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经济的发展

【设计理念】

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历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要尽量多样化。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基于对生命化课堂教学理念和课标的理解,我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音乐、文字、图表等大量资料让教学内容“活”起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适时链接与美国经济有关的历史知识及时事热点,融入中国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以美国历任总统的演说词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感悟历史背景,在全班交流讨论中认识到美国经济发展中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历了两年历史课程的学习,应该说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自主、探究、合作性也比较强。但是对知识的链接和转移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需要老师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

在第四单元通过对十二课《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美国诞生概况,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知道美国是当今的超级大国,但是它是怎样逐步强大起来登上霸主宝座的呢?学生对此有较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叙述上,教材特地以“战后的繁荣”、“危机和经济调整”以及“新经济的出现”三目介绍了战后五十多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对本课教学重点的处理,教师可以做出两种选择:或是突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或是突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可结合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分别突破。

【教学方法】

1.教法:

2学法:

【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

【课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分钟)

你知道硅谷吗?硅谷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那么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十分感兴趣的硅谷引入新课,在课堂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

二、新课讲授(用时分钟)

学习新课:20世纪美国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分三个时间段介绍美国战后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这样比较有条理)

一、五六十年代:

(设计意图:分原因和特点两大问题带领学生了解美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1、特点: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1948年至1949年间,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则占3/4左右。

2、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在二战中,美国不仅是参战国家中唯一的本土未遭受战火洗劫的资本主义大国,而且大发横财,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15%以上,经济实力大增。战后世界各国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本国经济,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外市场。美国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美国还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照片“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是美国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例证;材料“发展高新科技”、照片“从月亮上看地球”,则印证了战后“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3)同时,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七八十年代:

(设计意图:分原因和特点两大问题带领学生了解美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1、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但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反战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年-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困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

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参小字和图片:材料“经济危机”和“债务增加”分别说明了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

2、原因:经济发展中的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三、九十年代: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明确美国这一时期为什么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什么)

1、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在此期间,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和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因此,人们认为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原因:

(1)改革社会经济;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3)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参小字和图片:材料“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照片“互联网”,“自由阅读卡”中的材料“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和照片“信息高速公路”,都体现了美国新经济的重要特征──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美国经济的发展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我们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应认识到: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极为重要。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原因?

基本特点: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主要原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体现在哪里?

二战初期,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大发战争横财,军事工业迅速发展;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经济持续繁荣;70年代,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迅速崛起,中东国家展开石油斗争,美国经济陷入危机;80年代,美苏争霸激烈,美国大力发展高技术军事工业,债务负担沉重;90年代,为了在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绝对优势,美国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新经济出现。

三、课堂练习(用时分钟)

1.选择题(同桌互相解决)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发展尤其迅速的地区是

A.西部和东部

B.南部和北部

C.西部和南部

D.东部和西部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是

A.美国

B.中国

C. 日本

D.法国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通胀

B.信息化和全球化

C.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D.高速度、低失业率

2.材料题(小组内解决前两小题,集体交流第3题)

材料一:当前我们面临着自1929年以来波及范围最广、影响剧烈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尽管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空前的救市措施,但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日益恶化的经济金融形势。

——2009年2月《中国经济时报》

材料二: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输出量,造成油价飞涨,形成所谓的石油危机。

——《石油地缘政治》

材料三:2008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一些城市的房产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底特律市一座因为断供被银行收回的住宅,竟然经过好几个月才被以1美元的价格甩卖了出去,这价钱在美国还不够买一斤大白菜。——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1929年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个国家?有什么特点?为克服危机,该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石油危机引起什么严重后果?美国经济受到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美国的经济是否会被崩溃?为什么?

(不会,引导学生联系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应对措施,得出结论:美国会采取措施进行调整,2009年,奥巴马采用减税、政府救援等措施,刹住了经济衰退的步伐。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重视教育、发展科技,综合国力强大)

史为今用:我为祖国献计策

学习历史,咱要借鉴历史经验,达到史为今用的目的。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来看,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

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地位的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今天咱们留下了豪言壮语,相信明天你会为祖国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两位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你有什么看法?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两位同学的讨论思路清晰,但表述都有偏失之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是主要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才是根本原因;“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是重要原因。

四、课堂总结(用时分钟)

总的来看,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状态: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繁荣;7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实力地位下降;80年代,通货膨胀明显,债务负担沉重;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大家了解了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对于其发展的特点和原因以及与国际局势之间的联系要有一定的认识。美国经济的发展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

五、作业布置(用时分钟)

布置作业:1、见本课习题精选2、自主复习

【板书设计】

第八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五六十年代:

1、特点: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2、原因:

二、七八十年代:

1、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原因:

三、九十年代:

1、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2、原因:

【教学反思】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点击::莲山课件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① 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 摧毁了法西斯主义; ③ 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 ④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⑤ 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战改变了世界面貌,二战后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国际关系结构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结构。其中,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普遍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 时期,并随后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为什么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会有这样的经济发展?发展的状况如何?这种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 本身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了解一

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国家──美国。 讲授新课: 介绍“硅谷” ,提问: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教师归纳): ①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②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③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 美国利用自己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优势,十分重视并将原本为军事服务的高科技,大量应用民用工业领域。结果,一方面促进了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使其得到升级换代。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新兴行业,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引导了世界工业发展的走向。关于有利的社会发展环境,解释:美国政府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福利制度,提高工人的收入,保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最后,补充一点:美国政府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霸主地位。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70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一倍多。美国经济发展到了“黄金时期”。 但“黄金时期”也是短暂的。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时期,甚至还出现贸易逆差,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美国发展历史

美国发展史 课标要求: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评价华盛顿 美国南北战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冷战政策的含义、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说出图片的内容 二、自主归纳 1、教材涉及到美国历史的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领导人:华盛顿 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 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2、整顿农业 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三、分析讲解中考经典考题 1 (09年淮安)下列哪一事件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发生的() A.工业革命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明治维新 D.印度1857-1859民族大起义 2(09黄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积极应用高新技术 B.政局相对稳定,资本雄厚 C.加入欧共体,走联合自遣道路 D.二战期间,美国未受任何损失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2009年2月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请你回答: 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4、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美国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写出所示年代尺中1861年、1947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5、(2009?乐山)(11分)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从美利坚合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一词始见于9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之伴随的是美国经济123个月的持续增长。美国经济进入巅峰状态之际,新经济潮流迅猛,势不可挡。然而,新世纪开局,美国及世界经济遭遇增长减缓之痛,特别是“9·11”事件的发生将美国经济推进了阶段性调整的灰暗之隅。进入今年,美国经济以强劲之势走出低谷,出人意料地实现高增长,而对其背后成因的重新唤起世人对新经济的兴趣,其未来走向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依笔者之愚见,新经济只是大潮初起,其生命力蓬勃旺盛,前景看好。同时,新经济的亦对我国提出了诸多严肃的课题。一、与美国经济的起落相伴随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新经济”概念。1997年2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官方语言确认了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虽然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认识,但综合有关学术资料,可以初步将新经济归纳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生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7大高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技术样式,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高新技术的运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弥补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减弱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间的关联度。其次,利润、信贷和投资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可迅速

进行投资战略调整,增加应对市场供求的灵活度。第三,通胀率和物价水平被控制在较低范围,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效能,且政策时滞较前拉长。第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诸多因素有效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及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并使传统经济的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出现新的变化,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新经济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推进了美国制造部门、服务部门和流通部门的发展。1990年到1998年的8年时间里,美GDP增长了26.7%.其间,和电力装备产业产值增加了224%,机械工业增加了107%,商业服务、通讯、流通和产业产值的增幅亦均在42 - 68%之间。2000年,美国GDP达到99657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31.54%.2001年,持续增长近十年的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周期性调整的迹象,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此下,作为信息产业经营状况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出现急剧波动,高新科技企业利润下降、库存增加,企业裁员、倒闭现象急剧上升。而“9·11”事件的发生则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导致股市再次暴跌,缩水达65万亿美元,其中在股市重开的第一周,纳指就下跌16.1%.美国经济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创击。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经济,其中包括新经济即出现反弹势头。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由第三季度的负1.3%摸底回升至1.4% ,全年经济增长1.3%.进入今年以来,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即攀升到 5.8%.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宣布“美国新经济依然健在”,并且预计在未来11年内,美国劳动生产率可年均增长2.1%,与整个90年代相同。业内专家评称,各种迹象显示,新经济依然生机

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与影响

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与影响 肖炼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课程前言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美国及国际经济仍然处于一个微妙的时期,而且引起了人们长期的关注和思考,曾经飞速发展的美国经济究竟经历了哪些历程,是什么使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这一场金融危机又改变了什么,美国的经济理念和政策对全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还将继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今天有关这些问题,我们的主题就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与影响”,首先介绍一下今天主讲嘉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肖炼研究员欢迎您,参加今天这期节目录制还有两位特邀嘉宾,一位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邸晓燕女士,欢迎您。邸晓燕: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一位是来自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的研究中心的陆超先生,欢迎您。 陆超: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邸晓燕女士在她翻译的一本著作叫《美国经济史》一书的书评中间她写过这样一句话,可以说产权保障、法制、企业家与创新、必要的社会责任便是美国经济史展现给我们的最主要的临床经验,它们既是共时的,又是历时的,这是您写的,是吧?你在这里面特别提到的五条。 邸晓燕:对,是这样,这本书是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乔纳森?休斯和路易斯?凯恩所写的一本在美国是经济学课程的一个教材,是今年1月份出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所提到的这几条是在书中展现的比较多的,是美国人自己总结出来的,就是这个美国历史留给现在的一个财产。 主持人:陆超先生,您主要的研究重点是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您觉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陆超:美国的经济增长可能的动力,最主要的动力,除了刚才邸女士说这个一些观点以外,我觉得还有一条,就是资本市场的力量。资本市场的力量给予的经济增长可能是双向的,它一方面给予了整个美国经济强大的金融资本,提供了源源不断地资金,而美国的不断地创

《美国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 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 的原因 把握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发展速度处于西方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 稳定发展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分析数据 列表作图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这 三个阶段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原因?怎样 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制成示意图,对二战后50多年美 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大致的描述? 思考归纳 探究原因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各自原因是什么?从总 体上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 原因是什么? 你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什么 启示? 情感态度价值 观唯物史观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 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 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 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 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人文素养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 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根本原因。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变化的关系;“通货膨胀”、“新经济”的涵义 课件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43945090.html,/Soft/ShowClass.asp?ClassID=46 图片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43945090.html,/sjlsty1/index.htm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涉及美国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①珍珠港事件后,亚洲太平洋战场的战争。 ②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作战。 ③雅尔塔会议后,领导英美盟军参与打败意大利和德国。 ④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迫使它无条件投降等。 教师顺势导入:美国是二战中唯一在欧亚战场同时作战的国家,其领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重点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姓名:陈宇辉 专业:经济学 学号:1302010404 课堂号:B0200042 课序号:0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摘要:美国经济自第二次工业革命起就开始迅速发展,其中有起有伏,但毫无疑问,仅有两百多年历史,一百多年发展经济史的美国现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无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此我们主要研究其经济发展历程,并从中得到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启示 一、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这里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后的美国经济发展 (一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 提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我们不得不想到此前的1929~1933的经济大萧条,大萧条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恐慌,其源于1921年哈定总统上台到1933年胡佛任期结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

1934年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对经济实行强力的国家干预,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首先挽救银行,然后开展农业复兴和工业复兴,制定了旨在保护穷人和劳动者的瓦格纳法、社会保障法,开展大规模救助,联邦政府兴办公共事业,实施美元贬值鼓励出口等。罗斯福的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也就是大力发展非法西斯主义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杜鲁门沿袭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并从法律上承认并肯定这一政策。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开展“公平施政”,在经济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杜鲁门总统签署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该法案第一次在美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联邦政府有责任运用他所拥有的一且手段干预经济,保证最大限度的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在法律上把促进经济繁荣、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威政府责任赋予了联邦政府,这是在法律上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肯定,在美国历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1]前后2人5届20年,体现了 政府强力干预经济并取得明显效果的试验,说明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放任的,仍需政府的宏观调控。 3. 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1953~1961年 1953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他担心新政以来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无异于“滑向了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极力试图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状态,但美国的现实情况最终使得艾森豪威尔政府接受了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胡佛时代的新共和党路线——一条中间路线。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为通货膨胀,所以主要的货币政策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但当经济萧条时也启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4.肯尼迪首次正式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长期化的实际转变。 1961年,民主党肯尼迪入主白宫。在经济政策上,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以减税

美国经济发展史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两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又称自给自足的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极不发达状态下的产物,在资本主义时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 (2)商品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并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外向、开放型的经济,充满了活力,比自然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优越性。 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最本质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经济是典型的和最成熟的商品经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反映出来的。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工人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思想文化上的剧变,无不从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找到其根源。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 (生产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B、具体因素: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 展?(产生萌芽地区的)国内外市场的逐步形成 ②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语) ③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巨大作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④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 A、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引起了两个“革命” C、早期殖民掠夺:葡萄牙、西班牙最早从事殖民征服;掠夺到的巨额资金转移到欧洲其他国家(本质作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葡、西没有因这些财富而较早地发展起资本主义。 (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17世纪初—19世纪初) 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是这时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 ①资本主义尚处在初期阶段 许多近代资本主义必有的特点还没有具备。商人以及一些大资本家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主要成员,通常被称为大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在这一阶段也还没有最后形成。在资产阶级中间起主导作用的是与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相联系的商业资产阶级,工人还没有形成为近代的产业无产阶级。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内容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其综合经济实力也跃居世界第一并且居高不下。本文将分别从二战后到60年代末、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这四个时期叙述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并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介绍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经济发展、发展特点、经济干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 “二战”后,世界整体上得到了和平,和平与发展也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美国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经济实力迅猛增长,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全面的优势。 (一)、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充分就业,危机发生时政府动用赤字财政、通货膨胀等手段减轻了危机,经济实力不断增长。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

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同期,美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系列新特点。 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兴起,对美国的政治也产生巨大影响。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贵州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贵州经济现状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2]。 大多数人对贵州的认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贵州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3-5]。 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产业低;区域发展不平衡[6,7]。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型式。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描述。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左右,60年代占20%左右。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1)上述已经提到的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2)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3)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4)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5)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

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

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 摘要:现如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展不平衡。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都在转变,所以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个区域的经济进行协调发展,使区域经济趋于平衡。一方面要强化各个区域经济,另一方面要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字:区域经济;现状;发展分析; 国务院在2005年,将我国的经济划分为“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按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东部是由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这些省份共同组成;中部是由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这些省份共同组成;西部是由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这些省份共同组成;东北是由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这些省份共同组成。在这样一种划分的前提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就很自然的凸显出来了。本文就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一番分析。 一、我国各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东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部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36%,为全国创造了56%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698元,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平均水平的1.6倍,在我国四大经济板块中排名第一。 东部经济实力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带动了东部沿海的整体经济发展,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的2倍;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总比例的1/5;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珠三角地区,其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的1.6倍; 众所周之,上海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心,它也是东部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一。今年,我们国家在上海举办了万人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更加是快速的带动了上海地区以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的超过其它各个地区,成为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 2.中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很明显,我们国家中部的经济实力相对于东部而言要弱些,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32%,为全国创造了23%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223元,还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仅是平均水平的0.78倍。 3.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于中部而言要弱些,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3%,为全国创造了21%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65元,还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仅是平均水平的0.61倍。贵州省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100元,在全国最低。只看西部地区的经济,其大西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要高于大西南经济区,也就是说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大西南地区要稍高。 4.东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北是我国的老的革命根据地,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8.4%,为全国创造了9%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200元,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稍高一些,在四大板块中排名第二。

《美国经济的发展》参考教案1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①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 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 ④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战改变了世界面貌,二战后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国际关系结构取代了

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结构。其中,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普遍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并随后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为什么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会有这样的经济发展?发展的状况如何?这种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本身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了解一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国家──美国。 讲授新课: 介绍“硅谷”,提问: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教师归纳): ①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②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③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 美国利用自己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优势,十分重视并将原本为军事服务的高科技,大量应用民用工业领域。结果,一方面促进了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使其得到升级换代。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新兴行业,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引导了世界工业发展的走向。关于有利的社会发展环境,解释:美国政府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福利制度,提高工人的收入,保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最后,补充一点:美国政府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霸主地位。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70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

美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美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在哪能找到?最好是通俗点的简单点的:)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6-7-9 14:21 对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的意义。 提问者:怎么爱你就不行- 一级 最佳答案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两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又称自给自足的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极不发达状态下的产物,在资本主义时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 (2)商品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并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外向、开放型的经济,充满了活力,比自然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优越性。 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最本质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经济是典型的和最成熟的商品经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反映出来的。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工人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思想文化上的剧变,无不从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找到其根源。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 (生产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B、具体因素:生产技术的进步 (产生萌芽地区的)国内外市场的逐步形成?展 ②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语) ③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巨大作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④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 A、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引起了两个“革命” C、早期殖民掠夺:葡萄牙、西班牙最早从事殖民征服;掠夺到的巨额资金转移到欧洲其他国家(本质作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葡、西没有因这些财富而较早地发展起资本主义。 (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17世纪初—19世纪初) 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是这时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 ①资本主义尚处在初期阶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徐元挺学号:200701100130 院系:法学院班级:07级法学3班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东北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提出了以沈阳-大连双核心城市组合模式来推动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并就两城市之间的协同分工政策安排进行了阐述。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早期,国家为了搞活经济,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三十年间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该地区的加速发展确实带动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既定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展也因为政策性倾斜等方面原因加剧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从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中国南方经济板块和北方经济板块的不平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国家首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补发展;其次为了振兴北方经济,国家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北方经济区域的发展与布局必须立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板块。要想在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下大力气整合东北亚中国地区,使之形成统一的协同体。东北亚中国地区包括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具体来说包括京津冀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辽宁地区和其他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从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板块有北京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强力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和济南的带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良好,而另外两个板块却发展缓慢。即东北地区的振兴事关中国北方经济的区域发展大局。 东北地区两个板块,环渤海辽宁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大连,而另一地区的核心城市则是沈阳。这两个板块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文化历史传统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地区,或者说大连和沈阳两个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大连和沈阳的组合模式及协同发展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各板块间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改变中国经济“南重北轻”的格局,还有利于辽宁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东北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对一个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该地区城市的竞争力状况,从而能够找到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竞争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倪鹏飞教授认为,城市竞争力系统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城市的价值收益。根据这一思路,倪鹏飞教授编制并出版了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