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

1、可靠性的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度: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的函数,记R(t),为可靠度函数的简称。

2、产品的质量指标:性能指标:产品完成规定功能所需要的指标。可靠性指标(广义):反映产品保持其性能指标的能力

3、狭义可靠性,有效性,贮存寿命,三个指标合起来全面描述了产品寿命期内的性能稳定性,将其称为可靠性的三大指标。

4、在可靠性工程中,不可修复产品的寿命是指发生失效前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修复产品的寿命是指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工作时间,此时也成为无故障工作时间。产品的寿命是随机变量。

1、一个系统由n个单元A1,A2,....An组成,当每个单元都正常工作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或者说当其中任何一个单元失效时,系统就失效。我们称这种系统为串联系统。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串联系统的不可靠度近似等于各单元的不可靠之和,因此可以近似求得系统可靠度。

由上述可见,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小于或至多等于各串联单元可靠性最小值,即提高串联系统可靠性的措施为:1)提高单元可靠性,即减小失效率;2)尽量减少串联单元数目;3)等效地缩短任务时间t。

2、一个系统由n个A1,A2,....An组成如只要有一个单元工作,系统就能工作,或者说只有当所有单元都失效时,系统才生效,我们称这种系统为并联系统。

值的提醒的是,当单元的寿命分布式指数分布时,即失效率为常数,串联系统的失效率仍是常数,但并联系统的失效率则不是常数,而是时间的函数。

由此可见,两个单元的串联系统可靠度最低,并联系统可靠性是表决系统在可靠性方面优越性不大。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还可以贮存一些单元,以便当工作单元失效时,立即能由贮备单元接替,这种系统称为贮备系统。

贮备系统一般有冷贮备(无载贮备),热贮备(满载贮备),和所谓温贮备(轻载贮备)之分。热贮备单元在贮备中的失效率和工作时一样,冷贮备单元在贮备中不会失效,而温贮备单元的贮备失效率大于零而小于工作失效率。

1、可靠性预计分为基本可靠性预计和人物可靠性预计,基本可靠性预计用于估计由于产品不可靠性将导致对维修与后勤保障的要任务可靠性预计用于估算产品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

2、可靠性预计分类及应用的方法如下:

I类:可行性预计。用于产品的方案论证阶段。在这个阶段所能提供的信息知识描述产品的总体情况。它常用的预计方法有相似产品法,相似电路法,有源组件法。

II类:初步预计。用于详细设计的早期。在这个阶段所能提供的信息是产品工程图或初步草图及组成产品的各个单元。预计方法为部件计数法,也称元器件计数法。

III类:详细设计。用于详细设计阶段之中和之后。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产品的每个组成单元都需要有工作环境和应力信息。预计方法为原件应力分析法,也成元器件应力分析法。

3、预计元器件失效率的方法:①手机数据预计法。②经验公式计算法。③元器件计数可靠性预计法。④元器件应力分析可靠性预计法。

4、经验公式计算法中:元器件的基本失效率都是在实验室条件得出的,实际应用时将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必须加以修正,求出工作失效率。

5、元器件技术可靠性预计法:具体需要的数据:通用元器件种类及数量;元器件质量等级和

使用环境其设备的失效率计算公式为:λ设备=∑=n 1)

(i i Q G i

N λλ λ设备---设备总失效率;

ΛG ---第i 种元器件的通用失效;

πQ ---第i 种元器件的通用质量系数;

N i ---第i 种元器件数量;

n---设备所用元器件的种类数;

6、元器件应力分析可靠性预计法

这种预计方法是建立在以元器件的基本失效率为基础,根据使用环境,生产制造工艺,质量等级,工作方式和工作应力的不同,做出相应修正来预计产品元器件的工作失效率(使用失效率)进而求出部件的失效率,最后得到产品的失效率。

所谓基本失效率是指元器件在电应力和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失效率,通常用电应力和温度应力对电子元器件失效率影响的关系模型来表示,记为λP 。

分立半导体器件工作失效率的预计模型为:

λp =λb (πE ,πQ ,πA ,πS2,πR ,πC )

πE ---环境系数,其数值取决于器件的种类和除温度外的使用环境越恶劣,πE 越大。 πQ ---质量系数,不同质量等级的同类器件取值不同。

πA ---应用系数,同一器件在不同的线路中使用时,取值不同。

πS2---电压应力系数,器件外加不同电压时,取值不同。

πR ---额定功率或额定电流系数,不同额定功率和或电流器有不同的取值。

πC ---种类系数或结构系数(二极管),相同类型的单管,双管,复合管有不同的取值。

电压比S 2 =器件的额定电压器件的工作电压

功率越大,器件失效率越高。

7、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等分配法:又称平均分配法,它不考虑各个子系统的重要程度,而是把系统总的可靠度平均分摊给各个小系统的方法。

1、FMECA :失效模式,后果与严重度分析师一种系统化的可靠性分析程序,它在保障系统可靠性方面是最起作用的。

2、失效就是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所谓“规定的功能”就是设计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在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产品功能。

3、失效模式就是 失效 或 故障 的形式。

4、失效后果就是一个部件失效时对整机所产生的影响。

5、严重度就是后果的严重程度。失效后果的严重性分为司机评定

I --灾难性的,II --严重的,

III --一般的,IV --次要的。

6、FMECA 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式有步骤地分析每一个部件可能产生的失效模式,每一失效模式对系统的影响及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这是一种失效因果关系分析。

7、FMECA 分为两步,即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和严重度分析结合起来称为FMECA 。

8、把每一种失效模式的一切原件呢失效率相加可求得“失效模式失效率”。

9、失效严重程度分析(CA )的目的是暗战严重性级别及严重度数字发生概率的联合影响来对FMEA 所确定的每一种失效模式进行分析

⑴定性分析:缺乏失效率数据时用定性分析,发生概率分为5级(A级,B级,C级,D 级,E级)

⑵定量分析:能提供正确的失效率数据时用定量分析。

失效模式严重度数字(Cm)是在一种严重性级别下由失效模式之一所占严重数字的份额。 Cm=βαλP t*106

β--失效后果概率λP--工作失效率,以10-6*h-1为单位

t--某任务阶段内的工作时间,(h)

α--失效模式相对频率,即一种失效模式在原件失效率(λP)中说所占比例,一个元件的所有失效模式的α相加应等于l c。

一个产品项目的严重度数字Cr是在某一任务阶段内,同一严重性级别下,各失效模式严重度数字Cm之和

n---属于某一严重度的失效模式数

j---产品在该严重度下的最后一个是小模式。

1、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有4方面问题:制造质量问题,可靠性问题耗损问题和设计问题。

2、元器件的寿命特性曲线呈浴盆状,

⑴早期失效期这阶段的失效主要由元器件的中质量缺陷造成,解决的办法是对原材料的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进行上机前的筛选剔除早期失效元件使其尽可能不投入使用。

⑵偶然失效期当失效率相对地呈现为一个常数时,这个时期成为偶然失效期。这时失效随机的发生,多数为工作应力引起的失效。

⑶耗损失效期:这阶段的失效是由于不同类型的损耗机理造成的性能退化成老化变。

3、降额:就是使元器件在低于其额定值的应力条件下的工作。

对元器件进行降额使用(减小工作应力或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其失效率,增加其可靠性。

1)降额图法

R为禁用区,在这一区域内,元器件应力超过其额定的不能使用。这区域界线就是所说的降额曲线Q为有问题区域;在这一区域内,元器件在额定值内工作,但不能获得足够的可靠性值,在该区域内长期使用,元器件可能会降低。电路设计时,尽量不要选用。该区实在避不开时,设计应十分谨慎,应与可靠性或元器件技术人员磋商,并在设计文件加以说明。

A为合格使用区。在这一区域内,元器件的可靠性与费用之比最佳,可提供最佳安全系数。

4、元器件降额的限度和局限性:

元器件的降额使用并不是降得越多越好,因为降低元器件电负荷过多,将会增加设备的体积,重量及成本。降额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原因:

⑴当可靠性已达到要求时,再用降额来继续提高可靠性就多。

⑵单纯用降额来提高可靠性的能力是有限的。

⑶对于有些元器件过度的降额反而有害。

⑷电应力的降额比较容易做到,对温度应力的控制主要靠改进热设计。

⑸采用降额技术来提高可靠性还要讲效益,即降额程度的取值需综合考虑可靠性指标要求及重量,体积,成本的限制。

5、我国电子元器件质量等级分为3类:特军品,普军品,民品。

为了正确选用元器件,除了要做线路应力分析以外,还必须确切3方面的内容:①使用环境条件。②失效率模型所包含的因素。③现场失效率。

1、可靠性试验室为了评价产品可靠性而进行的试验,它可以分为可靠性测定试验和可靠性验证试验。测定试验是在事先没有规定产品可靠性指标的条件下,用来测定产品的可靠性特征验证试验的目的是要确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是否达到规定试验都成为可靠性试验。

2、筛选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早期失效的产品在出厂前剔除,而把符合要求的产品保留下来的实验过程。

可靠性筛选的目的是剔除早期失效产品。

可靠性筛选可以①提高批产品使用可靠性而不能提高其固有可靠性。②筛选和一般质量检验不同:质量验收是通过抽样检验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筛选则是对全部合格产品进行。

3、可靠性筛选的效果用以下参数来评价

1)筛选剔除率

2)筛选效果

n--剔除产品数 N--参与筛选的产品 ---筛选前产品的失效率试验 ---筛选后产品的失效率以剔除早期失效。

在评价筛选方法时,把剔除率和筛选效果结合起来,就比较全面。例如,同样是Q值,β大的筛选方法为优,而得到同样的β值,Q值小的筛选方法好。

4、常用的可靠性筛选方法

1)测试筛选

初始参数筛选,线性判别筛选。

2)检查筛选

目镜筛选,红外线非破坏性筛选,X射线非破坏性检查筛选。

颗粒碰撞噪声检测,密封性检查筛选,参数测试筛选。

3)环境应力筛选

力学环境应力筛选,气候环境应力筛选,特殊环境应力筛选,混合环境应力筛选。4)寿命筛选

筛选,功率老化筛选,工作寿命筛选。

5)破坏性筛选

5、筛选方案设计原则:

筛选方案设计包括选定筛选项目,列出筛选程序,定出筛选应力,确定筛选方法,规定失效判据和各项筛选允许的剔除率和总的剔除率等。

原则:①筛选要有效地剔除早期失效产品,但不应使正常产品提高失效率。

②为提高筛选效率,可以使用强应力筛选,但不应使产品因此而产生新的失效模式。

③筛选项目和应力不必只是模拟使用情况,有些项目与应力可以是使用中不可能出现的,其目的仅是为了暴露工艺上的缺点。

④试验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对必须对元器件供应者正常筛选效率有所掌握。如果这种筛选较为有效,则可用这些筛选方法来做补充筛选;如果这种筛选并不令人满意,则筛选方案应重新拟定。

⑤实验程序必须是加应力筛选在前,检查测试性筛选在后。如筛选项目的次序与失效有关,要选择能暴露失效的最佳顺序。

⑥对被筛选对象可能的失效模式有所掌握。如已知或认为存在特定的失效模式和机理,则应选择特定的筛选来剔除那些不可靠产品。

⑦为制定合理有效的筛选方案,必须了解有关元器件特定,材料,封装及制造技术。

⑧将不可靠产品淘汰在上机前,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6、在元器件投入使用前,将使用中有可能发生参数漂移剔除,这是老炼的目的。

使性能,参数稳定的过程叫老炼。

至于老炼的规范,要通关过摸底,由产品本身稳定性而定。决定某种元器件上机前是否要进行老炼,主要取决于这种元器件的参数漂移是否影响使用可靠性。

7、寿命试验的分类:长期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长期寿命试验包括长期贮存试验和长期工作寿命试验,后者是传统的寿命试验方法,它又分为静态偏置和动态工作。

8、加速寿命试验的目的:有些产品的失效率很低,若果用长期寿命试验方法则所需的实验时间达到无法想象,所以我们提高实验应力,加速产品的失效,缩短试验时间加速寿命试验的方法,就是在不改变产品失效机理不引入新的失效因子的前提下,提高试验应力,加速产品失效进程,再根据加速试验结果,预计正常应力下的产品寿命。

①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是将一定数量的试样分几组,每组固定一个应力水平进行试验。它的试验因素单一,数据容易处理,外推精度较高,故最常用。

②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是以积累损伤失效物理模型为理论依据,试验时,每组样品固定一个逐级升高应力的时间,直到足够数量的样品失效为止。这种试验一般假定前面低一级试验对本试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世纪上往往不可忽略,所以试验的预计精度较低。这种试验的优点是试验周期短,通常用于工艺对比,筛选摸底定性分析场合。

③序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可近似看作步进应力的每级应力差很小的极限情况。进行这种实验需要专门的程度控制,一般很少采用。

9、可靠性筛选的特点:a可以提高批产品的可靠性而不能提高其固有可靠性,b 筛选不能改变失败机理而延长任何单元器件的寿命,c筛选和一般质量检查不同,质量验收是通过抽样检验判定批产品是否合格,筛选责是对全部合格产品进行试验以剔除最新失效产品。

10、老炼与筛选的联系:老炼筛选和这种使元器件参数稳定的老炼虽然目的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提高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一种手段,老炼有使参数稳定的作用,而参数稳定的过程也必然起到筛选作用。

可靠性工程师

可靠性工程师 如果有幸成为一个公司的可靠性工程师,那么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四步: 一、制定可靠性工作计划 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可靠性工作还只是在起步阶段,而且更有一部分公司在可靠性方面的工作也是很被动,只是在客户要求提供有关可靠性的资料数据时才开始做相关的工作。所以可靠性工作的最初的计划阶段闲的尤为重要。 1.首先要在公司宣传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可靠性工作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能去完成的,要让公司上下的每个人都明白可靠性的重要性、必要新个,特别是要让高层的领导去重视。可靠性不好的产品,依然可以使用,所以会被大部分人给忽略。因为可靠性工作的效果在短期时间内很难看得出来,没有领导的重视,很难顺利的进行下去。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尽量找一些对比性比较强的数据来说明可靠性的重要性。 2.其次开始招手编写可靠性测试计划。在对可靠性的重要性作完普及介绍之后,下来就可以针对本公司的产品做一些可靠性测试计划。建议可靠性计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定可靠性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流程、产品取样方法、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判定等具体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制定可靠性工作目标,这个就是说希望把可靠性工作做在产品的研

发阶段,通过可靠性的设计来控制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这是一个可见的成果,所以计划需要找高侧领导去签字。第一部分是让领导知道能做许多实际的事情,第二部分是让领导知道你有大志向。 3.最后是推广可靠性测试计划,这步比较关键的一步,主要目的是让公司员工知道可靠性主要是测试什么,以便有针对的提升可靠性,通过推广、讨论,还能使公司员工在更多方面达到一致,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可以跟生产技术部、研发部门一起讨论可靠习惯测试工作。 二、执行可靠性测试 三、可靠性增长工作 不能只停留在可靠性测试阶段,可靠性工作的精髓在于可靠性设计,只有做好可靠性设计、增长才能节约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的提升主要集中在研发阶段、定型之前。一旦设计已经定型、或者进入量产阶段,再想从设计上改善可靠性,已经是不太可能(浪费太多、成成本太高)。如何进行可靠性增长? 1.首先要掌握产品的生产流程、制作工艺,每个流程的操作方法也是应该完全了解的。这一点无须解释,必须做到。 2.其次要学习一定的技术,至少你要掌握该公司产品的工作原理,因为完全不懂相应的技术,工作很难展开。 3.有一个团队来负责可靠性增长,测试-改善-测试。

可靠性工程A卷-试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可靠性工程(A) 一、填空题(每空1分,总分40分) 1、软件可靠性是指在()和()软件完成()的能力。所谓规定的条件是指软件所处的()、()及其()。 2、软件可靠性定义与时间密切相关,()、()、()是最常使用的三种时间度量。 3、某软件系统由6个顺序执行的模块构成,该软件系统成功运行的条件是所有模块都成功执行,假设该软件系统失效率的目标值为0.01失效数/小时,那么,分配到6个模块的失效率指标分别为:λi=()失效数/小时。 4、一般地,软件的可靠性要求可分为()和()两类。 5、一般地,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评价体系由()、()、( )、()、()、()等要素构成。6、软件可靠性工程研究和实践的三个基本问题分别是:()、()、()。 7、在严格遵循软件工程原理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和提高软件的可靠性,通常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还采用()、()、()设计和()等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 8、软件可靠性设计准则是长期的软件开发实践经验和可靠性设计经验的总结,使其()、()、(),成为软件开发人员进行可靠性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和应满足的要求。 9、一般地,软件容错的基本活动包括()、()、()、

()和()等容。 10、在配合硬件系统进行软件的健壮性设计时,通常应考虑()、()、()、()、()、()、( )等因素。 二、判断题(每题1分,总分10分) 1、软件缺陷是由于人为差错或其他客观原因,使得软件隐含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偏差的软件需求定义以及设计、实现等错误。() 2、通常情况下,软件运行剖面难以直接获得,在工程上按照:确定客户剖面→定义系统模式剖面→建立用户剖面→确定功能剖面→确定运行剖面的流程来开发软件的运行剖面。() 3、一旦时间基准确定之后,软件失效就可以用累积失效函数、失效密度函数、失效平均时间函数这三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来表示,且这三种度量标准是密切相关且可以相互转化。() 4、在浮点数运算过程中,10.0乘以0.1一定等于1.0。() 5、在汇编语言编程过程中,原则上禁止使用暂停(halt)、停止(stop)以及等待(wait)等指令。() 6、在系统简化设计过程中,因为软件易于实现或实现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首选采用软件简化设计或者说通过软件简化设计来代替硬件简化设计。() 7、常规软件测试是一种基于运行剖面驱动的测试,而软件可靠性测试则是一种基于需求的测试。() 8、软件可靠性预计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归纳综合过程,而软件可靠性分配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演绎分解过程。软件可靠性的分配结果是可靠性预计的目标,可靠性预计的结果是可靠性分配与指标调整的基础。() 9、数据相异技术通常采用某种措施使输入数据多样化,在使用时通过表决机制将输入数据从失效

可靠性工程B卷-试题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可靠性工程(B) 1.一种设备的寿命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假如其平均寿命为3700小时,试求其连续工作300小时的可靠度 和要达到R*=0.9的可靠寿命是多少? 2.如果要求系统的可靠度为99%,设每个单元的可靠度为60%.需要多少单元并联工作才能满足要求? 3.某型号电视机有1000个焊点,工作1000小时后,检查100台电视机发现2点脱焊,试问焊点的失效率多少? 4.一个机械电子系统包括一部雷达,一台计算机,一个辅助设备,其MTBF分别为83小时,167小时和500小时,求系 统的MTBF及5小时的可靠性? λ小时 5.比较二个相同部件组成的系统在任务时间24小时的可靠性,已知部件的/ = .01 ①并联系统.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②串联系统. ③ 理想开关条件下的储备系统:1=SW λ,储备部件失效率/.*010==λλ小时. 6. 一个系统由五个单元组成,其可靠性逻辑框图如图所示.求该系统可靠度和画出故障树. 7. 某型号电视机有1000个焊点,工作1000小时后,检查100台电视机发现2点脱焊,试问焊点的失效率多少? 解:100台电视机的总焊点有 1001000105 ?= 一个焊点相当一个产品,若取 ?t =1000 小时,按定义: 8. 一个机械电子系统包括一部雷达,一台计算机,一个辅助设备,其MTBF 分别为83小时,167小时和500小时,求系 统的MTBF 及5小时的可靠性? A C D B E 0.9 0.9 0.9 0.9 0.9

可靠性工程论文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21110**** 《可靠性工程技术》 课程论文 题目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 学生 ** 专业班级工业工程1242 学号 1 系(部)管理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 2015年5月19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1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 (1) 1.1 可靠性设计的定义 (1) 2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 (1) 3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 (2) 3.1 产品可靠性设计采取的措施 (2) 4 应用实例:基于虚拟样机的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 (3) 4.1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3) 4.2 基于概率虚拟样机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流程 (5) 4.3 基于可靠性的机械产品参数设计 (9) 5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 摘要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是解决机械可靠性设计的重大课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总结归纳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目前机械可靠性设计中突出的技术问题,为日后工作中遇到的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进行分析,指导研究型号可靠性工作,提供实用方法和技术支持。本文研究的主要容有对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可靠性分析的应用实例等几个方面。采用实例对机械可靠性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可靠性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机械设计;可靠性;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工程基本理论实用版

YF-ED-J391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可靠性工程基本理论实用 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可靠性工程基本理论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理论是从电子技术领域发展起来, 近年发展到机械技术及现代工程管理领域,成 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可靠性与安全性有密 切的关系,是系统的两大主要特性,它的很多 理论已应用于安全管理。 可靠性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其任务是研究系统或产品的可靠程度,提高质 量和经济效益,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一个系统。规定的条件包括使用条件、应力条件、环境条件和贮存条件。可靠性与时间也有密切联系,随时间的延续,产品的可靠程度就会下降。 可靠性技术及其概念与系统工程、安全工程、质量管理、价值工程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工程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可靠性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技术。 2 可靠度(Reliablity)

841 概率统计与可靠性工程基础考试大纲(2015版)

概率统计与可靠性工程基础考试大纲(2015版) 试题编号:841 试题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可靠性工程应用中的分析和计算问题,主要包括质 量、可靠性和寿命的计算方法。 1、考生要掌握抽样概率(包括放回与不放回两种抽样方式)的计算;要掌握 条件概率、全概率和贝叶斯公式的计算及应用。 2、考生必须掌握下列离散分布的概率分布与数字特征:0-1分布、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 3、考生必须掌握下列连续分布的分布密度函数、分布函数(又称不可靠度函 数)、可靠度函数及其数字特征: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与威布尔分布的分布函数和可靠度函数以及数字特征与分布 参数的关系要追掌握。 4、Γ分布不必掌握,但是Γ函数的计算方法要熟悉,因为威布尔分布的数学 期望和方差表达式中有Γ函数。 5、有关分布的计算,主要是概率、可靠度等,尽量从分布函数和数字特征的 定义和性质出发求解。考生不必钻研复杂的计算。 6、关于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主要是线性函数(包括和函数与差函数)以及 二次函数。其它的复杂函数考生不必掌握。 7、考生要掌握契比雪夫不等式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工程应用,尤其是中心极限 定理的灵活应用。 8、概率统计中有关统计量的分布,如正态总体样本的线性函数的分布、分 布、分布、分布,不要求掌握其分布的数学形式,但要掌握其性质与应 用。 9、参数的点估计,考生应掌握极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方法,包括连续型和离 散型分布参数估计量的推导。

10、参数的区间估计,考生要掌握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参数的置信区间估计方 法,包括单侧置信上、下限,并注意单侧置信限与双侧置信区间的估计在计算上的差别。考生应参考相关书籍,加以补充。 11、考生应熟练掌握可靠度、故障率等可靠性基本概念与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并熟悉不同可靠性参数之间的联系,如故障率与可靠度及故障密度间的关系。熟练掌握指数分布的故障率、MTBF、可靠度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的计 算。 12、对于典型的可靠性模型,如串联模型、并联模型、表决系统和桥联系统等, 能够在已知组成系统部件可靠度的前提下,计算系统的可靠度;特别地,对于指数分布,在已知部件失效率的前提下,计算系统的失效率或故障间隔时间等可靠性参数。考生应具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靠性问题并加以解决的基 本能力。 13、建议考生参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的《概率统计及 随机过程》(张福渊等编著,第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曾声奎主编,第1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的《可靠性数据分析教程》(赵宇等编著)。

浅谈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应用(一)

浅谈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应用(一) 摘要:本文就武器装备软件开发的现状和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及其研究的内容,对软件可靠性工程如何在软件开发中应用进行了重点说明,并提供了成功应用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典型案例,指出软件可靠性工程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软件可靠性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武器系统中。计算机软件的复杂程度随着功能的增强,因而系统的可靠性也越来越与软件直接相关。例如AFTI/F-16飞机首航因软件问题推迟一年,事先设计的先进程序无法使用;海湾战争中F/A–18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500次故障中,软件故障次数超过硬件。软件可靠性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仅就软件可靠性工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1、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1.1什么是软件可靠性工程 软件可靠性工程简单地说就是对基于软件产品的可靠性进行预测、建模、估计、度量及管理,软件可靠性工程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 1.2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历程 软件可靠性问题获得重视是二十世纪60年代末期,那时软件危机被广泛讨论,软件不可靠是造成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1972年正式提出Jelinski—Moranda模型,标志着软件可靠性系统研究的开始。在70年代.软件可靠性的理论研究获得很大发展,一方面提出了数十种软件可靠性模型,另一方面是软件容错的研究。在80年代,软件可靠性从研究阶段逐渐迈向工程化。进入90年代后,软件可靠性逐渐成为软件开发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软件可靠性工程在软件工程领域逐渐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分支。 1.3软件可靠性工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软件可靠性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和提高软件可靠性。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弄清软件为什么会出现故障或失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减少导致软件故障或失效的隐患,且一旦出现软件故障或失效,有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清除。但是软件是开发出来的,满足可靠性要求的软件也是开发出来的,因此,软件可靠性工程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开发可靠的软件。而有了软件,又该如何检验其是否满足可靠性要求?这是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又一个问题。 2、软件可靠性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2.1项目开发计划及需求分析阶段 在项目开发计划阶段需根据产品具体要求作出软件项目开发计划,明确项目的目的、条件、运行环境、软件产品要求、人员分工和职责及进度,并估计产品的可靠性。需求分析阶段要根据项目开发计划阶段确定软件开发的主要任务、次要任务和其它任务,并设计软件程序的基本流程、软件结构、模块的定义和输入输出数据、接口和数据结构等同时应对项目开发计划阶段作出的可靠性预计进一步细化形成可靠性需求,建立具体的可靠性指标。这个阶段的可靠性工作一般应如下安排: ⑴确定功能概图 所谓功能概图就是产品的各种功能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的概率。为确立功能概图必须定义产品的功能,功能定义不但包括要完成的任务,还包括影响处理的环境因素。 ⑵对失效进行定义和分类 这里应从用户的角度来定义产品失效,将软件和硬件失效及操作程序上的失效区分开,并将其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⑶确定用户的可靠性要求 在这个阶段应由系统设计师、软件设计师、可靠性师、测试人员及用户方代表可靠性评估小组共同根据用户提出的系统可靠性来确定软件的可靠性。

《可靠性工程》教学大纲

《可靠性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42020 课程英文名称:Reliability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致使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从与时间无关的性能参数发展到与时间有关的可靠性指标,即要求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具有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可靠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机电产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推行可靠性技术迫在眉睫。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内容: (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等知识; (2)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体会和掌握可靠性基本理论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3)可靠性管理的基本知识,为可靠性工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可靠性概念等基本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维修系统与不可维修系统等基本原理,熟悉计算维修系统与不可维修系统可靠度等基本方法。 3.基本技能: 可靠性试验的类型、试验方案设计等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对习题课的要求(2学时):掌握可靠性基本概念、可维修系统与不可维修系统等基本知识。 (六)课程考核方式

《可靠性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可靠性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5080530 课程名称:可靠性工程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总学时:16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学分:1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 授课对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它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械设计测试技术与仪器 开课时间:第八学期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刘品主编.《可靠性工程基础》修订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6月 钟毓宁等编.《机电产品可靠性应用》.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年5月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致使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从与时间无关的性能参数发展到与时间有关的可靠性指标,即要求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具有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可靠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机电产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推行可靠性技术迫在眉睫。 可靠性工程基础课程是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先修课程中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新知识的获取,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产品质量的全面认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体会和掌握可靠性基

本理论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可靠性试验的类型、试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可靠性管理的基本知识,为可靠性工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原理、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等内容。 (一)本课程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可靠性概论(1学时) 可靠性基本概念,可靠性主要特征量及常用失效分布类型。 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2学时) 可靠性框图的建立,串联系统,并联系统,混联系统,n中取k表决系统,贮备系统的可靠性模型,一般网络的可靠性模型。 第三章可靠性预计和分配(2学时) 可靠性预计概述,元器件失效率预计和系统可靠性预计的方法、可靠性分配。 第四章失效模式、后果与严重度分析(FMECA)(1学时) 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失效严重度分析。 第五章故障树分析(FTA)(2学时) 建立故障树,故障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六章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2学时) 电子元件的选用与控制,电路与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参数优化设计。 第七章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2学时) 应力与强度的分布,安全系数与可靠性,可靠性设计计算,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第八章可靠性试验(1学时) 可靠性筛选和电子元器件老炼,环境适应和寿命试验等。

《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习题解答

《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习题解答 1 荷载与作用 1.1 什么是施加于工程结构上的作用?荷载与作用有什么区别? 结构上的作用是指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原因的总称,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结构产生作用效应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例如结构自重,楼面的人群、家具、设备,作用于桥面的车辆、人群,施加于结构物上的风压力、水压力、土压力等,它们都是直接施加于结构,称为直接作用。另一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例如基础沉降导致结构外加变形引起的内力效应,温度变化引起结构约束变形产生的内力效应,由于地震造成地面运动致使结构产生惯性力引起的作用效应等。它们都是间接作用于结构,称为间接作用。 “荷载”仅指施加于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而“作用”泛指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的所有原因。 1.2 结构上的作用如何按时间变异、空间位置变异、结构反应性质分类?结构上的作用按随时间变化可分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按空间位置变异可分为固定作用和自由作用;按结构反应性质可分为静态作用和动态作用。 1.3 什么是荷载的代表值?它们是如何确定的? 荷载代表值是考虑荷载变异特征所赋予的规定量值,工程建设相关的国家标准给出了荷载四种代表 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荷载可根据不同设计要求规定不同的代表值,其中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它代表值都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考虑相应的系数得到。 2 重力作用 2.1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如何确定? 地面以下深度z 处的土体因自身重量产生的应力可取该水平截面上单位面积的土柱体的重力,对于均匀土自重应力与深度成正比,对于成层土可通过各层土的自重应力求和得到。 2.2 土压力有哪几种类别?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挡土墙的移动情况和墙后土体所处应力状态,土压力可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三种类别。土的侧向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墙身位移、填土性质、墙体刚度、地基土质等因素有关。 2.3 试述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产生的条件?比较三者数值的大小?当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位移或转动,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此时墙背所受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可用E0 表示。 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离开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从静止土压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墙后土体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将沿这一滑动面向下向前滑动,在滑动楔体开始滑动的瞬间,墙背上的土压力减少到最小值,土体内应力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可用E a 表示。 当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时,墙体挤压墙后土体,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从静止土压力值逐渐增大,墙后土体也会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土体将沿滑动方向向上向后推出,在滑动楔体开始隆起的瞬间,墙背上的土压力增加到最大值,土体内应力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可用E p 表示。 在相同的墙高和填土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小于静止土压力,而静止土压力又小于被动土压力,即: 2.4 如何由朗金土压力理论导出土的侧压力计算方法? 郎金土压力理论假定土体为半空间弹性体,挡土墙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水平且无附加荷载,根据半空间内土体的应力状态和极限平衡条件导出了土压力计算方法。当填土表面受有连续均布荷载或局部均布荷载,挡土墙后有成层填土或填土处有地下水时,还应对侧向土压力进行修正。 2.5 试述填土表面有连续均布荷载或局部均布荷载时土压力的计算?

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条件”:产品的使用条件、维护条件、环境条件。 “规定时间”:产品必须达到的任务时间。如应力循环次数和车辆的行驶里程。 “规定功能”:产品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可靠性定义分为任务可靠性和基本可靠性。两者都强调无故障完成任务。任务可靠性强调完成规定的功能是界定在“任务剖面”的范围内。基本可靠性强调的持续时间是界定在寿命剖面的范围内。一个寿命剖面包含一个以上的任务剖面。度量任务可靠性时只考虑危及任务成功的致命故障,与该任务无关的故障可以不考虑。基本可靠性则涉及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故障。 任务剖面:产品完成规定任务的时间内所经历的时间和环境的描述。产品的工作状态;维修方案;产品工作的时间与顺序;产品所处的环境(外加的与诱发的)的时间与顺序;任务成功或致命故障的定义。 寿命周期与寿命剖面: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它包含一个或多个任务剖面。通常把产品的寿命剖面分为后勤和使用两个阶段。 可靠性的定义固有可靠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确立的可靠性。 生产厂在模拟实际工作标准环境下,对产品 进行检测并给以保证的可靠性。使用可靠 性:与产品的使用条件密切相关,受到使用 环境、操作水平、保养与维修、使用者的素 质等因素的影响。 维修性:产品在发生故障或失效后,能迅速修复以维持良好而完善的状态的难易性。 广义可靠性: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包括狭义可靠性和维修性。 可靠性数学是可靠性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主要研究解决各种可靠性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应用于可靠性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系统设计及寿命试验等方面。 可靠性物理即失效分析,是研究失效现象及其机制和检测方法的学科,使可靠性工程从数理统计方法发展到以理化分析为基础的失效分析方法。从微观角度研究零部件(元器件)的失效发展过程和失效机理,从本质上、从机理方面探究产品的不可靠因素,为研制、生产高可靠性产品提供科学的依据。 可靠性工程是对产品(零部件、元器件、设备或系统)的失效及其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主要内容是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论从设计、生产和使用等角度来研究产品的可靠性,包括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评估、可靠性检验、可靠性控制、可靠性维修及失效分析。 实施可靠性工程应重视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 可靠性设计 应用可靠性理论、技术和设计参数的统计数据,在给定的可靠性指标下,对零件、部件、设备或系统进行的设计,称为可靠性设计。 通过预计、分配、分析、改进等一系列可靠性工程活动,把可靠性定量要求设计到产品的技术文件和图样中去,从而形成产品的固有可靠性。系统可靠性设计零件可靠性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使系统在满足规定可靠性指标,完成预定功能的前提下,使系统的技术性能、重最、成本、时间等各方面取得协调,求得最佳设计;或是在性能、重量、成本、时间和其它要求的约束下,设计能得到实际高可靠度的系统。 系统可靠性设计常用的方法系统可靠性框图;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度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FTA;马尔科夫过程研究可靠性的 重要意义保证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章可靠性数学基础 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度。可靠度的观测值是指直到规定的时间终了为止,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产品数与该区间开始时刻投入工作产品数之比。 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丧失规定功能概率称为累积故障概率(又称不可靠度) 剩余寿命:若产品用到t时刻仍然完好,称为产品的年龄。具有年龄t的产品从t时刻开始继续使用下去直到失效为止所经历的 时间,称为具有年龄t的产品的剩余寿命。 定义:工作到某时刻尚未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称之为产品的故障率。 故障率浴盆曲线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耗损故障期 可靠寿命:给定的可靠度所对应的产品工作时间。 中位寿命:产品的可靠度等于0.5时的可靠寿命。平均寿命:产品寿命的平均值。 对于不可修产品,平均寿命就是平均故障前时间;对于可修复产品,平均寿命就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可用性是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的综合表征。定义:可修复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在规定维修条件下修复,在规定的时间具有或维持其规定功能处于正常状态的概率。瞬时有效度使用有效度极限有效度 瞬时有效度是产品在某一时刻所具有或维持其规定功能的概率。平均有效度是在某规定时间内有效度的平均值。极限有效度是当时间趋于无限大时,瞬时有效度的极限值。 ?随机试验具有以下特点:重复性随机性明确性 第3章典型系统可靠性模型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单元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 的有机整体。系统包含“单元”,其层次高于“单元” 系统按其可否修复分为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两类 定义组成系统的所有单元中任一单元的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 故障的称为串联系统。串联系统是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模型之一。 组成系统的所有单元都发生故障时,系统才发生故障。并联系统 是最简单的冗余系统(有贮备模型)。系统由n个单元组成, 若系统中有r个或r个以上单元正常,则系统正常,这样的系统称 作n中取r表决系统。组成系统的各单元只有一个单元工作, 当工作单元故障时,通过转换装置接到另一个单元继续工作,直 到所有单元都故障时系统才故障,称为旁联系统,又称非工作贮 备系统。 非工作贮备的优点是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度。缺点是: (1)由于增加了故障监测与转换装置而提高了系统的复杂度; (2)要求故障监测与转换装置的可靠度非常高,否则贮备带来 的好处会被严重削弱。 贮备系统按贮备单元在贮备期间的失效情况可分为三类 ?冷贮备(无载贮备)贮备单元在贮备期间失效率为零; ?热贮备(满载贮备)贮备单元在贮备期间失效率与工作 单元失效率一样; ?温贮备(轻载贮备)贮备单元在贮备期间失效率大于零 而小于工作单元失效率。 维修度:对可能维修的产品在发生故障或失效后,在规定的条件 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修复的概率。 修复率:维修时间已达到某一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 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复的概率。 可用性:当需要时,可维修产品保持正常使用状态或功能的能力。 其度量指标是可用度。 第4章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可靠性分配系统可靠性分配就是将使用方提出的,在系统设计 任务书(或合同)中规定的可靠性指标。,从上而下,由大到小, 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解,分配到各分系统,设备和元器件。 可靠性预计系统的可靠性预计是在系统的设计阶段根据组成 系统的元器件等在规定条件下的可靠性指标、系统的结构、系统 的功能以及工作方式等来推测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由局部到整 体、由小到大,由下到上的一种综合过程。可靠性分配的目的 是使各级设计人员明确其可靠性设计要求,根据要求估计所需的 人力、时间和资源,并研究实现这个要求的可能性及办法。可 靠性预计的目的:将预计结果与要求的可靠性指标相比较,审查 设计任务书中提出的可靠性指标是否能达到。在方案论证阶段, 通过可靠性预计,根据预计结果的相对性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 优方案。在设计阶段,通过预计,发现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加以 改进。为可靠性增长试验、验证试验及费用核算等方面的研究提 供依据。通过预计给可靠性分配奠定基础。 可靠性分配与可靠性预计的关系:可靠性分配结果是可靠性预计 的依据和目标;可靠性预计相对结果是可靠性分配与指标调整的 基础。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使系统的设计满足要求。 可靠性分配与可靠性预计的作用: 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降低 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费用;为可靠性增长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新产品从开发研制一直到定型生产之前,一艇要经设计——试 制——试验——修改设计——小批生产——检验——改进——定型 生产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可靠性水平在不断提高,称 为可靠性增长。 可靠性分配的程序:明确系统可靠性参数指标要求;分析系统特 点;选取分配方法(同一系统可选多种方法);准备输入数据;进 行可靠性分配;验算可靠性指标要求; 可靠性分配的无约束分配方法:等分配法;评分分配法;再分配 法;比例分配法;AGREE方法 等分配法又称为平均分配法。当系统中个单元具有近似的复杂程 度、重要性以及制造成本时,可用等分配法分配系统各单元的可 靠度。 评分分配法含义:在可靠性数据非常缺乏的情况下,通过有经验 的设计人员或专家对影响可靠性的几种因素评分,对评分进行综 合分析而获得各单元产品之间的可靠性相对比值,根据评分情况 给每个分系统或设备分配可靠性指标。评分因素与原则:(1) 复杂度最复杂的评10分,最简单的评1分。(2)技术发展水 平: 水平最低的评10分,水平最高的评1分。 (3)工作时间:单元 工作时间最长的评10分,最短的评1分。(4)环境条件 :单元工作 过程中会经受极其恶劣而严酷的环境条件的评10分,环境条件最 好的评1分。 可靠性指标分配的模糊数学模型:(1)建立评价因素集;(2)建立 评价因素权重集;(3)建立因素评价集(等级)及相应分值集;(4) 构建模糊综合评判矩阵;(5)计算各单元综合评价分值;(6)可靠 性指标分配 3.再分配法如果系统可靠性预计结果小于规定的系统可靠 度,则须重新进行可靠度分配。 4.比例分配法使系统中各单元的容许失效率与该单元预计失 效率成正比。 5. AGREE法考虑了组成系统各单元的复杂度、重要度、工作 时间以及它们与系统之间的失效关系,又称为按照单元的复杂度 及重要度的分配法。适用于各单元工作期间的失效率为常 数的串联系统。 可靠性预计目的、用途:评估系统可靠性,审查是否能达到要求 的可靠性指标。在方案论证阶段,通过可靠性预计,比较不同方 案的可靠性水平,为最优方案的选择及方案优化提供依据。在设 计中,通过可靠性预计,发现影响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找出 薄弱环节,采取设计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为可靠性分配奠定 基础。 分类根据战术技术中可靠性的定量要求 :基本可靠性预计 由于产品不可靠导致对维修和保障的要求。 任务可靠性预计估计产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其规定 功能的概率。 从产品构成角度分析:单元可靠性预计(元件、部件或设备等) 系统可靠性预计 可靠性预计基本方法及用途:系统可靠性预计:数学模型法;边 值法;故障树分析法 设备可靠性预计:数学模型法;相似分析法;元器件计数法;应 力分析法元器件可靠性预计:应力分析法 数学模型法:根据组成系统的各单元间的可靠性数学模型,按概 率运算法则,预计系统的可靠度的方法,是一种经典的方法。相 似设备法:将新设计的产品和已知可靠性数据的相似设备进行比 较,从而简单估计出新产品可能达到的可靠性水平。相似产品 法考虑的相似因素一般包括:产品结构、性能的相似性;设计的 相似性;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相似性;使用剖面(保障、使用和环 境条件) 的相似性 相似复杂性法:将新设计产品的与相似产品相比较,考虑新产品 的相对复杂性,建立新、老产品可靠性之间的函数关系。功能预 计法:建立设备的功能特性和观测的工作可靠性之间的统计相关 关系;根据系统的功能,统计大量相似系统的功能参数和相关可 靠性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一些经验公式及系数;根 据初步确定的系统功能及结构参数预计系统的可靠性。元器件计 数法:按不同种类元器件的数量来预计单元和系统可靠度的方 法。采用这个方法进行预计,首先确定设计方案中各种元器件的 类型。 应力分析法:用于产品详细设计阶段的电子元器件失效率预计。 预计电子元器件工作失效率时对基本失效率进行修正。边值法: 基本思想:对于一些很复杂的系统,采用数学模型很难得到可靠 性的函数表达式。不采用直接推导的办法而是忽略一些次要因 素,用近似的数值来逼近系统可靠度真值,从而使繁琐的过程变 得简单。 边值法又称为上下限法,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先简化成某些单元组 成的串联系统,求该串联系统的可靠度预测值的上限及下限。 然后逐步考虑系统的其他部分,逐次求出越来越精确的可靠度上 限值和下限值,当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后,再将上限值和下限值 合成一个可靠度单一预测值。 机械产品可靠性预计方法:相似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故障物理法 相似分析法根据相似产品或相似环境下的可靠性数据,对产品或 环境条件进行对比修正,得出可靠性预计结果。 第五章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度分析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简 记为FMEA)是分析系统中每一产品所有可能产生的故障模式及其 对系统造成的所有可能影响,并按每一个故障模式的严重程度、 检测难易程度以及发生频度予以分类的一种归纳分析方法。风 险来源归类:设计上的缺陷;过程中的不足;“不正确”的使用; 服务相关 如何控制风险?核心在于--切断风险的传递链 FMEA 分析的是潜在故障(Potential Failure),是可能发生但 是现在还没有发生的故障。它是一种“事前预防”的行为。“及时性” 是FMEA的关键因素 FMEA的效益:改进质量、生产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改善企业形 象,提高竞争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减少招回的风险;降低产 品开发的时间和费用;对减少风险的活动或措施进行存档和追踪 第三部分 FMEA的分析流程:第一步:确定FMEA的分析计划;第 二步:成立FMEA的分析小组;第三步:确定分析的必 要输入;第四步:实施FMEA;第五步:纠正措施的落 实 FMEA 小组的原则: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聚焦于某一问题,不要过 于分散。仅仅讨论的是FMEA问题,避免激烈争执。问题发现了, 解决它!是谁的责任并不重要。说话不要超过30秒。倾听!让别 人把话讲完。 故障影响是指产品的每一个故障模式对产品自身或其他产品的 使用、功能和状态的影响。 三级影响;(1)局部影响:本地影响;(2)对上层影响:对上层产品 的影响,对下一道工序的影响(3)最终影响:对顾客的影响 四类故障原因:设计相关;制造过程相关;使用相关;服务相关 控制措施的分类:第一等:消除故障原因的措施;第二等:降低严 重度的措施; 第三等:提前发现的措施;第四等:说明书/手 册 风险顺序数 (RPN):FMEA用风险顺序数进行相对定量描述. RPN 是在你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数,要考虑(1)潜在的失败 模式,(2)相关影响, 和(3)当前在达到顾客之前工程探测失败能 力 它是三个定量的数率的乘积,分别相对于影响,要因和控制:RPN = 严重度 X 发生率 X 探测力 (RPN)作为更改判据,例如:当RPN>125时,必须更改;当RPN>64 时,建议更改;当RPN<64时,不用更改

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习题及答案)

《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习题 4.1某地区年最大风压实测值见教材表3-3。 (1)用K-S检验法对年最大风压分布进行假设检验,证明该地区年最大风压可用极值 I型来拟合,并写出相应的分布函数; (2)试求该地区设计基准期T= 50年的最大风压的统计特征(统计参数和分布函数) 解: (1)列出年最大风压实测值表,见表1。 表1某地年最大标准风压(kgf/m 2)实测值(25年) (2)对荷载进行统计分析,依据该地区25年实测最大风压力绘制计统计频率分布直方 图,为偏态,所以初步判断年最大风压力服从极值I型分布,试用极值I型分布拟合。已知 极值I型分布函数 r - x-^T\ R(x)=exp -exp - IL a」.l (3)参数估计 1 1 子样平均数:X (X1 X2 ? X25)= (11.14 ? 13.81 川10.12) =19.93 25 25 子样标准差: 1 1「 2 2 2 一〔(11.14-19.99)2(13.81 -19.99)2III (10.12-19.99)2〕 =8.62 24 在M(X),二(X),未知情况下,分别用上述估计值M?(x) = 19.93、;:?(X) = 8.62来 近似代替,计算未知参数a,u的估计值。 M (x) = 0.5772a - J 二(x) = 1.2826a c ;?(X) 8.62 1 a? —---------------- ■------------- 1.2826一1.2826 0.15 1 垐二M?(X)-0.5772a =19.93 -0.5772 16.08 0.15 于是可以得到该地区年最大风压可以用F i(x)二exp'-exp〔-0.15(x-16.08)b来拟 合。 (4)假设检验假设H):该地区年最大风压服从极值I型分

工程可靠性教程-课后题-第三章答案

3.1 (2010过程装备控制工程模块1班 陈梦媛 提交) 试比较图E3.1中两种2n 个单元构成的并-串联和串-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大小,假设各单元的失效相互独立。 (a) (b) 图E3.1 (a) 分系统冗余 (b) 单元冗余 答: 设每个单元的可靠度为R 。 则(a)的可靠度为)2(2)21(1)1(1222n n n n n n n a R R R R R R R R -=-=+--=--= (b)的可靠度为() [ ][]n n n n n b R R R R R R R R )2() 2()21(11122 2-=-=+--=--= ∵ ] 2)(2[] 2)() (2)(2 )(2 2[)]2()2[(1 12 2 21 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b R R R R R R C R C R C R R R R R R +--+≥+--+-+???+-+-+=---=----- 由上式可知,0>a b R R - ∴(b)的可靠度大于(a). 更一般的情况(摘自 王文义等. 串-并联和并-串联系统寿命比较.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7(10)1:65-68): 假设部件X i 的寿命为L i ,系统a 、b 的寿命分别为S 1和S 2,则有串联及并联系统性质可知: S 1=max(minL i ) 1≤i≤n S 2=min(maxL i ) 1≤i≤n 对于任意i=1,2,……n , 因为maxL i ≧L i 所以maxL i ≧minL i 1≤i≤n 即maxL i ≧max(minL i ) 1≤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