗蒸馏的方法将致孔剂去掉,就留下了

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的永久孔隙,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到100nm甚至

1000nm以上,故称“大孔”。与大孔网状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它不含离子交换

树脂的功能团,仅保留了多孔的骨架,其性质与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相似,

称为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四、问答题

1、简述吸附法的定义和特点。

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指利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吸附法具有下列特点:

(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廉、安全。

(2)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吸附与洗脱过程中pH变化小,较少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性失活。

(3)天然吸附剂(特别是无机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条件较难控制,吸附选择性差,收率不高,难以连续操作。

2、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

①吸附剂的特性:

吸附现象在界面发生,因此吸附剂比表面积愈大,吸附量愈多。通过活化的方法也可增加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另外还要求吸附剂的机械强度好,吸附速度快

②吸附物的性质:

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易为表面所吸附;一般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溶质从较易溶解的溶剂中被吸附时,吸附量较少;对于同系列物质,吸附量的变化是有规则的;吸附物若能与溶剂形成氢键,则吸附物极易溶于溶剂之中。

③吸附条件:

温度:吸附热越大,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越大。

PH值:溶液的pH值溶液pH值可控制吸附剂或吸附物解离情况,进而影响吸附量,对蛋白质或酶类等两性物质,一般在等电点附近吸附量最大。

盐浓度:

溶剂的影响:单溶剂与混合溶剂对吸附作用有不同的影响。

④吸附物浓度与吸附剂用量

一般情况下吸附物浓度大时,吸附量也大。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第五章氯霉素生产工艺 5-2、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哪几种合成路线?各单元步骤的原理是什么?关键操作控制是什么? 答: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原料的合成路线;

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

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 陈健古共伟郜豫川 四川天一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610225 吸附分离的应用丰富多彩,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工、医药、冶金和电子等工业部门,用于气体分离、干燥及空气净化、废水处理等环保领域。吸附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常温空气分离氧氮,酸性气体脱除,从各种气体中分离回收氢气、、CO、甲烷、乙烯等。 CO 2 一、吸附分离在空气净化上的应用 吸附分离在空气净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空气干燥、臭气和酸气脱除及回收、清除挥发性有机物等。 空气干燥 空气中通常含有一定水分,而这种水分在很多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被除去。吸附法是除去空气中水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硅胶和活性氧化铝是通用的干燥剂,分子筛在某些场合也被用作干燥剂。在一些应用场合吸附剂不需要再生,但在另一些场合则需要再生重复使用。非再生(一次性使用)的吸附剂被用作包装干燥剂、双层(dual pane)窗户中的干燥剂、制冷和空调系统中的干燥剂等。硅胶是包装中最常用的作为干燥剂的吸附剂。吸附剂在很多场合上的应用是需要再生的,因为吸附剂的成本太高而不允许一次性使用。再生可以采用变温吸附(TSA)和变压吸附(PSA)两种方式。

为了防止热交换器在低温下冻结堵塞,作为深冷法空分装置原料的空气必须有是无水和无CO 2 的,空气必须进行干燥和净化,这里吸附剂作用的是13X分子筛。作为吸附法常温分离氧氮原料的空气也需干燥,干燥剂可用活性氧化铝等。 PSA最初的一个工业使用是气体干燥,采用两床Skarstrom循环工艺。该循环使用吸附、逆向放压、逆向冲洗和顺向升压过程,生产水分含量小于1ppm的干燥空气流。约一半的仪表空气干燥器使用类似的PSA循环。 ) 脱除无机污染物 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CO 2、SO 2 和NO x 等酸性有害气体,它们会引起温室效 应、酸雨等现象,破坏地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随着工业化发展,这些气体的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在致力于开发各种方法来治理这些有害气体。其中吸附分离的方法是有效的治理方法之一。 一些无机污染物可通过TSA过程除去。Sulfacid和Hitachi固定床工艺、Sumitomo和BF移动床工艺及Westvaco流化床工艺都使用活性碳吸附剂脱除SO 2 。 丝光分子筛、13X型分子筛、硅胶、泥煤和活性碳等是良好的NO x 吸附剂。在有 氧存在时,分子筛不仅能吸附NO x ,还能将NO氧化成NO 2 。通入热空气(或空气 与蒸汽的混合物)解吸,可回收HNO 3或NO 2 。硝酸尾气中的NO x 经过吸附处理可 控制在50ppm以下。吸附法还可用于其它低浓度NO x 废所的治理。从烟道气脱除 NO x 也可采用吸附方法。国内采用吸附法治理NO x 废气技术已由四川天一科技股份 有限完成工业性试验并在硝酸生产厂得到应用。 近年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该法的研究开发上取得较大进展,研制了对NO x 有强吸附能力的专用吸附剂并对工艺过程作出改进。与其它方法相比,变压吸附硝酸尾气治理技术有以下特点: ①尾气中的NO x 被分离和浓缩后返回吸收塔,可提高硝酸生产总收率2%-5%;

生物制药工艺学题库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1、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 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或其代谢产物,综合利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2、抗生素(antibiotics): 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它方法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 3、生化药品 从生物体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类结构上十分接近人体内的正常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4、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 是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直接加工制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5、基因工程药物 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利用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作为活性宿主,进行生产的作为治疗、诊断等用途的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6、生物药物分类 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类 (1)治疗药物:对疑难杂症如肿瘤、爱滋病、免疫性疾病、内分泌障碍等具有特殊的作用;(2)预防药物:对传染病的预防; (3)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放射性诊断药物和基因诊断药物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亦是检测疾病的指标,如谷草转氨酶等; (4)其它生物医药用品:生物药物在其他方面应用也很广泛:如生化试剂、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医用材料等。 按原料的来源分类 (1)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主要有人血液制品类、人胎盘制品类、人尿制品类;(2)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动物的脏器、其他小动物制得的药物如蛇毒、蜂毒等。(3)植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中草药、有效成分; (4)微生物来源的药物:抗生素、酶、氨基酸、维生素等; (5)海洋生物来源的药物; 7、生物药物的特性 (1)药理学特性 (2)在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 (3)检验上的特殊性 (4)剂型要求的特殊性 (5)保藏及运输的特殊性 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1、生物药物质量检验的程序与方法 基本程序: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2、药物的ADME A: absorption,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 D: distribution,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M: metabolism,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 E: excretion,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自体内的排除。 3、药物的三级质量标准 1. 国家药典:凡例、正文、附录三大部分; 2. 部颁药品标准:性质与药典相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收载《中国药典》未收载的,但常用的药品及制剂。 3. 地方药品标准:对药典以外的某地区常用的药品、制剂的规格和标准,常制定地区性的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含复习资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填空: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重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药物、天然生化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干扰素、()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重组人生长激素、()胰岛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4、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四环类抗生素有土霉素;多肽类抗生素有杆菌肽;多烯类抗生素有两性霉B;蒽环类抗生素有阿霉素 5、嵌合抗体是指用人源抗体恒定区替换鼠源抗体恒定区,保留抗体可变区;人源化抗体是指抗体可变区中仅(决定簇互补区)为鼠源,其(骨架区)及恒定区均来自人源。 6、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载体有质粒、噬菌体()、黏粒()、病毒载体等。 二、选择题:

1、以下能用重组技术生产的药物为 (B) A、维生素 B、生长素 C、肝素 D、链霉素 2、下面哪一种药物属于多糖类生物药物 (C) A、洛伐他汀 B、干扰素 C、肝素 D、细胞色素C 3、能用于防治血栓的酶类药物有 (D) A、 B、胰岛素 C、天冬酰胺酶 D、尿激酶 4、环孢菌素是微生物产生的 (A) A、免疫抑制剂 B、酶类药物 C、酶抑制剂 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下列属于多肽激素类生物药物的是 (D) A、 B、四氢叶酸 C、透明质酸 D、降钙素 6、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的速效胰岛素机理是 (D) A. 将猪胰岛素B30位改造为丙氨酸,使之和人胰岛素序列一致

最新生物制药工艺学思考题及答案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 1. 青霉素发酵工艺的建立对抗生素工业有何意义? 青霉素是发现最早,最卓越的一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青霉素是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青霉素经过扩环后,形成头孢菌素母核,成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原料。 2. 如何根据青霉素生产菌特性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青霉素在深层培养条件下,经历7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菌体形态特性,在规定时间取样,通过显镜检查这些形态变化,用于工程控制。 第一期: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泡。 第二期:菌丝繁殖,原生质体具有嗜碱性,类脂肪小颗粒。 第三期:形成脂肪包含体,积累储蓄物,没有空洞,嗜碱性很强。 第四期:脂肪包含体形成小滴并减少,中小空泡,原生质体嗜碱性减弱,开始产生抗生素。 第五期:形成大空泡,有中性染色大颗粒,菌丝呈桶状。脂肪包含体消失,青霉素产量提高。 第六期:出现个别自溶细胞,细胞内无颗粒,仍然桶状,释放游离氨,pH上升。 第七期:菌丝完全自溶,仅有空细胞壁。一到四期为菌丝生长期,三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 四到五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艺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在第六期到来之前发束发酵。 3. 青霉素发酵工程的控制原理及其关键点是什么? 控制原理: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提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及时调节各个因素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如培养基,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流加控制,添加前体等;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菌体浓度。最后要注意消沫,影响呼吸代谢。 4. 青霉素提炼工艺中采用了哪些单元操作? 青霉素不稳定,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和精制过程要条件温和、快速,防止降解。提炼工艺包括如下单元操作: ①预处理与过滤:在于浓缩青霉素,除去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便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②萃取:其原理是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易溶于水。 ③脱色: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 ④结晶:青霉素钾盐在乙酸丁酯中溶解度很小,在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入乙酸钾-乙醇溶液,青霉素钾盐可直接结晶析出。 氨基酸发酵工艺 1. 如何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过程进行调控? 发酵过程流加铵盐、尿素、氨水等氮源,补充NH4+;生物素适量控制在2-5μg/L;pH 控制在中性或微碱性;供氧充足;磷酸盐适量。 2. 氨基酸生产菌有什么特性,为什么? 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的优良菌株多在棒状杆菌属、小短杆菌属、节杆菌属和短杆菌属中。具有下述共同特性:①细胞形态为短杆至棒状;②无鞭毛,不运动;③不形成芽孢;④革兰氏阳性;⑤生物素缺陷型;⑥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突变;⑦在通气培养条件下产生大量L-谷氨酸。 3. 生物素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汇总

第三章 填空题 1. 反应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 2.水、乙醇、乙酸、乙二胺等属于质子溶剂,乙醚、二氯甲烷、丙酮、吡啶等属于非质子溶剂,甲苯、正己烷、环己烷等属于惰性溶剂。 选择题 1.可逆反应属于( A ) A. 复杂反应 B. 平行反应 C. 基元反应 D. 简单反应 3.在溶剂的作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使反应分子能够分布均匀、增加分子间碰撞和接触的机会、有利于传热和散热。 B.溶剂必须是易挥发的 C.溶剂必须是惰性的,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反应 D.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 简答题 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之间的关系? 答:在某基元反应过程中若只有一分子参与反应则称为单分子反应。多数的一级反应为单分子反应。当相同或不同的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反应称为双子反应,即为二级反应。 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7个:配料比、溶剂、温度和压力、催化剂、反应时间及其监控、后处理、产品的纯化和检验。 第四章 1.简述天然提取法制备手性药物的一般步骤? 答:①酶法分析②酶催化的还原反应③酶催化的氧化反映④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 ⑤酶催化的转氨基化作用 2.什么是手性药物,其构型与活性的特点是什么? 答: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就是手性药物。①两个对映体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②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有药理活性,另一个则无明显作用。③两个对映体的药理作用不同,上市后用于不同的适应症。④在消旋体中增加一种对映体的比例可调整临床疗效。⑤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有治疗价值,另一个则有不良作用。 第五章 选择题 1、氯霉素抗菌谱广,而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D) A、二重感染 B、胃肠道反应 C、对肝脏严重损害 D、对造血系统的毒性 E、影响骨、牙生长 2、与氯霉素特点不符的是(A) A、口服难吸收 B、易透过血脑屏障 C、适用于伤寒的治疗 D、骨髓毒性明显 E、对早产儿、新生儿可引起灰婴综合症 3、氯霉素的下述不良反应中,哪项是与剂量和疗程无关的严重反应?(A) A、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B、灰婴综合征 C、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 D、溶血性贫血 E、出血现象 4、可能拮抗氯霉素抗菌作用的药物是(C) A、磺胺类 B、庆大霉素 C、红霉素 D、四环素 E、多黏菌素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及答案

发酵工艺学(2)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1、生物药物、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基因工程药物的概念 (1)、生物药物: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体液或其代谢产物,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2)、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它方法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有机物质。 (3)、生化药品:利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方法及研究成果直接从生物体分离或利用微生物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生化物质。 (4)、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各种疫苗、抗血清、抗毒素、类毒素、免疫调节剂、诊断试剂。(5)、基因工程药物: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利用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作为活性宿主,进行生产的作为治疗、诊断等用途的多糖和蛋白质类药物。 2、生物药物的分类。 (1)、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可分为:氨基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维生素。 (2)、按原料来源可分为: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微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植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海洋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 (3)、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生物药物的特性。 药理学特性: (1)治疗的针对性强治疗的生理、生化机制合理,疗效可靠。如细胞色素c为呼吸链的一个重要成员,用它治疗因组织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效果显著。 (2)药理活性高生物药物是精制出来的高活性物质,因此具有高效的药理活性 (3)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 (4)生物副作用常有发生

1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生物药物概述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填空: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IFN ( In terfero 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L(lnterleukin) 、CSF(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EPO (Erythropoiet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GF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_______________ 、NGF ( Nerve Growth Facto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hGH (Recomb inant Huma n Growth Hormon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s (Insulin ) __________ 、HCG ( Human Choriogonadotroph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LH _______________ 、SOD _____________ 、tPA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用的3-内酰胺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有___________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_ ;四环类抗生素有 _______________ ;多肽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 ;多烯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 ; 蒽环类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 5、嵌合抗体是指用__________________ 替换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源化抗体是指抗体可变区中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鼠源,其___________________ 及恒定区均来自人源。

分离技术-

1、列举一个给你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益处,而且是得益于分离科学的事例。分析解决这个分离问题时可采用哪几种分离方法,这些分离方法分别依据分离物质的那些性质。 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研制出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从中医文献中得到的启发,用现代化学方法提取的,请通过查阅资料说明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都有哪些具体的实施方法。 3、了解国内纯净水生产的主要分离技术是什么,该技术掉了原水中的哪些物质(写出详细工艺流程)。 4、活性炭和碳纳米管是否有可能用来做固相萃取的填料?如果可以,你认为它们对溶质的保留机理会是一样的吗? 5、固体样品的溶剂萃取方法有哪几种,从原理、设备及复杂程度、适用物质对象和样品、萃取效果等方面总结各方法的特点。 1答:海水的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Membrane Separation,MS) 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薄膜作为分离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药材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纳滤、超滤和反渗透等。 2答: 1.经典的提取分离方法传统中草药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两种。溶剂提取法有浸渍法、渗源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等。分离纯化方法有,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举取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结晶法、分馏法等。 2.现代提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技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分子蒸馏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该技术是80年代引入中国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其原理是以一种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有效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常温时,溶解在流体中成分立即以溶于吸收液的

8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 离子交换法

第八章离子交换法 一、填空题 1、离子交换剂由、和组成。平衡离子带 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平衡离子带称阴离子交换树脂。 2、常见的离子交换剂有,,等。 3、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要求有、、 、和。 4、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有、、 、、等。 5、请写出下列离子交换剂的名称和类型:CM-C的名称是,属于交换纤维素; DEAE-C的名称是,属于交换纤维素;。 6、色谱聚焦(chromatofocusing)是一种高分辨的新型的蛋白质纯化技术。它是根据,结合,能分离几百毫克蛋白质样品,洗脱峰被聚焦效应浓缩,分辨率很高,操作简单。 7、写出下列离子交换剂类型:732 ,724 ,717 ,CM-C ,DEAE-C ,PBE94 。 8、在采用多缓冲阴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的离子交换聚焦色谱过程中,当柱中某位点之pH 值下降到蛋白质组分值以下时,它因带电荷而,如果柱中有两种蛋白组分,pI值较者会超过另一组分,移动至柱下部pH较的位点进行。 9、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有、、、 、。 二、选择题 1、用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氨基酸时,吸附量很低,这是因为() A.偶极排斥 B.离子竞争 C.解离低 D.其它 2、在酸性条件下用下列哪种树脂吸附氨基酸有较大的交换容量() A.羟型阴 B.氯型阴 C.氢型阳 D.钠型阳 3、在尼柯尔斯基方程式中,K值为离子交换常数,K>1说明树脂对交换离子吸引力() A.小于平衡离子 B.大于平衡离子 C.等于平衡离子 D.其它

三、名词解释 1、蛇笼树脂: 2、尼柯尔斯基方程式: 3、偶极离子排斥作用: 四、问答题 1、简述离子交换纤维素的特点有哪些? 2、请以CM-C 为例说明离子交换纤维素分离纯化蛋白质时的洗脱方法有哪些?并说出各种方法的洗脱原理。 3、请以DEAE-C 为例说明离子交换纤维素分离纯化蛋白质时的洗脱方法有哪些?并说出各种方法的洗脱原理。 4、由下图,利用给出的两种离子交换剂(E 1,E 2)分离3种蛋白质(P 1、P 2、P 3),用箭头流 程图表示(并指出E 1,E 2的类型)。 5、下图为离子交换法应用实例,请填写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空格(可选因素: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 0.05mol/L 氨水,0.1mol/L 氨水,2mol/L 氨水)。简述从“滤液”开始,以后步骤的分离原理?

13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 生化药物汇编

13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生化药物

第十三章生化药物 一.填空 1、生化药物的主要资源有、、 和。 2、氨基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有、、 和。 3、氨基酸有水解法,,,四类生成方法。其中法通用性好,是最有前途的方法。水解法中解法会引起,解法不够彻底,故以解法较为常用。 4、肽合成中,由于顺序合成的需要,必须对暂不参加反应的基团加以保护。用于保护氨基的基团常有,和。 5、以动物组织为原料提取多肽和蛋白质类物质时,为了获得安全性高,活性高,收率高的目的物,在选材上应注意的问题 有、、、 和。 6、酶促半合成胰岛素时,利用酶的转酰胺作用将猪胰岛素链之位氨酸转化为氨酸即得人胰岛素。 7、目前采用重组DNA技术制造人胰岛素的两条途径为 和。 8、利用产氨短杆菌发酵法生产肌苷酸,第一步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筛选缺乏酶的缺陷型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提供亚适量的;另外,改变细胞膜对5′-IMP的透性,选育不敏感的变异株。 9、依据核酸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可将此类药物分为两类,即

和。 10、酶在制备过程中,为了保持酶的活力,要注意防止,防 止,防止。一般酶的纯度愈高,其稳定性愈。 11、常用的纯化多糖的方法有,,,, 还有和适用于粘多糖的纯化。 12、以动物的组织为原料提取纯化酶时常常需要对动物材料进行预处理,常用 的预处理的方法有,和。 13、到目前为止,多糖的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还是很不完善的,但可以确定多 糖的活性与其、、、及 等密切相关。 14、粘多糖是一类含有和的糖,它们在组织中常与结合为复 合物。故提取时须先经或解。 二、名词解释: 1、生化药物 2、多糖的一级结构 3、酶促半合成人胰岛素 4、粘多糖 5、肽的固相合成 三、问答 1、生化药物的特点?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第七章凝胶层析

第七章凝胶层析 一、填空题 1、凝胶层析的分离原理有、、。这三种分离原理是互相补充的,在通常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的作用随流速增加而加强;只有在流速很高时才起作用。 2、琼脂糖凝胶的一个特征是分离的分子量范围非常大,其分离范围随着凝胶浓度上升而,颗粒强度随浓度上升而。 3、凝胶粒度的大小对分离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细粒凝胶柱流速低,洗脱峰窄,分辨率,多用于等。粗粒凝胶柱流速高,洗脱峰平坦,分辨率,多用于等。 4、在作分级分离时,为了提高分辨率,多采用比样品体积大倍以上的柱体积, 以上的柱比,较吸液量、较粒的凝胶固定相。5、溶质通过色谱柱时造成的峰加宽效应包括、、 、。 6、葡聚糖凝胶的孔径大小取决于,其越小,凝胶孔径越;而琼脂糖凝胶的孔径却依赖

于。 二、选择题 1、凝胶层析中,有时溶质的>1,其原因是() A.凝胶排斥 B.凝胶吸附 C.柱床过长 D.流速过低 2、凝胶层析中,有时小分子溶质的<1,其原因是() A.水合作用 B.凝胶吸附 C.柱床过长 D.流速过低 3、在凝胶层析中样品各组分最先淋出的是() A.分子量最大的 B.体积最大的 C.分子量最小的 D.体积最小的 4、为了进一步检查凝胶柱的质量,通常用一种大分子的有色物质溶液过柱,常见的检查物质为蓝色葡聚糖,下面不属于它的作用的是() A.观察柱床有无沟流 B.观察色带是否平整 C.测量流速 D.测量层析柱的外水体积 5、在选用凝胶层析柱时,为了提高分辨率,宜选用的层析柱是() A.粗且长的 B.粗且短的 C.细且长的 D.细且

短的 三、名词解释 1、全排阻: 2、类分离: 3、分级分离: 4、柱比: 5、操作压: 6、全渗入: 7、分离度: 四、问答题 1、试述公式0 各字母的物理意义。 2、利用凝胶层析如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凝胶层析的应用主要有哪些?并说明其原理。 第七章凝胶层析(答案) 一、填空题 1、凝胶层析的分离原理有平衡排除理论、扩散分离理论、流动

13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 生化药物

第十三章生化药物 一.填空 1、生化药物的主要资源有、、和。 2、氨基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有、、 和。 3、氨基酸有水解法,,,四类生成方法。其中法通用性好,是最有前途的方法。水解法中解法会引起,解法不够彻底,故以解法较为常用。 4、肽合成中,由于顺序合成的需要,必须对暂不参加反应的基团加以保护。用于保护氨基的基团常有,和。 5、以动物组织为原料提取多肽和蛋白质类物质时,为了获得安全性高,活性高,收率高的目的物,在选材上应注意的问题有、、、和。 6、酶促半合成胰岛素时,利用酶的转酰胺作用将猪胰岛素链之位氨酸转化为氨酸即得人胰岛素。 7、目前采用重组DNA技术制造人胰岛素的两条途径为和。 8、利用产氨短杆菌发酵法生产肌苷酸,第一步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筛选缺乏酶的缺陷型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提供亚适量的;另外,改变细胞膜对5′-IMP的透性,选育不敏感的变异株。 9、依据核酸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可将此类药物分为两类,即 和。 10、酶在制备过程中,为了保持酶的活力,要注意防止,防止,防止。一般酶的纯度愈高,其稳定性愈。 11、常用的纯化多糖的方法有,,,, 还有和适用于粘多糖的纯化。 12、以动物的组织为原料提取纯化酶时常常需要对动物材料进行预处理,常用的预处理的方 法有,和。 13、到目前为止,多糖的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还是很不完善的,但可以确定多糖的活性与 其、、、及等密切相关。 14、粘多糖是一类含有和的糖,它们在组织中常与结 合为复合物。故提取时须先经或解。

二、 名词解释: 1、生化药物 2、多糖的一级结构 3、酶促半合成人胰岛素 4、粘多糖 5、肽的固相合成 三、问答 1、生化药物的特点? 2、简述氨基酸输液的组方原理和原则,常用的氨基酸输液有哪几种类型? 3、以生物组织为原料提取纯化多肽和蛋白质,在选择分离纯化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填写胰岛素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空格(字母A —N 表示)。 5、如何使用突变菌株(产氨短杆菌)和代谢调控生产肌苷酸(IMP )? 6、如何使用突变菌株和代谢调控生产XMP? 7、完善SOD 生产工艺。 洗净红细胞 [溶血] 上清[ ]冻干酶粉 沉淀物[ ] 上清液[ ]SOD粗酶液A B C D E F G 洗脱液溶血液[脱盐浓缩][沉淀][溶解]pH7.6的PBS [超滤]浓缩浓缩液水离心离心℃ [柱层析]DEAE-Sephadex A 50吸附柱 冻干 8、填写肝素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空格(□A ~□G )

制药工艺学习问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药品质量要求特别严格。药品质量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和GMP要求。 (2)生产过程要求高。在药品生产中,经常遇到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的溶剂、原 料和中间体,因此,对于防火、防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等 均有特殊要求。 (3)药品供应时间性强。社会需求往往有突发性(如灾情、疫情和战争),这就决定了 医药生产要具有超前性和必要的储备。 (4)品种多、更新快。 2.制药工业的特点有哪几方面? 答:(1)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 (2)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 (3)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剂型多 (4)生产的比例性、连续性 (5)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3.新药研发的内容是什么? 答:(1)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等各学科,经历新药设计、工艺制备、药理筛选、安全评价、 临床研究、质量控制和中试放大等较多步骤。 (2)新药研究与开发应包括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生产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 (3)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是一项多学科、跨行业、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颇丰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必须以大的制药企业为背景才能持续下去。 新药研发的特点(1)高投入(2)高风险(3)高利润(4)周期长(5)竞争激烈 (6)专利保护严密(7)品种更新迅速(8)发展潜力巨大 (3)制药工业是一个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工业。 4.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1)化学制药工业应向创制新药和改进生产工艺方向发展 (2)开发新剂型,改造老剂型 5.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 答:(1)仿制创新是必经阶段。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首先在战

生物制药工艺学试题2参考答案

湖南城市学院生物工程专业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试卷类型: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分) 01、用于预防、治疗人类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02、在体外和体内对效应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起调控作用的一类物质。 03、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口服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04、在压力差的驱动下用可以阻挡不同大小分子的滤板或滤膜将液体过滤的方法。 05、一种生物制药中的温和”多阶式”分离,即将药物中的杂质一级一级分离。 06、是指发酵到一定时间,放出一部分培养物,又称带放。 07、有些抗生素如四环素,在弱酸性条件下不对称碳原子可逆的发生异构化,形成差向四环素。 08、是由诱生剂诱导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 案 C D C D B C C B C A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09、干热灭菌 10、羟基 11、固醇类成分 12、萘醌、苯醌 13、红霉内酯 14、甘油和葡萄糖、硝酸盐、 15、对数生长期 16、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 17、糖酵解途径、单磷酸已糖支路途经 18、脱水,脱脂 四、回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29、简述生化药物有何特点。 答:①生物原材料复杂②生化物质种类多,有效成分含量低③生物材料有种属特性④药物活性与分子空间构象有关⑤对制备技术条件要求高。 30、怎样对青霉菌的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答:青霉菌发酵液菌丝较大,一般在菌丝自溶前用鼓式过滤机过滤得第一次滤液,其ph值6.2~7.2之间,用硫酸调ph至4.5~5.0,再加入0.07%的溴代十五烷吡啶和硅藻土作为助滤剂,通过板框过滤机过滤得第二次滤液。第二次滤液澄清透明,可进行提取。 31. 简述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哪些? 答:①蛋白水解法,以毛发、血粉等为原料,通过酸、碱或酶水解成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在进行分离纯化。②化学合成法,利用有机物合成和化学工程相结合的技术生产氨基酸的方法③酶法,利用微生物特定的酶系作为催化剂,使底物经过酶催化生成所需的产品④直接发酵法,直接按照生产菌株的特性发酵⑤微生物生物合成法,以氨基酸的中间产物为原料,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氨基酸。 32.如何减少四环素成品的差向四环素和ADT的含量? 答:首先四环素发酵液通过加入草酸除去钙离子和促使蛋白质凝固等手段进行预处理,为了使差向四环素和ADT的含量降低,此过程应在低温、短时下进行。此外,还可此外还可在母液中加尿素,使其与四环素形成复合物而纯化;也可加入丁醇:乙醇(3:1)混合溶剂,加入乙醇可降低母液四环素损失;但降低成品中的ADT含量的最有效方法是筛选不产生ADT的菌株。 五、分析综合题:(共25分)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

1.生物制药得工艺流程就是怎样得? 2.初级(次级)代谢产物得定义及其特点就是什么? 初级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 指得就是与微生物得生长繁殖有密切关系得代谢产物、 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 初级代谢产物得特点包括: ①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得物质; ②各种微生物所共有得产物; ③调控严格、不积累多余得初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secongdary metabolite) 指得就是与微生物得生长繁殖无关得代谢产物。 包括抗生素、色素、生物碱、毒素、酶得抑制剂等。 次级代谢产物得特点: ①不同得菌种产生不同得次级代谢产物; ②同一菌种在不同生长阶段产生不同得代谢产物; ③次级代谢产物往往就是多组分得混合物。 3.菌种选育得目得就是什么? (一)提高发酵产量; (二)改进菌种得性能; (三)产生新得发酵产物; (四)去除多余得组分。 4、常用诱变剂有哪些?应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物理诱变剂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中子、激光、电磁波、宇宙射线等(二)化学诱变剂 烷化剂脱氨剂羟化剂移码诱变剂 (三)生物诱变剂 (四)常用诱变剂 1、紫外线 2、亚硝基胍(NTG) 3、硫酸二乙酯 4、亚硝酸

(五)新型诱变剂 激光 微波 离子注入 高能电子流 5.GMP中对无菌药品得相关规定有哪些? 无菌药品就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得制剂与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与无菌原料药。 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A级:高风险操作区 B级:指无菌配制与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得背景区域。 C级与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得洁净区。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300,000级 6.培养基连续灭菌得工艺流程包括哪些?其特点就是什么? 1.连消-喷淋冷却连续灭菌流程 ●培养基输入连消塔得速度<0、1m/min; ●灭菌温度为132℃; ●停留时间20-30s。 ●维持时间5-7min 2.喷射加热-真空冷却连续灭菌流程 ●适合高温灭菌; ●稀释培养基; ●培养基黏度影响; ●安装使用不便。 3、板式换热器连续灭菌流程 7.常用空气过滤器有哪些类型?其适用范围就是什么? 空气过滤器 (一)棉花活性炭过滤器 填充层厚,体积大,吸收油水能力强,一般作为空气总过滤器用 (二)平板式超细纤维过滤器 占地小,装卸方便,介质机械强度差,易破损,广泛用作分过滤器。 (三)金属烧结管过滤器 介质薄,孔径均匀稳定,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耐高热,气体阻力小,安装维修方便。易出现密封不良,易被污染。使用范围广。 (四)微孔膜过滤器 体积小,处理量大,压降小,除菌效率高,价格贵,膜易污染。一般做分过滤器。

生物制药和生物制药工艺实验习题:样本

工艺实验习题 实验1. 1.本实验中测定胰弹性蛋白酶活力时用的底物是 -------------------------( ) A 血红蛋白 B 血清蛋白 C 刚果红 D干酪素 2.本实验中纯化胰弹性蛋白酶的方法是----------------------------------------( ) A 离子交换层析法 B 超滤法 C 梯度离心法 D 萃取 3. 胰弹性蛋白酶是------------------------------------------( ) A 内切酶 B 外切酶 C 端粒酶 D限制性内切酶 4. 胰弹性蛋白酶主要用于治疗 ------------------------------------------( ) A 贫血病 B 高脂血症 C 消化不良 D肌肉萎缩 5.Amberlite CG-50 吸附的胰弹性蛋白酶洗脱时的较佳pH 是 --------------( ) A 4.5 B 7.2 C 9.3 D11 实验2. 1、银耳多糖是哪种来源的多糖? -------------------------------------------------( ) A. 动物 B. 植物 C. 微生物 D. 海洋 2、在纯化多糖时我们使用了CTAB, 请问其作用是 -----------------------------( ) A、有机溶剂沉淀 B、中性盐沉淀 C、等电点沉淀 D、表面活性剂沉淀 3、制备银耳多糖时加入三倍多糖体积的乙醇, 其目的是 ------------------------( ) A、有机溶剂沉淀 B、中性盐沉淀 C、等电点沉淀 D、表面活性剂沉淀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 第五章 沉淀法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习题) 一、填空 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 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如、、、等。 2、常用的吸附剂有、和等。 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故称“大孔”。 4、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按骨架的极性强弱,可分为、、和 吸附剂四类。 二、选择题 1、用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吸附的弱酸性物质,一般用下列哪种溶液洗脱() A.水 B.高盐 C.低pH D. 高pH 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水 D.溶剂 3、“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 一般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下列何种溶 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三氯甲烷 D.溶剂 4、下列属于无机吸附剂的是:() A.白陶土 B.活性炭 C.淀粉 D.纤维素 5、活性炭在下列哪种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 A.水 B.甲醇 C.乙醇 D.三氯甲烷 6、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三、名词解释 1、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 2、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 四、问答题 1、简述吸附法的定义和特点。 2、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沉淀法(答案) 一.填空 1.固相析出法主要包括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结晶法及其它多种沉淀方法等。 2.按照一般的习惯,析出物为晶体时称为结晶法,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则称为沉淀法。 3.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无机盐的种类、溶质(蛋白质等)种类的影响、蛋白质浓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pH的影响 4. 结晶包括三个过程:(1) 形成过饱和溶液;(2) 晶核形成;(3) 晶体生长。 5. 影晶体大小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与过饱和度、温度、搅拌速度、晶种等直接有关。 6. 晶体的质量主要是指晶体的大小、形状和纯度等3个方面 二.选择 1、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作( A ) A.K S盐析法B.β盐析法C.重复盐析法D.分部盐析法 2、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C ) A.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3、盐析法与有机溶剂沉淀法比较,其优点是(B ) A.分辨率高 B.变性作用小 C.杂质易除 D.沉淀易分离 4、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C ) A.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7.1吸附分离技术

7.1吸附分离技术 第一节吸附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吸附作用:物质从流体相(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表面的过程。 吸附剂:在表面上能够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 吸附物:被吸附的物质。不同固体物质的表面自由能不同,所以对其他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表面自由能越高,吸附能力越强。 二、吸附类型 1、物理吸附:吸附剂和吸附物通过分于间的引力产生的吸附。 特点: ①吸附作用不仅局限于活性中心,而是整个自由界面②分子被吸附后,一般动能降低,所以吸附是放热反应;③物理吸附的吸附热较小,吸附物分子的状态变化不大,所需活化能很小,多数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④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吸附作用一般没有选择性。 固体内部的分子所受的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对称的,而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内部分子的作用力较大,而表面向外的一面所受的作用力较小,因而当气体分子或溶液中溶质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碰到固体表面时就会被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 吸附剂与被吸附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可逆的范德华力所引起的,故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吸附物可以离开吸附剂表面,这称为解吸作用。 吸附层析就是通过连续的吸附和解吸附完成的。 2、化学吸附 吸附剂与吸附物之间由于电子转移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吸附。 特点: ⑴需要一定的活化能;⑵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即一种吸附剂只对某种或某几种物质有吸附作用;⑶吸附速度较慢,升高温度速度增加;⑷吸附后也较稳定,不易解吸,且解吸具有选择性;⑸吸附热较大。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虽有区别,但有时很难严格划分,也可以在同一体系中向时发生。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比较 吸附力范德华力化学键力 吸附热较小(~液化热) 较大 选择性无选择性有选择性 稳定性不稳定,易解吸稳定 分子层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单分子层 吸附速率较快, .受温度影响小较慢受温度影响大 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化学吸附相当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附质分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会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带。 3 离子交换吸附:静电引力 吸附质的离子→吸附剂表面的带电点上,同时吸附剂也放出一个等当量离子。离子电荷越多,吸附越强。离子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第二节吸附分离介质 一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有机和无机的两种。有机:活性炭,纤维素,大孔吸附树脂 无机:氧化铝,硅胶,人造沸石,碳酸钙,氢氧化钠。 在实践中不论选择那种类型的吸附剂,都应具备表面积大、颗粒均匀、吸附选择性好、稳定性强和成本低廉等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