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统考2013年研]

A.用心理学解释教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答案】C

【解析】凯洛夫的《教育学》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统考2013年研]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社会分工

C.普及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解析】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

3.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统考2013年研]

A.文纳特卡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曼海姆制

【答案】B

【解析】道尔顿制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4.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之外,还要求( )。[统考2013年研]

A.教育立法独立

B.教育教学权独立

C.教育内容独立

D.教育督导独立

【答案】C

【解析】教育独立论是指主张教育超越于政党斗争和宗教教派斗争而处于独立地位的教育观点。发端于五四运动前,为解决教育经费而提出。主要代表人物:蔡元培,他主张

②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③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④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⑤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5.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统考2013年研]

A.重视军事教育

B.重视女子教育

C.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D.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答案】C

【解析】雅典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教育,主张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健美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发达的智力和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了整个雅典教育过程的始终,身心的和谐发展是雅典人理解的教育的最主要内容,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这是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

6.下列表述中,体现洛克绅士教育主张的是( )。[统考2013年研]

A.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B.身体健康重于精神健康

C.精神健康重于身体健康

【答案】A

【解析】绅士教育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绅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即绅士。洛克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认为健全的精神是最主要的,但健全的身体是其前提,期望通过体育把绅士培养成强壮而又勇敢、坚定的人。

7.赫尔巴特教育过程分别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 )。[统考2013年研]

A.统觉,教学和训育

B.兴趣,教学和训育

C.联想,教学和训育

D.管理,教学和训育

【答案】D

【解析】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目的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核心,对于如何实现这一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提出并论述了教育过程的思想,他将教育过程划分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管理、教学和训育,并由此构建了包括管理论、教学论和德育论三部分的教学体系。

8.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推动新大学运动,制造了柏林大学办学模式,为大学增添了( )。[统考2013年研]

A.人才培养功能

C.社会服务功能

D.文化传播功能

【答案】B

【解析】德国教育家洪堡曾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改革,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柏林大学的创办。柏林大学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统一”,不仅对德国大学的现代化,而且对欧美其他国家大学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9.西方在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形成于( )。[统考2013年研]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A

【解析】1902年英国国会颁布《巴尔福法案》,根据这一法案,各郡、市设立地方教育局,并通过资助进一步控制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至此,英国形成了国会、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局这样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管理系统(其中地方教育局是掌握实权的),“国家教育”基本形成,同时也确定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英国《巴尔福法案》的颁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中央和地方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10.“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统考2013年研]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答案】B

【解析】“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杜威主张,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与发展的教育实验,形成了实验教学论体系其代表人物是( )。[统考2013年研]

A.马卡连柯

B.赞科夫

C.巴班斯基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

【解析】赞科夫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从1957年至1977年他以“教育与发展”为课题,进行长达20年的教育科研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