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的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A05北京晨报

2017年10月17日星期二

“根本的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此时,如果有一双天眼可以俯瞰华北大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将会看到这样一幅壮美画卷———新建的交通路网打通断头路,将北京、天津、保定、雄安等城市纳入一小时交通圈;东南部湿地林场蓝绿交织、西北部国家公园带筑起绿色屏障,一条环京生态圈正在延伸;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河北制造,一个优势互补的产业版图正在广袤的区域内重构……这是一体相连,生生不息的京津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正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化为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兄弟登山相互扶持

曾几何时,北京、天津、河北,这三个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的省市构成被称作“京津冀”的区域,长期陷于“中心发达、腹地落后”的尴尬里。北京,这座超大城市像一个大磁石,对周边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聚人才、聚资源、聚机会,不断招商引资、不断扩展城市功能的同时,人口越来越多、房价持续上涨、交通越来越堵,资源更加短缺。特大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2014年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京津冀视察调研,道出了他的深刻思考———“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同属京畿重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北京要解决自身遇到的突出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力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根本的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总书记一席话,拨云见日,让人豁然开朗。京津冀协同发展,一道春风,吹开涟漪。跳出北京发展北京2015年4月3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市改变的不仅仅是发展方向,更是发展理念———做加法: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要强化核心功能,这是首都的责任和担当。做减法:凡是不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坚决调整退出,这是解决首都“大城市病”的唯一选择。很快,北京市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重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幕很快拉开。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带动下,全市常住人口连续三年保持增量、增速“双下降”态势,2016年为2172.9万人,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由增到减的拐点,较上年下降3%。“聚”和“招”的态势进一步扭转,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由“虹吸”转为“辐射”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停留在支援建设、形式化的合作协议,而是要产业生根、开花散叶。同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滞后,市场化水平较低,这是影响协同发展的重要制约。总书记对顶层设计提出明确要求:“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我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次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顶层设计,给予了三地各自清晰的定位: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北京集中资源把创新的事业做大做强,创新成果到天津、河北实现孵化转化。这一更高层面上的布局,理顺了京津冀发展链条,形成了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两年后,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就亮了出来:北京“瘦身提质”,经济增速6.7%,其中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逾八成;天津“强身聚核”,增速9.0%,全国居前;河北“健身增效”,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增速6.8%。北京的“虹吸效应”正在消减,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增加,“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日渐显现。打通路共治霾

按照总书记要求,2014年三地优先启动了一批“先手棋”项目,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大气治污和产业升级三大领域率先突破。当年底,京港澳高速河北段经过改扩建,正式通车;京昆高速涞水至北京段同时通车。次年7月,京新高速连接线通车;四个月后,北京与河北相连的第11条高速太行山高速全线开工;年底,北京大外环高速公路张承段开通。而不远的将来,还将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唐“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还联手打响蓝天保卫战,建立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治理协作机制,启动实施国五排放标准,超额完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任务,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实现散煤“清零”……与2013年相比,2016年区域P M 2.5平均浓度下降约33%。构建三地“城市群”“生活圈”比宏观数字更真切的,是人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三年多来,京津冀132家医疗机构,对27个临床项目检验结果互认,京冀重点医疗合作项目累计派出北京医师1000余人、接诊约7万人次。在北京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生活圈,三地居民享受“城市群”的便利。京津冀协同发展,正让每一位身处其中的市民,感受它的魅力。总书记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历史性工程,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干,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协同发展,久久为功。一个宏伟的城市群,正在中国的北方崛起。京报集团记者闫雪静■北京、天津、河北人

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

积有21.6万平方公里,同

属京畿重地,地缘相接、人

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

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

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

合、协同发展。

■北京要解决自身遇

到的突出问题,必须纳入京

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

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

展的大动脉,更有力地彰显

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

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

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

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

■着力加大对协同发

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

“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

标一起做。

———习近平主编/张大天编辑/陈佳莉首席美编/曲嫣校对/

贾宁2017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将台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