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辖一乡一镇,六个办事处,农业人口近11万人,拥有耕地9万多亩。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4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23元,增长9.5%。全区小麦总产达13800吨,增加200吨;平均单产345公斤,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秋粮总产 1.42万吨,平均单产338公斤,与XX年基本持平。畜牧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成效显著,全区新建标准化养殖场2 个,新建标准化猪舍29座;规范养殖小区1个;规范养殖企业5个;全区奶牛存栏7100头,生猪存栏达到4.38万头。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像任庄奶牛小区、河南佳源乳业养殖小区、保林农艺苑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XX年农业现代化建设

XX年联系我区实际,结合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一个目标,推进二化进程,提升三个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学、比、看”的要求,抢抓政策机遇,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为实现我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一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构筑农业现代化建设体系。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上,

提高油料、蔬菜及特色农业种植。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步发展奶牛、生猪、肉、蛋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继续落实优惠政策,扶持一批专业村、专业户及养殖小区,不断提升全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XX年计划发展沙河以南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和改建奶牛养殖场2个,新增存栏奶牛500头,新建和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3个,新增出栏生猪6000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继续推进以沙河沿岸、平桐路两侧农家乐为主的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和林果采摘业,努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以龙头企业为驱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落实国家和省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继续支持保林农艺苑、任庄奶牛养殖小区等重点龙头强筋壮骨,计划新增区级龙头企业1-2家,力争打造一家省级龙头企业,培育1-2个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50%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新增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增长2个百分点;重点发展畜禽、生猪、奶牛、果蔬、米线加工五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带动能力。加强组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家,带动农户尽快致富奔小康。

三是搞好林业生产,改善林业生态环境。XX年,林业生产按照平原绿化上档次,经济林发展规模化的要求,切实制订出高标准、高质量的造林方案和实施意见,并出台林木管护意见,配备专门护林员,签订管护协议,确保栽一片活一片。在造林中坚持适时适地适树和树种多样化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XX年投资581万元,计划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总规模5084亩,其中造林3684亩,植树36.44万株,完成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区。目前全苑已完成林业建设总规模6600亩,完成任务的130%,其中造林5600亩,植树48.8万株,完善林网5万亩,新建林网1万亩,四旁植树17万株,完成全民义务植树20万株。共完成水土保持林、城郊防护林建设、生态廊道建设、村镇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白龟湖省级湿地植被恢复生物等七大重点林业工程:

四是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XX年上半年,完成水利总投资760万元,共完成各类工程量5.95万立方米。全区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处;新打配机井38眼;维修硬化支、斗、农渠道5条,总长5300米;沙河险工段护砌治理50米;河道疏浚治理2600米,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000人。重点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561万元,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0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11221;昭平台灌区水

源替代打井工程。争取省投资金42.5万元,在曹镇乡西部新打机井32眼,其中五虎刘村7眼,河岸李村7眼,彭庄村7眼,曹坑村6眼,泥河村5眼。工程已于5月25日完工。白龟山灌区南干一支渠维修工程。投资100万元,护砌支渠渠道总长4260米,维修支渠节制闸1座,斗、农闸门26座;北渡镇河山引水上山工程。新打配套机井1眼,兴建管理房2间,铺设PVC供水管道1600米,山顶蓄水池2座,投资39.5万元,浇灌河山林地面积500亩。工程3月份完工。曹镇乡小泥河疏浚治理工程。疏浚治理河道2600米。完成土方工程量6700立方米,完成投资10万元,新增除涝治理面积800亩。曹镇乡银王农渠配套工程。新修农渠道500米,完成土方600立方米,混凝土200立方米,投资6万元。

五是继续落实粮食直补、粮食综合直补、农机具补贴、家电补贴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等惠农政策。抓好种粮补贴资金的落实。继续实行粮食直补、粮食综合直补及农机具补贴。XX年全区粮食直补17.7元/亩,计105万元;粮食综合直补66.72元/亩,计396万元。以存折的形式足额发放到每个种粮农户。

六是组织开展科技人员包村行政计划,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措施到田”切实做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工作。

围绕“夺丰收、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标,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包村入户,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搞好农业技术指导。参加科技人员包千村行动计划的人员主要从区、乡农业系统干部、技术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中抽调。共抽调40人,其中区级19名技术人员,乡选派8名农业技术人员,大学生村官13名,确保全区每个农业种植行政村有一名技术人员。1、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区、乡级科技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村、服务到户。每个科技人员具体负责2个行政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做到村村有农技人员指导、户户有一张粮食生产技术明白纸,把粮食增产技术和措施送到千家万户,指导服务到田间地头。2、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农技人员通过村文化大院、村图书室、田间地头讲解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粮食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还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方式,传播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指导群众科学管理,依靠科技,提高产量。 3、搞好调查研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开展苗情、病情、虫情和粮食生产情况调查,摸清底数,随时掌握动态,及时汇总分析,召集专家进行会商,因地因苗制订对策,提出分类指导技术措施和技术要点,强化管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提高科学性。截止目前共组织两次科技下乡宣传活动,并先后适时举办小麦生产培训班

六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460人次,技术咨询9300余人次,发放技术材料1.6万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种植结构上粮经比例仍不尽合理,在区域布局上,种养园区、农副产品加工等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二是农业投入仍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村级服务组织缺乏,乡农业站所中心工作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职业务工作的开展。

四是受利益驱动,毁坏林木、违规采砂等现象仍然存在,农民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建议

切实增加“三农”投入。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必须进一步增加“三农”投入,打破制约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运行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三农”工作倾斜,增加农业三项经费投入;调整信贷结构,向农业农村倾斜,增加农业生产信贷投放;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向“三农”倾斜,增加现代农业开发资金投入。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财

政投入引导、农民投入主体、信贷投入扶助、社会资金辅助”的农业多元投入机制。

扩大农业开放。不断拓宽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会借力造势,借力发展。

努力保障农产品生产、销售,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生产积极性。

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XX年6月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 梅方权 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到了8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只是处于走向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在全球学术活动的舞台上,人们对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和发展似乎失去了过去的那种高度热衷。这不仅因为受到发达国家转向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影响,而且更由于对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后的农业将走向何处,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我们对过去20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非传统的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中国将在21世纪40年代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农业现代化基本内涵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特征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基本内涵。建国以来的近50年间,有三次发展。 第一次是在50年代中国开始现代化建设的初期,处在学习苏联模式的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指农业实现“四化”:即农业机械化、农业化学化、农业水利化、农业电气化4类技术指标。 第二次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总结了过去的历史经验,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了发展,实现三化:农业基本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内涵扩大了,延伸到了经营管理,指标也有所增加。 第三次是在90年代中后期,是在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的发展发验,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指标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了明显的新发展,要实现六个方面的现代化: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其基本内涵已经扩大到农民生活消费和农业资源环境,注意了吸收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且经过大量指标分析,提出7类22项评价指标,可以比较全面科学地判断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为跟踪、判断、评价农业现代化的状态,农业现代化阶段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中国将在21世纪前半期实现一个非传统的农业现代化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可以认为是一个非传统的农业现代化。这是因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很不相同。其中,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环境特征,是处在全球走向信息化时代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迅速崛起,全球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 过去,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所处的环境,是在探索寻找现代化技术的工业化时期,是在探索寻找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工业装备农业的时期,是在以工业化大机器替代手工劳动和简单的手工农具的时期,是在没有成熟的农业现代化技术可以借鉴的时期,也是在基本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现代石油工业带来严重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遭受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建设农业现代化。 现在,中国农业现代化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相当成熟的时代,是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走向产业化的时代,是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是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现代化而正在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过程中和正在建设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是在全球日益重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并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设农业现代化。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技术,不必完全重走发达国家走过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精)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 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四化同步”也是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关键。“四化同步”发展中,工业化是动力,信息化是核心,城镇化是载体,农业现代化是基础。 工业化是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动力 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加速器。工业生产的集中性和规模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些特征促进了生产、人口、消费、资金等在城镇的集中;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资金、物质和人才保障。城镇要发展, 离不开工业的支撑。工业化在为城镇化提供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推动了知识、技术的集聚与扩散,加快了技术与管理的创新速度,为城镇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对城镇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工业化扩大了生产规模,使人口迅速增加,为城镇化提供了主体。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过程中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工业化后的必然产物。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信息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工业化对信息化不断产生新需求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只有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具备发展信息产业的必要条件。 工业化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工业化发展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就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有序的转移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资金与物质支持。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可以推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为了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市委的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成员,通过对乡村干部和村民的座谈,查阅资料,走村串户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了解,小纪汗乡农村经济基本发展情况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纪汗乡基本情况 小纪汗乡位于榆林市西北19公里处,纯属风沙草滩地区,全乡辖14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4556户14377人,农村劳力6702人,耕地面积59400亩。该乡工地开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田林草交错,井灌配套,交通便利。是农牧业发展的优生区。近年来,小纪汗乡党委、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农牧业快速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十二五规划开局以来,随着国家各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新兴化农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由过去独家分散式经营模式,向农业企业集团过渡,个体养殖业向专业合作社养殖过度按照十二五规划的

要求,正在引导农民走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二、农村改革发展带来的基本变化 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农民衣食住行医教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升。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用电器基本普及,我们所走访的村民全部用上了彩电,大部分是卫星接收,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使用率几本达到100℅ ,有的还使用太阳能、沼气等。通过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径,我们采访的奔滩村刘福涛老人,他了解很多食品安全等社会焦点问题,多数都是从电视看到的。摩托车已成了农村劳动的代步工具,小车、农用车也在逐渐增加,仅大纪汗村各种车辆77辆,电话普及率达到了100%。电脑也逐渐进入农家,由于网络通讯设施不完善的原因,还未达到普及程度。饮食方面比城里人更环保、安全,吃的都是纯粮食喂养的土蛋和肉质类。生活质量大提高。 2、农民思想有了提高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党建工作,各村开展“升级晋档、争先创优、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创建活动中,农民的文明程度、文化修养有较大提高,村民纠纷少,村民之间和谐互助。通过采访,农民们纯朴、直率的回答,令人欣慰,他们普遍认为,现在党的政策好,政府对农民很关心,

关于我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设施农业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目前在数量、产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总体目标,按照“继续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定位和建立“绿色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功能定位,重点开展以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的现代农牧业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呼包鄂经济圈”食品加工业的优质原料基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休闲度假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规模大、产品层次高、知名品牌多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推进“塞外粮仓”到“西部厨房”的现代农牧业转型。 截至____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1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7万亩,塑料大棚3.4万亩。全市100亩左右的设施农业园区已发展到63个,200~400亩的有33个,500亩左右的有9个,1000亩左右的有15个。全市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企业共32家,企业建设设施农业面积共1.56万亩,其中温室1.46万亩。 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面积627.8万亩,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其中农业部认定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

积216万亩。绿色食品生产企业45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116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8家,获得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47个。“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等特色产品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河套牌雪花粉、河套白酒、维信羊绒制品、金川牌保健啤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短缺制约设施农业发展。一是设施农业的投入非常大,目前我市建一亩砖钢结构温室投入14万元左右,建一亩土钢结构温室投入9万元左右,对收入相对较少的农民来讲,还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建设资金;二是设施农业贷款门槛较高,贷款期限短,额度小,加上不能抵押,农民联户担保能力弱,信贷风险大,因而银信部门放贷积极性不高;三是设施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短缺,许多成熟生产技术不能推广应用,影响了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 (二)农民对设施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生产需要一年四季劳作,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有嫌麻烦的思想。部分农民对设施农业缺乏正确认识,参与意识不强,顾虑较多,政府推动与农民自愿差距较大,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力量薄弱。我市设施发展迅速,生产基地点多面广,技术指导服务任务繁重,缺乏设施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带头人,现有技术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设施农牧业发展需求。 市场体系不健全。各旗县尚未形成大型农产品物流园,无市场带动能力,组织化程度较低,蔬菜销售相对困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规

关于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街道位于市西北,总面积26平方公里,有农田10273亩、耕地4767亩、林业用地13650亩、茶园4445亩。目前,总人口5099人,基本上都属于农业人口,农业收入在家庭经济中占很大比重,他们迫切希望农业能增效,收入能增加。 目前,农业经济主要为粮食、茶叶等传统农作物种植,辅以苗木、烟叶种植及牲畜养殖,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业大户的生产经营上。 1、粮食种植。主要为双季水稻和小麦,其中,双季稻毛收入约2200元/亩,纯收入约1000元/亩,小麦亩产可达1000斤/亩,纯收入约600元/亩。种粮大户有:村熊旺生150亩、钱村杨有全280亩,汤村李永彬150亩。 2、茶叶种植。茶叶正常情况每年机采三季,茶农不生产干茶,只买鲜叶,产量约600斤/亩/季,鲜叶价格约元/斤,正常情况下毛收入1000元/亩,纯收入200元/亩。种茶大户有村曾浩110亩,郎能信100亩,洪义文350亩,李五四、郎能进合伙280亩。 3、烟叶种植。XX年度,共种植烟叶900多亩,纯收入可达4000元/亩。种烟大户有村李水生15亩,钱村李春水380亩,汤村徐造国60亩。 4、苗木种植。苗木种植主要是苗木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到1000余亩,年产值约60万元。

5、牲畜养殖:主要是村养羊专业合作社,每年养羊170只左右,XX年养羊纯收入12万元。 1、小农意识强。此次调研,我们选择参与座谈的对象均为各村农业生产大户,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但在实际调研座谈的过程中,他们最关注的还是眼前的利益,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思想非常严重,缺少长期谋划和创新的想法。 2、土地流转难。目前,种田大户承包政府国有水田和普通农户的散田,绝大部分签订的是只有一年期限的承包合同,这大大增加了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今年是你种,明年就可能是别人种,所以种田大户们都不敢在承包田块上投入过多,每年都是维持现状、得过且过,土质得不到改良,产量提高难,长期规划实施难度大,从而限制了农业种植的扩大发展和提质增效。 3、劳动力素质不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青壮年弃农进城务工,留守农村发展农业的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多为老弱病残,他们的文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意识不强,在农业发展上思想相对保守,缺少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这也会增加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项目实施的难度。 4、市场风险。粮食有保护价格,烟叶是按计划种植,市场风险相对较小,但茶叶和苗木产业的市场风险就相对较高。近年来,茶叶行情不高,加上茶叶本身品质低,人工费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一、现状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良好机遇,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提升、求实效,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市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增长,品质不断优化。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1亿斤,分别是1978年、2019年的3.9倍、1.9倍;平均亩产791.4斤,分别是1978年、2019年的3.4倍、1.6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86万亩、总产量居全省第一位,玉米优质率在95%以上。全市有3个县(上蔡、西平、正阳)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百强县,西平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小麦生产重点示范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花生、蔬菜、烟叶、白芝麻、食用菌、花木种植和生猪、肉牛、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都达到一定的规模。2019年,全市油料总产量达到11.19万吨,其中花生总产居全省第一位;肉类总产量达到86.2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拥有4个全国油料百强县(正阳、汝南、泌阳、确山)和2个全国肉类百强县(西平、正阳),正阳、平舆、泌阳县分别成为全国花生、芝麻、香菇生产第一大县。 (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一是高标准粮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7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项目536个,建成高标准粮田243万亩。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125座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工程等项目,打配机电井8.15万眼(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3平方

2020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2020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 为调研报告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一、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通过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果业(加工橙、脐橙)、生猪两个产业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等四个为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31万亩,加工橙3.69万亩;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

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以珍稀品种为主的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4500万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种植面积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万亩;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85万亩;全县纸业原料林面积达5万多亩。据统计,XX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300万元,林业产值13200万元,渔业产值4899万元,牧业产值36400万元,分别增长8.5%、9.5%、8.8%和4.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同比增长9%。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安远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XX年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XX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40000平方米,全县贮藏保鲜能力达到8万吨;XX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到5296万美元;全省第一家引进橙汁加工企业—养生堂基地果业有限公司。多年来,我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据调查,我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以生产销售型、农产品加工销售型、技术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云南农业现代化课题组 云南土地面积的94%是山区,只有6%是坝区。针对云南农业发展的潜力在山、难点在山、重点在山,其主要途径和目标是发展山区现代农业,课题组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规划云南农业现代化产业布局。 云南山区建设大体上可划分为低热现代农业山区、中暖现代农业山区、高寒现代农业山区。这些不同的地区各处不同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不同的农业经营习俗,特别是各具不同的交通条件与市场环境。因此,在山区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低热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边缘地区及金沙江、元江、怒江河川沿岸附近。包括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德宏州的山区及红河、文山、玉溪、临沧、怒江、丽江、楚雄、昭通等州市的部分县的部分山区,面积700多万公顷。其中又可划分为西部低热山区、西南部低热山区、南部低热山区、东南部低热山区、中部低热山区、北部低热山区。在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以橡胶、甘蔗、茶叶、咖啡、麻、热带花卉和水果、砂仁为主的经济特色作物,以牛、骡、马为主的大牲畜和滇南小耳猪、菜花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基础上,可分别发展以优质粮油、水果、饮品、糖果加工为主的特色食品工业和香料、林纸工业以及民族传统文化观光旅游业;发展以胡椒、紫胶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以南药为原料的医药工业;发展以珍稀鸟类孔雀、蝶类为主的现代特种养殖业、文化工艺品加工工业;发展以麻、竹子、八角、草果、三七等现代种植业和现代调料、医药工业;发展以牛、马、羊为主的大牲畜和以猪、鸡、鸭、鹅、鱼为主的现代养殖业。 中暖山区,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滇东南、滇西南。主要集中地包括玉溪、昆明、红河、曲靖、楚雄、大理、临沧、保山、文山大部山区及其他州市的部分山区。应以发展以水稻、蚕豆、小麦、马铃薯、玉米为主的现代粮食作物生产及其农产品加工业;以烟、油、菜、花、果为主的现代经济作物生产及其圈烟工业、花卉、蔬菜加工业;以牛、马、羊为主的大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660-66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盛夏骄阳如火,xx县金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小阳春”却提早到来,几十名“专业农民”在地里翻地、整畦、下种、育苗,各司其职。 上盖棚,下围网,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黄瓜苗在湿润的泥土里舒枝展叶,茁壮成长,碧绿的桑园生机盎然。 反弹琵琶:大宗蔬菜产业应大有可为 不种粮食种蔬菜,不种高山种平地,不种特色种常规,不种时令反季节。本土农民段绪明反弹琵琶,奏出了现代农业的新意。“300亩早春萝卜卖了100万元。”这是大宗蔬菜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 农业产业也似金塔。段绪明从事过高山蔬菜购销,调查过特色农产品运营。“大众三千,每天都得摆上餐

桌的萝卜、白菜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他选择了对“塔基”的追求。 白菜、萝卜、豇豆、甘蓝,早春、盛夏、延秋、越冬,周而复始,他种的蔬菜总是能够瞄准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坝蔬菜的空当,抢得最好的商机。 “别小看这几天、十几天的时间,价格却是几倍、上十倍的悬殊。”段绪明坦言,只要能够避开时令,错位竞争,提高复种指数,低山大宗蔬菜产业就大有可为。 多年来,各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直重“特”轻“普”。回眸市场,权衡“量”“效”,能否在抓特色产业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惠及百姓餐桌和广大农民的大宗农业产业呢? 困难重重:产业成型的道路还有多远 从XX年至今,金秋农业从基地只有几十亩、起步资金只有1万多元的种植大户,成长为资产达500万元、基地过千亩、带动农户近千户的重要龙头企业。 今年短短几个月时间,萝卜就种出了百万元。段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形地貌特征为三山六丘一分川,现有农村人口60.4万人、耕地97.2万亩,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在中央5个“一号文件”的正确指引下,坚持把农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强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强调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一条符合宜阳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对于在推动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期,我们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全县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当前我县农业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县农业发展同全国一样,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2007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2.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13万台,农用运输车8500辆,农村用电量24760万千瓦时,农机综合作业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林牧业总产值达到28874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7.3%。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9万吨,人均产量居全市第一。林业总产值1540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

全县共有规模化养殖小区10个,以民正牧业、大壮牧业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以10万亩烟叶、8万亩大豆、8万亩油菜、8万亩花生、2万亩大蒜、2万亩大枣等为主的优质农产品基地,以优质肉牛、瘦肉型猪为重点的畜牧业养殖基地和以韩城肉牛市场等为代表的农业专业市场。三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7年底三次产业比例达到23.5:44.1:32.4,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农村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元化的农村经济体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劳务输出19万人次,年创收9.5亿元。结构调整继续深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0.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2.1%。非农产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5.7%上升到76.5%。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入搬迁扶贫资金8768万元,对20个村1096户4499人实施了整体搬迁。投资3.33亿元,新建村村通公路1003公里,铺设通组入户道路680公里,发展户用沼气32145座,解决安全饮水18.99万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截至2007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村庄达到了211个,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二、我县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县农业发展水平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

设施农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关于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的调查 学号074040234 姓名周艳琼 院系历史与行政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王俊程

关于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的调查报告 现在全国都在发展设施农业,通过设施农业建设将广大农村发展起来,提升农村技术含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对设施农业建设很关心,就选取了家乡所在县——泸西县,对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起因 科技迅猛发展,高新产业使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广大农村还未实现科技的普及运用。近年来,为提高农村生产力,提出并已正在进行设施农业建设。 作为家住西南的一名农村孩子,为了解家乡设施农业建设情况,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我所在县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家乡发展以及各方面收集材料分析,从中了解家乡设施农业建设情况,通过自己的分析,对家乡设施农业建设建言献策。 作为云南省的一个县,泸西有云南独有的喀斯特地形,多为山地,同时泸西县又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因为多山所以泸西设施农业建设不能照搬照抄平原地区的方法,因为经济困难所以泸西设施农业建设又要和同省其它县有所区别。泸西设施农业建设要针对自身情况,招商引资,利用大棚、喷灌等措施克服山地、气候因素种植高产高价农作物。 二、基本状况简介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设施农业的代表是智能化温室,现代化温室是实现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设施。完整的现代化温室由温室框架结构、温室材料、通风系统、灌溉施肥系统等组成。 泸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8万人,典型的农业县,全县山区、丘陵面积占65.3%;不良地形、地貌占了全县面积和耕地面积的大部分。泸西县主要种植烟草与小麦两季,经济作物单一,同时采用牛耕种植,机械种植很少,科技含量低。泸西人要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必由之路。 三、县政府设施农业建设举措分析 为了很好的把握泸西设施农业建设脉搏,我决定首先从政府设施农业建设举措方面入手。通过了解政府的设施农业建设牵引措施,对泸西现状有个基本的了解,进而再深入田间

现代农业体系

构建三大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6-05-19 08:21:00来源:中国粮食信息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两会期间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重要讲话,明确了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为新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认真落实,把构建“三大体系”作为“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加快建成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构建三大体系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物质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十二五” 农业发展实现了“保供增收”两大目标,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增幅连续6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业形势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国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农产品(000061,股吧)多而不优,一二三产融合不深;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现代设施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农业经营规模偏小、主体素质偏低,千家万户的小农户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竞争要求,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实现更大提升,任务十分艰巨。 破解这些难题,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产业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有机统一,重点解决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产品供给效率问题,是现代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显著标志。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通过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

乡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 去年以来,我镇始终按照“建设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和发展定位,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以产业化经营促发展,以市场化运作创效益,以生态化要求增优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11年,我镇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加强乡间道路、农田林网、村级渠系配套建设、重点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农村安全饮水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2、积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路 2011年,全镇有生猪规模化养殖大户3个,建设年出栏头数4万头;生猪年存栏2.8万头;规划完善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大户2个,建设年出笼37.4万只,家禽存笼26.8万只,全镇大牲畜总数达到600头。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特色种植业发展 2011年,全镇温室大棚200亩,绿色水稻种植面积3.8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50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1万亩,水产品淡水养殖面积1.7万亩。

4、搭建营销平台,走品牌化产销路子 2011年,我镇充分利用交通、基地、资源三大优势,做大做强“丹宇”牌粮米加工企业,加快“三袁”、“渔口子”牌大米的市场化动作,走“农户+基地+企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区品牌性的农牧业产业加工企业,走品牌化产销路子。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和重点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四项工作,全力开启我镇发展现代农业新局面。 1、逐步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合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夯实“三农”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维护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的重要组织形式。切实落实好扶持政策,开展示范社建设活动,加强资金支持、法律宣传和人才培训。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合作组织,推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有效对接,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全面推进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以入股、产权联合等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依托龙头企业,吸纳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建立有序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竞争,增强服务功能,维护行业内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地缘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我镇走“特色+规模+效益”的路子,培植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道路,着眼于大农业、大市场,特色产业要向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以绿色产品为重点的特色农业,重点发展有机水稻、瓜果、蔬菜、水产品等绿色、有机、高效、无公害特色产品。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本

关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从10月份起,沈伟副主席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专题调研组,赴有关县市区实地调研,走访重点企业、示范项目,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调研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赴浙江衢州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下较好基础。示范创建初显成效。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创建郎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6个省级示范区,宁国、广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12个国家级、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农产品企业创成安徽名牌产品45个。宣州洪林农业现代示范区被授予全国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皖江禽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初步形成。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省级92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3家、省级29家; 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0家。发展模式探索创新。大力推广并逐步形成畜禽—沼—粮(菜、果等)、经果园立体种养、稻田立体种养、小流域农业生态治理、休闲观光农业等典型模式。推进传统农业向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及休闲

服务业等领域延伸,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12个。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达1411万人次,实现收入62.7亿元。基础设施初步改善。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和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64.15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6.47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提高耕地质量等别约1等。新改建田间道路1100余公里,田间道路通达度近95%。涉农改革稳步推进。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1-9月份,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78笔、4774万元,累计贷款余额8352万元。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审核颁发“两证一书”25651处,成立管护组织481个,覆盖耕地面积21.89万亩。紧抓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然而,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生态环境基础脆弱等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不够,投入“小、散、乱”且效果不明显,计划设立的农业发展专项基金推进慢。县市区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和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不足。受洪涝灾害影响,全市5254处堤防(护岸)、98座水闸、59座泵站、5489处塘坝及灌溉设施需要修复。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1393021.html,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作者:周绪全 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7年第02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国家,在国内有70%以上的农业人口,虽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有所改善,但依据处于相对落后的情况。基于此,探究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基本现状与对策,阐述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关解决对策,进一步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业发展;现代化;基本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https://www.360docs.net/doc/b511393021.html,ki.1673-890x.2017.05.037 1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民对农业知识了解甚少 现如今,在我国大约有9亿多农村人口,其中有60%以上的农民处于一种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其中,受过小学教育以及中学教育的人员比例较大,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数在总人数中的比例很小。伴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逐渐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民的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直接影响着后期农产品的产品以及相关质量、劳动生产率。各行各业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的发展,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1.2 重视城市而轻视乡村建设 目前,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但农村现有的耕地资源却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运用,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认为,仅依靠家中的农作物种植很难有效维持整个家庭后期的生活支出,因此,许多的农村青年开始选择到大城市去打拼,从而使得农村存留的劳动力缺少,致使许多耕地逐渐荒芜,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形成了桎梏[1-3]。由于重城轻乡的观念,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难以形成特色农业的发展,对于向城市化方向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1.3 经营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 受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制约,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仍摆脱不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种制度,从而很难形成较大规模的承包经营体制,这样也就使得农业经营仍旧以家庭作为主要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b511393021.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

“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发展现代农业”的申论范文: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发展现代农业”的申论范文: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缩小工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去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同志期望江苏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对如何走好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并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力争到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不失时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直接关系人民温饱和务农劳动力增收,直接关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第四位,农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江苏省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期,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不到7%,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更加突出。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才能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当前江苏农业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耕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约束日趋明显,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满足这些需要,应对这些挑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今后一个时期,总的发展思路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任务,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着力提升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水平,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保护体系“五个体系”,努力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推动“三化”同步发展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江苏省按照“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的思路,促进“三农”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今后将进一步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一方面,强化工业支持农业。注重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工业化装备武装农业、工业化成果反哺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向前向后延伸,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合作化经营水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强化城乡互动发展。深入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将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业农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保障逐步衔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争取用3至5年实现全省村庄面貌根本性改观。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坚持创新驱动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为此,应把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一是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重点在种源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向农业前沿进军,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着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有效整合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资源共享,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种新型服务组织的作用,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扩大新技术、新品种覆盖面,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三是着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工业发展,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推进农业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