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转向系统

叉车转向系统
叉车转向系统

叉车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 of Forklift Truck

2010.10.

目录

第一节叉车转向系统概述 (1)

1.1 叉车转向系统的定义、作用及叉车转向的特点 (1)

1.2 与整车机动性有关的主要考核指标 (1)

1.3 叉车转向系统的要求 (4)

1.4 叉车转向系统的组成 (4)

1.5 叉车转向系统的类型 (5)

第二节全液压转向系统 (7)

2.1 全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7)

2.2 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组成 (8)

2.3 转向器的工作原理 (11)

第三节叉车转向原理 (11)

3.1 叉车转向原理 (11)

3.2 车辆转向方式 (13)

3.3 叉车在行驶中转向的基本条件 (15)

第四节转向桥 (16)

4.1叉车转向桥概述 (16)

4.1.1 叉车转向桥的类型 (16)

4.1.2 横置油缸转向桥的构造 (19)

4.1.3 叉车转向桥的作用 (21)

4.2 1-1.8t焊接转向桥结构 (22)

4.3 转向桥安装及车轮定位型式 (25)

4.3.1 转向桥的安装方式 (25)

4.3.2 转向轮的定位 (25)

4.3.3 叉车转向轮的定位方式 (27)

第五节叉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29)

5.1 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法 (29)

5.2 横置油缸式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 (30)

5.2.1 转向梯形的类型 (30)

5.2.2 曲柄滑块式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 (32)

5.3 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35)

5.3.1 转向阻力矩的计算 (35)

5.3.2 转向传动机构的受力计算 (38)

5.4 转向桥的设计计算 (39)

5.4.1 转向桥的受力分析 (39)

5.4.2 转向桥强度计算 (40)

5.5 衡量叉车转向操纵轻便性的主要指标 (41)

5.5.1 方向盘最大作用力确定 (42)

5.5.2 方向盘回转圈数 (43)

5.6 全液压转向器的选择 (43)

第六节叉车转向系统的试验 (45)

6.1转向性能试验 (45)

6.1转向桥的疲劳试验 (48)

6.1.1 转向桥体疲劳试验台简介 (48)

6.1.2 转向桥体的疲劳试验 (49)

6.3 整车强化试验 (51)

第七节转向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保养 (51)

7.1转向桥安装注意事项 (51)

7.2转向桥的调整 (52)

7.3转向系统的维护保养 (53)

第八节转向系统的主要故障及排除 (53)

8.1转向系统重装后检查 (53)

8.2转向系统故障排除 (54)

8.3 叉车的蛇行现象 (54)

第一节 叉车转向系统概述

叉车主要用于货场仓库的装卸或短途运输,工作场地较小,转向频繁,常需要原地转向。因此,叉车对转向要求比其他车辆更高,转向要求轻快灵活,转弯半径小,机动性能好。

1.1 叉车转向系统的定义、作用及叉车转向的特点

1.转向系统的定义:车辆转向系统是用来对转向车轮或铰接车架的方位(正中位置或左、右偏转位置)和偏转角度实行操纵控制的全套机构,它保证驾驶员对车辆行驶方向的控制。驾驶员可以根据作业的需要、行驶的条件和环境,或者保持车辆平稳地直线行驶,或者灵活地改变行驶方向和曲线行驶。

2.叉车转向系统的作用:

● 改变叉车的行驶方向

● 保持叉车直线行驶。

3.叉车转向特点:

● 后轮(桥)转向

● 轻快灵活

● 转弯半径小

● 机动性能好

1.2 与整车机动性有关的主要考核指标

1、最小外侧转弯半径W :叉车空载运行状态,转向轮转到最大转角后,叉车车体最外侧的回转半径.

公式一:

公式二:

W=Min (W min1,W min2)

式中: L —叉车轴距;αmax —外轮最大

偏转角;C —转向主销至车体最外侧的水平距离。

图1-1 叉车最小转弯半径简图

C Sin L +=max 1min W α21202min )2(W s s B ++=20r s B +=内C L +=1S

最小内侧转弯半径(r 内):

1-1.5t 100mm 1.8t 95mm

2~2.5t 160mm 3-3.5t 200mm

5-10t 200mm

注:最小外侧转弯半径是决定叉车机动性能(在最小面积内转弯的能力)的主要参数。在不做特殊说明时,叉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就是指最小外侧转弯半径。车体外侧距转弯中心最远的地方,通常在叉车尾部平衡重处(货叉加长时也可能在叉尖处),最小转弯半径愈小,叉车的机动性能越好。

影响最小转弯半径的因素有:轴距(L )、后轮轮距(与M 有关)、车轮的最大偏转角以及叉车的外形尺寸(车长)和尾部形状。此外,转向车轮的直径对叉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影响很大,因而在保证车轮具有必需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外形小的轮胎。

2. 最小直角通道宽度S: 叉车空载运行状态,货叉最大开档时,叉车可直角(90度)转弯时通道的最小宽度。

当车体可以通过时:

当货物可以通过时:

式中a :间隙(国内计算取100mm ,国外取0mm )

b :货物宽度(通常取1000mm )

标准货物:1~2t 时S1>S2;大于2t

时S1

即:既要保证前方货物可转弯,又要

保证车身可转弯。在1~2t 叉车转弯时,

货物转弯需要的通道小于车身的通道;在

加宽、加长货物和大吨位叉车时,货物转

弯需要的通道大于车身的通道。

注:最小直角通道宽度主要与叉车的

最小转弯半径和托盘尺寸有关,其值愈

小,表明叉车的机动性愈好。

图1-2 叉车最小直角通道宽度简图

a X S S +--=21)2B (W 0min 1a X

b S S +--=2

1)2(W 0min 2

3、直角堆垛的最小通道宽度:

叉车满载状态在直线通道上,可以90度旋转堆垛的最小通道宽度。

RASA= W+K+b+a

式中W:最小外侧转弯半径

K:叉车前悬距

a:间隙

b:货物宽度

图1-3叉车最小直角堆垛通道宽度简图

图1-4叉车最小直角通道宽度与最小直角堆垛通道宽度对比

1.3 叉车转向系统的要求

(1)、工作可靠:转向系统各零、部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寿命;

(2)、满足正确的运动规律:叉车转弯时应使各转向轮无滑动地滚动,并应使转向轮有较大的偏转角,以获得尽量小的转弯半径;

(3)、操纵轻便:叉车作业时转向频繁,常常需以很小的转弯半径转向,故要求操纵轻便,施加在方向盘上的手力不应大于100N。方向盘的回转圈数要少,一般从中间位置向一个方向转动至极限位置的圈数,不应超过4-5圈;

(4)、要有路感:转向时转向轮所受的侧向力要适当地反馈到方向盘上,使驾驶员操作时心中有数。但反馈不能太大,以免出现“打手”现象,避免使转向系统零件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5)、转向灵敏:方向盘从中间位置向左、右转动的空行程不应超过15°;

(6)、调整、维修方便。

我国机械行业标准《0.5-10t平衡重式叉车技术条件》JB/T2391-2007中还规定:转向应轻便灵活,采用动力转向的叉车,转向时,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操作力应为6N~20N。左右转向作用力相差应不大于5N。当叉车以最大速度直线行驶时,不准有明显的蛇行现象。

1.4 叉车转向系统的组成

叉车转向系统是指由驾驶员操纵的、用来使车轮偏转的一整套机构,一般包括:

图1-5 叉车转向系统构成图

转向操纵机构:(包括方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方向盘锁紧调整机构)用来传递并放大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转矩,将其转动改变为转向杆系的摆动;

转向杆系:使内、外转向轮有不同的偏转角,以满足转向规律要求的转向机构;

转向支承装置:(包括转向节、主销和转向桥体)用以支承转向车轮,并限定车轮在转向时绕主销偏转。

对于全液压转向系统,还包括液压管路。

1.5 叉车转向系统的类型

转向系统按照转向所用能源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又称人力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完全依靠驾驶员的体能来操纵转向,克服转向阻力矩。动力转向系统中,用来克服转向阻力矩所消耗的能量由原动机提供,驾驶员对系统操纵,以控制转向。叉车转向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机械转向系统:

以驾驶员手力为动力的转向称为机械转向,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机械式转向系统安全可靠,制造精度要求低,但操纵不便,对于转向频繁的叉车,特别是转向桥负荷较大的大、中吨位的叉车,很难满足转向轻便和安全可靠的要求。如图1-6所示。

图1-6机械转向系统

1-方向盘2-纵拉杆3-扇形板4-横拉杆5-转向节6-转向桥体7-转向器

图1-7双轮偏转式机械转向系统

1-方向盘2-转向器3-纵拉杆4-扇形板5-横拉杆6-梯形臂7-转向桥8-转向垂臂

2、动力转向系统:

装卸搬运车辆轴压大、转向阻力矩大,转向频繁,为了使转向操纵轻便和灵敏,往往需用动力转向系统。中等吨位和大吨位的装卸车辆几乎全部采用动力转向系统。根据工作介质不同。动力转向系统分为气压式和液压式。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由于液体压缩性小,工作压力高,因而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滞后时间短等优点,故被广泛采用。

叉车作业时,转向频繁,经常需要原地转向,叉车空载时,转向桥的负荷约占车重的60%,为了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叉车趋于采用液压动力转向。叉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主要分为液压助力转向装置(图1-8)和全液压转向装置(图1-9)两大类。液压助力转向是在机械转向的基础上,在纵拉杆处加装转向助力器。全液压转向装置与液压助力转向装置不同之处是以全液压转向器取代机械转向器和纵拉杆等机械元件,且用高压油管将全液压转向器和转向油缸联通。全液压转向装置操纵轻便,安装容易,易于总体布置,因而应

用更加广泛。

图1-8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1-转向器2-纵拉杆3-助力油缸4-转向杆系5-高压油管

图1-9全液压转向系统

1-方向盘2-全液压转向器3-高压油管4-转向油缸5-扇形板

第二节全液压转向系统

2.1 全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如图1-9所示,叉车转向时,司机在方向盘(转向操纵机构)上施加转向力矩,使方向盘产生旋转位移,并通过转向轴传给转向器,转向器根据方向盘回转的角度大小,计量地将分流阀分流过来的压力油通过管路传递给转向油缸,再通过转向梯形带动转向轮实现转

向。

2.2 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组成

目前,叉车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及管路等组成。

1.转向操纵机构:

主要由方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方向盘调整机构等组成。

管柱上焊一支架,通过锁紧杆与支架相连。驾驶员可根据需要来调整前、后角度,调整范围为4.5o~6o。为了操纵方便,在叉车的方向盘上,多数装有急转弯手柄,司机左手转动方向盘,右手可同时操纵分配阀或变速箱换档手柄。

装配时,急转弯手柄放在左侧,一般控制在7点~10点之间。

2.全液压转向器

转向器是转向系统中的减速传动装置,它将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矩予以增大,将转向盘的转动减速变为转向油缸的摆动,带动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转向器要有较大的传动比,以使操纵轻便;转向器还要有适当的传动效率,既容易克服车轮的转向阻力矩,又要避免路面对转向轮的冲击完全传递到转向盘上来。它既要使转向灵敏,又要保持一定的转向盘空程,使驾驶员操纵不过于紧张。同时结构还要紧凑。这些对转向器的要求,使转向器成为一种特殊的传动装置。

(1)转向器的作用:

①增力。通过转向器的传动比,将司机加在方向盘上的力予以增大;

②传递运动。

(2)转向器的类型:

转向器有许多型式,目前机械转向系统主要采用循环球式转向器、球面蜗杆滚轮式转向器。全液压转向系统以全液压转向器取代了机械转向器,全液压转向器按配油阀的结构型式,可分为摆线转阀式和摆线滑阀式两种,叉车常用的是摆线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又称奥尔比特转向器,转向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行星针齿摆线泵、控制阀、阀体。全液压转向器是全液压转向装置的核心部分,它具有操作轻便,动作迅速,重量轻,体积小,便于安装的特点。

目前,1-16t内燃叉车及1-3t电瓶叉车采用的是BZZ型摆线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它为开式无路感(又称为开心式无反应式,开心指是指转向器处于中位时,进油口和回油口相通;无反应指是指转向器处于中位时候,作用在转向轮上的外力,在方向盘上不引起感觉,即没有路感)全液压转向装置。BZZ型转向器在中间位置时,转向器进、回油口是相通的,转向油缸的两腔是封闭的,作用在转向油缸上的外力传递不到方向盘上,驾驶员手上无道路颠簸的感觉。它根据方向盘转动的角度计量地将分流阀输来的压力油输送给转向油缸而实现转向。当发动机熄火时,油泵不供油,事故阀起作用,可实现人力转向。

(3)转向器由三个部分组成:(1)行星针齿摆线泵(2)控制阀(3)阀体

①行星针齿摆线泵由转子(件7)和定子(件8)组成,定子相当于7个圆弧针齿齿形的固定内齿轮。定子与一个有着6个短幅外摆线等距离曲线齿廓的转子啮合。定子中心与转子中心之间有一偏心距。如无偏心距,则构不成压油、吸油。

②控制阀包括阀芯(件3)和阀套(件9),阀芯通过销轴和联动轴(件4)与转子相连。阀芯与方向盘、转向轴联成一体。在阀套上开有多排油孔,在阀芯上也开有油孔和油槽,当方向盘不转动时,回位弹簧片(件5)使阀套居于中间位置。配油盘起着向摆线泵输配油的作用。在阀体中的高压进油道和低压回油道之间装有单向阀,转向器正常工作时,单向阀关闭。当发动机熄火,油泵停止供油,摆线泵作手泵使用时,单向阀开启,供摆线泵吸油用。

③阀体—在阀体内腔开有4排长槽,分别与转向器的4个油口相连。另外,开了1排配油口,与配油盘相通。

图2-1 摆线式全液压转向器

1.限位柱 3.阀芯 5.弹簧片 7.转子 9.阀套

2.阀体 4.联动轴 6.连接片 8.定子

阀体是转向器的壳体,所有零件都装在阀体内。阀体上有四个油孔:油口A 和液压泵相连,油口B 与油箱接通;油口C 和D 分别与转向液压缸的两腔相连。控制阀由阀芯和阀套组成,两者用销子8连接,用片弹簧9定位。由于阀芯上销孔比阀套销孔大,阀芯可相对于阀套左右转动各8°左右。阀芯通过外端榫头与方向盘转向轴相连。阀套通过销子8、连接轴7和计量马达的转子相连。计量马达的结构如图(2-2a)所示,它由定子5和转子3组成。定子和阀体固定在一起,转子通过连接轴7和控制阀阀套相连。定子有七个齿、转子有六个齿,转子以偏心距e 为半径,围绕定子中心转动。转子围绕定子转动(称公转),同时还以反方向绕自己轴线旋转(自转)。转子自转一周的同时绕定子公转六周,即转子的公转转速是其自转转速的六倍。

2.3 转向器的工作原理

1.摆线泵的工作原理

因转子、定子之间有偏心距,转子在转动过程中,一方面绕自身轮心转动,另一方绕定子作公转,构成行星运动,传动的速比i=-Z 转=-6,负号表示转子自转的方向与公转

相反。转子旋转时(工作时),齿隙油腔容积不断变化,各油腔变为3个压油腔,3个吸油腔,1个困油腔。压油腔的油液通过配油盘通向转向油口,摆线泵的排量:

ml/r

式中:D1—定子齿根圆直径;D2—定子齿顶圆直径;B —齿宽

转子旋转时,齿隙油腔不断地关闭与开启。当转向时,半数齿隙处于油泵输出的高压油的作用下,另一半则将油液挤出,送往转向油缸,完成转向动作。

2.控制阀工作原理

中位:方向盘不动,阀套上小孔与阀芯上小孔相通,油液经小孔进入阀芯内腔,经长槽上小孔接通回油口,回油箱。

动作过程:方向盘带动阀芯转动,启闭油孔,带动摆线泵中转子转动,压油腔中油液通过油口、油槽流向转向口,另一腔油液也通过油口、油槽流向回油口,完成循环。同时,转子带动联动轴使阀套随阀芯转动,使之趋于关闭。弹簧片使阀套回到中位,停止配油。当方向盘继续转动时,摆线泵把与方向盘成比例的油量送入转向油缸,从而完成转向动作。

第三节 叉车转向原理

3.1 叉车转向原理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根据作业和行驶的需要,或者使车辆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或者灵活地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这统称为车辆的转向。它对车辆的作业效率及行驶安全至关重要。要使车辆能够改变行驶方向,实现曲线行驶,就必须改变其部分车轮或全部车轮运动方一向,同时路面对车轮的附着力必须足以防止车轮的侧滑。轮式车辆在转向或直线行驶过程中,经常要求左右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转,其理由是:

1、转向时,外侧车轮所走过的路程较内侧车轮长;

2、当左右车轮轮胎、载荷、气压不等或磨损不均时,其实际滚动半径不等;

3、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两侧车轮实际走过的路程不同。 因此,为了减少转向和直线行驶时的功率损耗、轮胎磨损及地面阻力,改善操纵性,

6)21(422??-=B D D q π

对轮式车辆转向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的保证车辆在地面上只有滚动而不产生滑动(包括侧滑、纵向滑和滑转)。为此,轮式车辆转向必须满足下列基本原理:

叉车行驶转向时,必须保证所有车轮作纯滚动而无滑动,以减小轮胎磨损,减小行驶阻力。要实现这个要求,必须使叉车在转向过程中,所有车轮直线速度矢量的垂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瞬时转弯中心。

由图3-1可见,对于三支点叉车不论转向轮是一个车轮或两个并置车轮,转向轮都同时绕一根垂直于地面的轴线偏转,故称单轴线式转向方式。转向时前、后轮轴线的延长线总交于一点,总能满足所有车轮纯滚动的要求。

图3-1三支点叉车 图3-2 四支点叉车 而对于四支点叉车(图3-2),要使所有车轮作纯滚动,两后轮的偏角是不等的,内转向轮的偏角β要比外转向轮偏转角α大,它们应符合下式关系:

L

M ctg ctg =-βα (3-1) 式中:L -叉车轴距;M -主销中心距(两个转向主销延长线与地面交点间的距离)

α——外轮偏转角;β——内轮偏转角。

上式又称为叉车转向的纯滚动条件,无论采用怎样的转向机构,都要尽可能保证叉车在转向时,转向轮的内外偏转角符合式3-1。要使内外车轮在转向时具有不同的偏转角,采用梯形机构便可达到目的。设计转向梯形时,必须保证内外车轮的转角符合或接近车轮纯滚动条件。

为了使转向灵活,曲线行驶的阻力小,要求车辆曲线行驶时所有车轮都作纯滚动而不滑动。这就需要:①所有车轮的轴线交于同一垂直线上,即交于车辆的瞬时转向中心线;②各个车轮的转速与各车轮滚动平面至转向中心线的距离成正比,为此要求驱动桥两侧车轮之间装有差速器,以适应车辆曲线行驶时车轮不同转速的需要;从动轮则能自动适应这一转速需要。

3.2 车辆转向方式

装卸搬运车辆因构造不同,其转向方式分为两类:偏转车轮转向方式和铰接车架转向方式。

1.偏转车轮转向方式

偏转车轮转向方式就是车辆有部分车轮或全部车轮相对车架偏转一定角度.以实现车辆转向的构造方式。其中又可分为单轮偏转、双轮偏转、全轮偏转等多种方式。

(1).单轮偏转转向方式

对于三支点车辆,转向时都是将位于车辆纵向中心面处的单个车轮(或两个并置的车轮)作为转向轮,绕垂直于路面的轴线转动一个角度,偏转后前后车轮轴线始终交于转向中心线上,曲线行驶时总能满足所有车轮作纯滚动的要求。

(2).双轮偏转转向方式

四支点车辆中,只有两个车轮作为转向轮,分别绕各自的主销轴线偏转,为了使各车轮轴线交于车辆转向中心线,两个转向轮的转角必须不同,且需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

可得此关系为:

(3-2)

说明两个转向轮转角的关系与转向轮主销中心距M 对车辆轴距L 的比值有关,转角α、β足了上式的关系才能保证各个车轮作纯滚动。

(3).全轮偏转转向方式

四支点车辆中,四个车轮全部为转向轮,分别绕各自的主销轴线偏转。为了使各个车轮轴线交于转向中心线上,且转向中心线位于横向中心面内,两个前转向轮和两个后转向轮的转角,均须满足如下几何关系式:

(3-3)

车辆的转向方式直接影响车辆的机动性,如车辆轴距L 、转向轮最大偏转角α

max 及外形尺寸相同,那么从转向中心O 至车辆纵向中心线的距离OA 可以用来表征车辆机动性的

好环。OA 愈小,则理论转弯半径愈小,机动性愈好。 L M ctg ctg 2=

-αβL M ctg ctg =-=

-L OE OD αβ

图3-3车辆转向方式简图

a)单轮偏转方式;b) 双轮偏转方式;c)全轮偏转方式;d)铰接车架方式单轮偏转方式:R

1

=OA=Lctgαmax

双轮偏转方式: R

2

=OA=Lctgαmax+M/2

全轮偏转方式: R

3=OA= (L/2)ctgα

max

+M/2

很明显看出: R

2> R

1

, R

2

> R

3

。即采用单轮偏转转向方式的三支点车辆,其机动性比采用双

轮偏转转向方式的四支点车辆要好,但三支点车辆其横向稳定性差,重力和离心力的合力线容易超出横向倾覆边,所以只有轻小型车辆在平坦良好的路面上工作又需要机动性好的条件下,才采用这种转向方式。

四支点车辆如采用全轮偏转转向方式,虽然机动性很好,前后车轮轨迹重合,但驱动轮也需偏转,需做成转向驱动桥,使结构复杂,因此应用很少。在被牵引的挂车上,由于全部车轮都是从动轮,为了提高机动性,常采用这种转向方式。自行的四支点车辆还是以双轮偏转转向方式为主。

不论单轮偏转还是双轮偏转转向方式,都可能有两种情况:一为前轮转向,另一为后轮转向。采用何种结构主要视车辆的用途及工作条件而定。原则上以轮压小的车轮作转向轮,以使转向轻便;轮压大的车轮作驱动轮,以使驱动力大。汽车、牵引车等前轴负荷小后轴负荷大,故都是前轮转向;叉车、单斗装载机等前轴负荷大后轴负荷小,故以后轮转向。

2.铰接车架转向方式

在全部车轮均为驱动轮的车辆上,若采用偏转车轮转向方式,则必须采用转向驱动桥,使得构造复杂。铰接车架转向方式正适用于全轮驱动的车辆。其特点是车辆的车架不是整体的,而是做成前后两段车架,中间用垂直铰销连接起来。转向时,用液压缸使前后车架绕铰销相对转动一个角度。前后驱动桥各自连接于前后车架上,车轮对车架都没有相对偏转。前后车架的相对转动使前后车桥也相对转过同一角度,两桥的轴线交于转向中心线,即所有车轮的轴线交于转向中心线,车轮之间又有差速器,故满足曲线行驶的要求。

铰接车架转向方式的优点:首先是转向半径小,机动性好,车辆作业效率高。据统计,用铰接车架转向方式的单斗装载机的转向半径约为用后轮偏转转向方式的装载机转向半径的70%,作业效率可提高20%。其次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它的缺点是:转向状态下车辆横向稳定性差;转向过程车轮有横向滑移,转向阻力矩大,转向后不能自动回正。

3.3 叉车在行驶中转向的基本条件

叉车在行驶中转向是依靠转向轮的纯滚动平面与叉车的行驶方向偏离一定的角度而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转向轮的偏转角度越大,转弯半径就越小。但是当转向轮偏转角度超过一定数值时,车轮可能在路面上产生滑移,而叉车的行驶方向并不改变。

为保证转向时不出现转向轮的滑移现象,转向轮的最大偏转角应遵循下面公式的理论依据。

如图3-4所示,假设P 1、P 2为车架传给左右转向轮的推力,在车轮转向平面内的分力分别为P 1?C os α、P 2?C os β,车轮克服阻力向前滚动的条件为:

P 1?C os α>f?Z 1; P 2?C os β>f?Z 2

式中 f :转向车轮滚动阻力系数; Z 1、Z 2:两轮的垂直负荷。

转向时要使转向车轮不出现滑移现象,必须满足下面条件:

(3-4)

式中?:转向车轮与路面粘着系数;α、β分别位外轮和内轮的偏转角。

综合以上各式,就得到了叉车在行驶中转向的基本条件:

(3-5)

叉车在坚硬干燥的路面上行驶时,粘着系数远远大于滚动阻力系数,上述条件完全可以满足,但当路面潮湿松软时,粘着系数减小,滚动阻力系数增大,要满足条件,车轮转角必须减小,也不能进行急转弯,否则会出现滑移,叉车将失去操纵。例如,叉车在雨后的土路上转弯,?=0.3,f =0.15,内轮转角β<60°。

21211fz z ( Sin ?P )-()α?<22222fz z (Sin ?P )-()β?<22f 1-α<?f tg 2

2f 1tg -β<?f

图3-4叉车转向时车轮受力图

第四节转向桥

4.1叉车转向桥概述

由于叉车工作装置布置在其前端,叉车满载工作时,前轮负荷较大(承担货物重量和车体自重的90%以上),为了减小转向阻力矩,使司机转向操纵轻便,通常叉车一般以后桥作为转向桥。

4.1.1 叉车转向桥的类型

叉车转向桥悬挂装置(又称叉车悬架),是车架与转向桥或直接与转向轮相连接的全套零件的总称。根据叉车悬架导向装置的结构及运动特点,一般可将悬架分为三支点和四支点两种类型。四支点悬架较三支点重心低,稳定性好,本文主要研究四支点悬架机构。四支点悬架根据是否采用弹性元件和两转向轮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可分为三种结构形式:

1、相关弹性悬架。

在这种结构中,两个转向轮和转向桥硬性联系,而转向桥悬挂在连接车架的弹簧上,因此在运动中一个车轮的位置和另一个车轮的位置具有相关的联系,故称为相关弹性悬

架。此种结构如图4-1所示。转向桥通过两个纵向半椭圆弹簧悬挂在车架上,每个弹簧是

由6个簧片及两个弹簧箍所组成,弹簧片用中心螺栓将其固定在转向桥上。弹簧的前弯耳则通过摆动吊杆悬挂在车架后部横梁的托架上。半椭圆弹簧除了可以传递垂直力和缓和冲击外,同时兼起导向作用,故可将半椭圆弹簧看成以上两种元件的组合。

图4-1相关弹性悬架

相关弹性悬架的另外一种型式为橡胶套管式悬架,如图4-2所示。这种结构省去了两个半椭圆弹簧,所以比上一种型式要简单得多。减振作用是靠转向梁中间铰接轴中的橡胶套来达到。虽然减振作用不及半椭圆弹簧明显,但是其结构较为简单。

图4-2橡胶套管式弹性悬架

2、独立弹性悬架。

这种结构型式是每个车轮单独的悬挂在车架上,除该装置中的平衡装置可相互传递载荷外,两车轮的位置互不影响,故称此装置为独立悬架。这种悬架结构如图4-3所示。

叉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分析

叉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分析 在大型载重汽车、叉车、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等轮式行走机械中, 为了减轻驾驶员操作方向盘的强度, 提高车辆的转向灵活性, 常采用液压助力式动力转向系统, 在机械转向器上加装液压助力器,使其具有全液压转向系统的转向灵活轻便、性能稳定、故障率低、布置方便等优点。但是随之也经常产生转向失灵、转向沉重、车辆行驶时方向跑偏或发飘等故障问题。本文主要对叉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常见的故障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排除措施, 为叉车等工程机械的使用保养维修提供借鉴。 工业搬运车辆叉车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地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设备。叉车工作场地的限制和自身工作性能决定了其在操作时转向极其频繁。因而, 其转向操纵性能的好坏和叉车的安全行驶、工作效率及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叉车的转向操纵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向系统的性能, 研究和提高转向系统的性能对 于改善转向操纵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叉车的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转向器又有球面蜗杆滚轮式、蜗杆曲柄销式、循环球式和蜗杆蜗轮式之分, 转向传动机构也有机械和液压助力式之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叉车常用的一种转向系统[1],但由于液压转向系统较机械转向系统故障率高,且故障不易判断,所以应加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正确使用和维护液压转向系统,减少其故障发生率。 我们知道,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在机械式转向系统上加了液压助力器。液压助力器主要由液压泵、溢流阀、分配阀、转向器、液压转向油缸、油管、液压油箱等组成(结构图如下图)。 它是以液压油做动力传递介质,通过液压泵产生动力来推动机械转向器,从而实现转向的。由于它是靠液压油来传递动力的,因此,密封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液压系统性能得以保证的关键。 另外,液压泵工作好坏、液压油量的多少以及清洁与否,都对液压转向机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与维护中,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4]。本文仅对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进行分析判断, 实际上就是对常见液压传动部分的泄漏、油路中有空气或油脏、液压泵工作不良转向器及油缸失效等引起转向沉重、跑偏、不走直线、蛇形行驶、方向盘滑移、转向不准确不稳定、方向盘震荡反弹或回转、转向原件损坏、转向时有异响噪声等故障进行分析判断。 转向沉重(如叉车低速行驶时缓打转向,转向沉重或者卡住) 故障现象:正常情况下,带液压助力器的车辆, 转向是很轻便的。若操作时感到转向沉重或突然转不动方向, 属于不正常现象。 故障原因:1. 液压油箱缺油或滤油器堵塞。2. 油路中有空气。3. 液压泵磨损, 内部泄漏严重、吸油口有堵塞现象使液压泵效率低[6],或驱动带打滑。4.溢流阀泄漏, 弹簧太软或调整不当。5. 液压转向油缸或分配阀橡胶密封件损坏。6. 各油管接头泄漏或者密封圈破损堵塞油管。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规范 一、制图标准的制定: 1.1电器符号的定义: 电气图形符号、诊断系统图形符号世界各大公司所用不尽相同,我们根据ISO7639、DIN40900以及美、日主要汽车公司常用符号制定奇瑞公司的电气图形符号库,若有新的器

件没有相应的符号可以根据需要经电器部相关设计人员讨论通过后添加到该库里,以不断丰富更新符号库。

电路图的读图方式一般有正向读图和反向读图两种方法。正向读图一般是设计开发时计算电流分配,负荷计算时使用的一种思路、设计方法;反向读图一般是电路故障检修或优化局部电路时常用的方法,和正向读图方法基本相反。 正向读图法:由电源——电流分配盒——保险丝——控制开关——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输出——线路分流——用电设备(执行机构)——地。 二、整车电器开发设计输入 根据公司开发车型的市场定位、级别以及市场相关车型比较,电器项目负责人编制出VTS(Vehicle Technical Specify)报公司审批,批准后的VTS表作为整车电器开发的设计输入,各专业组根据VTS要求编写详细的产品功能定义,技术要求。 三、单元电路设计格式规范 3.1功能定义:①根据VTS的要求讨论并制定主要单元电路、电器件零部件组成, 比如空调需要确定蒸发器结构类型、风门控制机构数量、传感器数 量、电子调速器、压缩机类型、冷凝器类型等,并应开始编制初级 BOM表; ②电器件的额定电压、工作电压范围、额定功率的确定; ③额定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电机阻转状态)、静态耗电电流的 确定(≤3mA)。 3.2电路原理图:根据各单元的功能确定需要整车输入的哪些信号,输出哪些信号, 信号的类型(触发信号,脉冲频率信号,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 信号参数。控制方面应该考虑继电器控制还是集成电路控制,对于 CAN-BUS需确定该单元的控制信息,系统状态实时检测信息,以 及故障检测信息需不需要在CAN上公布等。单元电路的设计输出

叉车液压转向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办法

叉车液压转向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办法 现代工业中,叉车运用非常广泛。在叉车运行中,为了加强驾驶员操作方向盘的轻松性,提高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多采用液压助力式动力转向系统,使其具有转向灵活轻便、性能稳定、故障率低、使用方便等优点。液压转向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叉车的操作性能。转向系统的问题在日常维修中不会被轻易诊断并及时找出故障原因,文章主要对叉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常见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排除措施,加强叉车的使用保养维修。 标签:叉车;液压助力转向;故障分析 引言 叉车在物流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在频繁装卸物料的部门不可或缺,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设备。叉车在工作时中受工作场地的局限以及自身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工作时转向十分频繁。故而,其转向灵活性的好坏对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对叉车的安全行驶和工作效率起决定性作用。文章针对液压转向系统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以便更好的使用叉车提高工作效率。 1 方向盘快转和慢转均沉重 故障现象:叉车工作时方向盘快转或慢转均感觉沉重且转向无力。 故障原因:(1)液压泵驱动皮带断裂或驱动液压泵的传动轴出现问题。(2)油箱液压油过低或油箱油液粘度太大。(3)分流阀上的安全阀压力过低。(4)转向器进油口内的单向阀发卡。(5)液压泵供油不足。(6)液压泵进油软管被吸扁或密封不严,造成转向系统中进入空气。(7)转向器液压助力铜管接头堵塞。 诊断及解决办法:(1)检查液压泵驱动皮带是否打滑又或是断裂,将其更换。检查其他驱动形式的齿轮或传动轴有无损坏。(2)检查液压油箱的油平面是否过低或过脏,若油箱缺油应加足,液压油脏污则应更换并清洗油箱。(3)检查分流阀上的安全阀是否正常,使分流阀的压力恢复正常(压力不得超过16MPa)。(4)清除单项阀内的污物,使其恢复正常。(5)用手触摸一下液压泵,如果液压泵短时间发热,说明液压泵内的齿轮磨损过大,造成液压泵供油不足。经维修后仍无改善就及时更换液压泵。(6)直观诊断油箱内是否有泡沫,如果有泡沫及时更换液压泵进油软管,检查密封情况。(7)拆掉助力铜管看一下的接头的O型圈是否发胀堵塞铜管接头,如果接头没有被堵塞,可用气泵对助力铜管进行吹气疏通。 2 快转方向时感到沉重 故障现象:车辆在转弯时,慢转方向情况良好,急转方向时感到转向沉重。

大客车底盘系统设计概念及方案技术要求 上

城市客车底盘 系统设计概念及方案技术要求 (上半部分)

目录一.概述 二.系统设计概念及技术要求 1.车架 2.前后桥 3.前后桥悬架系统 4.轮胎 5.转向系统 6.制动系统 7.底盘自动集中润滑系统

一.概述 本稿所涉及的车型是传统城市客车。车辆主要实施动力系统及其附件系统更改、增加动力电池系统和动力系统电控系统等;所牵涉的其它相关系统,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对基本型的继承性为原则,进行设计更改或重新设计。整车造型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应性改进。 以下内容只涉及除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电池、电控)以外的以底盘为主的系统设计概念及主要技术要求。 所有相关的设计人员应通过了解设计概念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将特殊要求的信息给予及时反馈。系统概念给出的是依据法规、国标要求以及相应整车技术规范而形成的框架类描述和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必须在后续开发工作中得到响应,并且可能应个别特殊要求做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二.系统设计概念及技术要求 1. 车架 车架采用传统成熟的三段式整体结构,适应不同的系统安装要求,做相应的结构变动和设计调整,同时力求结构可靠和轻量化相结合,以满足底盘配置和可靠性要求。 结构型式参加下图: 主要尺寸参数—— 总长度(m):TBD 最大宽度(m):TBD 前悬(m):TBD 轴距(m):TBD 后悬(m):TBD

2. 前后桥 2.1 前桥 前桥总成采用两级落差前桥总成,其基本参数如下: (1) 额定负荷:7500Kg; (2) 轮距:2101mm,空气弹簧支座中心距:1180mm; (3)主销孔基准与空气弹簧支座安装平面参考距离:75mm;空气 弹簧支座安装平面与前轴中部工字梁上平面参考距离:130mm; (4)前轴定位系数:前轮外倾角0°、主销内倾角8°、主销后倾 角3.5°、前轮前束0~1.5mm; (5)最大转角:内轮为55°,外轮为相应值; (6)转向节臂回转半径:R263.3mm; (7)适用轮辋:8.25×22.5 (8)适用轮胎:11R22.5-16PR、295/80R22.5 (9)制动器规格:盘式制动器22.5″ 结构型式参见下图 2.2 后桥 后桥总成采用13吨级后桥总成,其基本参数如下: (1) 额定负荷:13000kg

叉车转向系统

叉车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 of Forklift Truck 2010.10.

目录 第一节叉车转向系统概述 (1) 1.1 叉车转向系统的定义、作用及叉车转向的特点 (1) 1.2 与整车机动性有关的主要考核指标 (1) 1.3 叉车转向系统的要求 (4) 1.4 叉车转向系统的组成 (4) 1.5 叉车转向系统的类型 (5) 第二节全液压转向系统 (7) 2.1 全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7) 2.2 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组成 (8) 2.3 转向器的工作原理 (11) 第三节叉车转向原理 (11) 3.1 叉车转向原理 (11) 3.2 车辆转向方式 (13) 3.3 叉车在行驶中转向的基本条件 (15) 第四节转向桥 (16) 4.1叉车转向桥概述 (16) 4.1.1 叉车转向桥的类型 (16) 4.1.2 横置油缸转向桥的构造 (19) 4.1.3 叉车转向桥的作用 (21) 4.2 1-1.8t焊接转向桥结构 (22) 4.3 转向桥安装及车轮定位型式 (25) 4.3.1 转向桥的安装方式 (25) 4.3.2 转向轮的定位 (25) 4.3.3 叉车转向轮的定位方式 (27) 第五节叉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29) 5.1 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法 (29) 5.2 横置油缸式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 (30) 5.2.1 转向梯形的类型 (30) 5.2.2 曲柄滑块式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 (32) 5.3 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35) 5.3.1 转向阻力矩的计算 (35) 5.3.2 转向传动机构的受力计算 (38) 5.4 转向桥的设计计算 (39) 5.4.1 转向桥的受力分析 (39) 5.4.2 转向桥强度计算 (40) 5.5 衡量叉车转向操纵轻便性的主要指标 (41) 5.5.1 方向盘最大作用力确定 (42) 5.5.2 方向盘回转圈数 (43) 5.6 全液压转向器的选择 (43) 第六节叉车转向系统的试验 (45) 6.1转向性能试验 (45) 6.1转向桥的疲劳试验 (48) 6.1.1 转向桥体疲劳试验台简介 (48) 6.1.2 转向桥体的疲劳试验 (49)

Q-FDA 010-2016汽车转向横拉杆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最终版本)修订20160121——A汇总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FD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FD XXXXX—XXXX 汽车转向桥系统横拉杆总成结构、 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

目录 前言............................................................................... III 汽车转向桥系统横拉杆总成结构、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横拉杆零部件尺寸及结构要求 (3) 4.1 球接头总成尺寸及螺纹 (3) 4.2 横拉杆与球接头总成螺纹连接精度 (3) 4.3 横拉杆总成紧固装置结构技术要求 (3) 4.4 转向横拉杆卡箍螺栓螺母技术要求 (4) 5 转向横拉杆总成装配技术要求 (4) 5.1 装配技术要求 (4) 5.2 横拉杆球头防尘罩装配密封要求 (4) 5.3 横拉杆总成润滑介质要求 (4) 5.4 外观及防护要求 (4) 6 台架试验项目 (5) 7 台架试验设备及条件 (6) 8 台架试验方法 (6) 8.1 球接头相关试验 (6) 8.1.1 球接头总成最大摆角测定 (6) 8.1.2 球接头总成摆动力矩T1测定 (6) 8.1.3 球接头总成旋转力矩T2测定 (7) 8.1.4 最大轴向位移量δ1测定 (8) 8.1.5 最大径向位移量δ2测定 (8) 8.1.6 球销锥面配合面积检测 (9) 8.1.7 球接头总成球销拔出力 (9) 8.1.8 球接头总成球销压出力 (9) 8.1.9 球接头总成常温耐久性试验 (10) 8.1.10 球接头总成高温耐久性试验 (10) 8.1.11 球接头总成低温耐久性试验 (11) 8.1.12 球接头总成泥水环境耐久性试验 (11) 8.1.13 球接头防尘罩泥水环境耐久性试验 (12) 8.1.14 球接头防尘罩臭氧环境耐久性试验 (13) 8.1.15 球接头总成球销弯曲疲劳 (14) 8.1.16 球接头总成盐雾试验 (14) 8.2 转向直拉杆臂与转向横拉杆臂疲劳试验 (14) 8.2.1 转向直拉杆臂疲劳试验 (14) 8.2.2 转向横拉杆臂疲劳试验 (15)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长春北车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设计规范 CBD-YF-DP-GF.1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目录 1 范围 (2)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2) 3 术语和定义 (3) 4 设计准则 (3)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总布置的简要设计流程,规范了设计步骤,明确了底盘总布置的设计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6--12米的大中型营运客车的底盘总布置设计。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寸 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T 5922-2008 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 GB/T 6326-2005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 GB/T 13061-199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QC/T 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096-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097-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 QC/T 299-2000 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 QC/T 301-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 QC/T 302-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

QC/T 303-1999 汽车动力转向油罐技术条件 QC/T 304-1999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305-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QC/T 465-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 QC/T 470-1999 汽车自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 QC/T 479-1999 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 483-1999 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T 494-1999 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方法 QC/T 513-1999 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QC/T 523-1999 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529-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 QCT 533-1999 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 QCT 545-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上述标准中确立的符号、代号、术语均适用于本标准。 4 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客车底盘总成中各部分的主要性能、尺寸等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详参相应的标准。

GB17675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编制说明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和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汽车电子的发展和对汽车安全、技术需求的提升使原标准的适应性出现了缺口,比如,希望通过消除机械转向管柱以提高乘员安全性、且更易适应左右置转向盘生产需求的转向操纵装置和转向车轮之间没有任何机械连接的线控转向技术;另外与挂车相关的转向标准的缺失,使GB17675-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修订。 本标准修订任务来源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12月2日以国标委综合[2010]87 号文下达的制修订计划,归口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名称为《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计划编号为20101254-Q-339。 1.2 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主要起草单位: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清华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工作组成员:万兴宇、许迎光、陈春华、刘地、季学武、颜尧、

周中坚、谷杰、郁金龙、耿国庆、傅培根、王春宏、王良模、农蕃榛、邬世锋、朱春庆、朱德江、许庆卫。 1.3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修订工作组一直持续跟踪UN R7茏规的发展演变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修订,翻译UN R7法规原文,对比UN R79与GB17675-199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中的差异,评估GB 17675-XXXX 参照UNR79进行修订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同时结合转向分标委、汽车工程学会转向分会所组织的国内外汽车企业技术交流会,收集了大量信息和技术资料,掌握了最新的国内外现状及动态,并按照拟参照采用的UNR79法规,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多轮车辆摸底验证试验,积累了车辆转向系统的分析、试验数据。通过会议交流、调研和试验对比,系统深入地了解我国乘用车、商用车行业汽车转向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因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 会,ADAS及智能驾驶相关内容,由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负责,本标准将不包含ADA及智能驾驶相关内容。通过对本标准相关技术条款的分析研究,将尽可能解除原有条款对ADA及智能驾驶可能产生的限制及约束。 主要技术研究活动如下: (1)第一次工作组会议 2015年07月15~16日,标准修订工作组在南京召开GB17675-XXXX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第一次工作组会议。来自南汽研究院、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

3吨叉车的转向系统的设计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前言 (2) 2 叉车转向系统设计 (2) 2.1设计要求 (2) 2. 2基本参数 (2) 3 方案的拟定 (2) 3.1 转向系统类型 (2) 3.2具体方案的初选 (3) 3.3最大内轮转角 (4) 3.4 转向操作系统 (5) 4 叉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5) 4.1转向机构的设计 (5) 4.2转向系统设计 (8) 4.3转向桥的设计计算及强度校核 (19) 4.4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26) 5结束语 (30)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3吨叉车的转向系统的设计 摘要:现代叉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充分考虑舒适性,安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产品专业化,系列多样化,大量应用新技术,完善操控系统,重视节能和环保,全面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 本毕业设计要求设计3吨叉车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机构的选择、设计计算以及转向桥设计等,通过此次毕业设计,要求我们毕业生对叉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技术要求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字:叉车;转向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The Design of The Steering System of ACircle Type 3 Ton Forklift Abstract:The major trend of moder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the fork truck is to be fully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friendly operation, the reliability, the safety, the goodmaintenance, the specialization, the series, and the diversificat , and to adopt new technology , to improve steering system , and to focuso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prote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uck’s capacity and quality. The topic of this graduation designis the steering system of a circle type 3 ton forklift. Through this graduation design, the graduations should acquaint the steering system design of forklift,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craft process, technical requirementsetc, in some extent. Keywords: forklift, steering system, desig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1前言 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10称为工业车辆[1]。 适用范围: 工业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并可进入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必不可少的设备[2]。 叉车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高效设备。自行式叉车出现于191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叉车得到发展。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制造叉车。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的物料搬运已经脱离了原始人工搬运,取而代之是以叉车为主的机械化搬运。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1规范 本规范介绍了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匹配、以及动力转向管路的布置。 本规范适用于天龙系列车型转向系统的设计 2.引用标准: 本规范主要是在满足下列标准的规定(或强制)范围之内对转向系统设计和整车布置。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744-1997载重汽车轮胎 GB/T 6327-1996载重汽车轮胎强度试验方法 《汽车标准汇编》第五卷转向车轮 3.概述: 在设计转向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满足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和零件设计

的标准化。先从《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猎取新车型在设计转向系统所必须的信息。然后布置转向传动装置,动力转向器、垂臂、拉杆系统。再进行拉杆系统的上/下跳动校核、与轮胎的位置干涉校核,以及与悬架系统的位置干涉、运动干涉校核。最小转弯半径的估算,方向盘圈数的计算。最后进行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的计算与匹配,以满足整车与法规的要求;确定了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匹配之后,再完成转向管路的连接走向。 4车辆类型:以EQ3386 8×4为例,6×4或4×2类似 5 杆系的布置: 根据《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所要求的、车辆类型、车驾宽、高、轴距、空/满载整车重心高坐标、轮距、前/后桥满载轴荷、最小转弯直径、最高车速、发动机怠速、最高转速,空压机接口尺寸,轮胎规格等,确定前桥的吨位级别、轮胎气压、花纹等。考虑梯形机构与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之间的轴距匹配及各轴轮胎磨损必需均匀的原则,确定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内外轮转角、第一垂臂初始角、摆角与长度、中间垂臂的长度、初始角、摆角,确定上节臂的坐标、长度等 确定的参数如下 第一、二轴选择7吨级规格 轮胎型号:12.00-20、轮胎气压 0.74Mpa、花纹 第一轴外轮转角 35°;内轮转角 44°

GB17675-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17675-1999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70/311/EEC《各成员国关于汽车及其挂车转向机构的协议》。只是按中国标准编写的习惯,将试验条件的内容分列出来,并增加了“机动动作时间”的定义。 本标准还增加了日本安全标准第11条的内容和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有关转向的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姜璧琪。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 求EQV 70/311/EEC steering system of motor vehicles —Basic requirement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转向系统结构的设计和安装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M类和N类公路用汽车。 2 术语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2.1 转向系统 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它由转向控制机构、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车轮和专用机构组成。 2.2 转向控制机构 直接由驾驶员操作用以控制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 2.3 转向传动装置 转向控制机构和转向车轮之间的所有机构(专用机构除外)。它可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动式、电动式或它们的任一组合。挂车转向传动装置系指将所需力传递给挂车转向车轮从而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所有机构。 2.4 转向车轮 通过改变其方向从而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车轮。 2.5 专用机构

专用机构也是转向系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产生辅助的或独立的动力,单独或辅助地实现汽车转向,它由机械、液压、电气或它们的任一组合(例如,借助于油泵、气泵和蓄电池)构成。 2.6 人力转向 只由驾驶员体力提供动力的转向。 2.7 助力转向 由驾驶员体力和专用机构两者提供动力的转向。 2.8 全动力转向 只由专用机构提供动力的转向。 2.9 机动动作时间 从驾驶员开始操作转向控制机构的瞬间起直到达到开始测量的那个位置止的时间间隔。 2.10 转向力 为了改变汽车行驶方向.驾驶员作用于转向控制机构的力。 3 基本要求 3.1 方向盘必须左置。 3.2 不得单独以后轮做为转向车轮。 3.3 不得装用全动力转向机构。 3.4 转向时转向车轮的偏转必须是渐进的。 5.5 转向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且坚固耐用,以确保行驶安全。 3.6 转向系统必须保证驾驶员在正常驾驶操作位置上能方便、准确地操作,转向系统在任何操作位置上不得与其他零部件有干涉现象。 3.7 汽车转向车轮应有自动回正能力,以保持汽车稳定的直线行驶。 3.8 后轮也做转向车轮的汽车,具有二根和二根以上转向车轴的全挂车和具有一根和一根以上转向车轴的半挂车,以80 km/以如最高车速低于80 km/h,以最高设计车速计)的车速行驶时,驾驶员必须能在不做异常转向修正的条件,保持汽车直线行驶。

叉车转向系统

叉车转向系统

叉车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 of Forklift Truck

叉车转向系统 2010.10.

目录 第一节叉车转向系统概述 (1) 1.1 叉车转向系统的定义、作用及叉车转向的特 点 (1) 1.2 与整车机动性有关的主要考核指标 (1) 1.3 叉车转向系统的要求 (4) 1.4 叉车转向系统的组成 (4) 1.5 叉车转向系统的类型 (5) 2.1 全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8) 2.2 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组成 (8) 2.3 转向器的工作原理 (12) 第三节叉车转向原理 (12) 3.1 叉车转向原理 (12) 3.2 车辆转向方式 (14) 3.3 叉车在行驶中转向的基本条件 (16) 第四节转向桥 (17) 4.1叉车转向桥概述 (17) 4.1.1 叉车转向桥的类型 (17) 4.1.2 横置油缸转向桥的构造 (20) 4.1.3 叉车转向桥的作用 (22) 4.2 1-1.8t焊接转向桥结构 (23) 4.3 转向桥安装及车轮定位型式 (27) 4.3.1 转向桥的安装方式 (27)

叉车转向系统 4.3.2 转向轮的定位 (27) 4.3.3 叉车转向轮的定位方式 (30) 第五节叉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32) 5.1 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法 (32) 5.2 横置油缸式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 (34) 5.2.1 转向梯形的类型 (34) 5.2.2 曲柄滑块式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 (36) 5.3 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38) 5.3.1 转向阻力矩的计算 (38) 5.3.2 转向传动机构的受力计算 (41) 5.4 转向桥的设计计算 (43) 5.4.1 转向桥的受力分析 (43) 5.4.2 转向桥强度计算 (44) 5.5 衡量叉车转向操纵轻便性的主要指标 (46) 5.5.1 方向盘最大作用力确定 (46) 5.5.2 方向盘回转圈数 (47) 5.6 全液压转向器的选择 (47) 第六节叉车转向系统的试验 (49) 6.1转向性能试验 (49) 6.1转向桥的疲劳试验 (52) 6.1.1 转向桥体疲劳试验台简介 (52) 6.1.2 转向桥体的疲劳试验 (53) 6.3 整车强化试验 (55) 第七节转向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保养 (55)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 60mm 。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 )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 ±130 R 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 750-850 (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背角:5-28 ° 足角:87-95 ° 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 离: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 称平面间夹角: 8 、9、 10 、> 100(轻型货车> 80 < 40 90 ±5 > 80 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 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 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 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 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 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 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 50-150 三、底盘总布置: 1. 1 车架宽度的确定: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 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发动机与车架纵梁的最小间隙: b. 满足以下要求: (1)发动机在工作中与车架纵梁不干涉,且留有25mm以上的间隙。 (2)操纵机构的布置。 (3)发动机维修接近性。 c .车架外宽(分析发动机前悬置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发动机的维修性) 1.2后部车架外宽的确定:

汽车转向系功能安全要求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功能安全要求 B.1总则 车辆安全相关电子电气系统发生功能异常时,将会导致潜在的危害事件(例如,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发生非预期的自主转向,导致车辆碰撞)。GB/T34590(所有部分)《道路车辆功能安全》阐明了车辆安全相关电子电气系统在安全生命周期内应满足的功能安全要求,以避免或降低因系统发生故障所导致的风险。 本附录规定了转向电子控制系统在功能安全方面的文档、安全策略及验证确认的要求。 本附录不针对转向电子控制系统的标称性能,也不作为转向电子控制系统功能安全开发的具体指导,而是规定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方法和系统验证确认时应具备的信息,以证明系统在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下均能实现功能概念和功能安全概念,并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所有适用的性能要求。 B.2文档 B.2.1要求 应具有相应的文档以说明转向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概念、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制定的功能安全概念、安全策略、开发过程和方法,以证明系统: ——通过设计保证系统在非故障和故障状态下均能实现功能概念和功能安全概念。 ——在非故障和故障状态下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开发过程和方法是适用的。 B.2.2转向电子控制系统描述 B.2.2.1应描述转向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概念,即目的和功能描述清单。 B.2.2.2应定义转向电子控制系统的范围,明确子系统和要素,并识别与其存在交互关系的外部系统或要素。 B.2.2.3应定义转向电子控制系统的运行条件和约束限制,针对相应的系统功能,说明有效工作范围的界限。 B.2.3系统布局及原理图 B.2.3.1系统组件清单 应提供组件清单,该清单应包含系统的所有组件单元,同时也应列明为实现相关控制功能所需的车辆其它系统。 应基于这些组件单元提供系统布局及原理图,该图应能够清晰地展示组件分布和相互连接。 B.2.3.2单元功能 应概述系统各单元的功能,并展示该单元与其它单元或车辆其它系统间的信号连接。可使用带标记的框图或其它示意图,也可借助图表说明。

整车通信设计规范

文件编号: TKC/JS(S)-EV17 文件版本号: 0/A版 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整车CAN通信设计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2日实施日期:2014年12月22日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为使本公司整车CAN总线通信设计规范化,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协议以及国内外汽车总线总体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物流车开发车型的实际应用环境,编制本整车CAN总线通讯设计规范。本规范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批准。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劲松、查德国、和进军 本规范于2015年01月首次发布。

整车CAN通信设计规范 一、说明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康”)生产的纯电动汽车CAN通信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纯电动汽车的CAN总线通信设计。 如果本标准与其它标准或规范不一致,则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与SAE J1939不一致,遵照本标准执行; 与ECU技术规范不一致,遵照ECU技术规范执行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表 1 参考文档 1.3术语和缩写 表 2 缩写

二、物理层 本节详细规定了物理层的需求 2.1相关标准 所有ECU应遵从标准Ref.1、Ref.2或者Ref.4中的相关规定. 2.2物理介质 CAN传输线束应该满足表3描述的参数和如下的条件: CAN线束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CAN_H和CAN_L应该被保护屏蔽包裹,如果天康允许,可以使用不带保护层的CAN 线束; 绞线率:13~58twist/m。 表 3 物理介质参数

汽车总体设计要求

汽车总体设计要求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 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 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 3、 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 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5、背角:5~28° 6、足角:87~95° 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 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 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 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 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 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 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 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 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 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 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 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 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 三、底盘总布置: 1、车架宽度的确定: 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 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b.发动机与车架纵梁的最小间隙: 满足以下要求: (1)发动机在工作中与车架纵梁不干涉,且留有25mm以上的间隙。 (2)操纵机构的布置。 (3)发动机维修接近性。 c.车架外宽(分析发动机前悬置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发动机的维修性) 后部车架外宽的确定: a.左右后轮胎外宽:通常要小于车厢地板外宽40mm以上。否则,要加后车轮挡泥板。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2.1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 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5、背角:5~28° 6、足角:87~95° 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 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 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 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 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 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 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 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 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 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 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 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 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 三、底盘总布置: 1、车架宽度的确定: 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 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b.发动机与车架纵梁的最小间隙: 满足以下要求: (1)发动机在工作中与车架纵梁不干涉,且留有25mm以上的间隙。 (2)操纵机构的布置。 (3)发动机维修接近性。 c.车架外宽(分析发动机前悬置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发动机的维修性) 1.2后部车架外宽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