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图像管理组织基本知识分析色彩篇

摄像头图像管理组织基本知识分析色彩篇
摄像头图像管理组织基本知识分析色彩篇

Camera 图像处理原理分析色彩篇

1 前言

做为拍照手机的核心模块之一,camera sensor效果的调整,涉及到众多的参数,如果对基本的光学原理及sensor软/硬件对图像处理的原理能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的话,对我们的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缺乏了理论的指导,只能是凭感觉和经验去碰,往往无法准确的把握问题的关键,不能掌握sensor 调试的核心技术,无法根本的解决问题。

所以,这里笔者结合自己出于对摄影的爱好所学习的一些图像处理相关的原理,试图通过分析一些与Sen sor图像处理相关的因素,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理解,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进步。

2 色彩感应及校正

2.1 原理

人眼对色彩的识别,是基于人眼对光线存在三种不同的感应单元,不同的感应单元对不同波段的光有不同的响应曲线的原理,通过大脑的合成得到色彩的感知。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俗的用RGB三基色的概念来理解颜色的分解和合成。

理论上,如果人眼和sensor对光谱的色光的响应,在光谱上的体现如下的话,基本上对三色光的响应,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影响,没有所谓的交叉效应。

但是,实际情况并没有如此理想,下图表示了人眼的三色感应系统对光谱的响应情况。可见RGB的响应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下图则表示了某Kodak相机光谱的响应。可见其与人眼的响应曲线有较大的区别。

2.2 对sensor的色彩感应的校正

既然我们已经看到sensor对光谱的响应,在RGB各分量上与人眼对光谱的响应通常是有偏差的,当然就需要对其进行校正。不光是在交叉效应上,同样对色彩各分量的响应强度也需要校正。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一个色彩校正矩阵对颜色进行一次校正。

1

该色彩校正的运算通常是由sensor模块集成或后端的ISP完成,软件通过修改相关寄存器得到正确的校正结果。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RGB -> YUV的转换也是通过一个3*3的变换矩阵来实现的,所以有时候这两个矩阵在ISP处理的过程中会合并在一起,通过一次矩阵运算操作完成色彩的校正和颜色空间的转换。

3 颜色空间

3.1 分类

实际上颜色的描述是非常复杂的,比如RGB三基色加光系统就不能涵盖所有可能的颜色,出于各种色彩表达,以及色彩变换和软硬件应用的需求,存在各种各样的颜色模型及色彩空间的表达方式。这些颜色模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按不同的原则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匹配任意可见光所需的三原色光比例曲线

对于sensor来说,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色彩空间的概念,主要是RGB , YUV这两种(实际上,这两种体系包含了许多种不同的颜色表达方式和模型,如sRGB, Adobe RGB, YUV422, YUV420 …), RGB如前所述就是按三基色加光系统的原理来描述颜色,而YUV则是按照亮度,色差的原理来描述颜色。

3.1.1RGB <-> YUV的转换

不比其它颜色空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的转换公式,因为YUV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硬件相关的,所以RGB与YUV的转换公式通常会多个版本,略有不同。

常见的公式如下:

Y=0.30R+0.59G+0.11B

U=0.493(B-Y) = -0.15R-0.29G+0.44B

V=0.877(R-Y) = 0.62R-0.52G-0.10B

但是这样获得的YUV值存在着负值以及取值范围上下限之差不为255等等问题,不利于计算机处理,所以根据不同的理解和需求,通常在软件处理中会用到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公式,这里就不列举了。

体现在Sensor上,我们也会发现有些Sensor可以设置YUV的输出取值范围。原因就在于此。

从公式中,我们关键要理解的一点是,UV 信号实际上就是蓝色差信号和红色差信号,进而言之,实际上一定程度上间接的代表了蓝色和红色的强度,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各种颜色变换处理的过程会有很大的帮助。

1.1 白平衡

1.1.1 色温

色温的定义:将黑体从绝对零度开始加温,温度每升高一度称为1开氏度(用字母K来表示),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候,黑体便辐射出可见光,其光谱成份以及给人的感觉也会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发生相应的变化。于是,就把黑体辐射一定色光的温度定为发射相同色光光源的色温。

常见光源色温:

光源色温(K)

钨丝灯(白炽灯)2500-3200k

碳棒灯 4000-5500k

荧光灯(日光灯,节能灯)4500-6500k

氙灯5600 k

炭精灯5500~6500k

日光平均5400k

有云天气下的日光6500-7000k

阴天日光12000-18000k

随着色温的升高,光源的颜色由暖色向冷色过渡,光源中的能量分布也由红光端向蓝光端偏移。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光源的光谱分布各不相同,而色温只是代表了能量的偏重程度,并不反映具体的光谱分布,所以即使相同色温的光源,也可能引起不同的色彩反应。

人眼及大脑对色温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自适应性,所以看到的颜色受色温偏移的影响较小,而camera的sersor没有这种能力,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经过白平衡处理的话,和人眼看到的颜色会有较大的偏差(虽然人眼看到的和白光下真实的色彩也有偏差)。

太阳光色温随天气和时间变化的原因,与不同频率光的折射率有关:

波长长的光线,折射率小,透射能力强,波长短的光线,折射率大,容易被散射,折射率低,这也就是为什么交通灯用红色,防雾灯通常是黄色,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等现象的原因。知道了这一点,太阳光色温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也就可以理解和分析了,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1.1.1 色温变化时的色彩校正

所以从理论上可以看出,随着色温的升高,要对色温进行较正,否则,物体在这样的光线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颜色就会偏离其正常的颜色,因此需要降低sensor对红色的增益,增加sersor对蓝光的增益。同时在调整参数时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到整体亮度的要保持大致的不变,即以YUV来衡量时,Y值要基本保持不变,理论上认为可以参考RGB->YUV变换公式中,RGB三分量对Y值的贡献,从而确定RGAIN和BGAIN的变化的比例关系。但实际情况比这还要复杂一些,要考虑到不同sensor对R,B的感光的交叉影响和非线性,所以最佳值可能和理论值会有一些偏差。

1.1.2 自动白平衡原理

1.1.

2.1 原理

自动白平衡是基于假设场景的色彩的平均值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如果测量得到结果偏离该范围,则调整对应参数,校正直到其均值落入指定范围。该处理过程可能基于YUV空间,也可能基于RGB空间来进行。对于Sensor来说,通常的处理方式是通过校正R/B增益,使得UV值落在一个指定的范围内。从而实现自动白平衡。

1.1.

2.2 特殊情况的处理

在自动白平衡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是,如果拍摄的场景,排除光线色温的影响,其本身颜色就是偏离平均颜色值的,比如大面积的偏向某种颜色的图案如:草地,红旗,蓝天等等,这时候,强制白平衡将其平均颜色调整到灰色附近,图像颜色就会严重失真。

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在处理自动白平衡时,除了做为目标结果的预期颜色范围外,另外再设置一对源图像的颜色范围阙值,如果未经处理的图像其颜色均值超出了该阙值的话,根本就不对其做自动白平衡处理。由此保证了上述特殊情况的正确处理。

可见,这两对阙值的确定对于自动白平衡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1.3 某平台的例子

英文代码中文界面色温色温RGAIN, GGAIN, BGAIN

cloud 阴天7500k 0x1D4C, 0x00CD, 0x0085, 0x0080

daylight 日光6500k 0x1964, 0x00A3, 0x0080, 0x0088 INCANDESCENCE 白热光5000k 0x1388, 0x00A5, 0x0080, 0x0088 FLUORESCENT 日光灯4400k 0x1130, 0x0098, 0x0080, 0x00A8 TUNGSTEN 钨丝灯2800k 0x0AF0, 0x0080, 0x0081, 0x00A4

可以看到随着色温的升高,其变化规律基本符合上节中的理论分析。不过这里多数参数与理论值都有一些偏差,其中日光灯的色温参数设置与理论值有较大的偏差,实际效果也证明该日光灯的参数设置使得在家用日光灯环境下拍摄得到的照片颜色偏蓝。修改其参数后实拍效果明显改善。(再查一些资料可以看到通常会有两种荧光灯色温4000 和5000K,目前我所接触到的应该是5000K居多)

1.1.4 调试和验证

具体参数的调整,应该在灯箱环境下,使用各种已知色温的标准光源对标准色卡拍摄,在P c机上由取色工具测量得到其与标准色板的RGB分量上的色彩偏差,相应的调整各分量增益的比例关系。为了更精确的得到结果,曝光量增益的设置在此之前应该相对准确的校正过。

颜色相关特效处理

1.1 grayscale (灰阶)

灰阶图的效果就是将彩色图片转换为黑白图片。

1.2 理论

理论上,在YUV空间,将UV分量丢弃,只保留Y分量,这样就可以得到黑白图像,这也是彩色电式机信号能兼容黑白电视机的原理。如下图理论上Y值一样的颜色(右边是用acdsee转成灰度图的效果),在grayscale模式下看应该是一样的颜色。

算法上的操作,理论上应该把UV值改成灰色对应数值就可以了。不过根据软件算法和硬件结构的不同,具体代码也会有不同。

1.3 以某平台为例

核心的两行代码如下:

SET_HUE_U_GAIN(0);

SET_HUE_V_GAIN(0);

这里设置UV GAIN为0,如果UV offset设置为128的话,最终得到的UV就是128,这就和理论是相符合的。

1.4 sepia / sepiagreen / sepiablue

所谓的复古(绿,蓝)就是在灰阶的基础上,对UV值额外再做了一个offset,将灰度图转换成某种颜色的梯度图。理论上为了获得蓝色效果,应该增加蓝色差信号,减小红色差信号。即增大U,减小V。

以sepiablue效果为例,这里的字节的MSB表示符号位:所以88为88,158为-30。

SET_HUE_U_GAIN(0);

SET_HUE_V_GAIN(0);

SET_HUE_U_OFFSET(88);

SET_HUE_V_OFFSET(158);

1.5 negative

所谓负片效果,就是将图像的颜色反转,看起来就像是在看胶片底片时的效果。这从理论上也很容易理解和处理,就是在RGB空间,取其补色,具体的操作就是用255分别减去RGB得到新的RGB值。通常会在ISP中实现该功能。

2 小结

理解了原理,要做出其它颜色变换方面的效果就很容易了。

基本上,在颜色校正和处理方面,需要考虑的相关参数大致包括:

自动WB上下限,自动白平衡时的目标范围,RGB gain, UV gain, UV offset, color correction.有些还会有saturation 和hue相关的设置。

从sensor或ISP硬件处理的流程上说,通常方向是先做RGB gain,再做color correction,最后做YUV 空间的处理。所以调整效果的时候,为了减少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基本上也可以按这个顺序来调整参数。

图案色彩设计技法

图案的表现技法大致有以下几类。一、点线面结合的套色表现技法这是图案较传统也是最常用的一类技法,一般是用水粉颜料调配出几套或十几套颜色,先铺一个底色,然后将图案纹样转印到底色上,再用不同的颜色一层一层地描绘覆盖上去,要求颜色涂染得均匀、干净、平整。描绘时可采用以下的方法。1、平涂法平涂法是将调好的色彩,均匀地、平整地涂在已画好的图形里。调色时应注意颜料的浓度,太干涂不开,太湿又涂不匀,颜料要浓淡均匀,否则会影响到画面的效果。特点:把一切自然现象浓缩为象征作用,排除模仿生,强调图案造型的纯粹性和创造性,抛弃透视法与气氛的束缚,从而以一种稳定的、均衡的、节奏的造像效果塑造新的视觉形象。此法也是图案造型中最基本,也是常用的表现技巧,平、板、洁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运用大小不同的色块来描绘纹样,主要靠色彩的面积对比和层次变化来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此方法是在色块平涂的基础上,用色线勾勒纹样的轮廓结构,可以使画面更加协调统一,纹样更清晰、精致。线条可以有各种形式的变化,如:粗细、软硬、滑涩等。上色时,既可以不破坏线形,也可以有意地予以线条似留非留、似盖非盖的顿挫处理,从而使线形更加富有变化。勾勒的线形依据艺术立意可粗、可细,勾勒线条的工具可为毛笔、钢笔和蜡笔等。在图案中用不同特点的线进行勾勒,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增加画面的层次,协调画面的色彩关系。此方法是在大面积色块平涂的基础上,以点为主,用点的疏密点缀于画面中,使形体得出虚实、远近晕变的特殊变化效果。用色点绘制细部结构的变化,能形成色彩的空间混合效果,并具有立体感。点的大小尽量均匀,否则整体效果会受到影响。此法是利用色彩的推移法,运用色彩构成中推移渐变的方法表现形象块面与层次关系的技巧。可使图形色彩更加富有层次感,整体又有变化。方法是用深浅不同的色彩或色相的转换进行多层变化。将一套至几套颜色,按照一定的明度系列或色相系列渐变调配好,并把图案纹样分成等量或等比的阶段,将渐变的系列颜色顺序填人纹样,形成色阶变化。退晕法画出的图案十分和谐,富有韵律感。这种方法主要分为单色推移、色相推移、冷暖推移及纯度推移等。特点:鲜明节奏感和韵律感,在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利用色彩构成中色彩相互交叠后能够产生新形、新色原理创作图案的方法。此法能祈祷增加画面层次与空间感的作用。以色与色的逐层相加,产生另一种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的色彩。这种效果,一般表现透明、或需要加深的色,可以多次进行完成。相加色彩的次数,可以三或四次、甚至更多,一般来说,以纸张的承受力、颜色的覆盖力和所要表现的效果为准。比如表现纱的效果时,可以运用重叠法,由浅至深,逐层、逐次晕染,使其产生透明的效果二、干湿结合的混色表现技法混色与套色的不同点在于,对画面的颜色有意识地进行了不均匀的处理,产生了浓淡、深浅、薄厚、粗糙与细腻等多重变化,使图案的色彩效果更加奇妙、丰富。颜色千湿、薄厚的运用是这类技法的主要特点。混色法有以下几种手段。1、晕色法方法是将所需晕色的两种色彩先画到画面上,两色中间可适当留出空间,然后再用一支干净的、略带水粉的笔将两色来回涂抹,直至得出所求效果。也可将两色在调色盘里调好再涂到画面中。这种晕色法的效果有柔和、过渡变化自然、色彩层次多等优点。2、干擦法就是用较干的笔蘸色,擦出物象的结构和轮廓,它会在画面中出现飞白的效果3、刮色法这是利用某种硬物、尖状物或刀状物,刮割画面,使其产生一种特殊效果的方法。如对袭皮的处理或表现时,常常采用尖状物,沿裘皮纹理适当刮划,能表现出裘皮的蓬松、真实感。由于刮割法对纸张有损害,运用此法时,需考虑刮割的深度与纸张的质地与厚度,避免划破纸张。4、撇丝法指用毛笔醮好色,将笔头分成几小撮来绘制图案形象的特殊用笔激发。在采用此法时,笔头的分撮与形象面积的大小、线条的长短粗细关系密切。另外,拥塞的浓度非常讲究,既不能太湿,也不要太干。干湿程度应以描绘对象时流畅自如为宜。皴染法一般多与色块平涂结合使用,在底纸或底色上,用干毛笔蘸上不加水的颜料蹭到画面上,类似中国山水画中的干皴法,不仅可以使色彩丰富,还能产生一种肌理变化。又称水色法。利用颜色能在较多的水分中自行混合的特点,将不同的色彩着于已有水分的图形中。经过调和的处理,可得出色彩自然混合的效果。指对画面大部分色彩形象作由浓而淡、由浅及深的过渡处理方法,属于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技巧。其特点为画面层次感、虚实感和起伏感强、视觉效果丰富而细腻。渲染法有薄画法和厚画法两种。(1)薄画法用水彩、稀释水粉等水分较足的颜料上色后,用清水毛笔染或与另一色衔接,也可依靠水色自然融合。渲染法画出的图案色彩绚丽奇妙、效果明快,适用于

图案基础教案:第一课图案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概念,掌握图案的基本特征,熟悉制作图案的基本工具。 [教学重点] 图案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熟悉制作图案的基本工具 [教具] 制作图案的基本工具 [教学程序] 引入新课 展示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图案,提问学生这些图案的意义和作用。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图案的基本概念 图案的历史古老而久远,它是与实际生活结合最密切的种艺术形式,是人类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共同发展的产物。图案是设计的基础,学习掌握图案的形式美语言和构成法则,对我们今后从事各个专业的装饰美术设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图案的定义 图案是一种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艺术形式,有较强的主观性、趣味性和规律性。从广义上讲,图案是种将物象的造型结构、色彩图形依据定的使用目的和审美需求与工艺材料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从狭义上讲,图案是指装饰在工艺品、实用品、建筑物及其他各具用途的物品上的装饰纹样,一般不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而依附于被装饰的主体。此外,现代社会生活中,图案电常常被作为一种欣赏 性岂术形式而独立存在,称之为装饰画。 二)图案的应用范围 图案的应川范围十分广泛,从服装服饰、商标标志、广告装潢、包装书装、纺织印染到饰物挂什建筑装饰、家具灯具、陶瓷器皿、工艺礼品等。这些结合了精美材质和优良工艺,实用性与装饰性高度结台的商品、产品,丰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日益发展的物质需求和审美需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情趣。 三)图案的类别 为了对图案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也便于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训练,我们将图案做如下分类。

1、设计目的上的分类 从设计的目的上,图案可分为基础图案和专业图案。 基础图案是作为课堂教学训练,以理解掌握图案的造型、色彩、组织规律和绘制技法为主要目的的图案,一般不考虑工艺和实 用功能的要求。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就属于基础图案范围。 专业图案是结合一定的工艺制作和使用功能要求来设计的,如:服饰图案、陶瓷图案、建筑图案、染织图案等。 专业图案又可分为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两大类。平面图案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设计,只考虑平面装饰效果,如:纺织面料、地毯、海报、壁挂、商标的图案。立体图案是造型与装饰相结合的图案,物体的造型和装饰纹样要同时设计,还要考虑装饰部位与整体造 型的关系,如:包装、陶瓷、家具、服装的图案。 陶瓷图案包装图案 2、形式上的分类 从表现形式上,图案可分为具象图案和抽象图案。 具象图案是以装饰的手法表现自然与生活中的具体物象,无论怎样夸张、变形,人们仍能看出它们的形象特征,并体会到一种 形象美感。 具象图案抽象图案 抽象图案是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形式美规律排列组台成的几何形图案或纹理性图案,表现的是一种秩序化、韵 律感的美。 3、内容上的分类 从表现的题材内容上,图案可分为植物、动物、人物、风景四大类,每一类物象的造型结构和构成形式均有各自的特点。基础 图案教学多以这种分类方法进行训练,最终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4、组织上的分类 从组织构成上,图案可分为单独图案、适合图案、连续图案和综合构图四种形式,它们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实用设计需求而设定 的,在后面的学习中将详细介绍。 二、图案的基本特征 图案的基本特征,即实用性、适应性及装饰性.是图案设计实用、经济、美观的重要原则的具体体现。 一)实用性特征 图案与绘画、雕塑、摄影等视觉造型艺术不同,它主要用于修饰人们生活中的实用物品,通过装饰点点滴滴的生活用品、环境和角落,在满足人们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不趴观赏为惟一目的。在现代生活中.图案的实用性还体现在通过 美化商品达到提高购买力,创造经济效益的作用。

《图案基础》教案:第五课图案的色彩.docx

《图案基础》教案: 第五课图案的色彩 [教学口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基木属性;熟练应用色相、明度、纯度和色性。 [教学重点] 图案练习的方法步骤和多种色调的练习 [教学难点]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色性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授课内容] 在掌握了装饰造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不同的色彩和表现技法来制作图案,可以使图案的效果更加丰富,形式美感更强。图案的色彩和表现技法因装饰与制作工艺的需要,有其独特的规律,也是图案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是直接影响图案设计成败的三要素之一。色彩运用巧妙得体,能够充分体现图案的丰富多彩和装饰的魅力。把握这些规律则需要掌握一眾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 一、图案色彩基木知识 图案的色彩总结起来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用色有一定的限量。这不仅因为装饰本身需要高度的归纳与提炼,要用有限的色彩表现丰富的物彖,更因为在现实生活屮,图案设计耍与不同的生产工艺相结台,受成本与工艺因素的限制,用色也不宜太多。第二,设色有校髙的白由度。这是指图案的色彩可以根据装饰需要任意设定,完全不必考虑真实的自然色彩,红花绿叶可以画成紫花蓝叶,碧水蓝天可以绘成玄水橙天。夸张的色彩对比变化和迷人的色调处理, 是图案色彩的魅力所在。 基于图案色彩的这两个特点,我们首先应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再结合实践训练掌握图案色彩的配色规律。

自然界小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色彩的变化主要由色彩的三个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及心理耍素——色性来决定。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一个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特征。色相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无彩色即黑、灰、白系列,是没有纯度的颜色。 一般来说,有彩色12色相环中的齐色都有较明确的色和,它们由红、黄、蓝三原色产生间色橙、绿、紫,再由原色、间色产生复色。12色相环继而可产生24、48等色相环,它们均有很鲜明的色彩倾向,可称它们为纯色。纯色产生的叨度和纯度的变化,构成了丰富的色彩变化。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或深浅。纯色木身就有明度变化,从12色相环图屮我们可以看到,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其他颜色则依次形成明度的过渡转化。此外,在无彩色系屮,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黑与白Z间有明度渐变的灰色系列。要提高一个颜色的明度,可适量加入白色;要降低一个颜色的明度,可适量加入黑色,但在加白或加黑的同时,颜色的纯度也会降低。 明度色标是我们认识和区别色彩明度的重要工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明度低于3度的颜色叫暗色,明度高于7度的颜色叫明色,3度和7度之间的色叫中明色。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度或饱和度,也叫彩度。从理论上讲,三原色纯度最高,间色次之,复色、再复色则纯度逐渐降低。但无论怎样,色相环上的颜色仍有较高的纯度。当一个纯色加入黑、白、灰或补色(色相环上相对180。的两个颜色)时,其纯度就会降低,纯度降低到一定程度,颜色就会失去其明确的色相。就好比在现实生活屮,许多物象我们很难说清它的色相,只好说它们偏红或偏绿等。所以说,纯度越高.颜色的色相倾向越明确,纯度越低颜色的色相倾向越弱,当颜色纯度降至为零时,就成为无彩色灰色 在这个纯度色谱屮,接近纯色的色叫高纯度色,接近灰色的色叫低纯度色, 处于屮间状态的叫屮纯度色。 4、色性 色性是指色彩的冷暖倾向、冷暖感觉。色性是曲人对现实生活中不同事物颜色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感官经验联想,女口:由红黄色联想到火焰、血液而产 生温暖感,由蓝紫色联想到冰雪、大海而产生寒冷感等。所以说色性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

基础图案技法

基础图案技法 开封一师沈山波 图案是一种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美术形式,狭义指器物上的装饰花纹,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进行的设计方案。我们今天只对图案的形式美、造型、构图、色彩、制作等方面的普遍规律进行基础训练,人们把这种基础训练称为基础图案,它对今后的装潢、染织设计、陶瓷、装饰绘画等学科的学习,会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 一、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写生的目的是为了熟悉生活与自然界中的形象,研究并记录可供变化的素材,为图案造型作准备。自然界中美的形象都可作为写生的对象。写生的方法一般可采用:线描法、影绘法、水粉画法等形式,写生时,对象的轮廓一定要交待清楚。图案的变化,即是将写生的自然物象处理成图案形象,它是基础图案的基本功,通过变化把现实生活的各种形象加工改造成适应于多种工艺美术品的图案纹样,目的是使图案更加理想化,激发视觉美感。没有这样的过程,就不能成为图案。变化的方法有,简化、夸张、规整化、适合、添加等,一个纹样常是几种方法的综合。通过写生,变化后的形象,要使其具有图案设计的要求,我们要利用归纳重组的构成原理,把变化后的形象重新组成各种完美的图案,使之更适合设计的特点及审美要求。 二、图案的构成法则 图案的构成法则,就是图案形式美的规律,由于它有实用与装饰的要求而具有一定的特殊规律。 1.统一与变化 “变化”是图案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区别,给人造成显著的对比感觉,它是设计者智慧与想象的体现,具有生动、活泼、有动感的特点。 “统一”是图案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它是秩序的体现,具有完整、周到、稳定、静态的特点。 一幅完美的图案应该是丰富的,有规律的,有组织的,而不是单调、杂乱无章的。纹样、排列、结构各个组成部分从整体到局部均应取得多样统一的效果。 就图案而言,图案的处理、加工、设计的过程就是运用构成法则来安排处理的。如构图上的主从。疏密、虚实、纵横、高低、简繁、呼应等;形象上的大小、长短、方圆、曲直、起伏、动静、向背、屈伸、反正等,技法上的轻重、浓淡、干湿、刚柔等;这样如果处理得当,就能达到变化、对立、统一三者之间和谐相处,从而使整体获得明亮、和谐、丰富多彩的效果。 变化与统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变化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在图案设计中应当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注意统一,使各组成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成为有变化的统一整体。对此,我认为在学习基础图案时应特别注意。 在每年的染织艺术设计考试中,这方面的内容多有涉及,如90年,中央工艺染织设计专业试题是用黑白画的形式画出月季花花头图案三种。 2、对比与调和 它是图案的一个重要条件,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调和是统一的体现、在图案设计中要掌握适当的程度,只注意调和会感到枯燥、沉闷,过于强调对比,又易产生混乱。刺激的感觉一如以对比为了,对比中应有调和的因素,这样才能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即“照应”。

图案基础7-图案的组织构成(单独纹样、适合纹样)模板

《图案基础》教案:第七课图案的组织构成(单独纹样、适合纹样) 2009-09-25 14:06:48| 分类:设计图案|字号订阅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应掌握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单独纹样与单独纹样的绘制。 [教学重点] 单独纹样与单独纹样的各种骨法 [教学难点] 单独纹样与单独纹样的设计变形。 [教具] 制作图案的基本工具 [授课内容] 图案的构成包括纹样组织和装饰构图两个部分。纹样组织主要是处理图案的基本纹样与其构成形式之间的协调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组织的形式除了受作者的主观感受影响外,通常还取决于装饰的对象、目的、材料、制作工艺等因素。从总体上讲,图案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三大类。而这三种形式又因各自的组台形式和骨法的不同,产生出多种形式的变化。装饰构图一般有格律体、平视体和立视体三种形式。

单独纹样是指没有外轮廓及骨格限制,可单独处理、自由运用的一种装饰纹样。这种纹样的组织与周围其他纹样无直接联系,但要注意外形完整、结构严谨,避免松散零乱。单独纹样可以单独用作装饰,也可用作适台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单位纹样。作为图案的最基本形式,单独纹样从布局上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形式。 又称均齐式。它的特点是以假设的中心轴或中心点为依据,使纹样左右、上下对翻或四周等翻。图案结构严谨丰满、工整规则。再细分又可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两种组织形式。 是指纹样关于对称轴或对称点形状、色彩完全相同,等形等量的组织形式。具有条理、平静、严肃、稳定的风格,力量感较强。按对称角度的不同,一般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旋转对称三种形式。按基本型的组织动势又可分为独立式、相对式、相背式、交叉式、向心式、离心式和结合式等形式。 ⑴不同对称角度的绝对对称

色彩与基础图案

色彩与基础图案 《色彩的理论与应用》 《新色彩的应用》 《图案基础》 《基础图案》 《服装图形装饰设计》 《色彩理论与应用》 《新色彩形成》 颜料水粉 纸厚的纸 笔水粉笔两支 调色板 色彩的基础知识 时装的三要素色彩款式质地 色彩的体现1)衣与周围环境的搭配 2)政治与经济 3)少儿中年青年老年 食品的包装色彩的价值占51%以上 冷饮多用冷色调其余的多用暖色调 色彩对人有心理作用如对人的食欲的影响 对环境也有影响 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纯净的颜色给人以幽静和舒适 色彩杂乱易产生疲惫感 色彩公路居民区红色限制速度橙黄色学校兰色色彩还可以进行色彩医疗 蓝光可以增加产蛋量 红光可以增加番茄产量 色彩 色彩是物体反射可见光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而产生的感觉 有光才有色 380nm – 780nm 可见光 无彩色黑白灰 有彩色红橙黄绿蓝紫等彩色 色彩的三属性 色相明度彩度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波长不同色彩的色相也不相同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无彩色中白色的明度是最高的黑色的是最低的 在有彩色之中黄色最亮紫色最暗 同意彩色有相同的明度不同的彩色有相同的明度 无彩色与有彩色可以有相同的明度 彩色纯度色彩的纯粹程度 当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就称为纯色 正色中加入黑白灰纯度降低

正色中加入正色纯度也降低 黑白灰只有明度没有纯度 有彩色既有明度又有纯度 色相环红黄绿蓝紫 红黄绿蓝 色彩的表示方法 色立体 蒙赛尔色 色立体像地球一样的球体,地球的赤道是各种正色。贯穿球心的垂直轴是由一个渐变的无彩色体系作为标注色彩明度的标尺又叫消色轴北极为白南极黑,各色相得纯色沿垂直轴着渐变灰又到消色,各色愈靠近消色轴色的纯度越低 蒙赛尔色彩体系 色彩的心理作用 红黄绿蓝紫为基础再加入中间的色相就是十个色相 其中间档色则不同程度的具有相邻色相的色味 在消色轴之间加入相同明度梯度的九个灰纯色由色相环到消色轴根据色相与明度的不同分为若干个阶段一消色轴为0 既有不同的色相与明度最高的纯度是不同的 色相*明度/纯度 5GB-4/4 5B是蓝绿明度为到消色轴的第四个灰纯度与消色轴的水平距离为6个阶段 奥式色立体 黄橙红紫靛青绿蓝海蓝叶绿 再将每一个色相分为三个当第二档为你色相的正色 消色轴分成八级加上黑白共十级 a c e g I l n p 白89 56 35 22 14 8.9 5.6 3.5 黑11 44 65 78 86 91.5 94.4 96.5 色相号*含白量*含黑量 红橙黄绿蓝紫 共二十四种色相 系统命名法与习惯命名法 消色类命名法= 色相的修饰语+消色基本色相 色相的修饰语如带什么色 消色的基本色相白色明灰灰色暗灰黑色 彩色的命名= 色相的修饰语+明度与饱和度修饰语+色彩基本名 色彩基本色红黄红黄黄绿绿等 色彩的物理: 色彩的视觉生理现象 色彩的视觉心理现象

《图案基础》教案: 第五课 图案的色彩

图案基础》教案:第五课图案的色彩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熟练应用色相、明度、纯度和色性。 [教学重点] 图案练习的方法步骤和多种色调的练习 [教学难点]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色性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授课内容] 在掌握了装饰造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不同的色彩和表现技法来制作图案,可以使图案的效果更加丰富,形式美感更强。图案的色彩和表现技法因装饰与制作工艺的需要,有其独特的规律,也是图案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是直接影响图案设计成败的三要素之一。色彩运用巧妙得体,能够充分体现图案的丰富多彩和装饰的魅力。把握这些规律则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 一、图案色彩基本知识 图案的色彩总结起来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用色有一定的限量。这不仅因为装饰本身需要高度的归纳与提炼,要用有限的色彩表现丰富的物象,更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图案设计要与不同的生产工艺相结台,受成本与工艺因素的限制,用色也不宜太多。第二,设色有较高的自由度。这是指图案的色彩可以根据装饰需要任意设定,完全不必考虑真实的自然色彩,红花绿叶可以画成紫花蓝叶,碧水蓝天可以绘成玄水橙天。夸张的色彩对比变化和迷人的色调处理,是图案色彩的魅力所在。 基于图案色彩的这两个特点,我们首先应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再结合实践训练掌握图案色彩的配色规律。 自然界中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色彩的变化主要由色彩的三个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及心理要素——色性来决定。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一个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特征。色相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无彩色即黑、灰、白系列,是没有纯度的颜色。 一般来说,有彩色12色相环中的各色都有较明确的色相,它们由红、黄、蓝三原色产生间色橙、绿、紫,再由原色、间色产生复色。12色相环继而可产生24、48等色相环,它们均有很鲜明的色彩倾向,可称它们为纯色。纯色产生的明度和纯度的变化,构成了丰富的色彩变化。

分析基础图案中的形式美法则

分析基础图案中的形式美法则 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标签:图案形式美法则 1 图案的分类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所以图案的分类也不同。现从以下三方面来加以区分: 1.1 从外形分,即从占有空间位置的形式划分,图案可分为平面图案与立体图案两大类。平面图案,如花布设计稿、书籍封面设计稿、广告设计稿等。立体图案,如建筑模型等。 1.2 从用途分,可分为实用的与玩赏的两大类。实用图案指衣的设施、器材设计,如衣服、炊具、建筑物、车辆、电视机、家具称之为综合图案。食、住、行、用等方面文具等的设计。玩赏的图案,主要指用眼观赏、用手玩的器物、装饰物,如玉器、壁挂、玩具等的设计。 1.3 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角度分,可分为基础图案与工艺图案。基础图案以研究图案的形式美、造型、构成、施色、制作技法的一般规律为主旨,它不受生产条件的严格制约。工艺图案指染织、编结、陶瓷、装饰图案等,它受到生产条件的严格制约。二者的关系是:基础图案是工艺图案的基础;工艺图案则是基础图案的应用。 平面图案与立体图案也各具要素,现分述如下; 平面图案:由纹样、构成、色彩、肌理所组成。任何平面图案都超不出此范围。但某些平面图案并不一定包括全部要素,如一块有色的地毯可以没有纹样。 立体图案:由形态、装饰、色彩和肌理所组成。 探讨形式美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一、平面构成 (1)什么是平面构成 构成的根本含义是指将多个相同和不同形态的单元形态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形态。平面构成则是指将造型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2)平面构成的容 平面构成是一种区别于绘画和图案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图形设计,它将点、线、面这些基本造型元素遵循一定的视觉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安排,从而产生符合人类审美情趣的图形。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学习的容包括元素形态、行是法则、构成方式三个部分。 (3)平面构成基本元素 ①元素——点 1.什么是点:在自然界中,点是一种细小的痕迹或物体,例如沙子,蚂蚁等。在文学作品中,点是一个符号,例如逗号、句号、省略号等。在几何学上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在设计领域点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 2.点的表情:点的表情就是人们看到点的形态时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点的状态是各种各样的,它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位置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点的大小:在同一环境中,相对面积越小,点的感觉就会越强。相反,相 对面积越大,点的感觉越弱。 ●点的形状:点可以是任何一种形状的,只要这个形态达到足够小,都可以 认为它是点。 ●点的数量:不同数量的点,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I.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的时候,它必然成为唯一的视觉中心。 页脚

II.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点的时候。由于力使两个点感觉彼此吸引,从而在视觉上产生连线,形成线的感觉。 III.当画面中有三个点的时候,两两相吸引,在视觉上形成三角形的状态。 I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的时候,画面显得很自由,很活跃。 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点规律排列的时候,画面显得很均匀稳定,进而产生面的感觉。 ●点的位置:点在画面中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点 位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会产生稳定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上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抬升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下的时候,会产生沉着的感觉。当点的位置位于画面四个角落的时候,会产生逃逸的感觉。 ●点的构成 I.将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由于点和点之间存在一种力,就会产生一种线的感觉。 II.把数量众多的点进行密集排列,就会产生面的感觉,距离越近效果越明显。 III.把点按照一定的大小、方向和轨迹进行规律化排列,可以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②元素——线 1.什么是线:线是由一个动点运动时产生的图形,也就是说线是点移动形成的轨迹。线也是形体的轮廓和面与面的交界。 2.线的表情:线元素在造型中是最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形你。态,人们在看到不同的线的造型时,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感受。从形态角度来分类的话,线主要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型。 ●直线:直线简洁明了,具有一种力量感。直线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I.水平线——具有平静、安详、舒展的感觉。 II.垂直线——具有挺拔、坚强、严肃的感觉。 III.斜线具有向上、跳跃,积极的感觉,有一种动感。 IV.折线——具有波动、迂回的感觉。 ●曲线:曲线柔和轻盈,具有一种优雅感。曲线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页脚

化妆师色彩基础知识

初级化妆师色彩基础知识 关于色彩——色彩有七种标准色: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色中,又有细 分:(1)三原色:红黄蓝在所有色彩中,这三种色彩最重,即色彩纯度最 大。(2)间色:橙(红加黄)绿(黄加青)紫(青加红)可以发现,上述六色的排列中,原色总是间隔着一个间色,因此,只需将标准色背熟,对于原色及间色我们就可以分清了。事实上,还有一些颜色没有包括在以上色彩中。金、银、灰、黑、白是五种中性色。(所谓中性色就是没有色彩倾向)一般来说,除非染上一定的感性色彩,我们的背景都采用灰、黑、白这三种颜色,因为金银太耀眼了,而灰、黑、白由于是中性色,比较容易与其它颜色搭配。一般的颜色的明度者不同,因此产生的距离感也不同。按明度顺序排列: 1黄、 2 橙、3红、4绿、5青、6紫。我们可以发现,按照16、25、34的顺序,就可以得到对比色。善于运用对比色,对我们的设计是很有好处的。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黑色背景上,黄最近。而在白色背景上,则紫最近。因此,距离感只是相对而言,与我们的背景的对比。在设计中,有明度、纯度和冷暖的对比,而色彩的冷暖是设计问题的主要攻坚项目。这时我们需要《康定斯基定律》,其主要内容:将色彩分成角度:红90度,橙60度,黄80度,蓝190度,紫120度。其中钝角:钝拙、柔弱、冷色锐角:敏锐、强烈、暖色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楚的掌握了。我们来看看怎样调和色彩。调和色彩的基本法则是:页面各部分色彩一定要构成适当的色彩关系。组成统一的色调,表达某种情绪。这才会有自己的风格。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1)确立主调统率页面的色彩关系。当页面上有几个色块时,必须以其中一块颜色为主,而且其面积,明度,位置大于其它色块。(2)不但要善于运用原色,而且还要善于运用金、银、黑、白和灰这些中性色进行缓解,中和,以烘托出主题。(3)增加共同点,会使设计更趋向协调。(4)拉开距离,目的是为了主次分开,不要堆成一堆,别人看了都觉得讨厌。可有方法:或者从平面拉开,或者从纯度和明度削弱。① 两色一深一浅。② 同时变化原有明度③ 纯度对比,使一色鲜艳而一色朦胧④ 同时变化原有纯度再来说说色彩均衡问题:要打动别人的视知觉,色彩要均衡。一般:(1)比较全局(2)不同的物体也不同。如:你可以看出页面上是块铁之类的东西的话,那么,潜意识里比看到页面上的一颗小草就会觉得不同份量了。这是我们生活上的体验。(3)色彩不能偏于一方,否则就会失重。如页面中心有大色,则四周一定要有一些小色,左边有一定的物体一定的明度,右边就不能完全灰暗或空白,也要有适量的明色。(4)若说到均衡,则纯度或明度较差的大色块与面积小的鲜明色块也均衡要表达出我们主页的风格,这就需要理解色调的概念。色调,即我们页面的主色彩。我们所要表达的性格或心情,都会在页面上表示出来。如忧郁用冷色,热情开心用暖色等。而如要表达出我们所观察的色调,要用夸张、提炼、强调、概括等方法。为了突出重点,加强对比,表达气氛,是有必要进行夸张和调整的。以下是具体的方法:(1)单色调是指只用一种颜色,只在明度和纯度上作调整,间用中性色. 这种方法,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倾向。如采用单色调,易形成一种风格。我们要注意的是中性色必须做到非常有层次,明度系数也要拉开,才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2)调和调:邻近色的配合。这种方法是采用标准色的队列中邻近的色彩作配合。但易单调,必须注意明度和纯度,而且注意在画面的局部采用少量小块的对比色以达到协调的效果。(3)对比调:易造成不和谐。必须加中性色加以

基础知识-色彩搭配

产品 材质: 涤纶,锦纶,腈纶,棉麻等混纺 金银线:闪色效果。 雪尼尔,麂皮绒,绒布(植绒,割绒,丝绒等), 不同质地的窗帘布会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丝绒、缎料、提花织物、花边装饰会给人以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之感。方格布、灯芯绒、棉布等能创造一种安逸舒适的格调。 考虑房间的功能,如客厅、餐厅可以选择豪华、优美的布艺面料。卧室的窗帘要求厚质、温馨、安全。书房窗帘却要透光性能好、明亮,采用淡雅的色彩,使人身临其中心情平稳,有利于工作学习, 浴室、厨房就要选择卷帘和百叶窗等。 考虑季节因素,夏季窗帘宜用质料轻柔的纱或绸,以透气凉爽;冬天宜用质厚布,厚密温暖;花布窗帘四季皆宜,但尤以春天活泼明快。

色彩搭配: 1.冷暖色(色相): 暖色分别为:红、橙、黄。 冷色分别为:青、蓝、紫。 中性色分别为:白、银、金、灰、黑。 冷暖色和中性色搭配是百搭。 金色、银色可以与任何颜色相配衬。(金银色不能同时使用) 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 用对比色为主显活泼、跳跃突出个性,用同一色系则显得稳健。 普通窗多采用同一色系,橱窗等多采用对比色系; 2.深浅色(明度): 深:低明度的色彩 浅:高明度的色彩 深色总在浅色的前面。 浅色系列产生膨胀感,室内环境显得明朗开阔,适合小房间。 较深色的组合显得居室环境较小,有收缩感,适合大房间。 3.华丽与朴素(色的纯度): 彩度高的为华丽色,彩度低的为朴素色。 鲜色总在沉色的前面 明色华丽,暗色朴素。金银色虽然华丽,但是通过黑白色的使用,即可华丽又可朴素。 一般来说,用明亮色有轻快感,用暗色有庄重感,高彩度和暖色给人以温暖,兴奋感觉,低彩度和冷色给人以平静放松感.

基础图案课程标准

基础图案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基础图案 课程书号: 课程类别:设计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学时:32学时 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 图案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及其表现能力,通过学习图案为专业设讣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髙和完善设讣的造型表现力。培养学生对抽象造型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基础图案是指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审美性三重特征的,以装饰为主要目的的图形、图样设计。因此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基础图案的类型、构成与组织规律:掌握图案素材收集与图形提炼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法,能将自然物象变化成艺术图案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图案造型的归纳、夸、变化能力,进而构成和组织各类形式的图案。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与要素,能以形式美的原理与方法指导自己的图案设计与制作。具有图案艺术的审美和表现能力。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传统图案的产生原因、地域差异、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图案体现出来的时代特点和现代图案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使本课程教学为后续设计专业教学奠左必要的理论基础、认识基础和技能基础。 三、教学要求 1、审美素养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冇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形式美 法则在各章节中的统领性作用。虽然有独立的章节系统讲授这一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有主次、有轻重、有分有合地把形式美因素分解在各教学章节和教学环节中,从体验、积淀到提炼、突出,再到应用实践,逐步培养起强烈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2、由于单元制教学形式,时间短而且集中,在本课程教学容中,图案的构成题材涉及而广、组织形式与审美取向各有侧重,如果在同一章巧中集中讲述与训练,则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把各种构成题材适当分解在并章巧的训练环节中,使教学更加有序和科学,利于学生消化吸收。 四、教学容

图案色彩的基础知识概述

教学笔记 授课班级:音乐系10级学前教育授课老师:李晓波 课程名称:图案色彩和造型 年度:11-12 第一学期

一图案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有彩色和无彩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色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就是有彩色另一种就是无彩色。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象红、黄、蓝等,与此相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象黑、白、灰。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征值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彩度。这三个就被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二)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色”代表着色彩,“相”相貌,。也就是说色相便是有彩色的相貌,往深处说是由于物体上的物理性的光反射到人眼视神经上所产生的感觉。色的不同是由光的波长的长短差别所决定的。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也就是色是由波长决定的,波长相同色就相同。那么,我门来看一下几种颜色的光波长。 红色780-630 橙色630-600 黄色600-570 绿色570-500 蓝色470-420 紫色420-380 由此可见!红色的光波长比较长,(例子:红绿灯,为什么用红色和绿色。) 为什么色是有波长决定的呢? 答:我们生活中的大自然是一个充满光与色彩的世界,当我们环顾四周的时候:天空,河流,花草,动物等等,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造型与色彩,可以说一切视觉的表象都是由色彩多产生的,光是人们感知色彩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光,世界一片漆黑,任何色彩都无法辨认,人们也就失去了一切视觉能力,因此,色彩是不用波长的光袭击眼睛的视觉效果,是光源中可见光在不同物体上的反映,色彩来源于光,无光就无色。 (2)明度 所指的就是色的明暗程度(也就是我门平常说的深浅),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也就是说不管是无彩色还是有彩色都有明度。无彩色的明度最高的是白色(让学生说,提示黑白灰里哪个颜色最浅?)最暗的是黑色,而有彩色明

有关色彩和结构的基础知识模板

有关色彩和结构的基础知识 虽然说得是网页,但对于平面设计也应该是一个道理。 《网页色彩的搭配》 网页的色彩是树立网站形象的关键之一,色彩搭配却是网友们感到头疼的问题。网页的背景,文字,图标,边框,超链接……,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色彩,应该搭配什么色彩才能最好的表达出预想的内涵呢?阿捷这里谈一些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 1、颜色是因为光的折射而产生的。 2、红,黄,蓝是三原色,其它的色彩都可以用这三种色彩调和而成。网页html语言中的色彩表达即是用这三种颜色的数值表示例如:红色是color (255,0,0)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为(FF0000),白色为(FFFFFF), 我们经常看到的"bgColor=#FFFFFF"就是指背景色为白色。 3、颜色分非彩色和彩色两类。非彩色是指黑,白,灰系统色。彩色是指除了非彩色以外的所有色彩。 4、任何色彩都有饱和度和透明度的属性,属性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色相,所以至少可以制作几百万种色彩。 网页制作用彩色还是非彩色好呢?根据专业的研究机构研究表明:彩色的记忆效果是黑白的3.5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彩色页面较完全黑白页面更加吸引人。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主要内容文字用非彩色(黑色),边框,背景,图片用彩色。这样页面整体不单调,看主要内容也不会眼花。 ●非彩色的搭配 黑白是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搭配,白字黑底,黑底白字都非常清晰明了。灰色是万能色,可以和任何彩色搭配,也可以帮助两种对立的色彩和谐过渡。如果你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色彩,那么用灰色试试,效果绝对不会太差。 ●彩色的搭配 色彩千变万化,彩色的搭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依然需要进一步学习一些色彩的知识。 一、色环。我们将色彩按"红->黄->绿->蓝->红"依次过度渐变,就可以得到一个色彩环。色环的两端是暖色和寒色,当中是中型色。(如下图) 红.橙.橙黄.黄.黄绿.绿.青绿.蓝绿.蓝.蓝紫.紫.紫红.红

基础图案入门

第一讲花卉图案 练习一写生与技法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应到自然中去通过写生而得到大量的花卉造型素材,为往后的图案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写生时,首先应仔细观察、了解、熟悉花卉的基本生长特点,如花头、叶瓣、根茎的生长特征,每种花卉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要注意区分。然后用铅笔或钢笔、毛笔等工具,选择最佳角度把花形勾画下来,描画时最好能把整枝花形(即有花头、叶瓣、根茎的折枝花)画下来后,再画些不同角度的单个花头、单片叶瓣的特写,以求更加了解其生长特征。如有可能,可着些淡彩。以求写生稿更为生动,加深记忆。写生的方法可用铅笔素描法、钢笔勾线法、钢笔素描法或钢笔淡彩法等来描绘,写生稿的画面一定要生动、准确、干净整洁,切不可过于随意、马虎

练习二简单变形及技法 对初学者来说,最好是先把写生稿中的花头、叶瓣单个做些简单变形,借此也可训练一下表现技法,如用点缀法、色块法、线描法或黑白转换法、线面法等技法来进行表现。 练习三单独纹样的格式与技法 在完成了简单变形及技法训练后可开始单独纹样图案的设计,即把花头、叶瓣、根基等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折枝花图形。单独纹样即可单独成为一种图形的纹样设计,可不受任何外形的限制,显得较为自由、活泼,它大体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基本格式。 1.对称式:即以中心点或线为轴,分为不同的对称形式,有左右对称式、上下对称式和上下左右对称式等。对称式的特点为较平稳、有节奏感、装饰性特强。

2.均衡式:是一种自由组合的纹样格式,不求对称,只求构图、造型均衡平稳、韵律感强、自由生动。

练习四二方连续纹样的格式与技法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的设计之后,作连续图案的练习,将单独纹样图形连续向左右、上下等方向作连续排列,使之成为长条形连续组织图案,它的基本排列格式可分为散点式、直立式、倾斜式、波浪式、水平式、一整一剖式、折线式、旋转式等八种基本格式。

图案基础知识教案(一)

教案

图案基础知识(一)教案 一、教材分析: 图案的涉及范围很广泛,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都和图案息息相关。图案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服务,而且美化了生活。学习图案不仅能使人们了解形式美的规律、图案色彩的知识和图案制作的各种方法,而且还能运用这些知识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意识。还能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设计幼儿活动场地、设计制作玩教具、布置幼儿作业园地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图案特性、涉及领域、题材等基础知识的介绍,并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图案造型的设计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的进程中逐步提高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一些带有漂亮色彩的图片,培养学生欣赏图案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通过各种彩色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从中感受图案的奇妙,陶冶情操,探索图案的设计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了解图案的基础知识,以及图案设计方法。 难点:学习运用造型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 四、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些图案的图稿、及作图工具等辅助材料。 学生:收集准备的一些关于图案的资料,及作图材料和工具。 五、实施过程: 1、计划和准备:

(1)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图案的资料。 (2)确定教师要怎样利用有关资源和教学手段。 (3)准备图片及相关辅助物品。 2、教育策略与动机的形成: (1)通过本节课加深学生对图案基础知识的了解,自己去探索研究如何分析归纳物体的特征、如何图案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作的积极性。 (2)学生可能对于设计图案信心不足,不能自由发挥,教师应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和尝试表现。 (3)先从图案的添加对物体形式美产生很大的影响引入,通过使学生了解图案的特性、涉及的领域及题材造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设计图案练习。评讲作品时,是以学生为主选人员进行的,可以使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教学和评价。 3、教学过程:

基础图案设计教案共4个

第一章基础图案设计 第一节图案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图案的概念,类别和要素、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和欣赏图案作品,加深学生对图案类别、要素和风格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图案概述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了解图案的概念、类别、要素和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认识图案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课件PPT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新学期课前导入。 1、对新学期任务和学习内容进行安排; 2、对新学期作业制度的设置,强调课堂纪律和作业要按时完成;对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活动获奖的学生期末总评进行加分等。 二、学习新课,图案概述。 、了解图案的概念 1. (图案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美术形式。) 、图案的类别 2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先学会区分,然后教师总结。)( 1)从形式上分: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 2)从造型性质区分:基础图案和专业图案;( 3)从构成形式分:单独图案、连续图案及综合图案。( 3、图案的要素)平面图案由纹样(造型)、构成(组织、排列、构图)、色彩、机理1(但某些平面图案并不一定包括全部要素。所组成,任何平面图 案都超不出此范围。)立体图案由形体、结构、纹饰(纹样及组织、排列,图形与构图)、2(色彩和机理所组成。(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分析)、图案的风格4包括每个时代的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流派,比较稳定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它可因时代,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华丽风格、朴素风格。我国传统图案分为三、思考与讨论图案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八、板书设计概念 类别图案概述第一节 要素 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