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填空题

毒理学填空题
毒理学填空题

1、毒理学研究领域主要分为_描述毒理学___、__机制毒理学___和___管理毒理

学__。

2、动物实验的“ 3R'法分别是—优化___、—减少___和—替代___。

1、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__化学结构__。

2、任何一种化学物只要达到一定的__剂量___,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对机体产生

有害作用。

3、生物学标志可分为__暴露标志___、__效应标志___和__易感性标志___。

4、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取决于在__靶器官___的剂量。

5、暴露特征包括__暴露期限___、__暴露途径___和___暴露频率__。

6、重复染毒引起毒作用的关键因素是__暴露频率___,而不是暴露期限。

1、机体对于外源化学物的处置包括:___吸收__、__分布___、__代谢___和__ 排泄___。

2、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分别为:__被动转运___和___特殊转运__两大类。前者包括__简单扩散___和__过滤___;后者包括__主动转运___、_易化扩散和__膜动转运___。

3、易化扩散需要载体参与,因此易化扩散也存在对底物的: 特异选择性、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

4、多数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简单扩散__方式进行的。

5、气体和蒸汽在呼吸道吸收与作用的部位主要取决于_脂溶性__ 和_浓度 ____ 。

6、排泄外源化学物最主要器官是__肾脏___。

7、I 相反应包括__氧化. 还原___和__水解___。

1、化学物的_化学结构__直接影响其毒作用的性质和毒性的大小。

2、不同接触途径的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的最大是_注射__,最小的为__经皮_ 。

1、急性毒性试验的经典动物是___大鼠__。

2、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周期一般为__14__天。

3、染毒体积:一般为动物体重的_1%-2%___,_ 最多不超过__3%__。

4、利用毒物__LD50__大小,把毒物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评价毒物的急性毒性的强弱,比较毒物的急性毒性的大小。

5、具有__蓄积作用__是发生慢性毒性作用的前提。

6、对于化学物来说蓄积系数越大,蓄积作用越_小___。

1、突变从发生原因上,可分为__自发突变___和_诱发突变__ 。

2、化学物致突变的类型,主要包括__基因突变__、__染色体畸变___、___染色体组畸变—和___DNA原始损伤_。

3、基因突变分类可分为__碱基置换__和_移码突变___,前者又分为_颠换___和_

转换 __ 。

4、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_缺失___、重复___ 、_倒位___ 和_易位____ 。

5、目前认为,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鸟嘌呤的__N-7__位,其次是_O-6___位;腺嘌呤的__N-1_, _N-3 ____ 和_N-7 —也容易烷化。

6、非整倍体和多倍体是由于_染色体分离__ 异常而产生的。

7、突变的后果取决于化学毒物作用的__靶细胞__.

8、S9主要含有—混合功能氧化酶(MFO)__

9、染色体畸变试验将观察细胞停留在_细胞分裂中期__,用显微镜检查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分离异常。

1 、我国恶性肿瘤在各种死因中排列__第二位__,城市已排死亡首位。

2、一般估计,80%~90%的人类肿瘤与环境有关,其中主要是_化学因素___。

3、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多基因改变累积的过程,具有__多基因

__控制和__多因素__调节的复杂性。

4、在引发阶段化学致癌物对靶细胞DNA^生损伤作用,是_永久性___、—不可逆__的遗传性改变,即成为突变细胞,或称为“启动细胞”。

5、化学致癌作用是一个_多因素___引起的,__多基因__参与的,_多阶段___过程。

6、致癌物分类中对人类是致癌物的化学物有__107___种。

7、肿瘤发生率越高,潜伏期越短,则该受试物的致癌力越__越强__。利用致癌

指数可对不同化学物的_致癌力___进行比较。

1、发育毒性主要包括:_发育生物体死亡___、__生长改变__、__结构异常__和_ 功能缺陷___。

2、在器官形成期,人类是__3-8__周;大鼠约为__6-15__天;小鼠约为_6-15___ 天;家兔为_6-18___天;

3、在发育各阶段发育毒性作用中,外源化学物表现出发育毒性,以结构畸形最突出,为_器官形成期___时期。

4、胎仔检查一般大鼠在受孕后第__19-20__天,小鼠第_18-19___天。

1、危险性分析主要包括:__危险度评定__、__危险性管理__和__危险性交流

__。

2、危险度:又称危险性,在具体的暴露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对_机体__、_系统__或_人群__. 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

3、2002 年颁布的文集中确定有_87__种化学毒物或生产过程对人类有致癌性。

4、目前,我国行政管理部门对化学物质采用分类分级管理的办法,即_对不同类

别和不同毒性级别__的化学物质采用不同的管理尺度,决定能否使用及使用的范围、数量和条件。

5、凡属于_我国首创__的化学物质一般要求选择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的某些项目进行测试,特别是对其中产量较大、使用面广、接触机会较多或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遗传毒性或致癌性可能的物质,必须进行全部四个阶段的试验。附加

1、小白鼠的抗病力_____ 。

2、大白鼠的抗病能力_____ 。

3、家兔耐_ 但不耐热和潮湿。

4、豚鼠体内不能合成__ ,需要经常喂食蔬菜。

5、近交系动物特点是个体差异,对毒物敏感,反应一致。缺点是抵抗力____ 。

1、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2、优化、减少和取代1、化学结构2、

剂量3、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4、靶器官5、暴露途径、暴露期限和暴露频率6、暴露频率1、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被动转运和特殊转运。简单扩散和过滤。主动转运、易化扩散和膜动转运3、特异选择性、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4、简单扩散5、脂溶性和浓度6、肾脏7、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1、大鼠2、14 3 、1%-2%,3%4 、LD50 5 、蓄积作用6、小1、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2、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非型倍体和多倍体3、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转换和颠换4、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5、N-7,O-6;N-1,N-3 和N-7 6、染色体分离7、靶细胞8、混合功能氧化酶(MFO) 9、细胞分裂中期相1、第二位2、化学因素3、多基因和多因素4 、永久性、不可逆5、多因素,多基因,多阶段6 、95。7、

强,致癌力1、结构畸形、生长迟缓、功能障碍和死

亡2、3-8 ; 9-17 ; 7.5-16 ; 11-20 ; 3、器官形成期4、19?20, 18 ?19 1、

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交流2、机体、系统或人群3、87

4、对不同类别和不同毒性级别

5、我国首创

1发育毒性表现为:发育生物体死亡、生长改变、结构异常、功能缺陷 ______

2化学致癌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引发阶段、促长阶段、进展阶段。

3化学致癌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4危险度评价由四个因素组成: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

5 I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

6危险性分析包括三部分: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危险性交流。

7终毒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

8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9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处置包括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_

10蓄积作用的评价方法:K系数法、半衰期法。

11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基本内容为: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四个不_________

验项目、人群接触资料。

12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13书写LD50值时要标明:动物的物种和品系、染毒途径、性别、时间。 ____

14基因突变分为: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15染色体突变分为: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异常。

16生物标记物的可以分为三类: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生_______

17 一般情况下剂量效应或剂量反应曲线有三种类型:S形曲线(最常用、直线、抛物线形

I ?毒理学主與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即,.

(描述、机制、管理)

2.外源化学物的雄作用分类:______

〔連发、迟必局部”至釦列迺不町逆,超阪特开质)

3■外源化学物在体内乍物转化的I相反应主要包括-

(氧化反爪八还原反应、水解反应}

4?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模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o

(损失?修复?突变)

M通常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経增离(生物转化)转变为:* °和氛化还原性反应物。

(亲电物.自由基*亲核物)

6. 机体对于外源性化学物的处置包括四个过

程上 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 和_________ >

简称为ADMLi.

〔吸收、分布、优谢、排泄)

7. 口前较公认化学致癌作用至少包括三个阶

段: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弓丨

发阶段、促长阶段、进展阶段)

《食品毒理学》题库

《食品毒理学》题库 一、填空 1.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和等四个方面。 2.毒物吸收途径有、和三种。 3.毒物在体内分布主要有、、和四种形式。 4.毒物主要通过、和三种渠道排泄。 5.毒物动力学指毒物在体内随时间浓度变化,主要模型为,包括、 和三种具体模型。 6.多环结构毒物的毒性和致癌性主要由决定。 7.一般动物毒性实验包括、和三种。 8.我国食品毒理学对毒物分级一般采用,以显示食品安全重要性。 9.致癌物可分为、和三大类。 10.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如果LD50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10倍时,说明该化学物质,应。 11.慢性毒性实验中,当NOEL大于人的可能摄入量300倍时,说明该化学物质,可进行。 12.食品毒物的危险度评估一般采用,而要避免和所带来的高成本 13.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蛋白质主要有、、和四种。 14.马铃薯发芽变青部位主要毒素为,其毒性机制为。 15.苦果仁中毒素主要为,毒性机制为。 16.粗制棉籽油的主要毒物为。 17.河豚毒素易于降解,可小心进行去毒处理。 18.烤面包时,可由产生一些致癌物。 19.合成食品着色剂由于安全嫌疑,我国允许使用的只有种。 20.天然色素中,法生产的焦糖色由于可能有致癌物,不得用于酱油加色。 21.各类兽药一般在体内部位残存较高。 22.食物中抗生素残留对人体主要危害有损害组织器官、、、和等五个方面。 23.抗生素药残的主要检测方法有技术和技术。 24.在我国,农药由于高毒高残留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禁产,其替代品主要为低毒低残留的类农药。 25.汽车尾气中的有害金属污染主要由其造成。 26.日常生活中,砷的常见污染来源是。 27.黄曲霉毒素在条件下,可被破坏结构除毒;而其在体内反应中,为解毒反应,为增毒反应。 二、名词解释 1.毒物 2.效应 3.反应 4.NOAEL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3.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由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4.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5.半减期(half life):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衡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6.癌基因(Oncogene):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 7.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8.基准剂量BMD\benchmark dose: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9.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0.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不同种属,不同个体内的同一种代谢酶的基因编码不同,从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这就是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11.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12.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13.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14.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认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15.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1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17.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

毒理学习题集

二、选择 1、描述毒理学直接关注的是——,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A A、毒性鉴定 B、接触毒物时间 C、接触毒物剂量 D、毒性强弱 E、以上全是 2、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E、以上都是 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E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 E、以上都是 二、选择 1、A 2、D 3、E 1、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靶器官是指外源性化学物 A A、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 B、最早达到最高浓度的部位 C、在体内浓度最高的部位 D、表现有害作用的部位 E、代谢活跃的部位 2、氟(F)的靶器官为 E A、中枢神经系统 B、脂肪 C、肝 D、肺 E、骨骼 3、铅(Pb)的靶器官为 A A、中枢神经系统 B、脂肪 C、肝 D、肺 E、骨骼 4、对某化学毒物进行毒性试验,测定结果为:LDso:896mg/kg,LDo=152mg/kg,LD100=1664mg/kg,LimaC:64mg/kg,Limch:8mg/k8,其慢性毒作用带的数值为 A A、8 B、14 C、26 D、112 E、208 5、关于生物学标志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又称为生物学标记或生物标志物 B、检测样品可为血、尿、大气、水、土壤等 C、检测指标为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D、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E、生物学标志研究有助于危险性评价 6、欲把毒理学剂量反应关系中常见的非对称S 状曲线转换为直线,需要将 B A.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 B.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对数表示 C。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 D.纵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 E.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 7、某农药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60mg/kg体重,安全系数定为100,一名60mg 体重的成年人该农药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应为 D A.0.6mg/人?日 B.3.6mg/人?日 C.12mg/人?日 D.36mg/人?日E.60mg/人?日 8、有害作用的质反应剂量反应关系多呈S 型曲线,原因在于不同个体对外源性化学物的 E A、吸收速度差异 B、分布部位差异 C、代谢速度差异 D、排泄速度差异 E、易感性差异 9、在毒性上限参数(致死量)中,最重要的参数是 E A.绝对致死剂量 B.大致致死剂量 C.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E.最大耐受量(最大非致死剂量)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 Grevin B Ramazzini C Paracelsus D Fontan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 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 A体内、体外实验B流行病学研究C临床试验D 人体观察 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 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A慢性毒作用B急性毒作用C易感性研究D 不易感性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B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教学提纲

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

精品文档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食品毒理基础》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A 5.C 6.A 7.A 8. D 9.C 10. C 11.B 12.C 13.B 14.C 15.B 16.A 17.A 18.B 19.D 20.D 二、名词解释 靶器官:是指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协同作用: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各个化学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性效应总和。 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过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环节,是机体维持稳定的重要机制。 蓄积作用: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可经代谢转化以代谢产物或者以未经代谢转化的原形母体化学物排出体外,但是当化学物反复多次给予动物染毒,而且化学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与排出机体的速度和总量时,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就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在某些部位。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DNA序列发生的可遗传改变,可分为三个类型:碱基置换、移码和大段损伤。 致畸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作用于发育期的胚胎,引起胎儿出生时具有永久性的形态结构异常。 危险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二、简答题 1.食品毒理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 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安全性的科学。其内容包括食品毒 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食品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食品外源化学物毒理学安 全性评价程序和危险度评价的概念和内容;食品中各主要外源化学在机体的代谢过程和对 机体毒性危害及其机理。 2.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半数致死量和每日容许摄入量?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化学物质;或 剂量虽微,但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 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 力。 毒作用是指毒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靶器官内达到一定浓度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结 果,是毒物对动物机体所引起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效应。 半数致死量是指给受试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后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一半时所需要的 剂量。 每日容许摄入量是指每个人终生每天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可测知的不 良影响的剂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卫生毒理学复习参考问答题

卫生毒理学复习参考问答题 1. 毒理学、卫生毒理学、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2. 毒理学的研究领域? 3. 毒理学与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4. 常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5. 学习了毒理学的概述,谈谈你对毒理学发展的感想? 6. 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7. 化学毒物的毒性及性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8. 阈剂量的定义? 9. 慢性毒作用带的定义及意义? 10. 生物转运的概念是什么? 11. 生物转运的特点和方式有哪些? 12. 毒物在体内吸收和分布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 13. 影响毒物排泄的因素有哪些? 14. 简述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 15.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16. 简述 I 相反应和 II 相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17. 终毒物的概念是什么? 18. 终毒物的种类有哪些? 19. 自由基的概念? 20. 自由基的来源和种类有哪些? 21. 年龄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有什么影响?

22. 试述联合作用的概念、类型? 23. 如何评定联合作用? 24. 外源化学物的溶解性对其毒性有何影响? 25. 如何设计甲苯的急性毒性试验? 26. 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与联系? 27. 脏器系数及食物利用率的概念是什么? 28. 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有哪些? 29. 致突变试验的遗传性终点和试验组合的原则是什么? 30. Ames 试验、微核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31. 化学致癌机制有哪些? 32. 化学致癌物的化分类有哪些? 33. 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4. 试设计致畸试验? 35. 如何评价致畸试验? 36. 试述致畸试验评价程序? 37. 试述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38.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概念是什么? 39. 生殖毒性的评定指标是什么? 40.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什么? 41. 发育毒性的评定指标是什么?

毒理学选择题

毒理学(单选题)第1题: 毒性的上限指标有()。 A.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小致死量B.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C.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小致死量D.绝对致死量,最大无作用剂量,阈剂量,半数耐受剂量E.绝对致死量,阈剂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 【答案】B 第2题: 关于蓄积系数(K)的评价哪些是对的()。 A.K<5为高度蓄积 B.K<3为高度蓄积 C.K=LD50(1)/LD50(n) D.K>1为明显蓄积 E.K>2为轻度蓄积 【答案】D 第3题: 影响致癌作用的因素有()。 A.致癌物的相互作用 B.维生素 C.脂肪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第4题: 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A.动物种属 B.性别 C.年龄 D.生理状态 E.以上都是 【答案】E 第5题: 男性患者28岁,农民,1998年夏季因在田间喷洒农药,突然晕倒在地,急诊入院。体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多汗,流涎,全身抽搐,语言不清,血压18/12.5kP(135/94mmHg)。排除由于误食药物或有毒物应做如下检查()。 A.化验病人的胃内容物及排泄物(含有机磷) B.详细询问有机磷农药接触史(接触过) C.溶血试验(+) D.复能剂诊断性治疗(有效) E.以上都应进行 【答案】E 第6题: 下列哪种发生断裂与重接的染色体基因不丢失和增加()。 A.微核 B.倒位 C.插入 D.易位

E.重复 【答案】B 第7题: SCE是()。 A.染色单体交换 B.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C.染色单体内换 D.染色单体互换 E.姐妹染色体交换 【答案】B 第8题: 有关嵌入剂的概念正确的是()。A.以静电吸附形式嵌入 B.嵌入碱基之间 C.嵌入多核苷酸链之间 D.导致移码突变 E.以上都对 【答案】E 第9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限是()。A.环境毒理学3~6个月 B.食品毒理学3~6个月 C.工业毒理学1~3个月 D.食品毒理学90天喂养

食品毒理学203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细胞内钙稳定? 答:细胞内的钙有结合钙和离子钙两种形式。只有离子钙才具有生理活性。离子钙又分为细胞内Ca2+和细胞外Ca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钙浓度较低 (10-8?107mol/L),细胞外浓度较高(103mol/L),内外浓度相差103?10倍。 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的Ca+仅为 107moL/L,而细胞外液Ca+则达10'3moL/L。当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第一信使传递信息,则细胞内游离Ca2+迅速增多可达10-5mol/L,此后再降低至107mol/L,完成信息传递循环。故将Ca2f称为体内第二信使。Ca2+浓度的这种稳态状的变化过程称为细胞钙稳态。 2、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化学物因素、机体因素、化学物与机 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3、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 毒物进入人体内,经过一定时间不均匀地分布于某些器官,呈现蓄积状态, 有些重金属毒物可长期贮存于骨、肝、肾、脑等等组织中,但并不出现毒性,当毒物的吸收停止后,已蓄积的部分则开始排出,持续时间很长,血液酸碱度的改变,可影响毒物的蓄积,当人的健康状况低下时如患病、过劳、饮酒、情绪波动时,毒物可变为可溶性的状态进入血液,引起中毒和急性发作,这种现象在长期 停止接触毒物后,偶尔发生。还有机能蓄积:当毒物侵入人体后,即排出或转化,但其毒性作用是积累的,以后当少量毒物不断进入人体,毒作用将继续加深,到

定程度却出现严重和中毒现象,此时毒物在体内已无蓄积,如过敏性物质的生 漆、青霉素、致癌物质的煤烟、砷等等。 4、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 胆通过 肠道随粪排出。其次,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5、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那些? 答:⑴致甲状腺肿物 ⑶蚕豆病毒素 ⑸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 ⑼天然诱变剂 6、化学物的一般作用机制有那些? 毒理学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的阐述, 在整体器官(系统)水平上,是关于 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肝脏、肾脏、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及皮 肤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在细胞、亚细胞水平上,是关于干扰细胞内酶系功能、抑 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破坏细胞的亚微结构;在分子水平上,是对生物膜的化学 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引起细胞钙稳态失调、氧化损伤生物大分子、与蛋 白质或核酸共价结合。导致相应的机能障碍、结构改变和物质代谢异常,表现一 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由整体器官向亚细胞、分子水平纵向研究.并将这 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全面说明外源化⑵生氰糖苷 ⑷山黧豆中毒 ⑹消化酶抑制剂 ⑺生物碱糖苷 ⑻血管活性胺 ⑽蘑菇毒素

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www.360docs.net/doc/b5102276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卫生毒理学试题一及答案(单选题) 第1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 A.血象、肝肾功能 B.病理学检查 C.灵敏指标的检查 D.特异指标的检查 E.特异基因的测试 【答案】A 第2题: 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C.腹腔注射>经口 D.经口>经皮 E.以上都是 【答案】E 第3题: 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 A.500万种 B.300万种 C.100万种 D.10万种 E.6~7万种 【答案】E 第4题: 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 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 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 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 E.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 【答案】A 第5题: 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A.灌胃 B.喂饲 C.吞咽胶囊 D.鼻饲 E.饮水 【答案】A 第6题: 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DNA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 E.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 【答案】E 第7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A.成年动物 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 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 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 E.仅使用单一性别 【答案】B 第8题: 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 A.同义密码 B.错义密码 C.终止密码 D.氨基酸改变 E.以上都对 【答案】E 第9题: 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 A.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用 B.苯主要从呼吸道排泄,对呼吸系统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没有 C.苯中毒产生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心肌细胞发生心室颤动,而甲苯没有 D.甲苯的肝脏中氧化,对肝有损害作用,而甲苯没有 E.苯为致癌物,甲苯为工业毒物 【答案】A 第10题: 化学结构与毒效应()。 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决定 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 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 E.化学活性和理化性质影响化学结构 【答案】D 第11题: 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内容是()。 A.定性评定 B.定量评定 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 D.毒性评定

最新食品毒理学试题答案

四、简答题 1、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排出。其次,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2、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1)、气温、气湿和气压 (2)、季节和昼夜节律 (3)、生物节律即生物钟是生命进化过程中长期历史形成的基本特征,包括季节和昼夜节律。 (4)、动物笼的形式、每笼装的动物数、垫笼的草和其它因素也能影响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 (5)、毒物的联合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 3、急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答:(1)、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水平,即定出LD50,以初步估计该化学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2)、阐明一种化学物的相对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出其剂量—效应和剂 量—反应关系。 (3)、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 化过程及动力学变化。 (4)、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

4、如何对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 答:(1)、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mg/kg体重计)小于或等于人群的可能摄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 (2)、在50~100倍之间者,需相关专家共同评议。 (3)、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并制定卫生标准。 (4)、慢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越小,卫生标准要求越严格。 5、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哪些? 答:(1)致甲状腺肿物(2)生氰糖苷 (3)蚕豆病毒素和山黧豆(4)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 (5)消化酶抑制剂(6)生物碱糖苷 (7)血管活性胺(8)天然诱变剂 6、简述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 答:化学物生物转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具有两重性,既具有减毒灭活作用(2分)又具有增毒和代谢活化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可能是化学物本身,更主要的是其活性中间产物或其代谢产物(1分),由于代谢转化连续性、系统性、复杂性,因此评价其毒理作用时必须了解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才能全面评价化学物的毒作用,否则仅在某一时点、仅对化学物本身去研究和评价其毒作用,就可能得出错误或片面的结论(1分) 五、综合题 1、安全性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将毒理学知识应用于卫生科学,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不能以模式化对待,必须根据受试化学物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的相关资料,讲求实效地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 (2) 试验方法的标准化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判断: 1.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食品中的外源化学物。外源性化学物质都是有毒的. 2. 所有的物质包括食用蛋白都可能是毒物. 3. 体内试验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筛选/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研究. 4. 归因危险度为0.1表示接触组发生的有害效应的危险度是非接触组的10倍. 5. 什么叫实质等同原则? 1.蛇毒不是药物,是毒物。 2.毒物按其毒性作用分为、、、、等五类。 3.吸收系数是和之比。 4.什么叫生物半减期? 5.毒物对不同的生物或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的原因? 6.毒性作用分为、、、、 、等六类。 7.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变慢是一种损害作用。 8.镉中毒会导致尿中β2-微球蛋白的出现,β2-微球蛋白是一种接触性标记。 9.什么叫毒效应谱? 10.生物学标志物包括、、。 11.质反应用于表示引起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 12.什么叫ADI和RfD? 1.外源化学物主要通过、、吸收。 2.什么叫首过效应? 3.有机酸(碱)主要在哪里被吸收?为什么? 4.胭脂红通过转运方式进入小肠小皮细胞。 5.气体进入肺泡后以转运方式进入血液。 6.影响气溶胶吸收的重要因素是和。 7.脂水分配系数低的外源化学物易经皮肤吸收。 8.什么叫贮存库?贮存库具有什么意义? 9.人体的贮存库主要有哪几种?

10.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和。 11.胎盘屏障不能阻止脂溶性高的外源化学物质透过。 12.排泄有哪几种途径? 13.尿的pH一般低于血浆pH,这种pH的分配利于(酸/碱)排泄。 1.什么叫生物转化? 2.通过生物转化,外源化学毒物的毒性降低。 3.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4.生物转化的对象是非营养物质. 5.I相反应包括、、. 6.经过代谢活化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可分为、、、。 7.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又称或。此酶系由、、三部分组成。 8.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功能包括、、三种,其主要功能是。 9.简述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催化机制。 10.写出P-450催化氧化的总反应式。 11.P-450催化哪几种类型的氧化反应? 12.微粒体含黄素单加氧酶与P-450催化反应的不同之处是。 13.简述FMO的催化机制。 14.通过乙醛脱氢酶作用,乙醛氧化成。 15.哺乳动物体内还原酶在中的活性较高,因为它是一个相对的环境。 16.还原作用包括哪几类,产物分别是什么? 17.在体内,能被水解的键包括、、三种。 18.II相反应中,哪些是解毒反应,哪些是代谢活化反应?各种反应的反应供体是什么?

卫生毒理学复习题库(选择题附答案)

1第一章绪论 【A 型题】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区别是C A.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论B.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C.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学属于边缘学科 D.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B 型题】 【名词解释】 1.毒理学 2.现代毒理学 3.卫生毒理学 4.管理毒理学 【问答题】 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 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 【论述题】 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2.谈谈现代毒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2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A 型题】 1.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的概念是D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 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C 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 值与急性阈计量成反比 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4.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B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 A型题(1×30) 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 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 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 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 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 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 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 A.剂量 B.作用时间 C.毒性 D.蓄积作用 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 A. 尿中δ-ALA的含量 B. 中度铅中毒 ` C. 动物死亡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 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1、.LOAEL指的是__B_____。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2、· 13、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4、(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C、致突变试验D、致畸试验 15、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 B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15、( C )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1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 C )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1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 D )和慢性毒性。A、致突变毒性B、生殖毒性C、免疫毒性D、亚慢性毒性 18、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D $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9、.毒物是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C 《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21、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2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D ·

毒理学问答题很准

毒理问答 1、毒性发展的第一阶段:毒物的转运转化过程 毒性发展的第二阶段:终毒物和靶分子的反应 毒性发展的第三阶段:细胞调节或维持功能的改变 毒性发展的第四阶段:修复与修复紊乱 当毒物引起的紊乱超过修复能力或修复功能低下时,毒性就会出现。 2、致癌作用机制 1)DNA修复失效:突变,致癌过程及其启动 2)凋亡失效:突变与克隆生长 3)终止增生过程失效:突变促进,原癌基因表达与克隆生长 4)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有丝分裂的促进剂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剂 3、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炎症、坏死、纤维化、致癌作用 4、修复:(1)分子修复:蛋白质修复,脂质修复,DNA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 修复) (2)细胞修复 (3)组织修复:细胞凋亡,细胞增生,细胞分裂,细胞外基质的替代 5、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类型:共价结合,非共价结合,去氢反应,电子转移,酶促反应 6、根据毒物化学性质,解毒途径可分为:1.无功能基团毒物的解毒,2.亲核物的解毒,3. 亲电物的解毒,4.自由基解毒,5.蛋白质毒素解毒,6、解毒过程失效 7、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数值越小。 8、参考剂量主要用于非致癌物质的危险度评价。 9、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化学毒物的固有毒性和接触量; 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在靶器管内的浓度和持续时间 10、排泄的主要途径:(一)经肾脏随尿液排泄;(二)粪便排泄;(三)经肺随呼出气排泄;(四)其它排泄途径 11、生物转化反应分为两种类型:第一阶段:亦称I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I相反应涉及暴露或引入一个功能基团;第二阶段:亦称II相反应,结合反应。 大多数II相反应可导致外源化学物的水溶性显著增加,且加速排泄 12、影响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因素: 化学物因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不纯物和化学物的稳定性 机体因素:物种、个体间遗传学差异,基因多态性,人类基因组计划,个体因素对毒性易感性的影响 环境因素:温度、气湿、气压 13、联合作用及类型:非交互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交互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功能拮抗、化学拮抗、转运拮抗、受体拮抗) 14、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测试和求出受试化学物的致死剂量(通常以LD50为主要参数),并对该外源化学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2)通过观察动物中毒作用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3)为亚慢性及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毒理试验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4)为毒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线索;5.研究化学物急性中毒诊断、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15、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1)尽量选择急性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2)易于饲养,试验动物操作方便,3)繁殖生育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4)价格较低,品系纯化,易于获得动物;5)常用实验动物为大白鼠和小白鼠;6)为了有利于预测化合物对人的危害,

毒理学选择填空题

现代毒理学主要包括:描叙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危险度评定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定、暴露评定/接触评估、危险度表征。 机体对于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过程。生物转运:吸收、分布、和排泄 化学毒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被动转运和特殊转运两类,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包括主动转运、易化扩散、吞噬作用、胞饮作用。 化学毒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简单扩散 气体和蒸汽在呼吸道吸收与作用的部位主要取决于他们的:脂溶性和浓度 机体最主要、最有效率的排泄器官是:肾脏 代谢的结果分为:代谢解毒和代谢活化 生物转化反应类型:有I相反应和II相反应,I相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II相反应即结合反应。 终毒物主要分为下列四类: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 解毒的反应类型:非共价结合,共价结合,去氢反应,电子转移,酶促反映。 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炎症、坏死、纤维化、致癌作用。 毒作用影响因素:化学物因素、机体因素、暴露因素、环境因素、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实验动物的性别的选择:雌雄两性。 急性试验:一般选用成年动物,而亚慢性和慢性试验通常选用较年幼或初断乳的动物。 灌胃法:常用于急性毒性试验,亦可用于长期染毒 眼刺激试验:推荐的传统方法为家兔眼刺激试验。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选择的动物是豚鼠。 三类遗传学损伤: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改变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改变、DNA原始损伤。 致癌的过程:大致分为引发、促长、进展三个阶段 人群流行病学和动物试验结果:是评价化学物致癌危险性的两类主要的证据。 长期致癌实验的主要的分析指标:肿瘤发生率、多发性、潜伏期。 致畸物引起畸形的过程和能力:分别叫致畸作用和致畸性 发育毒性阶段:着床期、器官形成期(发生结构畸形的关键期,致畸敏感期)、胎儿期、围生期(一生中对致癌物最敏感的时期)和出生后的发育期。 三段生殖毒性试验:Ⅰ: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一般毒性试验)Ⅱ:致畸试验Ⅲ:围生期毒性试验。 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 简单扩散特点:不耗能,不需载体,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抑制的影响。脂溶性的高低称为脂/水分配系数,化学毒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易溶解于脂肪,经简单扩散转运的速率也越快。 滤过:可允许分子量小于白蛋白(约60kDa)的物质通过。 主动转运特点:有特异选择性,载体有饱和性,有竞争性抑制,需要载体,需要耗能。 取代基对毒物的影响:烷烃类的氢如被卤素取代,其毒性越强,且取代越多,毒性越大。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的毒性对位>邻位>间位,分子对称的>不对称的。交互作用可表现为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选择或填空) 拮抗作用包括:①功能性拮抗:发生于两种化学物对同一生理指标有相反的作用。(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与抑制剂的对抗作用)②化学性拮抗:两种化学物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毒性较低的物质而降低毒性。 ③配置性拮抗:一种化学物影响了另一种化学物的吸收、分布、排泄以及代谢是之较少到达靶器官或在靶器官中作用时间缩短。④受体性拮抗:当两种化学物在体内与同一受体结合是,产生竞争性拮抗。当联合作用的双方结合于不同受体,而产生非竞争性拮抗。(如阿托品降低有机磷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毒性) 一般毒性评价和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确定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确定受试物毒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对实验动物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对受试物的吸收、代谢、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征与人最接近的物种,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的物种,经济并易于获得的物种。 呼吸系统毒物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来自于空气呼吸道进入,二是由呼吸道以外的其他途径进入体内再经由血液循环带入呼吸系统。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肾小球的滤过量大小可用肾小球滤过率(GFR)表示,即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GFB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所组成 纳米粒子的损伤特征:隐袭性、持久性、穿透性 纳米粒子暴露于机体的三个主要途径: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是放射性核素的摄入途径:呼吸道吸入、胃肠道吸入、皮肤和伤口吸收、直接注入 碘积累在甲状腺;锶积累在骨骼 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 周围免疫器官: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 免疫毒性作用的分类:免疫抑制,超敏反应,自身免疫 外源化学物免疫抑制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抗感染能力降低和肿瘤易感性增加。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鼻腔由前向后由四类细胞组成: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无纤毛假复层移行上皮细胞,呼吸上皮细胞,嗅上皮细胞。其中人类鼻前庭部的鳞状上皮细胞含有毛发结构。 嗅上皮细胞是外来化学毒物的重要靶细胞(神经毒性) 呼吸系统毒物常见形态:气体和蒸汽,气溶胶,纤维,细微或超微粒子以及纳米粒子 具有刺激作用的化学物按其作用由弱到强可分为:感觉刺激物,肺刺激物,支气管收缩物 肺纤维化可分为肺泡内纤维化和间质纤维化 吸烟是肺癌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人体检测指标:肺容量,气体流速,时间,压力,气体成分分析。 肝的基本结构单位的划分方法:肝小叶与肝腺泡;肝小叶中央区是肝的毒性靶位 血清酶:碱性磷酸酶(ALP)、γ-古氨酰转肽酶(γ-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肾脏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滤过膜的超微结构:内层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中间为非细胞性的基膜层,外层是肾小囊皮质细胞。 肾近曲小管是肾性毒物引起肾脏损伤最常见的部位。

复习重点、试题-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 A.有毒 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 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 A.机制毒理学 B.应用毒理学 C.描述性毒理学 D.临床毒理学 E.职业毒理学 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A.家兔 B.大鼠 C.小鼠 D.豚鼠 E.家犬 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E.五个 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 A.基因启动区域 B.转录因子 C.转录前复合物 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 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 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 A.干扰电子传递链 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 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 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 E.使钙离子上升 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 A.组织坏死 B.纤维症 C.致癌 D.炎症 E.蛋白合成 二、填空题 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 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 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 (1)发现中毒剂量 (2)发现毒性反应 (3)确定安全范围 (4)寻找毒性靶器官 (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 2. 毒性反应类型? (1)非共价键结合 (2)共价键结合 (3)氢键吸引 (4)电子转移 (5)酶反应 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 (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 (3)改变靶点 4. 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 (1)靶分子功能障碍 (2)靶分子结构破坏: (3)新抗原形成 5. 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 (1)组织坏死 (2)纤维症 (3)致癌 四、论述题 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 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