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调研报告

XX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调研报告
XX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调研报告

XX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现象却依然存在,进一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村贫困人口情况及存在问题,市政协法制委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民政局、统计局、扶贫办,在王世英副主席的带领下,赴定边、靖边、吴堡、xx县等几个县区,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及政府扶贫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个,省级贫困县1个,其中7个县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吕梁山片区,另外定边、靖边被列入省级白于山区片区县。陕西省的扶贫开发标准提高到2500元后,全市有贫困人口万人,经过两年的扶持,截止XX年底,全市仍有贫困人口万人。据调查数据统计,XX年我市农业总产值只有亿元,仅占全市总产值的%,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381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2%左右,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生产条件较差的农村常住人口中,贫困人口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约占63%,家庭经营性收入约占23%。收入低而不稳,极易返贫,此外,诸如孩子上学、婚嫁,大灾、大病等情况,返贫问题非常突出。

XX年-XX年,全市扶贫开发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亿元,较上一个五年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亿元增长7倍多。其中:市级财政扶贫资金亿元,较上一个五年市级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亿元,增长近9倍。XX年以来,启动实施大规模移民搬迁工程。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移民搬迁共投入省市财政扶贫资金亿元。实施搬迁项目84个,搬迁24881户、101977人。全市共投放扶贫贴息小额到户贷款亿元,扶持贫困户万户;投放项目贷款亿元,扶持企业37个;建立村级互助协会260个,扶持农户万户;实施产业项目扶持企业 181个。全市完成贫困人口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万人次,实施“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万人。XX年开始实施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两年共资助3377人。近五年来,实现了万人脱贫,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收入也有了一定增长,由XX年底的780 元增加到XX年底的2381元。

二、导致农村贫困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市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贫困问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困扰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我市水资源匮乏,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十年九旱;水利设施老化,人畜饮水困难,尤其是白于山区腹地,无地表水利用或地表水流量小,水质苦碱不能饮用,地下水埋藏深,开采利用难度大,无法

利用。群众靠打窖收集雨雪水饮用,受干旱气候影响,经常是窖空无水,群众只有买水或饮用苦碱水,人畜饮水很困难。扩大生产发展用水更是极度困难。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过多,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县乡公路等级低,农电供应不足,制约着农村发展生产。因农业生产条件和水平较差,抗灾能力低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丘陵沟壑区。这三大区域是全市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

(二)因病致贫现象突出。一是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年完善,各级政府配套资金不断增加,但是目前还存在补偿水平较低的问题,不能完全解决部分大病患者的就诊费用。目前全市除xx县住院封顶线每人每年在30 万元外,其他县区仅为3 万元/户。二是政府虽然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加大,农村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基本健全,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专业卫生人才短缺的问题。部分患病群众必须到医疗条件较好的省级医院或者北京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但按照新农合规定,报销的比例反而有所降低。xx县王家渠村村民李利顺因患病花费20多万元,报销不足6万元,就是因为相当一部分花费是在省上或北京的医院治疗时产生的。三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观念逐渐增强,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是部分病人一味追求名院、名科、

名医,小病也往大医院跑。以前挂号时挂普通门诊,现在要挂专家门诊;以前到医院看了病就走,现在还要求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就医环境,“小病大治、小病大养”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四是遗传疾病导致部分群众几代贫困。如xx县王渠则镇闫米洼村俞子付,本人肢体残疾,妻子蒋士兰也是身有残疾。儿媳智力残疾,孙子先天智障及唇腭裂,现年7岁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一家人生活极度困难。xx县姬塬镇孙崾岘村村民孙德志,妻子先天性哑巴,其所生的三个孩子均不能讲话,全家只能靠种家里和租来的60多亩地维持生活。

(三)高校学费普遍较高,家中有的大学生的农村家庭负担较重。一是高校每生每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在6000 元左右,三类本科院校及艺术类、软件开发专业的学费更高。一个农民家庭供一名大学生有一定的困难,供两名以上大学生就十分困难;二是大学生生活成本高。由于物价上涨的原因,供一个四年制大学生至少得花费6 万元左右,沿海地区的高校和部分热门专业毕业生的花费甚至超过10 万元;三是大学生就业难,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好多家庭希望学生一毕业马上就业,以便摆脱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多数学生毕业后依然要靠父母资助来维持生计。

(四)扶贫帮困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近XX年来,我市在中、省的支持下,集中财力针对农村贫困状况开展了大规模

的扶贫项目和社会救助,提高了贫困乡村发展的潜力,使全市贫困人口逐年下降,但与此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一是资金投入分散,使用效益不高。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不对称,扶贫资金分散在多个部门,既增加了管理运行成本,又降低了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率;二是一些扶贫项目由于设计上的原因或者在基层出现了政策走形,形成投资浪费。如移民搬迁,在很多乡村出现了沟底搬至山上、沟里迁至路边等意义不大的“整村移民”,没有达到“搬出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部分村民为了贪图享受移民搬迁款项,却使自己增加了自筹资金的沉重负担。县政府一些部门和乡镇,出于某些特殊的目的,为一两户村民修柏油路或架设电网,造成极大的浪费。

(五)部分群众思想意识落后,发展经济的主动性较低。贫困村的村干部群众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存在“以粮为本”的观念,仍然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耕作方式,发展支柱产业、致富奔小康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只等着国家的补助,缺乏依靠科技、依靠支柱产业大幅提升收入的市场经济意识,安于现状,小富即安,重眼前轻长远。

(六)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当前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生产条件较差的农村常住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相对较高。

而这部分低收入群体由于农产品生产数量和商品化率较低,农产品价格增长空间有限,需要投入的农资和人工的成本在逐年上涨,致使农业增收空间较小。而非农业农民收入与农业农民收入差距随着社会工资的上涨,逐年呈拉大趋势。

三、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精神,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扭转重工业、轻农业,重财政收入、轻农民增收的倾向,用抓工业的理念谋划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把工业经济中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经营理念,移植和导入农业领域。通过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抓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营,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走出一条统筹城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道路,推动榆林城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和整合财政投入,为发展农村经济解决贫困问题提供资金支持。首先,要加强财政投入。坚持落实好中央关于“三个高于”、“三个加强”、“三个主要用于”的财政支农政策。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其次,要探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方式。以县为主统筹安排进行整合。就是以县委县政府组成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以县城经济发展的重点为龙头,对来自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进行整合,

项目的实施,由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财政部门负责协调和资金的监督管理、报账拨款,切实做到资金的有效使用。

(三)加大移民搬迁力度。移民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移民搬迁的目的不仅是解决居住安全问题,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变二元结构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政府有关部门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划,从市到县都要统筹考虑移民搬迁与城镇体系规划,做到协调统一;二是重点解决好集中安置率较低的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落实集中安置率80%以上和每个集中安置点必须在30户以上的硬指标;三是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群众住房建设,除必须的基础设施外,其他要按规划逐年建设,市县配套资金要确保足额到位;四是要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在全市和各县范围内统筹考虑安置点的布局和选址,把移民搬迁工作更好地向前推进。

(四)完善社保体系,建立健全与扶贫政策相衔接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扶贫则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措施。要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的,不能忽视社会保障的扶贫功能。应根据农村新的贫困特征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调整扶贫战略,致力于完善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是政府要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发挥投资主体的作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二是科学划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合理选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象,

逐步将低收入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实施预防和应急救助相结合的分类救助策略;三是加大教育和医疗救助的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中病、残、老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农村贫困;四是建立以县为单位的三级救助实施系统,并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监控和评估体系。

(五)强化教育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就“三农”问题而言,政府的扶持引导是外因,农民的创业发展能力是内因,千百万农民群众才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的主体。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着力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懂科学、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一代新型农民,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要认真落实中央“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要求,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富裕农民。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要采取工程、生物、科技等强力措施,全方位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要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同时,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发

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原料生产基地,再由基地联结和带动农户。xx县寇家塬镇慕家塬村办有多家红枣加工企业,其中党支部书记经营着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年用工量80余人,从事最基础工作的农民每月可有1500元的收入,村民既能照顾家里,也可不出村子即获得较为可观的收入。因此,大力扶植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本地优势农产品进行各个层次加工,是一种提升村民收入的有效方式。二是要跳出“三农”抓增收,广辟农业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非农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工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大培训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综合运用农民工培训补贴、“阳光工程”补贴、“扶贫雨露计划”等政策,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水平。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大转移”工程,促进劳务输出由劳力型向技能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要进一步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加大补贴力度。

(七)强化基层政府职能,落实好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要强化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计生法规、优生优育等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动性、自觉性。要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加强经常性管理与服务工作,完善三查服务制度,严格二孩生

育证申请、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遏制违法生育现象发生。对违法生育的家庭,严格按照《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按规定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xx”期间,要实施市县乡计生服务站建设项目,建立功能完备的县乡计生服务体系。实施“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建立以“两网一库四级平台”为基本框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体系。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的各项优惠政策,依据标准,足额兑现到位,不断深化利益导向机制,切实解除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

精准扶贫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精准扶贫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镇位于市西南部,距市区7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02平方公里,其中在册耕地面积2319公顷,林地面积618公顷,苇原面积6000公顷,草原面积18394公顷。下辖11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总户数4468户、人口12914人,其中农业人口11982人。劳动力人数6741人,常年外出务工约3500人。全镇有低保户1098户、1196人,五保户60户、61人,残疾人352人,全镇参加新农保4569人,参保率44.8%;参加新农合6777人,参合率95%。 (二)基础设施情况。全镇现有农田井273眼,灌溉面积2300公顷、灌溉率73%。现有公路8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全镇砖瓦化率65%,自来水入户率80%,固定电话入户率10%,互联网入户率40%,有线电视入户率50%。中小型农机具1324台(套),大型农机具92台(套)。有村小学6所,中心校1所,中学1所,卫生院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10所,敬老院1所,有10个村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其中有2个村广场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 (三)经济发展情况。202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75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305万元,占47.5%;养殖业收入5455万元,占31.1%;劳务经济产值3740万元,占21.4%。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同比增长10.8%。

1、种植业。种植业实现总产值是8305万元,其中,玉米1350公顷,实现产值2385万元;水稻1050公顷,实现产值4000万元,高粱大挠子1255公顷,实现产值1880万元;杂粮杂豆60公顷,实现产值40万元。 2、养殖业。养殖业实现总产值5455万元,其中,养羊10.5万只,实现产值4215万元;养猪3200头,实现产值853万元;养马407只,实现产值200万元;养牛175只,实现产值87万只,养鸡1.5万只,实现产值100万元。 3、劳务输出。劳务输出实现收入3740万元,其中,全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500人,实现收入3500万元,季节性务工1251人,实现收入240万元。 (四)党建情况。镇党委下设18个党支部。其中:镇直机关党支部1个、村级党支部11个。共有党小组47个,党员426名,其中项目党员25名,贫困党员57名。党员平均年龄49岁。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场所“六星一网”建设,现有7个村已达到了上级要求的标准,计划明年完成其余4个村的“六星一网”建设。 二、贫困现状及原因 在2021年建档立卡中,全镇共有贫困户2088户、4713人,分布在全镇11个行政村,占全镇总户数的31%,占总人数的 36.5%。其中,重点贫困村4个(平安村、长征村、长富村、东南岗村)。到2021年,全镇尚有1539户贫困户,2950名贫困人口。

XX村党支部调研报告

香园村党支部调研报告 大河乡香园村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设施农业专题调研 XX年我村根据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和大河乡党委、政府做好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以及大力发展“3211”产业的部署,在科学规划、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前提下,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强势推进“3211”产业,全力做大做强设施农业这篇,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使设施农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期,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香园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参学党员纷纷深入设施农业园区了解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此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设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搭建种植情况 截止目前,全村共搭建大拱棚860栋,面积400亩。涉及2个组,其中以碱井组所占面积较大。从分布上看有庭院分散种植和村主干道旁集中种植两种形态。大拱棚日光温室每年可种植2-3茬蔬菜,主要种植品种为黄瓜、西红柿、芹菜、辣椒等,同时间种白菜,油菜、萝卜等。 (二)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大拱棚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一般每栋棚面积为0.2-0.4亩,单棚年产值8000-XX0元,平均年投入3000—8000元(包括棚模、棚杆、种子、农家肥、化肥、农药),年纯收入3500-7000元。如乌沙塘设高效施农业园区的塑料大棚,平均每棚0.3—0.4亩,一般单棚纯收入3500-6000元。今春效益最好的农户0.35亩大棚仅在春季一茬黄瓜就卖7000元,估计年产值能达到14000元左右,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2、社会及生态效益。 有效补充开发区及周边市县蔬菜淡季市场供应,平抑蔬菜淡季市场价格;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拱棚设施农业对于解决我乡乃至开发区年均降水量200㎜左右、水权指标为1.5亿方、灌溉定额为每亩366.5方、水资源不足制约发展的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水资源短缺、结构调整矛盾突出和周边市县迅猛发展的竞争差距在不断拉大等严峻挑战,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加大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立足实际情况,把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强区富民的根本举措,提出推进“3211”产业发展的思路,而就现实发展情况来看,设施农业恰是拉动“3211”产业发展的四架马车中的领头军。发展设施农业首先可以达到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目的;同时,设施农业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成为农业发展和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调研报告 卢氏县发改委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县当前经济建设战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两省八县交汇处,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全县辖19个乡镇,352个行政村,3112个居民组,总人口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一)城乡规划全面启动。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分阶段实施,多角度宣传,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

一是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2003年,县委、县政府委托河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县城规划进行了第三次修编。2008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在广泛征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班子会讨论研究及有关专家评审论证后,确定了“一轴一带六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将城区规划控制区由原来的16.6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同时,我们还对城市局部规划进行专项修编,如城镇供排水、停车场、水体景观、重点建筑等,力求使规划更合理、更完善,体现人民意愿,贴近群众生活。二是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要求,将产业集聚区建设同城市建设相结合,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 3.9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呈报省政府批准,从而使城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100%。三是完成了重点集镇、重点村等规划。按照村镇经济发展要求,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特点,由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完成了各乡镇集镇规划和全县确定的61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同时,并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完成了全县所有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新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县城、重点镇、小集镇同步建设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层次,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一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

2020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2020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县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温泉镇斯桥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斯桥村位于温泉镇西部,辖33个村民组(法定组28个,自然组5个),现有910户3228人。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60户941人,其中五保25户28人、低保85户232人。2020年度,全村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7800元,2020年度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9360元。 斯桥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3亩、林地面积1980亩,茶园850亩、桑园950亩,其中高标准茶园400亩,桑园300亩。 斯桥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20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 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斯桥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15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2人组成工作组,利用3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斯桥村由县供销社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25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25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斯桥村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98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五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单位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在外务工,因工作环境、安全防护条件比较差,患上了内风湿、致残等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25户贫困户98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镇政府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缺少致富门路,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二是缺少致富资金,以种植水稻、小麦和发展少数种桑养蚕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坚持精准扶贫同步全面小康 2015年7月至8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

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

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摸清贫困家庭及人口底数,根据市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入户走访“拉网式”摸排,对全乡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意愿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初步理清了**乡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存在问题等,并据此提出了开展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供决策参考。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市西北部,东邻**县**镇,南接本市**镇,北连**赖村镇,西毗邻**县**乡,离市区82公里,全乡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91亩、山地面积65730亩,丘陵6109亩,河流水库4100亩;全乡共有**、**、**、**、**、**等6个行政村,81个村小组,756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12755人。主要产业为水稻、烟叶、生猪、土鸡土鸡蛋等,村民主要收入为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整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三送”工作、土坯房改造等政策资源,积极发展烤烟等特色农业产业,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截止目前,全乡通村组公路达85%,新农保参保率57%,新农合参合率98%,共有1223户土坯房改造户已完成改造。但限于村民自身文化素质和农业产业抵御各类风险的局限性,仍有部分村民因各种原因无法脱贫或返贫。到目前为止,全乡仍

有低保户117户440人,五保户73户117人,扶贫户489户2170人,扶贫低保户42户178人。 二、贫困类型 此次调查样本主要为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先期已识别为扶贫低保户和扶贫开发户的对象,共721户2905人,其中低保户117户,五保户73户,扶贫户489户。经梳理,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这类群体是我乡贫困户的主要群体,如**村的**,大儿子前几年查出患有重症肌无力,去年小儿子也查出患有此病,真是祸不单行,家里一贫如洗。 2、因丧失劳动力致贫。如**村新地小组**年时已高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小儿子20xx年因车祸去世,家中的主要劳动丧失,儿媳**体弱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孙子**年幼,全家3口人没一个主要劳动力,全家只靠政府发放的低保补助金和年高体弱的老人艰难耕作生活,日子过得非常困难。 3、有劳力,但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致贫。如**村**组的**,全家每月有2千多元的收入,但游手好闲,做一天,吃三天,有多少吃多少,一年到头没有一点积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居住和生活条件全村倒数之列。 4、因学致贫。如**村**原本生活在全村属中等水平,但近年,2个儿子分别在**、**上大学和高中,一年5万多元的教育经费一下子把他家多年的积蓄用光,到处借钱供小孩上学。 5、因文化水平低,无技术技能致贫。如**村的**和**夫妻二人,

XX村蹲点调研报告

XX村蹲点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一、金腰带村的历史与现状,金腰带村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西部,系纯畲族村,与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交界,距福安市区60公里,镇政府驻地30公里,该村有村委楼一座,医疗站设在村委楼内,医生1名, 二、金腰带村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地理条件偏差,交通不便,人员出行及商品运输困难, (二)民族乡村经济结构单一,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自我发展弱, (三)无法在金融上获得信贷,只能依靠自我原始积累, (四)农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制约生产能力的提高,也阻碍农民增产增收, (五)乡土文化淡化,大量耕地荒废,年轻畲民基本上外出打工谋生, (六)宗族观念淡化,多数村民集体观念冷淡,少数还闹不团结。 一、金腰带村的历史与现状金腰带村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西部,系纯畲族村,与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交界,距福安市区60公里,镇政府驻地30公里。该村下辖金腰带、孔门、王必山、岩下

蛇4个自然村,海拔从100米到600米。金腰带自然村为村委会驻地村,有蓝姓与钟姓。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该村曾一度十分辉煌。不少老人曾经回忆说,在已过世的雷坤贵老村支书的带领下,全村兴建了水力发电站,是附近少数能用上电的村庄,使得该村远近闻名。村里还兴办了碾米等加工厂,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挑着稻谷、小麦来此加工。再加上村里还设有电影放映点,附近村庄的群众经常纷拥而至来看电影。现年57岁的村会计雷品文就是当时一名电影放映员。到如今,全村136户682人,中共党员16人,常住人口约320人。村民主要以务工、务农为主。全村共有耕地487亩,其中农田112亩、林地3800亩、茶叶32亩(以绿茶与金观音为主)、水果319亩(以龙眼、桃子、杨梅为主)。村民家家养有鸡鸭,十几户人家还有养猪,规模不等,年蓄栏量从十几头到两三百头。xx年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该村有村委楼一座,医疗站设在村委楼内,医生1名。已通金腰带村至大获村步道200米,道路硬化金腰带自然村 1、6公里、孔门自然村 1、1公里、岩下蛇自然村1公里。余下孔门自然村600米、岩下蛇自然村600米、王必山自然村200米尚未硬化。由于自然村分散,群众生活水平低,文化水平低,无一所村小学,大部分学龄儿童要到附近大获、行洋等村小上学,一些儿童随父母打工到外地就学。有线电视只通到主村,其他自然村村民依靠广电部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落实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落实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目标,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县发改局和会仪镇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14天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会仪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镇辖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箭头社区和会仪、和平、黄坪、三渡4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18个居民小组,全镇有7040户24801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 19633人,占%,属典型农业镇。有劳动力12648人。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500亩。林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退耕还

林面积2000公顷。2014年,镇内生产总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 (二)产业分布。会仪镇辖区内有6家企业,可吸纳劳动力400人,贡献产值4000万元。产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覆盖4个村。有养殖大户46 户,其中养羊18户、养牛9 户、生猪养殖7户、养兔4 户、养鸡 3 户,养鸭2 户、梅花鹿1户、其它2户,有专业合作社10个。种植业以经济林果为主,主要种植李子、核桃,李子种植14060亩,核桃4000 亩,种植大户55户,有专业合作社25个,主要分布在和平村、三渡村、黄坪村。 (三)贫困现状。根据2014年登记确认,全镇有贫困行政村2个,分别是和平村和黄坪村,特困自然村29个,有贫困户2468户,贫困人口 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数115人,低保人口数2794人,少数民族人口数91人,残疾人人口数562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这些贫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布在贫困行政村。加快减贫脱困,确保2468贫困户12463贫困人口在2019年如期脱贫,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抽样摸底情况分析 会仪镇有贫困户2468户12463人,其中建档立卡2051户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应抽查摸底615户。此次抽样摸底从发改局和会仪镇抽调20人组成,分内业组和外业

乡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这个寒假我早早回到了我的家乡,并开启了对我乡村村深入调查之旅。我所在的家乡名叫中益乡坪坝村,能成为这里的一员我感到特别骄傲,因为这里是一个风景美、人美的地方。根据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在这个寒假期间对我乡村进行深入的调查。中益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之所以被列入为市级深度贫困乡,主要有两点:一是地理状况严路,基础设施落后;而是发展资源贫乏,志智开发不够。但是在近年来我们村已经成为精准扶贫开发的重点村,在短短的一两年实间内,因为精准扶贫,我们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村在精准扶贫前,同附近的村落主要有以下几个贫困问题:①村民的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居民的木房、土房,根本没有舒适性可言,而且大多数都年久失修,存在一些危险。②村里的公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绝大多数支路还是泥泞的土路,一到下雨天走路都很不方便,在暴雨时公路边上的悬崖很容易发生垮塌,人有在下面,特别危险。③村里的环境卫生很差,农村的生活垃圾较多,只有将这些垃圾倾倒在河塘和废地,从而造成一眼望去到处是垃圾的现象,河中的水变得浑浊不堪,河里的鱼几乎灭绝。村民的生活健康存在很大的威胁。④村民的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村民靠外出务工、生产农业作为主要经济的来源。⑤由于年轻的外出打工,所以村里出现老人和小孩较多的现象。目前这些问题都已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在最近两年里,村里老人和小孩较多现象已慢慢消退,现在村里的人数逐渐增多。由于乡村的迅速发展,有大量的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农产业和养殖产业。主要以种植辣椒和养殖等你为主。种植辣椒是近两年才开始种植,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有“石柱红”辣椒,等到了辣椒采摘、收购期,辣椒地里,一串串辣椒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煞是喜人,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戴着草帽的农民忙着采摘辣椒,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现象。但是在养殖蜜蜂方面,之前是村民较为担心的,原因是蜂蜜很难销售出去,直到如今网络进入到农村,并且有了政府的大力宣传,村民再也不用担心蜂蜜销售问题。在当地有了这样以为人士,以养殖蜜蜂为主,养殖多年,但还是仅有微薄的收入。直到今年来,我乡发出了一系列大力发展中蜂养殖的扶持政策,给了这位人士响应的帮扶,从此他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他的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并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传授给贫困群众,动员大家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带领村民脱贫本小康。种植产业、养殖产业使当地的村民的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我乡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在去年,农村水库已修建完成,水库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提供农村用水、灌溉、防洪、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效益,也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农业生产条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水库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已经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中益乡通过扶贫,对贫困村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对凌乱分散的房屋进行统一规划,改厨、改厕、改道、引水、修路等,现在大多数村民家里都已安装了有线电视、修建了休闲娱乐广场,为村民们打造了一个靓丽的家园,成功让山区农民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同时还加快了该乡融入大黄水生态旅游经济圈的步伐,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出行难问题。在安全引水上,投诉大量资金,新建了中益水厂,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让村民用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还在修山方面上,也投入大量资金,有效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如今走进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干净整洁的水泥马路,翠绿郁葱的花草树木,摆放整齐的垃圾桶,修葺一新的农家小院,给人呈现出一副秀丽的农村田园风光的画面。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坪坝村在农家小院放置了统一的垃圾收集桶,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路边和院落内再也没有暴露的垃圾,村落干净整洁、清爽宜人,乡村居民也逐渐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乡全村设置了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2017.11 张冰池) 按照省、市、县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扶贫办《关于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办公室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具体分工,由我承担XX镇店头村乔X林和徐X林家的帮扶工作。为帮助其能够实现2020年脱贫的既定目标,我通过2014年至2016年前半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和今年5月至7月的多次入户走访,对全村的基本情况及乔西林、徐书林两家的具体情况已经全面掌握,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一)村情概况 1、村情简介 店头村位于XX镇东南4.5公里处,东临XX镇卋坡村,南邻XX镇肖咀村,西邻XX镇唐家村,北邻XX镇刘家村、XX村,地形地貌是三坡四沟,东北高、西南低,是我县中部塬区的中型村。该村共有268户、1170余人,耕地面积1547亩,全村主导产业以粮、果为主,果园面积928亩、地膜玉米700亩(含套种)。村民从事个体运输业13户,第三产业的9户,养殖业2户,其余群众以种植业为主,农闲季节在附近打短工。 2、产业发展

店头村的主导产业为苹果种植,全村耕地中大约75%用于发展苹果种植产业,经济收入的85%来源于苹果,其余耕地基本上种植玉米,有少量小麦。村内没有建立果品精深加工企业,也未发展附加值较高果蔬相关的下游产业。 3、农民收入 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70人,支撑全村年均收入2300元。苹果和玉米种植,支撑全村年均收入1150元。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农资直补、低保供养等政策性收入,达到全村年均收入150元。肉猪、家鸡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养殖业不成规模,目前带动收入不大。合计人均年纯收入3400余元。目前暂无村集体收入。 4、基础设施建设 人畜饮水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群众用水比较方便,排污管网建设等设施因年久老化,阴雨天气积水排放不畅;在我单位为店头村修筑完成800米的道路硬化任务后,该村的村组道硬化已基本完成全覆盖。通村公路“店川路”与210国道完成了对接,现通往丗坡村的200米左右的道路尚未完成硬化任务;全村实现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接通,方便群众收看政策宣传与作物管理培训节目。通讯信号完成了全覆盖,互联网也已完成入户建设;全村“村村通”网络电视已全覆盖。 5、基层组织建设及其作用发挥情况

关于某某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通过一段时间以来对我村认真细致的逐户调查走访,使我对村内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现将我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介绍 河间市兴村乡***村,距河间市西二环仅2公里,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水泥路,直达市里的公交车经过我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我村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人均一亩左右,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普通农作物,有少数耕地种植了速生杨,梨树、苹果树等。 全村共有382户,共1571人,其中党员49人。截止到今年3月18日两委班子换届在群众的满意声中圆满完成。新一任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0岁,都是村内文化水平,致富能力,政治觉悟比较高的人。换届后的村组干部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农村相关科技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务知识等的培训。 果袋生产是我村的主营产业,同时我村有家具厂1家,饭店2家,商店3家,种子站1家等辅助行业。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客户流失、资金断档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果袋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小企业濒临破产甚至已经破产。集体收入方面,我村每年有大概5万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于租赁、集体产业等。 我村建有占地90多平米的休闲娱乐场所,定期会有娱乐活动,用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二、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村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果袋生产厂家,但是大多数的农民的收入来源还是靠农业生产或是外出打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另外,村内的主要经济来源果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_1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 版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乡镇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我们##区县政协小组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区县城镇化建设实际谈一下对乡镇城镇化建设粗浅的看法。 一、##区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建设了广场,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灯,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8%。村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 二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

对于考察精准扶贫调查报告-扶贫调查报告

对于考察精准扶贫调查报告|扶贫调查报告 为稳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月14日至15日,县长**、副县长**率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及各乡镇管理区主要领导一行15人赴**、**两县,就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方法实地考察学习,两县主要领导参与陪同。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县**片区、**片区、**片区、**茶业集团以及**县**片区、**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

手抓扶志,**县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创建**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

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 为摸清我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展思路,推进全区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月中旬,由区政协副主席刘树起带队,区政协各委室负责人、部分政协常委组成调研组。在有关部门及镇(街)积极配合下,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察看、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村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全区经济总量较小、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经过入户调查、精准识别,我区现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x人。其中,一般贫困户占x%,低保贫困户占x%,五保贫困户占x%;有劳动能力的占x%,丧失劳动能力的占x%,无劳动能力的占x%;因病致贫占x%,因残致贫占x%,缺劳动力致贫占x%,因缺技术、缺资金等致贫占x%。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要完成x人的脱贫任务,到2018年所有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仅时间紧、担子重,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成本越高、见效越慢。脱贫攻坚真正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三项机制,精准落实扶贫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为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区、镇(街)、村三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健全区级领导联系镇街、区直部门结对帮扶贫困村、镇街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的帮包责任制,坚持村为重点、扶贫到户、责任到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传递压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全面加强督查考核,动态监督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并督促镇(街)、部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建立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制和问责制,实行扶贫工作实绩“一票否决”,在全区上下形成“领导主抓、专班负责、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制定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健全项目评审、公告公示、招投标、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所有程序全部实行阳光操作;实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使用实施情况跟踪问效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问责,切实保障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和安全运行。 (二)做实两项工作,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做实扶贫对象精准认定和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奠定基础。一是精准认定扶贫对象。组织区、镇、村三级力量,坚持科学识别、民主认定的原则,严格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告公示、建档立卡“六步工作法”,开展入户调查,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着力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2014年共识别贫困村x个,贫困户x户、x人;今年2月份,再次对贫困村、贫困户

xx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

xxx 镇 xx 村 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序言:通过调研, 切实摸清易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为县委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一、基本情况 xx 村(社区位于 xxxx ,属于山区村委会,下辖 xx 个自然村, xx 个村民小组, 2011年末总户数 xx 户,总人口 xx 人, 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xx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3元。全村国土面积 xx 平方公里,海拔 xx 米 , 年平均气温 xx℃,年降水量 xx 毫米,适合种植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xx 亩,人均耕地 xx 亩,林地 xx 亩。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到镇道路为土路, 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二、集体经济概况 xx 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总体来说该村的集体收入来源空白, 村级组织活动经费主要是靠财政的村级转移支付。 三、发展集体经济的特色与做法(原因 xx 村地处山区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知识文化水平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本身的资源相对缺乏,村里没有集体所有的资产用于发展。山上有林分到户,地下无矿也无地,更没有什么乡镇企业,所以集体经济就成了无水之源。 四、存在问题与思路规划 (一存在的问题

1、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 xx 村属山区村,各组环境条件差,不少大部分村组所处地理位置偏僻, 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 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 2、发展的意识不强。随着个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地被大部分村民淡忘, 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和村民对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弱化,集体意识、大局意识淡化,思路不清、办法不多,示范性不强,带动能力有限,个人意识、自我意识增强, 观念陈旧, 认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 只要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有没有集体经济无关紧要。 3、村集体负债大。 xx 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期徘徊不前,修建村委会、村社道路、架电、建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只能靠贷款、借债进行,致使大部分村大量负债。 4、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扶持资金和政策较少。各级各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给予了一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但由于点多面广, 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仍然有限和不足。 5、 xx 村大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剩下孤寡老人儿童,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保守、守旧。 (二发展思路规划 1、鼓劲加压,营造浓烈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使广大村民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树立村兴我荣,村衰我耻的思想, 特别是广大党员要作出表率, 敢为人先, 树好榜样。其次, 两委班子要发挥好带动作用, 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发挥村支两委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非常关键,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