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10 伤口的分类评估和记录

压疮伤口评估

压疮伤口的评估和测量 伤口的大小及深度 1、表面的测量: 测量表面最宽、最长处,以头为坐标,纵向为长,横向为宽, 2、深度的测量: 把一根无菌长棉签或探针直接放入伤口的最深处,然后标识出棉棒或探针与皮肤表面齐平的那一点,测量棉棒或探针顶头处到标识点的长度就是伤口的深度。 3、伤口的范围:测量尺描摹 4、伤口潜行的测量: (1)测量方法:同伤口深度测量方法。沿伤口四周边缘逐一测量。 (2)记录方法:用顺时针方向记录,如6~7点间3 cm潜行 5、窦道的测量:周围皮肤和伤口床之间形成的纵形腔隙。 6、伤口容量的测量: 先用消毒透明薄膜把伤口粘紧,用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入伤口腔,然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和记录,就是伤口的容量。 伤口渗出液评估 1、量的评估 干燥:伤口床干;没有可见的湿润,第一层敷料没有明确的浸渍 湿润:第一层敷料有微量浸渍;敷料更换频密程度适合于这种敷料 潮湿:敷料更换可见少量液体;第一层敷料浸渍明显,但没有出现残留物 饱和:第一层敷料敷料湿润,有残留物出现;需要更频密地更换这种敷料;周围皮肤可能有浸渍 渗漏:全层敷料已湿透,渗液从第一和第二层敷料溢出至衣服和其它地方 2、渗液颜色评估 淡黄的:表浅压疮,无感染

黄白色的混浊、黏稠渗液:炎症或感染 脓性:有白细胞或感染 绿色:绿脓杆菌感染 粉红或红色:出血或毛细血管损伤 3、渗液气味评估 无味、臭味、腐烂气味—伤口有细菌生长或感染、伤口有坏死组织 伤口基底颜色的评估 常用黄色、黑色或红/粉红色等几种色泽描述。用“%”表示占伤口总创面比例,表示仅使用百分比中的25%、50%、75%、100%描述。或者用1/4、2/4、3/4、4/4描述。 1、肉芽:牛肉样鲜红柔软发亮 2、腐肉:松散,呈黄色,失去活力 3、坏死:棕色或黑色,失去活力 4、上皮化:出现上皮细胞,呈粉红色 5、感染:皮肤周围红、肿、热、痛

伤口分类、评估及记录

伤口分类、评估及记录 造口治疗师刘立 什么是伤口 1.伤口就是因物理、机械或热力等外界因素造成人体活组织的缺损或破坏。 2.有时由于医疗意外或生理异常也可导致上述现象。 了解皮肤 1.人体最大的器官。 2.占体重的16%,约4-5公斤。 3.表面积约两平方米。 4.pH值为4.5-5.5,是弱酸性。 皮肤的结构 1.表皮层 2.真皮层 3.皮下脂肪层 4.再下层为筋膜、肌肉组织及骨头 表皮层 1.最外层皮肤 2.由上皮组织组成 3.身体各部位表皮薄厚不均0.05cm-0.8cm 4.无血管 真皮层 1.皮肤的主要部分 2.由胶元蛋白及弹性纤维两种结缔组织组成 3.真皮组织中含有血管、淋巴管、感觉神经末梢、汗腺管、毛囊等 皮肤的功能 1.感觉功能 2.保护功能 3.体温调节的功能 4.维持身体形象的作用 5.免疫作用 6.助vitD形成的功能 伤口愈合的三阶段 1.炎性期 2.增生期 3.成熟期 炎性期 1.主要参与的细胞:血小板、嗜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 2.细胞的活动现象:凝血、炎性反应 3.伤口的特征:红、肿、热、痛 4.持续时间:0-3天 增生期 1.主要参与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上皮细胞 2.细胞活动现象:肉芽组织出现,伤口填补缩合,上皮细胞再生。 3.持续时间:1-21天 4.伤口特征:鲜红色,伤口缩小,上皮增生覆盖。

成熟期 1.主要参与细胞:巨噬细胞、胶原蛋白 2.细胞活动现象:血管萎缩,胶原蛋白重组 3.伤口特征:伤口瘢痕收缩,上皮覆盖完成,颜色变浅,抗拉力增强。 4.持续时间:21天至数年 伤口的分类 ?可根据伤口愈合的时间、受伤的原因、受伤的程度及阶段、伤口受污染的状况和伤口组织的颜色等有多种分类。 ?以愈合时间长短分为:急性伤口 慢性伤口 急性伤口 1.指愈合过程符合经典的创伤修复时间 2.能自愈的伤口 3.能快速正常的愈合 4.愈合起于止血阶段 5.主要是手术切口、创伤后的清洁伤口和部分沾染伤口 慢性伤口 1.愈合时限延长的伤口 2.需借助外力才能愈合的伤口 3.不能正常愈合 4.因血液供应匮乏,缺少止血阶段 5.沾染或污染的伤口,发生感染后形成 以皮肤组织受损的阶段分类: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 第一期 1.血管受阻 2.皮肤完整 3.出现指压不变白的红印 第二期 1.皮肤破损 2.但未超过真皮 3.可出现水泡 第三期 1.表皮和真皮完全受损 2.深达皮下组织 3.可出现坏死组织和凹洞 第四期 1.深至筋膜、肌肉和骨头 2.伤口穿透皮下组织 3.有广泛的损坏 4.有坏死组织或黑痂 以伤口受污染的状况分类 1.清洁伤口:术前没有可见炎症,术中没有破坏无菌技术原则。 2.污染伤口:涉及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或已污染的腔隙。 3.感染伤口;发现有急性细菌性炎症、有脓性物体及坏死组织溢出。

伤口初诊评估记录单.doc

伤口初诊评估记录单 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伤口类型伤口部位 致伤原因持续时间初诊时间 1、影响愈合的全身因素 ○糖尿病○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肠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肾脏病○心肺功能不全○血管疾病○吸烟○异物反应○皮肤过敏其他 2、最近一周或长期服用的药物 ○类固醇激素○细胞激动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止痛剂其他 3、营养状态 ○食欲好○一般○差○吞咽困难,进食少○管饲+营养补充剂○仅管饲 ○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排便异常(腹泻、便秘) 4、体重指数(BMI=体重 kg/ 身高 m2) ○女≤ 19○男≤ 20○女20-24○男21-24○男≥ 25○最近体重下降kg ○最近体重增加kg。分析原因 5、移动能力 ○正常,不受限制○轻度限制,辅助下能完成体位移动○非常受限,需要别人帮助○不能移动,完全依赖他人帮助 6、活动能力就与方式 ○自主活动○搀扶活动○器械辅助活动(拐杖或轮椅)○卧床不活动○床上活动○室内活动○户外活动○活动有规律○活动无规律 7、伤口局部评估(TIME 原则) 大小(长×宽)cm2,深度cm,T(tissue):红色%,黄色I ( infection/inflammation):渗液性质(血性,血清性,脓性)%,黑色 ml/24h % ;渗液 颜色 (绿色,黄绿色,褐色);气味(腥,臭,恶臭,无味) M( moisture):周围皮肤组织(正常,浸渍,湿疹,溃烂) E( edge):伤口边缘(红肿,紫绀,苍白,增厚,翻卷,有潜行(潜行:点钟方向Cm ,点钟方向cm ,点钟方向cm ,点钟方向cm ))。 伤口疼痛分级(无,轻度,中度,重度,剧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