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崎骏动画看日本文化(转)

从宫崎骏动画看日本文化(转)
从宫崎骏动画看日本文化(转)

日本文化的缩影

——解析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一、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崇拜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知道,男权社会体现的不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而是这个社会折射出的关于男女关系的普遍意识。日本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男权中心”主宰国家之一。当然,迄今为止,地球上还没有一个什么“女权中心”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无一不是“男性中心”主宰国家。说日本“最典型”,是想指出,从传统上看,日本妇女在“男权中心”主宰的悠久历史阴影下,从家庭到社会,从劳役义务到性义务,都类乎婢女。日本古代的妻子除了在家庭中学习一些礼仪外,完全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似乎只是为了一个人而活着,即丈夫。女子必须为丈夫守节,如果妻子是个喋喋不休的长舌妇,则夫可休妻;相反,如果丈夫偶尔放荡、野蛮,妻子就应该加倍地对丈夫温柔体贴。在这种观念的长期影响下,日本妇女从古至今成为世界上最忠诚、最温顺、最勤劳的妻子,令中国妇女在某种程度上也望尘莫及。千百年来,在许多日本家庭中形成的一套规矩是:当丈夫下班回家时,妻子在门口跪而迎之,第一句话是:“您回来了。”第二句话是:“您辛苦了。”第三句话是:“感谢您为家庭所做的贡献。”然后递上一把热毛巾、一杯热茶。在大街上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丈夫在前面走,妻子在后面跟(大概这就是所谓“男先乎女”吧),而且背着、拎着所有的重的东西,丈夫则什么也不拿,还不时斥责妻子“走得快一点”。在日本文化中,妻子对丈夫、女人对男人必须全身心地奉献,为对方作出一切牺牲,这种观念比中国古代的“夫为妻纲”还要强烈得多。你从中国的文学和戏剧中,不难看到一个又一个对“男权中心”进行抵抗,奋起挑战,发动猛攻的中国女人的形像。尽管那常常是以卵击石,飞蛾扑火。但是日本似乎就不产生这样的女人。日本“武士道”精神之一是“忍”,而日本女人似乎比她们的男人更能理解“忍”的真谛。日本几乎就没发生过形成“运动”规模的什么“女权运动”。随着社会的文明,“男权中心”的霸悍少了,从家庭到社会,温和色彩多了。但她们依然需要部份地保持从前那种温而顺的“传统美德”。所以,从家庭到社会,她们总还是仍有那么几分像婢女。然而家庭妇女只不过面对丈夫一个男人,“职业妇女”则要面对众多的男人,

故后者们就更学得温而顺一些。如果说日本的历史传统早已将日本的女人基本定型了,那么现代日本则对日本女人进行着另一番雕磨,不见功夫的雕磨。正是这诸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日本女人过去是劳苦的婢女,现在依然是。那么,在这种社会观念下,女性崇拜又从何说起呢?对此,我们可以从根源开始探寻。

在日本的创世神话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伊邪那岐命和伊邪那美命(兄妹,也是夫妻)在创造日本诸岛后,伊邪那美命继而生下海神、波涛神、山神等,最后生下火神。她在生火神时病死。伊邪那岐命悲痛万分,他到黄泉国去想请妻子重新回到地面,但见伊邪那美命浑身蛆虫蠕动。伊邪那美命硬要丈夫留在黄泉,伊邪那岐命拼命地逃脱。最后,夫妻俩立下决绝的誓言:

伊邪那美命说:“我亲爱的夫啊,你既然这样对待我,我就在你国每天杀死千人。”伊邪那岐命说:“我亲爱的妻啊,你如果那样做,我呀,就每天建立一千五百个产房。”这样每天必死千人,每天也必产一千五百人。……

这段神话形象地揭示了人间与黄泉、生与死、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同时也奠定了日本人女性观的基础。“日本人把女人看成是圣洁与污秽、温柔贤淑与嫉妒报复、伟大的女性与丑恶的魔鬼的矛盾统一体。”[2]P32在日本的创世神话中,另外一位主神,太阳神——天照大神是一位女性,这与世界其他民族神话中的太阳神相比,算是一个特例。而天照大神是日本人最崇拜的主神,历代的日本天皇都自命为天照大神的后裔,声称君权神授,从日本的国旗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位女神的崇拜。其实,早期的民间信仰有很多都与女性有关,日本早期的女性拥有着宗教式的性格,“巫”的角色即为其象征,而那种对女性力量的信仰,有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忌讳或忌怕,女性在被当成神秘灵力象征的同时,也被作为神圣之物从日常生活中排除出来,成为人们敬而远之的东西。[3]P51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可以知道日本人对女性有着矛盾且复杂的看法。此外,在现实社会中,纵观历史,人们也只是熟悉那些留在史册中的女子,邪马台国国王卑弥乎,推古、皇极、持统三位女天皇,《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等等。然而,在卷帙浩繁的史册里,这样的女性身影毕竟是少数的。在既往的历史中,女性的身影往往隐藏在社会、男子的背后,这样的女性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性的存在。她们是母亲、妻子、女儿、比丘尼(尼姑)、游女(妓女)等等,作为个人而独立存在的“她”,少而又少。但是,在日本文学艺术作品和民间故事里,比之于儿童、老人和男子,女性的形象却是丰富的。比如《源氏物语》的主角虽然是光源氏父子,其实却是作者通过他们的眼睛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在这个领域中女性形象的活泼与丰富和现实世界里女性的群体存在,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却不然。群体性的存在既使个人的身影模糊,反过来又为她们提供了一种保护。因为体制的层层约束与压制也是更多的落在群体上,在民间、在文学艺术作品中,

她们反而有更多的自由。一方面是不可撼动的男权至上,另一方面是寄托于文学艺术来表达在内心深处对女性的敬畏与膜拜。这种极端的两面性、两重性,即如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所概括的“菊与刀”的矛盾性格非常和谐地统一在日本人的行为与文化现象中。因此,作为一个纯正日本人的宫崎骏在其作品中塑造了那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这一现象既不突兀也不矛盾。

可以注意到,几乎在宫崎骏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着一位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角色,都是有着真诚不变的生命准则,善良,坚定的神情,浓浓的原乡情结和冒险欲:《风之谷》是女英雄的故事,女主角娜乌西卡兼备母性的和善与慈爱,她身上几乎可以看到耶稣基督的影子——背负命运的十字架,用自己的身体平息大地之神的愤怒,人与神之间破裂的关系于是得以恢复,而她也在大地之神的恩慈里复活。娜乌西卡几乎是宫崎骏作品中最完美的角色,她勇敢、博爱、追求和平、乐于牺牲,同时又有着美丽的面容,被宫崎骏的动画迷们奉为心中的女神。《千与千寻》和《哈尔的移动城堡》则是普通女孩的英雄传奇,女孩千寻是宫崎骏诸多动画作品中最普通、最弱小的一个角色。她是一个还没有正式踏上人生旅程的,还有几分怯懦与胆小的小女孩,但是,经历过在神界的磨炼,她获得了坚韧和勇敢,最终找回了自己,获得了认同,也完成了对父母的救赎任务;平民少女苏菲变成一个老太婆后,没有自我放弃,反而承担起拯救迷失“王子”哈尔的任务,照顾他的起居,为他摆平麻烦,并且最后找回了他的灵魂。在这里,千寻兼备女儿和妹妹的特点,苏菲则兼有妻子和母亲的特点。《幽灵公主》和《天空之城》是贵族女子的传奇,桑是宫崎骏动画里最沉默和野性的女孩,她自小被人类遗弃成为犬族神明莫娜的养女,与森林中的其他神明一起为保护森林与人类作战。她既不是人类,也不是神明,而是被双方都无法接纳的狼女。她的身份是人类与大自然矛盾的产物,所以她肩负了化解这种矛盾的责任;而希达起初是个平凡温柔的小女孩,神秘飞行石的力量为她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绑架、追杀,她发现了自己的身世——勒普泰的公主,同时也勇敢的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保护天空之城勒普泰。其他影片虽然算不上女英雄传奇,但也是以女孩子为中心人物:《魔女宅急便》和《侧耳倾听》(又名《梦幻街少女》)讲述的是女孩的自我成长,《红猪》中有“完美女性”奥菲。此外,宫崎骏作品中还有一些性格刚强的女配角,比如强势理性的“夏库娜”、“黑帽子幻姬”,热心肠的面包店老板、邻居老奶奶,像辣椒一样刚烈的海盗婆婆、邪恶的汤婆婆等等,其形象也是熠熠生辉,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这些作品、人物,明显是对女性的赞美与颂扬,洋溢着一种女性崇拜的思想。

二、性格与信仰的形成

日本列岛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和6800多个小岛构成。正

如古人所记载的那样,日本先民在被大海所围起来的岛屿上生活,岛内依山分为国邑。这些国邑由许多被山岭和河流分隔、封闭的小平地鳞次栉比的相连着。这种相互分隔、封闭、异质的小地域正是日本文化的摇篮。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来说,原发性部分对其后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原发性正是该民族文化的原质并成为孕育该民族文化的温床。另外,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厄的岛国。地处太平洋西北部的日本列岛,总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还不及我国四川省的面积大,却全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从古至今一直伴随着日本,让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一方面,他们习惯于承受、隐忍,对于悲怆、苦难、残缺、死亡这种自然性,有天生的信念与服从,所以日本人对于一些残酷的事看法很平静。这种环境让他们形成了一种坚韧、勇敢的性格,并勤劳的工作,认真的生活。他们认为工作才是人生的本质和真正含义,认真严谨、讲求规律,勤勤恳恳、不知疲倦的工作一生。日本人的敬业精神可谓举世闻名,被人称为“工蜂”。另一方面,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了日本人对自然力量根深蒂固的恐惧。古代日本人把这种恐惧的心理转化为对一切自然元素的崇拜,山有山神、海有海神、风有风神、雷有雷神,花草树木、形形色色的动物皆有各自的管辖神灵。而日本本土的传统民族宗教——神道教的建立基础之一,就是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在日本人看来,真正的“神”是存在于心里的、是无形的、没有固定寄寓的,也就是普遍的、无所不在的。因此他们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怀着一种敬畏的心理。现在再来看一下宫崎骏的动画作品是如何体现这些的。

(一)孤独感与坚韧、救赎

因为日本的岛国位置,日本人对土地有着一种很特殊的情感,并且总感到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宫崎骏也不例外。1986年,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推出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部电影《天空之城》。影片围绕有魔力的飞行石展开,背景是工业革命的19世纪欧洲,小女孩希塔(sheeta)在矿工小男孩帕苏(pazu)的陪伴下,为了寻找自己失落的故乡——天空之城“勒普泰(Laputa)”(典出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避免它被坏人利用,而展开的一次冒险。在旅途的尽头天空之城,他们终于明白了无论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如何,人都是不能离开土地的。事实上,漂浮在空中的勒普泰城,是宫崎骏安排的对日本社会的一个缩影。于是借此表达出人类社会离开自然、离开大地后自身存在的孤独。人类的孤独和不得不承担起的拯救主题一直贯穿在宫崎骏的作品中,除了展示人在自然界中的孤独外,宫崎骏还在《龙猫》、《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等影片中细腻的刻画了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与救赎。我们在宫崎骏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千寻在陷入奇幻境地、遭遇父母变猪的变故后,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坚强

的站起来,在汤婆婆的澡堂中勤奋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存(《千与千寻》)。小魔女琪琪的独自修行旅程也是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充实,从而成长(《魔女宅急便》)。我们还看到希塔在海盗婆婆的飞行船上穿着宽大的衣服不辞劳苦的为他们洗衣做饭(《天空之城》)。而妙龄少女苏菲被荒野女巫在转瞬间变成了一位90岁的老太太后,并没有放弃生命,她选择了去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继续活下去,而不是等死。她用松动的牙齿咀嚼着又干又硬的馒头来维持生存,在哈尔的城堡中,她主动照顾大家的饮食起居,享受着工作中的乐趣与充实,其身影一点也不像一个油尽灯枯的老人(《哈尔的移动城堡》)。当看到一缕缕充满希望的阳光透过乌云的缝隙直射到大地上的时候,让我们感到的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强烈震撼:生存意志,坚不可摧!

(二)泛神灵崇拜

在《千与千寻》里,形形色色的神怪精灵聚集一堂的场面自不必说。宫崎骏作品中的神灵大致有这样三种类型:首先是自然神明型,代表为“荷母”、“麒麟兽”、“龙猫”、“魔崇神”。其次是小精灵型,代表为“黑小鬼”、“小树精”、“煤炭精灵”。第三类是被救赎型,代表为“无面人”、“稻草人”。想必大家还记得《龙猫》中大大小小憨态可掬的龙猫,记得故事中的父亲带着姐妹俩怀着敬畏之心去参拜丛林中的古树以及月光下三只龙猫隆重的对着树种进行着奇怪而有趣的仪式,小树苗在他们眼前成长、成长……最后变成了参天大树。龙猫无疑被宫崎骏作为一种大自然生命和希望的精灵来歌颂和赞美。皓月当空,一个肥胖的精灵吹着乐器守护着森林,何等的瑰丽美好,何等的平静祥和!而在《幽灵公主》中,幽灵公主代表着自然混沌、万物和睦相处的年代,代表着莽莽森林自卫的攻击性,背后是天照大神上千年的传统,而矛盾冲突的各方也都各具神力。邪神(被诅咒的野猪王)、野猪神、山犬神、守护森林的麒麟神兽等,而那成千上万可爱玲珑的“小树精”,更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万物皆有灵。

三、民俗与传说

(一)“泡汤文化”

日本人是水和沐浴的崇拜者,因此有所谓的日本“泡汤”文化。“泡汤”也就是泡澡,但这并不是我们单纯意义上的洗澡。人们在入浴前要先洗净身体,然后全身浸入热水中,尽情享受温暖与舒适。无论是从最贫穷的农民、最卑贱的仆人到富豪贵族,每天傍晚都要浸泡在滚烫的热水中,这已成为生活常规之一。他们每天洗澡,在洗澡上想尽办法节省费用和劳力,但入浴则绝不可少。日本人重视清洁的程度与西方无异,但此中的艺术情趣却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洗澡习惯难以

媲美的。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水和沐浴不止是洗涤人的身体,还有着净化灵魂和心灵的暗喻。在《风之谷》里,产业文明毁灭之后,被人类认为是散发有毒气体的“腐海”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净化系统,其底部是再生后干净、纯洁、清新的森林世界。《幽灵公主》里麒麟神所饮用的生命之水,有治愈和净化的神奇魔力。既治好了阿席达卡的伤也使他受诅咒而疯狂发作的右臂归于平静。在《千与千寻》中,千寻替众人避之不及的“腐烂神”洗浴,在水的冲刷下,“腐烂神”还原了他的真实面貌——原来他是一个河神,之前的面貌是源于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而千寻的冒险历程正是在小白(河神“琥珀川”)的帮助下得以顺利完成。最平凡的情节则莫过于《龙猫》中父女三人挤在一个小浴池里泡澡的温馨场面,简单,却又令人印象深刻。

(二)民俗与传说

吉卜力工作室的很多动画作品都浸润着创作者从本国民俗与神话传说中汲取的养分,也充分的继承了日本文学、艺术中的优良传统。根据这些来创作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不仅可以表现宫崎骏的创作意图,而且也是日本文化的一种有趣的缩影。

《平成狸合战》就曾带给我们一次赏读日本民间神话的机会。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狸猫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们会使用一种类似障眼法的幻术,身体可以变成任意形状,或者把树叶变成钱什么的用来欺骗人类。在这部影片中,不仅将狸猫和狐狸的幻术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和主要情节,更在斗法的高潮中(妖精神怪大游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非凡的日本民间神话。在《龙猫》中,龙猫这一形象源于宫崎骏的家乡琦玉县的传说,是大自然孕育的一种被称为“TOTORO”的精灵,这是一种外貌为猫头鹰与穴熊的结合体,并且可以御风而行的灵物。宫崎骏自己也这样说过:“在我们家乡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它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它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正无邪的心灵才可以捕捉它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它们奔跑的声音。”[4]P45

日本民俗学中有“6岁之前神之子”的说法,孩子是最接近神灵的存在。在《千与千寻》的开头,面对通往“汤屋”的幽暗隧道,一阵强风刮来,千寻执意不肯跟随父母走入陌生的隧道。对于10岁的千寻来说,一方面她己逐渐走入社会,无疑就要被卷入到物质的旋涡之中;而另一方面,她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神性,所以她可以清晰感到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己逼近眼前。其实这部片子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千与千寻的神隐》,“神隐”在日语中的意思接近粤语中的“鬼遮眼”,日本古语解释为,有时找不到的东西其实只是被神魔给隐藏了起来,过一会自然会出现在眼前。只有理解了片名,才能更好的了解千寻的奇幻旅程。而

根据影片幕后花絮的介绍,得知宫崎骏是依照欧洲的一本童话故事《KRABAT》来塑造会使用魔法的女巫汤婆婆这个角色的,不过,他也同样参考了民俗学者小松和彦写的《神隐》(弘文馆出版),所以可以大胆的推测,汤婆婆的角色正是传统民间故事中所流传的天狗的化身,外形像老鹰一样的汤婆婆,其实是掳走小孩的天狗。古时候的日本人相信,如果有人行踪不明,很可能是被天狗抓去了。如果小孩不听父母的话,擅自走进森林里,就会被妖怪带到天狗所居住的异世界,无法回到父母的身边,因此流传着所谓的“神隐”。

在这部影片中,宫崎骏多处借鉴日本的民间故事。比如日本有句古话说“聚集八万神仙鬼怪的油屋”,指的是众多鬼怪神仙一起玩乐休闲的聚集地。这个神话到了宫崎骏手中就变成了一座华丽的高楼,旁边街道上的则是为油屋准备各种食物和祭品的作坊,而神界的真正展现是通过主人公一家的出场,尤其是通过千寻的视野来告诉观众的。再看影片中那个象征着孤独寂寞的无脸人,其实是来自日本神话传说中神在不断衰落后留下的非人非仙的妖怪。这些妖怪带有过去当神的痕迹(影片中的无脸人能变出金砂),同时他也丧失了作为神令人崇敬的地位,甚至于在许多方面他都比不上一个凡人,不能说话,更不能区别爱与贪婪。这样一个迷途的失去了神性的妖怪,不仅很好地表现了宫崎骏的创作意图,而且在着力刻画他的时候无疑也开拓了影片内涵的张力。再比如油屋里面那个话多贪婪的“蛙仆”形象同样也是有处可寻的。在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民俗学著作《山岛民潭集》里,就曾谈及一种名为“水虎”(又作“河童”)的水中鬼怪,它不仅善于蛙跳,而且嗜好钱财等等。这与影片中的蛙仆形象如出一辙,只是宫崎骏利用动画的手法将这个人物设计成穿戴人服,体型还是青蛙的形象,更是将之刻画的惟妙惟肖、形神皆备。

四、无“恶”的道德观念

在日本文化中,日本人的人生观表现在他们的忠、孝、情义、仁、人情等德行规定之中。他们似乎认为,“人的义务的整体”像在地图上划分势力范围一样分为若干领域。用他们的话来说,人生是由“忠的世界”、“孝的世界”、“情义的世界”、“仁的世界”、“人情的世界”及其他许多世界组成。应该认识到,日本人所划分的生活“世界”是不包括“恶的世界”的。这并不是说日本人不承认有坏行为,而是他们不把人生看成是善的力量与恶的力量进行争斗的舞台。他们把人生看作是一出戏,在这出戏中,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一种行动方针与另一种行动方针,相互之间要求仔细酌量平衡,每个世界和每个行动方针,其本身都是善良的。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循其真正的本能,那么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日本人自己也显示出,对道德准则如此强调不同层次与不同范围的区别是不满意的。然而不管日本人怎样努力改变,日本的道德体系仍然处于多层次分

散状态,道德的原则仍然是这个步骤和那个步骤相互保持平衡,各种行动本身都是善的。[5]P135了解到这些,我们再来看宫崎骏的作品,才能真正的触及到主题的内涵。

纵观宫崎骏的动画作品,无非有这样几大类主题,人与自然、战争与和平、童真与成长。如果以我们一贯的观点来看,这些都尽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只会尽显人性的丑恶;正义誓必要与邪恶奋战到底而不能共存;而成长则不可避免的要抛开童真与梦想。如果以这样是非分明,善恶明晰的观念来解读宫崎骏的作品,就会陷入误区。举例来说,《幽灵公主》这部作品绝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人与自然、环保与破坏、正义与邪恶之争。从矛盾冲突的各方来看,首先是代表精灵神怪守卫森林的麒麟兽。作为一个神灵,它本身就意味着佛教,它的行为使命与杀戮相反,是救赎、是超度,不仅超度无辜者,而且超度刚刚放下屠刀的人和动物,它被赋予了父性的意义。然而在他被杀戮的瞬间,他变成了超能力的恶的具体代表,并毁灭一切。在复活的瞬间也是它彻底蒸发的时间,它又重新成为了大地之父。另一方是统治铁镇的黑帽子大人幻姬,这是一个毁誉参半的角色。作为一个领导者,她受到城中百姓的爱戴,不仅仅是她优秀的领导能力,还主要因为她给了生活困难的人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当然,这种力量来自于与自然的抗争,是一种人定胜天的信念。她伐山炼铁并不是出于她的私欲,而是求得其麾下惨遭主流社会(武士)压榨的非人、贱民们的安身立命。纵使日后她诛杀猪神而引来自然的报复,幻姬最终都没有任何的悔意,只淡淡地说:“只有从头干起了。”在这里,幻姬就是《风之谷》中的库夏娜,代表着理性、西方、科技、武器至上,为求发展而向地球做最大程度的索取。另外,影片中还有一个角色矮胖和尚,他为了寻找永生的秘密,不择手段,怂恿幻姬等人去杀死麒麟兽。正如他自己最后所说的,人类就是有一种贪念,一直想要得到更好的。作为被公众认为无欲的和尚,却是该片中最贪婪的人。即便是这样一个极端的角色,宫崎骏也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而是赋予了他逗趣圆滑的性格。使得影片出现了一个最意想不到的结局,这个造成大混乱的罪魁祸首并没有死。宫崎骏也是在通过矮胖和尚的命运隐喻着人类往往就是无法放弃这个想要追求生命奥秘的欲望。而各种动物则是源于保卫自己的生存之地而战。由于纷争的各派都持有自己合情合理的“正当”理由,并不是寻常的“正义与邪恶的争斗”所能诠释的。因此,了解到这种情况的阿席达卡尽管一再的诘问:“难道就没有共存之道吗?”可是各种势力却仍然坚信己方所保有的正义,不惜一战再战。在这场不可避免的人与自然与神灵的拉锯战中,宫崎骏所疾呼的“活下去”,并不是颂扬生命的尊贵与喜悦,而是无可奈何的妥协之策。真正的解决,他还没有想通,只好留给观众。同样,在《风之谷》中,咬伤娜乌西卡的小动物、制造瘴气

的“腐海”、大而凶猛的虫类、甚至进攻风之谷的军队,竟然都不是敌人。

这种无“恶”的观念,在其他故事中,尤其是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有所体现。《猫的报恩》中强迫女孩下嫁的猫王不过是天真任性的大孩子,《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不过是个慈母,《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将苏菲变成老太婆的荒野女巫不过是好胜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千与千寻》中吃人怪物无面人不过是迷失了本性的孤独孩子,《天空之城》中凶悍的强盗老太婆也是一位善良的母亲。最可爱的“坏蛋”大概是《红猪》中的飞贼,先是被一群捣蛋小屁孩整得手足无措,后又被一个小丫头几句讽刺话羞得面红耳赤。好像只有一个真正的坏人,就是《天空之城》里那个慕斯卡,因为他总想征服什么、占领什么、获取什么,但究其根源,也只是想重振天空之城吧。大抵在宫崎骏与日本人眼里,所有的“恶”都是出于生存、发展、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只是方法不当,才会造成各种矛盾与冲突。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宫崎骏这些洋溢着浓重日本民俗文化情调的影片中还显露出一些西方艺术、工业等领域的特点,充斥着工厂、劳工、战争武器、蒸汽机车、锅炉以及煤炭等这样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工业文明产物。奇幻瑰丽、极具东方色彩的日本风情与机械文明的协调构成了宫崎骏所塑造的动画世界,充溢着一种自然开放的轻松与和谐。也就是说,在宫崎骏的创作中,民俗和神话充当的是服从于作者创作的一种元素,而不是为表现民间文化而形成的束缚。一方面,他营造了富有神秘东方气息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有趣丰富的神怪形象,深深的抓住了观众的心;另一方面,宫崎骏扬弃了一味呈现日本文化的束缚,对西方文明也是信手拈来,完全从影片的基调和创作动机出发,而使这个部分带有着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和隐喻意图,在影片中扮演着另一种意义的角色。于是我们想到了《千与千寻》之于《爱丽丝梦游仙境》、《天空之城》之于《格列佛游记》、《哈尔的移动城堡》之于《绿野仙踪》、《悬崖上的金鱼姬》之于《海的女儿》,它们都如此相似,却又完全不是。而日本正是一个一方面吸收起源于西方近代文明而高度发达,另一方面又极力维护本国固有文化的国家。这也是日本文化双重性的一个典型体现。宫崎骏出生成长于此,所受的熏陶自然不言而喻。尚且无论评论家与艺术界如何评论,对于观众来说,宫崎骏给人们带来的是一次关于真、善、美的奇幻之旅。无论成人亦或孩子,都可以在宫崎骏的动画世界中尽情的做梦、尽情的翱翔,回归本真,去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震撼!

参考文献

[1]刘磊、张元龙.经典动画影片赏析[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3]蔡春华.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4]孙立军、易欣欣、生喜.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M].北京:海军出版社.2004

[5]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赵前、何嵘.精品动画影片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7]武心波.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茂品美耶.物语日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王勇.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

[11]常虹、徐振东.动漫与媒体艺术——经典动画赏析[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2]方建国、王培德、彭一.动漫与媒体艺术——中外动画史[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3]井上靖、东山魁夷、梅原猛等著,周世荣译.日本人与日本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看日本动漫对日本禅宗文化的浅析

对日本禅宗文化的浅析 ---观赏《幽灵公主》 日本很多动漫都带有神学色彩,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千与千寻》,《棋魂》,《龙猫》等等。这些动漫集中表现了禅宗思想在日本是占有极大的地位的。本文以《幽灵公主》为例,简单谈谈日本的禅宗文化。 《幽灵公主》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的室町时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间的斗争。影片中有虾夷族的首领,即影片的男主人公----阿席达卡,有从小在狼群中长大的小桑,即女主人公,有山林的保护神----麒麟兽,有勇敢的斗士----白狼,有被诅咒的野猪----拿各神。还有森林精灵,大猩猩等。电影的故事梗概是受诅咒而变成“业报神”的拿各要毁灭一切,而为了拯救族人的阿席达卡射杀了拿各,但因右臂被却因被触角缠住而受伤,手臂中更是有着拿各神的仇恨诅咒,要解除诅咒,他必须要往日本西部,在解除的过程中引发了人神魔三者之间的斗争。 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到很久以前日本就已经存在宗教信仰,并且通过日本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千余年来,三大宗教即宗教化的儒学、佛教和神道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发展和日本人的思想及精神,而禅宗则是佛教诸宗中对日本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宗派。因此,揭示日本禅宗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内涵、社会价值、历史作用等,便显得格外重要。在本文中,我将对日本的禅宗文化进行浅析。 首先,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的。日僧明庵荣西可谓是日本禅宗的创始人。而禅宗自中国传到日本后,曾经形成过二十四种之多的流派,其中以临济宗,曹洞宗和黄檗宗为主要派别。临济宗以荣西为开祖,曹洞宗以道元为开祖,黄檗宗以隐元为开祖。临济宗和曹洞宗同时创建于镰仓时代,黄檗宗则创建于江户时期。目前,临济宗的主要寺院有妙心寺,大龙寺,大德寺等。曹洞宗的主要寺院有永平寺和总持寺。黄檗宗的主要寺院是万福寺。临济宗的信仰者多为武家阶层,曹洞宗的信仰者多为庶民阶层,二黄檗宗则巩固了与各阶层的联系。 虽然禅宗在日本占有非常流行,但其实禅宗传入初期,受到佛教的压制,它在日本并不流行。那为什么直至今天日本禅宗三大派别能够站得如此之稳呢? 日本真正形成禅宗热,始于镰仓幕府时代,正是武士集团兴起的时候。一些著名禅匠都与幕府上层关系密切,并积极在武士之间传授禅法。如"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受到摄政九条道家的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国民性格

第29卷增刊Vol.29 Suppl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 Science)2007年10月Oct., 2007 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Ξ马慧婕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 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不仅与该国的地理条件、国民的口味习惯有关, 同时也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特征和国民性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从一个国家的料理特点能看出其国民性格。大和民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格的民族,本文以日本料理的特征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是日本人的性格和心理,从中了解日本人的自然观,审美意 识和包容性。 [关键词] 日本料理;自然观;审美意识;包容性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128182(2007)增20251202 从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北部与西伯利亚临近,西部与朝鲜半岛、中国大陆隔海相望, 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吸收来自大陆的文化。因此,“日本自建国以来,在保有其固有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摄取外来文化,从而建立起独自的融合文化”(《日本风情录》周平)。日本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在与外界的接触、交流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居住在沿海开放环境下的人们,由于经常与外界交流和竞争,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导致 了文化上的开放性性格。日本文化中的开放性特性,使得日本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和文明时,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有好处的,一概来者不拒,不仅是不拒,而且上以一种积极的、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研究日本人这种独特的国民性格可以让我们更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也是语言学习不可忽视的的环节。 饮食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的饮食都自有其独特之处,而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文化及人民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中国四川省一带由于气候炎热潮湿,此地的居民都喜爱吃辛辣的食品,制作料理时麻 辣的调味料更是不可或缺,可以说四川的独特自然环境形成了它自身的饮食文化。然而,关于隐含在一国料理中的国民性格及思维方式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日本料理里反映 了日本人怎样的性格和心理呢?本文将在论述日本文化和国民的生活环境等要素对日本料理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在日本料理中所包含的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一、日本料理与日本人的自然观 受海潮的影响,日本的海洋资源丰富海产品种类繁多, 因此日本的近海渔业相当的发达。据调查,日本人自古就常用各种鱼作为料理的食材,至今日本料理里大部分的原料仍是以海产品居多。此外,日本由于气候温暖,日照和雨量都相当充沛,十分适宜植物的生长,所 以日本的森林面积辽阔,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森林面积超过国 土面积一半以上的国家之一。身处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培养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敏感,于是

论日本动漫与日本文化传播

论日本动漫与日本文化传播 众所周知,近年来,动漫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始趋向于成熟并且成功商业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日本动漫。虽然不喜欢这个国家,但抛开个人情感从客观上来看,日本的动漫产业优于甚至说远远领先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并且其制作人员成功的在动漫中植入了本国文化精髓,可以说日本动漫与日本文化水乳交融,动漫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这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和魅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动漫产业,据了解,日本的动漫文化兴起于民间,在形成一定规模后才得到了政府的认可,然后才逐渐趋向于产业化。先有了质量然后才是数量上的爆发。这点就不是我们国家比得上的了,我们只为了政府一句话就产业化了动漫,数量的确不少,但其质量实在不堪。网络上有一个恶搞的吐槽类节目,那个戴着面具的主持人就评价我国的动漫里除了猫狗鸡鸭就是机器马达,连像样的人类都看不到几个。还有一例,某市花两千万巨资打造的一部动漫,其动画效果人物形象还不如几个愤青学生吃了一周泡面赶出来的几集短片。虽说讽刺的有些过分,但也不得不说这是国产动漫的硬伤。题外话不说了,回到日本动漫上来,日本动画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说所画人物均具有为亚洲人的特征,人物服饰等也趋向于东方化,这种极为保守和排外的动漫发展方向一开始我觉得必定会被世界所淘汰,可实际上日本动漫那种特有的东方美和气质折服了全世界的观众。这也让动漫成为了日本的第一产业链,在全球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望其项背。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也是日本文化在日本本土的地位动荡过程。在一九一七到一九四五的萌芽阶段,下川凹夫、北山清太郎和幸内纯一三人奠定了日本动漫的基础。下川凹夫的《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就是公认的第一部日本动画。之后爆发了二战,日本动漫也进入了有声动画片时期,当然,此间的动画都鼓吹军国主义,鼓吹侵略,成为了政治的喇叭。四六年到七三年动漫开始进入探索期,此时正值日本战败,反战题材的动漫变得极受欢迎,大藤信郎就是这一时期的动画大师。七四年以后日本动画趋于成熟,爱幻想的日本人开始热衷于机械类动画。诸如《机动战士》、《超时空要塞》等至今仍大受追捧的动漫精品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同时代,我个人喜欢也很佩服的动漫大师宫崎骏开始崭露头角,他的动漫唯美、自然、清新,主题都掠及人类内心最深处,启发着人们对生命对感情,对天与地更多的思考。九零年至今称为日本动漫的细化时期,其产业化进一步完善,种类、形式、题材等等都有了进一步细化区分。诸如少女类漫画、战争类漫画、热血类。历史类、情感类……伴随着动漫发展,其周边产业也蓬勃活跃着,同人馆,cosplay、DIY等等越来越多的花样诠释着日本动漫和日本文化。 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味日本动漫中独特而又自然的日本本族文化。日本人极为喜欢花,皇室欣赏菊花、大多数贫民喜欢樱花。这在动漫中也有体现,有几种意象是日本动漫中很常见的,比如说独特的光与影陪衬下的皇宫窗台上的菊花,又比如说落红飞舞的樱花树下站着撑着油纸伞着着和服的少女。唯美的花景不仅渲染着动漫气氛,也渲染着日本文化。最美丽的时刻是樱花凋零的瞬间,就像是日本人在军国主义教导下信奉牺牲是无上荣耀一样。对于死亡,日本人具有极为病态的崇拜,体现在动漫上就是对于艺术极端的追求。在某些动漫里,女主角就是在樱花飞舞最为绚烂的时刻死去,还有《火影》中迪达拉称艺术是爆炸,而他的搭档蝎则认为艺术是永恒,而两人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用自己的死来实践对于艺术的认识。 另外一个最为受欢迎的动漫要素是感情之美。日本动漫对于感情的描写极为细腻敏感,他们的制作者很擅长对于人物间感情刻画和心理细节描写,我一直认为只有女生才会对情感有这么充分的认识,可看了那些制作者的照片,发现大半都是男的,不得不说真的雷到我了。闲话不提,日本动漫里的情感戏很足,通过肢体语言还有自白与对白体现得淋漓尽致。实话说我被日本动漫赚走了不少眼泪。现实里的日本人很注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他们很留意别

日本礼仪文化范文

日本礼仪文化范文 日本同中国一样,是礼仪之国,不同特色的礼仪文化,那么日本的礼仪文化包括哪些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跟着出guo 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在生活中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交往受一定社会规范的制约与指导,通俗的说,礼仪就是交往的规范。社会交往指的就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人类为了有秩序地生活,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使社会交往和谐与有成效,就要有各种社会规范来调节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现实* ,并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约束,经过 * 演变,就成了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礼仪。 中国作为具有悠久 * 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各方面的礼仪规范可谓是源远流长。礼仪一词在中国最早是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作用,在汉字里,“礼”既表示礼貌和秩序,又意味着为表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仪”则指具体的仪节。千年以前中国就有了《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仪专著。“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泛流传。 遗憾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礼仪传统遗失殆尽,几近乌有,直至xx年,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金正昆讲礼仪》的节目播出,礼仪才被人们重新提起,放到日程上来,而商务礼仪的学习更成了各大企业近年来开展的工作重点。我想说的是,在中国与世

界接轨的今天,除了事事要与国际看齐,要符合国际标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准确地把握我们本民族的礼仪传统。 作为我国近邻的日本,格外注重传统的礼仪文化,本文集从日本礼仪文化历史传承的角度,讲一下礼仪的重要性。 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 * 和天主教。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人在交际应酬之中对打扮十分介意,在商务交往、政务活动以及对外场合中多穿西服,在民间活动时,他们有时会穿国服——和服。穿和服时,一定要穿木屐和草鞋,并配以布袜,妇女穿和服时,还必须腰系彩带,要后加上一个小软托,并且手中打伞。根据年龄、婚姻状况以及身份地位的差别,和服的色彩、图案、款式、面料乃至穿着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准确区分。 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衣着上必须注意四点:1、日本人认为衣着不整齐便意味着没有教养,或是不尊重交往对象。所以,在与日本人会面时,一般不宜穿着过分随便,特别是不要光脚或穿背心;2、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时,进入「玄関」(げんかん)后要先脱下大衣、风衣和鞋子,同时鞋子要朝外摆放整齐;3、拜访日本人时,切勿未经主人许可,而自行脱去外衣;4、参加庆典或仪式时,不论天气多么热,都要穿套装或套裙。 在饮食方面。日本可以说是自成一体,世人一般称之「和食」(わしょく),即日本料理。日本人用餐时,要摆上一长矮桌,男子盘腿而坐,女要要跪坐而食。日本在使用筷子上是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

日本饮食文化之寿司

日本饮食文化——寿司 寿司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主要 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 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鲜 美,很受日本民众的喜爱。 寿司在日本以外地区也十分流行,世界各 地回转寿司式的寿司店也多不胜数。不管是传 统还是现代的寿司店,醋饭和生鱼的组合给了 天才厨师最多的创意可能,超低的热量、无火 的生食方式、有机的食材、新鲜的味道、漂亮的造型,寿司满足了人们一切想象。以简单为美味,以自然为美味,日本料理逐渐在世界各地蔚然成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最早的寿司 关于寿司的名称、形状和味道等,正像外国人所知道的那样,爱吃的不爱吃另当别论,凡是到过日本的人或是对日本有兴趣的人,大概都会从书本上或从别人的谈话中对寿司有所了解:寿司就是把金枪鱼或是鲣鱼等切成一口能吃下去的小簿片,然后用手把它攥在米饭团的上面……而事实上寿司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很难用一两句话简单地把它说清楚。 在公元200年即后汉年代,中国已开始流传“寿司”这种食物,在辞典中的 解释为以盐、醋、米及鱼腓制而成的 食品,宋朝年间,中国战乱频仍,寿 司正好为逃难的充饥食品,而品种更 多,由菜蔬类,鱼类,肉类,甚至贝 壳类都有。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 出外营商的日本商旅将寿司流传入 日本,当时的日本人,用一些醋腌制 过的饭团,加上一些海产或肉类,压 成一小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小木箱 之内,作为沿途的食粮。直到公元 1700年,即江户年间,寿司才于日本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成为一种普通美味的食品。并受到人们的欢迎。 最早的寿司是用米饭生鱼和酱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现在的寿司则很多种,可以放一大堆东西,不过必须是一口可以吃掉的。日本寿司寿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平安时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己有记载。当时的寿司指的是一种保存鱼的方式。在鱼身上抹上盐,用重物压紧,使之自然发酵。当产生酸味后,即可食用,其味甚佳。据说,这种方式是从中国传去日本的。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不久便发展成干脆用醋泡鱼肉的方式。现在,所谓寿司则是指凡是在拌过醋的饭内加进其他馅的食物。

从动漫中看日本文化结课小论文

日本文化 ——从动漫中找寻文化与精神 谈到日本文化,我们不得不想到的是日本文化的杂——杂文化,如今的日本文化经历时间长久的变迁与各种文化交相融合而形成的属于日本所独有但却又隐约可见其他文化于其中的璀璨繁盛。武士道、花道、茶道、以及和服、樱花等文化或许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耳闻,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它既能在全球风靡,始终第一,同时也能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的收益,它便是日本的动漫文化,它既属于日本文化,但同时也在其中展现日本文化。 日本动漫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启蒙期:以下川凹夫创作的《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为首的动漫代表了日本动漫的启蒙期;探索期: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的动画影片颇受欢迎且影响深远,期间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动画界誉为“怪人”的动画大师——大藤信郎,他于1927年拍摄了黑白版的《鲸鱼》;成熟期:以《超时空要塞》,《鲁邦三世》为代表的机甲类动漫,同期,以宫崎骏先生的唯美清新自然风格的动漫独树一帜,传递着天,地,人和谐的观念,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成熟期;细化期:自1990年至今,日本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完善,日本动画的种类、形式、内容、题材以及从业人员发生了明显的细化。随着动画风格的多样性,日本动画进入细化阶段,同时成为日本经济支柱。 提到日本动漫,有几位动漫人我们不得不想到,作为“动漫之神”的手冢冶虫先生,其代表作《铁臂阿童木》,同时他开创了日本番剧每一集只有二十几分钟的先河,因为当时经济有限,制作不得不这样。有“动画界的黑泽明”之称的宫崎骏先生,旗下吉卜力制作的动漫宣扬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代表作的《千与千寻》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动漫。还有,藤子F不二雄,鸟山明,富坚义博,尾田栄一郎,岸本齐史等漫画家鼎鼎有名。 看动漫于我而言,看的并不仅仅是那些热血的打斗场景,那些奇妙的幻想故事与生活,看的是它所拥有的文化与精神内涵,那些现实生活中所缺少但却非常需要的东西。

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文化-现代日本社会论文

《现代日本社会》课程论文 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文化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从小日本动漫就占据了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小时候的樱桃小丸子、哆啦a梦、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到现在的火影忍者、死神、海贼王,宫崎骏系列。日本动漫总给我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着日本文化。 日本动漫的主要分类有:战争、机器人、战斗、青春、偶像、美少女、美少年、宠物、魔法、超能力、历史、情感、神话传说、历史、情感、侦探推理、治愈、恶搞等等方面。 一、从日本动漫看日本精神 日本动漫中的主人公可以跟我们很像,是平凡的普通人,有点懒,有点笨,有点任性,甚至会有点小心眼。但是很善良,乐于助人,充满爱心,仁慈的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很努力,执着的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日本动漫给我们传播的就是这种充满大爱,坚持梦想的日本精神。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漫画里充满各种鲜明特色的文化影子。动漫是日本的第一产业链,在全球没有国家可超越。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这些都在日本动漫中有所体现。 日本动漫更吸引人的一点就是他的接近人性。相对于美国动漫的个人英雄主义,日本的动漫中更强调了同伴和朋友的重要性,讲求着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孤独一个人无法拯救世界,但是当这个人有着一个强大的后援队。有亲人、朋友、队员的鼓励,陪伴。那他就一定可以坚持向目标前进。这也是日本动漫传播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团结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

量是无穷的,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将这些长处结合在一起,就会发出无限的可能。 二、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服饰文化 作为一个女生,更关注的动漫就是少女漫画了。《少女漫画》传统是指以12至18岁的少女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实际上在其作者和连载的杂志增加后,有针对6-12岁的女童和18-25青年少女的作品,绝大部分少女漫画家为女性。最早创立这个名词是为拥有少女情结的6-18岁的女孩子,现在的少女漫画通过不断更新,泛指拥有少女情结,唯美主义、美型、恋爱或者女性向的漫画。少女漫画没有明确的界限,不以故事类型、绘画风格或是情节而分。大多都是纯真而美好的故事内容,在画风上也比较偏向于完美化,故事主人翁多是俊男美女。而多数渲染的都是浪漫理想的爱情故事。 少女漫画里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的情节,更多的是里面人物的服饰,装扮。这些都体现着日本文化。日本特色的和服在少女漫画中的到了完美的诠释。和服是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装。和服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少女漫画按照着人物的个性,采取不同的色调、形态的和服表现人物。因为和服非常美丽,所以我总期盼动漫人物可以穿着和服出现。后来才注意到,只有在重要的节日才会看到和服的倩影。可见和服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种非常庄重、正式的服饰。 同时日本动漫也充满着现代的风气。日本动漫中的“校服”风靡了世界。青春的百褶裙和利索的制服让人们眼前一亮。当穿着制服的少女向着夕阳跑去

第一回_日本の食文化

中国と日本は海を隔てた隣国です。しかし、文化や生活習慣にはいろいろな違いがあります。それらを理解していくことは、日本語学習に役立つだけでなく、中日友好のためにも大切なことです。この連載では、みなさんに日本の文化や日本の生活習慣などについて紹介していこうと思います。連載第一回のテーマは「日本の食文化」です。 中国と日本は同じアジア文化圏として箸を使う食文化を持ち、料理も似通った部分が多いです。しかし、食事の作法、食材の使い方、味付けの仕方などには多くの異なる点が存在します。 まず、みなさんもよく知っいるように、日本では食事を食べる前に「いただきます」と言い、食べ終わたら「ごちそうたまでした」と言います。これは、食べ物を与えてくれた神様と農家で働いている人に感謝の気持ちをこめていうおので、日本人は小さい頃から、親や先生に「感謝して食べなさい」と言われて育ちます。 そして食べ物を大切にする、粗末にしないという考え方から、日本人は食べ物を残すことを嫌がります。日本人は料理を注文する時、全部食べられるように考えて注文しますし、日本食で一皿の量が少ないのはこのためです。これは中国の「もてなしのぶんか」とは大きく違うところです。 日本にはいろいろな料理がありますが、その中でも日本独自のものは「日本料理」または「和食」と呼ばれています。日本人はアパグティやハンバーグなどのように異国から伝わったものを日本でアレンジしたり、日本人の好みに合う味付けに変えたりして食べているものもたくさんあります。中国から伝わった料理が、日本で独自の調理法がされ日本独自の料理になったものもたくさんあります。ラーメン、焼き餃子、長崎ちゃんぽん、野菜炒め、天津飯な

筷子文化教案

筷子文化教案 49稿 同学们,想想看,生活中是谁一日三餐为你夹菜送饭,又是谁与你一生相依唇齿相伴。 更是谁与华夏民族有着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恋。猜对了,她就是中华民族三千年的文化符号: 筷子!今天我们就走进这被誉为“东方文明”的——筷子文化。 一、筷子的历史文化 课前我要求大家互拍生活中你使用筷子的照片,上传到我的教学博客相互交流,这不拍不知道,原来同学们拿筷子的手法还真是不拘一格,挑几幅大家看看。那标准的拿法究竟是怎样的呢?好,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筷子跟我做起,首先将下面的一根固定在大拇指和无名指间,上面一根由大拇指、食指、中指同时捏住,后头留出一公分的长度。同学们拿得很好!拿好了筷子咱再关注一下我的这篇博文筷子文化,课前已有同学浏览并跟帖说,到底是谁发明了筷子?怎么就叫筷子呢?为什么我们用筷子吃饭? 要解决这些问题,咱要先从它的历史文化说起,其实古人叫它“箸”。直到明代才改叫“筷”。因为「箸」与「住」谐音,而江南人多以行船为生,忌讳说「箸」,一日三餐喊着箸,船停住了,没生意了,他们更怕船「蛀」了。因此,有人就反其义改称“箸”为“快”,意为舟快如飞顺顺利利。加上南方多竹制筷子,于是,竹子头的“筷”很快流传并取代了“箸”。 说到筷子的发明,无可争议起源于中国,这个独特的餐具被西方赞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唐朝年间传入日本、朝鲜、东南亚,它的出现则要追溯到上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取得火种后开始烧烤熟食,食物烫手,无法抓食,而动物骨头短而脆不好用,住在森林里的原始人就折木取食逐渐演变为筷子。中国自古以仁治国,以和治家,中国人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顿团圆饭,如果这顿团圆饭不用筷子大家都挥舞着刀叉,那场面一定是相当得惨烈!于是筷子就把中国人的文明与智慧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 摘要: 日本建筑一直在国际建筑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各类建筑中,住宅建筑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之一,从各个方面体现着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崇尚自然,空间自由,装饰洗练,在质朴简洁之中有着独特的味道。 关键词: 日本建筑自由自然性禅学接合空间 日本民族具有的尊重自然、单纯、质朴的文化精神,使这个向来奉行拿来主义的民族,对其民宅建筑、神社、寺院、古堡的传统建筑风格,自然的崇尚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坚持,就是这一点,使其在源源不断输入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对自然的忠诚和融合利用是其住宅建筑一贯的追求。 日式传统住宅建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一室性,空间布局自由,灵活无碍。日式住宅的结构很简单,几乎仅由地板、柱子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自然地构成一体化的假设型的建筑物。在这种状况下,内部空间的变化,内外空间的联系就交由一系列“接合空间”来完成。“接合空间”在日式建筑中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主要是功能上的原因,日本传统住宅具有其内部秩序性,譬如在家中设有祭坛,设有饰以艺术品的壁龛等,这些使得日本人在内部住宅中所进行的活动,带有在外部空间所进行活动的特点。每一种建筑空间如室内、庭院等都有一定的功能要求,但如果以人的心理感受作为主体变换角度来看,有些空间的功能却比较含糊。譬如入口处的庭院可作为房屋的外部空间,但就整个住宅而言,却又成为其内部空间。在功能上也不仅是作为赏花弄草之地,还可作为迎送宾客的场所。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促进了“接合空间”的产生和发展。 “接合空间”体现了日本传统住宅的内外空间观念,又充分地满足了丰富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日式住宅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加强其室内外空间的有机联系,避免生硬与混乱的过渡性空间。沙里宁说过:“建筑是与寓于空间中的空间艺术。”在空间中如何相互联结、转换,产生不同的空间感觉变化,从而引起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与情感上的不同反应。“接合空间”调整了人们的情感与感觉,实现精神上的愉快和自然的转换。 “缘侧空间”是日本南方传统住宅中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接合空间”。它是指建筑周围围绕的一部分架空部分,宽度多为0. 35m~0. 5m 左右,有些类似于中国建筑中的回廊。从建筑的角度而言,日本大多数建筑缘于住宅,住宅作为建筑的缘起,理所当然具有空间内外交流等种种特性。在日本建筑静谧和美、素朴淡丽的风格中,“缘侧空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建筑除了细部、装饰与材料之外,形式与建制上大抵是以“蹋蹋米”为主的“脱靴空间”。这种具有趣味的空间在主导室内外空间导向与流动的意味上占主要地位。通过对“缘侧空间”的研究,也可看出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基本上是一个平面开放的格局。虽然形式简单、空间单纯,但通过对内外空间不断的交流变换之中,可以看出“缘侧空间”素华朴实及空间更替的实质。考虑到可能会被雨水淋湿,有些传统住宅用玻璃等现代材料将这一部分空间封起来。而且所使用的材料都为竹、木等天然材料,炎热的时候,可以看到汗湿的足迹。在室内向“缘侧空间”移动的过程中,人在其空间中的感觉会有所不同,如果推拉门打开,室外风景通过“缘侧空间”泄入室内,从人的心理感觉而言,这种视觉上的移动可以看作是日本人追求流动空间的一点意匠。玄关是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典型的“接合空间”,日本传统住宅中的玄关是指从室外走进室内时脱靴、帽及外衣的场所。日本传统住宅样式层出不穷,空间的大小也是各有差异,但没有玄关的住宅恐怕是没有的。以往,玄关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其空间变化也随着主人地位与权利的高低而不同,玄关为住宅空间不断丰富与变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玄关与日本人住的方式密切相关,因为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大概是世界所有民族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人们进入室内需要脱鞋,不能将室外的污物带入室内,很讲究地面的洁净。这

从宫崎骏电影看日本文化

从宫崎骏电影看日本文化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它不仅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日本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动漫产业是其核心内容。日本动漫文化的核心人物是宫崎骏,其动漫作品蕴含较为丰富的日本文化和深刻的主题,人们在感受鲜明民族特色的同时可以获得心灵教育。近年来,随着动漫制作技术的进步,其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电影中,实现了动漫、电影文化的高度融合。本文立足于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日本文化和电影融合研究,以《千与千寻》为中心看日本文化。 纵观世界动画电影,日本动画电影早已成为世界动画电影发展的前沿阵地,深受世界各国观众的喜爱。日本文化产业在最近几十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动漫文化和电影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高度融合,通过产业融合,日本的动漫极具日本特色,为推动世界动漫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电影的代名词,他是一个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的制作人,他让动画电影具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与风格,将动画电影上升到了人文的高度,改变了人们对动画电影的认识以及以儿童为主要观众的固有动画理念。其作品

在展现他对生命、对人生、对环境和梦想的“哲学深思”和“诗意表达”的同时,向世人展示了独具一格的日本文化,促使人们对日本文化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日本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一)生产主体 日本文化产业开发主体主要是由销售、出版发行、播放等进行流通业务的传媒企业,以及进行内容创意制作的公司和创作者共同组成的。这些主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权利。例如,流通商享受权利,也是权利的窗口;制片者1享有权利;制片者2享受部分权利,或者只能接受委托,不能享受权利;个体创作者同制片者2一样,享受部分权利,或者只能接受委托,不能享受权利。这样就将生产主体的权利进行划分,促使文化产业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有效推进文化产业融合。 (二)销售形态 日本在发展产业文化时,十分重视海外推广,以便产业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并融入其他文化。在对海外进行文化产业推广时,销售形态对最终的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关键影响,人们要重视对销售形态的科学创建和管理。就目前日本开展文化产业的推广情况来看,文化产业海外交易以打包产品形态为主,如CD、DVD形式以及游戏软件。同时,更多使用授权形式在当地进行生产和销售,这种销售形式被称为授权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 董芮(12040023)谈起日本的文化,饮食文化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受到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了解日本的饮食文化,是了解日本社会生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接下来,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简单的介绍一下日本的饮食文化。 第一,在食物的选材上。很多学者认为日本式的饮食结构是“稻米加鱼类”。这里我们可以把“稻米”扩大理解为以稻米为主体的谷物和各类蔬果、鱼类,当然也包括了海水和淡水中的各类水产品1。 第二,在食物的烹调过程中。日本人很注重对食材原滋原味的保持。“日本料理有一条原则, 即其美味不能超过材料原有的滋味。”具体而言, “就是止于该材料所具有的滋味的最高点, 禁止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加工”。2日本料理的制作过程中很少添加味道较浓重或刺激性的调料,讲究以清淡为主。这与中国式的味道浓重的烹调方法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而且日本人很注重食品的卫生,对卫生的要求十分严格。日本料理通常是当天吃完,最大限度的保持它的新鲜,而没有中国所谓的“隔夜菜”的说法。 第三,关于食物的盛装和饮食的环境。对于食物形与色的高度讲究是日本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3。食材颜色上的搭配、盛装器皿的样式,整体的造型等等都是一份日本料理在端上餐桌前需要被考虑的因素,即使是起源于其他国家的菜式也会被日本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精美的装饰。精美的摆盘在日本料理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调味,一份摆盘精美的料理常常会让人有种在欣赏画作的感觉。在日本稍有

水准的料理屋及一般的庶民家庭,在餐具上都颇为用心。4在日本人传统的喜好是选用陶瓷器和白木筷,各种器皿的图案和花色都以清新雅致为主。在今天,无论是在偏远的地区还是在繁华的都市,日本料理店的装修也都仍旧保持着简朴素雅的特色。 第四,关于日本的饮食礼仪。首先,日本人在餐桌的座位安排上很注重遵循礼节等级。在用餐前,大家会先说“我开动了”(いただきます),用过餐后会说“我吃好了”(ごちそさまでした)。用餐中,日本人基本不会由主人布菜或是大家互相夹菜,而是与很多西方国家一样大家各自吃。而且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物的剩余,在日本,有“一颗饭粒上有七个神明”之说,浪费不但是对神明的亵渎,也是食物的生产者和制作者的劳动的轻视。5虽然日本与中国一样都是使用筷子,但是筷子的摆放方法却不同。中国的筷子相对长一点会竖着放,而日本的筷子相对短一些且必须要横着放。在一些细节上,在日本也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在吃面条类的食物时,要发出声音来表示食物好吃。食物的骨头或残渣也需要放在特定的容器内而不可以扔在桌子上等等。 日本的饮食文化受中国的影响深远,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两国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礼仪也在不断变化。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对两国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徐静波,《日本学刊》(《试论日本饮食文化诸特征》),2008年,第五期。 2四条隆彦,《日本料理作法》,小学館,1988年,第82页。 3徐静波,《日本学刊》(《试论日本饮食文化诸特征》),2008年,第五期。 4徐静波,《日本学刊》(《试论日本饮食文化诸特征》),2008年,第五期。 5李想,《群文天地》(《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礼仪的差异》),2011年,第12期。

日本筷子文化

日本筷子文化 作为亚洲人也许对筷子都不会感到陌生,甚至都已经熟悉到不会去在乎它。而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筷子,原来筷子也是有其独特的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以及各式各样的意义。日本的筷子文化虽然最初是受到中国的影响,可后期的发展却是结合了日本文化,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细心的列举了筷子在日本的不同场合下所使用的不同的筷子,作者都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外观描述与作用说明,其中还补充了文化背景,让人能够全面的了解。 你一般是用什么吃东西的呢? 如果你的回答说的不是手,那么你便是属于这个星球上主要两大类人群之一了。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吃饭时是使用刀具的,而另外百分之三十的人则是使用筷子。日本人是如何开始用筷子的呢?这个问题一直都在被人讨论。有的人说筷子是和其它文化事物一样,大概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从中国经由韩国,再传到日本。当然也有人说,筷子之所以流传到日本,是当时帝国之间的使者往来所造成的。无论怎么说,像其它早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那样东西

一样,筷子从一开始在日本就受到了尊从。 在日文中,筷子的发音是hashi,这和桥在日本中的发音是 一样的。而这样的一层含义也就表达出了在日本文化中,筷子是被赋予了搭建各种文化桥梁的深刻含义,这从筷子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形状,材料这一点上可以反映出来。 日本的早期历史中,筷子还充当了把人和神联系起来的桥梁,筷子不仅仅是人们平时吃饭时所使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使用筷子则象征着神是与你一在一起的。自从人们把一双筷子敬奉给神明后,人们则认为神明也是用筷子吃饭的,所以当用筷子来吃饭时,无论是凡人还是神明,都是一样在使用筷子。 和早就在使用筷子的中国不同,中国的筷子上下差不多都是一样粗细,而日本的筷子则是随着筷子的长度,尾端变的越来越细。另外,在商业会餐中使用的筷子则是两边都很细,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我参访京都筷子博物馆时,Akira Izu是这样解释的:“神曰:一边为你,一边是为我。” 像这种在不同场合下使用不同的筷子如今在日本依然是一 种习惯。正式的茶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形式的茶会的中心思想是源自于日本17世纪一位禅宗大师—利修,他 每次在给客人上茶前都会让客人稍微吃一点东西。据说村田每次在客人到来之前,都会亲自用雪松木自己制作筷子,他做的筷子尖顶圆底,筷子中间的部分较平坦,这样拿起来也

浅谈日本集合住宅

内容提示:文章归纳总结了20世纪后半叶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剖析了日本集合住宅的特点,介绍了日本结合住宅的一些理论探索和尝试,以启发对集合住宅诸多课题的思考。 延伸阅读:尝试特性理论探索节能集合住宅 1集合住宅的历史回顾 1.1集合住宅的起源 集合住宅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晰,然而聚居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从迄今的考古成果中得知,公元前1580~1085年在埃及首都锡韦的壁画上描绘着的4层建筑,应该是现有历史资料中最早的多层集合住宅。引自《建筑中文网》 1.2集合住宅的早期发展 欧洲的集合布局入门指南结构化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b44958355.html,/zyzs/198.html 冷热循环模具注塑技术工作原理与技术优点https://www.360docs.net/doc/b44958355.html,/zyzs/198.html 拆电极的原则UG电极设计模块各基本功能https://www.360docs.net/doc/b44958355.html,/zyzs/188.html 住宅有着悠久的历史,集合住宅的普及开始于古罗马时代。在发掘出的古代城市的遗迹中,奥斯蒂亚是保存完好的遗迹,有密集的城市住宅地,其中有许多集合住宅,高5层,规模从小到大,呈街坊型形态,即沿四周道路、围绕中庭建造,但居住性不会很高。1952年马赛公寓作为集合住宅典范问世后,以美国纽约为首,欧美、亚洲各国相继开始大量建造集合住宅。 2日本集合住宅规划设计的发展 2.1第一阶段大量建设时期(1950年~1970年) 2.1.1居住为中心的都市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日本,展开了大规模的集合团地开发运动。最早开发的千里新城在大阪近郊,配置了铁道线和新干线,可以和大阪互通有无。其中设有公园、污水处理中心、大学、医院等设施,以英国的新城计划为范例,按照邻近住区理论和人车分离理论等规划了新城,实现了日本第一个以居住为中心的都市。 2.1.2都市中心型集合住宅 20世纪60年代后,集合住宅在开发区位上,城市中心地区租赁住宅的开发逐渐取代了郊外住宅开发;在生活形态上,从单一类型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形态转变为多样化居住形式,人们更加重视住宅本身的机能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务,而不十分注重住宅的面积大小。对于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集合住宅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配合都市中心的再开发,都市中心型集合住宅日渐增加,出现了低层高密度、高质量、多功能、多元化的集合住宅。 2.1.3丰富多彩的集合住宅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对战后大量化、经济化、快速化的集合住宅造成的单调、庞大、重复的都市住宅空间进行了反省和探讨。随着经济高度增长期的结束,住宅自身出现了巨大转变,住宅设计更加注重价值观和生活形式的多样化,集合住宅也丰富多彩起来。

寿司中的日本饮食与文化

[键入公司名称] 日本通俗文化之寿司中的日本饮食与文化 admin

寿司中的日本饮食与文化 摘要:每一块寿司都是艺术品。寿司种类繁多,在制作,口味,外形上更是变化无穷,追求自然, 创新变化不断。寿司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却充满日本人民的智慧 与思考。 关键词:寿司;创新,变化;思考 本文将通过日本料理中最经典的寿司,来窥探日本文化中勇于创新变化,善于思 考的一方面。从小小的寿司中反映出日本文化的很多优点,这都是值得我们国人学习和借鉴的。 1. 寿司中的日本文化----创新与变化 寿司的种类很多,可谓变化无穷,按照制作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手握寿司、卷寿司、军舰寿司、茶巾寿司、绞寿司、稻荷寿司、棒寿司、散寿司、手卷寿司、柿寿司、箱寿司、粽寿司、变形寿司、创意寿司、花式寿司、蛋糕寿司等。 而寿司中最经典的应该属于握寿司了。当四季变化更迭,日本人通过对大自然的 领悟,顺应四季对寿司的食材进行了创新与变化,做出了适应四季的口感极佳新鲜的寿司------------四季寿司。比如春天有做嚼感极佳的水松贝寿司,有多汁味浓的文蛤 寿司;夏天,有吃一口就能感受海水香气的鲍鱼寿司,还有肉很软,放入口中就像会融化开来似的海鳗寿司,秋天呢,就有鱼脂与酸味两者融合成一种绝妙的口味的鲐鱼寿司,冬天则是墨鱼寿司。而我们常见到的金枪鱼寿司,对虾寿司等等则是常年都有的。 墨鱼寿司把掺有葫芦干、生姜、紫菜、柚子皮的寿司饭塞进墨鱼腹中而 做成的名叫「印笼诘」(INROZUME)的墨鱼寿司,其使用的是江户派传统 的寿司做法。

对虾寿司 对虾的红白色以及优美的形态令食客赏心悦目。水煮后,对剖开,盖在米 饭上,虾与米饭之间夹入虾肉泥(OBORO) 金枪鱼寿司 鱼身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佳味,瘦肉部分肉香诱人,而肥腴部分的浓郁口 感则又是另一番滋味。 这样的变化,来源于日本人对自然的观察,我觉得这种“自然给什么,我就吃什么”的态度,正是日本饮食文化在顺应自然,追求自然上的表现。 然而,这样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食材上,更体现在寿司的制作与味道上。看了很 多场寿司比赛,我觉得一位好的寿司师傅是懂得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时创新的。 就像天气热的时候,寿司可以用冰屐来盛放,这样不仅使它保持鲜美,更重要的是使它拥有凉爽的口感。而天气寒冷时,有的师傅则会将寿司加热后再放于屐中,在冷天吃到热寿司就犹如一股暖流,令人无比舒服。 为了让人的味蕾能够细细的体味到寿司的美味,通常一人份寿司的味道都是由淡 到浓的,然而日本人似乎不满足于此,他们创新出来了更多口味独到,形状特别的寿司以及制作寿司的方法。比如★如果将冰梅酱涂在寿司上会令人胃口大开,而且很舒

从寿司看日本文化日语版

毕业论文寿司から見る日本文化 张丽梅 (2006040118) 专业名称日语 申请学士学位 所属学科日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姓名樊丽丽 职称教授 2010年 3 月26 日

摘要 日本文化几乎就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既重视传统又善于创新。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反映日本饮食文化的众多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寿司,本文就是从细处着手,从日本饮食中最具代表性的寿司谈起,逐渐深入的分析日本食文化的特点,进而得出日本博大精深文化的优点。 随着饮食业的快速发展,食文化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更加突出的体现了日本人注重创新的精神。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日本社会中,寿司仍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从小小的寿司中,反映出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这是值得中国人乃至世界人今后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日本文化;传统与创新;日本食文化;寿司 I

要旨 現代の日本は様々な点で、やはり男性を中心とした社会である。女性は現代も脇役の立場に置かれて、男女平等の問題は日本社会が直面している重大な課題の一つである。同時に「平等」は人が生きていく上で、最も重要な概念の一つでのある。 ここでは「法の下の男女平等」、「家庭での男女の役割の変化」と女性の社会進出、現代日本の職場での男女平等の問題が相互に関連しているかということについて分析してみたい。日本の男女平等観も経済の発展にしたがってわずかずつ変化している。女性の平等を求める動きや女性自身の努力と共に日本の女性の社会的地位も大きく変化してきた。しかし、その変化も現実には十分な男女平等を形成したとは言えない。日本女性の現代社会生活の中での役割はやはり主として脇役をつとめることである。今後も日本女性の努力と自覚がもっと期待されている。 キーワード:男女社会の地位;男女平等;女性の地位と役割;法の条項 II

日本的料理文化

日本的料理文化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日文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日语中,料理一词就是菜肴、烹调的意思。日本人注重菜肴的味道更注重菜肴的美感。因此烹饪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既日本料理文化。 日本由九洲、本州、四国、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周围数十余小岛组成。由于处在西太平洋寒暖流交替的地带,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海鱼是日本料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鱼类料理中,生鱼片最为常见。日本人好吃生食也与其文化观念有关。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因此尤其具有环保和崇尚自然的意识。日本人认为生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鱼类的鲜味,只有新鲜、未经加工的食品,才具有天然的色泽,红是红,绿是绿,黄是黄,从色彩学讲,它们都是原色,原色最具色彩生机,搭配到一起,互相衬托,格外提神,叫人欲罢不能。这令人联想到赏心悦目的日本自然景观:放眼望去,整个东瀛列岛沐浴在大自然丰沛的阳光雨露中,蓝天、绿海、白云,到处郁郁葱葱,那里的每一片树叶绿得发亮,一切都显得那样本色,堪称一个“自然”的乐园。除了生食之外,日本寿司也是一大特色。日本地处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大米的生长,因此饭团和寿司得以发展。将生鱼、生蔬菜等放入寿司卷中,又用芥末去腥,用酱油调味,便做成了美味的寿司。 日本料理",字面的含义就是把料配好的意思。日本料理是一种极其讲究形与色,极工盛器,配合食物,造型美轮美奂,日本料理在

每个季节在大自然中寻求合乎时令的美味,烹饪时务求呈现原料的天然鲜味,这便是日本料理的特点。在单纯的美味之外,带种有点刻意的文化意韵。炎热而令人有些浮躁的季节,品味着日本料理清爽悦目的自然之色,感受到几丝清凉快意。清冷而令人有些烦乱的冬季,浅尝着日本料理舒心爽口的淡然之味。另外日餐的特色是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要有不同的菜点,而同样的一种原料在四季则有不同的烹饪方法,务求原料新鲜。春季吃鲷鱼,初夏吃松鱼,盛夏吃鳗鱼,初秋吃鲭花鱼、秋吃刀鱼、深秋吃鲑鱼,冬天吃鲗鱼及海豚。 传统的日本料理主食是米饭,然后再配上其他菜肴——鱼、肉、蔬菜、酱菜,以及汤。料理的名称则是用这些菜肴的数目来命名。举例来说,最简单的日本餐是“单菜餐”(日本语:一汁一菜/いちじゅういっさい),内容是一碟酱菜(通常是腌黄萝卜),日本料理一碗饭,以及一碗汤;例如传统的日本早餐,通常是味噌汤,米饭,和一碟酱菜。而最常见的料理叫做“三菜餐”(日本语:一汁三菜/いちじゅうさんさい)——汤,米饭,和三碟用不同煮法煮出来的菜。这三碟菜通常是一碟生鱼片,一碟烤菜,和一碟水煮菜,有的则是蒸菜,炸菜,醋菜,或是淋上酱料的菜。“三菜餐”往往会另外附上酱菜以及绿茶。一种很受欢迎的酱菜是梅干。 由于日本是海岛型国家,日本人相当喜好海产品──包含鱼、贝类、章鱼、虾蟹类,和海草。虽然和其它国家比较起来日本不算是食肉民族(日本在明治时代之前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不吃肉的),但是很少日本人会因此认为他们是吃素的。日本人现在也很常吃牛和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