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审计指南》的说明

《商业银行审计指南》的说明
《商业银行审计指南》的说明

关于《商业银行审计指南》的说明

一、法律效力

本指南是依据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其他相关准则制定的,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施商业银行审计提供指导性的审计操作规程和方法,有利于规范审计行为,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但不具有法律强制效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商业银行审计时,建议参照本指南进行。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定位于对大型化、信息化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审计。各级审计机关开展其他商业银行审计、政策性银行审计、商业银行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可参照本指南的部分内容实施审计。

本指南以审计机关对商业银行实施初次审计为前提,当对商业银行实施定期轮流审计或连续审计时,可根据以前年度审计情况,选择本指南部分内容予以实施。

三、编写特点

(一)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为商业银行审计的最终目标。本指南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为最终目标,围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益”,将审计业务经营与审计财务收支结合起来,在所有业务循环审计中贯穿审计资产质量这个主线,突出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和遵守法规等情况的审计。

(二)以风险基础审计理论为指导。本指南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风险基础审计理论,从分析风险入手,在全面了解被审计商业银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商业银行的特殊风险,确认影响实现审计目标的风险因素,即通过测试和评估商业银行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根据风险基础审计策略模型原理和一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实质性检查所需达到的检查风险水平,然后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存在的状况和程度采取相应审计对策,确定和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确保商业银行审计能够发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大错误和舞弊与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三)以业务循环审计为主展开商业银行审计。由于商业银行审计的最终目标是确保金融安全,而影响金融安全的风险主要发生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各环节,因此,本指南以业务循环审计为主展开商业银行审计,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分为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资金融通业务、联行清算业务、筹资及投资业务、其他业务,将审计业务经营与审计与业务经营相关的财务收支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审计最终目标的实现。

(四)以计算机审计技术为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平台。商业银行在处理业务交易和资金划拨中,愈来愈广泛地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绝大部分信息由计算机来处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本指南以计算机审计技术为基本工作平台,在逐步开展对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基础上,全面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实施各业务循环的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五)注重应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本指南将审计人员基于自身经验而在审计实践中用到的分析性复核方法,如趋势分析、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进行总结和提练后,形成一门系统的审计技术,并将其广泛地运用于审计计划、实质性测试、财务会计报告评价等审计各阶段,以充分识别特定风险、发现审计线索、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

四、结构体例

本指南共十四章,基本按审计程序顺序排列,其中第四章至第十三章现场实施审计部分按商业银行业务循环分章介绍(因中间业务审计内容较多,编写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规范中间业务分类的最新规定,分为三章介绍):

第一章概述,简要介绍商业银行审计目标、审计环境、审计策略、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程序,以及相关的重要概念,并对商业银行审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第二章审计准备,介绍审计准备阶段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确定审计组长,调查了解被审计商业银行基本情况,获取商业银行的电子数据、执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分析审计风险、确定审计策略,制定审计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并向商业银行提出书面承诺要求等。

第三章内部控制测评程序与一般性内部控制测评,在简要介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介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测评程序与方法,以及一般性内部控制的测评。

第四章至第十三章介绍业务循环审计,各章编写体例基本相同,第一节业务概述及审计目标介绍业务内容与流程、审计目标及应索取的相关文件和会计账簿,第二节内部控制测评介绍各业务的主要风险及表现、内部控制调查和测试,第三节实质性测试介绍对各业务进行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方法。各章介绍的主要业务分别是:第四章存款业务审计,介绍对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业务及其所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科目的审计。

第五章贷款业务审计,介绍对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业务及其所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科目的审计。

第六章支付结算业务审计,介绍对商业银行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在内的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及其所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科目的审计。

第七章银行卡业务审计,介绍对商业银行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等业务在内的银行卡业务及其所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科目的审计。

第八章其他中间业务审计,介绍对商业银行代理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它中间业务及其所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科目的审计。

第九章资金融通业务审计,介绍对商业银行拆借、再贷款、再贴现、证券回购、自营外汇买卖等资金融通业务及其所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科目的审计。

第十章联行清算业务审计,介绍对商业银行系统内联行、跨系统联行等联行清算业务及其所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科目的审计。

第十一章筹资及投资业务审计,介绍对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类业务及发行债券筹资,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投资等业务及其所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科目的审计。

第十二章其他业务审计,介绍对商业银行现金资产、长期无息资产、过渡性资金、其他损益等业务及其财务会计报告科目的审计。

第十三章财务会计报告审计与评价,介绍利用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和评价。

第十四章审计终结,介绍审计终结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汇总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商业银行意见,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作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综合分析审计结果、提出建议报告,归集整理审计档案。

附录经济责任审计,对商业银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和目的、审计原则、审计程序、审计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系、责任划分及审计结果报告等进行了初步探索。

五、注意事项

(一)与其他相关审计准则相衔接。本指南依据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其他相关

审计准则,在总结商业银行审计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各项审计工作底稿,以工作底稿的形式体现审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可视被审计商业银行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增减和调整,或自行设计其他适用的审计工作底稿。对商业银行审计中涉及的有关审计法律文书等,本指南仅作一般性描述,其格式和要求均按照相关审计准则执行。

(二)充分做好审计准备阶段工作。本指南强调审计准备阶段的工作一定要充分,特别是要做好详细周密的审前调查和初步分析性复核工作。审计人员应全面了解被审计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发展趋势等情况,进行系统地风险分析,初步确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确定适当的审计策略,据以制定详细和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审计范围与重点,指导审计人员有目的地开展工作,提高现场实施审计的工作效率。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充分结合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对总行和不同的分支机构、对资产负债表科目和利润表科目,分别确定不同的重要性水平。

(三)优先采用依赖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由于银行具有相对较强的内部控制、大量的经济业务以及非常复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等特点,审计人员如果不考虑内部控制的作用,不依赖内部控制测试,而完全通过详细的实质性测试是根本无法完成审计工作的,因此,本指南建议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依赖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即通过调查和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获取最大程度或适中程度的内控保证,然后执行较低保证程度的实质性测试。应注意的是,审计人员并不需要每次审计时都必须对所有业务循环、所有分支机构进行内控调查和测试,而是可以根据专业判断采用轮流测试等方法,对重要的业务循环如贷款业务循环、联行清算业务循环,以及对重要的计算机控制、重要的分支机构等进行内控测试,对连续审计的商业银行着重了解发生变化的部分,合理地安排好审计力量。当然,依赖内部控制审计策略也不排斥对重要账户、敏感业务、异常事项等重大项目进行详细检查。

(四)利用内部审计和其他工作成果。随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约束机制的增强和外部监管的强化,内部审计、中央银行监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审计人员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和其他工作成果,即可有效地确定审计重点,保证审计质量,又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利用这些工作成果时,应考虑这些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工作能力,对工作成果进行适当地审核利用,并对利用后果负责。

(五)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重要性。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审计工作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始终无法完全消除,任何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都不能解决审计中的所有问题,因此,本指南强调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审计人员专业判断。从审计准备阶段的识别特定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选择适当审计策略,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到审计终结阶段对审计事项的判断和作出审计结论等,都需要审计人员大量地运用专业判断。只有将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与审计理论、审计技术方法的应用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质量。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的使用方法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的使用方法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的使用方法达智精工总结一下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使用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使用。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的操作流程 第1步:按下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右下方面板上的电源键,电脑投影同步开机。第2步: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第3步:下课关机:按下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右下方面板上的电源键,电脑投影同步关机。或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关机程序,关闭计算机。关闭计算机后,投影仪会在充分冷却后自动关机。第4步:教师关闭黑板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蓝屏或死机等故障。解决办法:教学一体机右侧后方有一个总电源开关,找到那个开关,关闭总电源,过20秒后重新打开总电源,再通过正常方法开机。 2、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触摸屏定位不准现象。解决办法:用面纸擦除一体机屏幕四周边框内侧的灰尘,特别是下方的粉笔灰。三、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其他功能及使用方法 1、直接播放U盘中的音乐或视频。操作过程:把U盘直接接入到一体机右方外接的USB接口中,把信号源选择设置为“多媒体”,使用一体机面板按键,即可播放声音或视频。 2、使用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为输出设备。操作过程:用一根VGA线连接笔记本与投影仪右侧的VGA输入接口,再调节相应的输入源即可。 3、使用教学一体机开展班级文娱活动。可以使用本机的视频播放功能开展文娱活动,使用方法:安装“酷我k歌”软件,通过该软件提前从网上下载准备演出的歌曲;使用一个外置麦克风接入电脑的音频输入插孔(在一体机右侧方有一个6.5的插头),这种方法只能使用一只麦克风。如果需要使用两只麦克风,需要另外安装一个功放设备,把麦克风接在功放上,再把功放的输出接到电脑音频输入线上。还可以使用一台DVD,一台功放,把DVD 的AV输出线连接到一体机右方的AV输入线接口。它集合了电子白板、投影、功放、音响、计算机、视频展台、中控等多媒体设备功能于一体,极大的满足了学校信息化教学对媒体设备的需求。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说 明 书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081 姓名:严超 学号:20082400511047 指导老师:罗刚

一、塑件分析、塑料的选取及其工艺性分析 该塑件应该是一个塑料板、称套,且承载不高,此符合低压聚乙烯(PE)的特点,并且聚乙烯还拥有硬、耐磨、耐蚀、耐热、及绝缘性好等优点,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且聚乙烯流动性好、对压力变化敏感,适用高压注射,料温均与,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易脱模。 聚乙烯的缺点就是成型收缩率范围及收缩值大,易产生缩孔,在流动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收缩差异较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等。所以,在成型时应控制模温,冷却时应保证冷却均匀、稳定、速度慢且充分冷却。 结果:塑料用聚乙烯成型方式为注塑成型 附:聚乙烯(PE)的主要技术指标 密度ρ(g/cm3):0.19-0.96 收缩率s:1.5-3.6 成型温度t/°C:140-22 二.确定注射机 选用注射机型号为:ft-s200/400型卧式注射机 ft-s200/400型卧式注射机有关技术参数如下: 最大开合模行程/mm:260 模具厚度/mm:165——406 喷嘴圆弧半径/mm:18 喷嘴孔直径/mm: 4 拉杆空间/mm:290×368 锁模力/KN:2540 额定注射量/cm3:200/400 最大注射压力/MPa:109 最大注射面积/cm2:645 三、型腔数目确定 我们小组采用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来确定型腔数目n,有 npA ≤Fp – pA1 式中Fp——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254000(N) A——单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8167.14(mm2) A1——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200(mm2) P ——塑料熔体对型腔的成型压力(MPa),其大小一般是注射压力的80%。 代值计算得n = 14.27 故取值为14 综合考虑塑件的尺寸及表面的精度要求以及塑件的结构,宜采用盘型浇口。若采用一模多腔设计、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所以采用一模两腔。 结果:型腔数目为二 四、分型面的选择及浇注系统设计

垫板-设计说明书.doc

实用标准文案 宁波大红鹰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书 题目 学生 系别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先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结合零件的冲压工艺及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排样图;根据排样图,计算利用率、冲载力、压力、选用设备及刃口的尺寸。根据资料再用 PRO/E,对模具进行设计,然后将三维图转成二维的装配图和零件图进行标注,并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卡。 关键词:落料 ; 冲孔 Abstract First analysis of the stamping process part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mold; combination of parts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layout graph; layout plan based on calculat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red edge is contained, pressure, choice of equipment and cutting the size of .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re-use PRO / E, the design of the mold, and then converted into two-dimensional three-dimensional map of assembly drawings and parts marked maps and compile card processing parts. Key words:Blanking ; Punching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端盖塑料模具设计 系部材料工程系 专业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 班级模具081班 学生姓名韩雪飞 学号081304129 指导教师于智宏 2011年 3 月15 日 目录 绪论…………………………………………………………………………………… 1

一、模塑工艺工艺规程的编制 (2) 1.塑件工艺性分析 (2) 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2) 1.2.1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3) 1.3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3) 1.4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4) 1.5塑件成型设备的选取 (4) 二、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5) 2.1分型面选择 (5) 2.2.1确定型腔数目和排列方式 (6) 2.2.1.1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确定型腔数量 (6) 2.2.1.2按注射机的注塑量确定型腔数量 (6) 2.2.2型腔的排列方式 (7) 2.3浇注系统的设计 (8) 2.4.推出机构的设计 (9) 2.5凹模的设计 (10) 三、端盖注塑模具的有关计算 (11) 四、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

计 (12) 五、模具闭合高度确定 (13) 六、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13) 七、注塑模具的安装和调试 (13) 八、结论 (16) 九、参考文献 (17)

绪论 大学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换型不断加快。使模具的需要补断增加。而对模具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长期未形成产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模具工业才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近年,不仅国有模具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三资企业、乡镇(个体)模具企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但与需求相比,显然供不应求,其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领域。由于在模具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生产能力等方面,中国与国际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模具。中国模具产业除了要继续提高生产能力,今后更要着重于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是企业结构向专业化调整,产品结构向着中高档模具发展,向进出口结构的改进,中高档汽车覆盖件模具成形分析及结构改进、多功能复合模具和复合加工及激光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上的应用、高速切削、超精加工及抛光技术、信息化方向发展。近年,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主要表现在,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中高档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一般模具产品;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专业模具厂数量及其生产能力增加;“三资”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从地区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目前发展最快、模具生产最为集中的省份是广东和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和山东等地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 在完成大学三年的课程学习和课程、生产实习,我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对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对于模具设计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课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习。经过在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洛阳中国一拖的生产实习,我对于模具特别是塑料模具的设计步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富了各种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方面的知识,而对于模具的制造工艺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和在工厂师傅的讲解下,同时在现场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亲手拆装了一些典型的模具实体,明确了模具的一般工作原理、制造、加工工艺。并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相关手册和书籍,设计中,将充分利用和查阅各种资料,并与同学进行充分讨论,尽最大努力搞好本次毕业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有一定的困难,但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相信会完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而且缺乏经验,设计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老师指正

椭圆盖注射模设计

XXXX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 题目:椭圆盖注射模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职称: 20**年12月5日

目录 引言 (1) 设计指导书 (2) 设计说明书 (4) 一、毕业设计课题 (4) 二、塑件及材料分析 (4) 三、模具结构设计 (6) 1、分型面 (6) 2、型腔布局 (7) 3、浇注系统设计 (7) 4、排气系统设计 (8) 5、成型零件设计 (9) 6、脱模机构设计 (16) 7、模温调节与冷却系统设计 (20) 8、其它设计 (23) 9、装配草图 (24) 三、设计小结 (25) 参考资料 (26)

引言 本说明书为我机械系2006届模具设计也制造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意在对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考察、评估。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单独完成设计。也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考察。 本设计说明书是本人完全根据《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的要求形式及相关的工艺编写的。说明书的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要求,设计课题,设计过程,设计体会及参考文献等。 编写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的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型腔及型芯的计算,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调温系统的设计等。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知识根底不牢,缺少经验,在模具结构设计计算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全工程中,得到张蓉老师以及其他机械、模具基础课的老师的细心指导,同时也得到同学的热情帮助和指点,在此谨以致谢。 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以促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类似的错误,做出成绩,以报恩师的淳淳教诲和母校的培养。

教学一体机操作方法

一、使用教学一体机的操作流程 第1步:按下教学一体机右下方面板上的电源键,电脑投影同步开机。 第2步: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 第3步:下课关机:按下教学一体机右下方面板上的电源键,电脑投影同步关机。或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关机程序,关闭计算机。关闭计算机后,投影仪会在充分冷却后自动关机。 第4步:教师关闭黑板 二、使用教学一体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蓝屏或死机等故障。 解决办法:教学一体机右侧后方有一个总电源开关,找到那个开关,关闭总电源,过20秒后重新打开总电源,再通过正常方法开机。 2、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触摸屏定位不准现象。 解决办法:用面纸擦除一体机屏幕四周边框侧的灰尘,特别是下方的粉笔灰。 三、教学一体机其他功能及使用方法 1、直接播放U盘中的音乐或视频。 操作过程:把U盘直接接入到一体机右方外接的USB接口中,把信号源选择设置为“多媒体”,使用一体机面板按键,即可播放声音或视频。

2、使用笔记本电脑以投影仪为输出设备。 操作过程:用一根VGA线连接笔记本与投影仪右侧的VGA输入接口,再调节相应的输入源即可。 3、使用教学一体机开展班级文娱活动。 可以使用本机的视频播放功能开展文娱活动,使用方法:安装“酷我k歌”软件,通过该软件提前从网上下载准备演出的歌曲;使用一个外置麦克风接入电脑的音频输入插孔(在一体机右侧方有一个6.5的插头),这种方法只能使用一只麦克风。如果需要使用两只麦克风,需要另外安装一个功放设备,把麦克风接在功放上,再把功放的输出接到电脑音频输入线上。 还可以使用一台DVD,一台功放,把DVD的AV输出线连接到一体机右方的AV输入线接口。 它集合了电子白板、短焦投影、功放、音响、计算机、视频展台、中控等多媒体设备功能于一体,极大的满足了学校信息化教学对媒体设备的需求。 为了更快的掌握这个崭新的教学平台,使之能够快速的融入到我校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当中,我在经历了两小时的技术培训后,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开始了自行研究。这篇文章就是根据我在使用东泰(DTIT)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中所累积的经验总结而成的,如果在专业术语或是操作方法上存在错误,还望各位教师多多包涵,并给予指正。 经验告诉我:要想合理利用东泰(DTIT)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使之完美的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之中,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如何正确使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样本

湖南工学院 课程设计设计课题注塑模具设计 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设计班级成型1001班 设计者姓名原育民 设计时间年 12月

目录 1. 塑件的工艺分析 (4) 1.1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 (4) 1.1.1 塑件材料ABS的使用性能 (5) 1.1.2 塑件材料ABS的加工特性 (5) 1.2 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确定 (6) 2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模架选择 (6) 2.1 模具的基本结构 (6) 2.1.1 确定成型方法 (6) 2.1.2 型腔布置 (7) 2.1.3 确定分型面 (7) 2.1.4 选择浇注系统 (8) 2.1.5 确定推出方式 (8) 2.1.6 侧向抽芯机构 (9) 2.1.7选择成型设备 (9) 2.2 选择模架 (11) 2.2.1 模架的结构 (11) 2.2.2 模架安装尺寸校核 (11) 3 模具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 (12) 3.1 模具结构设计计算 (12) 3.1.1 型腔结构 (12) 3.1.2 型芯结构 (12)

3.1.3 斜导柱、滑块结构 (12) 3.1.4 模具的导向结构 (12) 3.2 模具成型尺寸设计计算 (13) 3.2.1 型腔径向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型腔深度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型芯径向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型芯高度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模具加热、冷却系统的计算 (15) 3.3.1 模具加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模具冷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模具主要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模具定模板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模具侧滑块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模具动模板( 型芯固定板) 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错误! 未定义书签。 5 模具总装图及模具的装配、试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模具的安装试 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试模前的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模具的安装及调试 (20) 5.4 试模 (21)

放大镜注塑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Ⅰ) P M M AT R A C T (Ⅱ)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2) 1.1注塑模具发展的概况 (3) 1.2注塑模具发展的国内外现状 (3) 1.3塑料模具的特点 (3) 1.4注塑模具设计的要求及程序 (4) 1.5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4) 第二章制件结构的设计工艺性 (5) 2.1制件结构设计 (5) 2.2结构工艺性分析 (7) 2.3外壳材料的选择 (7) 2.4小结 (8) 第三章注射机的型号选择 (8) 3.1注塑机成型参数计算 (8) 3.2小结 (9) 第四章模具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10) 4.1总体结构 (10) 4.2行腔数目及排布 (10)

4.3 分型面的选择和排气系统的确定及浇注系统的设计 (11) 4.3.1 分型面的设计 (11) 4.3.2排气系统的设计 (13) 4.3.3浇注系统的设计 (14) 4.4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17) 4.4.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7) 4.4.2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18) 4.4.3模具型腔侧壁厚度和底版厚度计算 (20) 4.5导柱导向机构的设计 (20) 4.6脱模机构的设计 (21) 4.7冷却系统的设计 (25) 4.7.1温度调节系统设计原则 (25) 4.7.2冷却水道回路的布置 (25) 4.8 成型设备的校核............................................26 4.9小结.. (26) 结论 (28) 参考文献 (29)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广。其中包括种类丰富的塑料产品,例如:一些电器材料、厨房用具、生活用品。不但种类多而且小形状多样。注塑模具设计可以根据人们的具体要求进行产品的尺寸设计,最大程度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因此注塑模具设计成了当今社会发展必不可缺少的行业。目前世界上塑料的体积产量已经赶上和超过了钢铁,成为当前人类使用的第一大类材料。我国的塑料工业正在飞速发展,塑料制品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是塑料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塑料成型模具是成型塑料制品的工具。从2003年我国模具进口的海关统计资料可知,塑料模具占据了模具进口总量的57%,而

级进模说明书

U形弯曲件模具设计 1零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图为图15所示活接叉弯曲件,材料08F钢,料厚2mm。其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 图15 弯曲工件图 1.1材料分析 08F优质碳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塑形。

1.2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简单,左右对称,对弯曲成形较为有利。可查得此材料所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r=0.5t=1,而零件弯曲半径mm = r,故不会弯裂。另外, 2> 5.1 mm 零件上的孔位于弯曲变形区之外,所以弯曲时孔不会变形,可以先冲孔后弯曲。计算零件相对弯曲半径1<5,卸载后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变化可以不予考虑,而弯曲中心角发生了变化,采用校正弯曲来控制角度回弹。 1.3.精度分析 零件上只有个别尺寸有公差要求,其余未注公差尺寸也均按IT13选取,所以普通弯曲和冲裁即可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4.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冲压工艺性良好,可以冲裁和弯曲。 2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为搭扣,该零件的生产包括冲孔,弯曲和落料三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再弯曲。采用三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再弯曲。采用复合模和单工序弯曲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然后弯曲。采用弯曲级进模。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三副模具,生产效率较低。 方案二需两副模具,且用复合模生产的冲压件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生产效率较高。。 方案三,结合了强两种方案的有点,又节省了工序和成本,所以方案三比较适合。

3零件工艺计算 3.1.弯曲工艺计算 3.1.1毛坯尺寸计算 对于t r 5.0>有圆角半径的弯曲件,由于变薄不严重,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可查得中性层位移系数x=0.42,所以坯料展开长度为70 由于零件宽度尺寸为18mm ,故毛坯尺寸应为70mm×41mm 。弯曲件平面展开图. 3.1.2弯曲力计算 弯曲力是设计弯曲模和选择压力机的重要依据。 因为是U 型弯曲所以 1.自由弯曲力 F 自=0.7*1.3*41*4*(280~390)/4=10446N~14551N 2.顶件和压料力 FQ=0.5F 自=10446*0.5~14551*0.5=5223~7276N 3.压力机吨位的确定 F 压机>F 自+FQ=15669~21827N 所以选择JG23-40开始双柱可倾式压力机。 3.2.冲孔落料连续模工艺计算 3.2.1刃口尺寸计算 由图3-2可知,该零件属于一般冲孔、落料件。根据零件形状特点,冲裁模的凸、凹模采用分开加工方法制造。尺寸10mm 由落料获得,φ3.5mm 和φ5.2mm 由冲孔同时获得。查得凸、凹模最小间隙mm 246.0min =Z ,最大间隙 mm Z 360.0max =,所以mm 114.048.066.0min max =-=-Z Z 。

教学教室一体机使用说明书资料

一体机使用说明书-H款 适用机型(H65EA-C31,H70EA-C31,H08EA-C34等) 安全警告 在使用机器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阅读完成后请妥善保管以备需要时查阅1.放置 请勿将机器放在不平稳、易倾斜或跌倒的地方?请勿将机器放在太阳光能够直射的地方,电暖气等发热物体或其它?热源和强光源的附近 请勿将机器放在辐射强的设备旁边?请勿将机器放在潮湿或有液体滴溅的地方?请勿向机器内部插入任何物品?请勿在机器上放置重物?2.电源 请检查并确保后壳上铭牌的电压值与主供电压值的匹配性?雷雨和闪电天气,请拔掉电源线和天线插头?室内无人或长时间不使用时,请拔掉电源插头?请避免电源线受到物理或机械破坏?请使用专用电源线,不要修改和延长电源线?请检查并确保交流电源线地线接通?. 3.屏幕 在屏幕书写时请不要使用坚硬或锋利的物品代替书写笔?需要清洁时,请先拔下电源插头?请用柔性无尘干燥的布擦拭屏幕?请勿用水和喷雾式清洁剂清洗本机?机器内部清洁请联系服务中心?请勿长时间将亮度高的画面显示在屏上?4.视距 观听者眼睛与屏幕间的最佳距离为屏幕对角线的5 - 7倍?176度内观听者眼睛与屏幕间的最佳观看角度为上下、左右?5.温度 不要将本机器放置在电暖炉或暖气片附近?机器由低温区移至高温区的

时候,为使机内结露充分散发,请放置?一段时间再接电开机 机器正常工作温度为0 - 4 0 ℃,存储温度-20~60℃?6.湿度 不要将本机器暴露在雨中、潮湿或靠近水的地方?0~85% 存储湿度0~80%,请保证室内干燥、凉爽,机器正常工作湿度?. 7.通风 请将机器置于通风的地方,保证机器散热良好?保证整机左右和后面10厘米、顶部20厘米以上的空间通风?8.耳机 长时间使用耳机听比较喧闹的声音,容易对听觉产生影响?如果需要外接耳机,请提前将机器音量减小?9.待机 机身侧面的待机键不会完全关闭机器,只能让机器处于待机的状态?在内部电脑模式下,需要按两次待机键,机器才会进入待机模式?10.电池本机使用后的废弃电池需得到正确处置和回收?请勿让小孩接触电池,勿将电池投入水中,以免发生危险?11.声明 此为A级产品,在生活环境中,该产品可能会造成无线电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用户对其干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准备安装 拆包装1. 1)整机 整机: 附件:保修卡、合格证、快速使用指南、遥控器、电池、电源线、V G A线、耳机线、U S B线、手写笔、YPbPr线 脚架(选配)请以实物为准。2). 3)壁挂(选配)请以实物为准。 2.安装

塑料注塑模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塑料注射模设计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级模具班 学生姓名: 任务分工: A0图三维建模word 指导教师:

目录 1 塑件分析 (4) 1.1 尺寸分析 (4) 1.1.1 外形尺寸 (4) 1.1.2 塑件圆角 (4) 1.1.3 脱模斜度 (4) 1.1.4 尺寸精度 (5) 1.2 成型性能分析 (5) 1.3 PC材料的成型工艺参数 (5) 2 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6) 2.1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6) 2.2 型腔数量的确定 (7) 2.3 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 (7) 3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和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 (7) 3.1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7) 3.1.1 注射量的计算......................................... 8 3.1.2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估算 (8) 3.1.3 选择注射机 (8) 3.2 注射机的相关参数的校核 (9) 3.2.1 注射压力校核9 3.2.2 锁模力校核9 4 浇注系统设计 (10) 4.1 主流道设计 (10) 4.2 分流道的设计 (11) 4.2.1 凝料体积12 4.2.2 校核剪切速率12 4.2.3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和脱模斜度13 4.3 浇口的设计 (13) 4.3.1 浇口形式的选择 (14) 4.4 冷料穴的设计15 5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5) 5.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5) 5.2 成型零件钢材选用 (16) 5.2.1 塑料模刚材的性能要求: (16) 5.2.2 凹模的技术要求: (16)

5.2.3 型芯的技术要求: (16) 5.3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6) 5.3.1 型腔径向尺寸 (17) 5.3.2 型腔深度尺寸17 5.3.3 型芯径向尺寸18 5.3.4 型芯高度尺寸 (19) 5.4 成型零件尺寸及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19) 5.4.1 凹模侧壁厚度的计算19 5.4.2 动模板厚度的计算19 6 模架的确定 (19) 6.1 各模板尺寸的确定20 6.2 模架各尺寸的校核21 7 排气槽的设计 (21) 8 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2) 8.1 推出方式的确定22 8.2 脱模力的计算22 9 加热系统的设计 (23) 10 冷却系统的设计 (23) 10.1 冷却介质23 10.2 冷却系统的简单计算23 10.3 凹模型腔与型芯冷却水道的设置25 11 导向与定位机构的设计 (25) 12 总装图 (26) 13 参考文献

智慧农场建设方案-种植场

智慧农场(种植场)建设方案 2020年09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需求分析 (4) 1.3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5) 1.3.1减少农业投入品消耗,减少农业污染 (5) 1.3.2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6) 1.3.3提高农作物种植水平 (7) 1.3.4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 (7) 1.3.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农产品安全溯源 (8) 2设计依据与原则 (8) 2.1设计思路 (8) 2.2设计原则 (8) 3方案设计 (10) 3.1系统介绍 (10) 3.2系统构架 (11) 3.3数据采集部分 (12) 3.4传输网络 (14) 3.5管理平台部分 (15) 3.5.1中心机房建设 (18) 3.5.2平台软件介绍 (18) 3.5.3平台架构 (19) 3.5.4平台功能特点 (20) 4工程注意事项 (33) 4.1防雷设计 (33) 4.1.1防雷措施 (34) 4.1.2项目防雷 (36) 4.2防水设计 (36) 5工程造价预算 (36)

5.1智慧农场监测体系造价 (37) 5.2智慧农场监测平台软件造价 (37) 5.3智慧农场监测平台硬件造价 (38) 5.4智慧种植场造价 (39)

1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随着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在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土壤氮噒钾含量和土壤pH值等方面,物联网技术正在精准农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而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帮助农民抗灾、减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1.2 需求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种植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广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及时与否对于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影响至关重要。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能够及时诊断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农业专家又相对匮乏,不能够做到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出现在现场,因此农作物无线远程监控产品在农业领域就有了用武之地。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获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例如食用菌工厂化,刚开始人们开始注意到CO2浓度,温湿度对作物生长的作用,但是不舍得在传感器和自动控制领域中出太多钱,每天浪费人力,去每个房间用CO2检测仪检测CO2浓度,自己去开启风

注射模设计说明

一塑件原材料选用与性能分析 1分析制件材料的使用性能 ABS属热塑性非结晶型塑料,不透明。ABS由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而成的,这三种组分各自的特性,使ABS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ABS无毒、无味,呈微黄色,成型的制件有较好的光泽,密度为1.02~1.05g/cm3。ABS有极良好的机械强度和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油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气性能。ABS有一定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易于成型加工,经过调色可配成任何颜色。 2 分析塑料成型工艺性能 ABS属于无定形塑料,流动性中等;升温时黏度增高,所以成型压力较高,故制件的脱模斜度宜稍大;ABS易吸水,成型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预热干燥80~100℃,时间2~3h;ABS易产生熔接痕,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减小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 该产品为某电工产品外壳,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耐热和耐磨损等性能,中等精度,外表面无瑕疵、美观、性能可靠,同时还必须满足绝缘性。采用ABS材料,产品的使用性能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在成型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成型工艺。 二塑件结构与质量分析 1 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从零件图上分析,该零件总体形状为长方形,该零件重要尺寸如:等的尺寸精度为MT2~MT3级(查GB/T 14486-2008中常用材料模塑件尺寸公差登等级选用表),未标注公差的尺寸为自由尺寸,可按MT5级塑料件精度查取公差值(可

查GB/T 14486-2008中模塑件尺寸公差表)。 2 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该塑件是某电工产品外壳,要求外表美观、光洁无毛刺、无缩痕,表面粗糙度可取Ra0.8,而塑件部没有较高的粗糙度要求,模具制造和成型工艺容易保证。 3 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此塑件外形为方形壳类零件,腔体为25mm深,壁厚均匀2mm,外形尺寸适中,塑件成型性能良好,脱模斜度选为1°; 4 侧孔和侧凹 该塑件在宽度/长度方向有三个通孔,因此模具设计时必须设置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5 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 根据零件的三维模型,利用三维软件直接可查询到塑件的体积为:V=31.180cm3 故塑件的质量W=V·ρ=32.115g(ABS塑料密度按1.03g/cm3) 三注塑成型机的选择 初选注射机规格通常依据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注射量、锁模力及塑件外观尺寸等因素确定。 1 依据最大注射量初选设备 ①单个塑件体积 V=31.180cm3 ②由于塑件尺寸不大,结合模具设计要求,采用一模两腔,加上浇注系统凝料体积(初步估算约为34cm3) ③塑件成型每次需要注射量: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说明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作者:

-----------------------日期: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基础知识) 01 1 概述 多工位级进模是在普通级进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模具,是技术密集型模具的重要代表,是冲模发展方向之一。这种模具除进行冲孔落料工作外,还可根据零件结构的特点和成形性质,完成压筋、冲窝、弯曲、拉深等成形工序,甚至还可以在模具中完成装配工序。冲压时,将带料或条料由模具入口端送进后,在严格控制步距精度的条件下,按照成形工艺安排的顺序,通过各工位的连续冲压,在最后工位经冲裁或切断后,便可冲制出符合产品要求的冲压件。为保证多工位级进模的正常工作,模具必须具有高精度的导向和准确的定距系统,配备有自动送料、自动出件、安全检测等装置。所以多工位级进模与普通冲模相比要复杂,具有如下特点:(1)在一副模具中,可以完成包括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等多道冲压工序;减少了使用多副模具的周转和重复定位过程,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2)由于在级进模中工序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工位上,故不存在复合模的“最小壁厚”问 题,设计时还可根据模具强度和模具的装配需要留出空工位,从而保证模具的强度和装配空 间。 (3)多工位级进模通常具有高精度的内、外导向(除模架导向精度要求高外,还必须对细小凸模实施内导向保护)和准确的定距系统,以保证产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模具寿命。 (4)多工位级进模常采用高速冲床生产冲压件,模具采用了自动送料、自动出件、安全检测等自动化装置,操作安全,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多达50多个,冲压速度达1000次/分以上。 (5)多工位级进模结构复杂,镶块较多,模具制造精度要求很高,给模具的制造、调试及维修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要求模具零件具有互换性,在模具零件磨损或损坏后要求更换迅速,方便,可靠。所以模具工作零件选材必须好(常采用高强度的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或硬质合金等材料),必须应用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成型磨削、坐标镗、坐标磨等先进加工方法制造模具。 (6)多工位级进模主要用于冲制厚度较薄(一般不超过2mm)、产量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用这种模具冲制的零件,精度可达IT10级。 由上可知,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比较复杂,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对冲压设备、原材料也有相应的要求,模具的成本高。因此,在模具设计前必须对工件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合理确定该工件的冲压成形工艺方案,正确设计模具结构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以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显然,采用多工位级进模进行冲压成形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题目盖 设计依据 原始资料:塑料产品图纸 生产纲领:大批量生产 二、工作项目 1、成型工艺、成型方案的设计 2、设计模具和选择设备的各种必要计算 3、绘制模具装配图,成型零件图及塑件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3000字以上) 三、设计应完成的技术文件 1、总装图 1 张,零件图 3 张,产品图 1 张。 2、填写工艺卡片(一份) 3、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进度安排(见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学院院长(签字): 年月日

目录 1 塑件的工艺分析,确定方案,设备校核 (1) 1.1 塑件工艺分析,填写工艺卡 (1) 1.1.1 塑件的工艺分析 (1) 1.2 确定模具结构方案 (2) 1.2.1 分型面 (2) 1.2.2 型腔数目的确定 (2) 1.3 选择设备,进行校核 (2) 1.3.1 选择注射机 (2) 1.3.2 设备校核 (2) 2 浇注系统的设计,排溢系统的设计 (4) 2.1 主流道的设计与定位圈的设计 (4) 2.1.1 主流道的设计 (4) 2.1.2 定位圈设计 (4) 2.2 分流道设计 (4) 2.3 冷料穴及浇口设计 (5) 2.3.1 冷料穴的设计 (5) 2.3.2 浇口设计 (5) 3 成型零部件的设计及校核 (6) 3.1 凹模的设计与校核 (6) 3.1.1 凹模直径 (6) 3.1.2 凹模深度 (6) 3.2 凸凹模尺寸 (7) 3.2.1 凸模高度 (8) 3.3 中心距计算 (8) 3.4 模底厚度计算 (8) 3.5 模壁厚度计算 (8) 4 导向机构的设计 (10) 4.1 导向机构的总体设计 (10)

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说明书解读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设计行程开关架零件模具加工艺 设计者:龙建 学号:201110115119 指导教师:樊学良 成都学院 2013年12月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模具零件的机加工艺 内容:1.批产量按6000件 2.绘制指定零件图 3.绘制指定零件毛坯图 4.设计机加工艺流程 5.编制各工序工艺卡 6.设计指定工序模具装配图 7.设计本模具两个复杂零件工程图 8.编制本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2011级车辆1班 学生:龙建 学号:201110115121 指导教师:樊学良 成都学院 2013年12月

目录 第一,零件设计任务 (1) 第二,冲裁件的工艺分析 (2) 2.1工件材料 (2) 2.2工件结构形状 (3) 2.3工件尺寸精度 (3) 第三,冲裁工艺方案 (3) 第四,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5) 4.1模具的类型的选择 (5) 4.2卸料装置 (5) 4.3定位装置 (5) 4.3.1.送料形式 (5) 4.3.2.定位零件: (5) 4.4.模架类型及精度 (5) 4.4.1.模架 (5) 4.4.2.精度 (6) 第五,冲压工艺计算: (6) 5.1.排样 (6) 5.1.1.排样方案分析 (6) 方案一:有废料排样沿冲件外形冲裁,在冲件周边都留有搭边。冲件尺寸完全由 冲模来保证,因此冲件精度高,模具寿命高,但材料利用率低。 (6) 5.1.2.计算毛胚的长度 (7) 根据零件形状,查<<冲压模具设计手册>>毛胚的长度: (7) 计算条料宽度 (7) 5.1.3.确定布距: (7) 5.1.4.计算材料利用率 (8) 5.2.冲压力计算 (8) 5.2.1.冲裁力计算 (8) 5.2.2.推件力计算 (9) 5.3.压力中心的计算 (9) 5.4.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 (10) 5.4.1.落料尺寸大小为 (10) 5.4.2.冲孔尺寸大小为 (10) 6.2.1.冲孔圆形凸模: (11) 6.2.3.落料凸模 (13) 6.4.固定板的设计 (14) 6.4.1.凸模固定板: (14) 6.4.2. 凹模固定板: (14) 6.5.模架以及其他零部件的选用 (15) 7.1 校核模具闭合高度 (15) 7.2 冲压设备的选定 (16) 参考文献 (19)

一体机的使用方法(教师用)

一体机:集电脑、电视、电子白板于一体。 一、一体机的基本操作: 开机方式:轻按电源键(开关键) 关机方式:长安开关键(前提是退出打开的一切程序) 一键黑屏:按一下开关键(80%节能) 唤醒黑屏:轻击屏幕或:轻按开关键 切换系统:调出软中控(seewo上方往上拉) U盘插入:USB接口 鼠标功能:左键单击:单击一下 左键双击:单击两下 右键单击:长按屏幕 二、EN的功能: 3个模式:标准模式、桌面模式、学科模式 1、标准模式: 菜单:导入(插入)、导出、保存、另存为、打开、退出(询问是否保存) 可导入的格式:音频、视频、图片、flash、word、ppt、excel。 可导出的格式有多种,但一般选择.enb格式。 桌面模式:可写可擦(圈擦)、可截屏(全截、选截、随意截),可打开电脑的所有功能,并且所有情况都可以用桌面模式下的写字和截屏功能,如:幻灯片、学案、优课界面下都可以用,只是调用其他功能时要单击鼠标。 工具(百宝箱):主题(纯色背景、学科背景、教学背景)、学科工具、小工具 资源库:自己的资源、网络资源、仿真实验 百度:上网搜索 选择:编辑的必要操作 笔种(书写):可选择笔种、粗细、颜色(六点触控,三点稳定书写,三人可同时书写,但不能同时擦除)

橡皮擦:点擦、圈擦、清页、传统擦 图形:识别一些简单的图形,自己画时要连笔封闭,(填充:选中图形只能填充整个图形,边缘、内部分别设置,在任务栏填充时可以填充某个封闭区域,不是一体)设计好的图形可以添加到资源库成为我的资源,再次使用时可以直接调出。 漫游:增加版面,可调大小 导航:找回 文字(手写识别):可以美化字体 撤销: 添页:上一页:找页:下一页: 2、桌面模式:(见上) 3、学科模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模式 数学模式中的圆规、直尺、函数图形功能 三、辅助作用: 幻灯片 视图:普通视图、浏览视图(可调大小)、放映视图 播放:从头开始、从当前开始、适当时可以添加动作按钮 讲解标记:暂时保留、永久保留 Word: 大小变动、拖拉、EN书写、键盘编辑 图片:大小变动、EN书写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样本)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1章 绪 第2章

论…………………………………………………………………
光驱外壳的造型设计…………………………………………………
2.1 光驱外壳的选料及其性能……………………………………………… 2.2 光驱外壳 注 射成 型工艺过程 … ……… ……………… ……… ……… 2.3 光驱外壳的结构分析…………………………………………………… 2.4 光驱外壳造型设计过程………………………………………… 第 3 章 注射机的选择………………………………………………………………… 3.1 注塑机的初 选 … ……………… ……… ……………… ……… ……… 3.2 注射机的有关工艺参数校核……………………………………………… 3.3 模具与注射机的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第4章 成型零件与浇注系统的设计……………………………………………… 4.1.1 加载参照模型………………………………………………………… 4.1.2 成型零件设计………………………………………………………… 4.2 浇注系统设计………………………………………………………………… 4.2.1 主浇道的设计………………………………………………………… 4.2.2 分浇道的设计………………………………………………………… 4.2.3 浇口及冷料穴设计…………………………………………………… 4.2.4 铸模和开模…………………………………………………………… 4. 3 冷却系统设计……………………………………………………………… 4.3.1 凹、凸模冷却系统设计……………………………………………… 第 5 章 模具零件设计………………………………………………………………… 5.1 推出系统设计……………………………………………………………… 5.2 确定模架………………………………………………………………… 5.3 模架各装配零件设计……………………………………………………… 5.3.1 导向零件设计……………………………………………………… 5.3.2 浇注系统零件设计…………………………………………………… 5.3.3 推出机构零件……………………………………………………… 5.3.4 定位圈………………………………………………………………… 5.3.5 其他零件……………………………………………………………… 第6章 模具的装配和调试………………………………………………………… 6.1 模具的装配………………………………………………………………… 6.2 模具的调试………………………………………………………………… 4.1 凹、凸模成型零件的设计…………………………………………………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