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第1课时)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第1课时)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第1课时)

第五中学备课专用稿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_______。(选填“增

的水送到20m

?水泵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额外功是多少焦耳?他拉动该物体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绳子

九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4.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 次数 手的拉力F/N 手移动距离 s/m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1 2 3 5.分析实验数据: ⑴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⑵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⑶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关于机械效率的概念 1.几个基本概念: 有用功W 有用_____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 额外功W 额外_____克服摩擦力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总功W 总_____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 2.三者之间的关系:额外有用总+=W W W 3.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即: %总功 有用功 机械效率= 100? 计算公式: %100?= 总 有用W W η 4.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第二课时: 四、关于机械效率概念的巩固和计算 例1.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 .机械效率总小于1 C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 .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例2.如图所示,在50N 的水平拉力F 作用下, 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 ;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 ,则1min 内拉力做的功为 ___________ J . 例3.各种机械在使用时产生额外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要根 边实验边填表。 分析实验误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误差就会小一些。 ⑴不相等 ⑵手拉绳做的功多 ⑶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答:B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三节 机械效率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功之间的数量关系。 2.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并能用机械效率公式准确计算。 3.知道机械效率取值范围及原因。 【预习生成】 知识回顾:(要求:独立完成)时间3分钟每空0.5分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作用,二是物体要在方向上通过一定的。 2.功等于与的乘积。用公式表示。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______。即W用机械 ____W不用机械. 4.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越平缓越______(省力或费力)。 【新知探究】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时间20分钟每空 0.5分 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楼正在建设中,现在需要把100N重的沙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利用P107页的三种方法向宿舍楼上运沙子,按表中要求通过计算回答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最不好?并说明理由 。 2.以方法二为例: A.那么为了完成目的而做的功是对_____做的功。这部分功等于______________J。 B.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多做的功是对_______做的功。这部分功等于__________J。 C.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人所做的总功是对____和______做的功。这部分功等于______J。 结合108页内容总结: 有用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外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甲用桶从井中提水其中对__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是__________。 2.乙从井中捞水桶,桶中带有半桶水,则对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总功。 3.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对____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总功。 4.使用滑轮组提起10N的重物,使它上升0.2米,拉力是4N,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0.6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___J,这个功叫____功。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J,这个功叫___功。用来克服滑轮重力、绳重和滑轮间摩擦所做的功叫功。 5. 机械效率(根据上面的计算数据完成下列表格) 1

人教版物理第12章第3节:简单机械-机械效率-真题测试卷

人教版物理第12章第3节:简单机械-机械效率-真题测试卷 (选择、填空、计算专题) 一、选择题 1.(12广州)如图所示的剪刀剪纸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D A.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N,则阻力是0.8N B.若作用在剪刀的阻力是1N,则动力是0.8N C.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2J的功用于剪纸 D.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8J的功用于剪纸 2.(12泰安)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250N的力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A A.80% B.62.5% C.125% D.20% 3.(12来宾)用图中装置匀速提升重力为100N的物体,手的拉力为60N,滑轮的机械效率为C A.16.7% B.20% C.83.3% D.100%

4.(12自贡)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A A.做的有用功是800J B.拉力F的功率是80W C.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 5.(12岳阳)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m,工人对绳的拉力为500N,则滑轮组对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和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分别是D A.W有=500J =62.5% B.W有=500J =80% C.W有=800J =62.5% D.W有=800J =80% 6.(12宜昌)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B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第2课时机械效率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第2课时 机械效率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知识自助餐A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 ( ) A .乙升降机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 B .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 .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D .乙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2.为了粉刷教室,需要将涂料运到五楼.工人师傅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用人直接搬运上去;②用定滑轮提上去;③用动滑轮提上去.在这几种方法中 ( ) A .最省力的是② B .最省力的是③ C .做有用功最多的是① D .机械效率最高的是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 .使用滑轮组不仅能省力、省距离,而且能省功 C .由于额外功的存在,机械效率总小于1 D.做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一定越高 4.山区的公路多修成环绕山坡的盘山公路,这样车辆向上行驶时可以 ( ) A .提高功率 B .提高机械效率 C .减小所必需的牵引力 D .减小所做的功 5.如图X11-2-1所示,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 ( ) 图X11-2-1 A .F 甲>F 乙,η甲>η乙 B .F 甲F 乙,η甲<η乙 D .F 甲η乙 6.如图X11-2-2所示,有一斜面长为L 、高为h ,现用力F 沿斜面把重为G 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 ,则下列关于斜面机械效率η的表达 式正确的是 ( ) A .η=Gh fL ×100% B .η=Gh F -f L ×100% C .η=Gh F +f L ×100% D.η=Gh Gh +fL ×100% 图X11-2-2 7.用如图X11-2-3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1 000 N 的货物,所用拉力是400 N ,绳的自由端被拉下2 m .关于这个滑轮组工作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总功是2 000 J B .额外功是100 J 图X11-2-3.

第3节机械效率(20201109180648)

第3节机械效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设计方案,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1.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 2. 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活动2【讲授】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总功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用学具展示提沙子的过程,学生观察思考。想一想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 要的?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对沙子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把我们所需要的功称为有用功。 对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是不得不做的。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称为额外功。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不得不做的。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我们把一共做的功叫做总功。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有用功:250X6=1500J 总功:200X10=2000J 额外功:2000-1500=500J

2?机械效率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用字母n表示。 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n =1500/2000=75% 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 百分数表示。 3.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 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岀什么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 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岀的问题。可能是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 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岀什么结论?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 活动3【活动】机械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第三节机械效率

一、选择题 1.(2019 聊城)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100N的物体时,在10s内绳子自由端被匀速拉下6m。已 知拉绳子的力F为6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在此过程中() A.物体被提升了2m B.所做的有用功是300J C.拉力F的功率是3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55.6% 【解答】解: A、由图可知n=2,由s=2h可得,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s=×6m=3m,故A错误; B、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100N×3m=300J,故B正确; C、拉力做的总功:W总=Fs=60N×6m=360J, 拉力做功的功率:P===36W,故C错误;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83.3%,故D错误。 故选: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二、填空题 1.(2019 南京)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在匀速起吊重4.2×103N的物体时,物 体5s内上升了6m,此过程中有用功为J,钢丝绳移动的速度为m/s;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则额外功为J,拉力F为N,其功率为W。 【分析】根据有用功等于物重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积;根据速度公式可求物体上升的速度,由v绳 =nv物可求钢丝绳移动的速度,根据η=可求总功,额外功等于总功减去有用功,再根据W =Fs=Fnh可求拉力;根据P=Fv可求功率。 【解答】解:有用功: W有用=Gh=4.2×103N×6m=2.52×104J; 由图可知,n=3,钢丝绳移动的速度: v绳=nv物=n×=3×=3.6m/s; 由η=可的总功, 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用=﹣W有用=W有用(﹣1)=2.52×104J×(﹣1)=1.08×104J;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分析 一、新旧教材对比 本章是在新教材的“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十一章功 和机械能”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新教材将原有“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中的“第四节杠杆”、“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和“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中的“第二节机械效率”整合为“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这样的编排顺序,使学生在学习完了简单机械后紧接着就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更利于机械效率和简单机械知识的有效衔接,可以避免在后续机械效率的学习时要先对前面所学的简单机械知识做必要的回顾,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同时学生在学习了力、功和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容易认识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并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具体途径和实际意义。 二、课程标准要求: (一)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2001版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理解机械效率。 3、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对比分析 1、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改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细化科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同时规范表述,增强可评价性。 2、“理解机械效率”调整为“知道”,可以避免在机械效率的问题上进行更多的转化,降低了教学要求的层次,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增加“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目的在于强化物理知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

最新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课时练 (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效率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一、第II卷(非选择题) (). A. 增加提升高度 B. 增加滑轮的重 量 C. 提起更重的物体 D. 三种说法都 对 2. 机械甲的机械效率比机械乙的机械效率高,这表明( ) A. 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 B. 甲做的总功比乙做的总功少 C. 做相同的总功,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 D. 做相同的总功,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少 3. 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大 B. 做功越少,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C. 功率越大,反映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 D. 机械效率越大,表明它做的功越多 4. 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B. 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C. 机械做的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D. 机械做的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5. 如图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 m。已知G=18 N,F =10 N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绳子自由端上升0.4 m B. 拉力F做功 4 J

C. 动滑轮重为2 N D.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6. 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 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 N、绳重和摩擦不计。则( ) A. 手的拉力:F 甲=F 乙 ;机械效率:η 甲 =η 乙 B. 手的拉力:F 甲F 乙 ;机械效率:η 甲 <η 乙 D. 手的拉力:F 甲>F 乙 ;机械效率:η 甲 >η 乙 7. 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 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 30 N。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 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A. 45 N、50% B. 45 N、75% C. 60 N、50% D. 60 N、75% 8.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拉力一定是125 N B. 有用功一定是 150 J C. 总功一定是250 J D. 动滑轮重一定是 100 N 9. 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 N的重物匀速提高5 m,拉力所做的功为 4 800 J,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A. 67% B. 73% C. 83% D. 100%

机械效率(第1学时)

第3节机械效率 第1课时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机械效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程序】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面、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有用功: 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用符号 W有表示 2.额外功: 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用符号 W额表示 3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也叫动力功。用符号 W总表示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1。(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所做的功W2。 (3)比较W1、W2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讨论:①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没有 ②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③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少越好 ④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有用功多 ●教师点拨:

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少些,这样可以让机械处于一个高效率的状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跟踪练习: 1.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3.(2012天津)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三楼,沙子的质量为50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总功;(2)工人做的额外功。 解:(1)拉力做功:W总=FS=300N×12m=3600J; (2)∵忽略摩擦和绳重,∴W额=(G桶+G动)h=(m桶+m动)gh=(8kg+2kg)×10N/kg×6m=600J 二、机械效率的计算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叫做机械效率,它表示的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用符号η表示,读作“依塔”(yita)。 2.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W有用/W总。 ●小组讨论: 1.用一动滑轮把重40N的物体匀速提高20m,所用的拉力是25N,则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2h=2*0.2m=0.4m 有用功W有=Gh=40N*0.2m=8J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第三节机械效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 (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第3节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在实验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2.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具准备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约2m 的细绳、斜面、小木块、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等。 一、问题引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老师提出问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滑轮的机械效率? 让学生们思考、讨论,提出各自的猜想。 现在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测量机械效率 1.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W 有用W 总 ×100%=Gh Fs ×100%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 的细绳。 (3)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 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G(N) h(m) W有用 (J) F(N) s(m) W总(J) η 1 2 3 4 (4)结论: ①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②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生讨论后得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2.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猜想:①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②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实验器材: 斜面、小木块、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 (3)实验步骤:①测量小木块的重量,记录数据; ②把小木块用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木块上升的高度h; ③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②; ④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分别铺上棉布、毛巾,重复步骤②。 注意事项:①要匀速拉动物体;②拉力要与斜面平行;③及时记录数据。 (4)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第3节机械效率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i?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有用,W额外,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n <1. 3.会正确进行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公式=W有用100%进行计算? W总 总、 【教学难点】知道机械效率n<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沙子、塑料桶、方便袋、细绳、弹簧测力计、滑轮、刻度尺、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紳数学设计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房屋装修时,要把一堆沙子运到楼上,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同学想的办法最多?

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活动探究 教师选取动滑轮、塑料桶、方便袋(重力忽略不计)提起沙子进行实验(可 让学生实验):第一次用塑料桶盛装一定重力的沙子进行实验,如图甲;第二次用 塑料袋盛装相同重力的沙子提起相同高度进行实验,如图乙?把记录结果填在设计的表格中? / 沙子重 提起的咼 度"油 测力计的示 数F/N 绳的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泊 叙用机械所做 的功W/J 第?次 实验 第二次 实验 师巡视指导,对动手能力弱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师可参与一起实验,并提醒学生在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匀速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并在拉动过程中读数.用刻度尺测量沙子上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这个也可以不测量,动滑轮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 知识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请同学们说出你们探究的结果,哪种情况下做功多些? 生:(齐声回答)当然用塑料桶装提起时做功多些? 师为什么呢? 生:塑料桶重些,塑料袋轻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提起沙子的过程中,对沙子做功的同时,还要做哪些功呢? 甲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三节机械效率最全笔记

机械效率 知识点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使用机械做功与不使用机械直接做功是否相同 提出问题: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时做的功相同吗?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参照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的提升一定的高度,如图甲所示,计算拉力所做的功。②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的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比较弹簧测力计拉力两次所做的功,你能发现什么?找出原因。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两个、滑轮两个、细绳一条、铁架台 实验过程: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将重为4N的钩码匀速提升0.5m,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钩码升高的高度h1。 ①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重4N的钩码匀速提升0.5m,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和绳子自由端在F2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实验验证:①直接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提升0.5m,拉力F1111。 ①用弹簧测力计借助一个动滑轮将钩码提升0.5m,拉力F2所做的功W2=F2s2=3N×1m=3J。 ①W2>W1,表明借助动滑轮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功多一些,做功多的原因是机械本身的自重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论:①用滑轮提起重物时,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表示,若重物的重力为G,提升的高度为h,则W有=Gh。有用功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必须做的功。 ①使用滑轮组提升钩码,我们还不得不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一些功,这部分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额外功是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①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功,用W总表示,W总=W有+W额。总功指拉力做的功,即动力做的功,即W总=Fs。 ①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单位都是焦耳(J)。 2、有用功和总功的区别 一般来说,动力对机械做的功为总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课时练 新人教版

机械效率 评卷人得分 一、计算题 G=100 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滑轮组装置,如下图所示.当小明用图甲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v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乙和丙所示.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10-2 m2,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求: (1)在2~3 s内,拉力F的功率P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在1~2 s内,拉力F做的功W. (3)在0~1 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p. 2. (扬州市)水平地面上的圆桶装有体积为0.01 m3的水,圆桶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2 m2,g取 =1.0×103 kg/m3,桶自重忽略不计. 10 N/kg,ρ 水 (1)求这桶水的质量. (2)求这桶水对地面的压强. (3) 如图所示,若用动滑轮将此桶水匀速提升1 m,所用拉力为60 N,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 如图所示,小王站在高为3 m,长为6 m的斜面上,将重200 N的木箱A沿斜面匀速从底端拉上顶端,拉力的大小恒为120 N,所花时间是10 s.求: (1)木箱A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 (2)小王对木箱A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4. 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 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 m高处,所用拉力为125 N,时间为20 s.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4)工人做功的功率. 5. 用200 N的推力沿斜面将物体匀速推上长8 m、高2 m的斜面,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50 N,求: (1)总功和有用功分别是多少.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物体的重量. 6. 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将重为105 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 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 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并列式计算出该物理量. (3)计算滑轮组提升该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33.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年 级: 八年级 科 目: 物理 设 计 者: 马学军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 知识: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技能: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注重效率的科学态度。 重点:理解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难点:有用功、额外功的理解、机械效率计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提要: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1)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 (2)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工作时并非需要的,但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3)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2.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表达式:W 总=W 有+W 额 (2)公式:总 有W W =η ①η:汉语拼音读法是aita ;②η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无单位;③η <100%。 (3)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① 减轻机械自重;② 使摩擦力减到最小。 二、巩固复习 1.功的定义:力学中, 。 计算公式: 。 2.功率的定义: 。计算 公式: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有用功和额外功。 (1)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效率”这个词,例如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利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某项任务,也会涉及效率问题,我们称为机械效率。要研究机械效率,就要先研究使用机械做功的情况。 (2)例如:工人把重120N 的建筑材料装在重5N 的口袋里提到2m 高的平台上。 思考:这个例子中工人做了多少功?哪些功是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哪些 功并非我们需要,但是为了达到工作目的不得不做的? 分析:工人做了 J 的功,其中 J 必须, J 并非需要,但不得 不做。 (3)阅读课本P85-86上面这部分内容。 (4)小结:像上面的例子中, 叫有用功。 叫额外功。 ,叫总功。表达式: 。 2. 机械效率:阅读课本P86的上机械效率前两段内容。 小结:额外功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人们使用各种机械时,总希望额外功做得少些,即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些,这个比例,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各种机

第三节机械效率复习题(一)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三节机械效率复习题 专题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复习题 编者:李老师答题者:时间:2014-6-9 一.填空题 1.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2.实验时所测的物理量有:物重_____,绳子自由端拉力________,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拉力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 3.所需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拉动弹簧秤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上升. 4.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总功是由______力乘以弹簧秤移动的_______计算出来的,有用功是由__________乘以_________移动的距离计算出来的,然后由_________求出机械效率. 5.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需器材除铁架台,滑轮组和细绳外,还需要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为了准确地测出拉力大小,必须________拉动弹簧秤,若弹簧秤移动速度越来越快,则弹簧秤的读数将会发生_________. 7.在吊同样重的物体时,动滑轮个数多的比动滑轮个数少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一个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越重,则机械效率越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下面挂着4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g),用弹簧秤测出拉力为0.6N,用刻度尺分别量出钩码上升高度为10cm,弹簧秤移动的距离是50cm,则有用功是________,总功是________,机械效率是_________,该滑轮组承受阻力绳子的段数是_______. 10.三位同学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甲算出η=62%,乙算出η=80%,丙算出η=100%,上面三位同学测算上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同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定滑轮重 B.动滑轮重 C.滑轮转动摩擦 D.以上各因素都是 2.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是 ( ) A.多用几个动滑轮以减小拉力 B.减少提升的钩码数 C.减小提升钩码的高度 D.减少动滑轮的个数 3.如图1所示,利用此滑轮组提高重物,下述几种方法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不计摩擦和绳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第三节机械效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 (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

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5机械效率课时作业2新版苏科版

机械效率课时作业 [第十一章五、机械效率第2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 一、选择题 1.用如图5-K-10所示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则机械效率最高的装置是( ) 图5-K-10 2.小聪测量了如图5-K-11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将钩码分别匀速竖直提升h1和h2的高度(h1>h2).对两次实验中一些物理量进行比较,正确的是(其中s为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H为动滑轮上升的高度)( ) 图5-K-11 A.s1=s2B.H1=H2 C.η1=η2D.W有用1=W有用2 3.2019·通辽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5-K-12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η1=η2B.F1<F2,η1=η2 C.F1<F2,η1>η2D.F1>F2,η1<η2 图5-K-12 4.2019·恩施州如图5-K-13所示,滑轮组相同,钩码相同,甲挂一个钩码,乙挂两个钩码,用滑轮组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K-13 A.乙滑轮组所做的总功是甲滑轮组所做总功的两倍 B.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甲滑轮组所做有用功的两倍 C.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D.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乙滑轮组拉力的功率大些 5.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5-K-14所示,其中的每一个滑轮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

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链接例4方法指导( ) 图5-K-14 A.若G1=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 B.若G1=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C.若G1=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二、填空题 6.工人用如图5-K-15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为400 N的物体匀速提起,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忽略一切摩擦及绳的伸长,则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_N,动滑轮总重______N;若使用该滑轮组提升600 N的重物,其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5-K-15 7.[2019·苏州] 如图5-K-16所示,用同一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物体重100 N,滑轮重25 N,绳重和摩擦不计,图甲中F甲=________N,图乙装置的机械效率η乙=________,若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机械效率将________. 图5-K-16 8.如图5-K-17所示,用甲、乙两种方法提起相同的物体,则: (1)使用图________所示的方法省力,机械效率高的是图________所示的方法. (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图5-K-17 9.用如图5-K-18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件货物重100 N,每次运送数量不定,由图乙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增加而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为________N.若某次拉力F是300 N,则此时运送了________件货物. 图5-K-18 三、实验探究题 10.2019·齐齐哈尔某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5-K-19所示.链接例3实验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