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

一、体演教学法

(一)概念

“体演文化”教学法是一种以演练文化为目标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将第二语言的学习看作是在目标文化环境中的文化行为,学习第二语言就是要体验并且演练这种文化行为。这种教学法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文化语言文学系研发出的一套专门针对语言教学的独特方法,吴伟克、简小滨等学者是该套新颖教学法的代表人物。这里的“体演”概念并不简单只是“表演”的意思,它包含了体会、体验、表演、演出等多种含义。而“culture”也不仅仅只是简单把它理解成“文化”这么简单,这里是指影响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和效果的“行为文化”,而不是一般对外汉语文化研究中的“成就文化”。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一个传统中日常行事的行为方法。

(二)理论基础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文化适应模式同样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两方面都能融入到目的语群体之中。社会距离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关系,它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接触的程度,因而也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水平的提高:“心理距离”是从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作为个体的学习者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与目的语群体的距离。文化适应的程度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

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运用“体演文化”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之中。轻松愉快的场景布置、生动活泼的体演活动,都将使学生消除心里紧张或是厌烦的情绪;此外通过设置目标文化环境进行体演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文化环境之中的沟通模式,从而使他们对汉语群体的文化行为持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进而拉近和目标文化群体的心理距离,为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准备了心理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通过一定的情景并且借助别人的帮助去获得相应的

知识的,这种获得的过程是体验和发现及创造,而这也是学习者本身心理连续不断的建构过程,而并不是经由他人传授而得,而获得的知识本身特点是暂时的、非客观的和发展着的。因此在实践的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老师为学习者尽可能的创造相应的情景,保证使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所想要的知识和体验。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同时存在着接受和获得,引导和影响,体验和融入,感受和刺激多重模式,这种综合的,立体的,多维的融合与整合使学习者感受到了知识的真实性,并激励学习者自主的学习和加速信息的构建。

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任务即为整合和设定特定的教学情境,而学习者本身则是通过与人的互动体验后体验、习练、构建和反思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则是充当媒介来调配学习者融入教学情境并完成教学目标。

(三)优缺点

1.优点

第一,有利于学生较快学习如何进行得体跨文化交流。与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不一样的是,“体演文化”教学法更注重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进行操练和实践,让学生在模拟的中国文化环境中进行各种日常交际活动的演练,并且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将其运用到真实的日常交往中去,这将会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而另一方面,“体演文化”教学法又比情境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更进一步,它不仅要求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演练,同时又要求高于教材,让学生必须理解透彻教材内容后的文化内涵并且在操练过程中要表现得体。而这些优点都决定了“体演文化”教学法相对于其他文化教学法来说,更有利于学生连贯效率的学会在中国文化环境中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流,从而达到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最终学习目的。

第二,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促进教学。“体演文化”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设计和进行实践课,倾向于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模拟演练中达到学习目的。这与传统的注重老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被动倾听的学习模式截然不同,而这一全新模式必然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会热情积极的参与到这一过程中,而这更有利于促进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会构建第二文化世界观。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成段表达的口语能力。“体演文化”教学法注重在实践课中让学生通过演练行为来获取第二文化世界的有关文化记忆,从而顺利实现

构建第二文化世界观的最终目的。因此,体演活动就成为这套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学习部分,而体演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日常交际对话,常年累月的学习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该教学法的另外一大优势。

2.缺点

第一,不同国家的学生对该教学法的适应程度差别较大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模式造就了不同国家学生的学习特点,比如欧美学生和日韩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就有很大的不同。欧美学生倾向于主动式学习,日韩学生则习惯被动式学习。而“体演文化”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以便能更好发挥该教学法的优势。欧美学生相对于日韩学生明显能更加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这就必然会使得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出现参差不一的情况,由此就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

第二,学生语言的不统一限制中介语的使用。留学生班级中有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他们的母语也因此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然而,在“体演文化”教学法的课堂运用过程中,尤其是理论课的讲解过程中,会一定规模的使用中介语来进行辅助教学,此时在中介语的选择上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高,则可选择英语作为中介语进行教学;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则老师在理论阐释课中避免过多使用英语,而且所使用的英语应该做到选词简单,阐释简明易懂。

第三,班级规模偏大影响教学效果。“体演文化”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在模拟文化环境中进行交际文化操练的教学法,学生的操练机会越多时间越充足,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好。而目前各大高校的留学生班级规模普遍偏大,这就可能会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也无法保证每位同学能够获得完全的联系,同时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机会也会减少,从而也就影响“体演文化”教学法的效果。

体会:

体演文化教学法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教学法,它被引进到中国的时间也比较短暂,但是从其理论到具体应用,体演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为学生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使学生在交流沟通学会得体的跨文化交流,将语言的学习从单一零散的学习转变为文化框架下的深层次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沟通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

同时也要注意体演文化教学法中存在的局限,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良。

二、主题教学法

(一)概念

目前,国内对于主题式教学模式还没有给出一个确定和统一的定义。但是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尤其注重教学模式的研究,寻求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就主题式教学的相关概念提出自己的想法。

白建华在《主题式教学在21世纪的发展及应用》中指出,主题式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活动,是以教学内容为基本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而进行的。它的核心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高动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围绕老师和学生一同选取的主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新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知识,并固化下载存入长期记忆中。

还有学者认为主题式教学法是在“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学习者根据选取好的某一特定主题,通过对语言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并进行探究性的理解,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获得语言知识并掌握语言技能。

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对主题式教学法下的定义也不相同,还有学者根据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大概环节等方面为主题式教学下定义。

(二)理论基础

主题式教学模式主要以瑞士学者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应该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应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下,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自己搜集的材料以及别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其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应该被简单的划分和割离。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的职能,学生和教师建立合作关系。主题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主题将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围绕设置的教学主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主题体验、意义协商、情感交流、形成概念、积极实践,将主题内容构建为自身的语言知识及能力。

主题式教学同时也是基于以内容为向导教学理念(CBI)的教学模式之一。

CBI的教学理念核心是将语言教学活动根据某个主题或者某个学科进行安排。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而不再是单一的仅仅学习语言知识。CBI理念主要有四种教学模式,包括主题依托模式、保护模式、辅助式语言教学模式和变体模式。而主题式教学模式正是在CBI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将语言知识与内容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通过设置主题、创设情境,使枯燥乏味的语言教学活动变成趣味性学习,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优缺点

1.优点

第一,内容更综合。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永远不会有绝对纯粹只属于一个领域的问题。因此,主题式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领域之间是彼此联系的,从而获得对问题整体的认知,发展其综合的思维方式。

第二,情境更生动。生动、真实的情境会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选取主题内容时,从学生的兴趣、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学习需求、认知水平等角度出发,选取的主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建真实的情境,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真实性、情境性、交际性。

第三,学习更加自主。在主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信息的提供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学习活动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尤其是通过各种探究式的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第四,学生合作更加密切。学生合作不仅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协作精神的培养,竞争氛围的营造,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都有其重要意义。主题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非常多,而这些活动大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这就使得学生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多,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缺点

第一,从教学对象来看,国内高校的教学对象基本上都来自多个国家,不同国别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如韩国学生,同属于亚洲文化圈,所以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差不多,韩国学生比较腼腆,常常不积极主动的去表达,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应,而对于主题式教学模式初期会有不适应的阶段。

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主题式教学模式强调内容与知识的融合,但是在其

中如何把握好内容与知识的比例,这需要考察教师对主题内容的把握,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主题而进行的,如果过分注意主题,就会忽略语言知识。

第三,从教学实施来看,例如,在主题资料的扩展过程中,对主题扩展的程度不容易掌控,这是主题式教学模式比较灵活而相对应产生的问题,因为该教学模式较为灵活,其中就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包括课时安排与实际教学时间的对应问题,主题式教学环节的具体掌控和把握,因此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拥有较高的控制能力,对教学内容的选取需要更多的教学经验。

体会:

主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知识的选取,课程结构的设计等诸多方面都要做更加细致地考量,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课程反馈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行设计。而主题的选取则要遵循兴趣、实用、适合、真实、交际等原则,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吸收消化所学习的知识。主题式教学模式一直在强调学习者要积极地参与到主题活动中去,以此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及语言能力。但是,也不要忽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需要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尽管主题式的教学模式因为其灵活性带来了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但是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安排,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和完整。

三、话题教学法

(一)概念

所谓“话题教学法”,就是先由一位课堂教学参与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提出一个话题,并阐述自己对此话题的观点,然后由所有参与课堂教学的人共同就该话题展开讨论,从而促使学生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交流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学好汉语。而话题是指出现在句法结构中某个特定位置的词语。这一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应根据外籍学生汉语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汉语程度较高的外籍学生而言,引导他们参加话题讨论相对容易,而对汉语程度较低或从未学过汉语的外籍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了。因此话题教学法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汉语话题在语言教学中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些对现代汉语话题结构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但成果并不多;暂未见国外有在此方面的研究。

曹秀玲、杨素英、黄月圆、高立群、崔希亮年发表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话题句习得研究》,通过测试和自由作文两种语料,考察母语为英语、日语、韩国语的汉语习得者在各种汉语话题句的合法度判断、话题回指辨认及话题句运用方面表现出来的共性和差异,以探讨制约汉语话题句习得的因素。他们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果:第一,习得者并没有经历一个普遍的话题为主的阶段;第二,习得者在学习初期多数是用的最简结构来分析句子的,因此,句子结构会影响他们对话题的使用和理解;第三,母语中的话题突出的特点可以正迁移到话题突出的目标语中,但由于习得者具有保守性,母语正迁移的出现在习得后期比早期要更明显。

杨眉(《面向对外汉语的话题研究》指出,话题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涉及到汉语的语序、语言类型及汉语的认知心理等多方面问题;话题在句法形式上会有一定的反映,如语法标记、语音停顿等等;话题同时受到相互制约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三者的影响,由话题标记从实到虚的演变及语法结构的转换移位等可以看出,话题现正处于语法化的进程中,但仍是属于语用范畴,还不是一个句法范畴。该文章认为,话题结构不仅是汉语中有特色的一种表达方式,还是留学生习得汉语的难点之一,所以,将话题研究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同时也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革新的重要方面。

(三)优缺点

1.优点

话题教学法有四个具体方法:表格法、纸条法、语境法、句子扩充法,可以从中推断出其优势。

首先,话题教学法淡化了语法教学,减轻了对外汉语初级口语学习者学习语法的负担。学生只须理解汉语话题结构的构成等基本概念,便可运用话题教学法进行初级口语的学习,在学习各种话题的过程中也无需深入学习不同话题的性质与特点。

其次,话题教学法更注重语感的培养,语境法突出体现了这一点。话题教学

法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时,让学生关注在语境变化中表达的变化,而且不是机械地模仿句式,更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角度去认识与学习汉语。

再次,话题教学法便于学生掌握如主谓谓句一类较难理解的、成分较复杂的句子,表格法、纸条法及句子扩充法训练学生把句子按“话题述题”的组成规律步步拆分,再步步重组,让学生能高效地掌握相关句式。

2.缺点

“话题教学法”是根据话题的相关概念与特征设计的,未能经实践检验很难断言其优劣。但根据话题教学法的一些特点,可以总结出它的缺点与局限性。

第一,话题教学法不能应用于整个汉语口语教学。汉语是话题优先型语言,汉语、特别是汉语口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话题句。话题句在课文中出现较多,可以说话题句在汉语口语教学中占了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并非所有的句子都可以作“话题述题”的分析,都可看作话题句。对于汉语口语中出现的非话题句,“话题教学法”就不适用了。

第二,话题教学法不能完全取代语法教学。

话题教学法只要求学生掌握话题与述题的概念,便可在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运用话题教学法,无须跟学生讲解很多复杂的汉语语法概念。但是,非零基础的学生已在之前的汉语口语学习中掌握了一些语法概念,对这类学生使用话题教学法时也需要他们再去掌握话题与述题的概念,这样,他们实际上需要掌握的概念就更多了。而且,话题与述题是偏向语用方面的概念,容易跟语法概念产生混淆,在一个话题句及主谓句中,主语也可以充话题。主语与话题之分本来在学术界就争议不断,跟要学生解释区分清楚这两个概念就更不现实了。

第四,话题教学法对教师要求较高。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够监控到学生运用表格法、纸条法等练习时所产生的句子。话题教学法要求学生专注在话题与述题本身,而对话题与述题的成分不作细分或较少作细分,这样虽然可以让学生减少掌握很多语法点的负担,但是也因话题、述题的具体成分未明确细分,学生易说出很多错误的句子。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从这个角度看,话题教学法只能在人数较少的班里进行。另一方面,话题教学话需要教师较好地掌握学生的母语。

体会:

话题教学法中学生需要先了解话题结构的基本概念,即话题由话题和述题两部分组成,话题在前,述题在后。话题是这个句子要表达的“关涉”的内容,而后面的述题则是关于话题的一个描述,或者说是一个说明。学生会在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中接触到更为复杂的话题。学生通过理解话题结构从而完成教学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以不同类型的话题为线索编写汉语话题口语教材。另外,话题教学法不仅于用在汉语口语教学方面,还可以用在汉语阅读教学。通过话题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应用汉语的能力。

但是,我也发现了关于话题教学法的相关研究并不是非常丰富,对于其中的缺点和解决办法没有明确的说明,话题具体应该如何依据对外汉语教学来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毕竟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学生们对话题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也需要进一步的考察,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获取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但是这方面的数据信息并不丰富。

四、内容教学法

(一)概念

由于内容教学法提出的只是一种教学路子,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方法,因此,尽管不同的倡导者的基本理论主张相同,但是具体的实施措施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内容教学法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内容教学法是“对跟语言教学目标有关的特殊内容的综合教学……它同时教授专题内容和第二语言技巧。”“它大体上把目的语看作是学习专题内容的工具,而不是作为学习的直接对象。”

内容教学法是“……一种语言教学的路子,它把与其他专题有关的话题和任务跟第二语言结合在一起教学。”

“内容教学法的意思是把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完全结合在一起,它代表了对传统外语教学法的显著改变。传统教学法把对语言的直接学习作为教学的中心,而内容教学法的中心是通过专题的学习来学习语言并获得语言能力。”

内容教学法的定义虽然略有差异,但是也有共同之处,也就是强调语言教学应该把专题内容与语言学习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既学习了专题内容又真正提高了语言能力的双重目的。

(二)理论基础

1.语言理论

内容教学法的基本原理首先是关于语言本质的一些阐述:

(1)内容教学法认为语言的角色是充当学习内容的工具。由于教学的中心是关于怎样交流和建构意义与信息,这就意味着运用的语言单位不局限于句子或句子以下的层面,而是比单一的句子更长,因此需要更多考虑怎样运用延伸的话语单位,以及那些在话语事件和文本类型中起着连贯作用的语言特征。这就涉及到对书面文本(如信件、报告、评论、说明或书本的章节等)和话语事件(如会议、演讲和讨论等)的篇章结构的学习。

(2)语言运用需要综合的技能。内容教学法认为语言的使用涉及到几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在内容教学法的课堂上,就像在真实世界中的交际一样,学生的活动经常把听说读写几项技能联系起来。他们要一边读一边记笔记、一边听一边写摘要、或者口头陈述他们阅读或写作的内容。由于话题能提供技能练习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让语言的使用集中在互相联系的篇章中而不是孤立的片段中,因此根据话题或专题安排的课程给综合技能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话题也把知识、语言和思维技巧结合在一起。另外,内容教学法中的语法是被看作技能的组成成分,而不是作为一个分开的语言项目,而且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有责任确定相关的语法和其他语言成分来补充话题或主体的教学活动。

(3)语言是有目的性的。语言都用于具体的目的,它们可以是学习方面的、职业方面的、社会方面的或是娱乐方面的,这些目的规定了话语和文本的最终意义。当学习者注意他们所学习的语言样本的目的时,他们就能判断出该目的有没有达到,并且懂得怎样把他们的兴趣与这些目的联系起来。学习者要想从内容教学法中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他们就需要在头脑中把话语的目的、语言的编码和这些目的的表达形式有条理地结合起来。

2.学习理论

(1)当学习者觉得自己获得的信息有趣、有用而且会达到期望的目标时,第二语言学习将更为成功。内容教学法的倡导者认为,为了使学习取得成功,语言教学大纲必须考虑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最终使用。“如果学习者认为跟自己息息相关,这些信息内容的使用就能增强学习语言课程的动机,因而促进更有效地学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