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用3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选项标号涂黑1.(3分)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a8÷a2=a4B.(﹣m)2?(﹣m3)=﹣m5C.x3+x3=x6D.(a3)3=a6 2.(3分)若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2<b+2 B.a﹣5<b﹣5 C.<D.3a>3b

3.(3分)下列长度的3条线段,能首尾依次相接组成三角形的是()A.1cm,2cm,4cm B.8cm,6cm,4cm C.12cm,5cm,6cm D.1cm,3cm,4cm

4.(3分)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5.(3分)若二次三项式x2﹣m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字母m的值是()A.4 B.﹣4 C.±4 D.±8

6.(3分)如图,有以下四个条件: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其中能判定AB∥CD的条件的个数有()

A.1 B.2 C.3 D.4

7.(3分)连接A、B两地的高速公路全长为420km,一辆小汽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5h相遇,相遇时,小汽车比客车多行驶了70km,若设小汽车和客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xkm/h和ykm/h,则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B.

C.

D.

8.(3分)给出下列5个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互补的两个角中一定是一个为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9.(3分)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恰有3个整数解,则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

()

A.a≤﹣1 B.﹣2≤a<﹣1 C.a<﹣1 D.﹣2<a≤﹣1

10.(3分)如图,在△ABC中,D是AB的中点,E是BC上的一点,且BE=4EC,CD与AE相交于点F,若△CEF的面积为1,则△ABC的面积为()

A.24 B.25 C.30 D.3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只需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1.(2分)一种花瓣的花粉颗粒直径约为0.0000065m,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m.

12.(2分)若a﹣b=1,ab=﹣2,则(a﹣2)(b+2)=.

13.(2分)若2m=3,2n=5,则23m﹣2n=.

14.(2分)写出命题“若2a=4b,则a=2b”的逆命题:.

15.(2分)已知n边形的内角和是一个五边形的外角和的2倍,则n=.

16.(2分)已知x、y满足,则x2﹣y2的值为.

17.(2分)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0°,则∠A=°.

18.(2分)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中,E点在AD上,并且∠ABE=30°,分别以BE、CE为折痕进行折叠并压平,如图②,若图②中∠AED=n°,则∠BCE的度数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4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8分)计算:

(1)()﹣3﹣20160﹣|﹣5|;

(2)(3a2)2﹣a2?2a2+(﹣2a3)2+a2.

20.(8分)因式分解:

(1)x2y﹣2xy+xy2;

(2)2x2﹣8.

21.(8分)(1)解方程组:

(2)解不等式组并写出这个不等式组的最大整数解.22.(5分)先化简,再求值:(x+y)2﹣2x(x+3y)+(x+2y)(x﹣2y),其中x=

﹣1,y=2.

23.(9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格点三角形ABC,(即△ABC的各顶点都在格点上),按要求进行下列作图:

(1)画出△ABC中AB边上的高CD;(提醒:别忘了标注字母!)

(2)画出将△ABC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的△A′B′C′;

(3)画一个锐角格点三角形MNP,使其面积等于△ABC的面积.

24.(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AE平分∠BAD交CD于点E,CF平分∠BCD交AB于点F,求证:AE∥CF.

25.(8分)如图1,已知直线m⊥n,垂足为点A,现有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CB=90°,∠B=30°,现将这个三角形按如图1方式放置,使点C落在直线m上.

操作: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周,如图2所示.

通过操作我们发现,当旋转一定角度α时,△ABC会被直线m或n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旋转角度α.

26.(10分)已知某品牌的饮料有大瓶和小瓶装之分,某超市花了3800元购进

一批该品牌的饮料共1000瓶,其中,大瓶和小瓶饮料的进价及售价如表所示.(1)问:该超市购进大瓶和小瓶饮料各多少瓶?

(2)当大瓶饮料售出了200瓶,小瓶饮料售出了100瓶后,商家决定将剩下的小瓶饮料的售价降低0.5元销售,并把其中一定数量的小瓶饮料作为赠品,在顾客一次购买大瓶饮料时,每满2瓶就送1瓶饮料,送完即止.请问:超市要使这批饮料售完后获得的利润不低于1250元,那么小瓶饮料作为赠品最多只能送出多少瓶?

大瓶小瓶

进价(元/瓶)5 2

售价(元/瓶)7 3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七年级(下)期末数

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用3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选项标号涂黑1.(3分)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a8÷a2=a4B.(﹣m)2?(﹣m3)=﹣m5C.x3+x3=x6D.(a3)3=a6

【分析】计算出各个选项中式子的正确结果,即可得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解答】解:∵a8÷a2=a6,故选项A错误;

∵(﹣m)2?(﹣m3)=﹣m5,故选项B正确;

∵x3+x3=2x3,故选项C错误;

∵(a3)3=a9,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整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3分)若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2<b+2 B.a﹣5<b﹣5 C.<D.3a>3b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逐一判断,判断出结论正确的是哪个即可.

【解答】解:∵a>b,

∴a+2>b+2,

∴选项A不正确;

∵a>b,

∴a﹣5>b﹣5,

∴选项B不正确;

∵a>b,

∴>,

∴选项C不正确;

∵a>b,

∴3a>3b,

∴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要熟练掌握,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仅要考虑这个数不等于0,而且必须先确定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

3.(3分)下列长度的3条线段,能首尾依次相接组成三角形的是()A.1cm,2cm,4cm B.8cm,6cm,4cm C.12cm,5cm,6cm D.1cm,3cm,4cm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分别判断出即可.

【解答】解:∵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1cm,2cm,4cm,

∵1+2<4,∴无法围成三角形,故此选项A错误;

B.8cm,6cm,4cm,

∵4+6>8,∴能围成三角形,故此选项B正确;

C.12cm,5cm,6cm,

∵5+6<12,∴无法围成三角形,故此选项C错误;

D.1cm,3cm,4cm,

∵1+3=4,∴无法围成三角形,故此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此定理应用比较广泛,同学们应熟练

应用此定理.

4.(3分)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解答】解:,由①得,x>﹣3,由②得,x≤1,

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1.

在数轴上表示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3分)若二次三项式x2﹣m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字母m的值是()A.4 B.﹣4 C.±4 D.±8

【分析】先根据两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积二倍项即可确定m的值.

【解答】解:∵x2﹣mx+16=x2﹣mx+42,

∴﹣mx=±2?x?4,

解得m=±8.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式,根据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难点,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对解题非常重要.

6.(3分)如图,有以下四个条件: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其中能判定AB∥CD的条件的个数有()

A.1 B.2 C.3 D.4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①∵∠B+∠BDC=180°,

∴AB∥CD;

②∵∠1=∠2,

∴AD∥BC;

③∵∠3=∠4,

∴AB∥CD;

④∵∠B=∠5,

∴AB∥CD;

∴能得到AB∥CD的条件是①③④.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弄清截线与被截线.

7.(3分)连接A、B两地的高速公路全长为420km,一辆小汽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5h相遇,相遇时,小汽车比客车多行驶了70km,若设小汽车和客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xkm/h和ykm/h,则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设小汽车和客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xkm/h和ykm/h,根据题意可得,相

向而行,经过2.5h相遇,相遇时,小汽车比客车多行驶了70km,据此列方程组.【解答】解:设小汽车和客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xkm/h和ykm/h,可得:,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8.(3分)给出下列5个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互补的两个角中一定是一个为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分析】根据对顶角、互补、同旁内角的定义即可判断①②④错误,根据平行公理可知③正确,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①错误,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②错误,两个角可能都是90°.

③正确.

④错误,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不一定互相垂直.

正确的是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与定理、对顶角、互补、同旁内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3分)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恰有3个整数解,则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

()

A.a≤﹣1 B.﹣2≤a<﹣1 C.a<﹣1 D.﹣2<a≤﹣1

【分析】先确定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再求出a的范围即可.

【解答】解:∵x的不等式组恰有3个整数解,

∴整数解为1,0,﹣1,

∴﹣2≤a<﹣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应用,能根据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和整数解确定a的取值范围是解此题的关键.

10.(3分)如图,在△ABC中,D是AB的中点,E是BC上的一点,且BE=4EC,CD与AE相交于点F,若△CEF的面积为1,则△ABC的面积为()

A.24 B.25 C.30 D.32

【分析】解法一:作辅助线,构建平行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DG=BE,与已知BE=4EC相结合得出DG与EC的比,因为△DGF∽△CEF,根据面积比等于

=4,可依次得出△DFE、△DEC、△BDE、△BDC的面积,相似比的平方可知S

△DFG

由此得出结论.

解法二:如图2,作辅助线,利用同高三角形面积的比就是对应底边的比得:S

△BEF=4S△EFC=4,证明△DGF∽△CEF,则,求S△BDF=2S△BFC=10,最后根据三角形中线平分面积的性质得结论.

【解答】解:解法一:如图1,过D作DG∥BC,交AE于G,则△DGF∽△CEF,∵AD=BD,

∴AG=GE,

∴DG=BE,

∵BE=4EC,

∴=2,

∵△DGF∽△CEF,

∴=4,=2,

∵S

△CEF

=1,

∴S

△DFG

=4,

∴=2,

∴S

△DEC =S

△DFE

+S

△CEF

=2+1=3,

∴S

△BDE =4S

△DEC

=4×3=12,

∴S

△BDC =S

△BDE

+S

△DEC

=12+3=15,

∴S

△ABC =2S

△BDC

=2×15=30.

解法二:如图2,连接BF,∵BE=4EC,

∴S

△BEF =4S

△EFC

=4,

在AE上取中点G,连接DG,∵D是AB的中点,

∴DG是△ABE的中位线,

∴DG=BE,

∵BE=4EC,

∴DG=2EC,

∵DG∥EC,

∴△DGF∽△CEF,

∴,

∴S

△BDF =2S

△BFC

=2(S

△BEF

+S

△EFC

)=2×(4+1)=10,

∴S

△BDC

=10+5=15,∵D是AB的中点,

∴S

△ABC =2S

△BDC

=30,

或连接BF.∵BE=4EC,且S△CEF=1,∴S

△BEF =4;∵点D是AB中点,∴S

△BDF

=S

ADF=x,S△BDC=S△ADC;即S△AFC+x=x+5,∴S△AFC=5,因为S△CEF1,所以S△AEC=6,

又因为BE=4EC,所以S

△ABE =24,所以S

△ABC

=30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与底和高的关系,做好本题要知道以下内容:①两个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对应底的比;②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③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④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只需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1.(2分)一种花瓣的花粉颗粒直径约为0.0000065m,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6.5×10﹣6m.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0.0000065=6.5×10﹣6;

故答案为:6.5×10﹣6.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2.(2分)若a﹣b=1,ab=﹣2,则(a﹣2)(b+2)=﹣4.

【分析】原式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整理后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a﹣b=1,ab=﹣2,

∴原式=ab+2(a﹣b)﹣4=﹣2+2﹣4=﹣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3.(2分)若2m=3,2n=5,则23m﹣2n=.

【分析】首先应用含2m,2n的代数式表示23m﹣2n,然后将2m,2n值代入即可求解.

【解答】解:∵2m=3,2n=5,

∴23m﹣2n=(2m)3÷(2n)2,

=27÷25,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熟练掌握运算性质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14.(2分)写出命题“若2a=4b,则a=2b”的逆命题:若a=2b,则2a=4b.【分析】交换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部分即可得到逆命题.

【解答】解:命题“若2a=4b,则a=2b”的逆命题是“若a=2b,则2a=4b”.

故答案为若a=2b,则2a=4b.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2、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也考查了逆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15.(2分)已知n边形的内角和是一个五边形的外角和的2倍,则n=6.【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和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然后

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由题意得,(n﹣2)?180°=2×360°,

解得n=6.

故答案为:6.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熟记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并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6.(2分)已知x、y满足,则x2﹣y2的值为252.

【分析】根据已知方程组求得(x+y)、(x﹣y)的值;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来求代数式的值.

【解答】解:,

由①+②得到:x+y=2,

由①﹣②得到:x﹣y=126,

所以x2﹣y2=(x+y)(x﹣y)=2×126=252.

故答案是:252.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题时,利用了“整体代入”是数学思想.

17.(2分)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0°,则∠A=40°°.

【分析】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OBC+∠OCB,再用角平分线的意义,整体代换求出∠ABC+∠ACB,最后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

【解答】解:在△BOC中,∠OBC+∠OCB=180°﹣∠BOC=180°﹣110°=70°,

∵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ABC=2∠OBC,∠ACB=2∠OCB,

∴∠ABC+∠ACB=2(∠OBC+∠OCB)=2×70°=140°,

在△ABC中,∠A=180°﹣(∠ABC+∠ACB)=180°﹣140°=40°,

故答案为40°

【点评】此题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本题的关键是用整体的思想整体代换求出∠ABC+∠ACB.

18.(2分)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中,E点在AD上,并且∠ABE=30°,分别以BE、CE为折痕进行折叠并压平,如图②,若图②中∠AED=n°,则∠BCE的度数为n+30°(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根据BE=2AE=2A′E,∠A=∠A′=90°,得出△ABE、△A′BE皆为30°、60°、90°的三角形,然后求得∠AED′的度数,再根据∠AED=n°,即可求得∠DED′的度数,继而求得∠BCE的度数.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BE=2AE=2A′E,∠A=∠A′=90°,

∴△ABE、△A′BE都为30°、60°、90°的三角形,

∴∠1=∠AEB=60°,

∴∠AED′=180°﹣∠1﹣∠AEB=180°﹣60°﹣60°=60°,

∴∠DED′=∠AED+∠AED′=n°+60°=(n+60)°,

∴∠2=∠DED′=(n+30)°,

∵A′D′∥BC,

∴∠BCE=∠2=(n+30)°.

故答案为:(n+30).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是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4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8分)计算:

(1)()﹣3﹣20160﹣|﹣5|;

(2)(3a2)2﹣a2?2a2+(﹣2a3)2+a2.

【分析】(1)原式利用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法则,以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利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原式=8﹣1﹣5=2;

(2)原式=9a4﹣2a4+4a6+a2=7a4+4a6+a2.

【点评】此题考查了单项式乘单项式,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以及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0.(8分)因式分解:

(1)x2y﹣2xy+xy2;

(2)2x2﹣8.

【分析】(1)根据提公因式法,可得答案;

(2)根据提公因式法,可得平方差公式,根据平方差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解:(1)原式=xy(x﹣2+y)'

(2)原式=2(x2﹣4)

=2(x+2)(x﹣2).

【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利用提公因式得出公式法是解题关键.

21.(8分)(1)解方程组:

(2)解不等式组并写出这个不等式组的最大整数解.

【分析】(1)根据方程组的解法计算即可;

(2)此题可先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出x的取值,根据x是最大整数解得出.【解答】解:(1)①×2得:10x+4y=50③,

③﹣②,得:7x=35,

解得:x=5,

把x=5代入①得:y=0,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2)由①,得:x>﹣1,

由②,得:x≤2,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

所以不等式组的最大整数解是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组的解法及整数解的确定.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22.(5分)先化简,再求值:(x+y)2﹣2x(x+3y)+(x+2y)(x﹣2y),其中x=﹣1,y=2.

【分析】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和整式的乘法计算方法计算,再进一步合并化简后代入求得数值即可.

【解答】解:(x+y)2﹣2x(x+3y)+(x+2y)(x﹣2y)

=x+2xy+y﹣2x﹣6xy+x﹣4y

=﹣4xy﹣3y2;

当x=﹣1,y=2时,

原式=﹣4×(﹣1)×2﹣3×22=﹣4.

【点评】此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与化简求值,正确利用公式计算合并化简,再

代入计算.

23.(9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格点三角形ABC,(即△ABC的各顶点都在格点上),按要求进行下列作图:

(1)画出△ABC中AB边上的高CD;(提醒:别忘了标注字母!)

(2)画出将△ABC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的△A′B′C′;

(3)画一个锐角格点三角形MNP,使其面积等于△ABC的面积.

【分析】(1)直接利用钝角三角形高线的作法得出答案;

(2)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各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3)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

【解答】解:(1)如图所示:CD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3)如图所示:△MNP即为所求.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和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平移后对应点位置以及掌握三角形面积求法是解题关键.

24.(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AE平分∠BAD交CD于点

E,CF平分∠BCD交AB于点F,求证:AE∥CF.

【分析】根据∠BAD与∠BCD互补,得出∠EA与∠FCB互余,根据∠B=90°,得出∠CFB与∠FCB互余,进而得到∠CFB=∠EAB,并得出结论.

【解答】证明:∵∠B=∠D=90°,

∴∠DAB+∠DCB=180°,∠CFB+∠FCB=90°,

∵AE平分∠BAD交CD于点E,CF平分∠BCD交AB于点F,

∴∠EAB+∠FCB=∠DAB+∠DCB=90°,

∴∠CFB=∠EAB,

∴AE∥CF.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进行推导是证明的主要依据.

25.(8分)如图1,已知直线m⊥n,垂足为点A,现有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CB=90°,∠B=30°,现将这个三角形按如图1方式放置,使点C落在直线m上.

操作: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周,如图2所示.

通过操作我们发现,当旋转一定角度α时,△ABC会被直线m或n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旋转角度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