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

沈阳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
沈阳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

沈阳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

《沈阳城市与建筑发展概论》

结课论文

2016~ 2017学年上学期

学院:建筑学院

学号:1312010134

姓名:许大鹏

指导教师:李浩

沈阳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

摘要:沈阳的城建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城郭。但是,古代沈阳城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基本上属于防御性质的城。到了近代,随着政治、经济、外贸、移民等多重社会因素的变迁,沈阳城才呈现出了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沈阳城经历了俄国、日本的殖民侵略,晚清政府的新政、新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及伪满政府的专政。缺乏统一有效的政府管理导致沈阳城市的建设随着统治者的意志而变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城区形成了迥异的风格,致使城市规划建设缺乏有效衔接,城区发展极不均衡。但不可否认的是,沈阳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才走向了城市的近代化。

关键词:沈阳近代城市发展

一、沈阳近代历史城市发展的突出特征

(一)多股势力共同驱动的城市发展轨迹变迁

近代沈阳城市经历了半殖民到完全殖民的历史过程,是在外国势力、中央政府、地方势力三者之间的相互较量过程中完成的,在外国殖民入侵、中央政府妥协、地方势力革新、殖民全面占领的政体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沈阳城市发展的多元化管理主体与发展机制。

清政府封锁关内的政策随着封建帝国的土崩瓦解而不复存在,在关内移民东北的浪潮中,河北、山东、山西以及东北其他地区的大批移民纷纷来沈营生,从1905年到1945年,沈阳城市人口从17.7万人猛增到158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时至解放之前,军事工业、交通枢纽、商业贸易已经成为近代沈阳城市发展的三大支柱,沈阳由一座以政治、军事为主要职能的封建陪都已经嬗变为以商业贸易、交通枢纽、军事工业为主要职能的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其城市形态也由“城方郭圆、四塔四寺”的封闭形态转变为“双城并立、多元拼贴”的开放形态。

(二)机动化与工业化共同推进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沈阳基本完成了由传统交通方式向现代化交通方式的转变,铁路、公路、航空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中铁路更是成为区域人口与经济流通的主要渠道。沈阳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虽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各条铁路在沈阳城内没能实现完全对接,但是铁路的建设却成为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920年代的铁路附属地地图

期间,在盛京城的西侧由中东铁路支线及谋克敦、奉天驿的修建,出现了第一个城市板块。之后京奉铁路向沈阳城内的延伸及皇姑屯火车站、辽宁总站、奉天新站的修建带动了皇姑屯地区、商埠地的发展;奉海铁路、奉海站的建设及与京奉铁路的对接,带动了惠工工业区、奉海市场的发展。同时铁西工业区、东北大学及校办工厂、大东新市区建设分别有铁路专用线连接。人流、资金流,货物的快速流通,为城市外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变革

沈阳城市近代历史与其他城市明显不同,表现为统治政权重叠并立与频繁变更,造成了各自为政又逐步融合的空间格局,封建时代围绕盛京古城缓慢发展的单中心“城—郭”模式在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有丝分裂”(见图16-17):围绕铁路附属地建设形成了城市新的商业中心和规模庞大的铁西工业区;商埠地的建设形成了中外文化交汇、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新生活中心;盛京古城及周边地区的建设则为地方军阀势力的扩张提供了契机,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极大推进了老城区的现代化进程(见图18)。

历史城区范围图

(四)从传统到近现代的景观风貌变迁

铁路附属地以其尽端式站前广场与轴线对称放射的道格局成为巴洛克式规划的典型代表,沈阳站及其广场是整个街区的空间肇始点,朝向胜利大街开口向东有中华路、民主路、中山路三条对称放射状道路,成为整个街区的视觉汇聚点。沈阳站及与其隔路相对的沈阳医药大厦、沈阳饭店、沈铁大酒店旅店部,当时被称誉为“亚洲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折衷主义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山路两侧,建筑内部采用木质,沿街立面为砖石材质,主色调为灰色,风格简约统一。近代折衷主义典型代表为“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现中国工商银行辽宁支行)和“奉天警察署”(现沈阳市警察局)。

盛京古城内的张氏帅府建筑群代表了沈阳乃至全国近代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吸纳了中国北方传统合院建筑的精髓,汇集了传统民居、庙宇建筑、北欧住宅、折衷主义等多种风格,

堪称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上“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由杨廷宝先生设计的帅府西院红楼群对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亦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城区风貌图

二、沈阳近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1625年努尔哈赤建基于交通、军事、经济等条件的考虑,将清朝都城迁至沈阳,虽日后又再度迁至北京,但将沈阳定位陪都,地位仅次于北京,这就奠定了沈阳在东北地区整治中心城市的地位,为沈阳近代城市发展打下了基础。沈阳的近代城市的发展的开端是由外国殖民者的侵入开始的,所以城市在清政府、侵略者和军阀统治着三种政治因素影响下,城市的格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因而政治因素是沈阳近代化的主要因素。形成了沈阳城市发展的板块化的发展特征,城市的发展展现了建筑的特点。

(一)具有传统民族特点的建筑

沈阳自努尔哈赤建都以来,以皇城四方形为中心,在皇城周边均为传统的中国民居,到了后期国门被迫开放,西方传教士的引入,使得沈阳皇城外有了新兴的建筑形式即―教堂。

(二)西洋古典式建筑

建筑主要是自欧美的外国建筑师和留学回国的中国设计师以及日本的建筑特点及技术。建筑特点“洋门脸”的建筑,在洋风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建筑,即“洋门脸”建筑。初期传入是模仿,建筑的平面形式、空间布局、建筑的工艺,选择的材料都是传统的民居做法,只有立面形式以及入口等重要部分做成西洋的,这种建筑就称为洋门脸的建筑。发展到20年代的极盛时期,沈阳的洋门脸建筑成为在中国传统的坡屋顶歇山面加了一个西洋的立面,如图1-1所示,原奉天女子中学,只在主入口突兀的加上了西洋的三段式立面。如建于1910年建成的咨议局,其柱体为砖雕。该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砖雕以墙砖代替西洋的石料,砖雕代替石料入口部分为四层凸起,建筑立面均有壁柱,并且柱子为奥尼柱式,二楼是典型的西方阳台并带拱券。该建筑是比较好的实例,中国工匠们的砖拱券技术可以说是仿照西方建筑样式自创出来的。虽然这种建筑师不合理的,但是他体现了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过程。

(三)沈阳近代建筑的折衷主义―辰野式

1、折衷主义建筑

沈阳近代建筑中的“折衷主义”主要指在20世纪20、30年代发展和兴盛起来的“西洋风建筑”影响下由日本设计师传来的日本近代代表建筑形式。日本当时正在中国的沈阳进行侵略活动,引入了日本当时最先进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特点是多为古典的三段式或罗马式的构图,比例和尺度都极为精确如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先亨得利名表眼镜店),厚实的墙体和敦实的柱体让我们仿佛看见了真正的西洋建筑,这个时期西洋风已经极为盛行了。

2、“辰野式”建筑

“辰野式”建筑的代表人物是辰野金吾。他是日本的著名建筑大师,是建筑界的鼻祖,他在海外学习多年,后回国将西方当时盛行的现代主义带入日本,改变了日本纯粹模拟西洋建筑的模式,自此辰野式的建筑被日本建筑师传入中国。

建筑特征:建筑的整体形态像英国的皇冠,也有称作皇冠式建筑的,建筑的檐口以及分段的部位都采用白色围护进行整体分割,加上红色的墙面,色彩十分艳丽,其高出的顶部有统领整个建筑的作用,显得十分坚固与厚实。

(四)“伪满州国”式与早期的“现代主义”建筑

“伪满州国”式[1]的建筑师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特有的官式建筑而得名,这类建筑大都对称式布局,而中间部分要高于两翼的尾楼,意思传达志高的统治,建筑的屋顶形式有的额会尊崇当地的传统建筑而加上屋檐和中式的屋顶,有的直接做成西式的平屋顶。

早期的现代主义建筑,当时俗称切豆腐式,由于西方当时已经进入了现代建筑时期,传入东方的是明显的包豪斯思想,因而,建筑设计师们大胆的将前沿的设计理念实现在了中国,这类建筑不再采用传统的柱式,也不再有多余的装饰物,而是纯粹的建筑形式,空间布局也不再是对称式,更加自由。因为是为官衙所做,在气势上更偏重与加强建筑的压抑感,让其表现的威严。

三、结语

沈阳近代历史城市在殖民势力的影响下产生了其特有的风格,从此进入了近代城市发展的转型期。也正是沈阳城市性质和空间格局在近代发生了激烈的改变,才奠定了沈阳今日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格局,奠定了铁西和大东区两大工业区的根基,奠定了沈阳现代商业服务体系的雏形,奠定了沈阳解放后在东北地区整治、文化、经济、交通领域的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

[2]陈伯超.《沈阳都市中的历史建筑汇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一、规划期限和层次 1.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 规划层次 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1个县级市和3个县,面积12881平方公里。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 1. 城市性质 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职能 (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 (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 (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 (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 城市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城镇人口9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 (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 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东北亚中心区位、工业经济发达、金融辐射力强、综合交通网络便捷、文化影响力大等优势,最具条件成为东北板块上的国家中心城市。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论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论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__结合磁器口的单栋建筑与城市片段的关系 小结:建筑是组成社会空间以及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城市是社会空间及文化的载体,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城市,是一个建筑的载体;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细胞。 建筑依附城市而建,城市源于建筑而成,没有建筑的规划就没有城市的布局。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最具象的表象就是城市中形形色色的建筑。 根据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的话,何为“城市”?从我国文字的定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所以说,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何为“建筑”?近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指建筑物)就是空间。建筑的目的是创造一种人为的环境,提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生活起居、交谈休息、用餐、购物、上课、科研、开会、就诊、看书阅览、观看演出、体育活动以及车间劳动等等,都在建筑空间中进行。建筑首先须满足人的活动需要。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中,造建筑也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那个时候人类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采集的经济生活,当时的居住方式主要是穴居,树居等。有了人类的相对固定的居住点,必然会产生居住的构筑物也就是房子。房子是人类最早创建的建筑。人类建造房子,就如同鸟筑巢,鼠挖洞一样,似乎完全是与生具有的本能。 建筑的生成形成片段,片段的连接进而成为城市。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的力量是相对弱小的,要想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动物,集体生活是最好的选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地形成了原始群居的固定的居民点。人类的集聚就是建筑的集聚,这就为城市的产生提供的先决条件。通过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我们认识到,居民点的位置,由于生产及生活的要求,有一定的选择。居民点遗址中的建筑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适应当时部落的生活方式。聚落的中心是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在其周围则环绕着小的住所,其门往往都超向大房子。不同的建筑形式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有意无意的形成了有秩序的小建筑群。建筑通过人得意识逐渐的组合而形成有序的群体空间。实际上城市在某中意义上来说就是建筑的集聚。 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也就是私有制。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就需要城廓沟池来保护私有财产。传说中夏代就已“筑成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有剩余产品即私有财产就需要交换,起初的交换是不固定的,后来交易的数量及范围越来越大,就产生了固定的交换场所,这就是“市”,也是最初的城市型的居民点。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两次劳动大分工,出现了商业手工业。建筑也随着功能上的需要有了一定的分工及组合,就有来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区分,并发展了贮藏空间。不同形式的建筑聚集在一起并形成群体,城市真正的产生了。建筑是城市的重要元素,建筑先于城市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城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沈阳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沈阳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沈阳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辽宁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沈阳市城乡规划条例》、《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沈阳市行政区域内经国家、省、市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其保护管理。历史建筑依法确定为文物的,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遵循“尊重历史、统一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维持社会生活的延续性,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负有保护和监督责任。区、县(市)人民政府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主体,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政策保

障和经费支持。区、县(市)人民政府应责成具体部门或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实施本办法。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划管理工作; 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保护工作,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房产、城乡建设、行政执法、消防、财政、旅游、宗教事务、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专项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其来源包括: (一)市和区、县(市)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上级财政专项补助的资金; (三)境内外单位、个人和其他组织的捐赠; (四)国有历史建筑转让、出租的收益; (五)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资金由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分别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六条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承担历史建筑的保护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义务,对危害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行为有权进行劝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项目背景 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那个地点将成为21世纪杰出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区域核心都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持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进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进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2000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但从进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时期的特点,距现代都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 按照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都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都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都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和谐进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都市群。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大城区”的构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市主城区范畴为东莞都市总体规划范畴2 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

一.从“基地”到“名城”——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东莞的的经济尽管发达,但都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莞同意了大量香港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香港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专门是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东莞已成为全球有阻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升的趋势。 城区的都市功能和设施水平对行政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辐射力不强,造成本市大的城镇经济实力,小的中心都市职能。沿交通干线进展的城镇几乎连成了片,包围着农村。都市与农村,高楼大厦与村民小楼在那个地点积聚、碰撞。快速蔓延的都市化相伴着的是基础设施短缺、环境恶化和建设布局的纷乱。 总而言之,东莞的主城区和沿路连绵进展形成的“大城镇区”,实质上是小都市进展和众多村镇城镇化基础上形成的城镇集合体。因此都市功能不强,与其集合形成的总体都市形状规模(大都市)远不相称。 进入21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作为新时期的进展战略目标,正是适应了时代进展的要求,是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从东莞实际看,近期在全市全面开展现代化都市建设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将中心城区、同沙水库区和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大主城区,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一定能对全市的都市进展和产业进步起到专门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区域竞争态势与都市功能定位 在国内的区域竞争中,珠江三角洲的对手是长江三角洲,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差不多受到长江三角洲的有力挑战。上海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日渐提升,这种“中心优势”与珠江三角洲的“边界优势”形成鲜亮对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毕业论文任务书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湘西乡梦——从《边城》看沈从文 小说中的人性内涵 学生姓名滕丹丹 学号10040133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001班 指导老师杨绍华 完成时间2014年月日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题目 湘西乡梦——《边城》与沈从文小说的人性内涵 学生姓名滕丹丹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001班学号10040133 指导教师杨绍华教研室(或外聘单位) 文艺学教研室 起止时间2013年11月23日至2014年5月20日 毕业论文(设计) 任务、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任务: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约1000字,主要是对沈从文笔下的都市“现代世界”与湘西“乡土文明”做对照,探索了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带给“乡下人”历史命运与生存方式的转变,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历时3个月,从提出选题,到搜集整理资料,跟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反复修改、补充到最后定稿。(二)目的: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学生对四年专业知识学习的整合和融会贯通。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达到初步熟悉研究工作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分阶段的做好写作学术论文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学会写作学术论文,科学而完美的报告科研成果。 (三)要求: 论文的基本要求是正文不少于10000字。内容要健康,有一定的创新和个人见解。注释参考文献准确无误。论题鲜明,表达准确,条理清晰,三级标目明确。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最后按学校规定的统一格式撰写打印。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海燕﹒都市人生与湘西世界的对立互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6): 56~57 [2]《沈从文文集6卷·烛虚》[M]. 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沈从文著2013.12 [3]爱德华·W·萨义德(美)[M].《东方学》.王宇根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5 [4]旷新年.《解读沈从文经典》[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4 [5]沈从文.《大山里的人生》[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2 [6]Lisa Barnett.Edmund Burke's aesthetic ideology: Language, gender, and political economy in revolution[J].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 1995, Vol.21 (2), pp.321-322 [7]彭晓勇.《边城圣手——沈从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8]金介尃.《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9]巴金、黄永玉.《长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10]邵华强.《沈从文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11]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沈从文研究·第一辑》[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12]凌宇.《沈从文传:生命之火长明》[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2013年9月20日—9月30日学生确定选题上报 2013月31日前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2013年11月30日前指导教师召开开题报告会,学生填写开题报告表 2013年12月—2011年3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2014年3月31日前:学院中期检查。 2014年4月1日—4月28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补充完善论文。 2014年5月1日——5月12日:毕业论文上交学院教务办。评阅教师填写评阅人意见。2014年5月14日——5月30日:毕业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 课题指导教师(签名): 2014年月日

沈阳建筑近代史

沈阳近代城市及近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姓名:季俊男 班级:景观1202 学号:1201050216 时间:2015.6.7

近代建筑沈阳(1860-1949) 1.西?方宗教建筑(1838-1861) 2.两?大势?力强势抗衡(1860-1931)[本?土&外来] ??日俄势?力进?入(1905-1906)[?日俄战争] ??日本胜利后的强势发展(排挤西?方势?力,?大量西?方建筑) ?本?土势?力的作?用(张作霖时期中西结合)[仅注重外形的堆积,外?立?面多种结合] 3.沦陷后的沈阳(1931-1945) ?战争促动下的?工业建筑与?工业(装备,制造,军?工业) ?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进?入(功能主义) 4.建设停滞,战后恢复(1945-1949)

近代沈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形态,城市的历史变迁很典型、很有代表。 近代沈阳的历史主要沿着两条基本的脉络发展: ①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社会转化 ②由?一座独?立的封建都城变为半殖民地城市,这是外国资本主义强加给这个城市的,是城市政治地位的变化。 沈阳的近代城市建设也相应表现出两条主要的脉络: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城市向资本主义开放的、多?方位的城市形式进化; ②外国建设模式的直接进?入,与①既独?立又相联。 营??口(?牛庄)开放后,伴随着列强的侵略、洋教洋货的冲击、?日俄的争夺、?日本殖民机构的建?立,盛京古城屡遭洗劫,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同时殖民者也将西?方物质?文明带?入了沈阳,推动沈阳近代化,?日本为把奉天满铁附属地建成?日本侵略东北的前沿阵地,在此投?入?大量资?金,给沈阳这座古城带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市政管理?手段和西?方的科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转向和发展,加快了附属地空间和结构近代化进程,成为当时东北地区较为先进的现代化城市。 ?自?辛亥?革命?至九?一?八事变,奉系军阀统治时期,?日本通过经济和军事控制奉天,张作霖与之对抗,同时也扩张城市空间、建?立市政、完善市政建设,发展经济、教育、交通、卫?生等。 伪满时期,沈阳城市建设存在问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把沈阳变成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建?立侵华后?方供给城,发展铁西?工业区,并制定了《奉天都?邑计划》,推?行殖民统治服务的教育,和为战争进?行经济建设,这时期沈阳?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由于对沈阳城市发展没有长远考虑,致使城市格局、经济?比重失衡,对今天沈阳向更?高层次迈进,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辽宁省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

辽宁省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城市是国际上公认的推进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有效提升政府效能、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服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选择。 沈阳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以及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正面临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重大挑战。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深化落实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以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加快推进智慧沈阳建设,实现数据兴市、信息强市、智慧融市、创新立市,已成为沈阳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速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 本规划结合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发〔2014〕4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_盛鸣

1文章编号21002-2031(2005)01-0006-05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 盛鸣 1摘要2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类型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规划实际工作,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实践性思维。 1关键词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技术流程 1中图分类号2T U9811文献标识码2 A 自从2000年底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0的实践工作以来,城市规划学术界就对这一新动向进行了诸多讨论[1~4]。但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容、方法及实例介绍上,有关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的探讨较少[5]。事实上,应用不同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可能会对规划成果造成较大的差异。因此,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研究也就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从最近的文献资料看,仅见有吴志强等[6]就/战略脸0、苏燕羚等[7]就/竞争力导向0做了相应的总结。本文根据笔者参与的石家庄、哈尔滨、合肥等城市的规划实践工作,试图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进行初步探讨。 一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发展回顾 虽然新加坡、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曾编制过类似我国目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规划,但因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不同而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并无太大可比性[8]。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入WT O和城市政府功能转变,正催生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和方法的创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尽管国内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始于2000年的/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0,但在这四年中,却有相当一批城市完成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如表1所示,这些城市不仅有省会城市,也有地级城市;既有特大、大城市,也有中小城市;其分布从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北方乃至内陆地区。 1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主要类型 根据国内相关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文本,我们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可得到不同的技术流程模式。从研究切入层面看,主要技术流程大多从城市问题导向入手,有的则因城市问题不明显而从城市发展基础出发。从理论层面看,目前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吴志强等[6]结合/沈阳城市发展战略0提出了/战略脸0的技术路径,赵民、栾峰[9]提出了/城市发展条件、阶段的分析与趋势判断-城市发展动力因素分析-城市综合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的统一设计0的总体思路,王雅娟、张尚武[5]提出了/基础研究-系统分析-目标策略-实施研究0的实践流程,苏燕羚等[7]则在哈尔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争力导向0的研究框架。 2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分类思考 我们根据上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0的技术流程,综合概括为/问题推导型0、/目标引导型0、/问题目标互动型0及/条件归纳型0四种类型(表2)。 (1)问题推导型。一般以/问题y战略0为基本逻辑线索,在城市发展现状上归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战略)。这是一种治标的战略规划,如中规院广州[10]、合肥[11]两城市的战略规划等。 总第123期城市问题2005年第1期

对城市传统建筑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

对城市传统建筑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艺术和城市化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其协调发展正是其核心内容,本文将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及文化保护现状,探析城市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传统建筑文化;关系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urbanization also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emerging graduall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really profound, modern art and rapi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how to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content, the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culture protection status, and explor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ity development city of the relationship. Keywords: urbanization; The tradition building culture; relationship 中国具有悠久的城市建设历史,从古代起随着朝代的更迭城市建筑的规模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中国建筑的独有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其丰厚的历史积淀使得城市建筑呈现出别样的风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文化的交融影响也更加激烈,西方建筑的风格和方式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建筑,比如上海就是一大典型,其部分建筑具有西欧国家建筑的特点。回顾我国近几十年的城市建筑历史,有想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向西方国家学习,而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筑。 一、城市建筑文化的保护 城市建筑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符号在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建筑文化的保护是当前必须去做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部分是现代建筑无法取代的,比如我国古代的排水设计是采用向下渗水的方式进行的,从地表大范围的向下渗透排水。现代的下水道技术是引进西方技术之后发展而来的,一旦有一个地方的下水道堵住了其他地方就会出现积水。许多类似这样花费较大精力设计的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考虑中国实际城市环境,最终制造出新的问题。

沈阳市的城市布局现有的问题以及规划

沈阳市的城市生态布局问题分析与构想

目录: 封面:沈阳市的城市生态布局问题分析与构想 一、沈阳工业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及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 1 - 二、面对上述5大趋势,当前沈阳市工业空间布局调整在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 三、使沈阳市生态建设在工业布局的合理性中应把握的基本点…………………………………………………………- 3 - 四、沈阳市的生态布局以及构想………………………- 5 -

伴随着我国已步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沈阳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正处在一个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沈阳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在整个城市发展中仍将是重中之重。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沈阳工业的发展不仅将参与全球经济重建下的外部结构重组,也将面临着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变更。因此,正确预测沈阳市工业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加以有效的引导,是我们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与工业产业结构升级,来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指标。也是新时期政府实施综合运筹城市发展、整体经营城市战略,进而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寻求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沈阳工业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及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国际国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演变规律看,城市的空间布局一般都要经历4个发展阶段:即混杂聚集阶段、分区聚集阶段、多级聚集阶段和分散聚集阶段。沈阳市的城市空间结构正处于分区聚集向多级聚集转化阶段。城市功能正由单级走向多级、简单趋于复杂、低层次上升为高层次。城市工业布局的演进相应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重要特征,具体有5个明显的趋势标志:1.城市空间的拓展正由过去的工业牵动主导型转向城市功能多极化、多元化牵动型;2.工业用地郊区化分散和产业布局分区化集中的趋势日益显现;3.城市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曹阳来源:添加日期:11年03月01日 城市文化是一门城市管理科学,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城市文化设施、市民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高低等狭隘的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门综合管理城市的学科,是城市组织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行动方略的指导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 2、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和广告等等。独特的文化来源于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所以,要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自然特色,保护自然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是以健康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摇篮,因此,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城市文化。 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使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它所起的品牌效应,绝非商业铺面和房地产等近期利益所能比拟的。 4、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规定

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论文工作暂行规定 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毕业论文工作使学生得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运用知识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实验测试能力、外语能力、制图能力以及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的训练。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联系生产及科研实际完成某一课题。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深化有关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获得阅读文献、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工程训练以及使用工具书和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提高:(1)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2)研究方案的设计以及计算、绘图等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撰写论文能力。 (4)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 (6)创新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7)计算机及外文运用能力。 通过毕业论文工作可以有效地检验教学质量。 二、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为了确保毕业论文各项管理措施顺利执行,建立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与机构。各系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和答辩委员会,各专业教研室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小组。 (一)院级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由教务处兼管)的主要职责有: 1. 汇总毕业论文题目、任务书和毕业论文计划,以及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2. 具体负责检查各系毕业论文计划情况,并定期予以通报,提出加强和改进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3. 具体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工作以及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交流。 4. 负责毕业论文经费的分配。 (二)系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兼管)的主要职责有: 1. 组织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毕业论文的课题论证书、任务书和指导书。制定毕业论文计划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包括:时间安排、各阶段进度和质量标准、人员安排、评估措施及具体要求等。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在主任领导下对本系毕业论文质量负责。 2. 审查和配备好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必须由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学术水平、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初级职称教师原则上不能担任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但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可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辅助性指导工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一般为10人左右,具体根据专业情况而定。 3. 毕业论文进行期间,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对本系各专业毕业论文的进度、质量等工作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出勤、进度、纪律、表现等情况,并及时通报。 4. 成立系答辩委员会。由5至7人组成,设正副主任各1名。答辩委员会的委员,应由教学

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 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1991年5月30日沈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1991年7月27日辽宁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中心市区和苏家屯、新城子区政府所在地及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城市中心市区是指和平、沈河、大东、铁西、皇姑区行政区域内及东陵、于洪区城区部分。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五条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在市、县、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市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各县(区)规划土地管理局是县(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规划局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市情、县情、镇情。采用各项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应与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保护地方风貌,体现城市特色。严格控制中心市区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 第八条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体系规划。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石家庄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长城网石家庄3月11日讯(记者冯素琴通讯员李亚楠)记者从石家庄市规划局了解到,省会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出炉,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总体规划将优化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战略,强化正定组团功能,建设滨河新区、承担部分省会功能,统筹产业发展,完善产业聚集区布局。同时依据“规模不变、调整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原则对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据了解,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底上报国务院,在待批期间,正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策略,并经省会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 2009年12月,市政府提请省政府呈报国务院申请总体规划调整,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省政府同意我市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目前调整工作已经完成。 此次规划调整以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省会职能、拓展城市空间、强化生态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为重点,并充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省会后十年城市规划:三区定乾坤

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包括市区及17县市,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10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5%。 都市区: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鹿泉、藁城、栾城四县市,面积265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38万。 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居住人口300万,面积287平方公里。 省会后十年城市定位: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石家庄位于京广与陇海复线发展走廊交汇要冲,随着区域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亟需石家庄利用“东出西联、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之一。 ——河北省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发展,将省会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全省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亟需石家庄做强、做大,担负起展示整个河北财富创造力、文化竞争力、社会发达程度的重任,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特色鲜明、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 省会后十年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兼顾 ---市域城乡布局。

沈阳工程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沈阳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为了规范我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有关说明 1.毕业设计(论文)的装订顺序为:封面、首页、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有关图纸和外文翻译分别单独装订成册且加装封面。学生应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种资料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中,并填写有关内容,答辩结束后,交专业教研室存档。 2.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首页中主要包括: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姓名等内容,可由学生在校园网下载后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部分需要手写时一律采用蓝、蓝黑或黑墨水钢笔填写。 3.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发放给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审表(答辩委员会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审意见表(指导教师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审表(评阅教师用)、答辩情况记录表等表格由教务处统一印制下发。 4.学生应撰写的内容为:开题报告、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其中开题报告不装订在论文中。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调研资料的准备,设计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完成设计(论文)应具备的条件等。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合格后方可正式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5.为训练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不论何种类型的毕业设计(论文),都要求翻译一篇与本专业或本课题有关的外文文献,翻译后的译文不少于3000汉字。译文及外文资料原文(复印)单独装订成册。 二、论文撰写要求 1.摘要:摘要是设计(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具有独立性。其内容应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内容、方法及主要结果、结论等。中文摘要一般400字左右,并译成英文,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 2.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关键词一般为3—5个,以显著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并译成英文。 3.目录:由设计(论文)的章、节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录要求层次清晰,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主要包括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引言、正文主要层次标题、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