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2020届高三高考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年高考考前冲刺卷

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

24.关于庙底沟文化的《鹤鱼石斧图》,学者们有如下观点,由此可知,《鹤鱼石斧图》

A.彰显了该时期绘画技术趋向成熟B.突出了先民对意境的追求

C.为研究当时的生产生活提供依据D.体现出仰韶文化走向衰落

25东汉时期,议郎给事中桓谭上疏,针对当时富商大贾“多放钱贷”经营形式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了让商人告发商人的建议,这只是一种在其总体实力丝毫无损条件下的解决办法。尽管如此,该建议也并未得到光武帝的应允。这表明当时

A.君主放弃对市场的管理B.政府对商业发展缺少合理规划

C.商人社会地位得以提高D.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一定冲击

26.宋代,宰相王旦之子,靠变卖父亲遗物度日,宰相晏殊之子因未考中进士,只凭“父荫”当了小官,晚年更死于贫病之中。而且,朝廷一再重申“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由此可推知宋代

A.选官制度注重公平性B.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

C.社会结构渐趋合理化D.世家大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27.在明末至鸦片战争前,福建长汀的四堡印书业曾十分繁荣。它采用家族手工业的经营方式,但由于印刷书籍工序多,许多工作无法在一个作坊内完成,要分散到家族内的别家进行,作坊主按件计酬付给劳动者工资。这一做法

A.反映了雇佣劳动的普遍确立B.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

C.有助于促进生产关系的革新D.使耕织结合的传统经济解体

28.1902年至1903年,访美期间的梁启超以阳明学的核心概念“良知”为媒介,沟通了“法律”与“自治”。它指出,法律“发于人人心中良知所同然”“故不待劝勉,不待逼迫,而能自置于规矩绳墨之间,若是者谓之自治”。梁启超此举意在

A.营造维新变法氛围B.重新解释传统文化

C.构筑近代公民意识D.突出法律的重要性

29.有学者认为,纵观中国近代史,只有到了五四运动,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才开始真正关注并着手解决中国人价值观念体系重构问题。从此,中国人民真正看到了民族独立的希望和曙光。这表明五四运动

A.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深化B.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观体系

C.标志着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有利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30.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日本大规模地正面进攻,中国内迁工业并未有太大发展。直到战略防御阶段结束以后,迁矿迁厂现象基本告一段落,迁入西南地区的工厂才陆续开工,民族工业的稳定发展才展现出来,许多资本家,甚至华侨也到内地投资设厂。这主要说明当时

A.华侨投资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关键B.敌后战场的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

C.工业内迁速度过缓影响经济发展D.工业的发展与整个战局关系密切

31.2016年,习近平在阐述中国和智利关系时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太平洋早已不再是将中智分开的屏障;在G20峰会上又指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全球经济治理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这反映了新时代的中国外交

A.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植根于古代儒家文明

C.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D.发扬了中国传统智慧

32.苏格拉底认为,一个公民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城邦的法律,“守法就是正义”,但要遵守的法律不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随意制订的人定成文法律,而是组成城邦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达成的一致的协议。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注重公民的精神修养和理性思维B.主张通过法律维护城邦公平正义

C.将守法奉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原则D.倡导具有自然法精神的思想内核

33.英国内阁依仗其在议会的多数票优势,一再更改议会工作日程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内阁事务。据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这表明当时内阁

A.加强对议会权力的控制B.追求工作效率的提高

C.越出了议会政治的轨道D.已成为国家权力核心

34.下表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的相关内容。由此可推断赫鲁晓夫的改革

A.包含着合理的因素B积极作用占主要方面

C.有潜伏的失败危险D.更加侧重工业的革新

35.在欧盟发展过程中,最初的扩大对象基本上都属富裕国家,成员国之间经济差距较小;而2004年的扩大则使这种差距突然增大,欧盟老成员国民众真正感受到就业难和移民的威胁,不安全感大大增加,新成员国民众对加入欧盟前景也多持悲观态度。这主要表明

A.欧洲国家缺乏继续合作的基础B.欧盟面临失去民意支持的窘境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D.经济的集团化趋势发展较缓慢

二、非选择题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监狱的起源可追溯到虞舜时代,《急就章》中有“皋陶造狱法律存”之说。商朝监狱向行刑场所演变,镇压职能日益突出。西周统治者提出了“明德慎罚”的原则,但“命公命妇,不躬坐狱讼”。战国以后,刑徒病致医药,死给安葬,统一发放囚粮、囚衣,实行劳动优劣奖惩。唐朝中央监狱初置于御史台,后改归大理寺,“死罪,校而枷杻,官品勋阶第七者,锁禁之”。还颁有《狱官令》一篇,对狱具、狱囚衣粮及医药、居作等皆做了具体规定。明朝常规监狱出现了分类杂居制。封建社会后期,随着中央对地方司法权控制的加强,对地方监狱监督也日益强化,经常由皇帝或钦差“巡视”“录囚”。

——摘编自彭传林《论中国古代监狱制度》

材料二1903年,袁世凯派天津知府凌福彭到日本考察。凌福彭考察后,就日本监狱的建制沿革、建筑、经费情况向袁世凯做了详细的汇报。直隶狱政改良包括:对直隶省城保定的三处监狱进行改良,保定知府禀报改造应办之事:整围墙,开天窗,改木笼,给医药,设中厕等;按察使禀请添建病室,改造笼房。都得到袁世凯的批准,并拨款施行,后逐渐向全省推广。又在保定及天津设立罪犯习艺所,根据罪犯条件,由专门的工师教授不同的工艺课程。并有专门的教诲师教育罪犯改过自新,对罪犯实施感化教育。之后,多伦厅、定州等处也相继设立习艺所。还开设看守学堂以“造成看守资格,预备适升上级官吏”,学制半年,课程有监狱学、日本刑法、大清刑律等,通过毕业考试即发给文凭,实习合格者即可候升看守。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著《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改良狱政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简析狱政改革的进步之处。(17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在19世纪结束时,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它正在创造全新的

工业,正在不但深深地影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并且深深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方式。科学使欧洲在技术上对世界的霸权成为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霸权的性质和作用。科学还为19世纪西方在智力方面的优势提供了基础。欧洲的艺术、宗教或哲学没有给

非西方民族以巨大影响,因为非西方民族已在这些领域做出了类似的贡献。但是,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就不存在如此的平等。只有西方掌握了自然界的种种秘密,并为了人类的物质进步而对它们进行了利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初继承了明代的一条鞭法,在政权逐步稳定之后,开始了赋税制度的改革。1712年,清政府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自此,清朝的地丁银基本固定下来,这主要是因为清初至康熙年间,国力日渐强盛,财政收支状况良好,每年国库都有盈余,户部储银每年都在2000万两以上,人丁税已不重要;地方官为了政绩,总是隐匿新增人丁,户口编审形同虚设。同时国家太平,人口增长迅速,考虑到土地数量并没有同时大规模增长,若再按人口增加丁税,必然增加地方政府和人民的负担。1723年,雍正皇帝登基后,大规模的开展“摊丁入亩”,各地开始时间很不一致,有的省份直到光绪年间才完成。

——摘编自王刚《清末财税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推行“摊丁入亩”的条件及其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推行“摊丁入亩”的意义。(5分)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爆发后,交战国双方通过多种渠道向中立国家尤其是美国宣传自己的战争动机。特别是德国,在战争初期就发行了大量的小册子和宣传画,这对英国来说是非常不

利的。为了对抗德国的战时宣传材料,尤其是那些传播到美国,试图影响美国舆论倾向的言论,使英国政府感到了战时宣传的迫切性。

——摘自信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战争宣传探究》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英国抛出了著名的《布赖斯报告》,描述了德军在比利时的各种野蛮残暴的非人道行为。该报告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宣传德国战争暴行的典范。它严重恶化了德国的国际形象,为英国政府争取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布赖斯报告》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宣传效果,关键在于其强大的专业团队和精心的设计。以《布赖斯报告》为典型的英国战时“暴行宣传”不仅在战时而且对日后的时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自邢来顺、韩亚静《布赖斯报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对德宣传战的典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布《布赖斯报告》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赖斯报告》产生的影响。(7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期间,晏阳初应募到法国为华工服务,感受到华工的苦难,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他创办《华工周报》,毅然投身于劳动人民的教育。1920年返国后,晏阳初受“五四”新文化思潮等进步思想影响,先后在各地推行平民教育运动。他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组织领导工作期间,开始在河北省定县成立“定县实验区”。对定县农村进行全面调查时,他将农村问题总结为“愚、穷、弱、私”四大问题,并开展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造就“新民”,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当时一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农村,在实践中走上了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据20世纪80年代统计,定州(即定县)是河北省内唯一一个无文盲县;晏阳初引入的良种棉花、苹果、白杨、良种鸡仍广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赤脚医生”及培养计划,皆承袭自晏阳初的实验内容;甚至于近年以来部分农村推行的村官直选等试点,也是在借鉴当年的定县经验。

——摘编自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晏阳初平民教育的作用。(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