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嫦娥奔月(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嫦娥奔月(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嫦娥奔月(含答案)全国通用

嫦娥奔月

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

1、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2分)

2、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2分)

能力联系二——加标点

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

(答案见第2页)

练习一答案:

1、从前,后羿在山里面狩猎。在月桂树下遇到了嫦娥。

2、民间有很多人都听到了他们相会时的窃窃私语。

练习二答案

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原文】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翻译】

以前,后羿在山里面狩猎。在月桂树下遇到了嫦娥。两个人就用月桂

做证明,结成了夫妻。

后羿在西王母那里要到了不死药,托付给嫦娥保管。逢蒙前去偷不死药,偷窃不成功,就想害死嫦娥。嫦娥没有可以用来对付逢蒙的办法,就吃下了不死药飞到了天上。但是他不忍心离开后羿,就留在了月宫里。广寒宫里寂寞孤单,嫦娥很失落,没有什么可以打发日子,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要配制出能够飞天的药物,以便可以重新回到人间。

后羿听说嫦娥分到月亮上离开自己了,很背痛不想活了。月母被他的真诚感动了,允许嫦娥在月圆的日子里和后羿在月桂树下面见面相会。民间有很多人都听到了他们相会时的窃窃私语。

拓展阅读——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现在这一派

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

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嫦娥

边贡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这句诗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说,在人间的凡人都说着天上的好,岂不知那些在天上的却回忆着人间的美好。重在抒发“高处不胜寒”之感。从标题嫦娥来看,这是说嫦娥还是希望留在凡世间,这和“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主要以对比和想象的手法描写的。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第一课翻译 学弈 学弈——学下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弈秋讲的内容。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认为天上有天鹅将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前一个学得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 曰:非然也——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给人清清凉凉的感觉,等到正午人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世说新语》故事(现代文) 1、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 主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尝暑中过河阳。(2)渴甚。 (3)众争取啖之。(4)或问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2)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 。 二、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显不,长其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2)马无故亡而人胡。 (3)人皆吊之。 (4)居数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 。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我国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请写出与下面这则寓言故事相应的成语及故事寓意。 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 珠退还了。 (1)成语:。

(2)寓意:。 三、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2,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过失,缺点。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1)或失则多(2)然后能救其失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3.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2分) 。 四、欧阳询观古碑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 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裘:皮衣 1.与文中“驻马观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之市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驱之别院 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4分) (1)数百步复反() (2)及疲() (3)乃布裘坐观() (4)三日方去() 3.翻译句子。(2分)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 。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定稿)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 (一)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精卫”的样子是 它是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 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三)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渴,欲得饮 “邓林”是指: 2、夸父追日象征着: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度:遂: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五)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更”的读音是(): “不肖”的“肖”读音():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我知道成语的的意思是: 2、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的人。(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六)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誉:其矛:其人: 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七)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闵(mǐn):同“悯” ,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à)——拔。④芒芒然:

(完整)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考试的辉煌?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àn”。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文言文两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文言文两则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文言文两则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

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⑤孰为汝多知乎?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3.参考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阅读《狐假虎威》完成习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亡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欣赏寓言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完成习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处:晋·傅玄《》。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 3.这句话被人们用来比喻什么,不正确的选项是() A.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 B.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C.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口 D。客观环境对人没有太大影响。 答案 一、1.(1)做首领(2)认为(3)对的(4)逃跑 2.(1)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2)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3)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1)助词,无义(2)它,代狐狸(3)它,代缺点或错误(4)到 (4)它,代学过的知识(6)的 4.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5.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 二、1.太子少傅箴 2.靠近朱砂的变红,靠近墨的变黑 3.D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作业本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孰.(shú√ shǔ)为汝.(rǔ√ nǚ)多知乎 2、为是其智.(zhīzhì√)弗若与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含义: ①助词,相当于“的”;②代词,代指某人或某事;③动词,表示“去、往”的意思。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①) 2、一人虽听之.(②) 3、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②) 5、送孟浩然之.广陵(③) 三、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学弈 弈秋,通国 ..(全国)之善.(擅长)弈.(下棋)者也。使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拉)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一起)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奕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人的棋艺比不上前一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做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因为他(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判断)也。 两小儿笑曰:“孰.(谁)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六年级古文阅读及答案(8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完整)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文章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

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从这个故事我们应该理解的是通过两小儿辩日可知道在当时这个科学各方面都不发达的时代作为圣人的孔子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当时哪怕是现在也是无法说出谁对谁错的,所以我们要有敢与问的精神并且摒弃那些已知既真理的谬论的科学精神! 《学弈(1)》 弈秋(2),通国(3)之(4)善(5)弈者也。使(6)弈秋诲(7)二人弈,其(8)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10)听之(11),一心以为有鸿鹄(12)将至,思援(13)弓缴(14)而射之。虽与之(15)俱(16)学,弗若(17)之矣(18)。为(19)是其(20)智弗若与(20)?曰(22):非(23)然(24)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学弈》 字词荟萃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 )二人奕 鸿.( )鹄. ( )将至 虽与之俱.( )学,弗.( )若之矣. ( )。 2.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 使弈.(yì yí)秋诲.(huì huǐ)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wéi wèi )听。 (2) 为.(wéi wèi )是其智弗.(fó fú)若与. (yú yǔ) (3) (4) 弗若之矣. (yǐ yì)。 (5) 鸿鹄. (hú háo ) (6) 思援弓缴. (zhuó jiǎo )而射之 (7) 曰. (rì yuē):非/然也。 3. 形近字组词。 弈( ) 诲( ) 俱( ) 援( ) 奕( ) 悔( ) 惧( ) 缓( ) 4. 选字填空。 诲 悔 (1) 我会牢记老师的教( )的。

(2)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至致 (3)他离开后()今还没有来信。 (4)由于他粗心大意,()使公司损失一百万。 5.写出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6.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2)使弈秋诲()二人弈()(3)惟()弈秋之为听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5)思援()弓缴()而射之(6)虽与之俱()学 (7)为是其智()弗若()与? (8) (9)非然()也 7.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句段集锦 8.用“/”划分朗读节奏。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世说新语》节选 [注释] 甚:非常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 乃: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 曰: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_______ 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对话意思: (2)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3、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 1、(1)诣:拜见乃:于是,就 (2)示:给……看曰:说 (3)未:没有闻:听见 2、(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吕氏春秋》 [注释]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全集完整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文全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文言文两则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 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启示: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检测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二) 【甲】卜妻为袴①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袴。其妻问曰;“今袴何如?”夫曰:“像吾故袴。”妻因毁新,令如故袴。 【乙】卜妻饮②鳖 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袴:同“裤”。②饮(yìn):使……饮。 1.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像吾故袴()①缘故,原因。②旧的,原来的。③故意 (2)郑县人卜子妻之市( ) ①往,到……去。②助词,相当于“的”。③代词,“他、她、它”。 2.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妻问曰:“今袴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把【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后用三个逗号标明停顿。 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 4. 下面成语中,与【甲】文寓意最接近的是( ),与【乙】文寓意最接近的是( )。 A.墨守成规 B.温故知新 C.塞翁失马 D.弄巧成拙 (二)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 ) (2)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 (3)望城二里许.()(4)因.问渡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借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两则故事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本课,我采取从“学”和“辩”字入手展开教学。通过反复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学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 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3、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的诗句我们熟悉的有: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明确文言文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学习文 言文,就是传承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成语导入”激发学生追本溯源的学习兴趣。“介绍孟子”是让学生初识孟子,对孟子有简 单的了解。耳熟能详的孟子名言,让学生感到孟子虽然生在距我们很遥远的年代,但他的话至今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孟子离我们很近,他 的思想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点燃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理解题目,提出质疑 1、弈:下棋学弈:学下棋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教案【推荐】

第五单元 1.会写“援、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下棋吧?来说说你们学习下棋(围棋或者象棋)时有什么感悟吧!(唤起学生对下棋场面的回忆,从而进入课文。) 2.板书课题。说说“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告子上》里面的一篇文章,看看两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老师弈秋一起学习下棋时,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大声朗读课文,组成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弈.(yì)秋弓缴.(zhuó)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援”“射”“俱”,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走近作者,正确断句。 1.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通读课文,感知整体。 1.默读课文,并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3.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理解深意,背诵课文。 1.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专心致志和三心二意的区别。 (“专心致志”意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

(完整)六年级文言文短篇练习

何晏七岁,明慧若①神,魏武奇爱②之,以③晏在宫内,因欲④以为子。晏乃⑤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日:“何氏之庐也。”魏武知⑥之,即遣还外。 [注释]①若:好像。②奇爱:十分喜欢。③以:把。④欲:想,希望。⑤乃:于是。⑥知:明白。 1.解释下面的字。 何氏之庐也庐:人问其故故: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选自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求剑的楚人求不到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国的那个渡江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画线的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最新整理小学六年级语文2019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五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语文教案2019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 下册回顾拓展五教案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四人一组,组长任选其中15个词语抽测组员,进行听写)。 二、交流平台 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①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及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②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学习收获。 ①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在学习中走过的每一步,感受一

定会很多,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②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 ③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 ④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交流: ①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说一说。 ②你不懂哪个成语的意思,提出来。 3.根据意思分类 再读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其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近或反映了同一个内容,找找看。(例:第一行的四个成语都是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方面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关于团结协作方面的;“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是关于创新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方面的等。)4.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5.抄写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阅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舍本逐末”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

六年级下册小古文

六年级下册小古文(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六年级下册小古文 大雨 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皆盈。未几,雨霁,夕阳返照墙隅,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译文: 午饭之后,天气闷热,苍蝇乱飞庭前。过了一会儿,大风陡起,沙尘扑脸。黑云从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突降到,大小沟渠都满了。不久,雨停,夕阳返照墙角,豁然开朗,炎热尽退。 《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òng)石没(mò)镞(zú)。视之,石也。因复更(gèng)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译文: 李广出门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箭头射进了石头里。于是,李广在原地多次重复射箭,但是箭没有能够再次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广最终也射杀了它。 《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译文: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 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 《夸父逐日》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 教材分析: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