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考题 练习 上

近代文学考题 练习 上
近代文学考题 练习 上

近代文学练习题(上)

一、填空题

1.茅盾在“五四”时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倡导的艺术主张。

2.1921年,茅盾参与发起了,同年,他接受了的主编工作。

3.茅盾1925年发表了一文,以鲜明的阶级观点,克服了早期理论的偏差。

4.“五四”时期,茅盾致力于介绍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尤其对的文学更为关注。

5.茅盾在发表时,署名“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

6.《虹》的女主人公是。

7.1930年冬,茅盾创作了两部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它们是和。

8.长篇小说的问世,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9.茅盾写于抗战爆发后的是以芦沟桥事变为背景,着重反映了上海“八·一三”事变的历史过程。

10.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茅盾在重庆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一组歌颂延安精神的著名散文、等。

11.茅盾的长篇意在暴露国民党的特务统治的黑暗,其主人公是。

12.茅盾1945年写了剧本,揭露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反映民主运动的高涨。

13.《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它是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

14.《幻灭》的主人公是。

15.《动摇》中,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则是一个投机革命的老狐狸。

16.《追求》这部作品中,抱着“教育救国”梦想的是,爱情至上主义者是,失败主义者是。

17.《追求》中以“颓废的冲动”来寻欢作乐,以此报复黑暗现实的新女性是。

18.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里谈到,《蚀》是一个,反映了作者创作时的“矛盾”心理。

19.《子夜》原名,最初发表于和。

20.《子夜》中,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失败了的英雄”形象,赵伯韬则是的代表。

21.《子夜》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本家的走狗形象。

22.除了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外,《子夜》在上占了很大比重。

23.茅盾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是和,这些小说较为真实地刻画了悲哀的心灵历程。

24.《林家铺子》叙述的是前后江南某小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小说以为情节主线,以为副线,两者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5.《春蚕》描述的是30年代淞沪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养蚕的悲惨事实。

26.《春蚕》中,老通宝是形象,多多头则是形象的化身。

27.茅盾30年代深入农村生活以后写下了一组纪实性散文和。

28.在散文中,茅盾用象征的手法,以“夜的国”、“妖烧的人鱼”等形象勾勒出30年代中国社会的险恶现实。

二、单项选择题

1.“五四”时期,茅盾在大力提倡写实主义文学的同时,亦提倡过哪种文学思潮?他当时未能在这两者之间划出鲜明的临界点。()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自然主义D.现代主义

2.茅盾长篇小说《虹》中的主人公是谁?()

A.静女士B.梅女士C.章秋柳D.慧女士

3.《路》的主人公火薪传是一位()

A.失败主义者B.怀疑主义者C.乐观主义者D.爱情至上主义者

4.《三人行》中,谁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

A.许B.云C.惠D.史

5.茅盾的哪部中篇小说是以芦沟桥事变为背景,着重反映了上海“八·一三”事变的历史过程?()

A.《第一阶段的故事》B.《多角关系》C.《少年印刷工》D.《霜叶红似二月花》

6.下列哪部作品以1940-1941年的重庆为背景,旨在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的特务统治的黑暗?()

A.《霜叶红似二月花》B.《腐蚀》C.《多角关系》D.《第一阶段的故事》

7.下列哪部作品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的作品,成为茅盾40年代创作的高峰?()

A.《多角关系》B.《腐蚀》C.《清明前后》D.《蚀》

8.孙舞阳是哪部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A.《幻灭》B.《动摇》C.《追求》D.《虹》

9.《追求》中,谁是失败主义者形象?()

A.张曼青B.王仲昭C.史循D.章秋柳

10.《追求》中,谁是“教育救国”梦想者?()

A.张曼青B.王仲昭C.史循D.章秋柳

11.茅盾在创作哪部作品时,突破了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局限,从而更为深刻、更为逼真地表现出小资产阶级时代病的多种根源?()A.《虹》B.《蚀》C.《腐蚀》D.《子夜》

12.《子夜》中,不惜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出去卖色相以套取公债秘密行情的地主是()

A.屠维岳B.杜竹斋C.冯云卿D.赵伯韬

13.茅盾创作于3O年代的哪篇散文,以昂扬的斗志使人联想到高尔基的《海燕》的意境?那富有象征意味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幅革

命风暴的绚丽图画。()

A.《黄昏》B.《水滩上的脚迹》C《雷雨前》D.《严霜下的梦》

三、多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时期茅盾的文学活动有()

A.成立“文学研究会”B.主编《小说月报》

C.提倡“为人生的艺术”D.创作散文《卖豆腐的哨子》

2.属于茅盾长篇小说《虹》中的人物有()

A.梅女士B.火薪传C.梁刚夫D.李无忌

3.1930年冬,茅盾创作的两部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中篇小说是()

A.《虹》B.《路》C.《三人行》D.《多角关系》

4.茅盾创作鼎盛时期的作品有()

A.《子夜》B.《林家铺子》C.《春蚕》D.《多角关系》

5.40年代,茅盾的创作有()

A.《腐蚀》B.《清明前后》C.《第一阶段的故事》D.《霜叶红似二月花》

6.《动摇》中的人物有()

A.方罗兰B.史循C.胡国光D.李克

7.《追求》中的人物有()

A.李克B.张曼青C.史循D.孙舞阳

8.下列对《蚀》的评价,正确的有()

A.“狂乱的混和物”B.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C.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自然主义艺术技巧相融合的尝试范例

D.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征途中心灵历程的“活化石”

9.下列对吴荪甫的评价,正确的有()

A.民族资产阶级失败了的英雄形象B.果敢、冒险、刚强、自信

C.动摇、悲观、虚弱、颓废D.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主要是客观因素

10.茅盾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有()

A.《野蔷薇》集B.《泡沫集》C.《宿莽》集D.《烟云集》

11.大革命失败后,茅盾写下了大量的散文,其中哪些散文为较出名的篇什?()

A《严霜下的梦》B《卖豆腐的哨子》C.《雾》D.《虹》

12.哪些作品是茅盾深人农村生活以后写下的一组纪实性散文,这些散文为茅盾抒写“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等小说提供了题材和构思上的依据?()

A.《故乡杂记》B.《当铺前》C.《乡村杂景》D.《叩门》

13.茅盾40年代写下的散文名篇有()

A.《黄昏》B.《风景谈》C.《白杨礼赞》D.《雷雨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文学为人生”2.“文学研究会”《小说月报》3.《论无产阶级艺术》

4.东欧、北欧被压迫民族5.《蚀》6,梅女士7.《路》《三人行》8.《子夜》

9.《第一阶段的故事》10.《白杨礼赞》《风景谈》11.《腐蚀》赵惠明12.《清明前后》

13.《幻灭》《动摇》《追求》14.静女士15.方罗兰胡国光16.张曼青王仲昭史循

17.章秋柳18.“狂乱的混和物”19.《夕阳》《小说月报》《文学月报》

20.吴荪甫买办资产阶级21.屠维岳22.心理描写

23.《野蔷薇》集《宿莽》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4.“一·二八”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林小姐婚姻纠葛25.“丰收成灾”

26.老一代农民新一代农民27.《故乡杂记》《乡村杂景》28.《沙滩上的脚迹》

二、单项选择题

1.C2.B3.B4.A5.A6.B7.B8.B9.C10.A11.B12.C13.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2.ACD3.BC4.ABCD5.ABD6.ACD7.BC8.ABCD9.ABC10.AC11.ABCD12.AC13.BC

一、填空题

1.老舍本名,字,与、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2.1924年到1929年,老舍在英国完成了三部长篇,分别是、、。

3.从《老张的哲学》中可以看到老舍受英国近代现实主义大师的影响。

4.老舍长篇小说《赵子曰》中,富有正义感和上进心,是他把赵子曰引上了正路。

5.《二马》的叙述结构的安排是受了英国小说家的影响。

6.1929年老舍在新加坡写的长篇是一部童话体的作品。

7.老舍的长篇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

8.老舍1933年创作的长篇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几个科员家庭风波的描写,批判了整个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形成市民性格的文化系统。

9.是老舍40年代末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在美讲学期间写成的,小说着重写了和两个艺人之家。

10.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

11.老舍作品中惟一的爱情小说是。

12.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可以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即。

13.以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

14.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初连载于杂志。

15.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

16.祥子的悲剧,是的悲剧,是的悲剧。

17.鲜明突出的,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

18.《四世同堂》选取北平西城一条普普通通的,作为故都这座“亡城”的缩影,以旧式商人一家四代的境遇为中心,展开了广阔的历史画面与错综的故事情节。

19.《四世同堂》中,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20.《四世同堂》中,寄寓着作者的热情和理想的青年形象是。

21.《四世同堂》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二、单项选择题

1.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A.《赵子曰》B.《老张的哲学》C.《二马》D.《离婚》

2.老舍的哪部长篇小说受英国近代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影响较大?()

A.《赵子曰》B.《二马》C.《老张的哲学》D.《离婚》

3.欧阳天风是老舍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赵子曰》B.《二马》C.《老张的哲学》D.《离婚》

4.老舍的哪部小说是以伦敦为背景展开的?()

A.《赵子曰》B.《二马》C.《老张的哲学》D.《文博士》

5.老舍的哪部长篇小说受英国小说家康拉德影响较大?()

A.《老张的哲学》B.《赵子曰》C.《离婚》D.《二马》

6.老舍的长篇《小坡的生日》是一部什么体的作品?()

A.寓言体B.科幻体C.童话体D.写实主义

7.老舍的哪部小说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

A.《小坡的生日》B.《二马》C.《猫城记》D.《文博士》

8.《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被毁于战火的哪部长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改写的?()

A.《离婚》B.《鼓书艺人》C.《大明湖》D.《我这一辈子》

9.下列哪部小说不是长篇?()

A.《火葬》B.《鼓书艺人》C.《我这一辈子》D.《骆驼祥子》

10.老舍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是()

A.《离婚》B.《我这一辈子》C.《月牙儿》D.《微神》

11.老舍的哪部小说批判了“好歹活着吧”的混世哲学?()

A.《离婚》B.《老张的哲学》C.《二马》D.《断魂枪》

12.《四世同堂》中,哪位老知识分子最后勇敢地跨人了反抗者的行列?()

A.祁老者B.钱默吟C.蓝东阳D.祁瑞丰

三、多项选择题

1.老舍在英国创作的长篇小说有()

A.《老张的哲学》B.《赵子曰》C.《二马》D.《小坡的生日》

2.《赵子曰》中的人物有()

A.欧阳天风B.李静C.王德D.李景纯

3.老舍四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有()

A.《四世同堂》B.《鼓书艺人》C.《骆驼祥子》D.《火葬》

4.造成骆驼祥子悲剧的原因有()

A.旧社会的逼迫B.虎妞的诱骗C.个人奋斗思想D.缺乏自制能力

5.《四世同堂》中的汉奸形象有()

A.祁瑞丰B.祁瑞宣C.大赤包D.蓝东阳

一、填空题。

1.舒庆春舒予茅盾巴金2.《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3.狄更斯4.李景纯5.康拉德6.《小坡的生日》7.《猫城记》8.《离婚》9.《鼓书艺人》方宝庆唐四爷10.《月牙儿》11.《微神》12.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13.北平市民社会14.《宇宙风》15.个人奋斗思想16.强者沉沦性格和命运17.“京味儿”18.小羊圈胡同祁天佑19.祁瑞宣20.祁瑞全21.民族的遗传病

二、单项选择题

1.B2.C3.A4.B5.D6.C7.A8.C9.C10.D11.C12.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2.AD3.ABC4.ABCD5.ACD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1、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 )。 2、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 C )。 3、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4、边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5、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A )。 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D )。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8、《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D )。 9、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B )。

10、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11、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D )。 12、下列均属于老舍的作品是( B )。 13、下列均属于巴金的作品是( C )。

14、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其小说主题的最准确的概括是 ( D )。 15、《北京人》剧本的作者是( B )。 二、【填空题】 16、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长河》)。 17、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桥》)。 18、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19、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都会的一角》)。 20、20世纪40年代追求“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积极提倡自由诗体的诗人是(艾青)。 21、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主义。 22、“五四”以来最早的小说流派是(问题消失)。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7.2-7.19 一、三次批判文艺运动: 1、1951.3~1951.8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2年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出版; 1954年,李希凡、蓝翎(“两个小人物”)《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对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提出批评。 二、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 a、干预生活; b、写人性、写爱情 ·《重放的鲜花》(名词解释)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五十年代中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创作了“干预生活”的作品。后来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他们受到严厉的批判,作品被打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到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左泥,吴真从这些作品中选取了王蒙、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17位作家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三、文艺政策调整时期的三次会议: 1、新侨会议:196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旨在克服文艺界“左”的倾向,正确认识和解决艺术民主和艺术规律两个重大问题,并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 2、广州会议: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是一篇建国以来对知识分子做出全面估计、正确评价的光辉文献。 3、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讨论文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的理论思想。 四、“人物状态”——中间人物是指介于先进人物和落后人物中间的人物,即梁三老汉、亭面糊(盛佑亭)、赖大嫂、小腿疼、吃不饱、严志和等艺术形象。反面人物:张灵甫,余永泽。 五、赵树理小说艺术特色(举例论述) 1、人物塑造:(1)给人起外绰号(《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三里湾》糊涂涂、常有理、能不够),这是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形象的概括,画龙点睛。 (2)通过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3)善于通过景物、环境的描写来写人。 (4)利用道具塑造人物。 2、语言特色——群众语言的运用: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通俗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统一,朴素自然,明朗隽永,富有幽默感。 3、结构——具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小说结构: (1) 故事完整,头尾齐全。多采用评书小说式的传统手法,讲究情节结构的故事性和连贯性。 ⑵情节上,大故事套小故事。不仅增强作品的波澜和布局上的变化,而且采用大故事套小故

最新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3年7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之言,出自他的( C) A.《蕙风诗话》B.《艺概词典概》C.《人间词话》D.《宋元戏曲考》 2.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 B) A.《夏威夷游记》B.《新中国未来记》C.《维新梦》D.《新罗马》 3.近代宋诗运动的诗学观是建立在传统诗学( C )观的基础上的 A.江山之助B.真我不俗C.温柔敦厚D.经世致用 4.曾国藩曾经选编( B)一书,用以扩充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 A.《古文观止》B.《经史百家杂钞》C.《讨粤匪檄》D.《唐宋文醇》 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将小说与其它文类进行了比较,认为小说在文学中的位置应处于( A) A.最上乘B.最下等C.中等D.与其它文类并驾齐驱 6.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名句上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下联是( B ) A.“百无聊赖以诗鸣” B.“岂因祸福趣避之”C.“不拘一格降人材” D.“留得家园五十春” 7.林纤运用( D )文体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这是他译述风格的典型特征 A.白话B.方言C.报章体D.文言 8.谭嗣同热切响应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他的政治散文(A)是非常典型的“报章文体”A.《仁学》B.《少年中国说》C.《变法通义》D.《经世文编》 9.我国最早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签,曾翻译了一篇外国小说( D ),被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直译小说 A.《巴黎茶花女遗事》B.《四日》C.《默》D.《毒蛇圈》 10.黄小配兄弟创办的小说期刊是(A ) A.《中外小说林》B.《新小说丛》C.《小说世界》D.《小说林》 1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近代大型组诗之一,总计有( C )首之多 A.89 B.120 C.315 D.200 12.曾国藩为适应新的历史变化,在桐城派所主张的“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再加上(A ),以改革散文创作。 A.“经济” B.“文化” C.“军事” D.“教育” 13.近代初期“尊情”诗潮的理论著作是林昌彝的( B ) A.《艺概》B.《射鹰楼诗话》C.《石遗室诗话》D.《蕙风诗话》 14.(D )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最具性格光彩的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精神支柱彻底崩溃的情状 A.九死一生B.吴继之C.吴研人D.苟才 15.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公开的诗歌园地(B ),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诗作 A.“诗界潮音录”B.“诗文辞随录”C.“杂歌谣” D.“诗界革命” 16.钱江是《洪秀全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是一个近似(C)的人物 A.宋江B.关羽C.诸葛亮D.孙悟空 17.黄遵宪于( A )年写作的《日本图志》一书,是一部系统地向国人介绍日本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尤其是维新变法情形的重要史书 A.1887 B.1900 C.1902 D.1905 18.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 C )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1911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辛亥革命” B.“抗英” C.“辛亥广州起义” D.“北伐” 19.《晓抵九江作》一诗是同光体诗人( B)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

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 2003年7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之言,出自他的() A.《蕙风诗话》B.《艺概词典概》C.《人间词话》D.《宋元戏曲考》2.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 A.《夏威夷游记》B.《新中国未来记》C.《维新梦》D.《新罗马》3.近代宋诗运动的诗学观是建立在传统诗学()观的基础上的 A.江山之助B.真我不俗C.温柔敦厚D.经世致用 4.曾国藩曾经选编()一书,用以扩充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A.《古文观止》B.《经史百家杂钞》C.《讨粤匪檄》D.《唐宋文醇》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将小说与其它文类进行了比较,认为小说在文学中的位置应处于() A.最上乘B.最下等C.中等D.与其它文类并驾齐驱 6.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名句上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下联是() A.“百无聊赖以诗鸣”B.“岂因祸福趣避之”C.“不拘一格降人材”D.“留得家园五十春” 7.林纤运用()文体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这是他译述风格的典型特征A.白话B.方言C.报章体D.文言 8.谭嗣同热切响应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他的政治散文()

是非常典型的“报章文体” A.《仁学》B.《少年中国说》C.《变法通义》D.《经世文编》9.我国最早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签,曾翻译了一篇外国小说(),被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直译小说 A.《巴黎茶花女遗事》B.《四日》C.《默》D.《毒蛇圈》10.黄小配兄弟创办的小说期刊是() A.《中外小说林》B.《新小说丛》C.《小说世界》D.《小说林》1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近代大型组诗之一,总计有()首之多A.89B.120C.315D.200 12.曾国藩为适应新的历史变化,在桐城派所主张的“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再加上( ),以改革散文创作。 A.“经济”B.“文化”C.“军事”D.“教育” 13.近代初期“尊情”诗潮的理论著作是林昌彝的() A.《艺概》B.《射鹰楼诗话》C.《石遗室诗话》D.《蕙风诗话》14.()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最具性格光彩的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精神支柱彻底崩溃的情状 A.九死一生B.吴继之C.吴趼人D.苟才 15.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公开的诗歌园地(),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诗作 A.“诗界潮音录”B.“诗文辞随录”C.“杂歌谣”D.“诗界革命”16.钱江是《洪秀全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是一个近似()的人物A.宋江B.关羽C.诸葛亮D.孙悟空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它选出来,并填在题中的括号里。错选或未选,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 1、1895年,严复在(B)上发表著名文章《原强》,引述了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学说,阐述了“物竞天生,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思想。 A、《新民丛报》 B、《直报》 C、《吕言报》 D、《强学报》 2、裘廷梁于1897年在《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正式提出了(D)的口号。 A、“我手写我口” B、“打倒桐城妖孽” C、《定庵集》 D、“崇白话而废文言” 3、冯桂芬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是(B)一文。 A、《校邠庐抗议》 B、《复庄卫生书》 C、《定庵集》 D、《弢园文录外编》 4、梁启超于(B)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第一个小说杂志《新小说》。 A、1987 B、1902 C、1900 D、1903 5、1911年,青年鲁迅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D)。 A、《狂人日记》 B、《呐喊》 C、《仿徨》 D、《怀旧》 6、梁启超倡导文学革新的理论核心是“新民说”,代表作是(A)。 A、《少年中国说》 B、《清代学术概论》 C、《夏威夷游记》 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7、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辛亥广州起义”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D)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1919 B、1912 C、1910 D、1911 8、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处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期间,几乎是与(C)运动同步发展的。 A、维新 B、新文化 C、洋务 D、资本主义民族民主革命 9、随着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大量涌入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发生了全面的冲突和交汇,逐渐形成了以(A)为主线的中外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A、进化论 B、男女平权 C、阶级斗争 D、民主论 10、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C)杂志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 A、《新小说》 B、《清议报》 C、《新青年》 D、《瀛寰志略》 11、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A)。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康有为 D、章太炎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完整word版)自考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 A.散文 B.小说 C.童话 D.诗歌 【答案】B 【解析】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小说。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2.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 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A 【解析】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诗歌创作 3.台湾作家赖和的小说《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 A.台湾乡土风情 B.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C.商场争斗 D.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 【答案】D 【解析】赖和对台湾方言的成功运用,使赖和成为台湾新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并 代表了台湾新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4.发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社团,除了创造社,还有()。 A.太阳社 B.未名社 C.文学研究会 D.沉钟社 【答案】A 【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5.“左联”成立后,第一次向国内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理论家是()。 A.夏衍

B.周扬 C.冯雪峰 D.茅盾 【答案】B 【解析】周扬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6.30年代初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次大的论争中,代表了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被称 为“第三种人”的是()。 A.胡秋原 B.林语堂 C.苏汶 D.周作人 【答案】C 【解析】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7.茅盾《子夜》中为资本家效劳的鹰犬形象是()。 A.赵伯韬 B.屠维岳 C.吴荪甫 D.冯云卿 【答案】B 【解析】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作者对这一形象赋予了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形象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和艺术性。 【考点】30年代文学——矛盾 8.曹禺笔下充满生命强力的形象仇虎出自()。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答案】C 【解析】在《原野》里,以莽莽苍苍的原野,沉郁的土地为背景,描写了“充满强烈生命力的汉子”仇虎等人物,表达了对原始生命力和野性的赞美。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 9.被叶绍钧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名作是()。 A.《凤凰涅槃》 B.《再别康桥》 C.《死水》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华师中国近代文学史资料

一、选择、填空 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文学的性质是 反帝反封建。 2、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3、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是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4、1895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达尔 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5、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于1898年以《天演论》为题正式 出版。 6、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 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 7、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王国维。 8、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 9、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1864年他在《杂感》中提 出我手写吾口,1887年他在《日本国志》中对这种思想作了明确的表述。10、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裘廷梁。他于1897年发表于《苏 报》的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1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 原则。 12、近代文学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13、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 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14、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 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15、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 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16、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爱国主义诗人有龚自珍、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 林昌彝。 17、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 事》、《出都留别诸公》等。 18、19世纪70年代开始,一大批早期维新派作家进一步改革了散文创作,出现 了突破桐城派藩篱的某些倾向。如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的《筹洋刍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陈炽的《庸书》、马建忠的《适可斋纪言纪行》、黎庶昌的《西洋杂志》等。 19、1895—1897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开始创作多 “寻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新诗。 20、梁启超的散文《清代学术概论》,形成了“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及外国 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的“新文体”。 21、传奇剧本有梁启超的《新罗马》、《劫灰梦》。 22、《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的《我之节 烈观》,胡适的《文学改良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 23、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A.抒情散文集 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传记 D.杂文集 2.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A.鲁迅的《故事新编》 B.郭沫若的《屈原》 C.郁达夫的《采石矶》 D.冯至的《伍子胥》 3.战国策派代表作家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 B.一个农村妇女的抗日故事 C.一个国民党间谍的抗日故事 D.人民群众抗日斗争 4.“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是左联在和梁实秋论战中的一段话。说这话的是() A.周扬 B.鲁迅 C.胡风 D.冯乃超 5.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倡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是() A.真善为主,美在其中 B.真善美结合 C.以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 D.以美为主,真善即在其中 6.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是悼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的,五烈士是指() A.柔石、殷夫、洪灵菲、胡也频、冯铿 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 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 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

7.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最有力的新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创造社 D.新青年社 8.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 A.唯美主义 B.象征主义 C.积极浪漫主义 D.未来主义 9.苏雪林的《绿天》在体裁上属于() A.小说集 B.报告文学 C.诗集 D.散文集 10.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诗歌 11.王统照自述“意在写出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的长篇小说是() A.《一栏之隔》 B.《一叶》 C.《沉船》 D.《山雨》 12.徐志摩揭露反动军阀的诗作是() A.《太平景象》、《人变兽》 B.《天国的消息》、《庐山石工歌》 C.《人变兽》、《叫化活该》 D.《盖上几张油纸》、《太平景象》 13.诗集《十四行集》的作者是() A.李金发 B.徐志摩 C.冯文炳 D.冯至 14.在茅盾下列散文中,写于30年代的是() A.《雷雨前》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纲资料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纲(自考整理) 第一章 一、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特点: 1.动荡与危机,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所摄取的特权,大量向中国推销廉价商品,掠夺廉价原料,中国日益沦为世界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2.民族忧患意识与探索,封建士大夫改革派: 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中国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奏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辛亥革命 3.从封闭到开放向西方学习 “师夷”向西方学习是在近代才提出的口号 二、中国近代文化精神的最新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1.求变——民族进取的精神复苏2.致用——知识阶层的求实之风3.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着重阐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风靡当时中国进步知识界的口头禅 严复还在《直报》发表了《辟韩》一文对韩愈在《原道》中所宣扬的封建君主权以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予以驳斥提出“主权在民”和人权天赋不可剥夺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人民、主权、土地) 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4.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的恢弘三、 近代文化精神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 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的一位杰出学者和文艺批评家王国维 他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提倡文学要表现时代 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 语言与文字合文学的通俗化倾向 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口语和文字合一《杂感》口号“我手写吾口”)主张的人 光绪十三年他把自己的这种思想在《日本国志·学术志二·文学》中作了明确表述肯定了语言与文字合的必要语言文体通俗化的必然趋势 在近代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当推裘廷梁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著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历数文言文的种种弊害又以“成周”“太细”“日本”为例阐述使用白话文的“八益”旗帜鲜明地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表现出激进的态度 近代的白话文运动虽然有其不彻底性但是依旧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接近于口语的白话小说在近代有长足的进步 第二章 一、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B及参考答案

平顶山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卷 B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其中,周作人等人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人发 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散文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人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5. 闻一多诗论的核心“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出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别于旧戏的新的戏剧样式,被称为__________。 7. 周作人的散文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士”的双重人格。 8. 茅盾的长篇处女作是____________。 9. 老舍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寓言体小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金的小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革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大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一词引进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小说界革命”中,有人提出了“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观念,这个人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大钊 2 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A.胡适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和刘半农 D.沈尹默和叶绍钧 │ │││││││││ ( 第 一 页 ) │││││││ 共 五 页 ││││││││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密 封 线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第二十三章1949—1976文学思潮 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 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题《在 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学》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题《新的人民的文艺》。第一次文代会 确定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第二次文代会把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第一次文代会的影响:1.思想的转变,由百音竞赛转变一种声音 2.共和国文艺发展蓝本被定为延安文艺模 式3.文学进入狭窄的发展渠道,众多文学资源被否定3.文学模式建立,文学进入体制化阶段 2.第二次全国文代会:1953年9月23至10月6日在北京召开。中心议题:繁荣创作背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文学艺术内部的改革。第二次文代会把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3.第三次全国文代会:1960年7月22日到8月13日。背景:与苏联的公开论战进入备战状态,中国思想文化界贤妻“反修”斗争。 4..文艺界的三次批判: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社论宣告《武训传》三重罪:1.狂热宣传封建 文化,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改良主义。2.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以农民斗争的失败 为反寸,歌颂武训精神3.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 丧失了判断能力。 (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1954年,文艺界开展了对《红楼梦》研 究中唯心主义观点的批评,其中以山东大学毕业的两位文学青年_李希凡_、_蓝翎_发表的《关于〈红楼论〉 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两文最具代表性。对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中胡适思想及 其影响的批判。 (3)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 5.(名词)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 由讨论。 文艺政策的调整:为冲破苏联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毛泽东在《论 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国提出“双百方针”,并在1956年第10期的《文艺报》上发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社论,中国作协于11月召开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议,号召期刊正确贯彻“双百”方针。但1957年的反 右派斗争以及对当时政策估计的严峻性使“双百”方针昙花一现。而后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八字方针,并于1961年6月召开“新侨会议”,1962年3月召开了广州会议”以及于1962年8月 召开“大连会议”,这三次会议体现了对文艺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文艺界“左倾”思想 6.“文革”文学思潮 1.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揭开“文化大革命”的序幕。1966年 2.22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伊《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为文革总纲领. 2.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 3.(名词)文艺创作“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50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 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 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 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 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 小说赵树理《登记》 话剧老舍《龙须沟》 2主旋律 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 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 梁上泉《喧腾的草原》 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 李若冰《柴达木手记.

小说赵树理《三里湾》 康濯《春种秋收》 马烽《结婚》 谷峪《新事新办》 萧军《五月的矿山》 周立波《铁水奔流》 3变奏 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 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 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 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 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 陈其通《万水千山》 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 1 成熟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胡正《汾水长流》 陈残云《香飘四季》 陈登科《风雷》 浩然《艳阳天》

梁斌《红旗谱》 吴强《红日》 罗广斌杨溢言《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曲波《林海雪原》 欧阳山《三家巷》《苦斗》 冯德英《苦菜花》 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 刘澎德《桥》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 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罗宾基《山区收购站》 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 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 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 闻捷《复仇的火焰》 李季《杨高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