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实验_测平均速度例题

有关实验_测平均速度例题
有关实验_测平均速度例题

有关实验测平均速度例题

【例1】图1所示是一位学生测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平均速度实验图。B是斜面AC的中点。用刻度尺量得S AB=42cm,上方表内一格代表1s,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请在图下方的实验表格内填好应填的数据。

【分析】从图上看出小球从A→B用时4s,从A→C用时7s,从B→C 用时3s。间距分别是42cm,84cm,42cm。用对应的距离除以对应的时间,即可得相应的平均速度。

【解答】如下表中所示

【说明】各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不一样,这就是变速运动的特征,也进一步说明,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时间内才有意义。

【例2】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出学生从家到校的平均速度。写明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及计算关系式。

【分析】一般情况下,从家里到学校都有一定的路程,因此必须用“以少测多”的方法来测距离,并尽量保持走路步伐一致。运动时间可借助手表来测定。

【解答】(1)实验所需器材为米尺、手表。

(2)测一步的长度l;保持步伐一致,数出从家到校的步数n,同时记录整个步行的时间t.

【例3】小红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得到下列数据,但因钢笔漏水,不慎将实验报告弄脏,一些数据看不清了,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路程(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

全程s1=1.2 t1=8 v1=

前半段路程s2=0.6 t2= v2=

后半段路程s3=s1-s2= t3= =3 v3=

【分析】这类“综合填充”,类似于外语的“完形填空”,要求比较高,要小心审题,认真辨析。如本题中“v3=”一格中,是否能够仿照“s3=s1-s2”,补充上“v3=v1-v2”?万万不能!物理公式的背后都有各自道理——物理规律。平均速度必须用速度公式v=s/t求出,v3既不等

【解答】见下表

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仪器:斜面、小车、金属片还

有、.

实验步骤如下:A、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让小车运行的,

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仪器:斜面、小车、金属片还有停表、刻度尺

实验步骤如下:

A、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让小车运行的时间长一些

B、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斜面底端金属片的长度,即通过的路程;

C、用停表测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C所用的时间;

D、再将小车从A运动到B时,测出路程和时间;

E、将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处,测出路程和时间,把上述测量数据的竖直填入表中;

F、根据测出的s、t,用v=s

t

v=s

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AC、AB、BC的平均速度.

实验次数路径路程S(m)时间t(s)平均速度ν(m/s)

1AC1.82.50.72

2AB0.91.50.6

3BC0.91.50.6

G、分析结果第1次实验的平均速度与第2次实验平均速度不同的原因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时间都不同,而且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时间都不同,而且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H、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的平均速度相同的原因是小车运行的路程相同,时间也相同小车运行的路程相同,时间也相同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量出小车行驶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相应点时的时刻;

(2)对同一斜面,斜面倾角越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越便于时间的测量;(3)已知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v=s

t

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根据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中的数据和公式v=s

t

可以分析出结论.

解答:解:(1)除了题中给出的器材外,还需要测量路程的

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停表.

(2)A、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长些,而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B、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C、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F、已知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v=s/t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G、第1次实验的平均速度与第2次实验平均速度不同的原因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时间都不同,而且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H、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的平均速度相同的原因是:小车运行的路程相同,时间也相同.

故答案为:停表;刻度尺;时间长一些;刻度尺;停表;v=st;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时间都不同,而且路程越长速度越大;小车运行的路程相同,时间也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原理、分析不同路段速度不同的原因,熟练应用速度公式来分析问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分析: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量出小车行驶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相应点时的时刻,然后利用平均速度公式v=

求出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除了题中给出的器材外,还需要测量路程的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停表.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测量出速度)那我们现在出去测量你觉得合适吗?想想能 否通过设计一个模型,做个实验来研究呢? 二.研究新知 出示一个这样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呢?或者说通过这个模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提出问题:如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现在你们猜想一下会是什么情况?(猜想与假设)。猜想后不行动永远只能是猜想,所以我们要 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设计实验) 课本上已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明 确: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平均速度(板书课题)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刻度尺(测量s),停表(测量t),斜面、小车、金属片教师视频演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听,思考: 1.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做什么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2.怎样表示小车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3.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v=s/t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是s)测量哪里到哪里的距离? 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5.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所以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误差的产生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1.4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学习目标:能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一、选择题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 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 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 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 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 (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 甲 乙 c 图1 a b a b c

测平均速度实验题

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验, 探究题 总分 得分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岀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即可求岀小车的平均速度。 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方便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___________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 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 “小 于”或“等于”) 评卷人得分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 (选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 表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

3、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 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是 . (2 )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的器材是 (3)所测路程为 m . (4)假设所用时间为 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m/s ?(保留两位小数)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岀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 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 ,理由是: 5、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12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 (1 )根据实验的原理 ______ ,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s和所用的时间t. (2 )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为保证小球 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高度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 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水平段BD的高度. (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段距离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 (m-s-1) AB 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岀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 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岀小车到达B点 (I)图中AB段的路程 S X B= cm,如果测得时问t AB=.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 AB= ________ c m/s ⑵在测量小车到达 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 AB段的平均速度 V AB会偏

实验练习,测量平均速度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 本实验的原理:;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 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 为__ 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__ ___。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 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 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实 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和.如图,若秒表每格为 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 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 止,通过的距离是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 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 间是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 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 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 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 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 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 填>、<、=) 6.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 还缺少; (3)所测路程为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 了. 图3 图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1.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 cm/s B 9 cm/s C 8 cm/s D. 7 cm/s 3.一架雪橇沿山坡滑下,第1s内通过3m,第2s内通过6m,第3s内通过9m…则有( ) A.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m/s B.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 m/s C.雪橇前2s的平均速度是4.5m/s D.雪橇的平均速度是4.5m/s 4.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d四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小于3米,则( )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 B.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b C.甲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c 5.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3)若图中停表每格表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6.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5~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D.2~5s内,小车运动了2m 7.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s.从频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8.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cm.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m/s 9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________cm/s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45 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5、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比较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__________ 。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 ;上半段的长是S,运动的时间是t i。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是__________ ,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______ ;在斜面_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__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_______ 和_ _____ 有关。 课后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120.0分) 1. 小明做“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 (1)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O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 10cm处做一刻度标记,用秒表测出气泡从O点运动到每一个刻线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如图),算出各区间内相应的速度。小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在玻璃管上每隔 5cm处做一刻度标记,其余操作与小明的相同。你赞同同学的方案,理由 是 。 2.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m/s.(5)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__________ m/s. 3.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及答案

1.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 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15m/s D.20m/s 2.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 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 兔子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3.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4.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3∶2 B.3∶1 C.3∶4 D.4∶3 5.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6.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

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7m/s B、5m/s C、8m/s D、9m/s 7.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8. 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 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______m/s。 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 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_______cm,=_______s,=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________Vb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测平均速度实验总结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 3.小明在“测小车的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椭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大/小). (2)请根据图给信息回答:S AB= cm,V AC=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速度V AC偏(选填“大”或“小”).

4.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5.下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在使用该刻度尺前,首先应该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该小球做的是运动,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2)另外,他还对测量中的一些误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如在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用力拉伸卷尺进行测量,其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将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 = cm,t BC = s,v AC =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小”).

2021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

让每个人平等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 。 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实验步骤:1.2.3.4.5参照课本23页 6.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 3和时间t 3 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比较 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 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 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m/s。 3.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开始刹车,又经过 4.4 s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4.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5.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m/s。 6.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7.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8.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 甲先到达B点 B. 乙先到达B点

测平均速度实验题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验, 探究题 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即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___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 (选填“大”或“小”)。 评卷人得分

3、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的器材是. (3)所测路程为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m/s.(保留两位小数) 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12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s和所用的时间t.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练习题

25.图9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 (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据图中信息s AB=_______ cm ,t BC= s,v AC= m/s ,v AB= m/s,小车做运动。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大”或“小 26.一小球在光滑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 (1)小球前8秒的速度?(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

1、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鸣笛后2s内收到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此时司机立即刹车。问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多远?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2、(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1分)。 3、(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1分)。 4、(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__ ____m/s(1分)。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1分)。

1、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分) 2、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至少要有0.1 s。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人能在空谷中听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多少米? (3分) 3、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间隔2.43秒。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4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 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 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邢台市第三中学祝林涛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 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②.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实验材料停表、斜面、米尺、小车、气球 教学方法讲解、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新课复习准备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一)分组实验(二)数据处理讲评2012年奥运会百米飞人大赛,博尔特 再次卫冕,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 人。 同学们,想知道他跑得到底有多快, 速度是多少吗 同学们积极响应,充分调动起学习 热情。 出示练习: 1.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 位是。 3.我们常用来测量长度,利用来测量 时间。 4.从速度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 运动物体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5.如图所示,停表的 示数为mins。 学生认真答题,展示答案并更正错误 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所需测量的物 理量都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5、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分析与论证:比较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 。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__________ 。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 ;上半段的长是S i,运动的时间是t i。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是__________ ,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______ ;在斜面_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__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_______ 和_ _____ 有关。 课后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 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物体甲从地沿直线向地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直线表示物体乙从地向地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物体是相向运动 B.甲是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 C.甲、乙两物体运动了,在距甲的出发点处相遇 D.甲在运动中停了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位移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方向关系,并分析两物体各做什么运动.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详解】 A.由图象知,甲乙从相距100m处相向运动,A正确,不合题意; B.甲从2s停留到6s,不做匀速运动,B错误,符合题意; C.8s时,甲乙在距甲出发点60m处相遇,C正确,不合题意; D.甲从2s停留到6s,中途停4s, 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A.v甲=0.6m/s,v乙=0.4m/s

B.经过3s两小车一定相距6.0m C.经过4s两小车可能相距1.6m D.经过5s两小车一定相距2.4m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详解】 A、由图可知,当t=6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3.6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m, 甲甲 甲 , 乙 乙 乙 ,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看出:经过3s,甲车的路程是1.8m,乙车的路程是0.6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 1.8m-0.6m=1.2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 1.8m+0.6m= 2.4m,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看出:经过4s,甲车的路程是2.4m,乙车的路程是0.8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 2.4m-0.8m=1.6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 2.4m+0.8m= 3.2m,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看出:经过5s,甲车的路程是3.0m,乙车的路程是1.0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 3.0m-1.0m=2.0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0m+1.0m=4.0m,故D错误。 故选C。 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D.前2s内,小华跑得较快

测量平均速度

第周第课时执笔人:黄平备课组长: 求实课堂八年级物理组教案- 1 - 互动调控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教学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以知晓培养情境(3分钟)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以问题驱动教学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 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 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 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 至1.0×10-6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

第周第课时执笔人责任人 互动调控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 (二)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 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 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 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 2 -

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 、小明和同学们利用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盘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 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 ;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 (即t 1),如图所示。 (3) ; (4v t s v =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 t 2= ;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 cm; t BC = s; V AC = m /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 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 三、综合应用题 9、骑自行车上坡用50s ,下坡用20s ,坡长100m ,求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上、下坡一次的平均速度。 10、一位同学以3 m /s 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5 m /s 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 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1、某汽车以36 km /h 的速度匀速行驶,1 h 后通过全程的一半,要想在40 min 内到达目的地,它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多少m/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第7小第8小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