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治疗各论)-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治疗各论)-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治疗各论)-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治疗各论)-试卷2

(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1,分数:62.00)

1.手太阴肺经和阳明大肠经交于

A.食指√

B.足小趾

C.小指

D.足大趾

2.手厥阴心包经与少阳三焦经交于

A.食指

B.无名指√

C.小指

D.足大趾

3.手少阴心经与太阳小肠经交于

A.食指

B.无名指

C.小指√

D.足大趾

4.足阳明胃经循行于

A.上肢后缘

B.下肢后缘

C.下肢中线

D.下肢前缘√

5.少阳胆经循行于

A.上肢后缘

B.下肢后缘

C.下肢中线√

D.下肢前缘

6.太阳膀胱经循行于

A.上肢后缘

B.下肢后缘√

C.下肢中线

D.下肢前缘

7.奇经八脉中,调节阳经之气血,反映脑、髓、肾的机能的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8.奇经八脉中,被称为“血海”的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9.奇经八脉中,交于目内眦、主左右之阴阳、司眼睑开合、司下肢运动的是

A.冲脉

B.任脉

C.阴、阳跷脉√

D.阴、阳维脉

10.经八脉中,联络全身的阴阳经络的是

A.冲脉

B.任脉

C.阴、阳跷脉

D.阴、阳维脉√

11.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头面部相交于

A.鼻翼旁√

B.目内眦

C.目外眦

D.人中穴

12.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相交于

A.鼻翼旁

B.目内眦√

C.目外眦

D.人中穴

13.“入上齿中”的经络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太阳膀胱经

14.“起于胞中”的经脉是

A.任脉

B.督脉

C.任脉、督脉

D.任脉、督脉、冲脉√

15.“主胞胎”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任脉为阴脉之海,蓄积阴血,为妇人妊养之本。任脉通畅,月经如常,方能孕育胎儿。因一身之阴血经任脉聚于胞宫,妊养胎儿,故称“任主胞胎”。任脉气血通盛是女子胞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的生理基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方能有子。

16.“十二经脉之海”为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之称。

17.治疗落枕的主穴是

A.偏历、肩井、后溪、内关

B.外劳宫、阿是穴、三阴交、极泉

C.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D.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治疗落枕的主穴是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18.治疗面痛风寒证可加配穴为

A.内关、太冲

B.风池、曲池

C.风池、列缺√

D.气海、血海

治疗面痛可加配穴为:风寒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证加风池、曲池;气血瘀滞加内关、太冲。

19.治疗漏肩风兼有气滞血瘀者,可配穴为

A.合谷、条口

B.合谷、风池

C.足三里、气海

D.内关、合谷√

漏肩风兼有气滞血瘀者,加内关、合谷。

20.治疗痹证行痹者,可选择的主穴为

A.膈俞、血海√

B.肾俞、关元

C.阴陵泉、足三里

D.大椎、曲池

痹症辨证为行痹者,配穴加膈腧、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

21.治疗中风中经络兼见肝阳暴亢者,可选择的配穴是

A.丰隆、合谷

B.气海、血海、足三里

C.太溪、风池

D.太冲、太溪√

中风中经络兼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兼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兼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

22.内伤咳嗽可选择的主穴为

A.列缺、合谷、肺俞、天突、中府

B.天突、太渊、三阴交、肺俞√

C.列缺、合谷、三阴交、肺俞

D.天突、太渊、肺俞、中府

内伤咳嗽的主穴为:天突、太渊、三阴交、肺俞。

23.治疗不寐应选择的主要经脉是

A.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B.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为主

C.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D.八脉交会穴、督脉穴为主

不寐选穴以相应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24.治疗不寐的主穴为

A.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

B.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膻中

C.照海、申脉、神门、厥阴俞、膻中

D.内关、郄门、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

治疗不寐的主穴为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不寐的主穴需要熟记照海、申脉为八脉交会穴,分属阴跷脉和阳跷脉,操作应补照海泻申脉。

25.治疗呕吐的选穴一般以哪条经脉的穴位为主

A.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B.足阳明、足厥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C.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D.足阳明、足厥阴及相应募穴为主

治疗呕吐的选穴一般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26.治疗月经不调之经迟一般以哪条经脉的穴位为主

A.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B.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C.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D.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

治疗月经不调:经迟一般以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经早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经乱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27.痛经虚证兼有头晕耳鸣加

A.肝俞、太冲

B.肝俞、肾俞

C.脾俞、胃俞

D.百会、悬钟√

痛经虚证: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百会、悬钟。

28.治疗阴挺的主穴为

A.百会、气海、维道、子宫、三阴交√

B.气海、三阴交、肝俞、肾俞、神门、太溪

C.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

D.百会、气海、血海、膈俞、委中

治疗阴挺的主穴为百会、气海、维道、子宫、三阴交。需熟记主穴维道为足少阳经与带脉交会穴,而子宫为奇穴。

29.治疗遗尿一般以哪条经脉的穴位为主

A.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B.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C.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D.任脉、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治疗遗尿一般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30.治疗痄腮一般以哪条经脉的穴位为主

A.手少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B.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脊穴为主

C.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D.足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治疗痄腮一般以手少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31.治疗鼻渊的主穴为

A.列缺、合谷、迎香、印堂√

B.合谷、颊车、下关、印堂

C.列缺、合谷、下关、印堂

D.合谷、颊车、迎香、印堂

治疗鼻渊的主穴为列缺、合谷、迎香、印堂。需熟记主穴迎香为效穴。

二、 B1型题(总题数:9,分数:36.00)

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足太阳膀胱经D.手太阳小肠经(分数:4.00)

(1).即至目内眦又至目外眦的经脉是

B.

C.

D. √

(2).手太阳与( )交接于目内眦。

A.

B.

C. √

D.

手太阳一分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手太阳另一分支经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足太阳膀胱经D.足少阴肾经(分数:4.00)

(1).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的经脉是

A. √

B.

C.

D.

(2).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阴经的是

A. √

B.

C.

D.

在四肢部,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内侧分三阴,外侧分三阳。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按此可知道为足阳明胃经。十二经脉交接歌诀记忆:肺大胃比心小,光剩包三单干——肺、大肠、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A.肩胛部B.口唇C.咽部D.两眼下部的中央(分数:4.00)

(1).督脉的终点是

A.

B.

C.

D. √

(2).阴维脉与任脉在相会于

A.

B.

C. √

D.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属肾。分支:从小腹内部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向上至两眼下部的中央。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A.肩胛部B.口唇C.咽部D.气街(分数:4.00)

(1).足阳明与足少阳经过

A.

B.

C.

D. √

(2).胃经、肝经、冲脉、任脉均循行于

B. √

C.

D.

足少阳胆经一个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后,进人体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环跳穴处。胃经的直行分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任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肝的一个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胃经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

A.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B.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C.列缺、合谷、肺俞、天突、中府D.天突、太渊、三阴交、肺俞(分数:4.00)

(1).治疗哮喘实证,所选取的穴位是

A. √

B.

C.

D.

(2).治疗哮喘虚证,所选取的穴位是

A.

B. √

C.

D.

哮喘实证主穴为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虚证主穴为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需要熟记定喘为其效穴,无论虚实均应选用。

A.风池、百会、内关、太冲B.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C.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D.内关、水沟(分数:4.00)

(1).治疗中风中经络,所选取的穴位是

A.

B.

C. √

D.

(2).治疗中风中脏腑,所选取的穴位是

A.

B.

C.

D. √

中风中经络的主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中风中脏腑的主穴为内关、水沟。需要熟记水沟、内关为醒神要穴。

A.风池、百会、内关、太冲B.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C.秩边、阴陵泉、三阴交、中极、膀胱俞D.秩边、关元、脾俞、膀胱俞、肾俞(分数:4.00)

(1).治疗癃闭实证,所选取的穴位是

A.

B.

C. √

D.

(2).治疗癃闭虚证,所选取的穴位是

A.

B.

D. √

癃闭实证的主穴为秩边、阴陵泉、三阴交、中极、膀胱俞;癃闭虚证的主穴为秩边、关元、脾俞、膀胱俞、肾俞。实证主穴需要熟记中极和膀胱俞为俞募相配;虚证主穴需要熟记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A.三阴交、中极、次髎B.关元、足三里、归来、脾俞C.三阴交、足三里、气海D.中极、三阴交、归来、合谷(分数:4.00)

(1).治疗痛经实证,所选取的穴位是

A. √

B.

C.

D.

(2).治疗痛经虚证,所选取的穴位是

A.

B.

C. √

D.

痛经实证的主穴为三阴交、中极、次髎;痛经虚证的主穴为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需要熟记,无论虚实主穴三阴交必用;实证主穴要熟记次髎为经验穴,配穴关注寒凝;虚证熟记主穴气海可暖下焦。

A.少商、尺泽、内庭、关冲、廉泉B.关元、足三里、归来、脾俞C.太溪、照海、鱼际、廉泉D.中极、三阴交、归来、合谷(分数:4.00)

(1).治疗咽喉肿痛实热证,所选取的穴位是

A. √

B.

C.

D.

(2).治疗咽喉肿痛阴虚证,所选取的穴位是

A.

B.

C. √

D.

咽喉肿痛实热证的主穴为少商、尺泽、内庭、关冲、廉泉;咽喉肿痛阴虚证的主穴为太溪、照海、鱼际、廉泉。实热证需熟记主穴廉泉为治标穴位,少商、关冲点刺出血为重要穴位;阴虚证需熟记照海为足少阴经和阴跷脉的交会穴。

三、 X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32.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

A.离√

B.人√

C.出√

D.合√

本题考查的是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经别,是十二经分出的较大分支,也属于脉的一类,称为“十二经别”。它们分别起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向上出于颈、项浅部。其中,阴经分出的经别循行于体内,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从而使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联系得以加强。十二经别的循行,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人),再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六组,称为“六合”。所以此题答案是ABCD。

33.“一源而三歧”的奇经是指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本题考查的是“一源而三歧”的含义。《儒门事亲》说:“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督脉、任脉和冲脉三经都起于胞中,三经同一起点,循行不同,名称不同,功能不同,故有“一源而三歧”之说。所以此题答案是ABD。

34.下列经脉的循行环绕口唇的是

A.胃经√

B.肝经√

C.冲脉√

D.任脉√

此题考查的是经络的循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人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鼻沿柱外侧,人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足厥阴肝经的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冲脉的循行路线是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臼眶下。任脉的循行路线是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所以此题的答案是ABCD。

35.下列经脉的循行经过气街的是

A.足阳明√

B.足少阳√

C.足少阴

D.足太阴

此题考查的是经络的循行。足阳明胃经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足少阳胆经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后,进人体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环跳穴处。足少阴与足太阴的循行都未经气街,所以答案是AB。

36.下列经脉的循行经过会阴部的是

A.督脉√

B.任脉√

C.带脉

D.冲脉√

此题考查的是奇经八脉的经络循行。督脉的循行路线是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巾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任脉的循行路线是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带脉的循行路线是起于季肋,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冲脉的循行路线足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所以督脉、任脉、冲脉的循行都经过会阴部。

37.循行于腹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厥阴肝经√

此题考查的是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足阳明胃经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人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足太阴脾经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人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

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所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循行都经过胸腹部。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四条经脉距腹中线的距离。所以此题的答案是ABCD。

38.下列是阳跷脉和阴跷脉共同作用的是

A.濡养眼目√

B.司眼睑之开合√

C.司下肢运动√

D.司口的开阖

此题考查的是阳跷脉和阴跷脉的功能。阳跷脉和阴跷脉皆属于奇经八脉。跷脉左右成对。阴跷脉、阳跷脉均起于足踝下。阳跷脉和阴跷脉的共同作用是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古人还有阴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之说。此考点是高频考点,需要考生掌握。所以此题答案是ABC。

39.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主要是

A.加强相为表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

B.加强表里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C.加强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D.加强手足三阴经与头面的联系√

本题考查的是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是加强表里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加强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加强手足三阴经与头面的联系。所以正确答案是BCD。而选项A加强相为表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是别络的功能。

40.十二正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手指端√

B.胸腹中

C.头面部

D.足趾端√

本题考查的是十二经脉的走向以及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与手三阳经相交;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足三阴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与足三阴经相交。十二正经的循行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四肢末端。所以答案是AD。

41.以百会、风池为主方可以治疗的病症有

A.外感头痛√

B.内伤头痛√

C.眩晕实证√

D.眩晕虚证√

百会、风池能清利头目,为治疗头痛及眩晕的必选主穴。

42.兼见有风热证,可以选取的配穴有

A.风池√

B.曲池√

C.大椎√

D.丰隆

风池、曲池、大椎为泄热常用穴。

43.兼见有湿热内蕴证,可以选取的配穴有

A.阴陵泉√

B.大椎√

C.内庭√

D.丰隆√

阴陵泉、大椎、内庭、丰隆,常用于治疗多种病中兼有湿热内蕴证者。

44.内关、水沟可以治疗一下哪种疾病

A.中风√

B.郁证√

C.抽搐√

D.崩漏

内关、水沟为醒神要穴,可以治疗中风、郁证和抽搐。

45.面瘫的选穴一般以哪条经脉为主

A.手阳明经√

B.足阳明经√

C.足厥阴经

D.手厥阴经

面瘫治疗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46.皆可以选择合谷、曲池的疾病是

A.痿证(上肢) √

B.隐疹√

C.高热√

D.崩漏

合谷、曲池能清热、开泄,所以常用于治疗痿证、隐疹、高热。

47.下列选项中,能治疗郁证的腧穴是

A.水沟√

B.百会√

C.内关√

D.神门√

郁证主穴为水沟、百会、内关、神门、太冲。

针灸治疗学复习试题2 (1)

针灸治疗学考试题2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八纲证治: 2、近部取穴: 3、配穴方法: 4、痹症: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有( )、( )、()三个方面。 2、针灸的治疗原则主要由()、()、()、 ()()五个方面组成。 3、八纲证治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他六纲分别是表、里、()、()、()、()。 4、中暑仅见头晕、头痛、懊憹、呕恶者称();猝然昏倒者称(); 兼见抽搐者称()。 5、针灸常用的配穴方法有()、()、()、()、()。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针灸的治疗作用是() A、标本缓急B、内外兼治 C、补虚泻实 D、疏通经络E.三因制宜 2、下列属于近部取穴的是() A、高热取大椎、曲池 B、气病胸闷取膻中 C、目赤肿痛取行间 D、口喎取地仓、颊车 E、脱肛灸百会 3、下列属于本经取穴的是() A、咳嗽取尺泽、列缺 B、胃病取内关、足三里 C、牙痛取行间、合谷 D、脱肛取百会、长强 E、流涎取合谷、承浆

4、治疗失眠多梦取神门、大陵是哪类取穴法() A、远部取穴 B、对症取穴 C、近部取穴 D、上下取穴 E、左右取穴 5、下列哪个穴位不常用于治疗脱证() A、关元 B、气海 C、人中 D、足三里 E、中冲 6、下列哪个穴位又名血郄,有泄热功效() A、尺泽 B、委中 C、太冲 D、少商 E、膈俞 7、中风脱证选用神阙穴宜采用()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温针灸 8不属于治疗面瘫主穴的是() A、合谷B、地仓C、颊车D、太阳E、太溪 9、哮喘实证宜用下列哪组穴位() A、膻中、列缺、尺泽、天突 B、膻中、列缺、肺俞、尺泽 C、膻中、尺泽、天突、风门 D、膻中、肺俞、尺泽、天突 E、膻中、天突、风门、肺俞 10、肝气犯胃型胃痛,除用主穴外,还应配合何穴() A、脾俞、胃俞 B、膈俞、血海 C、胃俞、梁门 D、梁门、胆俞 E、脾俞、公孙 四、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都是以疾病的不同阶段为依据来分别选用的治疗方法。 ()2、表里是说明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3、原穴、络穴均为12个,两者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4、选用募穴治疗腑病称为“阴病引阳”。 ()5、近年研究证实,针灸不仅擅治中风后遗症,而且在急性期也有卓效()6、面瘫是由于筋脉失养所致,针灸治疗时均用补法。 ()7、三伏天灸治喘病称为“伏灸”。 ()8、针灸治疗痹症效果好,可以随心所欲,无需辨证。 ()9、治疗小儿疳积应用毫针泻法。 ()10、用至阴穴矫正胎位,可同时针刺三阴交穴,以促使胎位转正。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一、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与脏腑器官联系:大肠、肺;下齿、口、鼻、膈。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歌决:L 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 (三)本经腧穴 1、商阳 (Shāngyáng,LI1)(大肠经井穴) [定位]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取法] 伸食指,依定位取穴“商阳食指外侧取”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③甲沟炎、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三间 (大肠经输穴) [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取法]微握拳,依定位取穴。“三间握拳节后当”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胀,肠鸣等肠腑病证; ③嗜睡(《甲乙经》“多卧善唾,胸满肠鸣,三间主之”);④手背肿痛、手指握固。 [操作] 直刺 0.3~0.5寸。 3、合谷 (大肠经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1。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2。拇食二指合拢,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合谷虎口歧骨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病;“面口合谷收”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 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④上肢半身不遂。 [知识拓展]镇痛要穴针刺合谷可使全身皮肤痛阈不同程度提高,40~50 min达最高点。 [操作] 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若治疗癫狂、痉证:向劳宫方向透刺1。5~2。0寸;若治疗手指功能障碍:向三间方向透刺; 治疗难产:针尖呈60°向腕关节方向针刺,进针约 0。8~1寸,捻转补法。

针灸治疗学儿科妇科试卷1603231433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试卷1603231433 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围:xxxxx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 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 一、单5选1 (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 的一项) 1.产后乳少而浓稠,乳房胀满而痛,伴胃脘胀闷,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气海、血海 B. 足三里、中脘 C. 关、期 门 D. 行间、三阴交 E. 公、关 2.针灸治疗滞产气滞血瘀型,宜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太冲 B. 气 冲 C. 关 D. 气海 E. 足三里 3.针灸治疗急惊风的常用方法为 A. 补法 B. 泻法 C. 可以用补法,也可以用泻法 D. 补法与泻法交替运用 E. 平补平泻 4.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关、合谷 B. 三阴交、太冲 C. 太冲、太 白 D. 脾俞、胃俞 E. 肾俞、关元 5.治疗肾阳亏虚型崩漏,除针刺主穴外可再加 A. 气海、命门 B. 膈俞、中脘 C. 肾俞、 太溪 D. 期门、肝俞 E. 足三里、脾俞 6.治疗子宫脱垂日久伴湿热下注者,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中极、蠡沟 B. 中脘、足三里 C. 肾俞、 阴陵泉 D. 三阴交、维道 E. 归来、带脉

7.产后乳少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伴神疲食少,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关元、气海 B. 足三里、三阴交 C. 关、期门 D. 太冲、行间 E. 血海、膈俞 8.治疗气血不足型经前期紧综合征,除针刺主穴外,还应加用 A. 脾俞 B. 太 溪 C. 肾俞 D. 丰隆 E. 中脘 9.治疗子宫脱垂初期之脾气虚证,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中极、蠡沟 B. 中脘、足三里 C. 归来、 足三里 D. 肾俞、阴陵泉 E. 中极、带脉 10.治疗经前期紧综合征的主穴是 A. 神门、百会、太冲、膻中、三阴交 B. 脾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膻中 C. 肾俞、神门、百会、太冲、血海 D. 丰隆、百会、太冲、血海、三阴交 E. 中脘、太溪、三阴交、气海、膻中 11.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肾不交型在基本处方基础上加心俞外,还应加用 A. 肾俞、肝俞 B. 期门、足三里 C. 太冲、 涌泉 D. 气海、脾俞 E. 神门、关 12.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下列各项中除( )外皆为须注意的事项 A. 帮助患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B. 对患儿不良行为要耐心教育 C. 关怀和爱护患儿 D. 打骂、歧视患儿 E. 对学习困难者应予指导、帮助 13.治疗百日咳初咳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合谷、外关 B. 天突、孔最 C. 太渊、 太白 D. 脾俞、足三里 E. 关、庭 14.下列各项中除( )外皆为治疗急惊风的常用穴 A. 水沟 B. 中 冲 C. 合谷 D. 太冲 E. 关元 15.治疗疳证如用穴位割治的方法,一般取 A. 外关 B. 八 邪 C. 八风 D. 大鱼际 E. 小鱼际 16.治拧肝肾亏虚型闭经,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中脘、足三里 B. 太溪、肝俞 C. 膈俞、 血海 D. 脾俞、太冲 E. 太冲、期门 17.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气血不足型闭经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试题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试题 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8.十五络脉:9.经络学说: 10.“六合”:11.“气街”:12.五输穴: 13.“肺系”:14.募穴: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17.隔姜灸:18.平刺: 19.四总穴”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针灸治疗学考试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中风脱证选用神阙穴宜采用 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E温针灸 2.下列属于近部取穴的是 A高热取大椎、曲池B气病胸闷取膻中C目赤肿痛取行间 D口喎取地仓、颊车E脱肛灸百会 3.下列属于本经取穴的是 A咳嗽取尺泽、列缺B胃病取内关、足三里C牙痛取行间、合谷 D脱肛取百会、长强E流涎取合谷、承浆 4.治疗失眠多梦取神门、大陵是哪类取穴法 A远部取穴B对症取穴C近部取穴D上下取穴E左右取穴 5.下列哪个穴位不常用于治疗脱证 A关元B气海C人中D足三里E中冲 6.下列各穴,即是脾之募穴,又是脏的会穴的是 A中脘B章门C期门D巨阙E以上都不是 7.八脉交会穴中与任脉跷脉相通的穴位是 A公孙B后溪C照海D足临泣E列缺 8.男患67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痞满,时有疼痛,纳少,舌苔薄白,脉弦。宜选穴 A支沟,期门,太冲B支沟,天枢,大肠俞,太冲C支沟,气海,上巨虚 D支沟,大横,上巨虚E以上都不是 9.阳经五输穴与其表里经的同名五输穴所属五行属性的关系是 A我生B我克C生我D克我E以上都不是10.小儿遗尿属肾气不足的治疗,除取膀胱俞、中极之外还应加用 A肾俞,命门,肺俞B肾俞,命门,腰俞C肾俞,太溪,三阴交 D肾俞,交信,水道E肾俞,水分,归来 11.对于肝肾亏损的痿证治疗上宜以 A足少阴肾经穴为主B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C足太阴脾经穴为主D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E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12.和眩晕的病因病机关系最小的是 A风阳上扰B心神不宁C痰浊上蒙D气血亏虚E肝肾阴虚 13.高热宜选下列哪组穴位最合适 A大椎,曲池,外关,合谷B大椎,风池,内关,神门 C大椎,陶道,神门,合谷D大椎,足三里,复溜,合谷 E印堂,百会,内庭,肩井 14.面瘫的发病是由于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总结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总结 或许针灸是个小专业,各网站关于针灸学的中级考试的资料相当少,本人考完了2009年的考试,愿意发到网站上跟诸位要考针灸的朋友共享考试经验: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复习要点、考试技巧及各科考试比例 注意:试题完全出自题库,随机抽取,没有所谓重点非重点的区别。所以千万不要押重点。 第一场:总体评价:难度偏难 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22%、内经3%、伤寒3%、金匮3%、温病3%、中药学33%、方剂学33%。(以上为大概比例) 复发的基本特点: 1. 轻粉的散剂剂量? 2. 连朴饮主治: 3. 三仁汤主治: 4. 三仁汤和甘露消毒丹都含有的药物是: 5. 肺其华在? 6. 五脏的生理特点?考察内经原文 7. 非疠气致病特点的是? 8. 下列药物苦寒有毒的是:选项有甘遂、芫花等 9. 既能祛风湿又能清湿热的药物是: 10. 砂仁、豆蔻的共同功效? 11. 既能利尿清淋又能清肺止咳的是? 12. 温脾汤和黄龙汤都有的药物是? 13. 《脉要精微论》中:胸中之府指的是? 14. 温热类温病阴虚火炽型所选方剂? 15. 血虚之寒疝方剂? 第二场:总体评价:难。相关知识:中医诊断学25~35%、诊断学基础(原名为西医诊断学)25~35%、医古文5~10%、传染病学5~10%、医学心理学5~10%、医学伦理学5~10%、卫生法规5~10%。 诊断学基础 1.发热伴眼结膜充血的是: 2.满月面容见于: 3.面具面容见于: 4.左心功能不全的体位: 5.语颤增强见于:备选有胸腔积液、气胸、压迫性肺不张 6.奥-弗杂音见于: 7.格-斯杂音见于: 8.板状腹见于: 9.轻度脾肿大见于: 10.中度脾肿大见于:选项有败血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疟疾、红斑狼疮、骨髓纤维化 11.白细胞减少见于: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 10.“六合”: 11.“气街”: 12.五输穴: 13.“肺系”: 14.募穴: 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 17.隔姜灸: 18.平刺: 19.四总穴” 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A.徐凤 B.何若愚 C.窦默 D.李梃 E.高武 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针灸治疗学儿科妇科试卷1603231438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试卷1603231438 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范围:xxxxx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 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 一、单5选1 (本大题共27小题,共27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 的一项) 1.治疗血虚型月经不调,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中脘 B. 太 溪 C. 膈俞 D. 肾俞 E. 太冲 2.针灸治疗脾虚湿滞型胎位不正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足三里、太冲 B. 阴陵泉、丰隆 C. 脾俞、阳 陵泉 D. 中脘、气海 E. 脾俞、肾俞 3.针灸治疗肾虚寒凝型胎位不正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肾俞、气海 B. 命门、阴陵泉 C. 期门、 太冲 D. 阴陵泉、丰隆 E. 肾俞、肝俞 4.妊娠呕吐选基本处方加灸中脘、天枢、针里内庭是治疗 A. 脾胃虚弱者 B. 痰饮阻滞者 C. 肝 胃不和者 D. 伴神倦嗜卧者 E. 伴厌食较重者 5.治疗气虚型月经不调的针灸处方是 A. 中脘、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 B. 膈俞、太溪、交信、足三里、归来 C. 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胃俞、命门 D. 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肾俞 E. 关元、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 6.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处方中,除肾俞、太溪、三阴交外,还包括 A. 足三里、气海 B. 神门、内关 C. 太冲、 风池 D. 关元、百会 E. 丰隆、中脘

7.下列各项中除( )外皆为治疗百日咳的常用穴 A. 列缺 B. 肺 俞 C. 风门 D. 天枢 E. 丰隆 8.针灸治疗滞产气血虚弱型宜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血海 B. 足三 里 C. 膈俞

针灸学 十二经脉 循行 灵枢 原文 加 彩图 (经典图文并茂)

1、LU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2、LI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 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 阳溪(经)、偏历(络)、温溜、 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 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 巨骨、天鼎、扶突、 禾髎、迎香。

3、ST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外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 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 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 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 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共45穴,左右合90穴。 4、SP足太阴脾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 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 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共42穴,左右各21穴。

针灸学试题第一临床医学院

针灸学试题第一临床医学院

作者: 日期: 2

6. 手阳明经的输穴是( A .三间B .后溪 C .中渚 D .陷谷 E .束骨 7. 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A .印堂B .太阳 C .球后D .丝竹空E .上明 8. 下列穴位中所属经脉属土,穴性属水的是 ( A .冲阳 B .解溪 C .太白 D .大都 E .阴陵泉 9. 既是八会穴又是合穴的是 ( A .委中B .委阳 C .阳陵泉 D .足三里 E .太渊 10. 针灸治疗便秘的正确取 穴方法是取 A .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 穴为主 C .肝经荥穴以疏肝解郁 11. 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治疗什么病 A .顽固性遗尿B .顽固性头痛 C .顽固性腹胀D .顽固性呕吐 12. 《难经》全书共有( A .七十八难 B .八^一难 C .六十九难 D .七十二难 E . 13.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 A .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 B .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 针灸学练习题--1 总分:200.00 及格分:120.00 一、单选题洪200题,每题1.00分) 1. 耳穴屏尖位于( ) A ?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B ?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C .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 D .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 2. 散刺法又称( ) A .点剌B .豹纹刺 C .循经刺D .毛刺E .半刺 3. 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A . 4寸B . 5寸 C . 6寸D . 7寸E . 8寸 4. 冲脉在腹部并何经而行( A .任脉B .胃经 C .肾经D .脾经 5. 两眉头的中间是 A .攒竹B .印堂 C .鱼腰D .太冲 E .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E .以上都不是 ( E .球后 ( B .三焦经以宣通三焦气机 D .脾俞胃俞以扶助中气 ( E .温通下焦阳气为主 ) E .顽固性痛经 ) 八十八难

针灸治疗学试卷B答案

针灸治疗B 一、名词解释 1、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快,可以不留针,且针用泻法以 清泻热毒。 2、经穴触诊又称“经穴按压”、“经穴切诊”,是根据内脏有疾可通过经脉在体表出现各 种不同的病理反应区或反应点的原理,在一定经络循行部位或有关腧穴进行触扪、按压,寻 找各种阳性反应,从而判断病在何经的方法。 3、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 4、胃脘痛系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或胃腑失于温煦及滋养所致。临床上以腹部近心窝处经 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又称“胃痛”,是临床常见病证。 5、中经络为中风的一种,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斜,偏身麻木。无神昏,病位浅,病 情轻。 二、填空题 1、疏通经络 2、以经取之 3、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相应组织器官 4、局部选穴、邻近选穴、循经远取、辨证选穴 5、补,泻 6、,↓ 7、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 8、孔最,梁丘 9、腑病,上巨虚 10、太溪,神门 三、简答题 1、(1)、疏通经络(2)、扶正祛邪(3)、调和阴阳 2、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解表。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鱼际、尺泽、合谷、曲池、外关、大椎。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少商点刺出血。 四、判断题√√×√√ 五、病案分析 病名(1分):中风 证型(2分):中脏腑,脱证 治法(1分):回阳固脱。 所选经脉(2分):以任脉、督脉穴为主。 处方(3分):关元、神阙、足三里、水沟、内关。 随证配穴(2分):烦躁不安者,加:四神聪。 刺灸方法(2分):以大艾炷灸关元、神阙,无问壮数,以危候转轻为佳,足三里可针灸并施。水沟、内关平补平泻法。 方义(2分):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且又联系命门之真阳,故为阴中有阳之穴;神阙位于脐中,脐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故取任脉的关元、神阙两穴重灸,以回阳救逆而救虚脱。足三里可益气养血。水沟、内关开窍醒神。 六、选择题ACCAB AADCA AACDD AABCA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及针灸学歌诀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 一、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病候: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病候: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三、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病候: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1 四、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布胸胁。 病候: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五、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病候: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六、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病候: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七、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络 答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2.运针 答案:运针: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行针”。 3.一夫法 答案:一夫法: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4.腧穴 答案:腧穴:人体脏腑经脉之气在运行过程中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5.八会穴 答案:八会穴: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汇聚之处。 6.骨度分寸法 答案: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身体各部的长短,并以该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7.一源三歧 答案:一源三歧: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8.得气 答案:得气:亦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9.横指同身寸: 答案:横指同身寸: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一夫法”。 10.间接灸: 答案: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

施灸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擅长矫正胎位的是_______、治痰要穴是_______。 答案:至阴、丰隆 2.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纵观全身,其中六条阴经分布于、。 答案:四肢的内侧、胸腹 3.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 答案:提插法、捻转法 4.针灸治疗的作用包括疏通经络、、。答案: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5.悬灸按其操作可分为温和灸、、。 答案:回旋灸、雀啄灸 6. 退热要穴为_________穴;去湿要穴为_________穴。 答案:大椎;阴陵泉 7. 肝经与肺经的终止穴分别为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 答案:期门;少商 8. 针灸治疗原则中清热温寒具体操作原则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答案: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9. 治疗中风闭证宜选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和十二井穴、太冲、劳宫。答案:丰隆;水沟 10. 六腑下合穴中大肠、小肠下合于经,三焦下合于 经。 答案:胃经、膀胱经 11. 腧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经穴、奇穴、阿是穴 12. 依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喘咳实证取________穴,虚证取_________穴。 答案:尺泽;太渊 13.退热要穴是_______、通乳要穴是_______、祛湿要穴是_______。

(完整版)针灸学速记歌诀

(四)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外关阳维目锐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五)八会穴歌: 脏会章门腑中脘,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第四部分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歌诀】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1)中府(2)云门(3)天府(4)侠白(5)尺泽(6)孔最(7)列缺(8)经渠(9)太渊(10)鱼际(11)少商 手太阴肺经(LU)【歌诀】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二、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10、手三里11、曲池12、肘髎13、手五里14、臂臑15、肩髃16、巨骨17、天鼎18、扶突19、口和髎20、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 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 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ST)【歌诀】 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10、水突11、气舍12、缺盆13、气户14、库房15、屋翳16、膺窗17、乳中18、乳根19、不容20、承满21、梁门22、关门23、太乙24、滑肉门25、天枢(大肠募)26、外陵27、大巨28、水道29、归来30、气冲31、髀关32、伏兔33、阴市34、梁丘35、犊鼻36、足三里(合)37、上巨虚(大肠下合)38、条口39、下巨虚(小肠下合)40、丰隆(络)41、解溪(经)42、冲阳(原)43、陷谷(输)44、内庭(荥)45、历兑(井)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

针灸学模拟试题(一)

针灸学模拟试题(一) 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阴阳、脏腑 D.脏腑、手足、五行 E.以上均非 答案:C 解析:二十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2.手、足三阳经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 A.阳明在前,太阳在侧,少阳在后 D.太阳在前,少阳在侧,阳明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侧,太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 答案:D 解析:阳经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头、身部均如此。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循行规律。 30.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A.目内眦旁 B.目外眦旁 C.鼻翼旁 D.口角旁 E.颧骨旁 答案:C 解析: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通过鼻旁。手足太阳经交接在目内眦,手足少阳经交接在目外眦。 3.十二经之海是指: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阴维脉 答案:C 解析:冲脉上至头,下至足,通贯全身,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之称。 A.足阳明经 B.任脉 C.督脉 D.冲脉 E.足太阴经 139.被称作血海的经脉是: 答案:D 解析:冲脉与督、任脉、足阳阴、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 140.被称作五脏六腑之海的经脉是: 答案:D 解析:《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 32.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皮部 E.十五络脉 答案:B 解析: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进入胸腹腔称“入”,于头颈部出来称“出”,又与表里经脉会合称“合”。 33.太阳经头痛一般表现在: A.顶部 B.颞部 C.顶颞部 D.前额部 E.后枕部 答案:E 解析:太阳经循经于头后部,故太阳经头痛表现在后枕部。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头痛的分经。 34.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金的是:

针灸治疗学试题B020101

.WORD.格式. 安徽中医学院200 ~200 学年第学期《针灸治疗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命题教师张友贵试卷序号:B020101 审核人)(刘广霞: 适用专业针推专业本科生▁▁▁▁▁▁▁▁考试班级▁▁▁▁▁▁ 考生姓名▁▁▁▁▁学号▁▁▁▁▁班级▁▁▁▁▁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陷下则灸之 2、头项寻列缺 3、经络辨证 4、三部配穴法

5、三因制宜 ” 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哮喘发作,取孔最配膻中治疗,属配穴;失眠选神门治疗属选穴。 . 整理分享.专业资料 . 2、针灸配穴的按经配穴可分为、、、、五种配穴方法。 3、西医学的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为。其病机主要为和。 因乳房为经所过,乳头属肝经,常选取任脉穴,胆经穴及乳根、足三里、期门为主穴治疗。 4、八脉交会穴之,属经穴,通脉,可主治胸痹、心痛、惊悸、胃脘痛、呕吐、呃逆等病症。 5、细菌性痢疾常选用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和原穴,配合大肠的下合穴及大肠的募穴进行治疗。 得分评卷人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A型题: A1型 1、咳嗽,属肝火灼肺者,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加() A、丰隆、足三里 B、大椎、曲池 C、风门、合谷 D、太溪、照海 E、行间、鱼际 2、下列郄穴主治咯血的是() A、阴郄 B、郄门 C、孔最 D、地机 E、梁丘 3、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为()

A、经前1-3天 B、经前5-7天 C、经后3-5天 D、经期 E、不论何时机 4、久疟不愈,黄瘦无力,首选背俞穴() 2 A、肝俞 B、脾俞 C、肾俞 D、胃俞 E、心俞 5、下列膀胱经腧穴,可主治噎嗝、反胃、风痹、经闭的是() A、脾俞 B、心俞 C、膈俞 D、肺俞 E、肾俞 6、下列清热利咽的最佳穴组是() A、少商、商阳 B、大椎、陶道 C、委中、曲泽 D、太阳、人中 E、人中、大椎 7、痰浊上蒙的眩晕宜选灸疗的腧穴是() A、风池 B、足三里 C、血海 D、气海 E、百会 8、面神经炎发病初期,耳后乳突周围穴位宜采用() A、毫针强刺激 B、艾条温和灸 C、电针 D、火针 E、温针灸 9、梅花针叩刺阿是穴较适用于下列头痛之() A、风寒头疼 B、风湿头疼 C、风热头疼 D、瘀血疼痛 E、痰浊头痛 10、腰痛最常用的远道取穴是() A、昆仑 B、后溪 C、委中 D、至阴 E、委阳 11、祛痰最常用的穴组是() A、中脘、足三里 B、足三里、阴陵泉 C、曲池、三阴交 D、中脘、丰隆 E、阴陵泉、三阴交 12、治疗滞产最常用的穴组是() A、合谷、三阴交 B、合谷、涌泉 C、至阴、三阴交 D、三阴交、涌泉 E、涌泉、至阴 13、主治脾虚崩漏的井穴是() A、涌泉 B、大敦 C、至阴 D、隐白 E、心俞 14、感冒的主要病因是() 3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E、温邪 15、嗜睡,宜() A、补照海、泻申脉 B、泻照海、补申脉 C、补照海、补申脉 D、泻照海、泻申脉 E、平补平泻照海、申脉 16、以膀胱俞、阴陵泉、三阴交、中极、血海、膈俞组方适用于淋证之() A、气淋 B、血淋 C、膏淋 D、热淋 E、涝淋 17、以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合谷、风池组方适用于呕吐之() A、寒邪犯胃型 B、食滞肠胃型 C、痰饮停胃型 D、脾胃虚寒型 E、肝气犯胃型 18、痛痹最适宜的穴组是() A、肾俞、关元 B、脾俞、阴陵泉 C、大椎、曲池、 D、膈俞、血海 E、以上都不是 19、以膀胱俞、阴陵泉、三阴交、太冲、支沟组方适用于癃闭之() A、湿热下注 B、肝郁气滞 C、瘀浊阻塞 D、肾气亏虚 E、肺气闭塞 20、前额头痛、辨位归经属()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太阴经 D、厥阴经 E、少阳经 21、足三里配三阴交、适用于不寐之() A、肝郁化火型 B、心脾两虚型 C、阴虚火旺型 D、心虚胆怯型 E、痰热内扰型

中医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七版教材同步完美打印

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经络输穴学总结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1、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4、十二经脉着,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 胃经与脾经足大趾足小趾; 8、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 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9、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0、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 12、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 13、十二皮部六经皮部名称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少阴——枢懦;厥阴——害肩。 14、《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5、经络的作用:沟通华佗夹脊穴、八邪、八风、十宣,四花是胆俞、膈腧四穴。 21、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 22、《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23、张介宾《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膝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 24、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整体作用。 25、远道作用举例:合谷穴不仅能够治疗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肠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