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进展

1842 塞旦匿堂盘查2Q!Q生箜!i鲞筮!Q塑 a1.TheCDl6+monocytesubset permissivetO ismore Immune553—559. DeficS,ndr。2009。52(5):different on stages ofpatients withacute infectionandpreferentially chronicliver failure[J].ClinExp hatersHIV—Iinvivo[J].JImmunol,2007,178(10):6581-6589. [15]Wasmuth et HE,KunzD,Ya掣nurE, acute on Immunol。2006,147(1):184一188. [17]LinCY。TsaiIF,HoYP,eta1. EndotoxemiacontributesparalysisJ in patients t0 a1.Patientswith failure chronic [14]HanJ,WangB,HartN,eta1.CDl4 rather than CDl4 liver

display”sepsis—like’’ JHepatol, theimmune (high)CDl6(4-)(10w)COl6(+) witll disease HIV-infected immune paralysis[J]. with cirrhosis[J]. monoeytes in correlatechronic 2005,4z(2):195—201。 [16]XingT,LiL,CaoH,eta1.Altered Hepatol,2007,46(5):816-826.(收稿:2009—10—27编辑:杜冠辉) progression patients[J].JAcquir immune function of monocyt∞ in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进展 隗佳张胜桃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性疾病.以手、足的小关节受累为主.并可累及全身其他系统。循证医学证实。合理使用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可以缓解RA患者病情,延缓骨破坏。在生物制剂出现以前,传统的抗风湿治疗药物主要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僵硬和关节肿胀,但对关节的损害仍在继续。随着近年来对RA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生物制剂在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RA的治疗。本文综述近年来用于RA患者中的生物制剂,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最新进展。 l肿瘤坏死因子一a拮抗剂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docx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4 月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 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 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仅为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 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日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作者:汪悦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n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和关节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终致关节的软骨、韧带、肌腱等各种组织以及多脏器损害。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急性期滑膜肿胀、渗出,粒细胞浸润;慢性期滑膜增生肥厚,形成血管豁,后者是造成关节破坏、关节畸形、障碍、使疾病进入不可逆阶段的病理基础。患者同时伴有发热、贫血、巩膜炎、心包炎、血管炎及淋巴肿大等关节外表现,血清中可以查到多种自身抗体,故称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侵犯肢体小关节,如手、足及腕关节等,常为对称性,可有暂时性缓解。未经系统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反复迁延多年,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本病属中医“痹证”、“历节”、“尴痹”、“顽痹”范畴,临床常见。 1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世界各地的各个种族均有发病,无明显地域性差异。其患病率为0.32%~0.36%[1]。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40~50岁后更为常见。RA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发现,由遗传决定的一组MHCⅡ分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关,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DR、DP和DQ恰于这个区域[2]。特别是HLA-DR[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基因内,都有特殊HLA-DR

继续教育项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新进展》考题

继续教育项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新进展》试题及答案姓名:单位:成绩: 一、选择题: 1.类风湿关节炎下列关节外表现哪个不常见 A.类风湿结节 B.肾炎 C.肺间质病变 D.心包炎 E.神经炎 2.下列哪个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表现特点 A. 关节晨僵 B. 不对称关节肿 C. 关节痛 D. 关节压痛 E. 关节畸 形 3.类风湿关节炎晨僵时间一般大于 A. 15 分 B. 30 分 C. 45 分 D. 60 分 E. 120 分 4.下列哪项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早关节表现 A. 关节晨僵 B. 关节肿 C. 关 节痛 D. 关节压痛 E. 关节畸形 5.下列哪个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痛特点 A. 对称性 B. 持续性 C. 游走 性 D. 反复性 E. 时轻时重 6.下列哪个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指标 A. 晨僵时间 B. 关节痛数 C. 关节肿数 D. 15 米步行时间 E. 关节畸形数 7.下列哪个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殊关节受累表现 A. 张口困难 B. 颈痛 C. 臀及 下腰部痛 D. 骶部痛 E. 肩部痛 8.Felty 综合征是指类风湿关节炎伴有除外下列哪项 A. 类风湿结节 B. 脾大 C. 中 性粒细胞减少 D. 血小板减少 E. 贫 血 9.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下列哪项不常见 A. 轻至中度贫血 B. 血小板减 少 C. 血沉快 D. CRP 高 E. RF 高10.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液特点 A. 白细胞明显增高 B. 中性粒 细胞增高 C. 单个核细胞增高 D. 粘 度差 E. 含糖低 11.常规临床检测的是哪一型类风湿 因子 A. IgA B. IgG C. IgE D. IgD E. IgM 12.抗风湿消炎药不包括 A. 青霉胺 B. 青霉素 C. 强的 松 D. 双氯酚酸钠 E. 干扰素 13.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包括 A. 口腔溃疡 B. 胃肠道反应 C. 骨髓抑制 D. 肝功异常 E. 以上均包 括 14.NSAIDs副作用不包括

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沈凌汛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被认识至今已有100余年。近十年来,对RA的认识有了近一步的提高,治疗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1 类风湿关节炎的异质性 RA是一种个体差异很大的异质性疾病。从病程上划分,可分为单次发作病程、隐匿型病程、多次反复发作病程和持续进展型病程。单次发作病程是指患者仅有起病时的一次发作,持续时间在数月至1年左右,病情的缓解至少可以持续3年。这种病程大约占22.8%左右。隐匿型病程是指患者在起病数个月后就变转为隐匿型,患者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这种病程大约占15.2%。多次反复发作病程大约占35.2%,患者表现为多次反复发作的特点。在发作间隔期,有大约40%的患者可以没有症状,另外有60%的患者仍然有轻微的症状。而持续进展型病程是指患者的病情在整个病程当中一直没有明显的缓解,呈持续发展特点。这种病程大约占26.8%。根据起病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慢性起病方式和急性起病方式。慢性起病方式占76%,患者在起病数月甚至10个月后症状才逐渐明显。常常是以不对称的少关节炎发病开始。在病程上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多次发作或持续进展的特点。仅16.5%呈隐匿型病程。急性起病方式是指病人在数日或数周内暴发关节炎症状,常常是呈对称性多关节损害。这种起病方式比慢性起病方式的患者预后要好,大约占24%。另外根据预后的不同可分为良性RA和恶性RA。良性RA进展缓慢,预后较好。恶性RA进展较快,预后比较差。在病理上恶性RA呈侵蚀性滑膜炎,患者在2~3年内迅速出现关节畸形。 2 类风湿关节炎的危害性 过去认为大多数RA是一种良性的和自限性的疾病。现在认为RA是一种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一旦呈慢性活动性表现,患者的病情将进行性恶化。虽然从社会人群调查到的RA多数表现为自限性的病程,但是在临床上见到的RA多数呈现进行性的发展。病程在5~10年中患者的致残率为60%,30年中患者的致残率为90%。另外,RA的骨质侵蚀有75%以上是发生在起病的前3年内。而且第一年的X线损害进展率比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损害要更严重。从生存寿命上来看,RA患者的寿命比正常人群要少10年。在伴有关节外表现的患者中5年病死率可以达到50%。恶性RA则病情更凶猛,病死率更高。 3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的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全网发布:2011-06-23 20:55 发表者:沈海丽(访问人次:305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而临床上还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RA新的治疗策略是在疾病早期即采取有效的药物控制疾病活动,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功能损害,防止骨和软骨的不可逆改变,取代了以往渐进式的金字塔治疗模式。现在治疗RA的药物有非甾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缓解病情的慢作用药(DMARDs)、以及生物制剂等。现对RA的治疗现状复习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沈海丽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以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达到控制关节肿痛的目,起到抗炎和止痛作用,是治疗RA 不可缺少的非特异性的对症治疗药物。NSAIDs适用于疑有RA或病情轻的病例,部分患者仅用NSAIDs即可充分控制症状。NSAID 目前有百余种,可分为: ①特异性环氧化酶-1(COX-1)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 ②倾向性COX-2 抑制剂,如美洛昔康、醋氯芬酸、尼美舒利、奈丁美酮; ③特异性COX-2 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戊地昔布(valdecoxib)、帕拉昔布(parecoxib )、依他昔布(etoricoxib)等。疗效与非特异性COX-2 抑制剂相似,但大大减少了胃肠道的副反应和溃疡的发生率。NSAID 的主要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腹痛,服NSAIDS 2~3 个月后胃肠溃疡的发生率增加2~3 倍;②肾脏损害;③骨髓抑制,精神障碍等。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虽然有许多潜在的副作用,但在疾病早期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控制疾病的活动,常被称为“激素的桥作用”。有资料显示小剂量泼尼松≤10 mg/d,可以减少RA关节损害的发生[8]。除了全身用药,糖皮质激素还可以关节腔内注射,特别适用于那些单个关节肿胀的患者。 3、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此类药物能控制RA 病情进展,对早期症状出现< 3 个月及明确诊断为RA 的患者应尽早采用此类药物。DMARDs治疗一般不少于6个月,早期使用DMARDs使用效果好。 常用的DMARDs药物及其常用剂量如下:甲氨蝶呤(MTX)12.5~25 mg/w,口服、静推或肌注;柳氮磺吡啶(SASP)2~3 g/d,分2~3次服;来氟米特(LEF)10~30mg/d,口服;羟氯喹(HAQ)200~400 mg/d口服;环孢素(Cs)2.5~5 mg/kg/d,分次服;硫唑嘌呤(AZA)2~3 mg/kg/d,口服;苹果酸金钠50 mg/w起量,逐渐加量至50 mg 4次/周,或口服制剂(瑞得)3 mg,2~3次/d;青霉胺500~1 000mg/d,口服;米诺四环素200 mg/d分两次口服。其中,抑制叶酸合成的MTX最常用于中重度RA患者的早期治疗。每周一次的MTX,ACR20可达50~60%。MTX可延缓关节损害[4]。MTX主要的副作用是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肺间质纤维化。定期检查肝功能,根据肝功能结果调整MTX用量。来氟米特半衰期长,一旦发生毒性反应,采用消胆胺可加速其从体内的排出。其他DMARDs如柳氮磺吡啶、注射金和羟氯喹没有MTX的作用久。这些药物可在临床某些情况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时使用。例如,柳氮磺吡啶常用于控制轻中度疾病的活动,与MTX一样可缓解症状、减慢关节损害。环孢素、硫唑嘌呤、注射金和青霉胺都已证实有效,但因毒性反应和风险/效益比,限制了其应用。羟氯喹和米诺四环素主要用于轻型患者的治疗。 4、生物制剂: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4-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完整版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 4?月 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用X 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目标是达 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对初始 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抗环瓜氨 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 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 (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 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 使用率仅为 %。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 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 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 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 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 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快速控 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可考虑对其逐 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RA患者处于持续临床 缓解状态1年以上,临床医师和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讨论是否停用(2C)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西医诊断:第一 。 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ZY/)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 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 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4-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6)心电图 (7)双手、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组织非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电解质、肌酶谱、血脂、血尿酸、乙肝五项、抗结核抗体、尿沉渣分析、大便潜血、主要受累关节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骨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年4 月1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 : RA 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1A )。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 发布的RA 分类标 准与2010年ACR/EULA 既布的RA 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 床丧现、实骚莹检巻、影爍学检查提不町绘九类凤湿抉韦炎 注承生猶方武的调整. 包桔桂烟*摊制怵輕. 會理炊食和适当运动? 2010SF ACR/ElllAli 由/离欢病佰或度 弟老朕用小捫詁 短疗程能皮质激 盍和/或詈MID 站 单用来軌光特或 ?*??? 2种或址种恂统舍成 € 抨他打 堆將观有忙疗,麻 DMARDs 联用 X. ____________ _______ -J 达标 > 弘^个月监测1枕 k _ _ _J 疗做评佶. 疗效评佔’治 疔达标& 厠创剂DMARDs 或靶向舍床 生剧制捌D 鼎R 血威翳向 舍戎DMARD 営逐淅减量* 产密监連,谨肪蔑发 符合 符合 诊断芙风陵关D 炎 酊氨嫌吟无象忌 单同甲氟螟吟 13个月监攏1机 否(特别是存崔預护不良闵素} 是 否 是 1种桂统存成WARM"种环物 制剂DM 杠D 皆威1种毎嫌合Jft DKARD 屛童向合咸观ARM 餵持现有治疔,毎 3"个月监测】次 轨用另一种怦用申L 嗣不同的生勒制刑 DtfARD 営或矍鬥舍域DMARD M 厅达标= F _ _片 耨者赴于持线检床 缓脾 状壶1年以上 DMARDi'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致残率极高,中医上称为“痹症”、“顽痹”等。目前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也无特效根治方法,基本上均为对症治疗,副作用大,故探索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降低患者致残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中医对RA的研究历史悠久,其辨证治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中西医结合治疗RA具有巨大潜能。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机制,治疗方法,综述 Abstract:Rheumatoid arthritis is a kind of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 with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hich is chronic, symmetrical and multiple Synovial arthritis and abarti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its disability rate is extremely high in the later period. However,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RA has not yet fully been understood, for so many factors partaking, and there is no any high-efficiency or completely curable therapies, basically all symptomatic treatment with large side-effect.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degree of disability of pati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esides, sinc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RA research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treatment has a high reference value,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RA has great potential. Key words:Rheumatoid arthritis, pathogenic mechanism, therapeutic method, review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关节和关节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急性期滑膜肿胀、渗出,粒细胞浸润;慢性期滑膜增生肥厚,形成血管醫,持久反复发作,造成关节内软骨和骨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RA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致畸率极高。患者血清中可以查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约90%RA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检测呈阳性,具较高诊断意义。 在RA发病中,由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l、肿瘤坏死因TNF-α、干扰素IFN-γ等)可通过抑制红系细胞生长和下调EOP受体表达等方式抑制造血,可造成患者继发性贫血。RA对患者的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包炎、心肌病变、心计瓣膜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类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但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微。此外,有临床研究发现,RA患者肾脏损伤率可达100%,大部分与其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发病机制 1.1.遗传因素 RA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与一组由遗传决定的MHCⅡ分子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的DR、DP和DQ正位于此区域,特别是HLA-D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基因内,都有特殊HLA—DR的关键性结构成分编码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46853254.html,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进展 作者:杜尧李晓声曾文魁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RA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32%~0.36%,因此有一个十分庞大的患者群[1]。近些年随着关于RA认识和研究的加深,一些对RA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1.1 遗传因素 >80%的类风湿患者携带有被称为共同表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DRB1*04)。这些等位基因在HLA-DR分子β链表达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2],是HLA-DRB1 抗原结核槽的主要构成序列。与RA有关抗原通过分子模拟或模糊识别机制与该抗原结合槽结合, 并被T 细胞受体识别, 激活T 细胞及其下游的自身免疫反应。 1.2 滑膜中的免疫活性细胞 1.2.1 T细胞 T细胞是RA滑膜组织中的主要炎性细胞,其中以CD4占多数,是CD8细胞的4~14倍。RA滑膜组织中常有大量T细胞浸润,或弥漫性分布、或在血管附近灶状分布。T 淋巴细胞活化后产生7-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II-6等,这些细胞因子刺激巨噬细胞(旁分泌)和T细胞(自分泌),分泌产生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致炎因子;另一方面,抗炎因子如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slL-1R)、IL-10、IL-11等也被活化产生,只是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原来的平衡被打破,偏向了致炎过程,导致了关节炎症的发生[4~6]。 1.2.2 B细胞 目前,认为B细胞直接参与的关节炎的免疫反应尚且不足。一般认为,在接触抗原后,B细胞可结合摄入并处理抗原,再进一步递呈给T细胞,或者与软骨表面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导致补体被激活,引发免疫反应。此外,B细胞还可以产生包括类风湿因子在内的多种自身抗体,甲型滑膜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IL-6,或T细胞产生的IL-2都能刺激其产生。近年的研究证明,类风湿患者的外周血中和滑膜内的B细胞呈寡克隆增生,提示B细胞受抗原驱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也参与RA滑膜炎性的病变[3,7]。 1.3 细胞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研究报告doc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研究报告 篇一: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目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目录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目录 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有: 第一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具有使关节较快速止痛消肿作用。 第二线药物:又称缓解病情药物(DMARD),包括许多改变疾病的抗风湿药物,如金制剂、氯喹、MTX等,被视为可改善病情,现倾向于两种或三种缓解药物联合使用,以期早日控制病情。 类固醇制剂:可合并第一线或第二线药物使用,可口服、注射或关节腔内注射。 药物个论: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包括各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国内较常用的有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舒林酸等,各有其特性及优缺点。一般而言,胃溃疡和肾病变是最常见的副作用。 (二)缓解药物(DMARD):可以改变病情而使疾病达到缓解之药物,因其开始作用的时间较长,故亦称慢作用药。该类药物与NSAID合关使用,以期尽早控制病情,达到缓解。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为叶酸抑制剂,早期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1988年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部(FDA)通过,正式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其治疗剂量远低于白血病之治疗量。在类风湿关节炎每周使用7.5-15毫克,即三至六片。其疗效较好,且反应在治疗后3-6周就要以显现。本品可持续使用3-5年。常见的副作用有腹泻、食欲不振、口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障碍、头痛、全身倦怠、落发、肝纤维化等,发现这些副作用时应停药。营养不良者及孕妇应禁用此药。服用者应定期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柳氮磺吡啶 本药物的代谢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有缓解作用,经验显示临床效果可于使用一至两个月出现,长期服用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包括恶心、食欲不振、精子产量减少、白细胞偏低,皮疹和头痛。因本药含有磺胺,有过敏史者,避免服用。须定时检查血象和肝肾功能。 抗疟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羟氯喹及氯喹,需经两、三个月的治疗才知有效与否。可能产生的毒性及副作用有胃肠不适、肌肉无力、皮肤色素沉着、视力模糊、周围神经病变等。羟氯喹属氯喹改良型,副作用明显减轻,但仍建议在使用期间每半年至一年检查视网膜一次,以防视网膜病变。 金制剂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诊断要点、辨证论治、中成药选择、外治疗法、预防调摄、治疗推荐等。 本《指南》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断和治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证据推荐级别及证据水平,参照[1]2001年牛津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 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2015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3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病证结合Combination of Diseaseand Syndrome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主要是指现代医学诊断疾病结合辨证论治模式。 3.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4流行病学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该病属于中医风湿病(痹证、痹病)范畴,中医诊断为“尪痹”[2]。 RA几乎见于世界所有的地区和各种族;目前患病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中国的发病率大约为0.28-0.4%[3]。RA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高发年龄为45~54岁,男性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男女罹患本病的比例约为1:3[4]。 5西医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 曹芝艳?于泓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一一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免疫性炎症?主要损伤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其药物治疗包括传统抗风湿药物二生物制剂及各种生物仿制药?传统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二来氟米特和糖皮质激素等是RA治疗的基础用药?生物制剂是一种更直接二更明确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延缓RA疾病进展?目前可供临床选择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二IL ̄1受体拮抗剂二IL ̄6受体拮抗剂二B细胞耗竭剂二T细胞靶向药物及JAK激酶抑制剂等?分别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靶点?生物仿制药与生物制剂疗效相似?但经济成本更低?各种生物仿制药如基于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单抗二CT ̄P13(Inflectra)二SB2(Renflexis)等已陆续获得批准上市?干细胞移植因其免疫调节特性成为RA治疗的一种可用的替代方法?大量研究已证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一一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疗法?干细胞移植 一一doi:10.3969/j.issn.1002 ̄266X.2019.21.029 一一中图分类号:R316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2 ̄266X(2019)21 ̄0108 ̄04 一一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免疫性炎症?全世界发病率为0.5%~1.0%?主要损伤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致残率高[1]?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RA的发生发展?如吸烟二肥胖二肠道微生物群二感染和遗传因素等?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RA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延缓疾病进展和降低风湿活动性以预防关节损伤二疾病进展和长期残疾[2]?但仍无规范的抗风湿治疗方案?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二干细胞移植等?现就上述常见治疗方法的进展综述如下?1 药物治疗 一一2016年更新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3]建议一旦诊断RA?就应立即开始使用抗风湿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的目标是达到持续缓解或低疾病活动?RA的药物治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传统抗风湿药二生物制剂及各种生物仿制药?1.1一传统抗风湿药一传统抗风湿药物仍是RA治疗的基础用药?常与其他的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特别是甲氨蝶呤(Methotrexate)二来氟米特(Leflunomide)和糖皮质激素?且大量研究已证明其联合治疗的有效性?但此类药物因其明显的不良作用局限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4]? 1.2一生物制剂一生物制剂也被称为生物抗风湿药物?与传统的抗风湿药物相比?是一种更直接二更明确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延缓RA疾病进展?但因其严重的不良作用受到限制?如增加感染风险?导致多发性硬化症和淋巴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可供选择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二IL ̄1受体拮抗剂二IL ̄6受体拮抗剂二B细胞耗竭剂二T细胞靶向药物及JAK激酶抑制剂?还有尚处于3期研究阶段的Syk抑制剂?分别属于不同的药物类别?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靶点? 1.2.1一TNFi一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促进关节炎症的信使蛋白?具有多种细胞效应[5]?TNF ̄α由活化的单核细胞二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通过TNF受体1和2发挥促炎作用?TNF ̄α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可以激活关键信号通路?如NF ̄κB通路二RANKL信号通路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二肿瘤进展位点2通路以及促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等?TNFi如依那西普二利妥昔单抗二阿达木单抗二高利单抗和赛妥珠单抗?均通过阻止炎症细胞聚集?快速缓解症状?研究[6]表明?与接受其他生物制剂治疗相比?TNFi可以降低RA患者心肌梗死的危险?使用TNFi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都更有效?尤其是在阻止影像学进展方面?TNFi不仅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而且由于其对炎症的快速二长期抑制作用?还能抑制结构关节损伤的进展[7]?Meta分析发现?阿达木单抗或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是治疗初治RA患者的最佳药物?此外?对于使用TNFi治疗失败的RA患者?利妥昔单抗二阿巴西普有效? 1.2.2一IL ̄1受体拮抗剂一IL ̄1是一种具有免疫和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有两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样膜结合的IL ̄1受体(IL ̄1R)?IL ̄1RⅠ和IL ̄1RⅡ? 801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1期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精品课件)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 准 一、诊断标准: 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Y路顺风 (3)手关节炎.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Y路顺风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Y路顺风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 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Y路顺风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

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并有如下分期: 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 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Y路顺风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 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RA。

严重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严重类风湿关节炎(2016年版) 一、类风湿关节炎(RA)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5 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h,持续时间≥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 4、对称性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 5、皮下结节。 6、手部X线片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 确诊RA,至少需具备7项中的4项标准。 为了对早期RA及时诊断和干预,2009年欧洲风湿病协会(EULAR)与美国风湿病学会共同提出了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1、受累关节数(0-5分):1个中大关节0分;2~10个中大关节1分;1~3个小关节2分;4~10个小关节3分;>10个,至少1个为小关节5分。

2、血清学抗体检测(0-3分):类风湿因子(RF)或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均阴性0分;RF或抗CCP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2分;RF或抗CCP至少1项高滴度阳性3分。 3、滑膜炎持续时间(0-1分):<6周0分;6周1分。 4、急性期反应物(0-1分):C反应蛋白(CRP)或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正常0分;CRP或ESR增高1分。 以上4项累计最高评分6分或以上可以诊断RA。 (三)病情活动度的判断。 根据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CRP、有无骨侵蚀破坏等指标可以判断RA的疾病活动度。病情活动指数(DAS28)较常用。 (四)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 非药物治疗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 (五)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14-21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