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及组织

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及组织
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及组织

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及组织1.低碳调质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及组织

2.热轧及正火钢的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

GCr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热处理工艺 课设计题目GCr15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计 程 设 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设计题目:GCr15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XXXX 学号: 0 9 1 1 0 1 1 00 学生姓名: idealwang 指导教师:黄老师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 热处理工艺 课程设 计的目的 ------- -------------4 2 零件的技术要求及选材 ------------------------4 工作条件和技术要求 -------------------------4 材料的选择 ---------------------------------5 化学成分及合金元素的作用 -------------------6 3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7 相变点的确定 ----------------------------------7 热处理工艺 ----------------------------------8 3.2.1工艺流程 -------------------------8 3.2.2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制定 -------------10 任务下达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1年12月26日 答辩日期: 指导教师:黄新 学生签名:

3.2.3处理工艺卡片填写---------------------12 3.2.4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2 家具的设计或者选用及零件的摆布------------------------13 热处理设备的选择-----------------------16组织特点和性能的分析 ------------------------------16 4总结---------------------------------------------21 5收获和体会---------------------------------23 6参考文献-----------------------------------23 7附表1热处理工艺卡-------------------------25§1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夹具设计等。(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零件绘图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整理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答:①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也越大。②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则晶体内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加快,加速结晶过程的进行,但当冷速达到一定值以后则结晶过程将减慢,因为这时原子的扩散能力减弱。③过冷度增大,ΔF大,结晶驱动力大,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大,且N的增加比G增加得快,提高了N与G的比值,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大,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生困难。 8.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①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形核和核长大。②受到过冷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外来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 9.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在生产中如何应用变质处理?答:①采用的方法:变质处理,钢模铸造以及在砂模中加冷铁以加快冷却速度的方法来控制晶粒大小。②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③机械振动、搅拌。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工硬化在金属加工中有什么利弊? 答:①随着变形的增加,晶粒逐渐被拉长,直至破碎,这样使各晶粒都破碎成细碎的亚晶粒,变形愈大,晶粒破碎的程度愈大,这样使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同时细碎的亚晶粒也随着晶粒的拉长而被拉长。因此,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由于晶粒破碎和位错密度的增加,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将迅速增大,即强度和

第四章 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第四章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一、概述 热处理是有色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色金属材料: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 分类:轻有色、重有色、稀有色、贵金属 作用:改善工艺性能,保证后续工序顺利进行;提高使用性能,充分发挥材料潜力。 类型:退火、淬火、时效、形变热处理 退火: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缓慢速度冷却。 有色中的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均匀化退火 二、均匀化退火 对象:铸锭、铸件—→浇铸冷速大,造成成分偏析以及内应力 目的:提高铸件的性能,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与组织,消除偏析枝晶,改善性能。 非平衡铸态组织特征:晶内偏析or枝晶偏析;伪共晶or离异共晶;非平衡第二相;最大固溶度偏移。非平衡组织对性能的影响:枝晶偏析&非平衡脆性相—→塑性↓; 晶内偏析、浓度差微电池—→耐腐蚀性↓; 粗大的枝晶和严重的偏析—→各向异性&晶间断裂倾向↑; 非平衡针状组织—→性能不稳定。 固相线以下100~200℃长时间保温—→也称为扩散退火 组织变化:获得均匀的单相、晶粒长大、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第二相聚集与球化 性能变化:塑性↑、改善冷变形的工艺性能、耐蚀性↑、尺寸形状稳定、消除残余应力 缺点:加热温度高,时间长,耗时耗能;高温长时间出现变形、氧化以及吸气缺陷;产品强度下降。制定均匀化推过规程的原则: (1)加热温度:温度越高,原子扩散越快,均匀化过程越快,但不宜过高,易发生过烧。一般为 0.90~0.95T m ①高温均匀化退火:在非平衡相线温度以上但在平衡固相线温度以下进行均匀化退火。 适用:大截面工件or铝合金 ②分级加热均匀化退火:现在低于非平衡固相线温度加热,待非平衡相部分溶解及固溶体 内成分不均匀部分降低,从而非平衡固相线温度升高后,再加热 至更高温度保温,在此温度下完成均匀化退火过程。 目的:均匀化更迅速、更彻底,且避免过烧 适用:镁合金 (2)保温时间:包括非平衡相溶解及消除晶内偏析所需的时间 取决于退火温度:T↑,D↑,时间↓; 铸锭原始组织特征:合金化程度、第二相分散度、尺寸 铸锭的致密程度 (3)加热速度与冷却速度 原则:铸锭不产生裂纹和大的变形,不能过快or过慢 主要采用均匀化退火的合金:Al合金、Mg合金、Cu合金中的锡磷青铜、白铜

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参数和发展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参数 时间:2010-06-14 08:59:46 来源:机械社区作者:

时间:2010-04-19 16:29:25 来源:中国金属加工在线作者:轴承钢是质量要求很严格的钢类。目前对轴承钢提出的要求有:用户免加工和检查、提高质量、规格细化和提高尺寸精度等,而且,对这些要求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为满足这些要求,JFE制钢使用了各种保证产品质量和进行精加工的设备生产轴承钢。这些设备与新开发的提高质量的技术相结合,可以生产尺寸范围宽、质量高、附加值高的热处理和热轧轴承钢。 JFE轴承钢制造技术的特点是: 1)表面质量精细加工和质量检查体系 用对钢坯进行火焰清理和将连铸坯轧制成小型圆坯的方法,均匀去除表面瑕疵、皮下夹杂物和脱碳层。对质量要求特别高的材料,实施钢坯扒皮作业高度清除缺陷。为保证小型圆坯的表面质量,用自动涡流探伤仪和磁粉探伤仪进行检查;对内部缺陷,用圆坯全断面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内部孔隙和夹杂物。 2)轴承钢的精细制造技术和质量保证 在线材-棒材厂,在棒材轧制线上增设线材轧制线,进行联合轧制。对棒材和线材都采用4辊精轧机进行精轧,棒钢的尺寸精度在0.01mm以下,用户可以省略扒皮和拉拔加工。对线材可进行自由尺寸轧制,并可以生产Φ4.2mm的小尺寸线材。由于把线材已经轧制到锻造的尺寸,所以用户可以省略拔丝、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序。 3)提高钢的洁净度 近年来,JFE制钢为了提高钢的洁净度,采用了PERM(加减压精炼)、LF(炉外精炼炉)对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PERM法是在转炉冶炼时,使氮、氢等气体溶解在钢中,然后,用RH炉(真空脱气)迅速减压,使钢中产生气体,利用这种气体捕捉并排除钢液中的夹杂物。 JFE制钢还在2008年新建LF炉,大大提高了夹杂物的去除能力。采用上述工艺和设备的效果是:与原有工艺相比,夹杂物个数预测指数减少34%、夹杂物最大直径指数减少29%、夹杂物最大直径指数分布的标准偏差减少了73%。 由于采用了具有上述特点的制造技术,JFE制钢今后将继续向用户 轴承钢资料 时间:2010-08-17 11:44:25 来源:热加工行业论坛作者:轴承钢全名叫滚动轴承钢,具有高的抗压强度与疲劳极限,高硬度,高耐磨性及一定韧性,淬透性好,对硫和磷控制极严,是一种高级优质钢,可做冷做摸具钢。 比重:7.81 (一)轴承钢锻造温度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目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1)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1) 要求淬硬的钢种 (4) 要求渗碳的钢种 (6) 几点说明 (6)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7)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7) 其它钢种 (8) 几点说明 (8) 4.常用钢去应力温度 (10) 5.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范围 (12) 淬火………………………………………………………………………………………………1 2 正火及退火 (14) 回火、时效及去应力 (15) 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16) 6.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17) 氮化 (17) 渗碳 (20) 7.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22) 锻模及胎模 (22) 切边模 (24) 锻模热处理注意事项 (25) 8.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26) 铝合金的热处理 (26) 铜及铜合金 (26)

9.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27) 第Ⅰ组钢 (27) 第Ⅱ组钢 (2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它主要以企业标准《金属材料技术条件》B/HJ-93年版所涉及的金属材料和技术要求为依据(不包括高温合金),并收集了我公司生产常用的工具、模具及工艺装备用的金属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零件的热处理生产。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注:①采用日本材料时,淬火温度为960~980℃,回火温度允许比表中温度高10~30℃。 ②有效截面小于20mm者可采用空冷。 要求淬硬的钢种(新HRC>30)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提纲精选版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复习提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名词解释 1.正火:把零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钢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后,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3.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4.淬火: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5.淬硬性:钢淬火后的硬化能力。 6.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7.贝氏体: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的产物。 8.马氏体:C原子溶入 -Fe形成的饱和间隙固溶体。 9.贝氏体转变:奥氏体中温转变得到贝氏体的过程。 10.马氏体转变:将奥氏体快速冷却到Ms点以下得到马氏体组织的过程。 11.脱溶: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沉淀相)、形成溶质原子聚集区以及亚稳定过渡相的过程称为脱溶或沉淀,是一种扩散型相变。 12.固溶:将双相组织加热到固溶度线以上某一温度保温足够时间,获得均匀的单相固溶体的处理工艺。 13.固溶强化: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原子而形成固溶体时,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4.渗碳: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15.渗氮: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16.化学热处理:将零件放在特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以改变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获得所需力学或化学性能的工艺总称。 17.表面淬火: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二、简答题 1.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及其应用 答:固溶强化; 位错强化; 第二相强化; ④细晶强化。 2.相变应力/组织应力是什么对组织性能有什么影响 3. 答:组织应力又称相变应力:金属制品在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相变,由于新旧相之间存在着结构和比容差异,制品各部分又难以同时发生相变,或者各部分的相变产物有所不同,也会引起应力,这种因组织结构转变不均均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组织应力。 热应力:金属制品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加热速度或冷却速度不同造成制品各部分温度差异,从而热胀冷缩不均匀所引起的内应力。4.奥氏体化的形成及控制(形成过程、机理、及控制措施)其中包含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答:奥氏体:C溶于γ–Fe的八面体间隙形成间隙式固溶体

轴承热处理(国外)

轴承热处理(国外) 热处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后续的加工质量以致最终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同时热处理又是机械行业的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大户。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热处理热处理生产形成的废水、废气、废盐、粉尘、噪声及电磁辐射等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热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实行清洁热处理(或称绿色环保热处理)是发达国家热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为减少SO2、CO、CO2、粉尘及煤渣的排放,已基本杜绝使用煤作燃料,重油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少,改用轻油的居多,天然气仍然是最理想的燃料。燃烧炉的废热利用已达到很高的程度,燃烧器结构的优化和空-燃比的严格控制保证了合理燃烧的前提下,使NOX和CO降低到最低限度;使用气体渗碳、碳氮共渗及真空热处理技术替代盐浴处理以减少废盐及含CN-有毒物对水源的污染;采用水溶性合成淬火油代替部分淬火油,采用生物可降解植物油代替部分矿物油以减少油污染。 (2)精密热处理精密热处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结构尺寸,利用物理冶金知识及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检测技术,优化工艺参数,达到所需的性能或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另一方面是充分保证优化工艺的稳定性,实现产品质量分散度很小(或为零)及热处理畸变为零。 (3)节能热处理科学的生产和能源管理是能源有效利用的最有潜力的因素,建立专业热处理厂以保证满负荷生产、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是科学管理的选择。在热处理能源结构方面,优先选择一次能源;充分利用废热、余热;采用耗能低、周期短的工艺代替周期长、耗能大的工艺等。 (4)少无氧化热处理由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替代氧化气氛加热到精确控制碳势、氮势的可控气氛加热,热处理后零件的性能得到提高,热处理缺陷如脱碳、裂纹等大大减少,热处理后的精加工留量减少,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机加工效率。真空加热气淬、真空或低压渗碳、渗氮、氮碳共渗及渗硼等可明显改善质量、减少畸变、提高寿命。 轴承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控制在整个机械行业是最为严格的。轴承热处理在过去的20来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热处理基础理论的研究;热处理工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新型热处理装备及相关技术的开发。 1 高碳铬轴承钢的退火 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传统的球化退火工艺是在略高于Ac1的温度(如GCr15为780~81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25℃/h)至650℃以下出炉空冷。该工艺热处理时间长(20h以上)[1],且退火后碳化物的颗粒不均匀,影响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组织和性能。之后,根据过冷奥氏体的转变特点,开发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在加热后快冷至Ar1以下某一温度范围内(690~720℃)进行等温,在等温过程中完成奥氏体向铁素体和碳化物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可直接出炉空冷。该工艺的优点是节省热处理时间(整个工艺约12~18h), 处理后的组织中碳化物细小均匀。另一种节省时间的工艺是重复球化退火:第一次加热到810℃后冷却至650℃,再加热到790℃后冷却到650℃出炉空冷。该工艺虽可节省一定的时间,但工艺操作较繁。 2 高碳铬轴承钢的马氏体淬回火 2.1常规马氏体淬回火的组织与性能 近20年来,常规的高碳铬轴承钢的马氏体淬回火工艺的发展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展淬回火工艺参数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如淬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淬回火后的韧性与疲劳性能等[2~10];另一方面是淬回火的工艺性能,如淬火条件对尺寸和变形的影响、尺寸稳定性等[11~13]。 常规马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未溶(残留)碳化物组成。其中,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又可分为两类: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倍数一般低于1000倍),马氏体可分为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类典型组织,一般淬火后为板条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或称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形态—枣核状马氏体(轴承行业上所谓的隐晶马氏体、结晶马氏体);在高倍电镜下,其亚结构可分为位错缠结和孪晶。其具体的组织形态主要取决于基体的碳含量,奥氏体温度越高,原始组织越不稳定,则奥氏体基体的碳含量越高,淬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越多,片状马氏体越多,尺寸越大,亚结构中孪晶的比例越大,且易形成淬火显微裂纹。一般,基体碳含量低于0.3%时,马氏体主要是位错亚结构为主的板条马氏体;基体碳含量高于0.6%时,马氏体是位错和孪晶混合亚结构的片状马氏体;基体碳含量为0.75%时,出现带有明显中脊面的大片状马氏体,且片状马氏体生长时相互撞击处带有显微裂纹[8]。与此同时,随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淬后硬度提高,韧性下降,但奥氏体化温度过高则因淬后残余奥氏体过多而导致硬度下降。 常规马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一般为6~15%,残余奥氏体为软的亚稳定相,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回火、自然时效或零件的使用过程中),其失稳发生分解为马氏体或贝氏体。分解带来的后果是零件的硬度提高,韧性下降,尺寸发生变化而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甚至正常工作。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零件,一般希望残余奥氏体越少越好,如淬火后进行补充水冷或深冷处理,采用较高温度的回火等[12~14]。但残余奥氏体可提高韧性和裂纹扩展抗力,一定的条件下,工件表层的残余奥氏体还可降低接触应力集中,提高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这种情况下在工艺和材料的成分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留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并提高其稳定性,如加入奥氏体稳定化元素Si、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热处理工艺规程B/Z61.012-95 (工艺参数) 2005年12月5日

目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1) 2.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1) 2.2要求淬硬的钢种 (4) 2.3要求渗碳的钢种 (6) 2.4几点说明 (6)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7) 3.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7) 3.2其它钢种 (8) 3.3几点说明 (8) 4.常用钢去应力温度 (10) 5.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范围 (12) 5.1淬火……………………………………………………………………………………………1 2 5.2 正火及退火 (14) 5.3回火、时效及去应力 (15) 5.4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16) 6.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17) 6.1氮化 (17) 6.2渗碳 (20) 7.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22) 7.1锻模及胎模 (22) 7.2切边模 (24) 7.3锻模热处理注意事项 (25) 8.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26) 8.1铝合金的热处理 (26) 8.2铜及铜合金 (26) 9.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27) 9.1第Ⅰ组钢 (27) 9.2第Ⅱ组钢 (28)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它主要以企业标准《金属材料技术条件》B/HJ-93年版所涉及的金属材料和技术要求为依据(不包括高温合金),并收集了我公司生产常用的工具、模具及工艺装备用的金属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零件的热处理生产。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2.1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表1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EE轴承钢gcr15介绍 轴承钢GCr15,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GCr15(滚铬15,轴承钢),在临沂市场比45号钢还便宜,硬度、耐磨性、热处理工艺性都好。 有些特殊用钢,则用专门的表示方法,如滚动轴承钢,其牌号以G表示,不标含碳量,铬的平均含量用千分之几表示。如GCr15,表示含铬量为1.5%的滚动轴承钢。 GCr15钢是一种合金含量较少、具有良好性能、应用最广泛的高碳铬轴承钢。经过淬火加回火后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高的接触疲劳性能。该钢冷加工塑性中等,切削性能一般,焊接性能差,对形成白点敏感性能大,有回火脆性。 化学成分/元素含量(%)C:0.95-1.05 Mn:0.20-0.40 Si:0.15-0.35 S:<;=0.020 P:<;=0.027 Cr:1.30-1.65 其热处理制度为:钢棒退火,钢丝退火或830-840度油淬。热处理工艺参数: 1.普通退火:790-810度加热,炉冷至650度后,空冷—HB170-207 2.等温退火:790-810度加热,710-720度等温,空冷—HB207-229 3.正火:900-920度加热,空冷—HB270-390 4.高温回火:650-700度加热,空冷—HB229-285 5.淬火:860度加热,油淬—HRC62-66 6.低温回火:150-170度回火,空冷—HRC61-66 7.碳氮共渗:820-830度共渗1.5-3小时,油淬,-60度至-70度深冷处理+150度至+160回火,空冷—HRC&asymp;67 GCr15是滚动轴承轴. W(Cr) = 1.5%; 与不锈钢的区别: a.含碳量: 滚动轴承轴0.95%-1.15%;不锈钢0.1%-0.2%; b.含铬量: 滚动轴承轴0.4%-1.65%;不锈钢12.7%以上<;优点所在>;; —提示:含碳量和含铬量是防锈的关键—- 可以对比发现,滚动轴承轴的防锈能力远不及不锈钢. 轴承钢GCR15是否导磁:有磁性。 1CR17都有磁性。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

2.1、什么是热处理 所谓钢的热处理,就是对于固态范围内的钢,给以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它的性能的一种工艺。钢本身是一种铁炭合金,在固态范围内,随着加温和冷却速度的变化,不同含炭量的钢,其金相组织发生不同的变化。不同金相组织的钢具有不同的性能。因此利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来控制和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便可得到不同性能的钢。例如,含炭量百分之0.8的钢称为共析钢,在723摄氏度以上十时为奥氏体,如果将它以缓慢的速度冷却下来,它便转变成为珠光体。但如果用很快的速度把它冷却下来,则奥氏体转变成为马氏体。马氏体和珠光体在组织上决然不同,它们的性能差别悬殊,如马氏体具有比珠光体高的多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钢的热处理在钢的使用和加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2、热处理的作用 机床、汽车、摩托车、火车、矿山、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用的大量零部件需要通过热处理工艺改善其性能。拒初步统计,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要经过热处理,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中,需要热处理的零件多达70%~80%,而工模具及滚动轴承,则要100%进行热处理。总之,凡重要的零件都必须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才能使用。 材料的热处理通常指的是将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发生相变,再施以冷却再发生相变的工艺过程。通过这个相变与再相变,材料的内部组织发生了变化,因而性能变化。例如碳素工具钢T8在市面上购回的经球化退火的材料其硬度仅为20HRC,作为工具需经淬火并低温回火使硬度提高到60~63HRC,这是因为内部组织由淬火之前的粒状珠光体转变为淬火加低温回火后的回火马氏体。同一种材料热处理工艺不一样其性能差别很大。热处理工艺(或制度)选择要根据材料的成份,材料内部组织的变化依赖于材料热处理及其它热加工工艺,材料性能的变化又取决于材料的内部组织变化,材料成份-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这四者相互依成的关系贯穿在材料加工的全过程之中。

圆锥滚子轴承选材,热处理工艺设计及分析

圆锥滚子轴承选材,热处理工艺设计及分析 金属材料工程10060126 XX 杨瑞成教授隋然助教 摘要 本文从圆锥滚子轴承通常遇到的故障及失效入手,通过故障原因的分析,从而引涉出,滚动轴承的特性,如何选用合适的轴承使零件的寿命最大化。通过对圆锥滚子轴承工作条件分析,以及轴承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的要求最终将材料定为GCr15。GCr15为轴承钢,将进行球化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根据滚动轴承的性能要求制定热处理工艺为(套圈的):管料或棒料—锻造—球化退火—车加工成型—软磨(主要针对沟道)—淬火—回火—粗磨—精磨—成品。根据产品的尺寸、加热温度等确定所需的热处理炉有,立式淬火机床,盐浴炉RDM-20-8回火设备,中温箱电阻炉RX3-15-9进行退火。工艺布置应尽量满足工艺生产流程。。 关键词:圆锥滚子轴承、轴承钢、GCr15、热处理 一.圆锥滚子轴承工况分析及选材 (一)工况分析 轴承广泛用于柴油机、拖拉机、机床、汽车和火车等各种机械设备与车辆上,它由轴承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内圈紧装于主轴上,随轴一起转动。外圈则装在轴承座中静止不动,在轴转动过程中,内圈和滚动体发生转动和滚动,在高速运动下服役,承受点或线的接触的周期性的高压交变载荷和应力的作用,因此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滚动体和内外圈三者之间既呈现滚动又呈现滑动,故会产生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因此分析上述过程可知,滚动轴承的损坏形式为接触疲劳破坏和磨损,要求滚动体与内外圈应具有高的抗疲劳性能和耐磨性,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才能确保轴承高的使用寿命。 (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失效分析 一般情况下,滚动轴承的主要破坏形式是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剥落,以及由于摩擦磨损而使轴承精度丧失。此外,还有裂纹、压痕、锈蚀等原因造成轴承的非正常破坏。 (1)接触疲劳失效;(2)磨损失效;(3)断裂失效;(4)塑性变形失效;(5)游隙变化失效。 (三)性能要求 圆锥滚子轴承对材料热处理后应具备下列性能: (1)高的接触疲劳强度 (2)高的耐磨性 (3)高的弹性极限 (4)适宜的硬度 (5)一定的冲击韧性 (6)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二. 圆锥滚子轴承的材料选择 (一)材料初选 目前,国内使用最久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高碳铬轴承钢,其成分特点是:高碳,轴承钢的W(C)一般控制在0.95%~1.05%范围内,以保证淬火后的硬度达到最大值,同时获得一定数量的碳化物,以提高耐磨性。Cr 作为基本合金元素,轴承钢的W(Cr)一般控制在1.65%以下。Cr一方面提高淬透性,使淬火后的组织和硬度均匀;另一方面,Cr溶于渗碳体中形成较稳定的含Cr渗碳体,这种合金渗碳体在淬火加热时溶解较慢,并以细小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上,有利于提高耐磨性。 (二)材料终选 GCr15是铬轴承钢中典型的钢种,它的使用量很大,约占铬轴承钢的90%。国外所使用的铬轴承钢的成分也大致相似。GCr15钢含有较少量合金元素,综合性能良好,淬火回火后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耐磨性能好,接触疲劳强度高。钢的热加工型号,球化退火后有良好的可切削性。综上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可以选用GCr15钢。 三.圆锥滚子轴承热处理工艺设计 组成滚动轴承的零件有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对于不同的零件,其加工过程和方法是不同的。对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及资料

1.热处理工艺: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使金属和合金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获得工件使用性能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这种技术称为热处理工艺。 2.热处理工艺的分类:(1)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回火、淬火)(2)化学热处理(3)表面热处理(3)复合热处理 3.由炉内热源把热量传给工件表面的过程,可以借辐射,对流,传导等方式实现,工件表面获得热量以后向内部的传递过程,则靠热传导方式。 4.影响热处理工件加热的因素:(1)加热方式的影响,加热速度按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入炉加热、高温入炉加热的方向依次增大;(2)加热介质及工件放置方式的影响:①加热介质的影响;②工件在炉内排布方式的影响直接影响热量传递的通道;③工件本身的影响:工件的几何形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以及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质等直接影响工件内部的热量传递及温度场。 5.金属和合金在不同介质中加热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脱碳;物理作用有脱气,合金元素的蒸发等。 6.脱碳:钢在加热时不仅表面发生氧化,形成氧化铁,而且钢中的碳也会和气氛作用,使钢的表面失去一部分碳,含碳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脱碳钢脱碳的过程和脱碳层的组织特点: ①钢件表面的碳与炉气发生化学反应(脱碳反应),形成含碳气体逸出表面, 使表面碳浓度降低②由于表面碳浓度的降低,工件表面与内部发生浓度差,从而发生内部的碳向表面扩散的过程。 半脱碳层组织特点;自表面到中心组织依次为珠光体加铁素体逐渐过渡到珠光体,再至相当于该钢件未脱碳时的退火组织。(F+P—P+C—退火组织) 全脱碳层组织特点:表面为单一的铁素体区,向里为铁素体加珠光体逐渐过渡到相当于钢原始含碳量缓冷组织 在强氧化性气体中加热时,表面脱碳与表面氧化往往同时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表面脱碳现象比氧化现象更易发生,特别是含碳量高的钢。 7.碳势:即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于加热炉气中加热时达到既不增碳也不脱碳并与炉气保持平衡时表面的含碳量。 8.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退火的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准备合适的内部组织。 9.钢件退火工艺按加热温度分类:(1)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退火,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和球化退火。(2)在临界温度以下的退火,包括软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按冷却方式可分为连续冷却退火及等温退火。 10.正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目的是获得一定的硬度,细化晶粒,并获得比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11.扩散退火: 将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在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期加热,消除或减少化学成分偏析及显微组织(枝晶)的不均匀性,以达到均匀化目的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又称均匀化退火。 12.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热处理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CA8480轧辊车床主轴 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B10821 作者学号:20104082104 作者姓名:倪新光 指导教师姓名:翟红雁 完成时间:2013.06.27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 CA8480轧辊车床主轴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完成时间06.27 指导教师翟红雁职称教授学生姓名倪新光班级B10821 总体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零件的选材; 2.要求学生弄清零件的工作环境。 3.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讨论选择出最合理的预先热处理工艺和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法; 4.要求学生分别制定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方式; 5.要求学生写出热处理目的、热处理后组织以及性能。 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 内容要求时间备注 讲解并自学《金属热处理工艺》课本第六章;收集资料, 分析所给零件的工作环境、性能要求, 了解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内容和步骤; 通过对零件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技术要 求 0.5天 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制定 确定出几种(两种以上)工艺 线及热处理 方案,然后进行讨论对比优缺点, 确定最佳工艺 路线及热处理工艺方案 1.5天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热处理后组织、性能 查阅资料,确定出每种热处理工艺的参数, 包括加热方式、温度和时间,冷却方式等,并绘 出相应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1.5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按所提供的模板 0.5天 答辩1天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 一. 分析零件的工作环境,确定出该零件的性能要求,结合技术要求,选出合适的材料,并阐述原因。 二. 工艺路线和热处理方案的讨论。要求两种以上方案进行讨论,条理清晰,优缺点明确。 三. 每种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工序中涉及到的所有热处理工艺)。写出确定参数的理由和根据,(尽可能写出所使用的设备)要求每一种热处理工艺都要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 四. 写出每个工序的目的以及该零件热处理后常见缺陷。

金属热处理原理复习参考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习题一 (参考答案) 1.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了相变阻力? 主要特征:①界面能-惯习面 ②界面能-位向关系 ③弹性应变能 ④缺陷的影响 ⑤原子迁移率低 ⑥有亚稳过渡相形成 相变阻力:界面能+弹性应变能。 2.固态相变的形核位置有哪些?为什么非均匀形核成为固态相变的主要形核方式? 均匀形核、晶界形核(界面、界棱、界隅)、位错、空位等。 原因:1)固态下原子激活能大,均匀形核率低; 2)非均匀形核降低了临界形核功,提供补充能量。 3.试计算奥氏体含2.11%的碳(wt%)时,平均几个γ-Fe晶胞才有一个碳原子? 设n个晶胞有一个碳原子: = n .2 48 4.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是怎样形成的。并讨论为什么在铁素体消失的瞬间,还有 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奥氏体形成驱动力:奥氏体与珠光体自由能差值,转变通过扩散进行,分以下4个阶段: 1)奥氏体核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交界处通过C原子扩散形成; 2)奥氏体核通过渗碳体溶解、C在奥氏体中扩散以及在奥氏体两侧边界向铁素体、渗碳体推移进行;

3)渗碳体溶解; 4)奥氏体均匀化。 铁素体消失的瞬间,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的原因:奥氏体/渗碳体界面处的碳浓度差远远大于奥氏体/铁素体界面处的浓度差,所以只需溶解一小部分渗碳体就可以使其相界面处的奥氏体达到饱和,而必须溶解大量的铁素体才能使其相界面处奥氏体的碳浓度趋于平衡。故在共析钢中总是铁素体先消失,有剩余渗碳体残留下来。 5.快速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与恒温下的奥氏体形成对比,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①快速加热A形成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形成。 ②加热速度越快,A晶粒越细小,但易长大。 ③随加热速度加快,A成分不均匀性增大。 6.什么叫组织遗传?如果淬火过热,应如何返修? 组织遗传:相变后,新相仍保持旧相晶粒的大小和形状。 返修:1)中速加热; 2)采用快速或慢速加热到高于临界点150~200℃,使粗晶粒通过再结晶细化; 3)先进行一次退火以获得平衡组织,然后再进行加热。 7.试计算奥氏体八面体间隙大小。 8.试讨论Fe-Fe3C状态图所给出临界点与实际加热冷却时临界点的关系。 在平衡点有ΔGv=0,实际加热过程中过冷(热)度提供了相变的驱动力。且随着加热温度或加热速度的提高,相变临界点升高;随冷却温度或冷却速度的降低,临界点降低。有A C1>A1>A r1、A C3>A3>A r3、A Ccm>A cm>A rcm。

GCr轴承钢热处理工艺设计

G C r轴承钢热处理工艺 设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工艺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GCr15轴承钢热处理工艺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教研室: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目录

1 GCr15轴承钢热处理概述 对轴承钢的冶炼质量要求很高,需要严格控制硫、磷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因为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对轴承钢的寿命影响很大。对轴承钢的基本质量要求就是纯净和组织均匀。纯净就是杂质元素及非金属杂物要少,组织均匀是钢中碳化物要细小,分布要均匀。夹杂物量愈高,寿命就越短。为了满足这些性能的要求,常常采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 )经退火、淬火加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为了改善冶炼质量,近来已采用电炉冶炼并经电渣重熔,亦可采用真空冶炼,真空自耗精炼等新工艺来提高轴承钢的质量。 高碳铬轴承钢的含碳质量分数比较高,一次预备热处理是球化退火,主要目的是为 了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同时获得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珠光体,为最终热处理做好 组织上的准备。 通过对经典GCr15轴承钢热处理工艺的分析,更加明确在执行热处理工艺过程中 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能够正确确定加热温度、时间,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其目的就是 通过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金属材料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根据轴承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及性能要求,本设计选择的轴承材料为GCr15轴 承钢;在设计球化退火-淬火加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中,本设计借鉴了《热处理工程师 手册》,《钢的热处理》,《热处理工程基础》,《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等。根据 工艺设计的理论基础设定了完整的热处理工艺流程,使热处理的GCr15轴承钢具有高 硬度,高耐磨性,高的耐点蚀性能,高的疲劳强度,从而满足轴承的质量要求。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正火:把零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 C,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钢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后,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3.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4.淬火: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5.淬硬性:钢淬火后的硬化能力。 6.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7.贝氏体: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的产物。 8.马氏体:C原子溶入-Fe形成的饱和间隙固溶体。 9.贝氏体转变:奥氏体中温转变得到贝氏体的过程。 10.马氏体转变:将奥氏体快速冷却到Ms点以下得到马氏体组织的过程。 11.脱溶: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沉淀相)、形成溶质原子聚集区以及亚稳定过渡相的过程称为脱溶或沉淀,是一种扩散型相变。 12.固溶:将双相组织加热到固溶度线以上某一温度保温足够时间,获得均匀的单相固溶体的处理工艺。 13.固溶强化: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原子而形成固溶体时,使强度、 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4.渗碳: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15.渗氮: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16.化学热处理:将零件放在特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以改变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获得所需力学或化学性能的工艺总称。 17.表面淬火: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二、简答题 1.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及其应用 答:固溶强化; 位错强化; 第二相强化; ④细晶强化。 2.相变应力/组织应力是什么?对组织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组织应力又称相变应力:金属制品在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相变,由于新旧相之间存在着结构和比容差异,制品各部分又难以同时发生相变,或者各部分的相变产物有所不同,也会引起应力,这种因组织结构转变不均均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组织应力。 热应力:金属制品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加热速度或冷却速度不同造成制品各部分温度差异,从而热胀冷缩不均匀所引起的内应力。 3.奥氏体化的形成及控制(形成过程、机理、及控制措施)其中包含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答:奥氏体:C溶于Y- Fe的八面体间隙形成间隙式固溶体 形成过程:形核:通常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的两相界面处或珠光体团的边界

热处理工艺规范

ZX/JS-007 江苏新中信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热处理工艺规范 编制:审批: 二零一三年三月 江苏新中信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热处理工艺规范ZX/JS-007 1 目的 对零部件消除应力,改善材料或零件机械性能的热处理质量实施控制,以保证热处理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厂钢制零件在周期作业加热炉中的调质、固熔工序。 3准备工作 3.1检查设备及仪表是否正常。 3.2检查零件上的材料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3.3检查零件的尺寸是否符合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规定。 3.3.1调质件最好先经粗加工,断面大于100mm的零件,当有内孔时,应钻孔后

再调质,并且防止出现尖角。 3.3.2调质件的加工余量应大于允许的变形量。 3.3.3不同淬火温度的调质件,不得同炉处理,同炉处理件的有效厚度应相近。 4 工艺规范 4.1 技术部根据标准、工艺规程、材料和设计技术条件,负责编制热处理工艺规程。 4.2 热处理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热处理工件的材料牌号 b)热处理设备及热处理种类(调质、固溶等) c)热处理工艺参数(升温、保温、出炉温度、回火温度及各温度段的加热时间等)和工艺曲线图。 d)冷却方法及冷却介质。 4.3 消除应力热处理后一般不得再进行焊接补焊。否则应重新进行热处理。 4.4 ASTM A276 410或420调质处理(详见附录1)规范见表1。 表1

4.4.1机械性能参数: ≥550MPa 。 Rm ≥690MPa ; Rp 0.2 4.5 ASTM A276 410或420淬火处理(详见附录2)规范见表2。 表2 4.6 ASTM A182 F304、F316、F321钢固溶处理(详见附录3)规范见表3。

金属热处理原理

金属热处理原理 绪论 一、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金属热处理原理是以金属学原理为基础,着重研究金属及合金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和热处理组织与性能之间关系的一门课程。 金属学原理:着重讨论的是金属及合金的本质及影响因素、缺陷及其交互作用和它们对性能的影响、状态图、塑性变形、回复、再结晶等等。 热处理原理:着重讨论的是金属及合金在固态下的相变规律、影响因素、动力学、非平衡转变,以及在热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热处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等等。 金属材料从服役条件出发,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如何对材料进行处理,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最终可能得到什么样的性能,如何改进现有材料、挖掘其潜力,试制新材料等,无不与热处理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固态金属(包括纯金属及合金)在温度和压力改变时,组织和结构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统称为金属固态相变。金属中固态相变的类型很多,有的金属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几种不同类型的转变。掌握金属固态相变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就可以采取措施控制相变过程,以获得预期的组织,从而使其具有预期的性能。对于金属材料常用的措施就是特定加热和冷却,也就是热处理。 二、热处理发展概况 人们在开始使用金属材料起,就开始使用热处理,其发展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民间技艺阶段 根据现有文物考证,我国西汉时代就出现了经淬火处理的钢制宝剑。史书记载,在战国时期即出现了淬火处理,据秦始皇陵开发证明,当时已有烤铁技术,兵马俑中的武士佩剑制作精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出土后表面光亮完好,令世人赞叹。古书中有“炼钢赤刀,用之切玉如泥也”,可见当时热处理技术发展的水平。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成了贫穷落后的局面,在明朝以后热处理技术就逐渐落后于西方。虽然我们的祖先很有聪明才智,掌握了很多热处理技术,但是把热处理发展成一门科学还是近百年的事。在这方面,西方和俄国的学者走在了前面,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科学家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技术科学阶段(实验科学)—金相学 此阶段大约从1665年1895年,主要表现为实验技术的发展阶段。 1665年:显示了Ag—Pt组织、钢刀片的组织; 1772年:首次用显微镜检查了钢的断口; 1808年:首次显示了陨铁的组织,后称魏氏组织; 1831年:应用显微镜研究了钢的组织和大马士革剑; 1864年:发展了索氏体; 1868年:发现了钢的临界点,建立了Fe—C相图; 1871年:英国学者T. A. Blytb 著“金相学用为独立的科学”在伦敦出版; 1895年:发现了马氏体; 3、建立了一定的理论体系—热处理科学 “S”,曲线的研究,马氏体结构的确定及研究,K—S关系的发现,对马氏体的结构有了新的认识等,建立了完整的热处理理论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