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介绍

流域介绍
流域介绍

第一部流域介绍

2006-01-04

.1 岷江水系

.1.1干流

岷江是长江上流左岸一级支流,自古即为著名大江之一,又是穿越成都市域中部的最大河流。

岷江干流发源于松潘县岷山南麓的弓杠岭和郎架岭,流经松潘、茂县、汶川等县,过汶川县漩口镇后进入成都市境。在都江堰市二王庙附近有都江堰引水工程引其水源,在左、右岸布设成内、外江两大渠系,岷江中游干流在此改称金马河,至新津县南河汇合口以下复称岷江,干流在新津县邓双乡董坝子出成都市境。入乐山市属彭山、眉山、青神等县,至乐山市有最大支流大渡河自右岸汇入。干流再过犍为县,于宜宾市与金沙江汇合,进入长江。岷江干流全长711公里,总流域面积135840平方公里。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河长341公里,占全流程的48%,平均比降10.5‰,流域面积23037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17%,都江堰至乐山市一段为中游,河长为216公里,占全部流程的30%,平均比降1.7‰,流域面积10155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75%(其中大渡河流域面积占本区间的89%)。乐山市至宜宾市一段为下游,河长为154公里,占全流程的22%,平均比降6.2‰,流域面积11253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8%,岷江干流上游河段大部流

经高山峡谷区,流向基本上自北向南,河道较为狭窄。过漩口后,方由山区进入平原。中游河段穿成都平原而过,河面宽阔,水流平缓。

岷江干流自都江堰市与汶川县分界处(即成都市与阿坝州分界处),至新津彭山分界处(即成都市与乐山市分界处),河段长度为96公里,是为成都市域内的干流长度,其中自都江堰境内都江堰外江闸至新津县境内南河汇合口之间的河段称金马河,河段长81公里,平均比降3.5‰,河宽300~500米,最宽处广滩达1200米。

岷江进入成都市地域后(即进入都江堰市龙溪乡境内),流向由东北转东南,再折向西北,环茅亭娘子岭余脉呈一大河曲,于楠木堰处接纳左岸支流龙溪河,干流又折而向东。至麻溪乡后流向折南,又偏东南,在白沙乡接纳左岸支流白沙河。继又流向东南,形成韩家坝江心洲,以下即为都江堰鱼嘴所分。内江经宝瓶口向东略呈扇形,分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大干渠,形成平原上的灌溉水网,覆盖市属各平原县。外江则基本沿南偏东方向而下,较大分支有沙沟、黑石、羊马等河。此段外江习称金马河,左分大朗堰后,即于江家渡入双流县境,于双流崔家林入新津县境,于新津白溪堰接纳右岸支流西河,继而过新津县城,于通济堰处接纳右岸支流南河。以下仍称岷江,河道先略向东转折,再折向南,于新津董坝子出成都市,进入乐山市境内。

岷江成都市段都江堰以上15公里左右河道,保持着天然河流的特点,河道曲折,以汇纳为主,而金马河一段,则具有平原河流特征,

河道广阔,以分流为主。金马河平面位置及水系分布经历了较大的历史变迁。

据紫坪铺水文站1937-1985年的资料统计分析,岷江成都市段年平均流量46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145.70亿立方米;最大年平均流量619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195.10亿立方米(1937);最小年平均流量367立方米/秒,最小年径流量115.60亿立方米(1959),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值较差约1.69倍;最大洪峰流量5480立方米/秒(1964),最枯(瞬时)流量为74.7立方米/秒(1979);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56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760万吨。水量丰沛且较为稳定,为成都平原的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源。.1.2支流

岷江支流众多,进入市域后,左岸主要支流有龙溪河、白沙河、府河、杨柳河等,右岸主要支流有西河、南河等。

.1.2.1龙溪河

龙溪河是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古名龙溪。发源于都江堰市龙池岗西南,初名龙池水,曲折向西南行进,右纳源于铁杉包山的两条山溪,转而向南,左纳自东而来的一条山溪,继行10公里而至南岳,再西南流1公里到东岳,再行2公里至新星,继行1倒里至栗坪,再行3公里右纳来自娘子岭的山溪,至龙溪乡流向转南,过广福再转向东偏南,最后于楠木堰汇入岷江。龙溪河全在都江堰市境内,河长

18公里,流域面积77.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44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00立方米/秒。龙溪河上游有一龙池,系天然湖泊,池水清澈,风景秀丽,附近的森林公园为国家一级保护区。

.1.2.2白沙河

白沙河是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古名湔水、白沙江。发源于都江堰市光光山南麓,上游称关门山河,流向南偏西,接纳油罐山西麓诸条山溪,在和尚桥(海拔1509米)接纳自西北而来的右岸支流正河(从筷笼子至崩山,河长26公里)。干流又南行4公里,于桃子坪接纳自东北而来的左岸支流小河(源于包袱石梁子,河长15公里)。再南行2公里,于广金坝接纳右岸支流二道河(源于角棚子,河长16公里)。再南行1公里,接纳右岸支流头道河(源于大尖峰西麓,河长14公里)。再转向东南行1.5公里,左纳出自东面黄青桐梁子的两条山溪,又南行3公里至联合,接纳自西而来的右岸支流磨子沟。继而转向东南,行5公里至高原,又向西南行4公里至都江堰市虹口乡,再西南行4公里至王爷庙,接纳自北而来的右岸支流深溪沟(源于狮子坪东麓,河长12公里)。再西南行1公里,右纳燕岩沟,继行4公里过棕花,再行6公里至都江堰市白沙乡,汇入岷江。白沙河长48.2公里,流域面积364平方公里。

据河口附近杨柳坪水文站实测资料,白沙河多年平均流量16.2立方米/秒(1954~1985),年径流量5.11亿立方米,径流深1450毫米;最大年平均流量21.6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6.82亿立方米

(1964);最小年平均流量9.59立方米/秒,最小年径流量3.03亿立方米(1974),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值较差2.25倍;最大洪峰流量1450立方米/秒(1972),最枯流量1.5立方米/秒(1983);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6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31万吨。

.1.2.3西河

西河,岷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崇庆县西部山区火烧营,上游蜿蜒于苟万山区的深山峡谷中,河源至鹞子崖河段称文井江,鹞子崖至味江河口段称朱崇河。在元通场附近与干五里河、味江河、泊江河、沙沟河相汇,以下始称西河。经崇阳镇至集贤乡后,入大邑县境,在沙渠与白马河汇合后,于蒙渡入新津县境,又于顺江与黑石河、羊马河相汇,至白溪堰注入岷江正流(金马河)。干流河长108公里,平均比降4‰,总流域面积1156平方公里。

据鹞子崖水文站1968年至1985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西河年平均流量14.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4.68亿立方米,径流深1328毫米;最大年平均流量19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5.59亿立方米(1975);最小年平均流量10.6立方米/秒,最小年径流量3.35亿立方米(1969),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值较差1.79倍。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170立方米/秒(1975),最枯流量2.45立方米/秒(1972)。1951年至1956年曾在元通镇设水位站,1957年在马家磨设水位站,1982年水位站又迁元通镇上场以西,控制河长64公里,流域面积758平方公里,实测年平均流量52.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

西河支流干五里河,属岷江二级支流。清乾隆年间(1736~1796)修《崇庆州志?山川》载:“干五里河两头皆水,惟中五里独干,故名。”究其原因,大概在地穴中,有一段为暗河。干五里河发源于和平乡(三郎镇)山区大崩槽老顶南坡与六顶山东坡之间,西北流向东南,经大瀑布后,名响水沟,再下数里为龙石岩,即九龙沟,继续东南流,出山区后经何家场、上元乡味江村,至胥家河坝汇入味江。干流河长27公里,平均比降5.8‰,流域面积107平方公里。上游九龙沟是成都市名胜之一,沟内生态良好,风景宜人。据和平水文站1981年至1994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年平均流量2.8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89亿立方米。

西河支流味江河,属岷江二级支流。《槐轩杂著》载:“唐安西北有味江,泉洌而甘。”唐安即今崇州市。《太平寰宇记》载:“味江出青城县长乐山下,水味甘美,故名。”味江河发源于崇州市和平乡(三郎镇)以北山区大崩槽老顶东坡,东北流入都江堰市境,上游河段称太安河,流至坪乐村后折向东南,经泰安乡至东河村,折向东流,经西河乡后再入崇州市镜,又经街子、上元,纳干五里河后于胥家河坝汇入西河。味江河干流河长42公里,平均比降3.9‰,流域面积172平方公里。

.1.2.4南河

古名邛水、赤水,岷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邛崃县西部山区,上游分二源,源于镇西山的称火井河(又称文井江),源于天台山的

称夹关河(又称白木江),二河于齐口相汇后始称南河。流至白鹤乡出山谷入平原,至临邛镇西石灰包纳出(chu)江,至回龙乡两河口纳蒲江河,到羊安镇合江寺纳斜江,于戴林出邛崃县入新津县境,再经商隆场,最后于新津县城五津镇汇入岷江。干流河长135公里,平均比降1.06‰,流域面积3640平方公里。

据南河水文站实测资料,年平均流量28立方米/秒(1965~1970),年径流量8.52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4毫米;实测最大洪峰流量5500立方米/秒(1980),最枯流量0.6立方米/秒(1972)。

南河左岸支流出(chu)江,岷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大邑县西部山区,流经天车坡、双河、出(chu)江、三坝等乡(镇)后,在向营出山谷流入平原,又经大邑新场、邛崃桑园,于临邛镇西汇入南河。干流河长84公里,平均比降4.5‰,流域面积497平方公里。出(chu)江上游山区河段坡度较陡峻,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梯级电站;下游水源较丰沛,已建成一批引水渠堰。

据新场水文站1955~1985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其年平均流量15.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4.84亿立方米,径流深1222毫米;最大年平均流量21.5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6.81亿立方米(1964);最小年平均流量10.6立方米/秒,最小年径流量3.35亿立方米(1969),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值较差2.03倍;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840立方米/秒(1955),最枯流量0.45立方米/秒(1985)。

南河左岸支流斜江,岷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大邑县境内邛崃山脉雄黄岩东麓,主流三岔河经龙王庙、八角台、鲁店子,再经大邑县城

关晋源镇和苏家、安仁、唐场、邛崃县冉义、羊安等乡(镇),于合江寺注入南河。干流河长78.4公里,平均比降3.5‰,流域面积821平方公里。

据大邑水文站1956~1994年(1968~1976年无实测资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其年平均流量6.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15亿立方米,径流深814毫米;最大年平均流量9.83立方米/秒,最大年轻流量3.11亿立方米(1987);最小年平均流量3.98立方米/秒,最小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1965),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值较差2.47倍;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040立方米/秒(1978),最枯流量为零,斜江断流(1956)。

斜江支流密布,呈树枝状,主要支流有太平河、龙泉河(蔡家沟)、陈家河、毛家沟、粗石河(敦义河)、青霞河、东河、小南河等。在斜江上引水的中型渠堰有联合堰、永济堰、三轮堰、黄沙堰、汤堰等。

南河右岸支流蒲江,古名蒲水,岷江二级支流。发源于丹棱县新场乡土地坳,经名山县马岭乡后入蒲江县境,复经西南、霖雨、蒲江县城关鹤山和天华、寿民、临江等乡(镇),于五星场纳临溪河,入邛崃县境,在回龙乡两河口注入南河。蒲江河干流河长62公里,平均比降4‰,流域面积820平方公里。

蒲江河支流临溪河,南河二级支流,岷江三级支流。发源于名山县万古乡锦夙山,东流经名山县的百丈、黑竹、茅河,蒲江县的复兴、西崃、敦厚、松华等乡(镇),于五星场附近汇入蒲江河,临溪河干流河长357.5公里,平均比降3.5‰,流域面积358平方公里。

.1.2.5芦溪河

芦溪河,又名鹿溪、黄龙溪,为天然山溪河流,属都江堰水系府河左岸支流。发源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长松山西坡王家湾。北流经清音溪至宝狮口,折向西南经柏鹤寺入双流县境。过白沙坡、煎茶溪、石滚河,于籍田镇左纳来自东面龙泉山的赤水河(一称柴桑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17.8平方公里)及来自东南二峨马鞍山的龙眼河(一称倒流水,长34公里,流域面积191.8平方公里)。折向西流,至黄龙溪,汇入府河。芦溪河长77.9公里,平均比降12‰(其中柏鹤寺至籍田镇0.8‰),流域面积675平方公里。

.1.2.6玉溪河

玉溪河,青衣江上游一级支流(大渡河二级支流,岷江三级支流),又名玉玺河、芦山河、大川河。源出大邑县西部山区,上游分二源,东源为黑水河,西源为黄水河,两源于芦山县中咀汇合后,折向南流,称大川河,至相开,折向东流,经快乐、群江,入邛崃县境,复折向西南流,至杉木林再入芦山县境,经宝盛、龙门、隆兴、升隆、芦阳(芦山县城)等乡(镇)后,先后与宝兴河、天全河、荥经河汇合,自飞仙关始称青衣江。玉溪河干流河长113公里,流域面积1414平方公里。

玉溪河上游东支黑水河,发源于大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的红蛛池,南流汇合大峰的白英沟、小药山的三岔沟,以及晒田坪、干草坪

等支沟,至中咀与黄水河相汇合。黑水河长26公里,流域面积193平方公里。

玉溪河上游西支黄水河,发源于大邑县与汶川县交界的荣苍岭,上源名小沟,东南流,与来自南门、老坐棚两源的牛井河相汇合后始称黄水河。再向东南流,纳沙湾沟、磨房沟、金鸡峡沟等支沟,至中咀与黑水河相结合。黄水河河长30.5公里,流域面积204平方公里。.2沱江水系

.2.1干流

沱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基本呈南北流向穿越成都市域东隅。因沱江接纳岷江水源,与岷江有连通关系,故成为非封闭型流域的特殊江河。

沱江上源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支。东源绵远河河源较长,通常被视为正源。中源石亭江在广汉三江镇易家河坝汇合西源湔江后,即与绵远河相汇。三源相汇后的干流,进入金堂县境,改称北河。北河自北向南流至金堂县赵镇,有都江堰内江渠系中的清白江(中河)、毗河先后相汇,以下始称沱江。南行至金堂峡穿龙泉山入丘陵区,经金堂县淮口镇、五凤镇纳黄水河后,东流3公里即出成都市地域,进入内江市属简阳县境。沱江干流流经简阳、资阳、资中县至内江市,有右岸支流球溪河,左岸支流阳化河(资水河)、?溪河、小青龙河、大清流河等依次纳入。干流再南过富顺县,纳石岸支流釜溪河,近泸县又纳左岸支流濑溪河,下至泸州市汇入长江。

沱江干流从绵远河源头大盐井起算,全长636公里,平均比降3.7‰,总流域面积27860平方公里。因上源三支及都江堰内江二支与成都平原水网交叉,水量补给关系复杂。西界以都江堰渠首?柏条河?府河?东风渠总干渠到龙泉驿一线为界。金堂峡内有三皇庙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6590平方公里,其下区间面积21270平方公里为水源封闭区。

沱江干流在金堂赵镇以上称上游,河道长134公里,占全流程的21%,平均比降2.5‰,流域面积6475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23%。赵镇至内江市河段为中游,河道长300公里,占流程的47%,平均比降0.5‰,流域面积1269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46%。内江市至泸州市河段为下游,河道长202公里,占全流程的32%,平均比降0.3‰,流域面积8691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31%。

据三皇庙水文站实测,年平均流量24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75.7亿立方米(1941~1985);最大年平均流量352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111.0亿立方米(1948);最小年平均流量147.1立方米/秒,最小年径流量46.38亿立方米(1969),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值较差2.39倍;最大洪峰流量8110立方米/秒(1981),最枯流量3.4立方米/秒(1987);悬移质含沙量0.8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6.03万吨。据下游富顺东家湾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23283平方公里)实测,年平均流量412立方米/秒(1952~1985)。

沱江干流成都市段全在金堂县境内。自北河起始处起,至金堂赵镇滨江公园止,河段长13.5公里。自赵镇至五凤镇西,河段长48公

里。因此沱江干流在成都市地域内长度为61.5公里。市域内沱江支流除湔江外,尚有毗河、清白江(中河)以及其他山溪河。沱江干流穿越龙泉山金堂峡,长达13公里,由于峡谷地形有束水作用,汛期水位抬升,赵镇经常被淹。

.2.2支流

成都市地域内沱江水系分支众多,清白江、毗河虽属沱江支流,但均为都江堰内江渠系主干,并非天然河流,故放在下章详述。现将市域内其余主要支流分述于下。

.2.2.1湔江

湔江,古称湔水、蒙水、彭水、王村河等,沱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龙门山中段的茶坪山,上游称金河,有著名风景区银厂沟,先后有白水河、白鹿河汇入。出关口(古称堋口)后进入平原,经湔江堰,以下河段历史上曾分为九支。小石河为排洪干道,鸭子河为沿山山溪集水河,其余已改为灌溉渠系。鸭子河与小石河流至什邡县马井镇又相汇合,向东南流入广汉市境,称鸭子河,绕广汉城北,再向东南流至三江,先后与石亭、绵远河相汇合,入金堂县境称北河,于赵镇与中河(清白江)、毗河相汇后称沱江。湔江在关口以上的山区河段长65公里,平均比降15.3‰,流域面积626平方公里;关口到湔江(鸭子河)与石亭江汇合口之间的平原河段长57公里,平均比降5.24‰,

流域面积1068平方公里。湔江总长122公里,总流域面积1694平方公里。

据关口水文站1956~1985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年平均流量23.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7.45亿立方米,年径流深1190毫米;最大年平均流量32.6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10.31亿立方米(1960);最小年平均流量13.5立方米/秒,最小年径流量4.26亿立方米(1982),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值较差2.4倍;实测最大洪峰流量4490立方米/秒(1978),最枯流量2立方米/秒(1981)。

湔江出山口后,历史上最多曾分为九支。自东而西依次为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阳河、小?阳河、白土河、新润河、新开河、清白江,号称“湔江九河”。

现鸭子、小石二河于什邡县马井乡北汇合为一,仍名鸭子河。清白江南流至彭县北君平乡,与都江堰内江渠系蒲阳河汇合而东流,原新开、新润、?阳等河先后汇入。马牧、白土等河今已废置。因此,前代的湔江九河今已归一,即为鸭子河(小石河)。

鸭子河发源于彭县思文、楠木、永定三乡交界的尽头山南麓,自北而南汇纳鹿茸溪(六龙溪)、花园沟、刘家沟、白石沟,经彭县永定、楠木、万年、红岩等处,于慈母山进入什邡县境,再经隐丰场至马井场,与小石河相汇。以下即为小石河原下段河道,向东偏南流,于广汉市和兴乡入石亭江,湔江河道亦止于此。石亭江向东南流至易家河坝汇入北河(即沱江干流)。

.2.2.2

市境内属沱江(含北河)一级支流的山溪河,自上游而下依次有官仓河、海螺河、桤木河、水磨河、清溪河、兴隆沟、鲤鱼溪、万家河、黄水河、杨溪河、壮溪河、资水河。其中壮溪河在简阳县境汇入沱江,资水河在资阳县境汇入沱江,其余各河均在金堂县境汇入沱江。

官仓河,又名龙爪溪,发源于中江县石泉场。流向西南,过汉金桥、螃蟹店,至金堂县官仓场,沿途左纳黄家湾、花棚子、高冲、刘家营等山溪,右纳千沟桥、桂花园、尖峰山、林家祠等山溪,然后于七座坟汇入北河(沱江)左岸。金堂县境内河长13公里,流域面积34.6平方公里(总流域面积95.9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

海螺河,又名石板河,水源有二,均出自金堂县。其一源自老牛坡大山后的横梁子,流向西南,为盐井沟;另一源自狮子梁,流向东南,与盐井沟汇流,称海螺河。全流程14.8公里,过踏水桥汇入沱江左岸,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7立方米/秒。

桤木河,又名三州水、沙河、溪水河,发源于龙泉驿区文安场。北入青白江区,经福洪乡、清泉镇,入金堂县镇,又于云绣乡狮子沱江入沱江右岸,沿途纳众多山溪沟。桤木河全长21公里,流域面积115.6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2立方米/秒。

水磨河,发源于青白江区人和乡罗家山,流经人头山、鸳鸯井、石王庙、磨子坪、双拱桥、五家田、四方碑、猴子桥、川方庙汇入沱江右岸。该河左岸接纳雷打滩、小云顶、老龙湾、大云顶、回龙庙、

东岳庙等山溪,右岸接纳五显庙、秦家湾诸山溪。河长16公里,流域面积83.83平方公里。

清溪河,又名金溪河,发源于中江县太平岩。西南入金堂县境,左纳福兴河,右纳长乐河、赵家河。过三烈乡(川主庙),于淮口镇红岩寺汇入沱江左岸。干流河长47公里(其中金堂县境内河长25.7公里),流域面积304平方公里(其中金堂县境流域面积125.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06立方米/秒。

兴龙沟,发源于金堂南木山。沿途接纳黄家场、陶家梁子、石庙子、立早湾等山溪,经红花槽、麻石桥、唐家湾,在淮口镇以上汇入沱江左岸。河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5.1平方公里。

鲤鱼溪,一支发源于高板乡的高石梯,流经八角井、邱家糖房,另一支发源于东岳庙。两支在邱家糖房相汇,于淮口镇下,汇入沱江左岸。河长10公里,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

万家河,发源于龙泉驿区长安乡龙泉山柏树坳西洞子,在龙泉驿区境内称长安沟,又名龙凤沟。由西南向东北流,至油房村进入青白江区境,称石板河,又名茅店子河,折向东流,与成渝铁路并行,经陈家湾车站、人和乡(茅店子)后折向东南流,至红花塘车站入金堂县境,称万家河,又名小溪河,民国《金堂县志》曾称金水河。以下河道蜿蜒南流,于五凤镇两河口乱石滩汇入沱江右岸。万家河河道总长30.8公里,其中龙泉驿区河段长8公里,青白江区河段长15公里,金堂县河段长7.8公里,流域总面积103.65平方公里。

黄水河,源自龙泉驿区的清水乡帽壳顶。集上游安家沟、把桶沟、张家沟、文庙沟诸山溪,在操场坝与象鼻嘴之间合流,始称黄水河。至娘娘庙有毛家沟自左流入,至金相寺下的两河口有史家沟自右流入。至太乙庙前,有陈家沟、杨家河自右流入,汇流后经五凤镇,汇入沱江右岸。河长17.5公里,流域面积53.7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53立方米/秒。

杨溪河,又名柳溪河,上源有二支,左支发源于金堂县包包店,向西北流经石龙场、洼堰沟至高板桥;右支发源于金堂县四方碑,向西北流经钟家桥、唐家沟,折西南至高板桥。二源合后西南行。过回龙桥、金简桥、谢家桥,向南汇入沱江左岸。干流河长28公里,其中有6.5公里为金堂县与简阳县界河;总流域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金堂县境内66.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6立方米/秒。

壮溪河,又名金简河,发源于金堂县黄桷垭及两河,在金简桥合流,流水口庙、平安场至新桥。市境内流域面积60.13平方公里,流程19公里,新桥以下属内江市简阳县,尾水汇入沱江左岸,年平均流量0.47立方米/秒。

资水河,又名阳化河,古名环溪、资溪,沱江中游左岸支流。上源隆盛河有左右两支。右支三岔河,发源于金堂县三溪乡麻蝈案、黑皇寺山麓;东南过乐济桥、松茂桥、新桥,左纳石佛河;又向南过永济桥,至金堂县鱼箭滩,左纳永兴河;再南至龙王凼,左纳广兴河(冯店河);再向南偏西,又东南至白鹤嘴,左纳东溪河(又新河、蔡家河);再南至回龙寺,右纳水口山河;再至金堂县云合,左纳土桥河。

以下即出成都市,入内江市。因其河曲较多,故古代有环溪之名。阳化河经简阳、资阳县境,于资阳县碑湾两河口汇入沱江,全长139公里,流域面积1845平方公里。

市境内属沱江二级支流的山溪河,主要有西江河、袁家沟、跳蹬河等。分述如下:

西江河,毗河支流,沱江二级支流。发源于龙泉驿区柏杨沟,北流至八角水出山口,沿龙泉山西翼坡足自南向北流,至石板滩入新都县境,再曲折北流至青白江区姚渡乡入毗河。西江河干流河长51公里,流域面积430平方公里。

袁家沟,绛溪河一级支流,沱江二级支流,海螺河的上游。发源于龙泉驿区山泉乡南乡飞营山腰,自东折向南,流入茶店乡,经大田村、石经村入简阳县境,复经贾家等乡(镇),于海螺乡雷家坝汇入绛溪河。袁家沟在龙泉驿区境内又称盘龙溪、大田沟、汤家河,入简阳后又称海螺河、贾家河。干流河长36公里,流域面积235平方公里。干流上建有大田水库。

跳蹬河,绛溪河一级支流,沱江二级支流,赤水河的上游,因从龙泉驿至天峨场河段无桥,只有石礅,故名跳蹬河。发源于龙泉驿区万兴乡大石村,南流经双溪、天峨、茶店等乡入简阳县境,称赤水河,于简阳县石堰乡汇入绛溪河。干流河长56.5公里,流域面积193.3平方公里。干流上建有高洞子水库。

.3 都江堰水系

.3.1内江

都江堰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完善,形成了现今内、外江水系分流的格局。内江引水干渠始于都江堰鱼嘴左侧,东偏南经宝瓶口,过灌县南桥,于三泊洞有兴文堰引水口和仰天窝节制闸,将内江总干渠分为两股,左支至太平桥(宝瓶口以下1080米)有蒲柏闸,以下又分两支,北为蒲阳河,南为柏条河。右支至锁龙桥(宝瓶口以下970米)有走江闸,以下又分两支,左为走马河,右为江安河。这就是内江水系的四大干渠,分述于下。

.3.1.1蒲阳河

蒲阳河为内江水系中最北的干渠,起于灌县太平桥(今蒲柏闸)。进口处渠宽约26米,东偏北流,先后有灵岩沟、万丈沟、铜马沟自左岸汇入,于8.1公里处经蒲阳镇公路桥,折向东南流,8.3公里处左纳龙安河,大、小干河子,9公里处左纳石槽沟,11公里处左纳南溪河,13.7公里处过驾虹桥,19.9公里处左纳挨山河后,进入彭县境。又于23.8公里处左纳土溪河,24.5公里处设节制闸,左分人民渠。闸后即为蒲阳河下段,改称清白江。蒲阳河长24.5公里,流域面积178平方公里,进水口年平均流量9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6.42亿立方米。

.3.1.2清白江

清白江实为蒲阳河人民渠进水闸以下河段,为都江堰内江干渠。以闸为起点,在流程1.05公里处设有新桥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据实测,该河年平均流量53.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6.66亿立方米,最大流量1050立方米/秒(1960年9月30日)在流程8.95公里桃花滩处有湔江分支之一的清白江(习称小清白江,以与本渠相区别)自左岸汇入,在彭县北君平乡平闯口,右岸有暮水河引水口,在郫县唐元乡石坝子,右岸有原锦水河引水口。继续沿彭县与新都县界线东南行,经新都县高宁乡、利济乡,在流程32.2公里处以下,又沿彭县、新都界线东行,41.4公里以下广汉、新都界线东行,于46.4公里处过广汉市向阳乡南,57.4公里处至万福场北。继而东南行,61.5公里处至三水镇,65.5公里处入金堂县境,当地称中河。东转南,于70公里处过清江乡南,于78.8公里处绕金堂县赵镇,与毗河相汇,再东行汇入北河。沿途又分为工业用水渠、上、下马棚堰,兴隆堰,清白堰,青茅堰等支渠。清白江自人民渠进口起,至汇入北河止,长81公里,流域面积636.5平方公里。

锦水河为清白江右岸主要分支。引水口原位于郫县唐元乡石坝子,向东南经古城乡、高宁乡后入新都县境,于白洋沱汇入毗河左岸。1982年另建锦水河分干渠,进水口移至高宁乡公毅村火烧堰处。东南流经高宁、大墓山、清白站、新繁镇,再向东经新民站、雷音寺,左纳杨柳堰尾水,又东偏南经马家、普利寺、破水碾至铁路桥,以下

即利用原杨柳堰渠道(旧名督桥河、绣川河),过洪水碾、黄土堰、金桂桥入金堂县汇入毗河。

.3.1.3柏条河

柏条河为内江水系干渠之一,起于灌县太平桥(今蒲柏闸),东偏南流经灌县幸福、天马、郫县唐昌、三道堰等乡(镇)至石堤堰与走马河分支徐堰河相汇合,柏条河即止于此,以下称为毗河。自蒲柏闸至石堤堰,河长44.8公里,流域面积258平方公里。进水口年平均流量41.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1.76亿立方米。

.3.1.4毗河

毗河为柏条河下段干渠,起于石堤堰枢纽闸,闸下右支为府河,左支即毗河。自毗河口,东南流经新毗桥入新都县境,东流经龙桥、斑竹园、柏水、三河、太兴等乡(镇),至白洋沱左纳锦水河。东过苟家滩,向东偏北行,过张庵大桥后入青白江区境。又东北流经祥福、日新、绣水、姚渡、玉虹等乡,于姚渡乡右纳西江河,于绣水乡左纳绣川河,于杨柳乡入金堂县境,至金堂县赵镇与清白江(中河)相汇合。毗河全长65.55公里。毗河首段年平均流量26.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34亿立方米。

广西河流简介

广西省河流简介 广西省主要是红水河(珠江)水系,河流自西向东,纵横交错,较大的河流有,红水河、盘江、郁江、黔江、浔江、漓江、柳江等河流。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上游称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与北盘江汇合后始称红水河。全长659公里,流域面积3.3万平方公里。 盘江又名潜江、湔水、石密水、石泉河、邓家河、通口河,是涪江江油市境河段汇人的最大支流。盘江发源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岷山伐子岭,海拔约5000米,于北川县邓家乡岩羊滩海拔583米处进入江油县含增乡,成为江油和北川的界河,直到香水乡元坪子,河道才完全进入江油境,再东南流经西屏乡、青链镇和九岭镇,至青莲镇铧嘴海拔489米处东注涪江,河流全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 北盘江古称牂牁江,珠江水系西江左岸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宣威马雄山西北麓,流经滇东、黔西南,于贵州省望谟县蔗香双江口与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干流长449公里,流域面积2.583万平方公里。 驮娘江发源于云南广南连城镇,至广西富宁剥隘镇,全长180公里。 左江是西江水系上游支流,其上游是平而河,发源于越南谅山北岭,流经龙州、崇左、扶绥、邕宁等4个县,于邕宁县宋村与右江汇合后流入邕江,在广西境内全长470km,主要支流有水口河、明江、黑水河。 右江是壮族地区江河名。右江正源驮娘江,发源于云南广南龙山,流经广南、富宁及广西西林、田林,至百色纳澄碧河后称右江,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至邕宁宋村(亦称合江村)与左江汇合,下流称郁江。干流全长724公里,流域面积约40000公里。 邕江,郁江流域流经市区的南宁段称作邕江,是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及邕宁县河段的别称,上起江西乡宋村的左、右江汇合点,下止邕宁县与横县交界的六景乡道庄村。全长133.8

甘肃水文概况

河流、地下水、冰川与水力资源 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东西长1400多公里,南北宽近1000公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兼有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特点。三大自然地理区的地貌、气候等特点,对本省水文地理状况有重大影响。东部黄土高原与东南部的陇南山地,是黄河与长江流域,属于外流区。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及北山山地,属于内陆河流域。南部与西部的甘南高原与祁连山地,属青藏高原高寒区,是外流与内陆河的发源地。 (一)河流 1、河流水系 本省河流分三大流域,九个水系。黄河与长江流域以迭山、西秦岭为界。黄河与内陆河流域以乌鞘岭、毛毛山及景泰境内的猎虎山为界。 (1)黄河流域水系:本流域分黄河干流(包括庄浪河、大夏河等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与泾河五个水系。 这里年径流量大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除上述五个水系的干流外,还有各水系的一、二级支流31条。其中黄河干流水系有庄浪河、祖厉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咯河和铁龙沟5条;洮河水系有周可河、多拉沟、贡去乎河、博拉河、车巴沟、冶木河、三岔河、广通河等12条;湟水水系有大通河1条;渭河水系有榜沙河、大南河、籍河、牛头河、通关河、葫芦河及其支流洛河7条;泾河水系有内河、马连河、黑河、达溪河、达蒲河及其支流茹河6条。 (2)长江流域水系:省内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

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共27条,其中包括西汉水及其支流燕子河、洮水河、清水江、平洛河、铜钱河、柯家河;白龙江及其支流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岷江、拱坝河、羊汤河、五库河、让水河、洛塘河;白水江及其支流中路河、马连河、白马峪河、丹堡河;嘉陵江干流及直接入嘉陵江的支流红崖河、永宁河、洛河及长丰河。 (3)内陆河流域:内陆河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年径流量在一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等;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马营河、梨园河等;疏勒河水系有疏勒河、党河等。 2、河川径流 (1)年径流深及其分布:河川年径流深及其分布与甘肃省的降水量分布大体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降水多的地方,地表径流深就大;降水少的地方,径流深就小。甘肃降水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如东南部康县年平均降水为807毫米,中部的兰州为327毫米,西北部的张掖为129毫米。故甘肃的径流深也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的影响,与降水分布的规律性不一致。在同样降水条件下,山地林区,年径流深大,黄土高原年径流深则小;山区径流深大,在丘陵、平原及河谷地区,则径流深小。 甘肃省的河川径流,可以以陇山——西秦岭——祁连山为界线,分成两个区。线以南径流深大,称为丰水区(包括山体本身),线北为贫水区。 ①丰水区区内年径流深大部在100毫米以上。由于降水受地形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2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60年代初,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赵人俊等开始研究蓄满产流模型,配合一定的汇流计算,将模型应用于水文预报和水文设计。1973年,他们在对新安江水库做入库流量预报的工作中,把他们的经验归纳成一个完整的降雨径流流域模型——新安江模型。模型可用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湿润季节径流模拟和计算。 最初的新安江模型为两水源模型,只能模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80年代初期,模型研制者将萨克拉门托模型与水箱模型中,用线性水库函数划分水源的概念引入新安江模型,提出了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模型可以模拟地面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1984至1986年,又提出了四水源新安江模型,可以模拟地面径流、壤中流、快速地下径流和慢速地下径流。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一般应用效果较好,但模拟地下水丰富地区的日径流过程精度不够理想。在新安江三模型中增加慢速地下水结构就成为四水源新安江模型。 当流域面积较小时,新安江模型采用集总模型,当面积较大时,采用分块模型。分块模型把流域分成许多块单元流域,对每个单元流域做产、汇计算,得到单元流域的出口流量过程。再进行出口以下的河道洪水演算,求得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把每个单元流域的出流过程相加,就求得了流域出口的总出流过程。 划分单元流域的主要目的是处理降雨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单元流域应当大小适当,使得每块面积上的降雨分布比较均匀。并有一定数目的雨量站。其次尽可能使单元流域与自然流域相一致,以便于分析与处理问题,并便于利用已有的小流域水文资料。如果流域内有大中型水库,则水库以上的集水面积即应作为一个单元流域。因为各单元流域的产汇、流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以下只讨论一个单元流域的情况。 新安江模型包括4个计算环节:蒸散发计算;流域产流计算;径流划分;汇流计算。4个计算环节分别概化了流域降雨径流的主要产、汇流物理过程。 2.1流域蒸散发计算 各种水源的蒸散发计算模型均可采用两层蒸发模型或两层蒸发模型,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原则是在模拟径流精度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参数少的两层蒸散发模型。蒸散发模型不考虑面上分布的不均匀性,但可考虑土湿垂向分布的不均匀性。 两层蒸散发模型将土层分为上、下两层,各层蓄水容量分别为WUM、WLM

几大流域水系图

几大流域水系图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又名扬子江,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 流域概况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见彩图长江河源──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西南坡冰川),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支流涉及黔、桂、甘、陕、豫、粤、浙、闽,共计18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7万km 。较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流域面积均在8 0000km 以上。干流自江源至宜昌为上游,河长4510km,除四川盆地外,多流经高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m,占全江总落差的98.9%。其中江源至当曲长约360km,称沱沱河;当曲至玉树巴塘河口长约820km,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宜宾长约2300km,称金沙江;宜宾至宜昌长约1000km,称川江。川江下段自奉节至南津关长209km为著名的三峡宜昌以下进入中下游平原。宜昌至鄱阳湖湖口为中游,长约940km。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850km。中游河段内,自湖北枝城至洞庭湖出口城陵矶长约340km,称荆江,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地势低洼,是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一段。中下游平原湖泊星罗密布,主要通江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四大淡水湖。

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组成,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个省(自治区)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北部。珠江的主流是西江,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的马雄山,在广东省珠海市的磨刀门注入南海,全长2214km。全流域面积45.37万km ,其中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km 。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360亿m ,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477mm。汛期降水强度大,汇流速度快,容易形成峰高量大历时长的流域性洪水,对经济发达的珠江下游及三角洲造成严重威胁。枯水期也会连续三个月无雨或少雨,造成春旱或秋旱。珠江自云贵高原至南海之滨,干流总落差2136m,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3348万kW,主要集中在西江南盘江下游和红水河及黔江河段,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512万kW,是中国水电开发建设基地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

历史 “古代两河流域” 学生姓名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0.5小时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上海高考与会考的要求均为A,识记程度,难度系 数1,常出现题型为选择题或地图填空题。 2.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在上海高考与会考的要求均为A,识记程度,难 度系数1,常出现题型为选择题。 3.《汉穆拉比法典》在上海高考与会考的要求均为A,识记程度,难度系数1, 常出现题型为选择题。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两河流域是古代巴比伦文明的发源地。古巴比伦文明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泛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6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2.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拓展】:楔形文字是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

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3.《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它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在苏美尔人中流传,经过千百年的加工提炼,终于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19世纪-前16世纪)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一部巨著。这部史诗讲述了英雄吉尔伽美什一生的传奇故事。 【拓展】公元前3500年左右,最早的城邦文明在两河流域下游苏美尔产生,代表城市为乌鲁克。吉尔伽美什就是乌鲁克之王。《吉尔伽美什史诗》最早来源于苏美时期的第三乌尔王朝(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2000年),以楔形文字写成,在后又流传发展至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2000年早期出现了最早的阿卡德版本。《吉尔伽美什》大体上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传说精华的汇集。从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来看,显然不是出于一人之手,而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最初属于口头创作,后来经过诗人们的不断加工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史诗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的社会生活和正在形成的阶级关系,对我们了解、认识古代巴比伦社会的历史和文学的发展有重要价值。这部史诗大体上概括了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军事民主制的某些社会面貌。当时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正在萌芽,有些氏族部落的酋长已逐渐成为军事民主制的领袖,成为早期的国王。他们自恃勇武过人,在城邦内专横残暴,为所欲为。史诗中关于吉尔伽美什在乌卢克城的残酷统治以及

中国七大流域介绍

中国七大流域介绍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2-19 08:36:00 ] 作者:李青编辑:studa9ngns 摘要: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见彩图长江河源──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西南坡冰川),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支流涉及黔、桂、甘、陕、豫、粤、浙、闽,共计18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7万km 。较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流域面积均在80000km 以上。 关键词:流域 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又名扬子江,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 流域概况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见彩图长江河源──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西南坡冰川),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支流涉及黔、桂、甘、陕、豫、粤、浙、闽,共计18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7万km 。较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流域面积均在80000km 以上。干流自江源至宜昌为上游,河长4510km,除四川盆地外,多流经高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m,占全江总落差的98.9%。其中江源至当曲长约360km,称沱沱河;当曲至玉树巴塘河口长约820km,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宜宾长约2300km,称金沙江;宜宾至宜昌长约1000km,称川江。川江下段自奉节至南津关长209km 为著名的三峡宜昌以下进入中下游平原。宜昌至鄱阳湖湖口为中游,长约940km。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850km。中游河段内,自湖北枝城至洞庭湖出口城陵矶长约340km,称荆江, 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地势低洼,是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一段。中下游平原湖泊星罗密布,主要通江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四大淡水湖。 2、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以河水含沙量高和历史上水灾频繁而举世闻名。 流域概况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9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约5400km。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为上游,其中兰州以上大部分地区植物被覆较好;玛多至青铜峡的干流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青铜峡以下为河套平原,灌溉发达,可通航运。托克托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两岸为黄土高原,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桃花峪到河口为下游,两岸绝大部分修建了大堤,泥沙淤积使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多的达10m,故称悬河;沿岸多灌区,干流也可通航。河口附近,黄河入海水道不断淤积、延伸、改道,造陆作用强烈。各河段直接汇入干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万km的支流有十条,以渭河的面积与水量最大。 3、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组成,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个省(自治区)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北部。珠江的主流是西江,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的马雄山,在广东省珠海市的磨刀门注入南海,全长2214km。全流域面积45.37万km ,其中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km 。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360亿m ,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477mm。汛期降水强度大,汇流速

天水水文简介[2011年资料]

天水水文简介 发表时间:[2010-11-0314:49] 【https://www.360docs.net/doc/b44900599.html,/swjcms/html/11/81/2010-11-3/36722.html】 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成立于1964年(沿革:64年~68年为甘谷水文中心站,72年迁入天水市更名为天水水文中心站,89年11月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队,92年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96年10月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地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专业水文水资源勘测及研究河流水文基本规律的机构,并承担防汛和水环境监测任务。下设办公室、技术科和财务科三个部门。现有二类站三个(北道站、武山站、秦安站),三类站三个(甘谷站、天水站、社棠站)。 所辖测区位于渭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6717km2,下辖国家基本水文站6处,雨量站70处,蒸发站2处。分布在甘肃省4地市、16个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1′~106°25′,北纬34°11′~36°12′,所属各站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行政区内,区内渭河主要支流有榜沙河、葫芦河、散渡河、藉河、牛头河、秦祁河等。担负测区各种水文信息采集,承担向中央防总、黄河防总以及各级防汛部门提供水情报汛任务。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项目有水位、冰情、流量、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输沙率测验计算和水文调查、水资源评价监测、水文分析计算、水情予报、测绘等。 天水测区是黄河中游水沙主要来源区之一,气候特点为春旱少雨,夏秋季多东南风,雨量相对多而集中,冬季多西北风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513mm,年平均气温5~11°,流域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植被较差,降水、洪水多发生在5~9月,洪水具有暴涨暴落特点,测验段面一般冲淤多变,水位~流量关系较散乱,一般无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水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水量70%左右,枯水期水量较小。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洪峰过程,往往几

SWAT水文模型

SWAT水文模型介绍 1概述 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是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研究局(ARS)开发的基于流域尺度的一个长时段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它主要基于SWRRB模型,并吸取了CREAMS、GLEAMS、EPIC和ROTO的主要特征。SWAT 具有很强的物理基础,能够利用GIS和RS提供的空间数据信息模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用来协助水资源管理,即预测和评估流域水、泥沙和农业化学品管理所产生的影响。该模型主要用于长期预测,对单一洪水事件的演算能力不强,模型主要由8个部分组成:水文、气象、泥沙、土壤温度、作物生长、营养物、农业管理和杀虫剂。SWAT模型拥有参数自动率定模块,其采用的是Q.Y.Duan等在1992年提出的SCE-UA算法。模型采用模块化编程,由各水文计算模块实现各水文过程模拟功能,其源代码公开,方便用户对模型的改进和维护。 2模型原理 SWAT模型在进行模拟时,首先根据DEM把流域划分为一定数目的子流域,子流域划分的大小可以根据定义形成河流所需要的最小集水区面积来调整,还可以通过增减子流域出口数量进行进一步调整。然后在每一个子流域再划分为水文响应单元HRU。HRU是同一个子流域有着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区域。每一个水文响应单元的水平衡是基于降水、地表径流、蒸散发、壤中流、渗透、地下水回流和河道运移损失来计算的。地表径流估算一般采用SCS径流曲线法。渗透模块采用存储演算方法,并结合裂隙流模型来预测通过每一个土壤层的流量,一旦水渗透到根区底层以下则成为地下水或产生回流。在土壤剖面中壤中流的计算与渗透同时进行。每一层土壤中的壤中流采用动力蓄水水库来模拟。河道中流量演算采用变动存储系数法或马斯金根演算法。模型中提供了三种估算潜在蒸散发量的计算方法—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和Penman-Monteith。每一个子流域侵蚀和泥沙量的估算采用改进的USLE方程,河道泥沙演算采用改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随堂练习:1.2古代两河流域

1.2古代两河流域 一、选择题 1.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A.尼罗河流域B.爱琴海区域 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 2.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列世界古代建筑中,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A.空中花园B.故宫 C.长城D.金字塔 3.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大约是在()A.公元前20世纪B.公元前18世纪 C.公元前24世纪D.公元前3500年 4.下图甲、乙地区都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它们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 列对这两地文明的解读有误的是() A.都属于大河文明B.甲地区是法老和金字塔的国度 C.都是城邦共和国D.乙处诞生了《汉谟拉比法典》 5.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物中,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漠拉比法典B.金字塔 C.雅典卫城D.高架引水渠 6.“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将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別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材料主要表明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维护奴隶的利益 C.维护奴隶制度,稳固社会秩序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7.《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哪些规定说明古巴比

伦王国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①社会等级②家庭奴隶制 ③租赁、雇佣④交换、借贷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都曾被外敌入侵,导致两大文明衰落的是() A.蒙古帝国B.波斯帝国 C.元朝D.亚历山大帝国 9.(·贵州)颁布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 A.伯利克里B.法老胡夫 C.汉谟拉比D.凯撒 10.(·内蒙古)“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全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该法律条文出自() A.《汉谟拉比法典》B.《罗马民法大全》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 11.(·江苏)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印度B.古巴比伦王国 C.雅典城邦D.法兰克王国 12.(山东)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 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判断题 13.尼罗河流域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14.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奴隶制国家() 三、综合题 15.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老的大陆有着灿烂的文明。今天让我们畅游亚非大陆,领略古 老灿烂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中国七大流域概况分析

七大流域 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又名扬子江,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 流域概况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见彩图长江河源──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西南坡冰川),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支流涉及黔、桂、甘、陕、豫、粤、浙、闽,共计18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7万km 。较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流域面积均在80000km 以上。干流自江源至宜昌为上游,河长4510km,除四川盆地外,多流经高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m,占全江总落差的98.9%。其中江源至当曲长约360km,称沱沱河;当曲至玉树巴塘河口长约820km,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宜宾长约2300km,称金沙江;宜宾至宜昌长约1000km,称川江。川江下段自奉节至南津关长209km为著名的三峡宜昌以下进入中下游平原。宜昌至鄱阳湖湖口为中游,长约940km。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850km。中游河段内,自湖北枝城至洞庭湖出口城陵矶长约340km,称荆江,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地势低洼,是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一段。中下游平原湖泊星罗密布,主要通江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四大淡水湖。 长江流域图

长江流域水系图 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水系图 珠江流域: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组成,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个省(自治区)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北部。珠江的主流是西江,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的马雄山,在广东省珠海市的磨刀门注入南海,全长2214km。全流域面积45.37万km ,其中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km 。

陕西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

陕西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和03年暴雨洪水调查结束 2003-12-11 (本站讯)由陕西省水文局组织的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和2003年暴雨洪水调查工作于日前结束,并已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甘肃、陕西两省,在陕西潼关县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渭河流域现有水文站38处,雨量站260处。2003年汛期,我省暴雨洪水频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特别是渭河先后连续出现6次高水位洪水,造成了南山支流倒灌,石堤河、罗纹河、方山河河堤多处决口,使华县、华阴地淹没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为了对渭河流域自然地理特性、水文特性、水情站网及设施情况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认识,深入分析03洪水中河床演变对洪水演进规律的影响,正确地解决预报方案因子变化问题,更好地满足我省防汛工作的需要,陕西省水文局组织人员对我省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5个市区的15条渭河支流河口和部分二级支流河口的水文特性进行了为期11天的查勘调研,实地调研查勘了渭河干、支流拓石、林家村、魏家堡等14个水文(位)站和6个预警断面及宝鸡峡渠首、冯家山、石头河、黑河、泷河水库。并组织汉中、商洛、延安、安康水文局及时组织调查小组分别对宁强03·7、洛南、宁陕和石泉、黄陵03·8暴雨洪水开展调查。今年渭河出现6次洪水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洪峰水位高、洪水持续时间长;洪水过程多、洪水总是大;洪峰传播时间长,洪水演进速度慢;洪水下泄不畅,导致库区洪水迭加;南山支流倒灌,河堤发生决口,渭河中游支流入渭不畅,发生洪水顶托。 通过此次的查勘调研工作,使得我们对渭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性、水文特性及今年的暴雨洪水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将对我省下一步的渭河治理和防汛抗旱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供稿:秦延安)

渭河

渭河(Weihe River) 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图解山海经》记载:“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 流域范围 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

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占﹪、宁夏占﹪、陕西占﹪。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公里,流域面积671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地形地貌 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多米。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 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70% 以上,海拔 1200米-2400米;河谷川道地区面积约占10% ,海拔 900米-1700米。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900米-2000米;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南部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 2000米以上高山。其间北岸加入泾河和北洛河两大支流,其中,泾河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黄土高塬

红水河流域介绍

流域介绍 本次实习的电站位于黄泥河上属南盘江支流。南盘江为珠江水系,珠江正源,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马雄山东麓,流经云南曲靖、陆良、宜良、华宁、弥勒、开远、泸西、罗平,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册亨,广西隆林等县,纳清水河而进入安龙县。南盘江出云南省后为贵州、广西的界河。南盘江在贵州省望谟县蔗香乡附近与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最终汇为珠江,经珠江三角州,于广州附近的磨刀门注入南海。从发源地至入海口全长2214 千米,南盘江河段长914 千米,其中在云南境内长677 千米,流域面积4.33 万平方千米,天然落差为1414 米,常年平均水量为164.2 亿立方米,折合多年平均流量为521 立方米/ 秒。南盘江与红水河是全国十大水利发电基地之一。南盘江流域还拥有抚仙湖、阳宗海、异龙湖、星云湖、杞麓湖、大屯海、万峰湖等众多高原湖泊。其中万峰湖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高坝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跻身全国五大淡水湖,是南盘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三角洲水质调济的重要源泉;万峰湖烟波浩淼,湖光潋滟,湖内上千座山峰构成上千个全岛或半岛,景色十分迷人。 由于地貌形态不一,南盘江流域地势或陡峻,或迂回,或高山峡谷,或坦荡旷野,因而,有的地段急流险滩,波翻浪涌,有的则平静舒缓,水色如蓝,群山一片新绿,凝碧之中唯有木棉火红;夏秋之时,山水暴涨,南盘江流奔腾,惊涛拍岸,声如雷鸣。南盘江属高原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 毫米左右,流域面积广阔,水资源、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在南盘江上段流域,降雨是径流的唯一补给源,降雨的分布、降雨的变化直 接影响径流的分布及变化。年内降雨集中,年际变化大是本流域的降雨特点 。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21.1mm,5~~10月汛期降雨量798.2mm,占全年降雨 的86.7%,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流域最大年降雨量1310.0mm,最小年587.2mm,相差722.8mm,可见年际间降雨量的差别很大。1953~~2001年径流资料统计,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8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23.2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3.7亿立方米,最大年是最小年的6.3倍,可见年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南盘江年径流丰枯变化频繁,丰枯交替出现,多以2~~3年为一个变化周期,最长的枯水年组1980~~1984年,5年的年平均流量在21.8~~29.8m3/s之间,小于多年平均流量34.1m3/s。在每一个变化周期内,丰枯值相差较大,一般丰值是枯值的2~~4倍,最大达到4.6倍。7、8两月的流量最大,汛期占全年径流量的84.4%。径流在年内的分配极不平衡,且与农业用水向悖,4~~5月是农业用水的高峰期,径流则是最小。降雨在向径流的转化过程中,降雨必须首先满足地下水的补给,在连续干旱年份,土壤缺水量大,降雨的产流量少,径流系数就变小。另一方面蓄水工程对径流的调节作用,蓄丰补枯,使得在丰水年组出现枯水年时,径流系数没有明显变小。 南盘江在云南境内流域山势以平缓的中山、低山为主,贵州境内山势由西至东,基本上从低山向高山山势变化;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921.1mm,而5—10月的汛期降水量达798.2mm,占全年降水的86.7%。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338.2mm,年径流系数为0.37。 南盘江下段以万峰湖为主体,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三角洲水质调济的重要源泉。万峰湖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高坝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烟波浩淼,湖光潋滟。湖内上千座山峰构成上千个全岛或半岛,景色十分迷人。万峰湖形成时间虽短,但却跻身于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列。万峰湖湖周万峰环绕,故得名,蓄水102亿立方米,水面达816平方公里,迂回环绕在黔、桂、滇三省(区)之间。 水力资源

渭河关中段概况

渭河关中段概况 2.1基本情况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乌鼠山,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在陕西省潼关县港口注入黄河。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包括甘肃、宁夏、陕西3省(区)的10个市(地区、州、盟),共72个县(旗、市)。2005年,流域人口约3251万,城镇化率29.7%。流域内GDP约0.52万亿元,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0%。 渭河在陕西省内总长度502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主要流经陕西经济中枢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处渭河中下游,以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为主体,大致以秦岭主脊与与陕南地区为界,以子午岭、黄龙山与陕北地区相邻。行政上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和杨凌示范区等5市1区的54个县(市、区)。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9%。该地区是是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集中了全省60%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70%的经济总量。 2.2水资源及其特点 (1)水资源缺乏 关中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2.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3.697亿立方米,地下水53.41亿立方米,重复量45.08亿立方米。 按关中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量计算,水资源量仅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7.7%,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的29%和34%,属水资源贫乏地区,为资源型缺水区,也有工程性缺水和污染性缺水问题。 (2)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统计资料表明,关中干旱频次多,持续时间长。天然径流年际变

化特点是丰枯交替,存在不同长度的连续枯水或连续丰水段。年内4个月可得到60%的降雨和50-70%的径流量,而3-6月作物最需要水的季节仅有20%的降雨,来水与需水极不协调。 (3)多泥沙,难利用 渭河及其北岸主要支流均为多泥沙河流,河水含沙量一般为150公斤/立方米左右,最大可达1400公斤/立方米。河流含沙量高,一方面影响直接利用;另一方面易造成水库、渠道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功能。 (4)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需求不协调,开发成本高 关中是全省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但水资源缺乏且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调节代价高,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要求呈明显的不协调。 2.3水环境特征 (1)自用自产水资源为主,自我污染自我养护的水环境保护特点 渭河干流横贯关中东西,南北支流调节并影响着渭河干流的水量和水质。渭河水量取决于关中生态环境,水的调配利用和关中经济发展程度。水质在省际间无显著的污染迁移,水质的优劣取决于关中水环境的保护。 (2)地表地下水力联系紧密,相互补充影响的特点 关中盆地堆积有深厚的松散沉积物,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贮存场所。地下含水层不仅多,而且深厚,中间夹有多层不连续弱透水隔层,常组成上部浅水,下部多层承压水的双层构造,使整个渭河及其支流沿岸成为良好的地下水源地。河流与两侧地下水保持着高度的水力联系,互为补充。这一特征缓解了污染与饮用水源的矛盾冲突,对保证饮水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3)相对封闭物能内聚的地形特点 渭河水环境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得南北两山产流汇流,渭河是关中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9-11T16:04:44.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王慧锋 [导读] 摘要:地球上的水文事件,是一种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尚未找到复杂水文现象的科学规律之前,通过建立水文模型来仿真有关水文事件是一种合理、可行的途径。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 230088 摘要:地球上的水文事件,是一种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尚未找到复杂水文现象的科学规律之前,通过建立水文模型来仿真有关水文事件是一种合理、可行的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一些交叉学科的发展,分布式物理模型被广泛提出,并逐渐成为21世纪水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流域水文模型是为模拟流域水文过程所建立的数学结构,在进行水循环机理的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应用于水文分析、水文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开发研制的流域水文模型众多,结构各异,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流域水文模型。 2、模型的发展及现状 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主要依据传统产汇流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洪水预报等领域。其间系统理论模型和概念性水文模型得到了快速充分的发展,国外曾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概念性水文模型。比如,最简单的包顿模型和最具代表性的第Ⅳ斯坦福模型。包顿模型是澳大利亚的包顿(W.C.Boughton)先生于1966年研制成功的一个以日为计算时段的流域水文模型,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较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N.H.克劳福特先生和R.K.林斯雷先生研制的第Ⅳ斯坦福模型(SWM-IV)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流域水文模型,此模型物理概念明确,结构层次分明,为以后许多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此后比较有名的还有萨克拉门托模型和水箱模型。水箱模型是对水文现象的一种间接模拟,模型中并无直接的物理量,参数简单,操作简便,在我国湿润地区的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采用较多。 水箱模型由菅原正已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对我国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影响较大。国内的流域水文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也得到蓬勃的发展,其中典型代表为赵人俊教授等于70年代提出的新安江模型。新安江模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模拟精度也比较高,对我国水文模型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969年,当概念性水文模型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时,Freeze和Harlan提出了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的概念和框架,但当时的相关研究并不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域水文模型开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包括水文循环的规律和过程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尺度变化而变化的问题,水文过程的空间变异性问题,还有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生态、气象和气候之间的耦合问题。以前研制的大部分流域水文模型(系统模型和概念性模型),由于其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局限性,无法适应这些挑战。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GIS、遥感技术和雷达测雨技术等迅速发展,为研制和建立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提供了强大和及时的技术支撑,使得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成为水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由英国、法国和丹麦等国家的科学家联合研制而成,发表于1986年,称之为SHE模型。该模型主要的水文物理过程均用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的偏微分方程的差分形式来描述,也采用了一些经验关系;模型模拟流域特性、降水和流域响应的空间分布信息在垂直方向用层来表示,水平方向则采用正交的长方形网格来表示,能较好地描述降雨径流形成机理。从SHE模型开始,人们先后研制建立了一些分布式水文模型,例如MIKESHE、SHETRAN等,这些演化模型在许多流域得到检验和应用。我国水文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黄平先生[1]等提出了流域三维动态水文数值模型;郭生练先生[2]等提出和建立了一种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模拟整个流域的径流形成过程,分析径流形成机理;夏军先生[3]等开发了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该模型既有分布式水文概念性模拟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水文系统分析适应能力强的特点,能够在水文资料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性的干扰条件下完成分布式水文模拟与分析;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主要用来模拟蓄满产流机制,并通过实例检验模型模拟流量过程以及土壤需水量空间分布的能力;研究者等对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尽概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3、模型研究展望 在经历了最初的萌芽与蓬勃发展之后,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高程模型等在水文学领域的应用,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研究方法必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1)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能为真实地描述和科学地揭示现实世界的降雨径流形成机理提供有力工具,是一种发展前景看好的新一代水文模型。另外,分布式水文模型所需资料主要来自空间水文、气象及下垫面等方面的信息,对实测降雨径流资料的依赖较小,这使得其在无资料及资料精度不高的地区有更好的适应性,也较集总式概念性水文模型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加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物理基础研究、更加合理地模拟和描述水文过程,是改善模型结构和明确参数意义的关键。对水文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尤其是降雨径流形成机理与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水文地质、土地利用和气候气象之间定量关系的揭示,将在本质上推动模型的发展,使其物理意义更加明确,对水文规律的模拟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3)GIS和遥感技术为水文模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GIS用于水文模拟,可以用来获取、操作及显示与模型有关的空间数据和所得的成果,使模型进一步细化,从而深入认识水文现象的物理本质,为分布式的水文物理模型研制提供了平台。遥感技术可以提供一些确定产汇流特性和模型参数所必需的下垫面信息和降雨信息,是描述流域水文特性的最为可行的方法,尤其是在地面观测手段和资料缺乏的地区。 (4)尺度问题是当代水文学理论研究的中心内容。近些年来物理性水文模型的最新进展反映了目前处理尺度问题的几种研究思路,其中在物理性和计算效率之间取得平衡的准物理性水文模型、基于不规则网格的物理性水文模型以及直接在宏观尺度上建立数学物理方程的尺度协调的物理性水文模型都有了明显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物理性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方向。 4、结语 传统的概念性集总式模型由于忽略了参数和下垫面条件的时空变化,将参数和变量都取流域的平均值,这与流域的实际情况并不相

七大流域概况及水系图

七大流域概况及水系图 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又名扬子江,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 流域概况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见彩图长江河源──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西南坡冰川),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支流涉及黔、桂、甘、陕、豫、粤、浙、闽,共计18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7万km 。较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流域面积均在80000km 以上。干流自江源至宜昌为上游,河长4510km,除四川盆地外,多流经高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m,占全江总落差的98.9%。其中江源至当曲长约360km,称沱沱河;当曲至玉树巴塘河口长约820km,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宜宾长约2300km,称金沙江;宜宾至宜昌长约1000km,称川江。川江下段自奉节至南津关长209km 为著名的三峡宜昌以下进入中下游平原。宜昌至鄱阳湖湖口为中游,长约940km。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850km。中游河段内,自湖北枝城至洞庭湖出口城陵矶长约340km,称荆江,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地势低洼,是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一段。中下游平原湖泊星罗密布,主要通江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四大淡水湖。 长江流域图 长江流域水系图

黄河流域: 一、自然地理 黄河流域横贯中国东西,大部分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处于东经95度53分~119度05分北纬32度10分~41度50分之间,东西长1900km,南北宽1100km,流域面积79.5万km2。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别很大。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河源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2000m之间,为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主要由黄河冲积平原组成,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洪水威胁较大。 二、气象水文、泥沙 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流域内气候大致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西部干旱,东部湿润。全流域多年年平均降水量466mm,多年年平均蒸发量700—1800mm。流域内平均气温上游1℃—8℃,中游8℃—14℃,下游12℃—14℃。下游无霜期为200—220天,中游150—180天,上游循化以上为50—100天。 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面积45.4km2,其中年平均侵蚀模数大于5000吨/立方米的面积约15.6lEm2。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在。 三、河流水系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全河多年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s,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t,平均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